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樓少買不如唔買 周顯

1 : GS(14)@2013-04-17 12:41:47

2013-04-17 MP

我和不少投資高手討論過,大家都認為,美國樓市已經在去年見底,開始回升了。...

大家都知道,楊衛隆是一個寫作多麼認真的人,當日他為了採訪歐債危機,自費到西班牙去,也不知賣書能不能夠收回成本。這一次他也不例外,自費到了加州採訪。

誰知,他到了加州之後,竟然發現當地非但全不蕭條,簡直是一片繁榮。....

美國樓少買不如唔買

星期一那天,我和一伙朋友吃午飯,說起了美國樓市,當然是人人睇好。問題是,買美國樓,不熟悉地區,好吃虧,就像是1997 年時買了香港的深井浪翠園,都不知幾時先升番上去。更大的問題是,放租收租,不能親身處理,遇上租霸,怎辦?收美國租,又要交美國稅,如果賣出,又要付資產增值稅,食少多覺,賺都唔夠畀手續費。

我的結論是: 「買一兩千萬美國樓,真係唔買好過買。最少要有十億八億,買美國樓先至有規模效應,除非你有仔女在美國讀書,自住房子,又當別論。」

周顯
2 : 投機仁(34693)@2013-04-17 14:33:54

錢多買間渡下假冇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583

朋友懷「才」不遇 周顯

1 : GS(14)@2013-05-11 14:26:40

2013-05-06 MP

話說我為了申請李寧(2331)的額外供股權,由於申請的數額龐大, 所以為此而沽出了思捷環球(0330),以免持倉量超出了預算。

誰知呢,李寧的回報,當然是高過思捷,可是呢,我預算它可以得到大約兩成至三成的股票,誰知命中率只有6%。拉上補下之後,我的李寧持貨市價只有思捷的三成不到,升幾多都補唔番啦!

上星期五說起了要結交老闆,必須要有價值。但這當然也有局限條件。

朋友懷「才」不遇

話說我有一位朋友,叫「S 君」,是一個天才,但是這個天才,只是在於一方面,就是認識美女。有一次,他介紹女朋友給某君認識,在3 個月之內,足足介紹了150 個,可知他認識的美女之多。按:大家別要誤會,他所介紹的,都不是那種女人,而是正正經經的女性,請別要想歪了。

有一天,他很懊惱的說: 「我認為我是懷才不遇,我認識這麼多的美女,為什麼沒有老闆重用我這個特殊才能呢?」

我說: 「你知道,一個老闆要想認識女朋友,會找誰人來作介紹嗎?」

他說: 「不就是認識很多美女的人嗎?」「No,No,No,你完全想錯了。」我說: 「結交女朋友,是一件很私隱的事,只有同親信的人,才能分享這個秘密。所以,問題的中心,並不在於你認識的美女有多少,而是在於信任。」

他說: 「你指的是,老闆不信任我?」

我說: 「你瞧瞧你的德性,能獲得老闆信任嗎?」他照了照鏡子,不得不承認說: 「老實說,我連自己也不信任自己!」

我大笑: 「你總算還有點自知之明。這是你最大的優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74

大好友周顯﹕待思捷東山再起

1 : GS(14)@2013-05-11 14:29:0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08/news/ec_ecb1.htm

資產和銷售網絡 已值每股20元

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周顯坦言對思捷最新盈利警告並不介懷。「思捷的設計及款式還沒有看到重新受追捧的信號,發盈警本來就不出乎意料」。他強調,自己之所以看好思捷能重回20元,是因為相信公司現有的資產和銷售網絡已經可以值每股20元。

