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消息,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經審查決定,依法對國家安全部原黨委委員、副部長馬建以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並采取強制措施。案件偵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2015年1月1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國家安全部副部長、黨委委員馬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
2016年12月3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紀委對國家安全部原黨委委員、副部長馬建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馬建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抗組織審查,轉移、藏匿涉案財物;違反組織紀律,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房產等有關事項,違規為家屬辦理出境證件;違反廉潔紀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巨額利益;違反工作紀律,濫用權力幹預執法司法活動;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巨額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馬建身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喪失,嚴重違反黨的紀律,造成嚴重後果,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性質惡劣、情節嚴重。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常委會議審議並報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給予馬建開除黨籍處分;由監察部報國務院批準,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2月8日從中紀委網站獲悉,日前,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紀委對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民政部原黨組書記、部長李立國和民政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竇玉沛嚴重失職失責問題立案審查。
經查,李立國同誌作為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竇玉沛同誌作為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管黨治黨不力,嚴重失職失責,所轄單位發生系統性腐敗問題。
依據《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和李立國同誌的違紀事實,經中央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並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決定給予李立國同誌留黨察看二年處分,由監察部報請國務院批準給予其行政撤職處分,降為副局級非領導職務;終止其黨的十八大代表資格。給予其留黨察看二年的處分,待召開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時予以追認。
依據《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和竇玉沛同誌的違紀事實,經中央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並報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給予竇玉沛同誌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終止其黨的十八大代表資格;提前退休。
李立國簡歷:
李立國,男,漢族,1953年11月出生,河北玉田人,197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月參加工作,東北工學院管理系管理工程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曾任民政部部長、黨組書記。
1970.01——1974.05,遼寧省沈陽市建築機械廠工人;
1974.05——1976.02,遼寧省沈陽市建材工業局團委幹事;
1976.02——1977.01,遼寧省沈陽市康家山建材基地會戰指揮部團委書記、政治處副主任;
1977.01——1977.12,遼寧省沈陽市康家山鐵路管理段段長兼黨支部書記;
1977.12——1979.05,遼寧省沈陽市康家山沙石礦黨總支副書記、副礦長;
1979.05——1980.10,遼寧省沈陽市建材工業局團委副書記(其間:1980.03—1980.08,在遼寧省沈陽機電學院幹部進修班學習);
1980.10——1982.09,遼寧省沈陽市鋼化玻璃廠黨總支書記(其間:1981.09—1982.01,在遼寧省委黨校幹部培訓班學習);
1982.09——1984.07,遼寧省沈陽市石棉制品廠黨委副書記(其間:1983.03—1984.07,在遼寧省委黨校培訓班學習);
1984.07——1985.03,遼寧省沈陽市石棉水泥制品廠黨委書記(其間:1980.09—1984.09,在遼寧大學經濟系經濟管理函授大專班學習);
1985.03——1985.06,遼寧省沈陽市建材工業局黨委副書記;
1985.06——1990.01,共青團遼寧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1985.08當選省青聯副主席);
1990.01——1993.01,遼寧省盤錦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其間:1989.04—1991.02,在遼寧省委黨校行政管理專業函授本科班學習;1989.03—1992.04,在東北工學院管理系管理工程專業在職研究生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3.01——1993.12,西藏自治區黨委秘書長;
1993.12——1995.08,西藏自治區黨委秘書長兼直屬機關工委書記;
1995.08——1999.01,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兼區直機關工委書記;
1999.01——2001.09,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秘書長兼區直機關工委書記;
2001.09——2003.01,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2003.01——2003.11,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
2003.11——2005.12,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2005.12——2010.05,民政部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
2010.05——2010.06,民政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
2010.06——2016.10,民政部部長、黨組書記;
