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PC第二季度出貨量創2007年來最低記錄 聯想痛失冠軍寶座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3/1127628.html
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周三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為6110萬臺,同比下降4.3%。這是全球PC出貨量連續第11個季度出現下滑,也是2007年以來的最低記錄。
值得註意的是,Gartner數據還顯示,該季度惠普超過聯想居第一,坐上全球PC老大寶座。IT資深評論人士孫永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惠普、戴爾都在增長,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聯想PC增長放緩,反而不如競爭對手,只能說明聯想忽視了PC業務。
惠普重振
最近幾年,全球PC市場處於下滑趨勢。Gartner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出貨量排名前六的廠商分別是惠普、聯想、戴爾、蘋果、華碩和宏碁。
其中,在排名前六的廠商中,只有惠普和戴爾的全球PC出貨量實現了增長,這也是兩家公司連續第5個季度出貨量實現同比增長。華碩和宏碁的出貨量同比降幅達到兩位數,而惠普以增長3.3%的優勢取代聯想成為全球PC出貨冠軍。這打破了聯想從2013年第三季度開始,連續14個季度保持的全球PC第一的紀錄。

其實早在今年一季度,另一家機構IDC發布的報告就顯示,惠普越超聯想成為世界第一大PC制造商。
惠普曾經創造過輝煌:在2002年收購康柏後(Compaq),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PC巨頭。此後,因為來自蘋果和聯想等PC大戶的圍剿,加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惠普的電腦業務開始走下坡路。
2014年10月,惠普宣布公司將分拆為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一是主營企業硬件和服務業務的“惠普企業”,二是主營PC和打印業務的“惠普公司”。而在決定拆分的前一年(2013年),惠普全球PC之王的位置才被聯想集團取代。當時有媒體稱,PC時代已經結束了。不過,宣布分拆當天,惠普股價上漲近5%。
孫永傑表示,惠普此舉是為了向投資人和資本市場釋放明確的信號,澄清惠普公司的定位問題。
惠普正在慢慢回歸,現在的問題在於它能否一直領先下去。
聯想困境
除了惠普表現優異外,戴爾也現實連續第五個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其在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4%。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在經歷了連續兩個季度的增長之後,聯想全球PC出貨量在2017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了8.4%,這使其錯失了全球PC寶座。
Gartner首席分析師Mikako Kitagawa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結果可能反映出聯想的戰略轉變,其從謀求市場份額改為保持利潤率。對於全球PC制造商而言,市場份額和盈利水平如何實現平衡都是一大挑戰。
值得註意的是,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於本月初表示,集團會繼續發展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及大數據業務,亦計劃投入更多資源拓展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業務,藉此改善集團的供應鏈,從而更準確地預測市場需求。
孫永傑表示,從楊元慶近期的表態中可以看出,聯想做出的戰略選擇是再次將業務和戰略重心收回到PC業務中。
今年5月16日,聯想“老將”劉軍回歸,擔任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領導中國平臺及中國區PCSD(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集團)業務。而業界把劉軍的回歸,也解讀為是要拯救聯想的PC業務。
上海20個一手樓盤批量入市 開發商積極出貨
隨著開發商不斷拿到預售許可證,上海一手房市場交易量入春。
日前,中糧前灘海景壹號開始認籌,幾乎成為近期的熱點樓盤,因為較低的預售價格,認籌數量遠高於推出的房源。
從預售價格看,該樓盤單價從7.3萬元/平方米到8.5萬元/平方米不等,最低單套價格不到700萬元;同期,其附近二手房合生時代錦苑單價約9萬元/平方米,一手房擁有更高的性價比。
“我很早就去看了中糧前灘壹號,一直考慮要不要買,但是這個樓盤現在認籌很多,不知道是否能搖到號。”一位購房者顧聰(化名)告訴記者。
