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校外教育培訓待降溫
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針對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證照不全、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等突出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規範措施。
我們註意到,上周在港股上市的內地教育板塊出現集體重挫,多只個股跌幅逾30%。市場分析認為與近日司法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有關,該送審稿對營利性學校和非營利性學校進行分類管理,並對非營利性學校的並購重組、變相營利、關聯交易等問題做出明確的監管要求,由此,包括校外培訓在內的一些機構的盈利模式將受到制約。
早在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就曾聯合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要求嚴令禁止校外培訓機構“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嚴令禁止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嚴令禁止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等行為。
可見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給校外培訓機構降溫,是今年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工作。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校外培訓機構規模日益膨脹。中國教育學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輔導機構教師規模達700萬至850萬人。業界預計,2018年市場化運作的培訓市場規模約為9000億元,行業保持著30%以上的高增長。而上述數字並不包含正規學校的教師私自開辦的“補習班”。
校外培訓機構,尤其是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的原有之義,應是作為校內教育的補充,是為了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但近年來許多校外培訓機構顯然違背了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一味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以此為招攬,造成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
許多做家長的都深有感觸,一個“一對一”輔導的課時動輒幾百元,一個暑假下來,家庭甚至會為此支出數萬元。有第三方機構調查數據顯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總支出的78.3%,占家庭總支出的36.5%。81.4%的家庭對於課外培訓或輔導的選擇在於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類輔導。可見,校外教培的支出,已經成為家庭的沈重負擔。
同時,校外培訓機構一味追求“應試”效果,一味超前學、超標學,也嚴重影響到了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到了我國的人才培養。因此為矯正校外培訓的方向,《意見》提出,要鼓勵發展以培養中小學生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培訓,重點規範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堅決禁止應試、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同時,既要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又同步改進中小學教育教學,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課後服務能力,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積極推動家長轉變教育觀念。
