廖偉強:2018年資產升值黃金年
1 :
GS(14)@2018-01-22 05:16:55【明報專訊】剛踏進2018年,地產市場暢旺氣氛依然持續,今屆政府已說明沒有講過要樓價下跌,只希望協助更多人上車,財政司透露希望在放寬按揭成數的方向去研究及考慮,這些信息對2018年的樓市有啟示作用,况且,近期的股票市場節節上升,亦有帶旺樓市的互動作用。
但是,很多市民都擔心,樓價已經持續上升10多年,是否還有能力繼續上升,在這個時候入市,未來承受的風險會否很高?
未來10年建屋供應仍不足
筆者經常都勸告市民,首要的條件是有足夠能力上車,其次是工作環境穩定,再加上並非炒賣的心態,用自住的方向看事情,以這樣的心態入市,絕對沒有害處。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四大重點因素分析影響樓價走勢。首先,談論息口形勢,目前仍然是低息的年代,當然,今年市場預期美國有機會加息數次,雖然香港加息的機會相對提升,但是幅度有限,極其量半厘左右。其次是供求問題,政府在未來10年的建屋計劃當中,目標是46萬伙,公營及居屋佔28萬伙,私樓佔18萬伙,即是在私樓市場平均每年只得1.8萬伙,這個數字絕對是供不應求!
再者在經濟方面,上年度整體的經濟有所增長,零售業開始好轉,失業率仍然維持極低水平,今年市場整體的工資亦可上升4%左右。最後是政策因素,上屆的政府目標明確,着力打擊樓市及樓價,今屆政府的方向是集中精神增加土地供應及協助市民上車,兩種政策方向截然不同, 對未來樓市絕對有穩定作用。基於上述因素,筆者絕對相信未來樓市發展仍然是健康穩定,房地產價格依然可以看高一線。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99&issue=20180115
廖偉強:樓價急挫歷史不會重演
1 :
GS(14)@2018-01-22 06:15:29【明報專訊】踏進2018年,相信政府目前暫不會對樓市進行加辣,反而有機會作適量調節。政府前年將住宅印花稅上調至15%,剛剛立法會完成三讀通過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並決定將換樓退稅期限由6個月延長至12個月。
辣稅收入增 反映市民已適應
住宅市場的辣招稅收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SSD的稅收寥寥可數,反映市場炒家已經銷聲匿迹,而BSD及DSD稅收增加,反映內地買家已漸適應繳付高稅率,至於本地投資者資金氾濫,需要尋求出路,亦不計較多付稅款。
自從2003年開始,樓價不斷上升,當中只有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樓價略為回落,但是很快又重拾上升軌道,之後的樓價一直上升,買家亦無懼入市,投資者更加相信房地產是資金避難所。
每年的年初,都有很多專家去評估當年樓市的走勢,當市况上升時,大部分的專家都會相信及估計樓價會繼續上升,但是很多市民都有疑惑,這樣上升的樓市,會否重現1997年樓價的大跌?