2016.10——2016.11,民政部部長。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免去李立國的民政部部長職務。
中共十七大代表,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中央紀委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竇玉沛簡歷:
竇玉沛,男,漢族,1957年9月生,天津市人。1982年參加工作,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曾任民政部副部長。
1978.02——1982.02,南開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1982.02——1987.02,民政部安置局三處幹部(其間:1984.08——1985.08掛職任江蘇省泗洪縣民政局副局長)
1987.02——1987.08,民政部安置局三處副處長
1987.08——1990.07,民政部安置局辦公室副主任
1990.07——1992.02,民政部安置司辦公室主任
1992.02——1993.09,民政部安置司退伍軍人安置處處長
1993.09——1996.03,民政部安置司副司長
1996.03——1998.07,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
1998.07——2001.06,民政部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司長(其間:2000.03——2001.01參加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1.06——2003.09,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其間:2001.10——2003.09掛職任重慶市沙坪壩區委副書記)(2000.03——2003.01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學習)
2003.09——2005.12,民政部辦公廳主任
2005.12——2006.01,民政部黨組成員
2006.01——2015.07,民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2009.09兼)
2015.07——2016.10,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創建工作調研督導組組長,民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2016.10——2016.11,民政部副部長
2016年11月,國務院免去竇玉沛的民政部副部長職務。
據央視新聞消息,2017年2月16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奚曉明受賄案,對被告人奚曉明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奚曉明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繳,上繳國庫。奚曉明當庭表示服判,不上訴。
經審理查明:1996年至2015年,被告人奚曉明先後擔任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副庭長、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副院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職務和工作中形成的便利條件,為相關單位和個人在案件處理、公司上市等事項上提供幫助,認可其親屬收受以及本人直接收受相關人員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14596934億元。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奚曉明的行為構成受賄罪。鑒於奚曉明為他人謀利的行為絕大部分基於親屬接受行賄人請托,賄賂款項亦為親屬收受使用,其本人系事後知情;到案後能夠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並主動交代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賄犯罪事實;認罪悔罪,積極退贓,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具有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依法可以對其從輕處罰。法庭遂作出上述判決。
奚曉明受審資料圖
奚曉明簡歷:
奚曉明,男,漢族,1954年6月生,江蘇常州人,1972年1月參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二級大法官。
1972.01-1978.03 沈陽市和平區公安局警察
1978.03-1982.01 吉林大學法律系學生,獲法學學士
1982.01-1985.06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書記員
1985.06-1993.07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審判員(正處級)(其間:1985.10-1987.09天津市河西區法院、中級法院鍛煉;1989.09-1993.01北京大學民法學專業研究生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1991.09-1992.09在英國倫敦大學學習)
1993.07-2000.08 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副庭長(其間:1997.09-1998.07在中央黨校培訓部中青班學習)
2000.08-2004.06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其間:1998.09-2002.07北京大學經濟法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2003.08-2004.06掛職任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
2004.06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
2015.07 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2017年2月17日,山東省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原副局長孫鴻誌受賄、貪汙、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對被告人孫鴻誌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百五十萬元;以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以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八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百八十萬元。對孫鴻誌受賄所得、不能說明來源的非法所得予以追繳,上繳國庫;貪汙所得依法返還吉林省松原市人民政府;虎皮、豹皮各一張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經審理查明:2002年至2014年,被告人孫鴻誌利用擔任吉林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黨組書記、局長、中共松原市委副書記、松原市人民政府市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廣告監督管理司司長、副局長等職務上的便利以及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相關單位和個人在申請、核銷借款、承攬工程及職務晉升等事項上提供幫助,單獨或夥同其妻非法收受相關單位和個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420.824971萬元。
