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推可持續大豆認證 稱挖掘價值為企業使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080.html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日益為全球所重視。作為全球大豆的主產地之一,美國顯然希望讓加工貿易企業更多的認識到這一點。為了更好地認清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當前中美大豆貿易關系發展的重要作用,6月24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和美國大豆出口協會聯合主辦“中美可持續大豆貿易研討會”。

此前一天,在中美可持續大豆貿易研討會媒體吹風會上,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曉平稱,可持續性不是一個部門、一個行業可以去做到的,而是需要整個大豆產業鏈,包括消費者在內,一塊進行可持續方面的建設。農業企業不僅要追求利潤,還要肩負起社會責任,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這樣才有更大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SSAP認證

對中美兩國和世界其它國家一樣,都面臨這共同的挑戰,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與環境對種植業和養殖業制約之間的矛盾。如何保證農業生產和食物供應的可持續性,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行業組織和食品生產及加工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3年前,美國大豆產業組織,連同數州大豆基金會和行業夥伴,制訂了美國大豆可持續保障計劃(SSAP)。SSAP是以美國水土保持各項法規和超過27.5萬個美國大豆農場的最佳實踐為基礎的、由第三方進行的可持續認證的體系,證明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的方式和方法。目前,近400萬噸美國大豆已得到認證並運往全球十四個國家。

據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提供的材料,“農田到市場”機構《2012環境和社會經濟指標報告》顯示,從1980年至2011年美國大豆產量有著顯著的持續性方面的改進。這包括,大豆總產量增加96%,單產(蒲式耳/英畝)增加55%,但從各種測量指標來看,資源效率均有提高。比如,土地使用減少35%(每蒲式耳)、土壤侵蝕減少66%、灌溉水的使用減少42%、能源使用減少48%、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49%。還有,每英畝資源使用影響:每英畝大豆使土壤侵蝕減少41%、灌溉用水減少9%,能源用量減少 17%,溫室氣體排放減少18%。

目前,超過98%的美國大豆農民實行可持續的種植方法。可持續性可以在許多方面進行界定,但會包括例如保護性耕作、精準農業、水資源管理或生物多樣性等措施。

張曉平稱,對美國大豆農民而言,不斷改進可持續的耕作方式持續了80多年,現在隨著整個社會對可持續性越來越關註,我們就要把美國大豆的可持續體系的內在價值給挖掘出來給企業使用,企業為此不承擔任何費用。

不過,他補充說,至於大豆及產品加了可持續的概念之後,市場會否會給予溢價,這是市場行為,與整個大豆產業就沒有關系了。“我們認為這樣的價值會有人認識到,會有人願意去花價錢購買可持續性的產品,以推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最主要的目的。”

南美大豆供應量增加的原因

2015年,中國進口大豆8170萬噸。

在吹風會上,中國科學院區域資源與環境綜合研究室副主任劉愛民稱,盡管我國在加快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大豆種植面積會有所增加,但產量也將只能恢複到1500萬噸左右的水平。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國肉、蛋、奶的需求量將進一步提高,預計蛋白粕的飼用需求將達到9000多萬噸,而國內粕類資源供給增幅有限。預計未來我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1億噸左右的水平。

我國進口大豆來源國主要集中於巴西、美國、阿根廷。過去10多年,中國自巴西、美國的大豆進口量持續增加,但自巴西進口大豆的增幅更快,從2013年開始巴西超過美國,成為我國進口大豆的最大來源國。根據海關數據,2015年中國自巴西、美國、阿根廷的大豆進口量分別為4008萬噸、2841萬噸和944萬噸,占我國大豆進口的比重分別為49%、35%和12%,合計占96%。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從2000年到2013年,巴西大豆種植面積由1364萬公頃,增加到2786萬公頃,增加了1.04倍;大豆產量則由3274萬噸,增加到8170萬噸左右,增加了1.50倍。至於巴西大豆的供給量持續增加的原因,劉愛民稱,巴西本身有適宜的氣候、豐富的土地資源,再加上全球對生物燃料及農產品(包括大豆、牛肉等)需求的增加,本國生產成本低及大量的資本輸入等。

