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政部長一職的人選上,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候選人範圍已經縮小至兩、三人。
但特朗普或許面臨著一個“經典”選擇題:是選華爾街人士、前高盛銀行家史蒂芬·姆努欽(Steven Mnuchin)?還是共和黨戰略人士、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傑布·亨薩林(Jeb Hensarling)?
包括卡爾·伊坎等投資者在內的特朗普顧問團認為,姆努欽較有希望出任新一屆財長。而亨薩林的共和黨盟友們,包括此前曾在初選中敗給特朗普的泰德·克魯茲均認為,亨薩林是財長職位的有力競爭者。
華爾街的“聰明人”
今年53歲的史蒂芬·姆努欽畢業於耶魯大學。上世紀80年代,姆努欽在所羅門兄弟公司以培訓生身份開始其職業生涯。1985年,他進入高盛工作並為之服務了17年。在於1999年成為高盛首席信息官之前,姆努欽是該投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交易業務負責人。
姆努欽
姆努欽的父親羅伯特在上世紀60年代是高盛的一名合夥人。
2002年,姆努欽從高盛離職,兩年後創立了都恩資本(Dune capital)。他還曾短暫為喬治·索羅斯工作過一段時間。
今年5月,姆努欽被任命為特朗普競選活動的全國金融主席。姆努欽在接受任命後表示,他和特朗普已經認識15年,曾經在商業上有過合作。
華爾街著名投資人卡爾·伊坎認為,姆努欽是一個“聰明人”。此前有報道稱,特朗普也向伊坎拋出了財長一職的橄欖枝。
伊坎近日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稱,相比起自己,姆努欽將更勝任這份工作。“在我看來,他是唐納德(特朗普)的忠實擁躉,他和唐納德想要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高盛CEO布蘭科菲恩(Lloyd Blankfein)在上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也對姆努欽贊譽有加。他和伊坎一樣,認為姆努欽是“聰明人”,“在高盛時,年紀輕輕就做到了高層”。
布蘭科菲恩表示,在他負責固定收益業務部門時期,姆努欽向其匯報。
如果姆努欽出任財長,那麽他將成為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第三位出任財長的高盛高管。他的兩名前任分別是:比爾·克林頓政府的魯賓(Robert Rubin)和小布什政府的保爾森(Hank Paulson)。這兩位在出任財長前,都曾是華爾街資深大佬。
副總統支持的戰略家
共和黨戰略人士、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亨薩林在上周表示,如果特朗普團隊打電話找他,他“當然會參加討論”。
亨薩林
亨薩林稱,他對於特朗普為美國制定的經濟計劃感到“非常激動”,這些計劃中包括稅收改革、不再對銀行進行救助、撤銷《多德-弗蘭克法案》、簽署更具競爭力的貿易協定等。
在特朗普競選期間,亨薩林曾拜訪過特朗普在曼哈頓的競選團隊,並向後者解釋了自己有關撤銷《多德-弗蘭克法案》的設想。這一設想在共和黨內得到廣泛支持。
亨薩林表示,如果出任財長,他將首先撤銷《多德-弗蘭克法案》,並積極著手進行基本稅收改革。該法案誕生於金融危機發生後,要求各家銀行通過壓力測試、囤積更多現金並遵守一系列新規則,以避免再次出現危機。批評人士認為,這一法案太過繁重和官樣。
特朗普的競選搭檔、特朗普過渡團隊主席彭斯(Mike Pence)支持亨薩林出任財長。
其他可能人選
另據媒體報告,特朗普的另一個財長人選也是一名華爾街人士——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不過,戴蒙本人曾表示對出任財長不感興趣。摩根大通方面也拒絕對此進行置評。
