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支持證監成立小組查「造殼」
1 :
GS(14)@2016-12-10 13:10:32【本報訊】對於證監就公司詐騙案及失當行為等成立專責小組集中處理,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在上市儀式後表示,歡迎證監成立專責小組調查及防止上市公司「造殼」問題,認為對市場有良好的影響。對於「啤殼」情況是否較以往嚴重,李小加指,港交所早於6月已發出新指引,針對有意「啤殼」公司,以防止這些公司上市。但「老千股」及「啤殼」在法例上沒有明確定義,港交所的責任在於守好前門,上市後則由相關監管機構把關,故難作評論。他強調,港交所可從招股股份的融資量等迹象,觀察是否有「啤殼」可能,認為港交所及證監會相關措施可抑壓市場不正常的行為。而在農曆新年後,上市委員會及證監會將就着創業板、第三板及上市架構改革等問題有較全面的考慮。由於相關問題複雜,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證監會三方一直有交換意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10/19860761
新空管專家小組明年交報告
1 :
GS(14)@2016-12-17 23:49:32■民航處處長李天柱指,專家小組同意新空管系統在磨合期出現特殊情況是無可避免。謝榮耀攝
【本報訊】民航處新空管系統啟用五個星期內屢次出現嚴重故障,包括航機無故消失長達數十秒、鬼機等。民航處成立專家小組,昨日召開首次會議,就系統運作問題提供意見,專家小組主席兼民航處處長李天柱指,專家小組同意新空管系統在磨合期出現特殊情況是無可避免,但整體運作穩定,民航處亦有機制應付突發情況,強調絕對不會影響航空安全。李天柱表示,會議主要向專家介紹新系統的設計、功能、過渡期的安排和新系統啟用的運作情況,亦初步擬定了小組未來一年的工作綱領。專家小組將會在下月底舉行第二次會議,屆時會邀請前線員工、空管人員及電子工程師提供完善系統的意見,冀明年3、4月可提交初期報告。
李天柱:可應付旅遊高峯
就民航處不延長warm standby(動態備用)的決定,李天柱指新空管系統整體運作暢順,故毋須延長,即使有需要重新啟動舊系統,亦只需兩小時。他續指,年底是旅遊高峯期,使用動態備用需要額外調配15至20人,佔民航處相關人手五分一,在人手緊張下,他認為應集中人手用新系統處理實時航空交通。李天柱又指,新系統曾經在一日內處理1,180航班班次,相當於去年聖誕高峯期數量,故有信心民航處能在聖誕高峯期提供安全有序的服務,航機流量高時亦會加派人手當值。針對早前航班資料有26秒未能與雷達同步的事件,李天柱稱,系統承辦商雷神已經有解決方案,相關的軟件修訂已經完成,惟需經過一至兩個月時間測試,才能正式安裝至主系統;至於早前航班資料在顯示屏消失75秒,是因為工程人員未有跟隨指引導致,涉及人為錯誤。■記者蘇惠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17/19868331
港大設小組 研廢特首校監制
1 :
GS(14)@2017-03-03 00:45:25【本報訊】香港大學成立的大學管治檢討小組月初提交報告,建議廢除行政長官校監必然制度。港大校委會昨晚舉行會議,通過成立一個6人工作小組,研究實施報告建議時所需政策、程序、安排及監督機制,工作小組成員全屬現任校委,主席為施文信,其餘5名成員為陳衍里、陳祖為、劉麥嘉軒、潘燊昌及楊紫芝。港大去年初成立3人小組、檢討大學管治,小組本月初提交報告,建議校監改為榮譽及禮節性質,並應廢除特首校監必然制。報告指,校監有權任命校委會主席及成員,頒授榮譽學位亦須校監批准,乃擁有實質及官方職責,但大學內部並無向校監匯報的機制,不認為特首出任校監,有助監察公帑運用。港大昨晚宣佈校委會通過成立6人工作小組,跟進檢討報告建議。工作小組6名成員全屬港大校委,其中特許會計師施文信、精算師潘燊昌,先後於2015年底獲梁振英任命為校委,會計師劉麥嘉軒、港大前副校楊紫芝則為校委會委任的成員;至於醫生陳衍里經由校董會選舉選出,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祖為則為港大教職員民選校委。獲任命為工作小組主席的71歲施文信,與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同期、即去年初加入港大校委會。71歲的施文信曾任香港賽馬會主席、匯豐銀行和港鐵非執董,他曾出任「維港巨星匯」獨立調查小組成員,但報告被外界質疑放生主責官員、即時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