「現在只是衫款還沒有很吸引,投資者才缺乏信心。日後如果買的人多了,哪怕銷售只好轉一點點,就不排除估值會有大幅的反彈。」

處轉型成功前的低谷

周顯更比喻,思捷目前處於轉型成功前的低谷,但不應被提前判死刑。「就像一個人,他其實很厲害、能力很強,只是因為當前的狀態很失敗,大家就對他沒有信心。但其實,他只是還沒有捱到東山再起的時候。」
2 : GS(14)@2013-05-11 14:30:09

http://premium.mingpao.com/cfm/m ... 40073%2Fen30_er.cfm
為什麼當日我會沽思捷環球(0330),而買入李寧(2331)呢?因為我認為,前者可能要等上一段時候才會爆升,而後者呢?則是「賺梗」的投資,當然是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了。這個決定,實在令我後悔不堪呢!以後,還是不要貪小便宜了。不過,我的所有親戚朋友,包括哥哥在內,均都仍然持有思捷,所以我還是衷心的希望它在9 個月之內,達到了20 元的目標價呢。
3 : 多啦(32995)@2013-05-13 10:43:17

佢好似自己放晒啦wor?
4 : 收息人(26699)@2013-05-13 10:48:38

大師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5 : GS(14)@2013-05-13 22:29:51

大師今日又話買330
6 : 收息人(26699)@2013-05-13 22:32:32

5樓提及
大師今日又話買330
he is really something ! he will account to something someday if he can keep it up to buy 330
7 : GS(14)@2013-05-13 22:33:41

6樓提及
5樓提及
大師今日又話買330
he is really something ! he will account to something someday if he can keep it up to buy 330


真是估他唔到的
8 : 收息人(26699)@2013-05-13 22:36:06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大師今日又話買330
he is really something ! he will account to something someday if he can keep it up to buy 330


真是估他唔到的
He has many ACEs in his sleeves. Anyway, he will never be a loser.
9 : GS(14)@2013-05-13 22:37:58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大師今日又話買330
he is really something ! he will account to something someday if he can keep it up to buy 330


真是估他唔到的
He has many ACEs in his sleeves. Anyway, he will never be a loser.


他真是唔驚人地爆他d野出來
10 : Ar Yan(11362)@2013-05-13 23:28:17

無架,你睇8號仔,俾人踢出後,跌到2個幾,依家上番4蚊雞
升左差唔多一倍

一係未除牌,都係有得抄架,但低點係邊? 鬼知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75

文憑試出「六四」明坑考生 周顯

1 : GS(14)@2013-05-11 14:30:23

2013-05-07 MP
....

那天同朋友說起,一單前些時的新聞,就是文憑試題目出了「六四事件」,考生不知怎去答題。坊間的評論是,學生想去回答要去平反六四,但卻礙於害怕政治不正確,所以不知怎去回答才好。

文憑試出「六四」明坑考生

這些評論,純粹是政治掛帥,真的是垃圾之流,這證明了一件事,就是香港的垃圾評論員真多。真正的問題重心是:如果寫出「鎮壓有理」,可以拿到100 分,就算是由支聯會主席去考,都識答啦。考試是求分數啫,又唔係要政治正確。

這即是說,如果考生回答「平反六四」,又怕政治不正確,但如果答「鎮壓有理」,又怕撞到那些反中狂熱者,給他一個不及格。翁靜晶都有話啦,她在大學考試,批評英國法律制度,都給她一個C啦。(按:她是全A 畢業,就只有這一個C。)

所以呢, 問題不在於考生不敢回答「平反六四」,而是在於兩面的回答,都可能變成了政治不正確,都有可能遇上「殺手」。相對來說,如果這位考生回答「鎮壓有理」,可能會死得更慘。在香港這個政治掛帥的社會,什麼都講求政治正確,出這些題目,真的是明坑考生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76

閩南話可走遍台灣和半個福建 周顯

1 : GS(14)@2013-05-11 14:33:35

2013-05-08 MP

推介股份要「專業」一點

上星期,線人來電,極力推介我購入瀚洋控股(1803),他說: 「這公司10 倍市盈率不到,有盈利,有派息,有實質生意,是基金愛股,我誠意推薦。」

我說: 「你當我第一日出來行?講啲咁行貨嘅嘢,好似財經演員同散戶講嗰啲廢話咁。麻煩你講番啲專業啲嘅對白。」

他十分尷尬,唯有說: 「隻嘢2012 年上市,那時市况不好,上市市盈率只有3.82 倍,個莊自己買番晒,幾乎完全無街貨。家陣個市開始好番,梗係大炒特炒啦,月尾它才拆細,最少都炒到下個月啦,唔炒到20 倍市盈率,個莊邊有利潤呀!」

我這才滿意地說: 「咪係囉,你條友,真係唔鬧唔鬆化,下次講嘢專業啲,唔好當我係『囉拔』。」澄清啟事一則:話說當日我在本欄寫了楊衛隆推介美國地產,但他的出版經理人(同時也是我的出版經理人)來電郵,說實情是他推介買美國地皮才對。至於美國地產和美國地皮有什麼分別,要等楊先生來分解了。美國地產的細節,哇唔炸 young(我不知道)呢!