近期,包括翠湖天地、金茂府、融創濱江壹號院、上海院子、仁恒西郊花園等超過20個樓盤都相繼拿到預售證。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供應較少以後,上海一手房市場供應開始回暖。

從成交結構看雖然剛需,剛改仍是市場主力,但高端項目開始入場。
從3月數據看,成交前十榜單中,前三均是改善型產品,尤其是排名第三的項目,均價達到6.9萬元/平方米。此外值得關註的是榜單中還有一個均價只有1.7萬元/平方米的低價房,此類產品在當前市場中也不多見。基於高端房源成交比重略微提升,3月均價為45634元/平方米,環比上漲7.3%。
到了4月初,更是有更多中高端項目入市,對於改善型需求的購房者無疑是利好。
比如“萬科天空融苑”、“同濟融創玫瑰公館”,網上報價分別為5.8萬元/平方米和6.9萬元/平方米。雖然上述樓盤附近並未有新盤,但是價格均低於市場預期,同時也低於開發商的銷售預期,因此也出現供不應求場面。
“上述大部分中高端項目的價格均低於市場預期,因此大部分項目認籌情況都非常好。”上海中原地產市場研究經理盧文曦告訴記者。
此前,開發商一直在預售證價格上和市場博弈,由於很多預售證價格達不到預期,開發商銷售動力不足。
“項目沒有到我們的預期價格,但是考慮到今年的銷售壓力,我們也不得不拿到預售證就開始銷售。市場的觀望情緒嚴重,如果提前出貨可以保證現金回款,如果還不出貨擔心後來世行預期更低。”一位開發商高層透露。
事實上,開發商開始積極出貨早有端倪。以往,開發商在上海貨量並不高,很多開發商是“惜售”狀態,不過今年開始,這些開發商也都開始把自己的主力貨源進行銷售。
來自中原地產數據顯示,3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48.9萬平方米,環比增加139.7%,同比減少34.1%。雖然相比以往幾年交易量下滑,但是環比增幅顯著。
從推盤量看,3月入市面積為39.4萬平方米,環比增加310.4%。當期一共有13個項目入市,格局上雖然剛需占重要比例,但是一些中高端改善項目開始入市,同時4月入市的中高端項目開始不斷變多。
這個數據不難發現,開發商的出貨訴求不斷變大。“銀行按揭貸款速度不快,我們的回款速度也越來越慢,感覺日子不好過。”一位開發商人士告訴記者。
旭輝集團林峰認為,未來的短周期可能樓市還將下行,因此需要提前出貨保證現金安全。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很多中高端項目已經積壓很久,不僅占據了開發商的現金流,還會增加資金成本,因此開發商選擇“降價”出貨,也在情理之中。
智能手機出貨量大降 華為P20的雄心來自何方
“我聽說我們的機型(P20)發布之後其他廠商在緊急開會,也在反思,也要追趕,同樣我們也不會放松。”4月12日,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P20計劃銷售1500萬部,有望達到2000萬部。
六年前,華為的終端業務可以說還掙紮在生死線上,但六年後的今天,余承東可以輕松地拿手機上的任何一個“技術點”,為外界講述一個“如何趕超蘋果”的勵誌故事。
但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希望搶占蘋果、三星份額的不僅僅只有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作為國產手機廠商中的“頭部”企業,互相較勁背後是誰都不願意割舍市場蛋糕。“今年的整體市場情況預計和去年差不多,每一家廠商都會謹慎地做些突破,但更重要的是不要犯錯。”OPPO副總裁吳強對記者如是說。

手機玩家減少
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了《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1~3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8137萬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7586.4萬部,同比下降27.9%。對於今年手機市場的整體走勢,余承東對記者又放出了“預言”,認為隨著競爭的加劇,未來國內頭部企業也許會比現在的四家更少。
“就像飛機制造業,隨著競爭的加劇,市場上存活下來的廠商將會越來越少。”余承東說,“2017年在手機市場整體下滑的情況下,華為出貨量增長了約10%,全球份額突破10%。華為手機在2018年一季度還在保持逆勢快速增長,包括中國市場在內。”
“我們每年投入了10倍於國內同行的研發費用,比它們好一點點都不行,要好一大截。”余承東對記者表示,1500萬部(出貨量)沒問題,2000萬部是有希望的。
余承東表示,華為手機的拍照從落後者到追趕者,再到如今的領先一大截,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需要大家不斷創新。早在六七年前,余承東就指出手機市場將會進入洗牌期,未來活下來的不會超過4家。
“未來只剩華為一家,從技術發展是必然,因為華為研發投入大。”余承東說,做產品全靠忽悠是不行的,要靠技術創新來領先。“很多人沒用過華為手機,用過了就回不去了。”余承東說,華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通過品牌營銷,以此進一步擴大自己手機的用戶群。