2009年春節前至2014年11月,被告人孫鴻誌利用擔任松原市人民政府市長職務上的便利,侵吞公款人民幣164.188202萬元。
截至案發前,被告人孫鴻誌家庭財產及支出共計折合人民幣3525.522112萬元,其中能夠說明來源的財產共計折合人民幣2571.532535萬元。孫鴻誌對折合人民幣953.989577萬元的財產不能說明來源。
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孫鴻誌的行為構成受賄罪、貪汙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鑒於孫鴻誌到案後,如實供述辦案機關已經掌握的大部分受賄、貪汙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的犯罪事實,主動坦白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賄、貪汙的犯罪事實,認罪、悔罪,涉案款物已全部追繳,其中部分贓款系其主動退繳,具有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依法可對其從輕處罰。法庭遂作出上述判決。
孫鴻誌簡歷
孫鴻誌,男,漢族,1965年9月生,吉林蛟河人,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阜新礦業學院電氣工程系電氣自動化專業、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和管理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
1986.07-1990.09長春煤炭科學研究所自動控制室研究人員、助理工程師(其間:1986.07-1989.09在阜新礦業學院電氣工程系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全日制研究生學習,1989.09獲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
1990.09-1995.03東北內蒙古煤炭工業公司科技中心工程師、科技處科長
1995.03-1997.01長春煤炭科技中心實業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副處級)
1997.01-1998.03長春煤炭科技中心副主任(正處級)
1998.03-1999.05長春煤炭科技中心副主任(副廳級)
1999.05-1999.11長春煤炭科技中心主任兼長春煤炭科學研究所所長(副廳級)(期間:1999年4月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及證書)
1999.11-2001.07長春煤炭科技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2001.07-2001.11吉林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
2001.11-2004.09吉林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其間:1999.09-2004.07在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全日制研究生學習,2004.06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2004.09-2005.01吉林省煤炭工業局局長、黨組副書記(正廳級)
2005.01-2006.03吉林省煤炭工業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6.03-2006.12吉林省松原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6.12-2010.12吉林省松原市委副書記、市長(其間:2007.01-2008.09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11.01-2013.05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廣告監督司司長
2013.05-2015.01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2014.12,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
2017年2月16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奚曉明受賄案,對被告人奚曉明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奚曉明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繳,上繳國庫。奚曉明當庭表示服判,不上訴。
經審理查明:1996年至2015年,被告人奚曉明先後擔任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副庭長、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副院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職務和工作中形成的便利條件,為相關單位和個人在案件處理、公司上市等事項上提供幫助,認可其親屬收受以及本人直接收受相關人員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14596934億元。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奚曉明的行為構成受賄罪。鑒於奚曉明為他人謀利的行為絕大部分基於親屬接受行賄人請托,賄賂款項亦為親屬收受使用,其本人系事後知情;到案後能夠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並主動交代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賄犯罪事實;認罪悔罪,積極退贓,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具有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依法可以對其從輕處罰。法庭遂作出上述判決。
(來源:新華社)
國家糧食局來了新局長。
近日,國家糧食局網站“局領導”欄目更新,張務鋒已於2017年2月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據資料顯示,張務鋒此前擔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自2016年10月,國家糧食局原局長任正曉任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以來,局長一職一直空缺。於今年1月7日召開的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在局長人選空缺的情況下,由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鳴作了工作報告。
山東省幹部進京
根據國家糧食局官方網站顯示,現年57歲的新任局長張務鋒是山東萊蕪人。張務鋒長期在山東省內工作,仕途起步於山東省工商局。