的確,學校需要強化育人主體地位,需要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如果廣大中小學生在學校就能學得很好,那家長們又何必花那麽多錢、讓孩子花那麽多時間精力去上課外輔導?
據悉,今年上半年各省已出臺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截至8月20日,全國已摸排培訓機構38.2萬家,其中發現問題25.9萬家,按照邊摸排邊治理的原則已經整改4.5萬家。這開了一個好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賓
华医网:掘金医疗教育培训
1 :
GS(14)@2010-10-02 12:40:31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29/153754.html
华医网培训乡村医生的模式是:以乡镇卫生院为教学点,10- 1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采用自主研发的“IPTV互动教学系统”进行培训,学员通过IC卡进行上课学习、课后练习、阶段考核以及考勤记录。 陈元鸿喜欢用“水到渠成”来总结他的历程。
他离开好医生网创办华医网时,只是觉得医疗教育培训空间还很大,除了复制医考培训模式,他没想过后来用自主移动终端去培训乡村医生,也没想过做卫生机构的科教管理平台,更没想到的是仅仅开办2年的华医网就在2010年3月得到红杉30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提前打通医考培训“七经八脉”
华医网2008年才开始成立,但是陈元鸿在执掌好医生网时早已经把医考培训的“七经八脉”打通了:联系各学科的权威辅导专家编写课件、权威机构认证、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搜集题库、地方主管部门推介。
华医网目前已有各个学科总共几千个视频课件以及媒体课件,不可能让学员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由专家根据各地医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定制,并在华医网上为各省的学员开辟专区,但华医网现在更注重学员、专家之间的互动。他们通过奖励,鼓励学员把病例和临床日志放在网上,让大家在线讨论。
学员要在华医网上先进行专业测试,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等级的课程辅导,有普通班、精品班和V IP班。而参与华医网的医考培训很简单,在线购买一个ID就可以了。针对城市中的中级以上职称的继续教育和医考辅导目前是其重要收入来源。
基层也有“矿”
华医网的运气不错,刚上线一年就碰上新医改的实施。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基层从业人员的人数开始扩张,想要考“本”的人暴增。
另一方面,乡镇这一级的基层医疗从业人员培训需要增大,这座以前被忽视的“金矿”也逐渐暴露出来。根据现阶段数据,每年就有上百万的基层医务工作者需要接受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国家也有不少资金投入。
于是,华医网也立即试着采挖这座新矿。
但这座矿挖起来是有点难度的。越往下走,网络普及程度越低,而且他们所能承受的教育成本也越低。把医考盈利模式搬过来是难走通的,华医网需要重新制订一套价格实惠同时又要解决教学终端的方案。华医网为农村医疗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只能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农村卫生人员教育用的平均每人150元的培训费中得到80元。
陈元鸿的应对培训模式是:以乡镇卫生院为教学点,10-1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采用自主研发的“IPTV互动教学系统”进行培训,学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员通过IC卡进行上课学习、课后练习、阶段考核以及考勤记录。学员学习数据统计通过统一的管理网站实现。
突破“教育培训”
沿着乡村医生培训盈利方向和医改脉络,华医网突破了“教育培训”这个固有盈利模式。
按照新医改政策,将催生六大信息化系统,科教管理平台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每个基层单位都自己去做一个,无疑是一个繁琐而又浪费的工程。这个平台是需要整合资源,多方共享,华医网再适合不过了,资源和客户都是现成的了。
