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第二天,恒大集團邁出了對公司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中國恒大在公告中透露,8家戰略投資者共斥資300億元與恒大地產簽訂了增資協議,取得恒大地產約13.16%的股權。在恒大回A的戰略布局中,這是極為關鍵的一個步驟。
據推算,恒大地產的投後估值約2280億元。問題來了,投資者為什麽能迅速接受?恒大地產憑什麽給出令投資者心動不已的業績承諾?恒大地產成功上市,誰才是最大贏家?
一個看似常規的引投舉動,背後其實連著一個縝密的大局,向外界展示了這個全球最大房企的正確打開方式。
此次恒大地產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共8家,其中中信聚恒、廣田投資、華建投資分別認購50億元,各占2.19%,中融鼎興、山東高速、睿燦投資、深圳美投、廣東唯美分別認購30億元,各占1.32%。
按公告測算,投前恒大地產估值為1980億元,投後估值為2280億元。這個估值在目前A股地產股中算是挺高的水平,在分析人士看來,投資者認可這種估值提升一方面是基於過去多年恒大業績增長的穩定性和高水平兌現,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恒大未來繼續保持高增長、為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的充足信心。
根據業績承諾,恒大地產未來三年(2017–2019年)預期合約銷售額分別約為4500億元、5000億元、5500億元,預期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800億元、3480億元、3800億元,預期扣非凈利潤分別約為243億元、308億元、337億元。
據了解,上市七年來,恒大的銷售金額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3.6%,以2016年3810億元(中指院統計數據)銷售額為基準,恒大2017-2019年預期銷售額年平均增幅約為13%,遠低於歷史增速。該公司營業額年複合增長率同樣高達69%,而完成未來的業績承諾僅需16.5%的平均增長率。凈利潤方面,過去恒大的平均核心凈利潤超過10%,未來三年只要能實現8.8%的核心利潤率,利潤額就可達到243億元、308億元和337億元。從以上數據可看出,恒大對未來三年的業績預期偏保守,依照過往的增長慣性,兌現業績承諾並無壓力。
簡而言之,投資者最關心的不外乎是兩個問題,公司是否具備持續增長能力及公司是否願意與投資者分享成長價值。顯然,恒大地產給出的答案令他們頗為滿意。
而且,雖然被認為是A股最值錢的地產上市公司,但恒大地產2017年的PE只在9.46倍,還略低於A股同類地產公司。而這一估值方法還沒有綜合考慮土地價值、高派息率和作為行業龍頭的市場空間,恒大地產的真實價值並未得到完全體現。
綜合來看,恒大地產堪稱性價比極高的投資標的。因此,市場反應熱烈,恒大也或將啟動第二輪引戰工作。
對恒大而言,引入戰略投資者有多種深層考慮,最終形成的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
此次引投成功最直接的影響是,恒大地產的凈負債率有望從92.97%下降至約65%的行業平均水平,融資成本也大幅下降。上市多年,恒大高負債一直被外界所詬病,2015年公司的凈負債率為92.97%,有息負債平均利率為9.7%左右,但這種計算方式並不科學,如果剔除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這些巨額無息負債,凈負債率將大幅下降,平均融資成本其實僅5%出頭。而且,在A股成功上市後,恒大地產的利息成本至少還能降低1個百分點。
而在此次交易中,戰略投資者和深深房的股東們也是不折不扣的大贏家。此前有分析測算,在恒大地產完全兌現業績承諾的前提下,戰略投資者和恒大三年累計收益率為137%,深深房老股東為139%;即便在業績只完成60%的情況下,戰略投資者、深深房老股東和恒大三年累計收益率分別為53%,54%和40%。在優質投資機會日益稀缺的資產荒背景下,此次恒大引入300億戰投,應算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明顯放緩,但業內影院並購仍風起雲湧。2017年新年伊始,國內影院就發生了一起大並購。1月25日,大地影院集團的母公司南海控股有限公司(00680.HK,以下簡稱“南海控股”)公告,擬向橙天嘉禾娛樂(集團)有限公司(01132.HK,以下簡稱“橙天嘉禾集團”)收購影院資產,以現金支付32.86億元購買橙天嘉禾影城(中國)(以下簡稱“橙天嘉禾影城”)的全部權益。