同樣位於南美的阿根廷,其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也在持續增加。根據FAO數據,從2000年到2013年,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由864萬公頃,增加到1942萬公頃,增加了1.25倍;大豆產量則由2020萬噸,增加到5000萬噸左右,增加了1.44倍。

不過,巴西、阿根廷兩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劉愛民稱,主要源於對亞馬遜熱帶雨林和稀樹草原的開發。

他說,為滿足國際市場對大豆的需求而增加大豆供給,但不能以犧牲環境、破壞生態為代價。一方面,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不能毀滅熱帶雨林、稀疏草原,即應承擔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責任;另一方面,提高大豆單產,也不能單單依靠增加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即應承擔保護耕地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責任。

可持續大豆沒有產生市場溢價

在吹風會上,劉愛民稱,可持續大豆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有非常複雜的利益相關方,從大豆、豆油、壓榨方面,利益相關方包括金融機構、大豆種植者、采購者貿易者和大豆采購壓榨商、大豆小包裝油生產商,以及政府組織和社會相關組織都是參與可持續大豆的整個環節。

他說,核心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大豆生產者能不能通過可持續大豆的生產獲得合理的溢價,另外是消費者願意不願意支付合理的溢價來促進可持續大豆的生產和貿易。

劉愛民稱,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可持續的大豆貿易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應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15年前20家企業進口大豆6820萬噸,占全國進口大豆總量的83.4%。從企業擔負的社會責任來看,未來中國企業也將不得不考慮可持續大豆的貿易問題。

對於媒體追問的認證可持續大豆是否產生溢價,美國大豆基金會董事艾美詩,本身也是一位農場主和牧場主。她說,作為一個豆農並沒有看到溢價,采購經過認證的美國大豆最大價值體現在可以一道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進一步增加社會對他們產品的認可和接受程度。不過,“我也希望以後能有這樣的溢價。”

至於國內大型采購商對可持續大豆的反響,張曉平稱,美國大豆出口協會跟包括中糧、中儲糧、九三、中紡等中字頭企業,還有私營企業,都在可持續認證方面做了一些合作,從這個概念首次提出至今,這些企業就開始關註並且參與,只是參與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他說,目前的問題在於有了證書之後,怎樣把這樣一種有價值的證書向下遊產業去傳遞,就是他們進口了美國大豆之後,生產出來的豆粕怎樣向飼料行業、畜禽養殖行業、油質行業、消費者來宣傳可持續的產品,這是下一步要去做的工作。

美國阿肯色大學可持續辦公室執行主任馬惕·邁特洛克稱,SSAP項目是美國的國家標準,目前在加拿大已經得到了采納,法國、荷蘭也正在考慮當中,也有可能上升到ISO的標準來進行推廣。這是一個有利於環境、消費者、生產企業的標準。當然希望讓所有的農民都能夠接觸到這些有用的工具來改進生產,不管是處在哪一個國家。

美國大豆可持續性認證處為美國大豆采購商辦理可持續證書。據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提供的材料顯示,當前銷售年度(從2015年9月1號到2016年6月30號),截至2016年6月13日,已頒發1070份證書,比去年全年增加5.11倍;452萬公噸的大豆和大豆產品獲得認證,比去年全年總數增加2.3倍。

張曉平稱,中國獲得61份證書,全部是大豆,總數量達 197萬噸,占認證的大豆總量的55.9%。這說明量很大,但是具體證書的數量很少。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目前從美國進口的大豆達到2300萬噸,也就意味著,認證的量只占進口總量的8.6%。所以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做,以便讓整個產業都能夠認識到可持續大豆證書給企業帶來的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