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公布1月外儲 勢影響股匯走勢
1 :
GS(14)@2016-02-08 02:25:02【明報專訊】市場關注本周日人行即將公布的1月份外匯儲備。繼去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按月流失1079億美元,跌至3.33萬億美元,是單月最大降幅之後,外管局1月全面收緊外匯管制,個人、企業資金逃生渠道幾乎全線封死。1月數據將直接體現外匯管制的成效,並影響人民幣匯率和股市的走勢。
料短期跌幅或於去年12月見頂
市場平均預測為1月外儲跌幅再見新高,按月減少1200億美元。最樂觀估計是恒生,預測按月減少800億美元,最悲觀估計為巴克萊,指按月跌1400億美元。據本報訪問,分析員普遍認為外匯儲備跌幅將放緩,短期跌幅或於去年12月見頂。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固定收益、貨幣及大宗商品部主管施俊斌指出,1月中國外匯儲備流失不會超過1000億美元,強調央行不會允許外儲以這種速度流失。1月央行在境外打響人民幣反擊戰,消耗外儲不多,因為主要手法是抽緊流動性,挾高利息。施俊斌指出,中國的資本帳項尚未完全開放,「中央有辦法管理」,若有需要可「減少人均換匯額度」,來進一步堵死資本外流。
摩根大通:中央會力堵資本外流
華僑銀行經濟師謝棟銘指出,現在境內人民幣成交量只剩1月初的一半,證明資金外流壓力減小,意味行政手段起到作用,不過考慮到1月初資本外流嚴重,加上外匯管制措施的滯後效應,「內地外匯流失可能會保持在高位一段時間。」
渣打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認為,鑒於資本管制嚴格,相信1月外儲流失比12月略少。她相信內地個人換匯仍然可控,不會威脅到外儲總量。她進一步指出,如果在岸價和離岸價差保持在低水位,則表明資金外流的壓力減少。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指出,市場十分關注1月的外儲數字,如果跌幅再放大,將嚴重影響市場信心。他本人相信,1月跌幅將收窄。他認為A股走勢的關鍵在於人民幣匯價的預期,與經濟基本面關係不大,「過去內地經濟增長那麼快,A股也起不來;現在經濟差,對股市影響也不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5/news/ea_eaa2.htm
去年外儲減少13% 外管局:非外資撤離
1 :
GS(14)@2016-02-08 02:25:03【明報專訊】外管局昨日公布2015年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至去年末,外匯儲備餘額3.3萬億美元,較2014年末減少5127億美元,按年減少13%。外管局於網站以答記者問形式解釋,去年出現資本流出,主要是境內銀行和企業等主動增持對外資產,並償還以往的對外融資,與通常所說的外資撤離有本質區別。
主要境內銀行企業增持對外資產
外管局又稱,去年國際收支交易引起的儲備資產下降3429億美元,在平衡表中屬於資本流入,而非儲備性質的金融帳戶為資本淨流出5044億美元,因此實際上一方面儲備資產下降,另一方面民間對外淨資產其實在增加,反映目前的資本流出,是對外資產由儲備資產向民間轉移的過程,更重申「隨?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資本正常流出也是難免」籲對於外匯儲備下降的變化,需要客觀看待。
指長線投資者續流入
外管局認為,今年中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帳戶順差、資本和金融帳戶逆差」格局,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下,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外資將繼續流入;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會繼續加大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波動性,但只要美國貨幣政策調整步伐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能夠逐步釋放,料中國資本項下的資金流出,仍會有序可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5/news/ea_eaa3.htm
中國外儲勢續縮水上月料跌1,500億美元 人幣恐受壓
1 :
GS(14)@2016-02-08 03:22:58【本報訊】1月份中國外滙儲備數字明日(周日)公佈,市場普遍估計,在人行干預滙率及資金外流情況下,最新數字會再跌1,300億至1,500億元(美元.下同),人民幣滙率將繼續受壓。人行副行長兼外管局局長潘功勝重申,當局會「打擊外滙違法違規行為,不會走資本管制的老路。」不過,當局對內地客藉「碌卡」在港投保逃滙,繼續擴大防控力度。記者:劉美儀