戴蒙是民主黨人,2008年時曾支持奧巴馬競選總統。在上個月摩根大通的一場會議上,戴蒙曾暗示,他希望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贏得大選。
在特朗普贏得選舉之後,戴蒙在致摩根大通員工的一份備忘錄中,呼籲大家為國家團結一致。他還委婉地提到了特朗普在移民和少數族裔方面的立場。“多元化是我們國家的一項核心優勢,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努力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特朗普本人對戴蒙的態度也值得玩味。2012年5月,特朗普發推文稱,“摩根大通股東都知道,讓一名好的CEO留在崗位上是值得的。”不過,2013年,特朗普又針對該銀行就一起民事訴訟進行和解一事批評了這名CEO:“我不相信和解,我不是傑米·戴蒙,他先是拿出130億美元對一樁訴訟進行和解,後來又付了110億美元和解另一樁。”
北京時間29日下午1點30分,樸槿惠第三次就親信門發表談話向國民致歉。
樸槿惠表示,將包括縮短總統任期等自己的去留問題交由國會決定。朝野各黨派協商確定可將施政混亂和行政空白降至最低的平穩交權方案後,自己將根據其安排和法律程序卸任。
樸槿惠說,她已經放下一切,只希望大韓民國盡早擺脫混亂重歸正軌。
“親信門”事件曝光後,樸槿惠曾分別於10月25日和11月4日兩次發表講話,向民眾表示歉意。
10月25日在青瓦臺發表對國民談話時,樸槿惠承認大選時及就任總統後曾就部分資料征求過親信崔順實意見,並就此事向全體國民道歉。
11月4日上午,樸槿惠在青瓦臺召開記者招待會,就親信幹政事件發表第二次對國民講話, 稱願意接受特別檢察組的調查。韓聯社稱,依據憲法享有刑事檢控豁免特權的在任總統表明接受檢方調查的立場,為韓國68年憲政史所僅見。
韓國在野黨及無黨派議員3日淩晨向國會提交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動議案,計劃推動國會9日進行表決。
韓國國會一位人士告訴新華社記者,這份彈劾動議案在當地時間淩晨4時左右提交。
報道稱,這份彈劾動議案由171名在野黨及無黨派議員聯合向國會提交,提及樸槿惠親信崔順實幹政、“歲月”號沈船事件應對以及崔順實涉嫌脅迫大企業向其控制財團捐款案件,指稱樸槿惠在任職期間存在嚴重違反憲法和法律行為。
樸槿惠的第三次道歉似乎效果甚微,民調顯示,她的支持率連續2周為4%
據韓國三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國民之黨和正義黨先前商定,提交彈劾動議案後將在8日報告國會全體會議,並推動國會9日進行表決。
分析人士認為,彈劾案能否最終在國會獲得通過還難有定論。目前在韓國國會共計300個議席中,在野黨及無黨派議員有172席,要達到通過彈劾案所需的至少三分之二贊成票,至少還要獲得28名執政黨新國家黨議員支持。這其中,新國家黨“非樸派”議員的態度十分關鍵。
樸槿惠已就“親信門”向國民道歉了三次,但仍難平息民眾的憤怒情緒,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Gallup Korea)2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韓國民眾對總統樸槿惠的支持率連續2周保持史上最低值4%。
12月3日,第六輪周末燭光集會將在全國各地舉行,和11月26日舉行的第五輪集會一樣,將從下午4點開始進行包圍青瓦臺的遊行。韓國法院允許遊行隊伍可抵至距青瓦臺200米處,但平日遊行的時間被限定在晚上8-10點。
12月9日消息,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美國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敦促國會議員關註今年社交網絡中出現的大量假新聞問題。希拉里周四在國會山表示,假新聞泛濫成災已經變成一種“威脅”,必須迅速解決這個問題。
在像Facebook和Twitter這樣的社交網絡中選舉前後的幾個星期出現了大量有關美國大選的假新聞。一些觀察家表示,針對希拉里的“假”消息促使了其在選舉中失利。
