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印度測試可重複使用運載器 加入廉價太空旅行競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332.html

印度今天成功發射了首個用於技術驗證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器”(RLV-TD)。這是一個長約6.5米,重1.75噸,大小與一輛SUV相當,外形酷似迷你航天飛機的飛行器。

該運載器是在北京時間今天早上9點30分左右,於印度南部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成功的。負責此次發射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在火箭升空後20分鐘確認此次任務成功。這是一次高超音速的飛行試驗,也是ISRO首次發射有翼飛行器。該飛行器被安裝在一個特殊的火箭助推器的頂端,此次發射僅用於收集數據。

這也是印度可重複使用運載器計劃的第一步。ISRO科學家表示,可重複使用運載器被稱作是印度自主制造的航天飛機,可以滿足印度進入太空計劃的需求,並實現低成本太空發射目標。不過要實現把宇航員和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進入大氣層滑翔著陸並多次使用,至少需要10年-15年時間。屆時,搭載衛星等載荷發射的成本將降低至2000美元/千克。

印度發射自主研發飛行器令該國加入了與美國億萬富翁貝索斯和馬斯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競爭。他們都旨在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此前,印度已經在2014年成功將一個探測器發射至火星,當時僅花費成本7400萬美元,顯示了印度的技術能力,並降低太空頻繁旅行成本的能力。

可重複使用運載器已經成為降低太空旅行成本的主要手段。馬斯克的SpaceX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都已經成功測試可回收火箭降低成本。咨詢公司Alix Partners航空航天專家David Wireman表示:“盡管太空旅行的技術門檻很高,但無論從技術或者成本的層面考慮,印度都已經證明了它的實力。”

印度已經宣布到明年3月的一年中,將在太空項目中投入750億印度盧比(約11億美元),美國NASA今年一年的預算約為190億美元。

如果印度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器計劃獲得成功,這意味著該國在商用衛星發射方面將占據一席之地。根據衛星行業協會的數據,2014年全球衛星行業的收入約為2030億美元,前景非常可觀,其中約59億美元來自於衛星發射。

印度國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Ajey Lele表示:“太空競爭已經不再被歐美所主導,亞洲國家的實力正在快速增強,有望迎頭趕上。”

印度第一次發射火箭要追溯到1963年,第一次發射衛星是在1975年。2009年年底,印度第一次啟動了無人登月計劃。2014年,印度“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入軌,成為亞洲第一個實現火星探測的國家。

Lele表示,印度的挑戰是和SpaceX以及藍色起源一樣的,也就是如何實現火箭回收。馬斯克的SpaceX“獵鷹9”火箭5月8日在大西洋一艘無人船上降落,第二次實現海上回收;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幾天後也在發射測試火箭後成功實現回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78

銀監會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290.html

6月3日,銀監會消息稱,於近日聯合國土資源部印發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允許在國土資源部選取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15個試點縣(市、區)地區,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僅抵押貸款。

《辦法》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是指存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確定為工礦倉儲、商服等經營性用途的土地,規定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方式入市的和具備入市條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辦理抵押貸款。其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時限保持一致。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2015年3月,國土資源部在全國選取了15個市(縣),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

“《辦法》規定在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工作,落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這是《辦法》的總體要求。

在這15個試點縣(市、區)地區中,究竟有哪些用地是可以用以抵押貸款的,同時這些用地如何進行價值評估?

銀監會表示,按照同權同價原則,參照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的規定,《辦法》允許具備處分權的兩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融資:

一是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方式取得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二是尚未入市但具備入市條件可以入市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對具備入市條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抵押,《辦法》也進行了範圍和前提界定。其中,一類是尚未入市但已經依法進行不動產登記並持有權屬證書,符合規劃、環保等要求,具備開發利用的基本條件,所有權主體履行集體土地資產決策程序同意抵押,試點縣(市、區)政府同意抵押權實現時土地可以入市的情形;另一類是尚未入市但改革前依法使用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依法進行不動產登記並持有權屬證書,按相關規定辦理入市手續,簽訂土地使用合同,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的情形。

不過,對於權屬不清或存在爭議的、司法機關依法查封的、被依法納入拆遷征地範圍的、擅自改變用途的、其他不得辦理抵押的情形,銀監會也明令禁止這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抵押。

對於抵押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如何做價值評估,《辦法》銀行要建立價值評估制度。可以通過外部評估或內部評估的方式對用於抵押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價值評估。