外管局繼日前通知銀聯(國際),境外保險商戶須按現行規定,執行單筆交易金額不超過5,000元限額外,昨再就其他國際卡組織Visa及萬事達卡,卡戶若涉境外「碌卡」買保險時,須按境外保險商戶類別碼(MCC)使用,執行每單金額的上限規定,有關政策並未調整。
外管局將緊盯刷卡逃滙
對持卡人可否通過多次刷卡規避5,000元限制,該局在官網答問部份表示,會同銀行卡組織及發卡行,對涉嫌多次刷卡交易持卡人及商戶,進行重點監測。外管局亦引述潘功勝接待歐美投資者時表示,人幣滙率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農曆年假前最後1個交易日,人幣中間價大幅開高105點子,至每美元兌6.5314,是一個月以來的高位。人幣離岸價前晚大幅反彈後,昨晚約8時,走勢較在岸價更強,報6.5672,升80點子;在岸價報6.5707,微跌61點子;每百港元兌83.9人幣現鈔。在過去一年的羊年,人幣在岸價及離岸價均貶值達4.87%,幅度厲害,主要因去年8月人行滙改引發。上商經濟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市場普遍預期1月份中國外儲再按月跌1,300億至1,500億元,因為月內人幣中間價及在岸價,比12月更穩定,反映央行干預市場的力度增大,加上股市波動,實質資金持續流走,對外儲水平均會形成壓力。外管局明日公佈數字,而不是在正常交易日宣佈,他不排除是當局趁假期公佈,讓市場情緒消化,儘管外儲下跌乃意料之內,惟始終對滙率走勢會帶來負面影響,當局亦可能要加大管制資金外逃的行政措施。中港滙市假期休市,但他相信若有需要,央行可隨時干預。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認為,人幣離岸價前晚回升,可能是之前睇淡人幣的空倉,趁假期前獲利回吐平盤離場所致。另外內地媒體《觀察家》報道,根據俄國央行統計,部份在當地有分支機構的大型中資行開始撤資,但未知是否因內銀資金緊絀而作出的調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6/19482096
中國外儲縮減近千億美元
1 :
GS(14)@2016-02-09 03:34:11【本報訊】內地走資走不停。中國外滙儲備截至上月底為止,按月降994.7億美元至3.23萬億美元,為近3年半以來新低,但仍優於市場預期;外滙儲備大減主要是因為人行干預外滙市場托人幣,以及各種貨幣兌美元貶值所致。
多次用外儲入市托人幣
人行日前發表報告,暗示外滙儲備縮減下,降存款準備金率可能性低,指出降準雖然可以增加銀行流動性,惟有機會加快資金流走,意味人行貨幣政策,短期受到走資牽制。人行昨日公佈,1月底外滙儲備較去年12月底時的3.33萬億美元,減少994.7億美元,至3.23萬億美元,屬2012年5月以來低位;惟跌幅略少於市場預期約1,300億美元幅度,但仍屬有史以來第二大單月降幅。分析相信,自去年「811」人幣貶值以來,人行屢次入市,耗用不少外滙儲備,免人幣貶值速度過急。外滙管理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接受內地《經濟日報》訪問時解釋,人行在外滙市場動用美元干預人幣,加上美元屬外滙儲備的計價貨幣,若果其他外滙兌美元均貶值,有機會導致外滙儲備規模減少。王允貴亦稱,外滙儲備支持企業「走出去」,亦會導致規模減,包括向國開行及進出口銀行注資,及組織絲路基金、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等。受國內外經濟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加上人幣趨向市場化,經常賬收支趨平衡,外滙儲備波動未來或成常態。外滙儲備持續走弱,亦會牽制內地貨幣政策,人行早前公佈的《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有助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促使市場利率下行。降準有可能強化政策放鬆預期,或導致人幣貶值壓力增,資本流出增多,外儲下降。早前屢傳出銀行限制個人換滙,甚至限制部份企業將資金帶出境,外管局重申個人換滙政策並無調整,每人每年仍可購買等值5萬美元外滙,超過5萬美元則須證明有實際需要,並提交文件,惟當局承認確實有企業進行違法投機套利行為,已加強審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8/19483826
穆迪降中國評級展望指債務升外儲減 調低至負面
1 :