閩南話可走遍台灣和半個福建

以上一句是閩南話,有一天,和大名鼎鼎的朱太吃飯,說起那種語言最有用,除了英文和國語之外,最能談到生意的,就是閩南話,因為在台灣和半個福建都通行,可以認識到粉多、粉多的大老闆。

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個以福建著名地點為名的賭業集團,專做福建人生意,但其老闆其實是茂名人,而非福建人。大家不妨猜猜這是哪一間公司。
2 : GS(14)@2013-05-11 14:35:09

林英樂,1961年出生於中國廣東茂名電白,因洋名是Jack,故又被稱為林積,號稱亞洲新一代賭王。祖籍茂名市茂港區七逕鎮柏坡村委會上文貢村,茂港區政協常委。他1975年到香港經商。業務範圍不斷拓展,全面涉足酒店、飲食、郵輪等行業。2000年以來,林英樂累計為母校茂名市茂港區七逕鎮林英樂學校(原柏坡小學)捐資200多萬元。在他傾力支持下,現在該校樹木成蔭,校舍、教學設施一流。2002年9月,他出資為家鄉修建了一條造價80多萬元的硬底化鄉道。鄉親們特意用他父親林如風老先生的名字將該路命名為「如鳳大道」。2002年8月,他投入50萬元,為家鄉建造了一個頗具規模的文化集會場所。2007年,他捐資100萬元,支持家鄉泥磚房改造。每年春節,他都捐資3萬多元給村裡演戲或搞文藝活動等,從不間斷。
林英樂娛樂事業
1995年 集美郵輪
1998年 馬尼拉集美國際貴賓廳
1999年 葡京集美貴賓
2000年 佬沃海景假日酒店
2000年 宿霧集美娛樂場
2001年 深圳嘉年華會
2003年 香雪蘭郵輪
2004年 克拉克度假城
2004年 北京尊尚會
2004年 東美廣告
2005年 香港集美會
2005年 廣州天河嘉年華會
2005年 上海尊尚會
2006年 金沙國際會
2006年 永利國際會
2007年 威尼斯人集美國際會
2007年 首爾集美國際會
今日坐擁百億身家的林英樂笑稱,自己最難忘的,是小時候在家鄉幫忙父母耕田的這段往事,坐在灣仔臨海寬敞豪華的辦公室裡,「積哥」憶苦思甜悠然自得。年僅46歲,出身廣東電白農家的林英樂,憑著一股幹勁,肯搏肯捱,在澳門發跡,現時的娛樂事業版圖,遍及港、澳、內地、菲律賓、韓國,是新一代的娛樂大亨。林英樂的辦公室裡有一個小客廳,客廳牆上有一幅由原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的題詞:「豈能事事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這兩句話,正好是這位新一代娛樂大亨的心情寫照。
林英樂對今次獲頒世界傑出華人榮譽感到高興,但也不忘用這個獎項鞭策自己,今後,他對自己的要求會更高,希望繼續回饋社會,為慈善事業盡點綿力。
隻身來港做工廠雜工
在18歲來港謀生之前,一直都在家鄉茂名幫忙父母耕種田地,生活苦困。1979年,他隻身來港,投靠做生意的叔父,起初在工廠做打雜,月賺一千元,其中大部分寄回家鄉養家。當時,林英樂已意識到,不能「打一輩子工」,於是,不斷尋找創業機會。
他一點一滴向記者訴說自己的故事。因為叔父喜歡去澳門博彩,林英樂為見世面也時常一塊去,他沒錢也不捨得押注,只有看別人賭的份兒,叔父跟朋友贏了錢,總會識趣地給他打賞。
博彩旅遊業商機無限
早有遠大理想的林英樂,當然志不在此,他認定,博彩和旅遊在未來必有無限發展。他在賭場冷眼旁觀發現,幫賭客換籌碼,以賺取賭廳佣金的博彩中介人(俗稱迭碼仔)賺錢最容易,只要自己不賭,必只賺不賠。
林英樂後來在叔父幫忙下,從澳門賭場低層做起,先是替客人買煙遞茶,邊做邊學,最後才當上博彩中介人。他很懂討客人歡心,廣交權貴,生意愈做愈大。
集美號展事業新篇章
1995年,創業機會來了,林英樂跟別人合資經營「集美郵輪」,改變該郵輪傳統單一經營模式,加入多元化元素,集旅遊、娛樂、美食、休閒為一體,業務蒸蒸日上,至今接待人數已逾百萬人次,為香港旅遊業添上色彩。
2000年「積哥」收購菲律賓佬沃海景假日酒店(Fort ilocan via resort) ,發展佬沃旅遊市場,擴建國際機場,開闢多條包機航線,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建設,投資酒店業務,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
他發展事業之餘,亦在當地慷慨捐贈公共設施,2003年更獲「佬沃市榮譽市民」榮譽。2004年,他再購入克拉克度假城(Fontana Leisure Parks),發展成今日的超級豪華度假特區。
飲水思源捐獻念家鄉
飲水思源是中國人的美德,林英樂也不例外,他並沒有忘記家鄉廣東茂名,多年來,在家鄉捐資辦學、把茂港區七徑鎮柏坡村的母校柏坡小學,建成為一流的現代化花園式重點學校,茂名政府為表揚他,更將柏坡小學改名為林英樂學校。
時至今日,人稱「積哥」的林英樂,其博彩旅遊業版圖更遠至菲律賓、韓國,並將博彩業結合娛樂、美食、休閒等多個元素,成為一種新時代的產業。
林英樂一手創辦的集美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成立初期,業務以旅遊、娛樂服務為主,其後集團不斷拓展,現時,旗下業務包括酒店、郵輪、高爾夫球場,更包括專營藝人管理的東美廣告娛樂製作公司、網上體育博彩、娛樂場及餐廳等,可謂包羅萬有。
集美集團旗下亦有涉足飲食界, 旗下食肆包括金匯庭酒樓夜總會及佬沃金匯庭韓、日、台極品料理等。
2003年,佬沃海景假日酒店及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成功獲菲律賓政府列為旅遊經濟特區,令集團上下感到非常鼓舞,今後集團將全力發展菲律賓克拉克為最新的旅遊推廣特區,吸引更多旅客到菲律賓觀光,亦希望能在菲律賓宣傳及推廣中國旅遊,從而促進雙方旅遊經濟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77

