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鴻海內鬼算什麼!老闆帶頭A回扣

2014-02-10  TCW
 
 

 

問問科技人,公司裡哪個職位最有機會吃香喝辣、最受老闆信任、在外面最能呼風喚雨?十之有八九的答案是:採購。

十五年老臣一夕變內賊一年手握五百億採購金,「權勢遮天」

二○一四年才開年,檢調就對鴻海SMT(表面黏著)技術委員會多名高層展開索賄案調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此在一月二十六日大呼「痛心」,因為跟了他十五年、領走六億元股票、薪資、獎金的前資深副總經理廖萬成,竟以二千三百個人頭帳戶,向供應商收取高額回扣。

郭台銘對人性為何如此貪婪,困惑不已;然而,如果剖析鴻海的「技術委員會」(簡稱技委會)結構,也就不難理解,廖萬成為何有這麼多「機會」可以貪婪了。

首先要瞭解,為何設立技委會?如果說,鴻海的十二個次集團(前稱事業群)是依照產品區分的縱向結構,彼此間因為激烈競爭績效、爭取資源,設有各種防火牆防堵資訊外洩,但如此一來橫向資訊就不流通。郭台銘在二○○○年前後,親自向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取經,習得了技委會制度,就是要解決集團內橫向溝通不良的問題。

技委會又分「文」、「武」兩類,前者屬於支援性質的後勤單位,後者則負擔技術開發、採購、資源調配等開創性業務,實質權力遠大於「文」技委會。

以SMT技委會為例,這種用在手機、電腦、消費性電子主機板上的製程,整個鴻海集團內有數千條,從設置與否、採購誰家的設備、設備規格訂定、事業部之間如何調配產能、再到相關技術開發等等,全由此技委會負責,手握一年四、五百億元的採購金額。無怪乎前鴻海高層形容廖萬成是「權勢遮天」。

「只是設備、零件規格的○.一公分改變,就能決定供應商誰走、誰留,這權力還能不大嗎?」一位鴻海前高層主管說。

郭台銘也不是不知道,採購面對的誘惑甚大,因而採取過多種防堵手法,包括定期輪調、採購人員簽訂切結書並公佈財產,下層貪污、上層也要連坐受罰,供應商賄賂查證屬實,必須罰款十倍等等,但最後還是爆出廖萬成事件。

於是,近期鴻海增設「舉報信箱」,檢舉平台從電子郵件、微博、微信一應俱全,內部員工傳言,郭董還祭出「查證屬實、分三成獎金」的高額誘因,整肅風氣。

二十六日他也宣示,要把現有幾千家供應商,在三年內淘汰八成,未來專注扶持優質廠商。

直接送、拐彎送、投其所好三大回扣手法,一招比一招高竿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鴻海的這些辦法,科技界也有不少公司實施,但「回扣」風聲依舊不時傳出。用「手段高下」來區分的話,還可以歸納出以下三種類型:

一、單刀直入,現金交易

顧名思義,這類採購是親自上場拿錢,談好採購金額的回扣趴數後(通常是一%),供應商會自動把現金送到家裡,拿取之間,來去不留痕跡。半導體界還有過,設備商為了打點通路,開了兩輛賓士車到採購主管家裡,留下鑰匙,車子當場就換了主人。

不過這種過於「直白」的做法,偶爾也會踢到鐵板。有一次,一位筆電集團公司的採購經理向一家晶片公司索取回扣,不料卻被這家晶片公司董事長一狀告到筆電廠副董事長,副董事長當場非常震驚,因為這名採購經理已經跟著他十餘年,一直深獲信任,最後這位老臣不僅沒撈到好處,不久連工作也丟了。

二、借刀殺人,白手套公司過一手

在科技界最離譜的例子,當屬老闆帶頭「拿」回扣的怪象。業界就盛傳,想跟某跨足多個領域的集團做生意,就得想辦法巧立名目,支付一筆報酬到該老闆設立的白手套公司。這筆錢不只老闆拿,還要一路下分到三、四層主管,也算得上是「雨露均霑」的共犯結構。