同時,《辦法》也考量了貸款保障機制的建立,從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擔保、風險補償機制等方面建立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保障機制體系,為貸款試點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

如果貸款到期之後,借款人未清償債務或出現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銀行可以可以通過折價、拍賣、變賣抵押財產等合法途徑處置已抵押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所得價款由銀行優先受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36

不涉原料和施工環節,不限使用有機溶劑 “問題跑道”背後,“問題國標”待大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972

2016年6月17日,中國北京,北京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操場陷入異味操場風波,引發社會關註。當日,經過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家長、專家和區教委多次協商,在得到絕大多數家長認同的基礎上,經西城區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操場問題聯合工作組認定,西城區教委開始對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操場進行全場拆除,工期計劃至本周日。(東方ic/圖)

頭暈、惡心、流鼻血……孩子們用身體力證跑道“有毒”,為何跑道仍被檢“合格”? “問題跑道”檢測結果符合國家標準,成了很多家長難以接受的結論。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9月至今,已有25所中小學和幼兒園被報道存在異味操場或跑道。而在公開報道中,經檢測後顯示相關指標不合格或超標的,僅有2例。

“科學認知有限,達標前提下存在問題,這很正常。”塑膠跑道國標主要起草人、中國環保協會理事師建華說。隨著對有害物質檢測技術的提高,一些有害物質得以被發現,“這些都是必須進行限量的。”

塑膠跑道在中小學的鋪裝面積大幅增加,而當年由“強制性”變為“推薦性”、放寬有害物質限量的國家標準,註定已無法為質量提供“兜底”保障,行業迫切需要新標準出臺。

國標博弈

目前,校園操場建設普遍適用的,有兩部標準——2011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第6部分:田徑場地》和《合成材料跑道面層》(GB/T 14833-2011),後者通常被業內稱為“國標”。

值得註意的是,2011年版標準的起草工作,早在2004年就已啟動。“耗時七年,因為標準太嚴,很多企業做不到,爭論特別大。”師建華說。

2011年的修訂版,首次增加了對產品的環保性能要求及檢測方法,規定了塑膠跑道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總和、遊離甲苯二異氰酸酯,以及重金屬鉛、鎘、鉻、汞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最高限量。

師建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1版國標開始起草時,起草團隊調查了各國對塑膠跑道的要求,“有物理性能方面的要求,但尚沒有環保方面的要求。”

無奈之下,起草者參考“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膠黏劑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3)”中對有害物質的限定指標,制定了2011版國標的指標。

而這恰恰成了日後爭論的焦點。“室外場地的檢測數據,怎麽能套用室內的標準來衡量?這太嚴格了!”一些生產商在碰面時抱怨。

“報批稿的要求太嚴格了,大多數企業都沒辦法做到。”師建華說。當時,參與國標起草的,除了化工類專家,還有幾家大型企業和檢測機構。在多方利益博弈下,國標最終被迫作了讓步。

參與標準制定的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陳建定披露,最終頒布的標準中,刪除了報批稿中關於有機溶劑的限量,而對苯類溶劑、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的限量也作了放寬調整。

“這確實導致後來廠商在鋪設塑膠面層時,大量使用有機溶劑,甚至使用毒性臭味溶劑。”在一篇名為《我們如何才能遠離“塑膠毒跑道”》的文章中,陳建定寫道。

“當時我們編制的時候,是按照強制性標準編的。但最後上報的時候,還是維持了1993年版的推薦標準。”國標第一起草人郭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原因是,國家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針對跑道有害物質的規定,不具備強制條件。

不過,考慮到甲乙雙方在簽訂合同時,對跑道質量會有明確要求,因此,“如果使用了國標,那麽它對甲乙雙方都具有強制性。”

新國標已在探討

“在符合國標的前提下出現問題,說明標準需要完善了。”師建華透露,新國標已在探討階段,將對包括原材料、施工過程在內的整個流程進行規定。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家長而言,他們並不了解塑膠跑道的技術參數和指標。跑道是否有“毒”,往往僅憑其散發刺激性氣味的程度。

而於2016年5月在深圳正式試行的《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質量控制標準》,就新增了“氣味評定”作為兜底防範。

“化學成分千變萬化,不管以後增加了什麽新的化學成分,只要氣味很明顯,評定肯定通不過。”該標準主編、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工程師任俊說。