新校長招聘沿用上屆制度
馬斐森上月宣佈請辭、將出任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校長。據悉,校委會原則上採納2012年時沿用的校長聘用制度,將成立由一名校委及3名教授組成的物色委員會,由施文信任主席。校委會亦同意沿用上屆的校長聘用條件,包括具卓越學術成就及領導才能、誠實正直、具全球性視野、展示管理能力及具有效的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記者周婷、葉偉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01/19943720
允不再跟進研究宗教事務小組
1 :
GS(14)@2017-03-04 10:13:33【本報訊】林鄭月娥早前在政綱提出設「宗教事務小組」,引起多個宗教組織關注會否防礙宗教自由,而天主教香港教區昨晚發表聲明,堅決反對設宗教事務小組或類似機構,而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前日亦已去信林鄭表明反對。林鄭昨晚回覆稱,有關建議純粹想幫助和促進宗教活動,絕無意控制宗教,並承諾不會再跟進及研究有關想法。
湯漢曾去信表明反對
天主教香港教區昨晚發表聲明,堅決反對設立宗教事務小組或類似機構,又稱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亦已去信林鄭表明反對,聲明中強調《基本法》既賦予香港人宗教自由,有關建議容易使人產生政府主導及控制宗教的印象,因而誘發社會人士的錯覺,以為香港政府有意操控宗教;林鄭在近日傳媒訪問中,知道有關建議惹來基督教團體憂慮,但只表明「可放棄」及「可不做」,而非「必定放棄」該項政綱,仍會引起基督徒對宗教自由的憂慮,所以要求林鄭刪除政綱中有關建議。林鄭昨晚回信給湯漢,強調《基本法》保障港人宗教信仰自由,她以往亦與香港的宗教團體合作無間,十分認同及尊重宗教在社會中的作用,而她提出有關建議,原意是幫助及促進香港宗教活動,絕無控制宗教之意,對引起誤解表示抱歉;為免產生不必要誤會,她表明一旦當選特首,不會在政府內跟進或研究有關想法。■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04/19947197
成立上市政策小組 獨立於證監港交所
1 :
GS(14)@2017-09-17 12:09:05【明報專訊】去年上市改委諮詢建議新設的「上市政策委員會」,將改頭換面,變成「上市政策小組」,在證監會及港交所(0388)以外成立,作為建議、諮詢及督導平台,雙方可在此就對監管或市場具有更廣泛影響的上市政策深入討論。小組成員數目增至12人,將在原有的「上市政策委員會」的8名成員之外,另加入港交所及證監會各兩名非執行董事。
諮詢督導平台 可討論監管事宜
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表示,今次經考慮市場回應後,成立上市政策小組,作為雙方的交流平台,冀比以前更易達到共識,減少一些誤解。他又稱,雙方將盡快修訂在2003年達成的諒解備忘錄,冀盡快落實成立上市政策小組。港交所架構內的上市委員會日後在發揮原有審批功能之餘,可以按市場發展落實上市政策小組的建議,甚至直接反映市場的意見,以及執行政策所關注的問題,相信比以前更有效直接。他強調,今次諮詢結果,不能簡單以證監會讓步與否視之。
唐家成:冀減少誤解 更易達共識
新的上市政策小組,是建基於原有上市政策委員會的8名成員,即包括港交所及證監會行政總裁等人之外,額外分別從港交所及證監會各委任兩名非執行董事。
唐家成認為,新小組因為本身有上市委員會及收購委員會的成員在內,具有專業性。他認為,最重要是大家做好事情,不用理會誰人擁有較多權、誰人有較少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02&issue=20170916
欠1,200公頃土地受質疑政府向土地小組解畫
1 :
GS(14)@2017-09-17 17:36:28【本報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本月6日舉行首次會議,會後公佈12個由各界提出的新增土地供應選項,包括發展郊野公園及軍事用地等。據了解,會上不少委員對現時土地供應來源提出疑問,故當局將於下周一(18日)舉辦工作坊,向委員講解現時土地供應情況,料暫不會詳細討論小組列出的12項土地供應選項。消息指月初首次會議上,不少委員對本港土地供應情況均有疑問,包括早前規劃署公佈的「香港2030+」中土地需求假設及土地供應來源。有委員對政府稱未來尚欠1,200公頃土地的說法有質疑,認為低估了需求;亦提到1,200公頃用地中僅200公頃屬房屋用地,其餘屬經濟、休憩及社區用地等,質疑可否提高此類用地密度以騰出空間作住宅用地。