最有趣的是,這似乎已經成了該公司的另類「企業文化」,從上到下拿得理直氣壯。不給?可以,出貨稍有瑕疵就整批退貨,訂單內容一日三變,給足排頭。

另一種白手套,則是讓採購的「親朋好友」直接入股,拿到高額訂單,股價有所反應,資本利得不必扣稅又正大光明,長期合作,形成「血濃於水」的利益共同體。

三、笑裡藏刀,從球場、牌桌下手

比起上面這兩種做法,真正高明的是在不知不覺中,在果嶺上、牌桌間,互相傳達心意。

科技界愛打小白球者眾,一週打上三、四場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時候在球場上談訂單,品牌廠老闆揮揮手,告訴你說「打贏我再說」,於是乎開始玩鬧式的對賭。

輸一桿罰個三、四十萬,反正球場上大家好玩,打球也屬於個人行為。結果一場球三十六洞打下來,代工廠老闆可以輸掉六、七百萬,等於兩輛賓士。表面上看起來灰頭土臉,過兩天上億元的訂單到手,兩輛賓士算得了什麼?

只是要輸得這麼漂亮也不是那麼容易,總是會有那麼幾天,上游的老闆怎麼打就是打不順,桿子一扔不玩了,糟糕那生意該怎麼往下談?不如換個地方。國內打不順就往國外跑,東南亞、中國,甚至夏威夷,三天的高爾夫「商務行程」,包打球、住宿、遊玩,一樣可以談得賓主盡歡。

若有人就是不愛打小白球呢?不要緊,總會有別的嗜好,例如四個人一起坐下來研究中國國粹。很奇怪,品牌廠老闆手氣就是特別好,怎麼碰都能和。供應商或組裝廠老闆的牌技卻一個比一個差,八圈摸下來,一樣輸掉幾百萬。

當然,如果每次都輸也太沒勁。最厲害的高手是能控制輸贏局面,賭十次輸六次,讓人覺得雙方實力在伯仲之間,等到談生意的時候又心照不宣。

又或者,有些藝術氣息高的老闆,不喜在小白球或牌桌上談生意,但是辦個畫展、攝影展、骨董鑑賞會等,總需要有人捧場衝人氣吧?於是一場展覽辦下來,下游廠商爭先恐後到,如果有拍賣,也是一個喊價比一個高,讓人深深覺得台灣的文創產業有這些老闆們加持,前景肯定無量。

事實上,這些球技好、牌技好,有藝術氣息者,不見得是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更多是國外品牌大廠國際採購處(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Office)的人員,他們手握千億預算,一張訂單就能決定一家下游廠商一整年的業績好壞。

「直接收回扣、拿好處,那種做法都很low(不入流),也很容易讓人抓到把柄,最高明的是像胡雪巖那樣,找到你的興趣,投其所好,讓『關係』與『利益』難分難捨,」一位前外商品牌廠公司高層說。

興趣可以很廣泛。業界就盛傳,一位可直接指定採購下哪家廠商訂單的國際品牌手機廠研發高層,不過隨口一句「對房地產有興趣,想搬到信義區附近」,就有人送上豪宅一戶。

業界行規歪風難止只要不玩得太過火,公司「看不到」

以上這三種談生意的方式,難道不受公司治理的規範限制?「說穿了,這就是業界的行規,老闆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玩得太過分就好,」一位在科技界十年人士透露。

最糟糕的是,「當所有人都收回扣而你不收,你一定被視為眼中釘,」該人士感嘆:「在這一行待久了,白的也變成黑的,」他強調,不是說科技界中沒有清流,只是大多數的人都遊走在灰色地帶。通常出事的,都是收了好處不辦事,弄到下游廠商不爽,才會反捅一刀,不然「誰會想去陰掉衣食父母?」

一位科技顧問公司高層認為要杜絕歪風,還是要從制度設計著手。「老闆如果願意多給,不管是用高薪或是配股,讓這些人知道去外面收好處,遠不及幫公司爭取利益,行為模式自然會有所改變。」說到底,企業文化才是防弊的釜底抽薪之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