GS(14)@2016-03-05 01:09:26【本報訊】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向中國「亮黃牌」,下調內地評級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主要原因是政府債務上升,資本外流導致外滙儲備減少等,更警告若果中國經濟轉型失敗,將會降低主權評級,央企債務成本隨時飆升。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不過,官媒新華社隨即反擊,提到穆迪慣性睇淡中國,形容他們有誤讀性,又質疑歐債危機時對希臘維持高評級,對債權人未起到實際警惕作用,指其權威性及重要性正在下降。評級機構針對財務實力等因素,對國家、企業進行評級,而有關評級將影響發債息率,例如評級跌,融資成本則會提高。但今回穆迪下調的屬於「評級展望」,反映未來調低評級可能性增高,而非下調評級。現時中國主權評級為「Aa3」,屬於第4級,若果下調1級將會是「A1」。
新華社反擊:無眼光
穆迪解釋,地方政府、政策性銀行及國企負債增加,會使中國政府或然債務(Contingent Liabilities)上升,而中國債務水平佔GDP比例,由2012年的32.5%升至去年底的40.6%,2017年將進一步升至43%;加上過去18個月資本外流嚴重,導致外滙儲備顯著下跌7,620億美元;該行又質疑北京對經濟改革的執行能力及效率,有機會使債務顯著提升。新華社撰文反擊,指他們缺乏眼光、誤讀,又稱中國外滙儲備佔GDP比重截至去年底達32%;去年財政赤字佔GDP比重亦僅為2.3%,反映政府償債能力良好,強調債務水平提高是為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並非毫無產出的壞賬投資。星展銀行(香港)大型香港及中資企業主管鄭思禎解釋稱,評級展望下調,難對企業融資構成負面的影響,若果降低評級,由於大型央企如中石油(857)與主權評級具相連性,將會提高國外舉債的成本。不過,由於早前人民幣滙率趨跌及接連減息,使企業傾向在國內舉債,故此評級調整的影響有限。
銀行界預料影響有限
此外,渣打香港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認為,目前中國政府債務佔GDP比重,相對其他發達城市仍低,所持外幣債規模亦不大,所以未需要特別擔心,目前企業亦傾向回歸融資成本較低的境內舉債,故相信穆迪今次下調中國評級展望的實際影響有限。劉潔又指出,今次中國評級展望僅被降至負面,而非進入負面觀察名單,後者除意味有50%機會被下調評級外,評級機構亦需於短時間內決定保留或調整評級,反而負面評級展望則可維持一段長時間,故相信穆迪未來將中國主權評級降級的機會不大。上海商業銀行研究主管林俊泓指,穆迪擔心中國負債規模上升,但卻忽略了國內利率不斷下降下,中國的償債能力其實並無惡化。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評級機構有「策略性考慮」,「西方通常會睇淡中國經濟,睇唔到內地服務業,例如電影、娛樂蓬勃發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3/19514126
人行易綱:外儲減因藏匯於民
1 :
GS(14)@2016-03-07 23:07:33【明報專訊】對於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及人民幣貶值,人行副行長、全國政協委員易綱解釋,中國外儲是全球最高,當中一部分外來資金擇機流出並不奇怪,現時有一些外儲下降是在他預期內之事。易綱又稱,去年企業和個人跨境外匯淨支付了2400多億美元,企業對外有直接投資,有證券投資,個人亦有境外旅遊消費、留學支出,這些都會令外匯減少。
此外,還有一部分外儲下降是美元升值,令非美元資產折算後減少,不是外匯流出,只是匯率變化引起。但易綱承認,不排除有部分資本外逃是混在上述因素當中。但他認為,總體來看外儲下降大部分都可以用「藏匯於民」來解釋,中國的外匯儲備亦會保持合理適度的水平。
現行措施構建「利率走廊」機制
至於外儲變化造成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易綱相信,匯率會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且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易綱並強調,3.3萬億元人民幣的外儲中,不符合流動性標準的資產均全部扣除在官方外儲之外,所以現在公布的官方數字一定符合標準。另談到利率市場化時表示,目前人行運用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和存貸款的便利來引導短期市場利率,這樣能夠探索構建一個「利率走廊」機制。易綱又稱,下一步則是逐步做好控制短期利率向中長期傳導的機制。
唐英年籲監管機構加強市場溝通
此外,全國政協常委、前政務司長唐英年,亦向兩會提交四個提案,當中提到人民幣遭國際炒家以「無根理據」炒作衝擊,他建議監管機構主動加強跟市場溝通,增強政策公信力。而且唐英年亦就內地金融市場提出9項建議,強調不應放任市場自由發揮。他建議政府增加溝通、透明度及披露信息,香港擁有包括九七金融風暴擊退大鱷等的多年經驗,可分享經驗,共同參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7/news/ea_eaa4.htm