圖據《南海控股有限公司有關收購事項之主要交易》
橙天嘉禾影城2016年總票房8.08億元,在國內影院投資管理公司中排名第10。截至2016年底,其在內地擁有76家影院,531塊銀幕。不過票房並非利潤,據收購案披露的財務數據,橙天嘉禾2014年和2015年均是虧損。
但在這次的交易中,橙天嘉禾影城估值高達32.86億元,這超過了其所屬的上市公司橙天嘉禾集團的總市值。按橙天嘉禾集團停牌前的價格,其總市值為18.92億港元(約合16.78億元人民幣),收購標的估值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近2倍。
截止橙天嘉禾集團停牌前的價格,其總市值為18.92億港元 圖據choice金融
資產凈值僅631.6萬港元 估值卻高達32.86億元
此次交易的買方南海控股旗下有文化傳播、房地產開發、企業IT服務三大業務板塊,2016年開始向新的業務新媒體發展。主營業務中,文化傳播貢獻最大。2016年上半年,文化傳播板塊收入約17.08億港元,在總營收中占比高達79.7%,文化傳播稅前利潤1.93億港元。南海控股通過旗下的大地傳播從事文化傳播業務,大地傳播有大地影院、大地發行等。
圖據《南海控股有限公司2016中期報告》
南海控股旗下的大地影院集團是目前全國排名第二的影院投資管理公司,截至2016年底,大地影院集團在全國擁有已開業影院350家,銀幕數達1911塊,2016年總票房22.37億元。
南海控股向橙天嘉禾集團購買影院,必然是希望進一步擴張旗下的影院規模。橙天嘉禾影城在內地擁有76家影院,531塊銀幕,2016年產出票房8.08億元,在2016年全國影投公司中排名第10。
但其經營情況並不好,2014年和2015年均是虧損。據交易案披露的未經審核財務數據,橙天嘉禾影城2015年度和2014年度總營收分別為9.96億港元、8.17億港元,虧損分別為1.68億港元、2599萬港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橙天嘉禾影城綜合資產凈值僅為631.6萬港元。
圖據《南海控股有限公司有關收購事項之主要交易》
不過,這次交易橙天嘉禾影城的估值還是相當高,全部權益估價32.86億元。而且在交易完成後之營業日,橙天嘉禾影城還要償還結欠嘉影實業的貸款2.5億元。這部分貸款償還南海控股進行了擔保。
每經影視記者註意到,橙天嘉禾影城的母公司橙天嘉禾集團近年業績不佳,2015年虧損高達1.8億港元,2016年上半年又虧損3330萬港元。按橙天嘉禾集團停牌前的價格,其總市值為18.92億港元(約合16.78億元人民幣),但其出售的影院資產估值高達32.86億元,是其總市值的1.96倍。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3月,橙天嘉禾集團曾公告,向微影時代、青山同創、中信證券旗下的信業投資三家出售橙天嘉禾影城13.79%股權,作價4億元。
但2016年9月,橙天嘉禾集團又公告宣布終止向微影時代、青山同創出售影院股份的協議,涉及金額2億元。不過與此同時,原協議中的信業投資完成入股。若按6.9%股權作價2億元計算,那時橙天嘉禾影城估值約為29億元。這意味著,在經歷了4個多月後,橙天嘉禾影城的估值上浮了13.3%。
平均一家影院價值4324萬元 大地影院完善終端布局
這幾年,熱錢湧入影視行業,擁有相對穩定收益和充沛現金流的影院成為熱錢青睞的投資方向。
2016年萬達華誼排片之爭再度凸顯影院在產業鏈中的價值,即能強化上遊制片的話語權,因此業內大公司紛紛加強影院布局,一些跨界資本也在收購影院,布局全產業鏈。
位於一二線城市,特別是黃金地段的影院估值都較高。2017年初,就有媒體報道稱,恒大影院並購了位於北京黃金商業區的兩座美嘉歡樂影城,交易價格超過4億元。而此次南海控股砸出32.86億元對橙天嘉禾影城的並購,也是一筆超級大買賣。據此計算,橙天嘉禾影城平均一家價值4324萬元。
交易完成後,大地影院集團將在全國擁有426家影院,2442塊銀幕。目前行業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截至2016年11月30日,擁有已開業影院376家,3319塊銀幕。萬達院線2016年實現票房收入76億元,排名第二的大地影院是22.37億元,但無論是單銀幕產出還是場均觀影人次,大地影院距離萬達院線還是有一定差距。
不過,此次並購橙天嘉禾影城,有利於大地影院擴張產業鏈終端的布局。南海控股稱,公司擁有大地影院院線,交易完成有利於鞏固其位居中國第二的影投者地位,同時影院和銀幕數大增,能讓公司的商業議價能力增加,並降低整體運營成本。