據《濟南日報》報道,參加工作之初,張務鋒在省工商局市場管理處當辦事員。4年後,他於1984年年初升任省工商局團委副書記,基層教育處副科長。之後,他先後擔任過省工商局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等職務,並於40歲時升任省工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6年,46歲的張務鋒離開已工作了27年的省工商局,前往1994年12月才設立的地級市臨沂任職,出任臨沂市委常委、副市長。而臨沂也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在擔任臨沂市委常委、副市長僅4個月後,他就轉任臨沂市委副書記,隨即駛入官場晉升的快車道。
2011年年初,張務鋒任臨沂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正式進入正廳級幹部序列。據《臨沂日報》報道,張務鋒主持市政府常務會議。會議提出,特別要高度重視糧食合作社的建設,增強糧食生產和轉化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經歷過兩年臨沂市長這一地方主官的歷練後,張務鋒於2013年年初重回省會,擔任山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
當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次年年初,山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至2015年7月,在擔任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的兩年多時間內,張務鋒先後兼任山東省區域發展戰略推進辦公室主任和中共山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隨後,他晉升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躋身副省部級幹部序列。
在山東省政府領導的分管領域中,張務鋒負責工業和信息化、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省環境保護廳、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不足兩年時間,張務鋒上調北京,擔任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同時也重新進入發展改革委系統,成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
糧食流通領域的改革重點
作為農業大國,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央歷來十分重視糧食工作。糧食主管部門也多次發生變革,目前的國家糧食局於2000年3月設立,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的負責全國糧食流通宏觀調控具體業務、行業指導和中央儲備糧行政管理的行政機構。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糧食流通工作意義重大。這同樣也是擺在現任局長面前的重任。
當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新形勢新情況,“三高”即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的特征明顯,糧食庫存多,進口沖擊大,部分糧食品種階段性過剩。在庫存高企和國際市場供大於需的情況下,國內糧價面臨很大壓力,糧食收儲矛盾突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受到影響。
在今年1月7日召開的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原主任徐紹史提到,從長遠看,我國有13億多人口,糧食供求緊平衡的趨勢不會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力不會減。
他提到,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三個方面,即堅持糧食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動搖、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確保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
值得關註的是,糧價在走低,農民務工收入增長也在放緩,農民增收面臨較大困難。
徐紹史說,在這種情況下,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工作壓力很大。他建議,要多了解農民訴求,多了解糧食流通中的實際問題,多提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把握好工作的力度和節奏。既要穩步推進糧食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實現市場定價,真正反映供求關系,又要防止糧食價格大幅波動,特別是要避免糧價過快下跌。要進一步完善種糧農民補貼機制,確保種糧農民有收益、不吃虧。
在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方面,中央一直以來都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
自從2014年啟動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以來,2015年取消了油菜籽臨時收儲,調整玉米臨儲價格,2016年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新機制。根據中央的部署,今後玉米要“再接再厲、全力推進”收儲制度改革,稻谷、小麥繼續執行並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
當前庫存壓力巨大,在今年的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徐鳴提到,糧食的庫存大部分集中在政府手中,占到85%以上,其中中央事權的糧食又占88%,財政負擔重、資源浪費大。
庫存的高企根源在於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始自2007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初衷本是鼓勵主產區玉米種植,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然而,從2011年以後,包括玉米在內的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大幅跳水,而中國玉米收儲價格卻逐年提升,這讓國內庫存不斷堆積,玉米出現嚴重供給過剩。收儲政策嚴重扭曲整個玉米產業鏈,玉米的敞開收購更是為庫存和財政帶來沈重負擔。
於是,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需要打好組合拳,執行玉米去庫存戰略的關鍵就在於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敞開收購”了,與此同時,配套調整玉米種植結構,控制住庫存增量,以及嚴格控制玉米和高粱、大麥等替代品的進口。
簡歷:
張務鋒,男,1960年10月出生,漢族,山東萊蕪人。1979年12月參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
歷任山東省工商局辦公室副主任、主任。
1997.11--2000.08 山東省工商局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
(1995.09--1998.02 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政法專業學習)