华医网现在已经上线了一个管理平台,这个系统是为各级卫生科教管理部门对辖区机构及人员的科研和教育业务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的综合信息平台,平台功能涵盖范围包括:继教项目申报审批及举办管理以及继教学分管理;科研的课题申报审批、科研经费、论文投稿及发表管理;专科医师基地的申报审批、学员的申请审核、考试报名和基地轮转管理。
整个平台采用一个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将所有科教信息以人员为主线融合在一起,形成卫生技术人员完整的执业档案。
雅思培训第一人张永琪 手抄本中发酵27亿财富
1 :
GS(14)@2010-11-17 23:13:31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5/zMMDAwMDIwNTkzMg.html
财富计分牌: 身家27亿元
雅思培训第一人张永琪 手抄本中发酵27亿财富
张永琪是将雅思考试培训引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人,13年中,他一次又一次让面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并一路狂奔到纳斯达克;使他和妻子张骁东的身家超过27亿元。
张永琪的“环雅式扩张”开创了教育培训机构快速发展的新模式,他说自己更愿意被人称为一个“懂企业的教育家”。
手抄本里诞生创业梦想
当时雅思考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闻所未闻,国内根本没有相关的出版物,更不用说磁带等辅助教材
张永琪首次接触雅思是在1997年,当时他正担任美国霍尼韦尔中央空调的北京总代理,这一年,加拿大对中国开放了技术移民许可,他和妻子张晓东决心投身出国热潮当中。而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要申请移民,首先要通过雅思考试,这犹如一记闷棍打在了夫妻俩的头上。
当时雅思考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闻所未闻,国内根本没有相关的出版物,更不用说磁带等辅助教材。张永琪四处打探,得知国内惟一的资料在深圳大学一位叫史美洲的老师手里,几经周折多次电话联系后,资料终于寄到了张永琪手中。虽然是用油墨印刷的粗糙黄色纸卷,张永琪依然如获至宝,正是凭借这些资料,张永琪顺利通过了雅思考试并取得了移民资格。
这些千辛万苦得来的资料,张永琪舍不得扔。他想不如多复印几份,卖给每天在加拿大使馆前排队申请移民的人,结果可以预料,50元一本抢购一空。
从此在工作之余,张永琪开始尝试着手工复印、装订这些手抄资料,在大使馆门口兜售,“叫卖”了整整一个冬天。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但是资料的销路却异常火爆,最贵的一本卖到200元。
移民终于批复下来,1999年1月,张永琪带着梦想奔赴多伦多。可发展并不如想象中顺利,半年后,张永琪回国继续在工作之余售卖雅思资料,购买的人越来越多,遍及全国各地。
这让张永琪有了更多的思考,既然资料有人需要,那能不能通过别的方式让这些考雅思的人有更深的领悟呢?创办雅思培训的想法逐渐成形。
不久之后,在朋友的鼓动下,中国第一个雅思培训班在张永琪手上诞生了,中国的雅思培训市场从此不再一片空白。
张永琪通过朋友借用人民大学电教馆作为教室,从首都师范大学外语组请来了老师,培训班很快开课了。张永琪亲自担当起班主任的角色,给家长耐心讲解办学理念,一个一个学生记录考勤。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慕名而来,培训班事务越来越忙,张永琪辞去工作,注册成立了“北京雅思学校”。
商场难有永远的合作伙伴
当时的竞争很激烈,你拆我的广告牌,我撕你的宣传画之类事件时常发生,我和他们好几年都没有说过话
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张永琪从没有做过老师,这让他与俞敏洪一类出身教育界的办学者相比具有更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运营头脑。但曾几何时,张永琪也因为其激进的企业运营手法与昔日合作伙伴格格不入而最终分道扬镳。
从 1997年第一个培训班招收十几个学生,到1999年能够坐满30~40人,北京雅思的发展确实令人振奋。但是随着老师课时费和教室租赁费的不断上涨,以及开办班次的增多,大笔的投入让北京雅思陷入经营的困境。而就在这个时候,张永琪提出,加大投入资金到外地继续办学,这遭到了当时合伙人的强烈反对,执意的坚持让矛盾不断激化直至爆发,张永琪无奈的选择了离开。
故事并没有结束,反而才刚刚开始。