IMF:10月起單獨列出人幣外儲佔比
1 :
GS(14)@2016-03-08 15:01:13【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隨?人民幣進入SDR,從10月1日起,將在其官方外匯儲備數據庫中單獨列出人民幣,並會每季公布。分析表示,此舉將進一步推動市場對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需求。
分析:推動國際需求
市場相信,披露188個IMF成員國每季持有的人民幣外匯儲備,將對中國提高人民幣影響力的努力有所幫助。目前僅美元、歐元、日圓、英鎊、瑞郎、澳元和加元是單獨列出,所有其他貨幣則合併列示。10月1日以後每季公布的人民幣資產組合中,將包括銀行票據、銀行存款、國庫債,長期以及短期政府債等比例的細節。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總經理張朝陽認為,這既是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肯定和追認,也會進一步推動對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需求。 他表示,人民幣單獨的統計將在今年第四季度的報告當中開始出現,屆時人民幣加入SDR,各國央行的人民幣資產配置相信已經?動,人民幣單獨在COFER進行統計,既可以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量度基準,還會對未持有人民幣的央行構成同儕壓力,促使其考慮有關的資產分佈。目前全球官方外匯儲備規模高逾11萬億美元,那?泵傢鶾鴾H民幣資產的潛在需求就數以千億美元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8/news/eb_eba3.htm
上月外儲流失286億美元 低預期 樓股回升助留住資金
1 :
GS(14)@2016-03-08 15:01:14【明報專訊】內地樓市火熱,連帶A股起死回生,資金出逃意願大為下降,2月份中國外匯儲備減少286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減少409億美元。市場普遍相信,3月外儲減少進一步放緩,人民幣貶值壓力緩解,利好股市。不過也有分析認為,1月取消公布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或為外儲數字造假製造空間。
明報記者 顧冷冰
內地公布2月外匯儲備3.2萬億,較上月減少285.9億美元,為內地外儲連續第4個月減少,但減幅按月大為收窄。高盛昨日報告表示,考慮到匯兌差價,2月外儲減少,較1月約990億美元明顯放緩。由於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2月份隨美元指數下跌2.13%,因而外儲中其他貨幣資產估值增加。
中銀:周小川言論挽信心
一般認為,2月份外儲流失明顯減少,主要在於人民幣趨穩、企業換匯接近尾聲,以及季節因素等。但2月份人民幣離岸價較1月底升值0.63%,在岸人民幣按月升值0.36%。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鄂志寰表示,人行行長周小川在春節期間回應了人民幣匯率相關問題,增加了市場對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的信心,緩和了外儲消耗的壓力;加上農曆新年假期,外匯交易量減少,也令外匯儲備消耗相應減少。
恒生:企業還外債高峰期已過
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也表示,隨?內地對跨境資金採取的「寬進嚴出」限制措施的推進,市場看淡人民幣前景壓力已有所改觀。 內地企業預期美元轉強而觸發的外債還款潮已過,資本外流大幅減少。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更直言,外儲和人民幣匯率是股市關注的焦點,雙雙走穩可利好股市,但現階段港股比A股更看好一線。
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在無外匯管制下,中國外儲一旦跌破2.8萬億美元,將無法實現固定匯率。姚少華預期,隨?美元加息步伐放緩,內地出口反彈帶動貿易盈餘維持高位,中國外儲於今年底前,將徘徊在3萬億左右。而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更認為,昨日人民幣離岸價已經跑贏在岸價,未來甚至有可能從貶值轉為升值預期。