已開始洗牌
“2018年國內市場會有更加劇烈的震蕩。在這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逾30%的市場步入存量市場後,用戶換機需求在目前的技術叠代下比以往更有限,廠商需要加強自身的研發實力來使自己的產品差異化於對手,從而獲得競爭優勢。華為的P20,vivo的Apex以及OPPO新成立的研究院充分體現了目前手機行業科技創新競爭的白熱化。”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說。
他表示,目前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對18∶9全面屏帶來的市場效果過於樂觀,誤判了用戶的換機趨勢,導致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線下比重更大的廠商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庫存問題,而金立因為毫無優勢的產品與定價,再加上跟華為、OPPO、vivo相比更加弱勢的品牌知名度,銷量下滑明顯,失去了渠道商、零售商的信任,從而更加保守地進貨,並且庫存壓力依然很大。
但也有中小品牌廠商發聲,認為目前對於各家國產手機品牌需要承載的壓力都不小。
“我們也會受到頭部品牌的擠壓,對我們來說也會嘗試把產品方面的優勢發揮出來。”努比亞智能手機總經理倪飛對記者表示,這兩年日子不好過,手機廠商都不好過。對努比亞來說,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預期,尤其在2018、2019年整體市場下滑的狀態下。
“但整體市場下滑也不代表沒有機會,尤其對我們這樣的小品牌體量比較小意味著市場空間相對來說還是上漲的余地比較大。頭部品牌規模壓力會更大,加上4G、5G的轉換,這個轉換沒操作好的話,很可能會出現類似於大量的4G庫存的問題,又有大量增長的壓力。”倪飛對記者說。
遭受波音打壓,空客A330明年出貨量大幅下降
歐洲最大的航空航天集團空中客車(空客)周五表示,由於在一系列的訂單競爭中不敵競爭對手波音公司,其2019年A330大型噴氣式客機的交貨量將下降17%。因旗下最賺錢的A330客機的需求下降, 空客同時還模糊表述了近期A320飛機的生產計劃可能會受到阻礙。

空客公司表示,受銷售預期下滑影響, 2019年A330客機的交貨量將減少至50架,而去年的交貨量為67架。
空客早前公布了一季度的盈利利潤為1400萬歐元(約1700萬美元),但營收下降12%至101.2億歐元。其股價迅速下跌超過1%
然而空客強調稱,A320客機的交付量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增加,因為目前發動機的短缺,導致部分交付中斷兩個月,所以A320帶來的營收是大打折扣的。
空客認為市場對A320等中型噴氣機的需求持續強勁,預計未來A320的交貨量至少達到70架/月,高於現在的55架/月。
空客財務總監Harald Wilhelm表示,公司更加看重的是每月的交付量而不是產量,因為使用交貨量比產量能更好地體現公司的現金流健康狀況,畢竟這會帶來收入和現金。
空客希望通過加快訂單交付的速度,減少與波音公司最近在中型噴氣式客機競爭中的劣勢,但發動機供應商的推遲交貨令其苦不堪言。
中國信通院:4月國內手機出貨量3425萬部 同比降16.7%
中國信通院5月9日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4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425.1萬部,同比下降16.7%,降幅較3月份收窄11.2個百分點;2018年1-4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1.22億部,同比下降23.7%。
其中,2018年4月,2G手機出貨量157.5萬部,同比下降28.7%;4G手機出貨量3267.6萬部,同比下降15.8%,本月4G手機中,全網通手機占比增長至95.6%。2018年1-4月,2G手機出貨量696.1萬部,同比下降11.1%;3G手機出貨量2.8萬部,同比下降93.2%;4G手機出貨量1.15億部,同比下降24.2%,4G手機中,全網通手機占比93.4%。
上市新機型數量減少明顯。2018年4月,上市新機型55款,同比下降53.8%,上市新機型中含2G手機12款、4G手機43款;2018年1-4月,上市新機型261款,同比下降24.1%,上市新機型中含2G手機60款、3G手機2款,4G手機199款。
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占據九成份額。2018年4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3164.1萬部,同比下降17.7%,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92.4%;上市新機型52款,同比下降53.2%,占同期國內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4.5%。2018年1-4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1.08億部,同比下降25.1%,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88.4%;上市新機型242款,同比下降25.3%,占同期國內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2.7%。