凭着对雅思培训的一腔赤诚,张永琪和夫人张晓东协商之后,决定要另立山头,将这份事业做下去,成立环球雅思学校,和之前的北京雅思学校成了不折不扣的竞争对手。
“当时的竞争很激烈,你拆我的广告牌,我撕你的宣传画之类事件时常发生,我和他们好几年都没有说过话。”张永琪坦言。
商场如战场,这类反目成仇的故事一直在不断上演,终究还是需要一位王者站出来一统江湖。几年的商战中,张永琪在与老伙计的对弈中略胜一筹,他开始尝试与对方进行对话,“长时间的互相压制不是办法,不如我出一个好价钱,将2家雅思培训的市场统一纳入我的旗下,岂不更好。”
这一次,张永琪砸下了超过一千万的赌注,收编了对手。
2001年和2002年,出国热席卷全国,环球雅思趁势出击,在一年时间里开拓了上海、深圳、天津、 长沙、沈阳、广州等6家直营学校,并对于二、三线中小城市开放了加盟市场。
张永琪常说,当一件事你考虑到100%时再去做,为时已晚,只有慎思而立行,考虑到70%就出手,才能抢占先机。
非典时期化危为机
环球雅思已经在全国拥有44所学校,其中直营学校7家,并在澳大利亚建立了海外分校,市场格局在非典之后被重新改写
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顺利,2003年,那场可怕“非典”的到来险些将刚刚步入正轨的环球雅思推向绝境。
当时环球雅思学校所在地是北京白石桥方圆大厦,距离收治非典病人的人民医院近在咫尺。一夜之间,再也没有学生来前来上课,纷纷要求退费,就连大部分工作人员也不敢再来上班。
只剩下张永琪和另外一位老员工拖着2大皮箱的钱,每天坐在空荡荡的校舍里,将学费退还给赶来“算账”的学生和家长。
“其实当时教育局有过政策说,培训班可以暂先停课不退费,而我还是把家里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抵账,最多的一天退还给学生68万元。那时心里的感觉不是难受,而是考虑,做教育只要诚信,迟早有一天我们还能站起来。”虽然话语很淡定,提到这一段经历,张永琪的脸上还是掠过一丝忧伤。
打不倒的才能称之为“巨人”,张永琪这一次还是挺过来了,他想到了“网络远程教育”。从思考到行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环球雅思网络课程正式上线。
也就在那时,很多不错的培训机构,最终因无力支撑倒闭。而环球雅思,却挺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间,转而步入一个更多元化发展的阶段,规模也迅速扩张。截至 2006年8月31日,环球雅思已经在全国拥有44所学校,其中直营学校7家,并在澳大利亚建立了海外分校,市场格局在非典之后被重新改写。
让新东方头痛的“环雅式扩张”
直营教学中心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加盟教学中心则分散在其他地区,对于经营较好的加盟教学中心,再采用股权回购特许经营将加盟中心转换为直营教学中心
10年前,当环球雅思跳起来还碰不到新东方肩膀的时候,说到与其公平竞争,恐怕只会招致讪笑。而今天,没有人再敢低估环雅的力量,十年的“攻城掠地”,环球雅思从无名小卒成长为让新东方头痛的对手,目前已占据雅思考试培训40%以上的市场份额。
面对当年遥不可及的竞争对手,张永琪明白,只有比新东方更快的成长,环球雅思才能生存下来。
2002年,张永琪开创 “直营+加盟”的连锁模式,开始了迅速的扩张。直营和加盟教学中心的区域分布非常有规律,直营教学中心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加盟教学中心则分散在其他地区。对于经营较好的加盟教学中心,再采用股权回购特许经营将加盟中心转换为直营教学中心。
张永琪告诉记者,他们有36人组成的加盟管理中心,会定期检查、师训,设立投诉渠道确保加盟店的培训质量,每一个加盟点我都会亲自去学校进行严格审查。
环球雅思的加盟教学中心数量远远高于直营教学中心,但是绝大多数收入仍来自于直营,加盟店的收入主要体现在特许经营费用一栏,但是占比很小。加盟是为了圈地,布局二、三线城市,抢占市场份额。
目前,环球天下教育号称中国最大的教育连锁机构,其292家教学中心覆盖了全国104个城市,覆盖的区域范围为全国第一。这样的速度恐怕也让对手新东方始料未及。
而面对强势的对手,环球雅思却一直都没有放松过警惕。
2006年,当得知新东方陆续收到海外资本注资并开始筹备上市时,张永琪有了强烈的紧迫感。“一旦他们得到投资大规模的宣传和扩张,我们就没有出路了。”
他开始主动和VC接触。5月,软银赛富合伙人周志雄跟张永琪碰面。双方洽谈3次,超过2亿元的人民币便打入了环球雅思的账户,大约占20%多的股份(2008年11月软银赛富追加了500万美元投资,股份增至36.8%)。
拿到融资仅一个月之后,张永琪便斥资1000万收购了广东最大的留学中介启德教育,之后又并购了一些优质培训机构和之前授权的多家特许经营学校。在VC指导下,环球雅思学校也正式转变为环球天下教育科技发展集团。