地署將公開未能發展地皮資料
另有委員指外界有聲音認為1,200公頃土地是高估了土地需求,可控制人口增長以取代開拓大量土地,故希望當局多作解釋。據悉,下周一的工作坊於上午舉行,屬非正式會議,有部份委員無法出席,故預料會上未必會仔細討論小組列出的12項土地供應建議。消息稱,政府以往要求專責小組成員在會議初期申報所涉公司或土地,今次有意改變做法,只要求小組成員討論某議題時簡單申報利益,但部份委員認為不可行,尤其部份委員涉及一定數量公司、土地及物業,難逐一申報。故當局將沿用以往做法,要求委員詳細申報利益。此外,本土研究社揭發多幅豪宅旁官地以短期租約方式租用,興建私人康樂設施,地政總署署長陳松青指按機制批出短租。對於部份業主因設施而獲利,陳指私人市場買賣並非署方考量之列,若該地符合條件仍會續租。他指全港短期租約土地約有5,300幅,以面積計,鐵路或公屋工地最多,佔約七成;未有長遠規劃用地約佔兩成;一成屬未必適合發展土地;供私人業主申請作花園用途的土地僅佔約2%,涉1,800份租約。署方年底先把900幅未能發展,但可作綠化園圃等地皮資料公開。■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915/20153700
貿發局5工作小組 推動參與一帶一路
1 :
GS(14)@2017-12-26 13:00:29【明報專訊】貿易發展局昨天公布成立一帶一路委員會,其下再設5個工作小組,其中中小企業及青年小組召集人、創奇思(Cherrypicks)行政總裁趙子翹說,要增加高中及以上年輕人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及參與度,方法包括開辦鐵路團,由杭州或福州出發,經過中國西部,再到中亞、西亞、東歐到達波蘭,他認為到這些地方考察,可以擴闊大學生及高中生的視野。
擬善用多媒體平台 分享成功創業故事
一帶一路委員會共有28名成員,包括15名貿發局現有理事。委員會主席為身兼貿發局主席羅康瑞。羅說小組每月開會一次,其下5個委員會除了中小企及青年之外,還包括國際市場、中國內地及東盟地區、專業服務、宣傳及傳訊。
本身創辦流動科技開發商創奇思的趙子翹說,要更好地利用社交平台、視頻、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讓年輕人認識一帶一路之餘亦可表達意見。例如有些年輕企業家在一帶一路已有成功例子,可拍成短片分享故事。他又說香港現時有很多初創在共享工作空間辦公,這些地方缺乏一帶一路的資訊,日後中小企及青年小組可以在這方面下工夫。
伙拍內地企業 港可作法律仲裁中心
羅康瑞說,貿發局會分拆一個部門專為一帶一路委員會提供秘書處服務。他又表示,政治上由中國國企到一帶一路國家投資,有時會有阻力,反而香港企業伙拍國企,以商業模式投資,可以更容易尋求有回報的項目。港企及內地企業到當地簽約投資時,亦可要求以香港作為法律仲裁中心。「匯豐銀行已幫忙做了一份貸款標準合約,今年早前我們到訪東南亞時,也對對方總理提到有這份貸款標準合約。」
宣傳及傳訊工作小組召集人、港鐵(0066)主席馬時亨說,他2007年擔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時,曾到訪哈薩克,當時隨團有一位已屆50歲、在港做股票生意的外籍人士,後來在哈薩克落地生根,現已出任當地第五大銀行的總裁。所以他認為一帶一路可以為香港人帶來很多機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60&issue=20171221
湯文亮﹕搵地小組應叫搵樓小組
1 :
GS(14)@2018-03-06 03:45:19【明報專訊】今日有老友話我再一次預測不準確,我在陳茂波發表財政預算案之前,預測政府即使不開徵,但最低限度都會提及新樓空置稅,結果影都無,再一次證明我是「樓屎」專家。
我沒有否認自己是「樓屎」專家,但今次我認為政府是未有新樓空置數字,所以不敢貿然出招,而且根據潛在供應量,已入伙的新樓貨尾單位只得9000個,就算全部立刻推出市場,對整體供應亦不會起到很大作用,陳茂波雖然沒有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及新樓空置稅,但及後在記者會上表示關注新樓的銷售情况,所以我認為我的預測雖然不準確,但起碼提醒了政府市場上是有很多已入伙但仍然空置的新樓單位,數字應該比潛在供應量所描述的9000個多,如果能夠令到這些單位推出市場,對紓緩供應不足一定起到積極作用,說不定可以令到樓價向下調整。