參照環境和食品檢測標準,氣味評定分成5級——1級無氣味,2級有輕微氣味,3級有氣味但無不適性,4級有不適氣味,5級有刺激性不適氣味。1級和2級沒有問題,若達到4級或5級,跑道必須鏟除。

在參與了深圳標準制定的師建華看來,“工程建設標準”才是其最大亮點。

現行國標只對跑道產品最終驗收是否達標進行參考,不涉及原材料和施工環節。而深圳標準對過程控制有著嚴格要求——材料進場按標準抽檢,必須達到環保指標;在施工環節,禁止施工隊私自采購材料,避免中間倒手,也避免施工隊不懂、亂進材料;不是廠家承認的材料,一律不準進場。

不過,爭議仍存。深圳標準增加了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釋放率、遊離甲醛、多環芳烴(18種總和)等的限量值,接近歐盟兒童玩具類標準。“標準越嚴,費用越高,腳底下踩的東西,是不是非得達到這個級別?”有人質疑。

此外,深圳新標準尚未明確主管單位。該標準由住建局發布,但發布之後如何執行,尚無明確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864

美國推可持續大豆認證 稱挖掘價值為企業使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080.html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日益為全球所重視。作為全球大豆的主產地之一,美國顯然希望讓加工貿易企業更多的認識到這一點。為了更好地認清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當前中美大豆貿易關系發展的重要作用,6月24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和美國大豆出口協會聯合主辦“中美可持續大豆貿易研討會”。

此前一天,在中美可持續大豆貿易研討會媒體吹風會上,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曉平稱,可持續性不是一個部門、一個行業可以去做到的,而是需要整個大豆產業鏈,包括消費者在內,一塊進行可持續方面的建設。農業企業不僅要追求利潤,還要肩負起社會責任,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這樣才有更大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SSAP認證

對中美兩國和世界其它國家一樣,都面臨這共同的挑戰,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與環境對種植業和養殖業制約之間的矛盾。如何保證農業生產和食物供應的可持續性,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行業組織和食品生產及加工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3年前,美國大豆產業組織,連同數州大豆基金會和行業夥伴,制訂了美國大豆可持續保障計劃(SSAP)。SSAP是以美國水土保持各項法規和超過27.5萬個美國大豆農場的最佳實踐為基礎的、由第三方進行的可持續認證的體系,證明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的方式和方法。目前,近400萬噸美國大豆已得到認證並運往全球十四個國家。

據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提供的材料,“農田到市場”機構《2012環境和社會經濟指標報告》顯示,從1980年至2011年美國大豆產量有著顯著的持續性方面的改進。這包括,大豆總產量增加96%,單產(蒲式耳/英畝)增加55%,但從各種測量指標來看,資源效率均有提高。比如,土地使用減少35%(每蒲式耳)、土壤侵蝕減少66%、灌溉水的使用減少42%、能源使用減少48%、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49%。還有,每英畝資源使用影響:每英畝大豆使土壤侵蝕減少41%、灌溉用水減少9%,能源用量減少 17%,溫室氣體排放減少18%。

目前,超過98%的美國大豆農民實行可持續的種植方法。可持續性可以在許多方面進行界定,但會包括例如保護性耕作、精準農業、水資源管理或生物多樣性等措施。

張曉平稱,對美國大豆農民而言,不斷改進可持續的耕作方式持續了80多年,現在隨著整個社會對可持續性越來越關註,我們就要把美國大豆的可持續體系的內在價值給挖掘出來給企業使用,企業為此不承擔任何費用。

不過,他補充說,至於大豆及產品加了可持續的概念之後,市場會否會給予溢價,這是市場行為,與整個大豆產業就沒有關系了。“我們認為這樣的價值會有人認識到,會有人願意去花價錢購買可持續性的產品,以推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最主要的目的。”

南美大豆供應量增加的原因

2015年,中國進口大豆8170萬噸。

在吹風會上,中國科學院區域資源與環境綜合研究室副主任劉愛民稱,盡管我國在加快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大豆種植面積會有所增加,但產量也將只能恢複到1500萬噸左右的水平。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國肉、蛋、奶的需求量將進一步提高,預計蛋白粕的飼用需求將達到9000多萬噸,而國內粕類資源供給增幅有限。預計未來我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1億噸左右的水平。