業內院線資深人士表示:大的影視公司都希望能形成制、發、放全產業鏈,在終端布局完成後,向產業鏈上遊的制片延伸。目前,南海控股旗下的大地影院主要是做終端經營,而大地發行則是做電影發行以及成立基金投資電影作品,這家以房地產起家的公司目前也具備發展全產業鏈的雛形。
嘉凱城2月6日公告稱,控股股東恒大地產擬將其所持公司全部9.52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2.78%),轉讓給其控股股東廣州凱隆,轉讓均價6.53元/股(較2月3日收盤價折價10%),總交易額62.18億元。
公司表示,本次股份轉讓系同一實際控制人下的股份轉讓,不會導致嘉凱城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作為南京證券的一名普通員工,胡冰之所以一度備受關註,與中國創業板首個過會後因輿論質疑造假上市而被終止IPO的一家公司有關。
胡冰直接參與保薦的這家公司名叫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大地”)。因對新大地招股說明書一系列虛假行為“調查未勤勉盡責”,中國證監會對胡冰做出“終身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等行政處罰。
胡冰認為上述處罰過於嚴厲,將證監會起訴至法院。
近日,北京市高級法院做出終審判決。
法院認為,在涉案IPO項目的保薦過程中,南京證券屢次虛假記載,嚴重違反誠實信用的職業品格,同時針對中國證監會要求重點核查的事項,亦未給予足夠重視、未以應有的職業謹慎履行勤勉盡責的審慎核查義務,未履行保薦人應當承擔的證券發行環節“第一看門人”的法定職責。
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也註意到,在中國證監會另案處理新大地的行政決定中,認定了新大地通過多記銷售額,以及通過梅州綠康、曼陀神露等關聯賬戶虛增年度利潤總額等作假行為。南京證券的違法違規行為,客觀上為上述作假行為進行了背書,並為新大地順利通過中國證監會的發審會提供了便利,極大弱化了保薦制度在涉案IPO項目中的應有作用,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動搖了市場信心。
終審判定,中國證監會基於保薦制度的重要性,結合南京證券違法主觀狀態、情節和嚴重後果以及上訴人的法律地位,給予胡冰終身市場禁入的行政監管措施,符合保薦制度的設立目的,對胡冰造成之影響與該措施旨在保護的公共利益之間保持了適度比例,並不存在明顯不當之情形。
胡冰有關被訴市場禁入決定過重之上訴理由,法院亦未支持。
作繭自縛
第一財經1℃記者註意到,謊言被捅破之後,新大地官網很少就更新內容了。但其中2014年兩條均以“新大地IPO”作為標題的信息仿佛還在告訴人們,新大地曾經有機會成為中國“茶油第一股”。
其中一條信息介紹稱,新大地“是一家致力於油茶產業化的現代農業企業,主營業務為良種油茶苗的培育與推廣及油茶精深加工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涵蓋了油茶全產業鏈的上、中、下遊……行業內首批通過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關於新大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新大地官網在“領導關懷”一欄中,似乎在通那10條只有圖片沒有文字的當地官員曾視察該公司的信息來強化這一點。
在長達375頁的《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發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記載,新大地IPOPO募集資金分別用於三大項目:遂川縣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00噸精煉茶油項目、新大地茶粕綜合利用建設項目和新大地營銷渠道建設項目,投入金額均為3500萬元。
新大地IPO過程看上去沒有異常。2011年3月28日,證監會受理其發行申請;2012年5月18日,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審核通過其首發申請。至此,新大地離首次IPO只差一步之遙。
但就在這時候,2012年6月28日,媒體對新大地招股說明書提出質疑,之後,迫於壓力,7月3日,新大地和保薦機構南京證券主動向證監會提交終止發行上市申請。是年8月28日,證監會正式對新大地進行立案調查。
新大地的“美譽度”很快就要被擊得支離破碎了。
“在媒體曝光後不久,我們就前往這家企業進行了調查。”負責新大地一案的證監會稽查總隊調查人員後來說,當時負責調查的是稽查總隊第七支隊,是一個剛剛籌建的部門,人力相對有限。