倘推空置新樓 可紓緩供應不足
特首林鄭月娥為了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問題,特別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我成日唔記得這個名字,所以我叫這個做搵地小組,林太給予小組18個月時間搵地,我認為無謂浪費時間,小組一定搵唔到地,如果搵地小組可以在18個月內搵到地,這證明負責土地的官員根本是廢物,但如果搵唔到地,搵地小組又如何向林太交差?
現在有一個好機會,就是將搵地小組改名為搵樓小組,就是將已入伙但仍然空置的新樓單位搵出來,追溯的年期無限,只要那些新樓仍未售出,有人估計大約有8萬個單位,如果這個數字正確,只要有辦法令地產商出售這些單位,樓宇供應不足可以立刻得到紓緩,搵地小組亦可以向外界證明並不是棧道兵。
問題是如何令到地產商出售這些單位,這個當然可以由好打得的林鄭負責,孫中山先生話知難行易,只要知道樓價不斷飈升的癥結所在,問題一定可以得到解決。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24&issue=20180302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18增地選項尋公眾共識
1 :
GS(14)@2018-04-26 12:24:56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512&issue=20180426
【明報專訊】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去年7月上任時曾承諾任內會盡最大努力扭轉房屋供不應求、樓價飈升的問題,並且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研究覓地方案,惟過去9個多月樓價仍升逾一成,而她早前出席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時亦終於承認在房屋問題上未能回應市民期望。經過7個多月的工作,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於今天起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作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小組主席黃遠輝在專訪中表示,本港未來30年欠缺逾1200公頃的土地作發展之用,當中約七成(815公頃)需要在2026年或以前到位,他希望各界就報告羅列的不同選項表達意見,讓小組凝聚社會共識,向政府提交報告,解決土地短缺導致的房屋問題。
提供穩定及可持續的土地供應以應付香港不同的發展需要,是政府的施政重點,特首林鄭月娥去年9月便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委任30名成員,由黃遠輝出任主席,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土地供應來源。黃遠輝透露,過去7個多月該會召開近30場會議,討論及整理社會各界提供增加土地的方案,為今日展開的公共諮詢做好準備。
黃遠輝指出,小組最終整理了18個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見表),每一選項均列明利弊,包括土地的發展潛力,開發所需要的時間,以及成本效益等等,在今日至9月25日展開公眾諮詢,希望市民能夠作出比較詳細分析並且作出取捨,目標是建立社會共識,並擬訂概括綱領,今年底前小組會就優化整體土地供應策略及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次提交報告,供政府進一步考慮。
4個選項10年內可變熟地
在小組提供的18個選項中,包括4個短中期、6個中長期及8個概念性建議。黃遠輝解釋,短中期選項是指落實執行後,可將有關「生地」在10年內轉變為「熟地」,而熟地經3、4年建築期便可發展成住宅;至於中長期選項,即是「生地」變「熟地」的過程達10至30年,有關供應最遲於2046年到位;至於現階段難以準確判斷土地發展潛力及時間的選項,則歸納為概念性建議,「則是為下一代未雨綢繆建立土地儲備,讓他們可以比我們有更好的居住環境,例如平均居住面積可以擴大;也可用來應付意料之外的土地需求」。