智能手機出貨占主導位置。2018年4月,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266.7萬部,同比下降15.3%,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95.4%,其中Android手機占比92.1%。2018年1-4月,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15億部,同比下降 24.0%,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94.2%,其中Android手機占比86.0%。
上市新機型以Android手機為主。2018年4月,上市智能手機新機型43款,同比下降53.3%,占同期手機新機型總量的78.2%,其中支持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40款。2018年1-4月,上市智能手機新機型201款,同比下降27.7%,占同期新機型數量的77.0%,其中支持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192款。
奧思董事前壞消息前出貨 涉內幕交易 證監會調查
1 :
GS(14)@2012-03-10 16:24:49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44182
證監會對事件不作評論。消息人士指,證監會周四下午派員到奧思位於銅鑼灣世貿中心的總部,就公司有董事疑涉內幕交易進行調查,身兼集團行政總裁的余麗絲當時並不在場,證監會更即場帶走大量文件,而獲悉事件後的余麗絲之後匆匆回公司了解情況。本報記者昨日親身到訪世貿奧思總辦公室,接待員稱余麗絲不在。
當問及是否有證監人員曾取走文件時,職員回應指,「我哋唔會答任何嘢」。記者所見,門外未有標貼 H2O+的代理標誌,只餘下奧思代理的其他品牌,包括 GLYCEL、 Oasis SPA等。據在場觀察,奧思辦公室仍如常營業,更有應徵者前來面試。
據悉,今次事件緣於奧思於農曆年前最後一個交易日( 1月 20日)晚上突然宣佈,接獲「 H2O+」通知,要終止奧思於中國及台灣的獨家分銷權,原因是 2009至 2011年間連續三年未能達到品牌的「最低購買目標」,即做唔夠數,該股於農曆年開市首日即大跌 14%。不過身為公司掌舵人的余麗絲卻於壞消息前出貨,港交所資料顯示,余麗絲於 1月 20日減持 157萬股,套現 220萬元。
2 :
GS(14)@2012-03-10 16:26:25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6024610
奧思在去年 12月 16日公佈 9月底止全年度業績,營業額雖只得 8.1%單位數升幅至 9.8億元,但溢利有逾 27%上升,兼宣佈派發末期股息每股 8仙,較去年度同期倍增。奧思公佈「佳音」後,股價由 12月 16日的 0.71元一直攀升至 1月 17日的最高位 1.72元,至兔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市仍企穩 1.42元,升足一倍。
失 H2O中台分銷權
不過,奧思這股動力隨 H2O Plus,LLC終止在中國及台灣的產品分銷權而告終,奧思股價在龍年首日失威,股民因壞消息出貨並不為奇。不過,奧思股價下跌,與余麗絲在 20日這敏感日子,以每股 1.4元平均價,沽出 157萬股(在港交所證券披露權益網頁申報)有否關連,難免引起市場關注。
據奧思於 20日晚上 10時 13分發出公佈,該公司於 20日接獲 H2O Plus,LLC的一份函件及兩份終止通知,日期均為 19日……」,公佈未有提到奧思於 20日當天什麼時間收到通知,但余麗絲在當日交易時間減持則是事實。然而,股市收市後至 10時,有 6個小時空間,不排除奧思於收市後始收到 H2O Plus的文件,奧思管理層並以極速處理。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奧思管理層是否到最後一秒始得知,被 H2O Plus,LLC終止在中國及台灣的產品分銷權,事前是否收不到丁點風,則留待余麗絲解說。余麗絲同日賣股,連定於 3月 14日派發的 8仙末期息也不要,難免予人怪怪感覺。
3 :
GS(14)@2012-03-10 16:26:51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31767
沽貨獨董獲利數十萬
奧思近年明顯有計劃透過收購等等分散風險,與 H2O Plus的合作關係定必要攞到董事會上討論, 2009及 2010年向 H2O Plus採購的貨量都未能達標,管理層有冇在董事會交代過?獨立董事一直唔知又冇問?抑或早已心中有數?及至奧思在去年 12月 16日召開全體董事會,當時管理層無理由唔知奧思大有可能連續 3年不達購買目標,佢哋有冇在董事會中討論過事件? 3位獨立董事中其中兩位後來沽貨,點解咁巧合?