希拉里稱:“我只提一個特別重要的威脅,不管是民主黨、共和黨還是獨立黨派,尤其是那些服務於我們國會的人,所有的美國人都應該關註這個威脅。”
希拉里說,現在已經很清楚了,惡意假新聞和虛假宣傳泛濫成災,這可能會在現實世界里引發各種惡果。她說:“這與政治立場或黨派無關。人民的生活已處於危險之中。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勤苦工作,貢獻社會。”
希拉里繼續說:“這個威脅必須迅速得到解決。兩黨立法機關正在向國會提交議案,推動政府對國外的宣傳作出回應,矽谷已經開始設法解決假新聞的難題和威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希拉里周四發表講話是她敗選後第二次公開露面。
12月9日,韓國國會通過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案,樸槿惠將被暫停總統職權。
這是韓國憲政史上第二個獲國會通過的總統彈劾案。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2月9日下午,在韓國國會全體會議上,韓國國會議員通過無記名投票方式,以234票贊成、56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總統樸槿惠彈劾案,韓國國會議長宣布計票結果後,現場爆發出掌聲。投票現場,歲月號沈船事件家屬高喊“謝謝國會議員”。
據了解,表決通過後,韓國總統樸槿惠的總統職權將由國務總理黃教安代行。彈劾案也隨即進入憲法法院裁決程序,韓國憲法法院須在180天內裁定彈劾案是否有效。
另外,針對“親信幹政”事件的特檢組已經全面接手檢方調查,率領特檢組的獨立檢察官表示,將從頭徹查事件,還民眾真相。在野黨對國會通過彈劾表示歡迎,稱將繼續推動樸槿惠下臺進程。
彈劾案表決現場
【相關背景:“樸槿惠彈劾案”】
自“親信幹政”事件被曝光以來,韓國總統樸槿惠已發布過三次對國民談話,不過,她的民眾支持率已跌到4%。樸槿惠所在執政黨新國家黨的支持率也跌到12%,均創下歷史新低。反對樸槿惠的民眾已經組織過6輪燭光集會,許多集會參與者要求逮捕樸槿惠。
1、彈劾案內容:
彈劾案主要涉及三項爭議事件:
一是樸槿惠縱容“親信”崔順實幹預國政事務,違反憲法。
二是樸槿惠在應對“歲月”號沈船事件中未能有效保護民眾生命,沒有盡到憲法對總統規定的義務。
三是在崔順實脅迫大企業向其控制財團捐款一案中,樸槿惠涉嫌受賄。
2、表決流程:
總統彈劾動議案是今天唯一一個提案,流程分別為向議長提交彈劾動議案、在野黨進行提案說明、議員5分鐘自由發言、全體投票表決等。
根據相關規定,總統彈劾動議案想要在韓國國會通過,需獲得國會三分之二席位,即200張以上贊成票。據今日最後的投票結果顯示共有234張贊成票,這表示著,除了韓在野黨及無黨派陣營擁有的172個議席外,不少執政黨的“非樸派”議員也投下了贊成票。
3、結果影響:
按照規定,國會通過彈劾動議案後,下一步將提交憲法裁判所仲裁,而仲裁過程最長可達6個月。這期間,樸槿惠的總統職權將由國務總理黃教安代行。但黃教安被視為樸槿惠親信,不被在野黨陣營和很多民眾所接受。
對於韓國政局而言,短期內韓國國政面臨混亂及“空白”的狀況將不可避免。
10日據新華社消息,美國國會參議院於9日深夜通過了一項為期4個多月的臨時撥款法案,以避免美國聯邦政府關門。
當晚,美參議院以63票贊成、36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批準了這項臨時撥款法案,以保證美聯邦政府部門可正常運轉至2017年4月28日。美國白宮隨後發表聲明說,總統奧巴馬簽署了這項法案。國會眾議院本周早些時候已通過該法案。
據國際在線此前報道,美國法律規定,每年10月1日是新財政年度的開始之日。每年年初,美國總統會向國會提出年度預算要求,國會在此基礎上制定和通過預算。然而,近年來由於民主、共和兩黨意見爭議不斷,年度預算很難按時在國會通過。為避免政府關門,國會只能以臨時撥款法案維持政府運作。