彭博:銀行債券對外開放 利資金流入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認為,從內部來看,內地樓市的火熱,以及股市回彈,成功把近日的資金留住,無疑是短期外儲回穩的重要因素;且從外部來看,2月尾人行公告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取消額度限制,簡化流程,亦有利於資金流入。不過,他質疑人行自1月份起,不再按月公布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外儲可能出現虛假數字。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8/news/eb_eba1.htm
上月僅減286億美元 遠少過預期 中國外儲跌勢喘定
1 :
GS(14)@2016-03-08 16:07:38【本報訊】人民銀行昨公佈2月份中國外滙儲備,較1月底時減少286億元(美元.下同),至總額約3.2萬億元,減幅遠少過市場預期的逾400億元,反映在農曆新年休市及人民幣滙率於期內回升的情況下,走資形勢終見喘定。記者:鄭柏齡 陳洛嘉
市場觀望中央推出具體減債及刺激經濟措施,但經濟師認為,如美國6月再次加息,走資情況勢重臨,屆時外滙儲備跌破3萬億元並不出奇。市場原本預期,2月份外滙儲備總額會較1月份減少逾400億元,令總額跌穿3.2萬億元水平;但人行昨收市後公佈數字,實際跌幅好過預期,反映資金流出中國的情況,似有喘定迹象。
新春外滙交投較疏落
不過,上海商業銀行財資業務處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2月份外滙儲備下跌幅度較少,主因是農曆新年假期間外滙交投疏落;此外,由於2月份歐元及日圓兌美元升值,而外滙儲備是用美元計價,故當中的歐、日兩地投資儲備會因而「自動升值」,亦減輕了外滙儲備下跌幅度。
星展經濟研究部副總裁兼經濟師周洪禮則表示,2月份美元兌人民幣實際上貶值0.6%,人幣滙率稍見回升,有利資金留在中國。他補充,人行自年初推出多項措施,收緊內地資金流走渠道,加上人行行長周小川在2月初發聲「維穩」,暫時控制着市場對人民幣走勢及經濟前景預期。雖然「走資」稍緩和,但昨日人民幣兌美元滙價於消息公佈後仍然走弱,午後在岸價較開市升幅明顯收窄,收報6.5150,較上一個交易日升68點子;離岸價則一度跌至6.5247。
憂美加息再觸發走資
美國去年12月宣佈加息後,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強。林俊泓坦言,儲局6月仍有機會加息,美元強勢或重臨,人幣貶值壓力隨之升溫;屆時亞洲資金流向美元資產,中國外儲或重現大跌情況,甚至大有機會跌穿3萬億元水平。周洪禮相信,未來資金流向視乎中國在「兩會」後,能否推出具體政策紓緩債務問題及刺激經濟增長,「短期嚟講(外儲)走勢比較穩定,中央要趁呢段時間,出政策穩定投資者信心。」月初將中國主權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至負面的穆迪,其主權風險高級副總裁Marie Diron接受訪問時重申,如中國缺乏有效改革,中長期經濟增長將會放緩,槓桿比率會上升,損害評級前景;她又指,穆迪從中國經濟、體制、財政實力,以及對突發事件風險的敏感度,進行獨立評估,回應新華社發文對穆迪的批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8/19520527
中國外儲增千億
1 :
GS(14)@2016-07-09 06:45:41【本報訊】人行昨午公佈中國6月外滙儲備數據,較5月增加134億美元(約1,045.2億港元)至32,051億美元,為今年來最大月度升幅,以SDR(特別提款權)計值的6月外滙儲備為22,912億SDR,較5月增161億SDR。中國去年外滙儲備下降逾13%,其中12月單月下降額逾千億美元創歷史紀錄。中國外儲自3月起重現增長,當月增長102.58億美元,4月增加70.89億美元,但5月則再減少279.32億美元。之前市場預計6月外儲將續下跌。雖然數據最終出乎市場預料,但沒刺激人民幣滙價大幅上升,昨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價報6.683,較上一交易日只微升0.1%。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周浩指,外滙儲備上升表明人行上月基本沒進行甚麼外滙干預。另外,由於英國脫歐導致資金流動尋求避險,日圓上月升7.3%。估計日圓資產佔中國外滙儲備10%左右,亦導致外儲增加。野村則指,6月中國外滙儲備回升可能因貿易順差較大所致,而下半年預計人民幣仍會繼續貶值,資本流出或再加速。官方言論亦暗示中國將容忍人民幣繼續貶值。人行屬下的中國貨幣網前晚發表評論文章指,雖人民幣在上半年貶值,惟當前中國通脹水準總體高於美國,為保持人幣實際有效滙率穩定,人民幣名義有效滙率仍然存在一定貶值要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628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