胡椒蝦好吃食肆維皮難 周顯

1 : GS(14)@2013-05-11 14:37:50

2013-05-09 MP

真人真事:一位經紀的客人,是內地人,要匯錢過來香港炒股票。為了方便起見,便匯到了經紀的私人戶口,然後再由經紀打進證券行的戶口,數目是數百萬元之巨。從這個事件可見,這位客人對於這位經紀的信任,是到達了哪個程度。

結果呢,事件被發現了,這位經紀由於違反了守則,被證監停牌,理由是:假如經紀突然死亡,這位客戶的匯款便血本無歸了。於是,一位能夠得到客戶如此信任的經紀,就如此前途盡毀了。

胡椒蝦好吃食肆維皮難

更有甚者,這位經紀為了貪方便,也用了太太的戶口,來作匯錢,而她的太太也是股票經紀,結果是太太也被殃及。經紀向證監會的求情是:兩夫婦一起釘牌,好慘啫,放生一個,好嗎?答案是:no。

那天去駿景軒吃胡椒蝦,好吃到不得了,過兩天再去吃,結果是胡椒的數量少了一半以上,本來是把蝦完全覆蓋的,但是這一次,卻把蝦都完全露了出來,食味當然也是差了一大截,只是合格而已。事後當然是投訴,希望下次可以回復水準吧。