黃遠輝透露,在2026年前本港的土地短缺達815公頃,當中包括興建住宅及經濟用地,以及發展相關交通基建配套。記者認為滿足上述短期土地需求屬燃眉之急,就報告中提出的四大選項請教黃遠輝的意見,並且就外界近日熱烈討論的發展粉嶺高球場方案開始談起。
發展高球場 對不同方案持開放態度
他承認,粉嶺高球場更改規劃後到底可興建多少住宅單位,社會各界的確有不同方案,例如政府向小組提交顧問報告,若只發展粉錦公路以東的32公頃用地可提供4600個單位,若發展全部172公頃用地可建13,200個單位;但也有意見認為該大片土地足可興建6個太古城,「1個太古城有1萬伙單位,6個太古城就有6萬伙單位」。
他指出,小組對上述不同方案沒有傾向,一方面政府顧問報告的方案保留大部分土地作中央公園,只有小部分作住宅用途,故建屋量應該有上調空間;但另一方面,他希望外界明白粉錦公路底下便是東江輸水管,而且該球場內有約3萬棵樹及3項歷史建築物,具保育及歷史價值,故不應該將其他地區的發展方式簡單套用。總而言之,他期待市民多討論是否及如何將粉嶺高球場用作發展住宅用途,「知道公眾如何選擇後,我們會在報告列明再交由政府跟進」。
洪水橋棕地改劃 可提供129公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向業界收回新界棕地改用途發展住宅,有機會取得明顯成果。黃遠輝指出,政府計劃在位於洪水橋的190公頃棕地推行先導計劃,在當中24公頃興建多層工業大廈,37公頃發展物流中心,用作安置原於棕地以上的作業者,騰出餘下的129公頃土地作其他發展用途;他分析,包括洪水橋在內的數大塊棕地面積達540公頃,另有760公頃棕地分散於多個小型地塊,均有潛力改劃發展住宅,是短中期土地供應的生力軍。
獨立機構審批農地 冀釋官商勾結疑慮
至於報告建議可以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農地,如何排除市民對此方案屬官商勾結的疑慮呢?黃遠輝透露,小組明白社會上有此一疑慮,故此建議由獨立於政府的架構及機制處理相關審批問題,決定「用多少公帑為發展商在農地附近興建道路,取回多少個公營房屋單位」,過程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希望得到社會支持。
重置或整合佔地廣闊的康樂設施,當然也是增加住宅土地供應的有效方法。黃遠輝指出,政府近年已列出210幅土地作相關改劃用途,並且完成當中104幅的改劃;未來亦會繼續改劃更多工廈及閒置校舍,增建住宅,致力爭取地盡其用。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04-26 12:25:09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961&issue=20180426
【明報專訊】1980年代曾在地政總署工作的譚秉文測量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譚秉文較早前接受本欄訪問時表示,1990年起港府由規劃署主導土地發展後,目前發展商首先要向規劃署申請改劃,規劃署會就此諮詢區議會及公眾,獲批符合規劃要求後,發展商才可拿着地契向地政總署申請補地價發展住宅,補地價後始可開始興建住宅,完成這個「規劃、地契、建築」的三部曲,往往需時5至10年;而在1990年之前,發展商若希望把非住宅土地更改用途發展住宅,只需要向地政總署申請更改土地用途便可,獲通過後便可動工興建,發展期只需要2至3年。譚秉文認為港府若有決心增加土地供應,可考慮調整現行架構,增加土地管理的效率。
黃遠輝在是次專訪中回應說,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過去7個多月的討論過程中,不覺得社會認為對現有規劃及其他住宅發展的法定程序有改變需求。他認為,將非住宅土地改規劃發展住宅由規劃署及城規會把關,以環評報告評估填海影響,以至發展郊野公園須由相關管理局審批,都是行以有效的體制;但他相信,經過小組是次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作公眾諮詢,接觸大部分持份者,凝聚社會共識後,可以幫助現有體制日後加快審批有關事項。
[名人樓市論壇]
3 :
GS(14)@2018-04-26 14:25:37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8042303_c.htm
招股書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