我國進口大豆來源國主要集中於巴西、美國、阿根廷。過去10多年,中國自巴西、美國的大豆進口量持續增加,但自巴西進口大豆的增幅更快,從2013年開始巴西超過美國,成為我國進口大豆的最大來源國。根據海關數據,2015年中國自巴西、美國、阿根廷的大豆進口量分別為4008萬噸、2841萬噸和944萬噸,占我國大豆進口的比重分別為49%、35%和12%,合計占96%。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從2000年到2013年,巴西大豆種植面積由1364萬公頃,增加到2786萬公頃,增加了1.04倍;大豆產量則由3274萬噸,增加到8170萬噸左右,增加了1.50倍。至於巴西大豆的供給量持續增加的原因,劉愛民稱,巴西本身有適宜的氣候、豐富的土地資源,再加上全球對生物燃料及農產品(包括大豆、牛肉等)需求的增加,本國生產成本低及大量的資本輸入等。

同樣位於南美的阿根廷,其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也在持續增加。根據FAO數據,從2000年到2013年,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由864萬公頃,增加到1942萬公頃,增加了1.25倍;大豆產量則由2020萬噸,增加到5000萬噸左右,增加了1.44倍。

不過,巴西、阿根廷兩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劉愛民稱,主要源於對亞馬遜熱帶雨林和稀樹草原的開發。

他說,為滿足國際市場對大豆的需求而增加大豆供給,但不能以犧牲環境、破壞生態為代價。一方面,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不能毀滅熱帶雨林、稀疏草原,即應承擔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責任;另一方面,提高大豆單產,也不能單單依靠增加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即應承擔保護耕地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責任。

可持續大豆沒有產生市場溢價

在吹風會上,劉愛民稱,可持續大豆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有非常複雜的利益相關方,從大豆、豆油、壓榨方面,利益相關方包括金融機構、大豆種植者、采購者貿易者和大豆采購壓榨商、大豆小包裝油生產商,以及政府組織和社會相關組織都是參與可持續大豆的整個環節。

他說,核心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大豆生產者能不能通過可持續大豆的生產獲得合理的溢價,另外是消費者願意不願意支付合理的溢價來促進可持續大豆的生產和貿易。

劉愛民稱,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可持續的大豆貿易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應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15年前20家企業進口大豆6820萬噸,占全國進口大豆總量的83.4%。從企業擔負的社會責任來看,未來中國企業也將不得不考慮可持續大豆的貿易問題。

對於媒體追問的認證可持續大豆是否產生溢價,美國大豆基金會董事艾美詩,本身也是一位農場主和牧場主。她說,作為一個豆農並沒有看到溢價,采購經過認證的美國大豆最大價值體現在可以一道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進一步增加社會對他們產品的認可和接受程度。不過,“我也希望以後能有這樣的溢價。”

至於國內大型采購商對可持續大豆的反響,張曉平稱,美國大豆出口協會跟包括中糧、中儲糧、九三、中紡等中字頭企業,還有私營企業,都在可持續認證方面做了一些合作,從這個概念首次提出至今,這些企業就開始關註並且參與,只是參與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他說,目前的問題在於有了證書之後,怎樣把這樣一種有價值的證書向下遊產業去傳遞,就是他們進口了美國大豆之後,生產出來的豆粕怎樣向飼料行業、畜禽養殖行業、油質行業、消費者來宣傳可持續的產品,這是下一步要去做的工作。

美國阿肯色大學可持續辦公室執行主任馬惕·邁特洛克稱,SSAP項目是美國的國家標準,目前在加拿大已經得到了采納,法國、荷蘭也正在考慮當中,也有可能上升到ISO的標準來進行推廣。這是一個有利於環境、消費者、生產企業的標準。當然希望讓所有的農民都能夠接觸到這些有用的工具來改進生產,不管是處在哪一個國家。

美國大豆可持續性認證處為美國大豆采購商辦理可持續證書。據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提供的材料顯示,當前銷售年度(從2015年9月1號到2016年6月30號),截至2016年6月13日,已頒發1070份證書,比去年全年增加5.11倍;452萬公噸的大豆和大豆產品獲得認證,比去年全年總數增加2.3倍。

張曉平稱,中國獲得61份證書,全部是大豆,總數量達 197萬噸,占認證的大豆總量的55.9%。這說明量很大,但是具體證書的數量很少。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目前從美國進口的大豆達到2300萬噸,也就意味著,認證的量只占進口總量的8.6%。所以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做,以便讓整個產業都能夠認識到可持續大豆證書給企業帶來的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23