在長達近八個月調查過程中,稽查總隊調查組進行內部分工,對新大地收入、成本等分項進行核對檢查,並對存貨進行了突擊盤點,根據存貨盤點中反映出來的疑點和問題,調查組“順藤摸瓜”,通過核對公司賬簿及憑證、調取銀行資金、走訪客戶、查閱中介機構工作底稿等多管齊下,最終讓新大地造假問題原形畢露。
經查,新大地通過資金循環、虛構銷售業務、虛構固定資產等手段,在2009年-2011年年度報告中虛假記載。虛增2011年利潤總額2,042.36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48.52%;虛增2010年利潤總額305.82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11.52%;虛增2009年利潤總額280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16.53%。在2012年4月12日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及上會稿中有重大遺漏。
就這樣,新大地以虛構銷售業務等手段自己結束了自己的IPO之路。
造假手法隱蔽多樣
調查人員發現,新大地的造假盡管也是通過虛增利潤、偽造回款等方式,但相比以往通過偽造金融票據、虛增大額資產、大量關聯公司交易等“明目張膽”式的財務造假手段,其手法更加具有隱蔽性。
具體來說,新大地做假手法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選擇真實客戶進行“兌水摻假”,即在對這些客戶真實銷售的基礎上虛增部分或少量銷售收入,使其造假更具迷惑性,如不認真進行比對很難發現。
二是將造假數“化整為零”,即將虛增收入分散到數量眾多的客戶,這種手法更為隱蔽,查處所花費的人力物力更多,這在以往的財務造假案中比較少見。
三是大量“使用現金”虛增銷售收入,因為現金交易不像轉賬交易那樣能清晰地記載資金流向,同時也會增加事後調查的難度。
調查人員還發現,新大地在造假資金的來源上也更加多元。為了籌措資金,新大地除了通過控制關聯公司實現自有資金的循環,還改變了一些資金的用途,比如將政府補貼款修虛報為銷售收入。此外,更隱蔽的是,新大地還跟某私募投資公司簽訂私下協議,轉讓股份300萬股,獲得資金2100萬元,全部用於虛增收入。“但是招股說明書沒有披露,這實際上是代持股股了。”調查人員說。
承擔新大地發行上市項目的3家中介機構,均存在不同程度上未勤勉盡責,沒有嚴格按照證監會等有關主管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業務制度和業務準則履行應盡的工作職責、有的該履行的程序沒有履行,有的履行程序“走過場”、流於形式。
此次調查中很多造假線索,都是從中介機構的工作底稿中發現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介機構的未勤勉盡責。
證監會2015年10月15日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顯示:南京證券因其未取得業務收入,不再給予罰款處罰;沒收審計機構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收入90萬元,並處以90萬元的罰款;沒收法律服務機構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收入50萬元,並處以100萬元的罰款。
終審判決
法院調查顯示,中國證監會認為南京證券存在如下違法事實:
一、南京證券未按規定對新大地2011年度、2011年1至6月、2010年度主要原材料茶籽、茶餅前十大供應商進行核查,僅隨機抽查了10個並非前十大供應商的農戶,就在對新大地上市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複等文件中稱,通過實地走訪、發詢證函或查閱工商檔案等方式對新大地2011年度、2011年1至6月、2010年度主要原材料茶籽、茶餅前十大供應商進行了核查,並作出新大地對主要原材料茶籽、茶餅前十大供應商的采購情況符合實際的結論。
二、南京證券未按規定對新大地招股說明書上會稿中披露的2009年度銷售前十大客戶中的梅州市喜多多超市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喜多多超市)、梅州市綠康農副產品經營部(以下簡稱梅州綠康)銷售金額的真實性進行審慎核查,從而未能發現當年新大地向喜多多超市、梅州綠康虛假銷售的事實。
三、南京證券未按規定全面搜集並認真查驗梅州綠康的工商登記資料,未能發現梅州綠康經營者陳某系新大地財務總監淩洪的配偶。