筆者雖然從事地產行業超過30年,但並不能夠預知未來,只能夠從經驗及人類的心理去分析,1997年樓價大跌的歷史,就是沒有前車可鑑,當其時的買家對未來信心全失,更加不相信樓價可以望見家鄉,所以大家沽貨的心態非常狠勁。不過,今時今日就算樓價受外圍因素影響而下跌,筆者相信大部分持有物業的市民,都絕對不會重蹈覆轍,將物業賤價拋售,只要沒有嚴重供過於求的情况下,樓價保持平穩是絕對可以的。而樓市的小陽春已出現,今屆政府已表明會協助市民上車,對於樓市而言,絕對是正面的信息。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27&issue=20180122
廖偉強:房子是用來住的
1 :
GS(14)@2018-02-04 20:55:52【明報專訊】筆者較早前提及過,影響樓市走勢主要有4個因素:經濟環境、息口形勢、供求問題及政府;這次不妨主力談談政府因素吧。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開幕會議宣讀,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亦明言,從來沒有講過要壓抑樓價,只是講過要幫助市民上車。
人民安居樂業 領導人有責
這兩名領導人的說話,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演繹:仍然等待上車、希望樓價下跌的市民,心中的期望是認為樓價難再升,炒家難有作為;相反,發展商會覺得政府希望幫助市民置業,對房屋供應仍有一定需求,樓市將繼續平穩發展。
請大家細心想想,作為國家或特區政府的領導人,絕對有責任令人民或市民安居樂業,生活穩定,因為炒買是一種投資活動,炒家必定承受風險。作為國家領導人,當然有責任提醒人民不要炒賣,避免蒙受損失,同時強調樓是用來住的,即是叫人民如果有能力的話,買入自主是沒有問題,但如果炒賣,國家在政策上必定是有限制,這樣做法樓市才可以健康發展。
特首林鄭月娥說法更加明顯,這幾年推出的辣招,沒辦法令樓價下跌,相反,樓價不斷上升,目前的特首,完全明白供求的因素,市民急切上車,很容易造成羊群心態,愈抑壓樓價升得愈快,所以,明言要盡快協助市民上車,解決市民的所急。
任何國家,只要有大型基建、道路及完善的鐵路運輸系統,房地產的增加及樓價的穩步上升是必然的。面對上一屆政府的施政及政治矛盾,樓價依然屹立不倒,今屆政府的施政方向以經濟發展為主導,未來的樓價自然看高一線。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43&issue=20180129
廖偉強:創新求變才是成功王道
1 :
GS(14)@2018-02-12 07:07:53【明報專訊】近年資訊科技急速發展,不同行業都希望利用資訊科技去配合公司業務發展,從而提升生產力,加上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日漸普及化,預期未來各行各業將會出現不一樣的境地。
地產代理行業之間競爭激烈,要做到脫穎而出,是一個非常重要而艱深的課題。筆者的公司在地產代理界別當中,已是三大龍頭之一,但筆者仍要在業務上不斷創新求變,更需要做到與時並進。年初,筆者的公司推出人工智能搵樓平台,作為配合業務發展的工具,因為筆者深信成功的企業除了做好本業之外,更要在業務上作出與對手不同的發展,要做到與別不同,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勝算,擊敗對手。
與大家分享一個實例,假期筆者喜歡逛商場,原因除了可以購物外,同時可以了解到現時社會情况,以及各行業的經營環境及變化。最近商場有一間眼鏡店新開張,而且光顧的客人源源不絕,相反周邊其他的眼鏡店人流稀疏,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筆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就嘗試去了解當中兩者有何差別。新開張的店打着價錢平的旗幟,而客人可以自助選擇眼鏡框,除此之外,重點是客人能夠在45分鐘內提取眼鏡,以不一樣的經營模式,做到與別不同而成功,才可以在業務發展上領先對手。
抱怨樓價過高 不會自動回落
談回樓市,由於目前樓價高企,部分買家會抱怨樓價過高,使他們未能上車置業,但只是抱怨樓價也不會自動回落,加上現時主要影響樓價升與跌是來自供應,在這個客觀的因素仍未有改變之下,樓價亦難以下調。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59&issue=20180212
廖偉強:小撮人已夠吸納新供應
1 :
GS(14)@2018-02-12 07:11:16【明報專訊】今年初政府通過豁免辣招稅換樓期由半年延長至1年,絕對是明智之舉。這樣的做法可釋放大量的二手業主換樓或放盤,不會被一手盤主導市場,吸納所有客源。有關措施放寬的初期未必會即時見到效應,當客源慢慢被消化之後,發展商再推盤時候的叫價,就不會過分進取,樓價才有機會慢慢被穩定下來。
料未來樓價漸進上升