又過了幾天,在雜貨店看到胡椒,百幾蚊,只得一小包,如果要完全用覆蓋十隻中蝦,得用上兩三包,成本究竟是多少?當然,酒樓買有折頭,成本平得多,但是一窩蝦都是賣三四百元啫,點維得番本?我於是有點兒同情駿景軒了。

當然,我也不無小人之心,胡亂猜想:胡椒究竟有無翻用架?
2 : 多啦(32995)@2013-05-13 10:42:00

乜胡椒禁貴架咩?!?
3 : conandea(16520)@2013-05-13 13:47:43

乜咁貴GA 咩,,,,,
4 : GS(14)@2013-05-13 22:30:20

4樓提及
係丫。幾貴


有幾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79

天天在炒只算是賭博 周顯

1 : GS(14)@2013-05-11 14:38:39

2013-05-10 MP

我記得,我在《我的投資哲學》中,討論過究竟什麼是投機。我對投機的定義是:Chance are rare,機會不是常常發生的,如果你天天去炒輪,這不是投機,而是賭博。當然,如果你炒輪很有心得,逢炒必贏,那麼,這是當做一盤生意,也不能算是投機。

換言之,投機是有機會才投,而不是亂投一通。當然,機會並不是常常發生,而是要等待的。以上的,是書中的說法。問題在於,我們應該怎樣去等待投機的機會呢?又或者說,我們應該採取什麼策略,去對待「投機」呢?這個答案,新鮮熱辣,我是剛剛才想出來的。

李嘉誠手頭隨時備現金

我的看法是,誰都會去投機,就是李嘉誠都會。所以李嘉誠的策略,是永遠在手頭有一筆備用現金,是用作突如其來出現了的投資,或投機的機會。

這一筆備用現金的數目,我認為是總投資組合的兩成。這即是說,在投資組合當中,應該有兩成的現金,來作為投機。

天天在炒只算是賭博

至於什麼是投機的機會呢?我給予的arbitrary(主觀)的定義是:一種情况是多於一年,才出現一次的,才能夠算得上是一個機會。如果天天發生的,那就絕對不是機會。天天在炒,而還說自己在投機的,那是根本不懂什麼是投機。打一個比喻:在蒲界,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千萬不要在白天把精力耗盡了,因為你不知道在晚上會有什麼艷遇。所以,我們永遠要留下兩成的子彈。而究竟什麼是艷遇呢?一年半載或以上,才會遇上一次的,才叫做「艷遇」,如果日日都碰上的,就不能算是艷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80

每個德國人心中 都有一個希特勒 周顯

1 : GS(14)@2013-05-22 13:20:05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6483

我有一個德國朋友,叫「Bernard」,本來是諾基亞的工程師,後來找到了投資者,創業,自建手機品牌,賣到歐洲及全世界。他娶了中國老婆,總部在新加坡,在中國製造,所以在香港也有辦事處。

他在香港時,也會找我聊天,然而他的生意愈做愈大,我見到他的機會也愈來愈少了。我的陰謀是,為他的公司搞上市,乘機賺番一筆,但他好像不上當。

他很自傲於德國,但十分討厭美國,當然,像大部分人一樣,他有種族主義,認為德國人高高在上。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是他至少在某方面和某程度上,是認同,甚至是崇拜希特勒的。或者,不如這樣說吧,李安說,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斷背山。周顯則說,每個德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希特勒,只不過不肯承認罷了。

希特勒的主張是甚麼呢?他主張德國人需要生存空間。為甚麼德國需要生存空間呢?因為德國是新興國家,國家的領土很小,但在幾十年前的世界,國家已經需要做大做強,才能夠在市場上有競爭力。而當時,只有英國、美國、蘇聯,還有一個非常衰弱的法國,才有龐大的領土和殖民地,夠本錢成為大國。希特勒和德國人要想成為大國,惟有出諸一途,就是侵略。

希特勒的侵略以他的自殺、德國慘敗告終。但是,客觀的局勢仍然不變,而且更為嚴重,就是在跟着的世界,沒有過億人口,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在國際市場中,只能當跟班,沒有話事權。