2000.08--2006.12 山東省工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5.09--2006.01 中央黨校半年制中青班第4期學習)
2006.12--2007.03 山東省臨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2007.03--2011.01 山東省臨沂市委副書記
(2007.03--2008.01 中央黨校在職幹部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11.01--2011.02 山東省臨沂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市長
2011.02--2013.02 山東省臨沂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
2013.02--2013.03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山東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主任(兼)
2013.03--2015.07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先後兼任山東省區域發展戰略推進辦公室主任和中共山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2015.07--2017.02 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2017.02--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
http://www.xcf.cn/tt2/201703/t20170324_780112.htm
“在去产能去库存和整个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房地产在我们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影响利益面之大,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各方的利益,而主要现在是民众的一些感受。这就是我的看法,你控也好,不控也好,北京的房子我都买不起。”3月23日,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2017博鳌亚洲论坛“亚洲金融风暴:20年后的再思考”分会场作出上述表示。
以下为蔡鄂生发言实录:
蔡鄂生:这个话题实际对于我来讲也算是忆苦思甜。二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总体上来讲是不会忘本的,不会忘掉过去所经历的一些曲折。1997年当时我主要是负责微观处理,我是银行司的司长。那时候对每一家机构的情况,我当时和香港金管局,跟我一个本家姓姓蔡的主力蔡耀军,我们两个每个月要碰一次头。主要是处理微观银行问题,零售银行。所以刚才各位先生都讲了,亚洲金融危机主要从货币开始的,汇率的问题。但是它的根子为什么泰国受到冲击,从宏观政策,微观行为上都有漏洞。我老想一个问题,这一个危机是他市场状况下造成的,还是索罗斯基金为什么要供给,我们危机发展过程当中的确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个爆发点到底是什么因素。现在我们来总结各种产生危机的各种原因是很对的。但是这一个触发点,到底谁开的第一枪,还是它本身自己的经济就崩了。还是说我们这一个宏观机制,整个货币体系本身存在弊病,这样就造成一些所谓的聪明人或者怎么样就开始了。因为在危机过程当中,总有受益者和伤害者。我觉得现在我们应该怎么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现在我觉得从技术的角度,包括对2008年危机的这一个角度分析,我觉得都是很深刻的。主要是套利的形成,我们史明涛(音)先生写文章讲四个套利,工资套利,资金套利,资产套利,监管套利,这一种套利的盈利模式又放大,过度流动性,过度信赖,过度杠杆。这使整个经济处在泡沫状态。还有贪婪,这一次危机美国的四大投行还是五大投行,在2007年的时候,它的杠杆,资产,资本金的差距已经接近八十多倍,表内表外业务加起来。两千多亿资本金支撑着十几万亿的资产,现在我觉得我们实际上应该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发展,我们应该是越来越聪明。但是为什么这一个出现了问题越来越严重。不能说越来越严重,随着这一个发展,反正2008年到现在全球的这一个由金融带着经济,到现在放缓趋势,包括美国,还有近两年虽然有改变,但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按道理我们的科技发展体量增大。为什么要达到这么长的时间。而且现在来看从全球的经济来讲,不能说已经开始完全复苏了。而且给全球化带来新的问题。不光美国贸易保护,还有欧洲,英国脱欧以后,现在大家对欧洲的关注。而亚洲来讲,我觉得现在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区域经济体。怎么能够真正的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体的互联互通,大家能够沟通,不管在经济,金融,高层对话上。也把这一个市场搞起来。亚洲这个新兴市场现在客观存在,不管是需求,供给,改革,活力等等来讲。我们的习主席主席这几年老有一个声音就叫做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我觉得现在应该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发展,怎么来加强区域合作。尽管它可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的问题不光金融的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经济的发展,气侯变暖。反过来经济和金融,虚拟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来处理。大家都知道现在最火的一本书叫做未来天使(音),人的预测再怎么样,也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一个温室效应的问题,要经过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在吸取教训的过程当中,现在比那一个时候要复杂得多。
现在要是按照亚洲金融危机来讲,从我所经历来讲,那一种,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处理方式来讲,现在应对那样的危机是毫无问题的。包括我们现在中国对付本国内的系统性危机也没有问题,但是全球化的过程当中,现在网络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它的传播这么快的情况下。你怎么来在全球范围内避免这一个违纪。我觉得要思考。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在这一种情况下怎么先从本国的制度完善改革创新,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把它打牢。然后再加强区域间的合作。这样更好。这个可能有一点理想化,现在面临就是这样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实际2008年以后已经抬头。现在大家关心特朗普先生。他讲为美国人民利益着想,既人民利益,各国之间人民利益有共同点的,不能用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你的人民利益,那就不大公平了,我就谈这一点的看法。
Andrew BROWNE:蔡主席您觉得现在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突然中国出现资本外流。包括使中国的外储急剧下降,可能会带来一种无序的人民币的贬值,大家真的会担心可能会发生吗?