今年9月底,美國國會曾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以保障聯邦政府有充足資金運轉至12月9日,從而將國會有關2017財年(從今年10月1日至明年9月30日)聯邦撥款法案的討論推遲至11月美國總統選舉結束之後。
此次,美國國會再次通過4個多月的臨時撥款法案,意味著國會兩黨將等待特朗普明年1月上任之後再討論2017財年余下時間的聯邦政府支出情況。
美國聯邦政府預算向來是國會兩黨政治博弈的一個焦點。2013年10月,兩黨圍繞預算案的政治博弈曾導致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被迫關門16天。
近期,中國經濟數據開始轉好,最新11月CPI同比2.3%,PPI同比3.3%;同時人民幣仍因外部沖擊而持續被動貶值,美聯儲更是大概率將在12月15日兌現加息。一時間,學界對於中國是否應該加息的討論空前熱烈。然而,在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明年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又是否能夠承受加息之重?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方觀點後發現,當前主流觀點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息一次是可以考慮的,因為經濟數據近幾個月開始回暖,且加息或許有助於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另一派則認為,今年的複蘇仍主要依靠政策托底、房地產和基建拉動,明年經濟的下行壓力仍然不小,因此需要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且比起加息,維穩人民幣還有其他更合時宜的手段。
“加息”討論緣起
當前對於中國加息的討論主要源於兩周前央行參事盛松成的一段演講。不過,當時盛松成對於加息並沒有做過多評論,其演講的核心在於“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不支持人民幣大幅貶值”,同時他也認為,“貶值預期是造成目前人民幣匯率走低、出現超調的主要原因。為避免匯率大幅波動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已成當務之急”。
當時盛松成對於經濟有一段較為樂觀的評價。他表示:“中國PPI已經50幾個月負增長了,但是9月由負轉正,規模以上增加值同比都是6.1%,比去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我們今年最困難的是7月,11月的指標出來之後,各項指標又比10月份略微好一點。”
“大家再看內需,就是制造業PMI已經升到兩年的最高點,非商務活動指數是54.7%......再來看貨幣金融指標,這也是比較平穩的……”盛松成同時提及,美聯儲要加息,這對人民幣匯率是一個壓力,“但是我們沒有看到,實際上中國利率也在上升,盡管從去年10月以後沒有再加息,但是我們實際的貨幣市場利率最近幾個月是向上走的,甚至我有一個大膽的建議,如果一定時候,如果條件適合,我們也可以考慮加息。”
可見,盛松成所說的只是一種假設,並未提及具體加息的時點,並認為中國加息還是有前提的,即要看經濟複蘇的勢頭是否可持續,當前時機似乎尚未成熟。
加息派:經濟企穩 穩匯率
隨之而起的便是各界針對這一話題的激烈討論,“加息派”不斷出現。
12月9日,統計局公布11月份通脹數據,CPI和PPI維持上個月雙雙上行的態勢,其中CPI從上個月的2.1%上漲至2.3%,PPI則從上個月的1.2%跳升至3.3%。這似乎進一步佐證了中國經濟回暖。
對此,九州證券全球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如果經濟能夠確認企穩(重點觀察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而通脹已經趨勢性上行,那麽央行是不是應當考慮適度加息?