奧思在 1月 20日公佈喪失「~H2O+」的中台代理權,獨立非執行董事黃龍德與黃鎮南分別在 13至 18日,將年前憑購股權買入的股份沽出,獲利數以十萬計。兩人分別係會計師及律師。黃龍德也算是獨董王,足迹遍佈 9家上市公司,大至銀娛( 0027)、中渝置地( 1224),細至幾億市值的奧思、盈利時( 6838)等,都有佢份,加加埋埋單做獨立非執董的年薪就過百萬港元。
4 :
GS(14)@2012-03-10 16:27: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60&coln_id=15523464
奧思本月 20日深夜公佈股價敏感消息,通告稱公司接獲護膚品品牌 H2O Plus的通知,要終止奧思於中國及台灣的獨家分銷權,余麗絲卻在當日通告發佈前沽出 157萬股,套現 220萬元。若然我是余麗絲,要洗脫內幕交易的質疑,只能這樣辯解,「我係 20日在市場沽貨。之後,公司接獲 H2O Plus通知要終止代理權。我於是緊急召開會議,晚上立即發出公告。真的,我事前毫不知情。」
喪失代理權 非朝夕之事
但這個解釋真的成立嗎?奧思遭 H2O Plus終止中台代理權,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據公告,底蘊是奧思於 2009至 2011年間連續 3年未能達到 H2O Plus的「最低購買目標」。奧思作為代理商,一直向 H2O Plus採購產品,管理層理應清楚這幾年來購買數字未能達標,對於將喪失代理權,無疑了然於胸。
然而,公司從未披露 2009、 2010年期間均未能滿足 H2O Plus的最低購買要求。到了今年初,奧思連續 3年無法完成最低購買目標,分明是既定事實,中止合作迫在眉睫,包括余麗絲在內的奧思管理層,應把握機會向股東披露風險。但董事會成員沒有這樣做,奧思在去年 12月 16日公佈 9月結的全年業績時,仍隻字不提事件。
多年未達標 竟隻字不提
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奧思一直至本月 20日、農曆新年假期前最後的交易日,才公佈這個壞消息,上周四假期後復市,奧思股價大跌近一成半。翻查股權披露,原來不獨是余麗絲在壞消息公佈前沽出股份。另外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黃龍德及黃鎮南,亦搶先於 1月份沽出股份,黃龍德由 1月 13日開始分批將手上的股份全數沽出,套現約 192萬元。黃鎮南於 1月 17日、 18日,分別減持股份,套現 97萬元。
H2O Plus中台分銷業務,是奧思上市以來的主業,佔去年盈利逾兩成。獨立非執董接觸的資訊不會比執行董事少,理應知道有關重大合約的細節。兩名獨立非執董在這個敏感時間沽出股份,亦相當值得質疑。順帶一提,奧思全年只召開兩次董事會,未有跟隨港交所最佳常規,每年召開四次會議,企業管治的質素自然又打了折扣。
身為公司董事,應深知自己比市場更先、更快獲得內幕資訊,在買賣股份時要有所避忌。今次沽貨的奧思董事會成員,無理由不知道交易可能會引起小股東及監管機構的質疑。我相信,奧思董事局有需要詳細交代今次事件的始末,否則真係「水」洗都唔清。
丘亦生
5 :
traveller(1405)@2012-03-12 23:18:05反應咁遲?