在這10多年來,私樓業主在樓價上升期間的得益,已經潛在足夠的購買力;况且,大部分香港人經過1997年之後的財富穩健儲備,已經學懂了風險的管理,累積的財富相當豐厚,這批客源亦是樓宇的潛在買家。
筆者相信未來幾年的日子,樓價不一定會急升,但至少會循序漸進地上升,原因很簡單,始終是基於供求的因素。有很多人經常批判目前的樓價上升,已經到達很多人難以入市的地步;不過,以筆者的觀察及在前線的接觸,渴求入市買家的數量絡繹不絕,每年拘拘數量的新盤供應,不用所有香港人符合購買的條件,只要全港700多萬人中有1%符合資格,便已經有7萬多人了,足夠吸納幾年的新增供應。
經常喜歡批判樓價上升的市民,筆者相信,他們十年前和今天的口吻都是一樣,當樓價上升時,他們只會一味說貴,從來不會積極部署入市,結果一次又一次錯失機會。當市場的樓價上升到市民真的不能負擔時,購買力自然會脫節,樓價便會現實地回落。所以現實的答案,只要有一小撮人有能力入市,便足以消耗目前市場的供應,因此在目前仍處求過於供的環境下,樓價難望下跌,有能力而又有需要者,便應積極一點入市了。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70&issue=20180205
廖偉強:不穩定才有機會
1 :
GS(14)@2018-02-27 08:04:46【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前筆者看了一篇文章,講述美國網上一套影片,累積觀看次數多達700萬次,內容是如果每日省下飲一杯咖啡的錢, 30年後可以買下一層物業,以35元一杯咖啡計算,存30年計,本金加利息可達157萬元,這個內容相當鼓舞,簡單而言即是減少吃喝玩樂,儲備金錢,就能夠達到置業的理想。
但是,有很多香港人認為,本港樓價高企,用30年時間儲下百多萬,今天亦難以上車,因省下的金錢亦難以追及今天樓價,令大部分香港人都很沮喪!
這個課題,筆者在多年前亦曾在文章上發表意見, 30年前如是,今天亦如是,無論樓宇的價格如何,都並非可以符合大眾市民入市的期望,因為房地產絕對是「奢侈品」,一般人要經過多年儲蓄及奮力工作,才有機會進入這個門檻的階梯,因為大部分的市民都是打工一族,就算是節衣縮食都並不容易可以上車,更何况是大部分的市民都會選擇穩定的收入,穩定自然風險較低,穩定的收入不會急劇增長,所以一定要用時間去累積財富;相反,不穩定收入的工作,自然風險會較高,同時亦有機會博到一定的財富,等於老闆與打工仔的分別,做老闆卻有機會「一鋪清袋」的風險!
筆者從事地產工作幾十年,見證無數不同階層的買家,有窮困出身、有打工一族、有藍領亦有白領,當然,亦有很多是創業者,無論是任何身分的買家,他們都需要經過無數的奮鬥及艱苦,更加需要犧牲吃喝玩樂及私人時間去換取所需。最後,筆者建議渴望上車的市民,抱怨是無補於事,積極奮鬥才有機會,特別是今屆的政府,將有機會提供不同的置業階梯,要把握機會,任何機會都是先苦後甜。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75&issue=20180226
廖偉強:今年會否有小陽春?
1 :
GS(14)@2018-03-06 03:42:29【明報專訊】今年的1月份,市况非常活躍,無論一手、二手及工商項目成交表現都頗為理想,大家都相信小陽春提早來臨。話雖如此,市場成交雖然活躍,但與真正的小陽春對比,仍然有段距離。
那麼,農曆新年之後的傳統旺季,會否出現小陽春呢?每一年農曆新年之後,通常都會積聚一定的購買力,當市况沒有明顯的利淡因素,再配合發展商推盤的熱鬧氣氛,在互相輝映之下,小陽春的出現多數都可以落實。
還看港會否跟美加息
但是,今年的小陽春能否如期降臨,還需看看在3月底前,美國會否加息及息口會否持續上升,而香港又會否跟隨將息口調升。
此外,更要觀察政府推出的居屋之市場反應如何等因素,所以,即使是農曆新年之後的例牌旺市,最多都是成交量的增加,小陽春的機會並不容易出現!可能要等這些消息消化後,才有機會判斷今年有否小陽春。
地產代理如果要在成績上豐收,除了等待小陽春出現之外,更重要的是搶佔市場高份額的機會。大部分的行業,如果要優勝於同行,特別是地產代理,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管理者首先一定不可以忌才,同時需要不斷發掘人才,而在過程中亦要培育及創造人才。
除了人才之外,現今的世界資訊科技是一種重要的武器,如果能夠互相配合,任何行業的勝算自然會高人一籌。筆者更加相信,在資訊科技未來的趨勢當中,人工智能將擔當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未來的10年,相信地產代理將會面臨一個巨大的變化及考驗。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866&issue=20180305
廖偉強:人工智能威脅各行各業
1 :
GS(14)@2018-03-19 04:52:30【明報專訊】自從10年前蘋果iPhone面世,在這10年之間已經徹底將世界改變。近年來,資訊科技發達、創新求變、與時並進等這種說話不絕於耳,大部分的傳統行業將會被顛覆!