水汙染防治:176.21億元財政資金未能有效使用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26日透露,2015年度有176.21億元財政資金未能有效使用。

當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劉家義作了國務院關於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劉家義介紹了水汙染防治及相關資金審計情況。他說,審計的18個省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推動水汙染防治項目建設,5年間區域內重點國控和省控斷面水質達到三類及以上的增加33個百分點,五類及以下的減少32個百分點。

劉家義介紹,審計共發現三項主要問題:

區域性水環境保護壓力較大。抽查長江經濟帶沿江區域的23個市縣,城市生活汙水有12%(年均4億噸)未經處理直排長江;沿江373個港口中,有359個(占96%)未配備船舶垃圾接收點,260個(占70%)未配備汙染應急處理設施。抽檢89個市縣的231個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中,有124個(占53%)水質監測指標不達標;72個地下水水源中有27個(占37%)超采。

有397個項目未達到預期效果。至2015年底,抽查的883個水汙染防治項目中,有276個(占31%)因前期準備不充分、配套設施不完善等未按期開(完)工;有121個(占13%)已完工項目未及時發揮效益。

有176.21億元財政資金未能有效使用。至2015年底,抽查的財政資金中,中央專項補助有143.59億元結存在地方財政部門,其中4.22億元滯留超過2年;項目資金中有29.28億元閑置在地方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其中9.4億元閑置3年以上;還有3.34億元被違規套取或損失浪費。

劉家義說,對上述問題,有關地方推動77個項目加快了實施進度,撥付資金23.45億元,盤活和統籌使用8.02億元,歸還2.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56

報告顯示55%用戶使用手機銀行 零售業務線上線下融合在加劇

受互聯網金融沖擊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零售銀行業務受到多方面挑戰。J.D. Power 2016 年中國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研究 (RBSS)顯示,客戶使用的渠道(包括網點、自動存/取款機、網上銀行等)越多,相應的對銀行的滿意度越高。

一半以上用戶在使用手機銀行

中國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研究已經進入第八個年頭。這項研究通過六個因子衡量客戶滿意度:“交易/業務辦理”、“產品供應”、“賬戶信息”、“設施”、“費用”和“問題解決”。另外,這項研究也旨在促進客戶 忠誠度和推薦度的績效提升行動。

J.D. Power亞太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柏德睿表示:“全渠道服務的模式顯示,當前零售銀行用戶在不同的情況下,對於多種渠道的組合使用有著特定的需求。銀行既要滿足這種需求,提供充足的渠道選擇,也要優先發展那些既能帶來更多收益又能提高客戶體驗的渠道。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是成功的關鍵。”

2016年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總體得分為806分,比上一年提升了19分。使用手機銀行的客戶滿意度為830分,遠高於沒有使用手機銀行的客戶,後者滿意度得分僅為784分。此外,使用過社區銀行的客戶滿意度為843分,也高於沒有使用過社區銀行的客戶(798分)。

使用手機銀行的客戶比例從2014年的21%上升到今年的55%,而使用網點的客戶比例從2014年的92%降到了今年的88%。客戶更傾向於使用在線渠道辦理高頻率但是低價值的業務,使用手機銀行辦理的排名前三的業務是:查詢余額,轉賬/匯款和查詢賬單。而去網點的客戶辦理的主要業務為:存取現金,辦理定期存款、辦理轉賬和購買理財產品——這些業務可以為銀行帶來更高的利潤。

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排名交通銀行(846 分)客戶滿意度連續第三年名列第一位。交通銀行在“交易/業務辦理”、“賬戶信息”和“設施”因子方面表現尤其出色,比行業平均水平分別高 32 分,26分和36 分。

平安銀行(843分)名列第二位,在“問題解決”因子方面表現出色(比行業平均水平高 182 分)。華夏銀行(839 分)名列第三位。

2016年中國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研究是基於 37 個城市的 10167 名零售銀行客戶的反饋,涵蓋在中國開展業務的15 家銀行。研究的數據收集工作在 2016年3月至5月進行。

網點不會消失 線上線下融合

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近年來傳統銀行在渠道上紛紛順勢變革。一方面,以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和網上銀行的電子銀行渠道推陳出新,不斷優化;另一方面,線下網點面對線上渠道的挑戰分流用戶的同時,也競相推出智能服務、自助電子機具和人工智能服務。