四、南京證券在未對梅州綠康經營者陳某作實地訪談的情況下,在出具的專項核查意見中,作出對梅州綠康進行了實地訪談的虛假記載。
2013年10月15日,中國證監會作出市場禁入決定,並於同年11月4日向胡冰送達。胡冰不服該決定,向中國證監會提出行政複議申請。同年7月21日,中國證監會作出複議決定。
胡冰仍不服,訴至一審法院。 一審法院判定:市場禁入決定和複議決定中涉及胡冰的部分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並無不當,結論正確,應予支持。胡冰提出的要求撤銷被訴市場禁入決定和被訴複議決定中涉及胡冰的部分等訴訟主張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不予支持。
胡冰隨後提起上訴。近日,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法院判決。
老板電器發布公告稱,為了獲得恒大地產重組上市資本收益以及與恒大地產保持業務戰略合作,於2017年5月4日與上海華信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信資本”)簽訂了《蘇州工業園區睿燦投資企業(有限合夥)合夥協議》,擬以自有資金向蘇州工業園區睿燦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投資10,000萬元(不包括向華信資本繳納的管理費,以下簡稱“本次投資”),從而定向參與恒大地產本次增資。本次投資完成後,公司為合夥企業的有限合夥人。
據了解,2016年10月3日,恒大地產、廣州市凱隆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凱隆”)與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深房”)及其控股股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關於重組上市的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擬由深深房以發行A股股份及/或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恒大地產100%股權。前述交易完成後,廣州凱隆將成為深深房的控股股東,從而實現恒大地產的重組上市。
在重組上市的正式協議簽署前,恒大地產擬以人民幣1,980億元的投前估值以增資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
公司表示,本次投資擬認購恒大地產新增註冊資本,對當期損益無影響;未來主要收益來源於恒大地產上市後的股權增值與分紅等。
嘉凱城5月10日文件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恒大地產將其持有的公司 952,292,502 股股份,占本公司總股本的 52.78%,轉讓給其控股股東廣州市凱隆置業有限公司,廣州凱隆於2017年4月收到證監會出具的核準豁免廣州凱隆要約收購嘉凱城的批複。股份轉讓的過戶登記手續已於5月9日辦理完成。
廣州凱隆系中國恒大集團全資控股公司,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許家印先生。本次股份轉讓系在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體之間進行,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今年2月,恒大地產以每股6.53元的價格,將其所持有的嘉凱城9.52億股全部轉讓給凱隆置業,合計轉讓總價62.18億元。在嘉凱城回複證監會的專項回複中,關於收購目的,凱隆置業坦言,深深房籌劃以發行A股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恒大地產100%股權,若嘉凱城繼續由恒大地產控股並隨恒大地產註入深深房,將不符合現有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監管精神,此次收購使恒大地產不再持有嘉凱城的股權,滿足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規範要求。