他表示,2013年四季度GDP平減指數為2.7%,2015年三季度GDP平減指數為-0.9%,這一過程中央行降息1.5%;2016年三季度已經回升至1%,不難預測四季度極大概率回升至2%以上,GDP平減指數較2015年三季度上升將近3%,這一過程中央行未調整過存貸款利率;如果看CPI,2013年CPI為2.6%,2015年CPI為1.5%,這一過程中央行降息1.5%,2016年CPI回升至2%,央行未調整存貸款利率。
此外,穩匯率、提升金融資產配置效率的考量也構成了部分人士支持加息的理由。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鄧誌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1月底以來,國債期貨T1703合約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同時銀行間市場隔夜利率飆升,不少交易員聯想起2013年的“錢荒”,中國貨幣流動性可能進入拐點。此外,2016年以來,央行重啟14天、28天逆回購,用意調控短期流動性向長期流動性靠攏,已經屬於輕微的收緊。
鄧誌超提及:“在流動性轉向臨界點時,是否可以考慮‘微加息+微量寬’的貨幣政策。一方面,小幅度加息,例如5個基點、10個基點,給予市場一個加息預期,但是幅度不大,不足以影響金融穩定,實現上述加息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但他也表示,如果央行選擇加息操作,需要對時點和力度上的把控。“於時點上,在美聯儲加息前後,其效果和意義完全不同。如果在美聯儲加息前選擇加息,是中國主動調整經濟政策,向市場公開政策調整目標和對於未來經濟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憂慮。而在美聯儲加息後再加息,在很大程度上會被認為中國為防止資本外流而做出的被動舉措,有可能進一步動搖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除了加息之,鄧誌超也認為,央行在貨幣市場上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可視情況給予必要的流動性支持,做到既約束過度承擔風險的機構,又保證不發生大面積流動性違約風險。這樣政策組合的結果很可能是,“三去一補”的成果更加市場化,而金融市場經過拐點階段的調整,對於風險溢價的理解更加深刻,最終達成資源配置效率的長效提高。
寬松派:中國經濟仍存挑戰
有“加息派”,自然也有“寬松派”,但雙方的觀點實則異中有同。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此前對本報記者表示:“加息”仍不符合實際,同時並不認為通脹存在持續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他表示,中國2016年具有強烈的滯漲特征(即通脹上行,但經濟內生動力不足),利率沒有大幅上行的基礎。“此外,雖然現在離‘L型’的底部只有一步之遙,但政策托底仍不可避免。”
同時魯政委也提及,“拉尼娜”現象導致今年冬季氣溫偏低,使11月鮮菜CPI環比明顯高於歷史水平。“拉尼娜”對物價的沖擊可能持續至明年第一季度。但經濟基本面決定了利率的回升不可能是一個趨勢性的回升,上遊漲價是否能向下遊傳導仍待觀察。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維持寬松貨幣政策仍十分必要,中國明年經濟仍然面臨挑戰。
他在12月初提到:“中國11月PMI好於預期,連續兩個月改善,所以中國經濟四季度改善,全年實現6.5%以上的增長沒有什麽懸念。”但是,他也認為中國的情況不同於全球。
“我們認為中國明年的通脹形勢不但有別於發達經濟體,而且有別於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因為無論是發達經濟體的通脹上行或者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下行,都是因為國內結構性調整導致經濟基本面出現企穩改善。但中國在過去數年維持溫和刺激,實體經濟沒有出現結構性調整,依然維持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伴隨著房地產調控效應的顯現和基建投資邊際效應遞減,中國經濟明年二季度將重新面臨下行壓力。”