蔡鄂生:我没有那么高。我们现在从人民币的汇率机制和这个储备的概念,现在讨论,根据亚洲金融危机来讲,汇率变化,一次性贬值未来很明显,泰国的状况。第二个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香港特区政府干预市场的情况下,中国总理能够理直气壮宣布不变质。而且两千多亿美元的情况下就是不贬值,市场角度来看好象有改变,但是危机发生时是什么样,所以刚才我讲为什么触发危机点的是什么,我们现在这个预防危机时应该怎么看。中国外汇储备的问题,当时在这一个外汇储备,现在三万亿,有的说下降到两万亿了。实际上现在我觉得应该还在两万亿以上,是恢复过来的。这个变化,当时泰国是三百亿储备。对着七百多亿中短期债务,这一种情况下的贬值造成了多大的问题。现在对中国来讲是怎么更好的处理,就是在我们改革条件下一个汇率机制完善和这一个朝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走的路。三万亿你们就不怕风险了?到两万亿就怕风险了。我觉得那有一点简单的数字化,还得看机制和改革过程当中的能力。因为储备太多有一些学者也在说,你这一个储备要这么多干什么。要运出去,然后一下子下来以后说又怎么样。我们不能光听。研究这个不能用一种议论和直觉东西判断,要有支撑。更主要的问题除理论上问题以外,要看实际机制体制的变化和它的根基变化。抗风险能力的支撑度。大家现在很担心,刚才印尼先生也说到,人民币贬值带动,因为第二大经济体。现在美国提高利率,美元提高利率,它所反应的东西是什么?一定是可以反应出更高风险,已经给全球市场有这么一个警示。我们怎么办?不能说联合起来抗击,不是这个概念。要通过市场还是本国和中美之间,通过贸易、经济的这些基础东西来解决好这一个问题。逆差问题,贸易往来逆差和顺差问题。然后还有你本国资本帐户的,本国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问题。这是要进行处理的,而不是说我们在这儿要打一个预测的东西它就出现,这是我的看法。所以从目前中国改革和今年讲的,今年两会刚结束政府工作报告,大家都可以看到在“三去一降一补”具体措施当中,应该是比原来更扎实更有利。但谁要想不付出代价就要取得成果,那我觉得没有这一个便宜事儿。所以在让你体制机制改革过程当中,一定要看你的目标,怎么样按照这个目标一步步的来。如果要想把自己现有的这一个东西保护住,想要一个理想的东西,最终吃亏还是自己。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认真来分析,来面对我们现在的这一个各国和全球所面临的经济和金融上的问题。要正视它,要讨论。而且也要大家来讨论。不光是机器来主导。现在不是一个人发言可以解决问题,刚才主持人也讲,再发生危机时美国能不能发挥那么大作用。这个东西谁能够预测呢。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只站单独利益角度来看,没有站共同利益。虽然现在贸易保护反对全球化声音,但从人类发展和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间,全球化还是一个趋势。而我们现在在这一个发展趋势过程当中是遇到问题了。现在是怎么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时候,来更好的推进这一个全球化,它的目标就是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使大家都能够受惠,不能是一部分人受惠一部分人不受惠,肯定是要造成差距。
Andrew BROWNE:下面我们开放提问。请先做自我介绍。我来自财经,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蔡主席,我们知道近些年中国金融业有一些脱实向虚趋势,以您的监管经验来看,银行业脱实向虚的初衷在哪里,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把资金引导向脱虚向实。
蔡鄂生:你刚才讲的问题脱实向虚,我也是政协委员也向总理做报告。我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今年提出来的金融机构要重心下沉脱实向虚回归主业。现在中国经济体里面信贷总量,信贷,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里面。银行贷款比例占多大,你去看。所以有一些问题在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资产变化。但是现在中国的银行业,你要是脱实向虚没有活路。你的利润支撑你的东西,尽管你说有一些企业在变化,但很多东西还是要靠实体给你贡献。市场那些东西是服务业今天赚,明天亏,你不把现金套出来白搭。还是一个数字。就是套出来要干什么呢?有多少人有那个本事玩虚的,我们人和人之间也不能老玩虚的,要玩一点实的。你不应该用脱实向虚来向我提问,你应该说我们现在这一张资产负债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还有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到底你该分析它的变化,这几年的变化是什么。刚才有先生讲危机本身造成问题在金融来讲让我说就是两个字“错配”,不“错配”不会有这一个问题。另外特别衍生产品出来以后,本来作为对冲工具结果变成盈利主体,衍生工具变成市场操作的产品,没有当成对冲来解决问题。这不就是虚着玩嘛。那把这个票子越玩越毛,杠杆越弄越大就出毛病了。这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ndrew BROWNE:这个问题是提问给蔡鄂生主任和 Ryozo HIMINO。资本银行在金融体系当中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您刚才提一句谁不想付出代价获得成果是不可能的事儿。您指三去一降一补,具体是指需要放弃什么。最近一两年有债转股的倡议,最近也有一些投贷联动倡议,听起来和日本过去二十年有的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英文)很像,日本的经验角度来说有那些在银行管理中,银行监管中值得中国学习的。您做日本银行监管时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学习,特别在银行与其他金融部门的交界处这一块儿?谢谢。
蔡鄂生:我说付出代价主要是指我们认识方面。中国的话叫舍得。老话叫做舍得,现在经常用的是舍不得,应该加一个不,出毛病了。认识上就出毛病了。舍不得就是不愿意舍得,你舍了才有得。这是讲的一个思维方式,要是说现在具体的这一个舍什么,付代价付什么,很简单。三去就是要付代价,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这就是,产能过剩。而在去产能这么一个过程当中,要解决的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二产,还有企业怎么办,哪一些是行业里面的好企业,但是这一个行业里面又是过剩产能。去产能的过程当中怎么能够把这一个行业里面好企业留下,不会因为一些地区或者部门利益留了一个大家都舍不得的,这就叫我们讲的要有大局意识。所以说你作为在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
债转股也一样,不能按照亚洲金融危机那时候去处理债转股。那一个时候国有企业处什么状况,现在国有企业改革实际都发生很大变化。现在不能简单用那个时候政府的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现在要通过市场机制,而且我们有能力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一些资产处理。刚才日本的先生讲不能急,不能想明天就能够解决问题,要有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就是你付出代价,取得成果的这一个过程。谢谢。