6 :
GS(14)@2012-03-12 23:22:365樓提及
反應咁遲?
算快啦
7 :
traveller(1405)@2012-03-13 18:47:20Strongly believe someone grabbed the money and ....
8 :
GS(14)@2012-03-13 21:05:447樓提及
Strongly believe someone grabbed the money and ....
呢班人用梁伯韜都知乜料啦
9 :
greatsoup38(830)@2012-03-17 13:12:50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82829&search=1
上星期證監會出動,派員到持有H2O+護膚品代理嘅奧思(1161)總部調查,懷疑有人進行內幕交易,萬南唔想講案情,只係想話金融界好多靚女,早就批死奧思會失去H2O+嘅獨家經營權。
女
士對護膚品十分緊張,邊個品牌開舖擴充,邊間劈價換細舖皆一清二楚,盈利預測肯定準過好多坐喺寫字樓嘅分析員。萬南公司有個OL朋友,一直幫襯H2O+,但呢幾年發覺愈來愈難搵其專門店,至於去H2O+做facial就更離譜,竟然力谷客人用奧思旗下另一品牌嘅護膚品,擺明對H2O+嘅生意額放軟手腳,結果奧思真的達唔到總公司的最低生意額要求,喪失獨家經營權。
麥嘉華筆記:升市難持久繼續出貨
1 :
GS(14)@2012-11-06 00:33:15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05/18057849
對於透過狂印銀紙和大灑公帑救市的做法,我已不下數次提出這可能最終變成「好心做壞事」,到頭來反而不利經濟增長和發展。問題是積極乾預經濟的政策,只會令到政府在提振經濟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最後迫於在自由市場中推出原本不需要的法例和監管。
一項調查發現,在美國做小生意的老闆,如今不擔心利率會飆升,對生意前景亦沒有先前那麼悲觀,但關注到過度的監管會窒礙小生意的擴張速度。換句話說,美國正施行高度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可是監管卻收得太緊。
額外監管會加重成本
我要補充一點,額外的監管會加重做生意的成本,引致物價上漲,即是那些受到高度監管的行業會呈現更高的通脹,這從美國高等學府學費和醫療保健費飛昇可見一斑。
根據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所進行的調查,67%的受訪製造商認為,市場上出現太多不明朗因素,致令他們不敢貿然擴張業務或增聘人手;54%認為中國和印度等國家,較美國更積極扶助小企業和製造業。
一位在美國行醫的讀者抱怨說,政府對私人執業醫生的「支援」不斷減少,同時卻增加對醫院──私人執業醫生的競爭對手──的「補助」,政府為55%的醫療保健服務埋單。
如此一來,私人執業醫生越來越難經營,許多小型診所被迫關門,這帶來了反效果。由於小型診所買少見少,於是很多病人只好選擇到醫院進行一些小手術和治療,但醫院收取的費用比私人執業醫生的收費還要高。
其實,美國很多醫院都是入不敷支,只「攤大手板」向政府拿取補助。如果沒有政府資助,一些較小型的鄉鎮醫院最終都會落得關門的下場。
總括而言,小型診所為美國普羅大眾提供較廉宜的醫療服務,可惜政府的干預使到這些「小生意」難以在醫療保健行業中生存。希望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過後,這個問題會得到解決。
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美國10個最富裕的郡縣中,7個是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這非關聯邦政府直接開設的職位,而是肥了一群政治說客、律師、會計師和承包商,他們透過向政府提供建議、左右行業政策和促進公共工程項目而獲益。
未來半年隨時跌兩成
資料顯示,業界用於向美國政府進行遊說的支出不斷增加,跟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平均工資較全國平均數高出一截不謀而合。
我在上月曾提到,會把握目前的股市升浪去減持股票,因為我相信股市恐會在未來半年回調兩成甚至更多。根據往績,美國股市一般會在大選前向好,所以不排除股市會升一點,然後才出現一次較大規模的調整。我依然不認為股市這一次升浪可以持續很久,這解釋了為何我一定在找機會「出貨」。
麥嘉華
2 :
ksw(1423)@2012-11-06 17:09:47賭大細?