至於近期通脹擡頭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章俊則認為:“最近幾個月由於經濟短期內周期性企穩疊加供給側改革的去產能,導致上遊原材料價格飛漲,反映在數據層面就是PPI在歷經54個月的負增長之後轉正並持續上行。雖然短期內供需失衡推動的價格上漲導致去產能停滯並導致在建產能加速投產,但我們認為伴隨著明年二季度需求重新回落,屆時產能過剩問題將重新變得嚴峻,而PPI也可能見頂回落。”
至於“小幅加息+適度加大貨幣市場流動性”這一組合的可行性,章俊則認為這個組合的前提是需要央行充分和市場溝通,否則容易造成政策信號混亂。“在沒有充分和市場溝通來管理預期的情況下,如果央行突然加息,應該不難想象資本市場會發生什麽情況。”
在他看來,短期內央行還是可以直接通過幹預中間價來打破人民幣單邊貶值的預期,就好比擡升香港離岸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Hibor),不必完全拘泥參考收盤價和一籃子匯率變動。此外,通過消耗外儲的方式來幹預匯市,其成本可能過高,效果可能也並不顯著。
當然,無論是“寬松派”還是“加息派”,“改革派”則是當前的一致共識。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認為,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L”型軌跡都得靠改革,不能靠刺激。改革的紅利是真金白銀,而只有改革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17日據新華社消息,韓國多名議員於16日造訪韓總統府青瓦臺,有意就樸槿惠“閨蜜門”一案搜查青瓦臺訪客檔案。不過,青瓦臺官員以事涉安全為由,拒絕了他們的搜查要求。
國會調查人員表示,將於下周再次嘗試搜查青瓦臺。
韓國國會調查組成員前往青瓦臺
青瓦臺從未受到過搜查
據韓聯社報道稱,韓多名議員16日前往青瓦臺,準備搜查青瓦臺訪客名單及相關記錄,以進一步獲取總統樸槿惠在“閨蜜門”、“歲月”號沈船等事件中的行蹤信息。
不過,青瓦臺安全官員當日援引安全因素,拒絕讓這些議員搜查青瓦臺訪客檔案。
據韓執政黨新國家黨議員金聖泰(音譯)透露,“青瓦臺安全保衛部門強硬拒絕配合調查,我們徒勞而返”,但青瓦臺方面答應考慮此事,今後或許會允許調查人員接觸到部分、而非全部訪客檔案。
據悉,青瓦臺14日遞交申辯書稱,青瓦臺被指定為國家安全設施,若接受現場調查,警務系統等國家機密被公開在所難免。此前,一名青瓦臺安全官員曾表示:“總統府是最高安全級別的設施之一,此前從未受到過搜查。”
樸槿惠的“特別訪客”成疑團
據KBS此前報道,韓國國政調查特委會將調查崔順實等總統親信和醫療人員以所謂的“特別訪客”身份不留下任何記錄出入青瓦臺的有關情況。
按照青瓦臺安全保衛部門的說法,樸槿惠的多名“特別訪客”進入青瓦臺時,無需通過正常安檢程序,而安保部門對此並不承擔責任。
這些“特別訪客”中,包括樸槿惠的閨蜜崔順實。調查人員懷疑,有“文化界皇太子”之稱的知名廣告導演車恩澤以及多名醫生可能也在“特別訪客”名單之列。
16日早些時候,調查人員前往一名金姓醫生的診所。這名醫生在青瓦臺為樸槿惠提供醫療服務;而根據一些指控,樸槿惠還曾赴該醫生診所、以化名接受護膚治療。
樸槿惠曾在2006年5月遭一名男子持刀襲擊,右臉被劃開11厘米長的口子,縫了17針。上述醫生聲稱,樸槿惠擔心臉上留疤,因此向他尋求咨詢;他5次赴青瓦臺均是向她提供咨詢、而非治療。
昨天,日本下了一個大賭註。
15日,國會眾議院在激烈的爭論聲中通過了一項延宕已久的法案,廢除了賭場禁令,為賭場經營合法化鋪平了道路。按照這一法案,日本將允許在國內綜合度假區內設立賭場,以吸引投資和各國遊客。
在日本流行的一種類似賭博遊戲的“彈球盤”
而堅定支持賭博合法化的,正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在2014年,安倍就參觀了新加坡的賭場度假村,稱期待能成為日本經濟增長戰略的“亮點”。
有分析稱,無論對希望吸引中國等國際遊客的安倍晉三政府,還是一直覬覦日本賭博市場的國際巨頭來說,該法案的通過都是一項重大的勝利。