關於未來網點趨勢的討論也越來越來多。對此,J.D.Power中國區聯合研究團隊總監謝娟表示,網點未來肯定不會消失,但網點在定位和功能上能出現更多的轉變和變化。未來網點更多是一個專業化功能的服務平臺,用戶辦理基本業務不會去網點,當用戶辦理業務或遇到問題時需要網點提供服務,網點將聚焦在用戶的感受和體驗。平安銀行財富管理事業部總裁助理顏恒表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主要在於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

對於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華夏銀行也經歷了一個探索和轉變的過程。華夏銀行個人業務部副總經理邊肖洲表示,起初華夏銀行對線上線下的劃分,一般是基於標準化的產品或者標準化的業務在線上做,對於個性化、差異化或者說複雜化的業務更願意在線下提供解決;在業務角度看,風險低的業務更願意放在線上,風險高的業務更願意放在線下;非金融服務、財務管理服務,銀行更願意放在線下;屬於結算的傳統業務,銀行更願意放在線下,這是最初發展業務的考慮和定位。“這個是原先我們走的業務當中是這樣考慮和定位的,但是目前隨著我們技術的發展和變化,這個情況已經有很大的轉變。”他稱。

邊肖洲表示,首先按照客戶的需求,客戶對線上有需求,銀行就將產品和服務實現線上化,產品盡可能提供線上的支持,看客戶如何選擇;第二,通過流程的簡化、產品的簡化設計、風險功能的設計來實現線上化,許多的業務可以進行線上線下的結合,比如簽約在線下,產品在線上,服務在線下等多種組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67

被指“偷天換日”使用興奮劑,俄羅斯將被禁賽里約奧運?

由於被指使用興奮劑,俄羅斯可能被禁賽里約奧運會。

近日,一份由世界反興奮劑組織(World Anti-Doping Agency)出具的報告稱,從2011年年末到2015年8月期間,在國家支持下,俄羅斯運動員通過偷換尿檢結果,用興奮劑操縱了“絕大部分”夏季和冬季奧運會。

為此,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本周二決定,是否暫時禁止俄羅斯參加2016年8月5日開始的里約奧運會。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將主持電話會議,決定是否采取“暫時性措施和制裁”。而迄今為止,巴赫已經承諾采取“可能範圍內最嚴厲的制裁”,並表示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證據“非常驚人,也是對體育精神和奧運會史無前例的攻擊”。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普京訪問奧運村看望運動員

報告建議取消俄羅斯參賽資格

根據這份由理查德·麥克拉倫博士(Dr Richard McLaren)出具的報告,在30個不同的體育比賽中發現了580例俄羅斯運動員興奮劑陽性測試結果——這些賽事包括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4年索契冬奧會等,而長達57天的調查結果還只是“冰山一角”。

根據麥克拉倫的報告,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支持之下,俄羅斯體育部、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以及俄羅斯國家隊體育訓練中心,設法偷換了2011年至2015年的陽性尿檢樣本。麥克拉倫將其稱之為“消失的陽性數據”。例如,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俄羅斯運動員的陽性尿檢樣本就通過房間之間的“老鼠洞”被儲藏在冰箱中的幹凈樣本所替換。

世界反興奮劑組織要求這位加拿大人繼續“完成自己的任務”,徹查所有從興奮劑計劃中獲益的運動員。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建議,國際奧委會應該“取消所有俄羅斯運動員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參賽資格”。該組織主席主席里迪·克雷格表示,此次發現的“範圍和規模”是“真正的恐怖故事”。此外,“還有許多的樣本需要檢驗,工作還會繼續。我們一定會拓展麥克拉倫先生的職權範圍,讓他做好這一切。”

俄羅斯體育副部長解職

在最新的興奮劑指控之前,國際田徑聯合會6月的投票結果繼續維持了對俄羅斯田徑協會( All-Russia Athletic Federation )的國際競賽禁令。俄羅斯田徑協會自然希望撤銷這一禁令,但成功與否還需要等待本周四對體育仲裁法庭的結果。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表示,這一調查的告密者格里高利·羅德謙科夫曾是俄羅斯國家反興奮劑實驗室的前主任,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人”;他要求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就俄羅斯調查事件提供“更加完整、客觀、證據確鑿的信息”。

與此同時,普京表示,自己將會讓麥克拉倫報告中涉及的所有俄羅斯官員停職。根據俄塔社的報道,俄羅斯體育部副部長尤里·那格爾尼基是第一個被暫時解職的俄羅斯體育官員。

禁賽俄羅斯,拯救奧林匹克?