3 :
GS(14)@2012-11-06 23:01:53博一博
麥嘉華筆記: 股市反彈 「出貨」好時機
1 :
GS(14)@2012-12-04 00:32:19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203/18088651
早前《經濟學人》發表一篇有關「生產力與增長」的文章,引起了我的關注,文中提到美國勞工生產力(即是產量除以工作小時)於次季的增長速度較預期快,表面上這是個好消息,可是從整體趨勢而論,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讓人感到太興奮。
六大因素打擊美經濟?
該財經雜誌引述西北大學經濟學家戈登的意見稱,自1970年起,差強人意的生產力表現帶來了一些啟示,那就是全球在過去250年的進步,是人類歷史重要的一章,但並不能保證未來能一直保持同等速度的發展。
除了創新步伐放慢腳步,戈登列出可能會進一步打擊美國經濟發展的6大因素,包括人口老化、債台高築、教育制度出現斷層、勞工套戥(註:Labour Arbitrage,意思是指西方世界的企業把工業生產轉移至新興市場的趨勢)、不平等和污染。他預測,在未來100年裏,最低層收入人士的生活質素難望有顯著改善。
《經濟學人》批評戈登的意見「了無新意」,因為美國經濟學者漢森早在1930年代尾曾預警美國已過了最繁榮的時期,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師奧雲亦於去年初警告美國經濟將會陷入長達數十年的「呆滯年代」。該雜誌認為漢森「跌眼鏡」,戈登和奧雲也不會例外。
很多讀者都知道我通常很小心處理專家的預測,不過我不會輕視戈登的意見,尤其是有關他提到生產力增長面對逆風的講法。隨着全球一體化帶來了勞工套戥,西方發達國家的生產力和生活質素改善速度都有所下降,但中國內地、香港、台灣、韓國和新加坡等新興市場均有長足發展。
戈登認為美國生產力增長將會放慢的說法或許是對的,可是在新興經濟生產力加快的情況下,全球的整體生產力增長或許會繼續加速。
對於美國生產力增長為何會減弱,新興經濟體工資成本偏低所引起的勞工套戥是其中一個主因。令人關注的是在生產力增速減慢的同時,美國本地資本開支淨值進入了下降趨勢。
西方人均GDP增長放緩
所以,政府開支佔經濟產值的比率一旦上升,生產力就更難大幅提升,這一論點十分值得香港借鏡。
戈登所提出不利美國經濟的6點因素,我不會一下子就否定。事實上,西方世界的人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已在放緩。
假如戈登的預測是對的話,我認為西方世界的經濟增長將持續呆滯,到頭來股市也很難有太突出的表現。所以,趁股市現時反彈,或許是「出貨」的好機會。
麥嘉華
末日博士
本欄隔周一刊出
麥嘉華
剩女父母貼房貼車「出貨」
1 :
GS(14)@2013-05-26 15:07:32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526/18272224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內地民眾忙相親,可是男女「供應」嚴重失衡,1980至1984年出生的未婚男性嚴重缺貨,但接近30歲大關的女性卻供應過剩,有海歸的家長擔心女兒嫁不出,甚至願意貼房貼車,希望女兒盡快嫁出去。
浙江杭州近日舉行一場有200人的相親會,但出席的男女人數相差很遠,超過30歲的男性僅有兩個,大部份都是20多歲的年輕男子,而出席的女子多是1983年左右出生,條件不差,不少是海歸族,年薪有20萬元人民幣。主辦單位負責人亦稱:「這場相親會實在太不平衡!」
有婚姻介紹所負責人稱,一般而言,男生應該比女生大一兩歲,1980至1984年出生的未婚男性數量不算少,可與他們配對的適齡女性、即1982至1986年出生的未婚女性數量實在太多,所以女子父母都變得很焦急。
「我怕再相下去,更要昏頭了!」1984年出生、無車無樓的小吳在過去一年,不少人都說要介紹女朋友給他,他亦被迫參加眾多相親會,他直言看得花多眼亂,婚事還是隨緣。
浙江《錢江晚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