上市后身家增至27亿
环球雅思于10月8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发行637.5万股,融资6100万美元,首日开盘10.5美元,涨幅达16.19%
当率领环球天下教育集团敲响纳斯达克开市钟的一刹那,张永琪完成了他事业旅程当中的又一重要使命。
环球雅思于10月8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发行637.5万股,融资6100万美元,首日开盘10.5美元,涨幅达16.19%。截至11月12日,环球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张永琪、张晓东夫妇的4500万股使他们拥有约27亿元人民币的账面财富。
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现在的环球天下教育科技发展集团主要有五块业务:教学中心、网络课堂、特许经营、留学咨询和教学资料,教学中心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从2006年9月融资开始已经进行了4年的充分准备,现在已经完全具备了上市条件。上市对于环球雅思来说,品牌影响力再次得到巨大的提升,可以更好的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上市对我们来讲也意味沉重的压力,我们需要对投资人负责,但是作为一个教育集团,是不能够完全受控于投资方的意愿的,取得高营收是我们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学员口碑也是必须要做的。”
对于未来的发展,张永琪表示,“我们目前70%-80%的收入来源于雅思培训,其他品牌在雅思考试方面对我们造成竞争可能性还很小,这是我们的优势。公司上市之后,出国考试培训依旧是今后两年内经营的重点,同时也将大力开拓其他领域。少儿教育项目、中小学一对一课后辅导这部分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没有强势品牌,市场空间较大。且4-14岁的年龄段学生是雅思生源的前端,我们希望把主业延伸出来,这是我们多元化发展的中心思想。”
2 :
GS(14)@2010-11-17 23:21:09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 ... 10226692/d424b4.htm
Prospectus
北京“教父”:三家教育培训市场的新贵
1 :
GS(14)@2010-12-10 17:48:22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09/172594.html
如果说新东方是中国年轻人出国留学的“预科班”,那么,以学大、学而思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完全可以归为新东方学员的“预科班”:前者专注已有一定学历基础的高中特别是大学生,后者则是定位处于培养学力阶段的中小学生。
在2010年的11月,《创业邦》杂志先后走访了上述三家教育培训市场的新贵,它们的创始人的关系也是各具特色:既有同学结盟,也有同事合伙,还有夫妻联手,他们为我们讲述了上市前后的反思与感触。
【导读】 如果说新东方是中国年轻人出国留学的“预科班”,那么,以学大、学而思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完全可以归为新东方学员的“预科班”:前者专注已有一定学历基础的高中特别是大学生,后者则是定位处于培养学力阶段的中小学生。
很难说语言培训与课外辅导两个市场谁的需求更为刚性,正如我们在2010年的这个秋天看到的,不仅学大、学而思摘得了果实,新东方的追随者环球天下(环球雅思)同样修成了正果。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创立于北京,在北京的各个细分市场具有绝对的控制力,中小学生是其不可或缺的客户资源。
“拿下北京才能进军全国。”这是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战略选择;IPO之后,不管愿意与否,它们终将面对全国市场的考验。从延安到北平的路不好走,同样,从北京走向全国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长征……
在2010年的11月,《创业邦》杂志先后走访了上述三家教育培训市场的新贵,它们的创始人的关系也是各具特色:既有同学结盟,也有同事合伙,还有夫妻联手,他们为我们讲述了上市前后的反思与感触。
学大教育:靠的就是“单挑”