提问:我想问蔡主席一个问题。刚才您讲去产能,去库存的问题,前几天刚刚发布房地产调控,在新一轮的强势的压控和调控中,这中间的矛盾企业界,老百姓都很担心,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蔡鄂生:这一个第一不能认为是强压强控。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很复杂。昨天我在微信上看了一个段子,别人认为中国,北京还是哪个特大城市房地产的涨幅,说泡沫会破。很多外国炒家前几年赚的差不多就赶快撤了。结果一看十年过去了还在涨,最近又过来开始了。我们的发展结构和我们的产业结构在里面,这是要让我来说,我不可能来简单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我也不可能完美的回答这一个问题。这是我们要共同努力来怎么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不能单纯从企业角度来看,这一个要从整个机制来看,这几年,大家在去产能,去库存和整个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房地产本身在我们这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影响利益面之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各方的利益,而主要现在股民的一些感受。这是我的看法,说控也好,不控也好,反正北京房子我都买不起。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日發布消息,日前,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紀委對安徽省原副省長陳樹隆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陳樹隆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毫無政治信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既想當大官、又想發大財,長期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進行經商營利活動,大肆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將商品交換原則帶入黨內政治生活,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嚴重破壞政治生態,對抗組織審查,長期搞迷信活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公款吃喝;違反組織紀律,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違反生活紀律和廉潔紀律,毫無道德底線,大搞權色、錢色交易,收受禮品、禮金,默許親屬利用其職務影響謀取私利;違反工作紀律,違規幹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及司法活動。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巨額財物,涉嫌受賄犯罪;濫用職權,造成國家財政資金重大損失,涉嫌濫用職權犯罪。
陳樹隆身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政治上攀附、經濟上貪婪、道德上敗壞,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並涉嫌受賄、濫用職權等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性質惡劣、情節嚴重。
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並報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給予陳樹隆開除黨籍處分;由監察部報國務院批準,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終止其黨的十八大代表資格;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人物簡歷
陳樹隆,男,漢族,1962年11月生,安徽巢湖人,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安徽財貿學院會計學系工業財務與會計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兼輔導員
1989年4月起歷任省財政廳綜合處科員、副主任科員
1993年8月任省國債服務中心副主任
1994年6月任省國債服務中心主任、省財政證券公司總經理(正處級)
1998年1月任省信托投資公司總經理(副廳級)、黨委副書記,省國債服務中心主任、省財政證券公司總經理(1996年1月至1999年2月兼任安通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1996年5月至1998年2月兼任安泰期貨公司董事長)
2000年12月任省信托投資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2001年3月任國元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國元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正廳級)
2002年9月任合肥市副市長(2003年2月兼任合肥市委工交企業工委書記;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習,獲管理學碩士學位)
2003年12月任蕪湖市委常委、副市長
2006年4月任蕪湖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6年7月任蕪湖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8年6月任蕪湖市委書記、市長
2008年7月任蕪湖市委書記
2011年10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蕪湖市委書記
2011年12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2012年6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2016年2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黨組副書記
2016年11月8日,安徽省副省長陳樹隆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2016年11月10日,安徽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通過了《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免人員名單(草案)》。決定免去陳樹隆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職務。
2017年1月,因嚴重違紀辭去安徽省人大代表職務,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決定接受其辭職。