筆者的公司在多年前,已經意識到這種大趨勢,所以,在多年前已經投放大量資源在資訊科技的應用上,每年花費在這種科技上的投資動輒千萬元計算。
人工智能的誕生及近年來愈趨普及化,使到各行各業的競爭都變得白熱化,筆者的公司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况且,筆者相信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能令行業的競爭力變得更強、更有利。
人工智能會否取代地產代理目前眾多的數量呢?筆者的答案是有可能的,但絕對不是這三五年之內的事;因為目前的客戶群大都是「70後」或之前的年紀,這批客戶群的年齡都是能夠入市的準買家。他們習慣傳統的溝通模式,並非目前普及應用資訊科技的一群;他們喜歡面對面接觸地產代理,喜歡交談及溝通。
年輕客戶群不喜歡中介
但是,再過10年之後,形勢將大幅度轉變,取而代之,有能力入市的買家的年紀,已經是「80後」或「90後」的客戶群,他們喜歡應用資訊科技,喜歡網上購物,不喜歡中介人的角色。他們喜歡在平台上去購物及尋找商機,到時地產代理的角色可能有所轉變,龐大地產代理的數量將會有機會被淘汰,數量將會大幅度減少!
話雖如此,代理人的角色自古至今都有存在的價值,古代有媒人,現今有代理;這些角色都是能夠令買賣雙方減少摩擦,平衡雙方面的利益,在拉扯關係之下,加速達成理想的交易及結果。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93&issue=20180319
廖偉強:先敬羅衣後敬人?
1 :
GS(14)@2018-03-19 05:04:24【明報專訊】藍領與白領的分別,藍領是從事體力勞動,而白領是從事腦力勞動;藍領階級主要是從事生產工作者,多數是以體力來獲得報酬,白領階級主要是從事技術、管理及辦事人員,多數是以腦力及管理而獲得報酬。
2000年初資訊科技的熱潮興起,出現了一種服飾名為「科技look」,外國很多科技公司的高層,他們喜歡穿西裝而不打領呔,於社會上形成一種這樣穿著西裝的熱潮,再加上大眾倡議環保的概念,不打領呔確實容易散熱,減少冷氣的能源浪費。
營業員亦是白領,男西裝女端莊是必然的選擇,因為先敬羅衣後敬人,所以大部分營銷行業的經紀都需要穿西裝打領呔,以這種服飾與客人見面,從而增加客人的信任感;相反,如果隨意的便服去做推銷,便有機會在生意上大打折扣。
男西裝女端莊 增客人信任感
地產代理是專業的行業,外觀形象亦非常重要的,因為客人的交易動輒數百萬,甚或過億元的交易,因此客人對地產代理的印象是非常重要。
筆者從事地產代理超過30年,整齊服飾的形象從不間斷,這是作為一名專業地產代理應有的服飾,當然,仍要配合專業服務的條件,才有機會成就出色的地產代理。這個專業形象是我們的角色,但絕對不能夠放諸於我們的客人身上,特別是現今中港的融合,買家潛龍伏虎,很多富豪從外表是不能判斷的。作為一個地產代理千萬不要狗眼看人低,更加不用對客人的衣著用「先敬羅衣後敬人」的態度去判斷,否則,一定會失去很多做生意的機會!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84&issue=2018031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