学大在纽交所上市当天,CEO金鑫接受完媒体采访,无意间溜达到旁边的一家商店。他看上一只钱包,当即掏出几百美元买了下来,准备回国后送给太太。这是学大上市后,金鑫的第一笔消费。
上市后虽然金鑫减持6.9%的股份,但身价与此前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而他对此似乎并不感冒,“算计那些没有意义,要是一直算计,那就不用干别的了。”正为上市冲刺的58同城CEO姚劲波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学大的联合创始人。他与李如彬、金鑫都曾是中国万网的同事。学大上市后,他所持股份占到总股本的14.4%。
作为背后的PE,鼎晖在学大IPO的那一刻,手中持有的全部股份却都趴在账上纹丝不动。同时,华平则以IPO的价格快速反应入场持股。可见,他们对学大股价的上升空间充满想像和期待。所以,加上超额配售权,学大以1.95亿美元的总计募集资金超过新东方,成为至今教育培训企业的IPO之最。
当年,学大正是瞄准了学生对个性化辅导的需求,抢先进入一对一这个细分领域。经过近10年的累积,学大已然拥地为王。他们的杀手锏是解决学生学习习惯迥异、偏科、存在漏洞等一些个性问题,小班形式却是全日制学校的一针加强剂,也为前者锦上添花。在商业模式上,一对一辅导更看重教学模式、服务体系和教学质量;小班制则强调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专长以及老师的号召力。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学大都处于亏损状态。金鑫的解释是,学大前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在全国广为布局,“基础打好后,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了”,从一个细节也能看出近两年学大快速扩张的势头。学大总部位于北京西坝河的一幢独栋三层小楼,据学大市场部的一位人员介绍,因为员工数量激增,一个会议室都被改建成工位,但依然不能填补缺口。所以,他们很可能下一步会打算挪腾地方。而仅仅两年前,学大总部还偏隅北京师范大学。
值得玩味的是,今年扎推上市的这拨培训企业的总部都在北京。除了争抢最大的教育市场这个香饽饽之外,不少培训机构还把北京当作发展战略制高点。金鑫说:“北京的教育公司到外地比较容易获得认可,所以在这里必须有一块阵地。”
相较而言,学大在全国的业务分布比较均匀,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全国前五大城市占到总收入的40%,其中北京只占到15%。与学大同处于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的学而思,在北京的份额则超过50%。对于学大来说,这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而且这股上市的浪潮,可能会逐步冲击既有竞争格局,用学而思创始人曹允东的话说,“之前是春秋乱战时期,但今后可能会进入战国时代。中型企业处于夹心层,尤其不好受。”金鑫的判断也与之相同,品牌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成为主导,“那些小机构除非有自己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优势,否则生存空间会比较小。”金鑫猜测,京瀚一对一之所以选择投靠安博,可能也是很难突破自己尴尬的位置,所以想通过资本并购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捷径。因为,在一对一领域,第一名与第二名差距很远,甚至不在同一个量级。
然而,就算挤掉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只能是腾出更大的市场来供品牌企业更加近身肉搏。因此,上市引发的下一波浪潮很可能是并购,以规模论强弱的格局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难以得到扭转。但实际上,家长并不关心企业上市、并购与否,他们只关心能不能教好孩子。
学而思:带头大哥
提起今年这批教育培训企业的扎堆上市,曹允东表现得很淡定,“积累这么多年赶到一起了。有时候也是一种巧合,没有什么必然性。”实际上,学而思的计划是在2007年上市,结果“大势”不妙,所以蛰伏至今。“如果今年是熊市,肯定做不出去。”
与上市同样让曹允东高兴的是,2003年创业初期的100多个学生,一直到今年还有50多个在学而思接受课外辅导。随着他们每年升学一次,学而思相应地推出一个年级的课程培训。因此,直到2009年才有针对高三学生的产品面世。今年,这拨学生终于鲤鱼跃过龙门,学而思也跻身上市公司行列,迈入了After IPO时代。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企业成长经历。如果公司产品还没有开发到相应的年级,主动送上门的钱财只能拒之门外。