恒大地產與嘉凱城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及銷售,二者業務在上海、杭州、重慶等16個城市存在重合。對此,凱隆置業表示,恒大地產、許家印分別於2016年6月15日出具《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保證在協議轉讓股票過戶後12個月內,嘉凱城仍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不發生變化,並承諾在協議轉讓股票過戶後3年之內解決該同業競爭。在此期間,恒大不在新的業務領域與嘉凱城出現同業競爭。
2017年2月6日,凱隆置業、許家印再次出具《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其將繼續遵守前述《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並在解決同業競爭及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的前提下,推動嘉凱城培育、發展新的業務。恒大地產、凱隆置業及許家印將切實履行上述承諾,積極研究可行方案,力求在承諾期限內,通過業務重組、整合等法律法規允許的方式解決同業競爭,但目前暫未形成具體的方案和時間表,未來方案確定後,將依法依規披露相關信息。
值得註意的是,接盤嘉凱城股權的凱隆置業,同樣為恒大地產控股股東。因此,即使轉讓成功,困擾恒大地產與嘉凱城逾半年之久的同業競爭問題,仍有待解決。而對嘉凱城股權的處理,實際上也意味著恒大地產在為借殼深深房A(000029.SZ)作最後的努力。
每經記者 謝欣
每經編輯 楊軍
近年來,國內的影院數量保持了較快增長。
2017年將過半,中國的銀幕數已經位列全球第一,因此在業內外也產生了“影院過剩”這一話題。
對此,大地影院集團總經理於欣6月18日下午在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表示,以中國世界第一的人口數量看,中國的銀幕數達到世界第一是理所當然的,而在當下時間點上談中國的銀幕數是否飽和還有些過早。
事實上,在人均觀影次數上,2016年中國剛剛達到1次,而北美是3.7次,每百萬人口擁有的銀幕數量,北美是121塊,中國目前僅有30塊。
就以上數據來看,中國的銀幕市場包括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不過於欣也指出,目前在終端市場出現了極度不飽和的狀況。她認為,這是因為雖然影院銀幕數迅速增長,但是供給端的內容出現了不匹配,單銀幕數產出在下降,才出現了所謂“影院過剩”的憂慮。
從深層次上看,中國的電影市場,包括終端市場,剛經過了一個快速增長期,下一步是進入平穩的增長期,再進入相對成熟的增長期。
於欣認為,從這一角度上看,增速下降是必然的結果,但由於這種情況來得比較突然,逐漸產生了上遊的供給數量和下遊數量不匹配。
於欣表示,最近,《摔跤吧,爸爸》“黑天鵝”式的票房表現讓她看到了觀眾的品鑒能力都有很大的增長,超出了預期。
類似《摔跤吧,爸爸》這種藝術氣息濃厚、更偏向情感類藝術片的非傳統大片在國內票房市場上的竄紅,也讓電影投資方與發行方在電影內容上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於欣認為,拿藝術片為例,以前會覺得太小眾,但目前來看,這個小眾的群體正在擴大,如果藝術片可以分線發行,片方的宣發程度和努力、預算都可以進行很好的控制。這樣電影市場是在一步步往生態在發展,是在建立良性的生態。不過,電影產業作為高風險、回報極不可靠的行業,單靠去“賭”哪部片子能火顯然是無法實現有效的風控的。
於欣認為,電影行業需要生態體系的健康發展,至少要在對投資人有一定的風險保障、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才會有更多的投資人投入到這個行業當中。
“不能靠情懷,更多的要靠一些體系。”於欣如是說道。
http://www.xcf.cn/ttxg/201706/t20170616_781038.htm
惹人讶异的是,在这半年的时间内,Uber居然已经有10多位高管选择离职或者被扫地出门,包括总裁、公关总监、财务主管、自动驾驶部门主管、工程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地图部门副总裁、全球汽车项目副总裁、亚洲业务总裁和产品及增长副总裁等等。
据了解,为了填补高管离职的空缺,Uber确实从公司内部晋升了一些员工。但是,像COO、CFO、首席营销官、工程高级副总裁这样的关键职位依旧空缺。难怪网友调侃:“Uber不再有COO、CFO和CEO,简直就是一家‘无人驾驶’的公司。”
Uber到底怎么了,为何会一再陷入丑闻的泥沼?离开Uber的卡兰尼克,未来会像乔布斯一样回归吗?频繁爆发的丑闻会对Uber的估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Uber全球第一大“独角兽”的地位还能否保得住?