到了這個時候,不但德國人這樣想,連法國人也這樣想了。於是,德國和法國這兩個死敵,如果要在美國和蘇聯之外,另起第三個爐灶,別無他途,只有走在一起,大搞「斷背山」,果然是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一九四九年,德國總理阿登納在接受美國的《時代周刊》訪問時,提出了和法國「破解解凍」。歐洲煤鋼共同體是在一九五○年提出,一九五二年成立的,參加的六個國家就包括了德國和法國。一九五八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和阿登納開始會談,四年間通信四十多次,會晤十五次,終於開花結果,在一九六三年,簽訂了《德法友好合作條約》。

歐洲在煤鋼共同體的基礎之下,不斷的加入新的加盟國,又把共同市場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的經濟領域,例如核能,終於在一九六七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然後在一九九三年,歐洲共同體變成了歐洲聯盟,至於歐元,則在二○○二年正式推出。歐洲人終於有了一個幾百萬平方公里,幾億人的大型政治經濟實體。

根據Bernard的說法,所謂的歐盟,就是由德國人主宰的歐洲,至於其他的民族呢,在他的口中,不過是「slaves」,為德國人辦事而已。德國製造的武器質量世界第一,只不過德國只製造,少儲存,不像美國大量囤積武器。只製造而少儲存的好處是,可以一邊賺錢,一邊擁有強大的生產力,完全沒有浪費。至於法國的強大軍事力量和核武器,則不過是相等於德國人的僱傭兵,行先死先的那一種。

我相信,有着Bernard同樣想法的德國人,並不在少,很可能還佔了大多數。當年的希特勒憑着侵略而功敗垂成的,今日的德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做到了。所以我才說,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希特勒,只是他們為着政治正確,不敢出櫃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16

施永青的歪論 周顯

1 : GS(14)@2013-05-28 22:30:44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6638

我很少聽電台,但一天看討論區,看到有人介紹施永青在商台的一番話,節錄如下﹕

「依家好多人咩嘢都講地產霸權,唔單止買樓,仲有生活上各個層面的消費,辛苦打工賺回來的薪水,絕大部分流入地產商口袋,佢哋講得冇錯,如果佢哋未買樓的話,真係會幾辛苦,但事實上,香港有六成業主都已經供完樓,另外嗰四成業主因買得平,好多只是由收入小部分供樓,供樓對佢哋來講,唔係咩嘢負擔,反而仲享受緊升值的好處……未買樓的人,如果盲目相信有啲人鼓吹的地產霸權,就好似批鬥有錢人階級一樣……咁樣好易畀人利用……」

我和施永青有一面之緣,他的人很隨和,是個謙謙君子。我說佩服蓋茨,不單因為他有錢,還因為他一直分錢給毫無貢獻的Paul Allen,令後者成為世界最著名的不勞而獲大富豪。

這種「蓋茨」,香港也有一個,就是施永青,香港的Paul Allen就是王文彥了。可是,這一次,對於施永青的話,我卻真的是不敢苟同了。

樓價上升,很多業主都會受惠,問題在於,在這十年間,周邊地區的人均居住面積都提升了三成以上,今日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積是二十一平方米,上海是十七,東京是二十八,北京是二十九,深圳是二十九(只計戶籍人口)。

至於香港呢?只有十三,是包尾,人均居住面積雖然沒有少了,但也沒有多了。換言之,樓價的上升,是犧牲改善居住質素而換來的。

施永青的說法,得到那位網民的十個like,可以見得,有這種謬論想法的人並不在少。

如果大家喜歡這種紙上富貴,以後把每年新建住宅樓宇限定在五千套以內,香港人的樓價愈升愈高,房子卻愈住愈小,劏房和籠屋愈來愈多,豈不樂哉!
2 : Wilbur(1931)@2013-05-28 22:44:34

跟價值人說的一樣
3 : jj1984(29252)@2013-05-29 00:55:59

施永青定周顯一樣?
價值人我冇經常追開
4 : GS(14)@2013-05-29 12:43:55

其實我成日覺得價值人=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68

日本國寶陰陽燭的故事 周顯

1 : GS(14)@2013-06-11 22:53:21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6792