支持者認為,允許賭場在日本合法經營將幫助實現安倍到2020年吸引4000萬遊客的增長戰略目標。部分源於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隨著消費電子等產業勢頭減弱,旅遊業已經發展成該國一股強大的勢力。今年,日本吸引了超過2000萬外國遊客,其中許多是來自中國的新興中產階層。
自1999年日本開始就賭場合法化進行辯論到今天,大量國際賭客,尤其是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帶著大量資金湧向了亞洲最早開放賭場的澳門和新加坡。現在,日本希望靠賭場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和他們的錢包。
不過,也有反對者指出,因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過度投資,亞洲博彩業的發展總體上已經失去了勢頭,而日本把賭博合法化將犯下同樣的錯誤。另外,除澳門和新加坡外,韓國和菲律賓也在興建自己的賭場,吸引著同一群中國人。
賭場合法化在民間也很受質疑。一些媒體評論稱,此舉相當於“打開潘多拉的魔盒”。此前,日本已有些合法的賭博活動,如賭馬等。一種類似賭博遊戲的“彈球盤”也遊走在灰色法律地帶,生意非常紅火。他們指出,日本已經是個賭博成癮率極高的國家,合法化賭博不僅會增加這一趨勢,還會帶來有組織犯罪等社會問題。
根據日本廣播公司的民調顯示,44%的日本民眾反對賭場合法化,支持的人只占到12%,另有34%的人舉棋不定。此外,在野黨也對解禁博彩業表示強烈反對。
“你們(安倍晉三政權)準備打破從古至今天皇決定的事情嗎?日本嚴禁賭博是傳統,近代立法精神也繼承這一傳統,我不明白為何要打破它?”日本眾議院議員憤怒地表示。
那麽,日本執政黨為何頂著重重壓力,也要打開“賭博”這個潘多拉的盒子呢?原因很簡單,日本經濟持續下滑,博彩業可以來救火。
此前,日本經濟的重要動力在於中國遊客的“買買買”,但如今盛況卻不再。近來有媒體報道稱,日本多家百貨“一夜回到解放前”,外國遊客營業額同比減少兩成以上。有分析認為,中國遊客的“爆買”時代正在終結。
中國遊客此前爆買場面
失去了中國遊客,日本十分著急。《紐約時報》中文網15日標題稱,“不能光靠中國人‘爆買’,日本打算解禁博彩業”。報道稱,日本多年來十分羨慕大量金錢流入澳門和新加坡的華麗賭場,更眼紅那些中國消費者。
《紐約時報》中文網截圖
博彩業帶來的巨大利潤,也深深吸引了日本。據日本官方估計,若是以賭城作為觀光資源,可為其帶來每年1.5億日元的利潤。此外,還可以吸引五萬億日元的外資,制造10萬個就業機會。
日本生產力中心(Japan Productivity Center)的數據顯示,去年日本彈球盤行業收入超過了2000億美元,而內華達大學數據顯示,同期美國博彩業收入僅為400億美元;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數據顯示,澳門同期收入為290億美元。
法國里昂證券本月一份研究顯示,在日本人口密集的地方開設兩家綜合性賭博度假村,就足以帶來100億美元的收益;若賭場遍布日本各地,該行業的潛在價值將高達300億美元。
而這次日本寄希望於,中國人能從“爆買”變為“爆賭”。
“2013年日本大張旗鼓地推行‘安倍經濟學’,現在已經窮途末路了。如今,安倍政權打算在日本各地設立賭場,以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安倍身邊的國會議員表示,安倍政府期待2020年東京舉辦奧運會的那一年度,成為日本經濟複興的嶄新開端。
不過,取消賭場禁令不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在日本開設賭場。據《紐約時報》報道,日本政府可能會向兩到三家集賭場、酒店、會議中心、購物中心於一體的綜合性度假村發放牌照;另外,對競標、發放牌照過程以及賭場運營的監管細節,預計國會將於明年出臺單獨的法律。一些分析師因此認為,賭場真正在日本開始營業可能要等到2023年。
屬於美國共和黨的華府時代即將開啟。