他被称为史上最“无法无天”的创始人!
卡兰尼克,1976年出生,6岁开始编程,23岁负债2500亿美元,32岁成为1000万人口中的混蛋,38岁登榜福布斯亿万富翁。
很多人把卡兰尼克的领导风格视为“无法无天”,他本人的经历也确实对得起这四个字。
高中毕业,卡兰尼克顺利考入了世界排名前十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然后……和所有天才一样,卡兰尼克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考名牌大学”——“辍学”——“创业”这条俗套的不归路。
21岁那年,他辍学了,和朋友们一起在自家车库白手起家开始创业。1998年,卡兰尼克创办了Scour.com,全世界第一个点对点文件下载资源搜索引擎,为客户提供盗版音乐下载服务。图片、音频、视频,要啥有啥。
结果可想而知,整个电影、唱片行业都被惹毛了。两年后,Scour被好莱坞29家公司起诉侵犯版权,索赔2500亿美元。
歇工一年后,卡兰尼克又拉着一批前雇员创建了Red Swoosh,开始二次创业。好不容易找到的投资人却不幸坐上了撞向世贸中心的飞机,3年之中没有一分钱收入,所有员工全部跑光,为了逃避国税局发来的11万美元罚单,甚至要逃到泰国办公……创业之难,卡兰尼克深有体会。好在2007年卡兰尼克苦尽甘来,把Red Swoosh公司卖出了1700万美元的价格。
兴许是前两年创业的日子太苦了,拿到巨款之后的卡兰尼克转身就带着员工游世界了。偶然间因与出租车司机发生争执,卡兰尼克不得不从行驶中的车里滚了出来。这一次,他彻底被激怒,当即决定颠覆出租车行业,于是……就有了Uber公司。
一开始,Uber叫Uber Cab,就是一种黑车,花费是正常出租车的1.5倍,结果卡兰尼克上任CEO第一天就收到了法院传票。如果继续营业,Uber的高管将面临每单5000美元的罚款及9天的监禁。这次罚款绝对足够杀死这家公司。
结果卡兰尼克只把“cab”(出租车)从公司名字里去掉了,还辩解称:“Uber 不是一家出租车公司,是一家技术服务公司!”
后来,用的人越来越多,Uber几乎成了出租车公敌。然鹅,卡兰尼克并不Care这些,而是各种公开怼怼怼:
Uber在韩国被禁,他公开呛声“首尔政府还生活在过去”;
在堪萨斯,他谴责地方政府“反科技”;
在渥太华,Uber司机被罚款,卡兰尼克说“罚单我出,车你照开”;
在德国,卡兰尼克称竞争对手是“一个叫出租车的混蛋!”
……
可以说,Uber是克兰尼克亲手创建,在这八年的时间中,克兰尼克自称把大多数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但如今,这位极富个人魅力的创始人却面临被驱逐的命运。不过,性格强悍的卡兰尼克应该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未来他会不会像乔布斯一样,在经历低谷后上演“王者归来”的传奇,只有时间能够证明了。
丑闻不断……这家企业的文化“有毒”!