同样有可能被拒之门外的,是没有通过测试的淘汰者,以及超出小班制15人的第16个学生。曹允东说,从办学之初,这就是他们的底线,没有能力为客户服务,已经制定好的规则就不能打破。顺便补充一下,学而思主要是以培优为主。据说,今年共有180名学生分别考取清华或北大。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而思的扩张态度比较谨慎,北京以外的市场份额只占到20%。“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如果北京做得特别大,别人就质疑你外地做得不好,反之,则说你根基不稳。”曹允东说。
实际上,这背后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小班制对外拓展和复制能力没有一对一模式那么强劲。后者面对的客户比较分散,有一个人就能开一个班;与之相比,短时间内聚合15个人的难度要高,但是毛利率比一对一高出10%以上。
此外,小班制辅导主要集中在周六日,平常只能关门歇业,如果用制造业的行话来讲,就是开工不足。因此,教室成本压力是学而思身上很大的一个“沙漏”。说到此处,曹允东摊开双手无奈地说道,“你要问我怎么解决,我也没办法解决,只能忍受这种高成本压力。”
据说,最早培训学校都采用“校中校”的模式,也就是利用全日制学校教室的休息日进行辅导。“但是这个受政策限制,而且要靠关系,我租不到那种教室。”就北京来说,学而思的校区基本上分布在地铁沿线,比普通写字楼高出大约一倍的成本。这样,只能通过规模和人气进行相应的弥补。
但是,现在课外辅导的企业在业务上都在互相渗透,曹允东说:“我对家长的建议就是,有紧急需求且比较被动学习的选择一对一,没有紧急需求也比较喜欢竞争环境的就上小班。当然这也跟家庭经济条件有关。”以北京价格为例,一对一每小时费用在200~300元之间,有可能一个月下来就过万,几乎相当于小班一年的花费。而以一对一为主的学大,最近也在尝试10人以内的个性化小组课程。背后的原因是,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拉拢并留住客户。
IPO之后,学而思现金流充沛,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对外并购。但是曹允东表示,条件会很苛刻,而且只做跟课外辅导相关的。安博那种多元化并购似乎会让他有些眩晕,“老板管老板是最难的,而且很多企业还有不同的合伙人,很少有人能玩转。黄劲还是很厉害的。”
环球天下:拒绝“新东方雅思部”
环球天下上市路演,准备第二天一早见第一个投资人。半夜12点张永琪突然接到一则消息,新东方发布预警,整个财季好像亏得挺严重,股价下跌了近20%。他们预感到投资人可能因此而对中国教育市场前景产生怀疑,“差点儿为这个事停下来”。
第二天,他们首先是替新东方向投资人解释,世博会影响了招生人数,只是短暂的现象。虽然二者是竞争关系,在中国教育市场的前景问题上,他们高度地保持了一致。
而就在环球上市期间,学而思、学大也在后面紧锣密鼓地做着最后的冲刺。“我觉得这种情况不多见。我自己本身是第一次上市,前面有一家上市,后面紧跟着两家。你看我赶上的这件事。”张永琪笑谈。所以,除了应对新东方带来的负面效应,张永琪还被投资人追问,“你跟学而思、学大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此次,4家教育培训企业都瞄准在美国上市,张永琪认为,是现阶段美国教育市场的低迷给了中国企业机会。但是他强调,无论从规模还是管理角度看,都不是很大,“真正的巨无霸只有新东方一个。”
事实上,环球天下的IPO金额是最低的,只有6100万美元,其他三家均已上亿,市值跟新东方更是不在一个量级。张永琪说:“这个数量我们相对比较保守,而且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他所说的客观因素,一个是环球天下在雅思考试的市场占有率能达到40%,招股书上反映的却是20%~25%;第二,各地加盟学校总的加盟费只占到招股书上总营收的5%。现在正在选择性地回购,但是,张永琪表示,并购之后的管理没有之前想像的那么顺畅,所以这块也只是作为增加收入的辅助手段。
但是除去客观因素之外的东西呢?从张永琪口中得知,上市之后,环球天下会将增长点主要锁定在两大业务上。