據人民日報消息,2017年5月3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楊振超受賄、貪汙、濫用職權一案,對被告人楊振超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楊振超受賄犯罪違法所得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貪汙犯罪違法所得依法返還被害單位。
經公開審理查明:2008年至2016年間,被告人楊振超利用擔任中共淮南市委書記、淮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等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單位和個人謀取利益,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8084.774163萬元;非法占有公共財物共計人民幣115.558153萬元;濫用職權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人民幣9.1508億元。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楊振超的行為構成受賄罪、貪汙罪、濫用職權罪,依法應當數罪並罰。鑒於楊振超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主動交代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大部分受賄事實,具有檢舉他人犯罪行為,認罪、悔罪,所得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到案,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法庭遂作出上述判決。
附簡歷:
楊振超,男,漢族,1960年8月生,安徽金寨人,1977年1月參加工作,198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學位,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曾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1977年01月——1979年09月,金寨縣長嶺鄉知青;
1979年09月——1982年07月,在沈陽黃金學院采礦專業學習,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鳳凰山銅礦工作,歷任班長、技術員、副區長、區長、科長;
1987年03月——1991年01月,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鳳凰山銅礦副礦長;
1991年01月——1995年02月,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鳳凰山銅礦礦長(1989年08月——1992年06月,參加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1991年07月——1991年09月,在澳大利亞蒙拉沙大學進修學習);
1995年02月——1998年12月,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經理;
1998年05月——1998年12月,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黨委常委、經理;
1998年12月——2001年06月,銅陵市委常委,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黨委常委、經理(1996年09月——1999年07月,參加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學習,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0年03月——2001年01月,參加中央黨校第16期中青班學習);
2001年06月——2003年02月,銅陵市委副書記,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黨委常委、經理;
2003年02月——2004年02月,安徽省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2004年02月——2005年12月,安徽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
2005年12月——2006年01月,安徽省經濟委員會黨組書記;
2006年01月——2007年07月,安徽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2007年07月——2007年08月,淮南市委書記;
2007年08月——2013年01月,淮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07年03月——2008年01月,在中央黨校第23期中青班學習;2007年09月——2010年11月,參加中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2013年01月——2013年0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淮南市委書記;
2013年02月——2016年0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屆、九屆安徽省委委員。
日前,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紀委對國家能源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曉林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王曉林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違規打探巡視信息;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長期違規打高爾夫球,違規接受宴請,甘於被“圍獵”;違反組織紀律,在幹部選拔任用中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財物,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違反廉潔紀律,收受禮品、禮金;違反工作紀律,違規幹預和插手司法活動;違反生活紀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和相關企業謀取利益並收受巨額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王曉林身為黨員領導幹部,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上蛻變,經濟上貪婪,目無黨紀國法,擅權妄為,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並涉嫌違法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應予嚴肅處理。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並報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給予王曉林開除黨籍處分;由國家監委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