从800美元和3个司机起家,在八年时间的时间内完成15轮融资,Uber估值接近700亿美元。这种世所罕见的发展速度,部分原因正得益于Uber极其强调竞争性和攻击性的企业文化。
据“The Street”网站介绍,Uber新员工将被送到Uber大学进行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训。Uber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了“Always be hustlin”(永远保持繁忙主动)等14个金句,员工被教导永远要想着对竞争对手发起致命打击,不得服输,因为这才是“优步之道”(The Uber Way)。
这样的企业文化,曾让Uber所向披靡,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2017年,Uber公司频频陷入丑闻和麻烦的泥沼。
1月底,美国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删除Uber”风暴。在美国出租车司机罢工抗议特朗普移民禁令的活动中,Uber宣布取消机场地区的临时涨价,被视为利用罢工机会为自己增加业务订单。此举激怒了许多反对特朗普的美国人,人们号召删除Uber。
2月份,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Waymo控诉Uber旗下自驾车Otto侵犯其专利权。Waymo指出,Google前员工Anthony Levandowski在离职前窃取公司光达系统等超过14000笔机密资料后,成立自驾车公司Otto,后来被Uber收购,Uber将其技术用在了自己的自动驾驶车中。
同样是在2月份,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在乘坐Uber专车时,和抱怨公司政策的司机发生了口角,报以粗口,引发了外界的批评。最终,卡兰尼克对外道歉,表示自己“仍然需要成长”。
6月3日,伦敦突发恐怖袭击事件,附近的人在逃离时出于习惯地叫了Uber,订单在短时间内骤增,Uber动态调整了价格。面对突发情况,Uber无法识别任由大数据动态涨价,外界嘲笑Uber是想发“灾难财”。
而就在近期,多名Uber高管被控共谋,将Uber印度一名女乘客被强奸事件栽赃给当地竞争对手Ola,Uber二把手埃米尔·迈克尔也参与其中。
更加严重的是,Uber多名女性员工爆料在公司内部遭遇性骚扰,人事部门采用“捂盖子”的态度掩盖事实。这在一向把平等看得无比重要的美国硅谷,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些负面新闻见报后,Uber就开始了一场人事动荡,多位高层相继离职。
如今,创始人卡兰尼克的一封内部信,更让Uber的丑闻事件白热化。外界纷纷开始公开质疑Uber的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存在严重问题,甚至直言其“有毒”……
Uber全球第一大“独角兽”的地位还能否保得住?
据CNBC报道,丑闻缠身的Uber在2017年一季度已经亏损了7.08亿美元,亏损较去年第四季度的10亿美元收窄近30%。
目前来看,Uber虽然麻烦不断,但是估值并没有下降。在全球知名风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本月刚刚公布的调查报告中,Uber以68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全球“独角兽”公司中的第一位。
值得警惕的是,未来Uber的估值会不会被下调?
毕竟,这一连串的丑闻可能会令Uber在一定时间内陷入混乱,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也很可能会因此遭受下滑的厄运。竞争对手势必会趁虚而入。这不,就在本周,Uber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悄然融资6亿美元,其中包括捷豹路虎投资的2500万美元。一些共享平台的用户也在网络上公开抵制Uber,这为Lyft争取了一部分新用户。
Uber高管离职情况如上
更可怕的是,伴随着这些丑闻的纠缠,越来越多的Uber员工选择离职,Uber正在因此而流失掉一部分顶尖人才……如今,掌舵者卡兰尼克离开,投资人对Uber是否能够保持信心,无人敢说。
最为严重的打击是,如果Uber输掉了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无人驾驶汽车部门Waymo之间的那场商业机密诉讼,Uber作为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领头羊地位很可能就此丧失。
显然,这一切都有可能影响Uber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