無論對俄羅斯的禁藥指控是否屬實,該事件對於國際奧委會和世界反興奮劑組織都會是不小的打擊。

“這是國際奧委會歷史上最嚴重的危機。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友誼正處在一個非常複雜的局面。他需要俄羅斯主辦許多的國際賽事,甚至包括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杯。但現在看來,俄羅斯作為體育超級強國的地位正隨著里約奧運會的禁令命懸一線。”BBC體育編輯羅安(Dan Roan)認為,“不過,國際奧委會和世界反興奮劑組織也面對著巨大的質疑。這麽多尿檢樣本怎麽可能在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眼皮底下溜走?為什麽使用了一名告密者來揭露整個腐敗案?這一醜聞是否會把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弄得四分五裂?”

但在英國2004年奧運會金牌得主坎貝爾(Darren Campbell)看來,拯救國際奧林匹克的唯一方法就是拒絕俄羅斯參賽。隨著時間的流逝,奧林匹克才有機會拯救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99

人民幣全球交易使用占比下滑至1.72% 被加拿大元反超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周四發布數據,盡管全球人民幣業務持續增長,但加拿大元已經反超人民幣,占全球支付貨幣份額的1.96%;人民幣屈居第六位,份額為1.72%。

6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占比1.72%,較5月的1.9%占比有所下跌,比率跌至今年來最低,亦較去年8月的2.79%高位回落1.07個百分點。

SWIFT的6月份人民幣追蹤數據並顯示,今年人民幣持續國際化道路,但其步伐如原先預期的那樣逐漸放緩。6月全球人民幣支付金額相比5月環比微增0.19%,而同期所有貨幣的支付總額增加10.33%。雖然如此,截至6月全球仍有超過1,800家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支付業務,同比增加12%。

野村駐香港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表示,為防止資本大幅外流中國加強了資本管制,而英國脫歐短期內加深了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預期,導致人民幣交易量不是很活躍,此外投機性的避險資金流入日元增加了日元交易量。相信人民幣交易量下滑是中短期現象,長期來看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仍會上升。

人民幣曾於去年8月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為有紀錄以來最好水平,其後連續7個月保持第五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97

覺得比爾·克林頓的演講一級棒?告訴你他使用的三大技能

當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雙腳踏上2016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舞臺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創造了歷史。

通常來說,每四年一屆的美國大選舉行兩黨大會期間,總統和前總統都會到場發表演講,同時發表演講的還有總統候選人的配偶。今年的民主黨黨代會上,在希拉里克林頓以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創造了美國歷史的時候,前總統比爾·克林頓也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位以“前總統”和“現總統候選人配偶”的雙重身份發表講話的人。

克林頓多年來一直都是民主黨大會上重要的演講嘉賓,特別是在2008年的民主黨大會上,當奧巴馬擊敗希拉里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克林頓發表了一篇全力支持奧巴馬競選的、被看做是最大程度體現民主黨黨內團結的講話,還有他在2012年所發表的那篇有關奧巴馬執政政策的、被認為是“比奧巴馬本人還清楚地解釋了奧巴馬政策”的講話。

那麽,在多位美國前總統中,為什麽只有克林頓的演講才華和風格總被媒體和外界津津樂道?他的演講又有什麽技巧?

演講技巧之一:我的世界只有你

無論政治意見是否相同,沒有人會否認克林頓高超的演講才能。作為美國最受歡迎總統的前5名,克林頓每一次的公開演講都被認為頗能打動人心:他能在演講中進行辯論,他能為自己的理論進行推理,他能舉出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證明他想說服你的觀點……而最讓和他交流過的人所信服的是,他能讓你感到,他確實在傾聽你的問題,並且在他和你談話的那個時間里,他只關註你一個人。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24年前,克林頓同前總統老布什在1992年的一次總統大選市政會議辯論中,有一位女性問兩位總統候選人“國家債務問題怎樣影響到他們個人的生活”。

在老布什看了看自己的手表進行計時並詳細解釋了一番物價如何飛漲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之後,克林頓則走到演講臺邊,來到問這個問題的女性面前,詢問她債務如何影響到了她的生活。在得到她的回答後,克林頓向她解釋了在擔任阿肯色州州長期間,他是如何看到大批的民眾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以及看到這樣的情景又如何影響到他個人的經歷。“在我的州,如果有人失業,很有可能我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克林頓告訴這位女性。