我記得,在很多年前,香港流行的圖表,都是一種叫「High-Low-Close chart」的圖表,是由一條直線,去代表了當日的高位和低位,然後再在右邊有着短短的條橫線,顯示了收市價。絕大部分的經紀,以及在報紙中刊登的股票、外匯、黃金等等的價格圖表,都是採用這一種表達方式。

其實,「High-Low-Close chart」還有一種比較詳細的畫法,叫做「Open-High-Low-Close chart」,簡單點說,就是在左方多出了另外一條短短的橫線,用來標誌着開市價。

我看「維基百科」,方才知道,以上的這種畫圖方式,叫「美國線」。為甚麼叫「美國線」呢?因為這種畫圖的方式,是美國人發明和流行的。既然有「美國線」,當然也有別的線,而這種「別的線」,就叫做「陰陽燭」。



陰陽燭用顏色表達升跌,比美國線醒目得多,難怪人稱「日本國寶」。



對,這就是大家熟悉的陰陽燭圖表。當年,初進投資界,學的就是畫陰陽燭。陰陽燭是日本人的發明,英文叫「Candlestick charts」。在內地,它叫做「K線圖」,據說是因為是日文「罫」線的音譯,但我一時找不到「罫線」的來源,因為在日文它叫做「ローソク足ート」﹕「ローソク足」是「蠟燭」的意思,「ート」就是「chart」。「ローソク足ート」是現代日文,我相信,「罫線」是古時日本對它的稱謂。

陰陽燭有「日本國寶」之稱,出自十九世紀時,日本米商用來記算米價的升跌。他們用紅線來代表升市,用黑線來代表跌市。值得注意的是,升市和跌市是以開市價和收市價來作為定義,換言之,收市價高於開市價,就是紅線,儘管它相比昨日的收市價,是跌了,還是紅線。反過來說,收市價低於開市價,就是黑線,儘管它相比起昨日的收市價,還是升了,這也算是黑線。

以上是彩色的畫法,如果是用黑白單色,則用空心長方形來代表紅線,用實心長方形來代表黑線。

陰陽燭用顏色來表達升跌,相比起美國線而言,醒目得多,「日本國寶」之名,實在是當之無愧。但它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畫圖麻煩,製作時間相比起美國線,時間是數倍之上。這個做法,也可以顯出日本人做事的一絲不苟,不怕麻煩,以美觀為上,卻犧牲了效率。

大家可以想像得到,當年的我去畫這陰陽燭,是花了多麼大的心力。多少個晚上,下班回到家中,花上幾個小時,去畫這見鬼的陰陽燭,又要畫上多少個晚上,才能畫完一張某股票的三年圖。還得每天晚上收市後,或是每天對照着報紙刊登的最新價格,去進行更新。

所以,一張三年圖的寶貴,可以說是千金不易,而把這張三年圖借給夥伴,去傳抄一份,那可能是一頓午餐的代價了。

但是,親手畫圖,也有一個好處,經過了辛勞工作,對於它的走勢,可以說是特別的深刻,格外的有感覺。這種感覺,加深了我對這股票的認識,對於未來的炒作投資,當然是很有幫助的。

自從電腦和互聯網流行之後,一切都變了。圖表用電腦程式便可以畫出,下載即是。正是因此,日本國寶的唯一缺點消失了,很快就打敗了美國線,時至今日,舉目皆是陰陽燭,有誰會看美國線呢?新的一輩小伙子,都忘記了這些古董了。

然而,用電腦畫圖,固然方便,但也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沒有了辛苦的勞作,感覺也就消失了。就這一點而言,當然不是一件好事。
2 : Atkinson(1514)@2013-06-11 23:15:50

我都好耐無畫手圖了....十分認同 "親手畫圖,也有一個好處,經過了辛勞工作,對於它的走勢,可以說是特別的深刻,格外的有感覺。這種感覺,加深了我對這股票的認識,對於未來的炒作投資,當然是很有幫助的。"
3 : heheehee(31021)@2013-06-12 13:48:27

自從電腦和互聯網流行之後,一切都變了。圖表用電腦程式便可以畫出,下載即是。


電腦畫圖都會有畫錯的時候。
etnet 的週線圖, 逢星期一都會畫錯!所有指標亦跟隨出錯!
星期二又回復正常~~ 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