當地時間3日,美國第115屆國會議員齊聚華盛頓,鑒於這是近10年來共和黨首次完全控制華盛頓的所有權力杠桿,他們將為即將到來的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最關註的一些事項進行鋪墊工作,例如廢除奧巴馬時代的一些規則,制約行政部門的監管權力等。
廢除奧巴馬醫改
在特朗普贏得大選後,參議院多數黨領導人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曾誓言稱,參議院的首要任務是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他表示,計劃提出一項能夠讓共和黨人快速廢除奧巴馬醫改的預算決議。
從技術上說,該決議應該不會包含正式的廢除令,但包含對於廢除的相關說明。共和黨希望在特朗普總統任期的前100天通過廢除法案,但就奧巴馬醫改法案哪些要素需要廢除以及如何達到目標,共和黨內部可能存在分歧。
多年來,共和黨人一直都在苦心研究奧巴馬醫改,堅持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阻礙了就業增長。多數分析認為,在共和黨掌握國會的局面下,他們將有能力廢除該法案。
奧巴馬計劃在當地時間4日和國會民主黨人會面,商討如何避免共和黨人攻擊奧巴馬醫改的策略。
而當天,美國當選副總統彭斯將和眾議院共和黨人碰頭,旨在團結起來廢除奧巴馬醫改。
據美國媒體報道,接來下的幾周共和黨人將試圖通過國會,使用不需要民主黨合作的程序引導立法。
眾議院民主黨二號人物霍耶(Steny Hoyer)說:“我們將竭盡全力保護平價醫療法案。”他和眾議院民主黨領導人佩洛西均表示,他們將宣傳並解釋廢除奧巴馬醫改給大多數美國人帶來的負面影響,發動草根支持。
取消監管規則
除了廢除奧巴馬醫改,共和黨人也想阻撓旨在控制工業排放量的法規實施。麥康奈爾在過去的8年中和奧巴馬進行了激烈的鬥爭,不過他在去年特朗普勝選後曾警告共和黨同僚不要過分,避免“過猶不及”。
雖然麥康奈爾一再呼籲廢除奧巴馬醫改的“根和枝”,但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在新國會中他的最高優先項是處理阻礙了美國經濟成長的“大規模過度監管”,以及完成稅制改革,阻止企業將就業機會轉移到海外。
另有華盛頓觀察人士評論稱,今年1月眾議院共和黨日程的主題是:恢複和重建國會權力。本周眾議院共和黨人計劃通過一項控制法案,該法案要求任何涉及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行政法規都需要得到國會的批準。
共和黨人還試圖通過一項所謂“午夜規則法案”,允許共和黨人通過國會審議法案廢除許多奧巴馬時代的法規。同時,該法案允許國會只需簡單多數就可以廢除任何60天以內批準的法規。而共和黨已經列出了想要廢除的奧巴馬政府監管規定,從勞工部的加班規定到內政部對煤炭行業的限制等均在此列。
確認特朗普內閣
同時,批準特朗普內閣提名人選也將耗費參議院大量的時間,因為可以預見的是,多個人選的確認過程將面臨激烈的辯論。
在特朗普提名的內閣成員中,被認為最有可能面臨民主黨人嚴格審查的是國務卿候選人蒂勒森(Rex Tillerson)。作為埃克森美孚CEO的蒂勒森此前曾負責俄羅斯業務多年,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關系密切,2013年普京還為他頒發了克里姆林宮對外國人的最高獎賞“友誼勛章”。就連資深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都曾警告稱,蒂勒森必須花時間解釋他和普京的關系。
同時,預計民主黨人還將反對塞申斯(Jeff Sessions)出任司法部長,因為塞申斯早已被貼上了反移民的標簽。在上世紀90年代成為參議員後,塞申斯就一直反對讓非法移民成為美國公民。即便是去年在給《華盛頓郵報》撰寫的文章中,他也直言不諱稱應減緩引進新移民。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所有8位民主黨候選人近日聯署一封信稱,希望對塞申斯舉行多日的聽證會。
另一位“過會”艱難的可能會是候任財長姆欽(Steve Mnuchin),盡管目前共和黨內沒人公開反對該任命,但其華爾街背景,讓他可能面臨嚴格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