第一,专门做一个“环球北美考试”的托福品牌。目前,环球天下这块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而市场最受认可的就是新东方。“实际上,从教学质量和我们现在全国的布点,以及学生认可的出国考试品牌来讲,我们和新东方相差无几。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习惯性地认为,环球的雅思最好,所以托福就不好。”再者,环球天下的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还是不足以与新东方并驾齐驱。张永琪说:“这个可能要给我们两年时间,现在专门有一个图书公司在负责推广。”其实在他内心,是希望环球天下借着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通过迎合高中生对个性化教学与服务的需求,让新东方100多人大班教学的劣势不攻自破。
第二,中小学英语辅导培训,这是环球天下未来三五年的重要增长点。2005年,环球天下延伸到这个产品,目前已经达到114家,其中大多数为连锁加盟。体量不大,平均每所学校在200万~300万元之间。上市后,环球也会选择性地回购其中一部分。
事实上,这背后是环球天下对一个人的整个受教育周期提供教育服务的全产业链追求,也是公司名称“环球天下教育”取代“环球雅思”的原因。其旗下的亲子教育已经在18个城市设有门店;面向中小学生的英语辅导愈演愈烈(未来可能会补充作文和数学);再往上是高中、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教育,这也是他们最核心的一块业务;此外,还有针对成人考证的职业教育。
张永琪认为,以后这种搭平台的方式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每个平台上都有自身的一个核心产业,同时涉足与其关联或互补的产品。但是主干必须得强,而且比周围延伸、并购的项目要具备更强的增长力,这样才能枝繁叶茂。“如果你看到不同的市场用资本的方法把它拼进来,但是不能够很好地引领、消化,难度很大。”
据说,张永琪曾经考虑过把公司卖给新东方。但是,按照新东方的模式,一旦被收入囊中就可能会把环球变成“新东方雅思部”,从情感上讲,这是张永琪和他的团队很难接受的。而最重要的是,出国留学市场增长势头喜人,他们更愿意和新东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痛痛快快地竞争一回。
開分店培訓人才 王維基
1 :
GS(14)@2013-11-19 10:59:46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王維基/007001004040/%E9%96%8B%E5%88%86%E5%BA%97%E5%9F%B9%E8%A8%93%E4%BA%BA%E6%89%8D/117255
上星期參加《安永企業家獎2013》的頒獎禮,擔任其中一個評審委員,因此認識了太子珠寶的老闆鄧鉅明先生。言談間得知他們店舖網絡廣,光是尖沙咀已有七至八間分店,店舖更開展至屯門。
尖沙咀、中環、銅鑼灣這些熱門購物點,無論客源、客人消費力都較適合,而且能對建立品牌帶來正面作用。所以這令我有點奇怪,印象中的太子珠寶都是走高檔路綫,產品售價由幾十萬至幾百萬不等,為何會選擇在屯門這個偏遠住宅區開設分店呢?
鄧老闆說:這就視乎目光是否長遠。長遠來說,公司必須訓練年輕銷售隊伍,並確保銷售技巧能代代相傳,所以必定要訓練新人,否則不能壯大團隊。再者,資歷較淺的售貨員總不能一下子就應付大客戶,否則會冒着得失客人的風險。基於以上原因,鄧老闆在屯門分店售賣一些較為低價的產品,讓屯門分店成為一個訓練基地,訓練同事的銷售技巧,再循序漸進,學習推銷價格較高的產品。
原來開設分店,也不是只顧賺錢,更重要的是培訓人才。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郭家明:先要培訓教練人才
1 :
GS(14)@2015-03-18 02:12:53
【專家讚好】兼任中國足協技術主任的香港足總技術顧問郭家明,對國務院發佈中國足球改革方案,認為只是現代足球基本運作方式,然而他覺得新政策畢竟是好事,但要成功就要由培訓人才這方面入手。
何輝:教育上要配合
郭家明在二○一○年獲中國足協委任為技術主任,專責協助中國培訓教練,近年經常到國內協助不同省市開設教練班。他認為,目前中國足運的硬件不缺,像職業聯賽球會有足夠資源聘請外國教練及外援,要興建球場亦沒有任何問題,只是要長遠發展,則要花時間及資源在青訓上面,而能否細緻地執行亦要時間觀察。郭家明說:「日本及德國近年在國際大賽上取得成功,其實兩國早於十多年前開始計劃培訓球員,而從現在開始去計劃,以躋身二○三○年的世界盃決賽周,並在二○三四年舉辦世盃很合適;不過,中國每年開辦幾千個教練班,但報讀的很多是對足球沒有太多認識的體育老師,能否在學校有效培訓到球員是令人疑慮。」廣東省體育台足評述員何輝指出,現今青訓除講求培育球員球技,亦要在教育上作出配合,否則可能培訓出有技術但「無腦」的球員,這是中國足球未來要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7/1907911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