而克林頓當時的舉動被認為是創造了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歷史,也讓之後越來越多的政治競選人了解到:知道你的觀眾是誰,和他們產生聯系,可能比說的內容更重要。

演講技巧之二:用眼神說話是最好的交流

分析克林頓演講方式的研究者們認為,他能獲得聽眾註意力的一個關鍵方式是,他有非常強大的眼神交流技能,並通常能得到高效的回應。

根據邁阿密大學所做的一項研究,在人和人的交流過程中,有超過43%的註意力都是集中在眼神之間的交流。

1999年,有好萊塢“小辣椒”之稱的女演員吉蓮·安德森(Gillian Anderson)在接受大衛·萊特曼的采訪時曾這樣描述克林頓如何用眼神進行交流。

“我們當時排了一條隊等著和他握手,大部分為女性。當他快要靠近你的時候就伸出了手,然後通過眼神和你交流。” 安德森說,“隨後他走到下一個人的時候還會回頭再看你一下,結束剛才的眼神交流。在我回家的時候,我以為我會收到他的短信,但我沒有收到。我想,大部分美國的女性可能都和我一樣,等過他那個短信。”

演講技巧之三:學會用詞、斷句和問答

如果說上述兩點更像是克林頓天生所具備的個人才能的話,那麽研究克林頓演講的分析人士也列舉了他在演講和寫作中的一些常用技巧,比如使用氣勢龐大的詞語,使用恰當的身體語言,使用包括談話對方的詞語以及同觀眾互動的方式。

使用強有力的詞匯的例子包括,克林頓在演講中會使用能發揮最大效力的詞語,而在說出那個詞之前,他會做長時間的停頓或者在一句話的詞語中進行停頓。比如,他在2012年幫助奧巴馬連任的講話中所說的那句“我們會讓奧巴馬總統、繼續、在職(on.the.job)。”

分析人士指出,在選擇用詞方面,克林頓的演講大量使用過“我們”、“我們的”、“你們”、“美國同胞們”這樣包含對方和群體的詞語,而他通常會在使用這些詞的前面加上一個“現在”(Now),表示他正在和對方進行交流。比如他經常所說的那句是:“現在,我們都知道的是……”

在使用身體語言方面,克林頓則更強調手臂的作用進行輔助交流。他在講述宏觀和官方觀點時會大幅張開雙臂,而在聆聽和同觀眾進行小規模交流時通常會將雙臂交叉在胸前,向對方發出“我在傾聽,這對我很重要”的訊息。

和有的政客發問然後讓現場觀眾回答的“演唱會”式風格不同,“克林頓式”的問答則是由克林頓問,再由克林頓回答。同接受記者采訪一樣,他總是自問多個“為什麽”的問題,然後帶著自信和希望給出答案。比如他在解釋民眾對奧巴馬第一任期滿意度上的做法。

“我們對現狀滿意嗎?(奧巴馬)總統滿意嗎?我們的狀況比他當選總統前的狀況改善了嗎?”“是的!”克林頓問了3個問題後自己大聲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19

可口可樂9批次產品不合格被退 涉嫌超限量使用添加劑

近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官方網站發布了2016年6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包括可口可樂公司在內的26批次飲料登上不合格名單,不合格主要原因為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貨證不符等。

來自可口可樂公司的9批次進境產品因為質量不合格被點名。據了解,這9批次產品均由深圳市蘭卡實業有限公司進口,制造商皆為THE COCA-COLA COMPANY。此外,這些產品的不合格理由都是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苯甲酸,目前都已做出退貨處理。

這9批次產品全部來自美國,分別是新奇士草莓味蘇打水、酷奇櫻桃味汽水、新奇士橙味蘇打汽水、新奇士葡萄味蘇打汽水、酷奇葡萄味汽水、酷奇草莓味汽水、酷奇橙味汽水、A&W奶油味蘇打汽水以及A&W樹根風味汽水。

據了解,苯甲酸是化學合成的一種防腐劑,在一定條件下能對食品中黴菌和酵母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一些生產企業為滿足消費者對低鹽產品的需求,在產品中降低食鹽含量,依靠添加苯甲酸來控制細菌繁殖,增大苯甲酸的使用量。如果長期食用苯甲酸超標的食品,或導致人體腸胃功能、血液酸堿度失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