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毛里求斯總統:印度洋明珠打造非洲門戶之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829.html

毛里求斯總統:印度洋明珠打造非洲門戶之地

一財網 王琳 2015-11-05 18:45:00

毛里求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腐敗程度最低、人均收入最高、法律環境最透明、國民教育與醫療普及程度最高的非洲國家。

位於西南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可以說是非洲的一朵“奇葩”。

作為這一獨特的非洲國家的首位女總統,阿米娜·古里布-法基姆(Ameenah Gurib-Fakim)日前訪問北京,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毛里求斯自身的戰略定位是成為亞洲和其他國家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通向非洲的門戶之地。

毛里求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腐敗程度最低、人均收入最高、法律環境最透明、國民教育與醫療普及程度最高的非洲國家。

同時,毛里求斯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經商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全球排名20位。和大多數非洲國家飽受缺電停電之苦不同,毛里求斯的生產和生活用電充足。

註重教育與健康

法基姆說,毛里求斯在非洲是一個經濟狀況較好的國家,也是比較清廉的國家。毛里求斯的人均GDP在非洲排名靠前。

法基姆解釋,要想理解這樣的情況,就要追溯到毛里求斯1968年獨立後的歷史。

毛里求斯獨立後,創國元首非常重視教育和健康兩項工作,並將其作為立國之本。加強居民健康工作和提供免費教育的兩大努力,為毛里求斯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毛里求斯獨立後的首屆政府總理是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他被尊稱為毛里求斯的“國父”。

法基姆介紹,首先,從1976年,毛里求斯向所有居民提供免費教育,從幼兒園一直覆蓋到大學。家長無需也不會因為經濟原因,而不得不通過考慮孩子的性別來決定是否給予其受教育的機會。也正因如此,毛里求斯能夠在80年代初就擁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群體。“這為毛里求斯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另一個重點工作是健康。毛里求斯實現了居民健康醫療的全面覆蓋,居民可以享受免費的健康服務和疾病治療。

法基姆此次訪華的目的是到北京參加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創新大挑戰”項目第十一屆年會。該項目致力於解決全球健康與發展領域面臨的嚴峻挑戰。

今年6月當選的法基姆是毛里求斯首位女總統,出任總統前,她是一位研究多樣性的科學教,也曾擔任過毛里求斯大學的副校長。

望成為非洲門戶

她希望以科學的態度嚴謹治國,利用科研和創新的力量,使毛里求斯成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的門戶。

展望未來,法基姆說,不論是毛里求斯還是整個非洲大陸,都需要著力打造非常強有力的管理機制和機構,特別是在金融行業。

“毛里求斯希望能夠打造一個透明而強有力的監管體系,使金融行業等各種機制能夠順利地發展。”法基姆說。

憑借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監管和機制,金融服務業是另一個吸收外資的最主要行業。

外資通過毛里求斯進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場潛力巨大。過去幾十年中,外資在毛里求斯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旅遊業帶動的酒店業和相關房地產開發成為毛吸引外資的最主要部門之一。同時,很多外來資本投入到制造業、信息技術、醫療保健、海產品加工、生物制藥等產業。

談到中國和毛里求斯的合作,法基姆說,盡管毛里求斯是一個小國,全國人口只有120萬,僅相當於中國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的十分之一,但就戰略定位而言,毛里求斯擁有自身獨特的優勢。

毛里求斯地理位置優越,政局較為穩定,和其他非洲國家相比,具有比較優勢。歐洲和印度是毛里求斯傳統的投資來源地,但是近年來,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南非、北美、北歐和中東的投資也不斷進入毛里求斯。

中國是毛里求斯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位居印度之後。截至2013年底,中國對毛里求斯的直接投資存量達8.9億美元。毛里求斯對華投資存量達到122.8億美元,占中國吸收外資總量的1%,其中主要為海外華商和中資企業的轉投。

參與非洲一體化

毛里求斯同時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和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的成員國。

法基姆說,毛里求斯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在亞洲和其他國家全球化發展進程中,通向非洲的門戶之地。這是毛里求斯自身的戰略定位,政府在進行各項計劃和投資的時候,都著力圍繞這個戰略定位。

毛里求斯享受進入歐盟和美國市場的優惠待遇,也為瞄準歐美市場的中國投資者和貿易商提供了機會。

作為非洲多個貿易一體化組織的成員國,毛里求斯能夠輻射地區的港口,設備齊全現代化程度高。同時它的港口還提供包括轉船設備、倉儲和冷藏等一站式自由港服務。

非洲多數國家在發展中都遭受腐敗的拖累。而毛里求斯政府在反腐行動上卻有口皆碑,成為非洲最清廉的國家。

法基姆認為,毛里求斯承諾一個清廉的政府是為了保證政府的各種機制能夠高效運行,以此來吸引各國投資,同時也能夠增強與其他的國家的交往,最終實現自身發展。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08

南非西開普省省長:開普敦著力打造非洲制造業樞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126.html

南非西開普省省長:開普敦著力打造非洲制造業樞紐

一財網 王琳 2015-11-22 16:27:00

海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西開普省當前的發展焦點是經濟特區(SEZ),重點吸引綠色能源、綠色科技、綠色能源裝備制造業和海洋經濟。

在中非合作論壇舉行前夕,南非西開普省長海倫·齊勒(Helen Zille)率團近日訪問中國,到訪香港、上海、山東、北京等地。

海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西開普省當前的發展焦點是經濟特區(SEZ),重點吸引綠色能源、綠色科技、綠色能源裝備制造業和海洋經濟。

西開普省位於南非西南部,是南非工業重鎮開普敦的所在地,生產南非全國90%以上的葡萄酒、85%的海產品。旅遊業、制造業、造船業均處於南非前列。

中國是戰略市場

西開普省經濟機會部長阿蘭·溫德(Alan Winde)告訴本報記者,西開普省推出了增長戰略庫利薩項目,將中國定位為一個重要的戰略性市場。

海倫認為,中國與南非進行制造業產能合作的潛力無限,前景非常明朗。中國實現了快速工業化,南非工業化進程相對慢,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進行。中南雙方可以發揮各自優勢與資源,建立促進產能合作的平臺。

此行,海倫拜訪了海信、龍源能源等多家在西開普投資的中國企業的總部。她認為,中國在綠色能源開發、相關技術與設備生產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在高科技領域,非洲大陸絕對是下一個市場。

在葡萄酒、農產品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南非出口的目標市場。以葡萄酒為例,南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長每年都在100%以上。

海倫說,很多消費者嘗試了南非的產品後就成為了“回頭客”。最重要的就是讓中國消費者有一次嘗試南非產品的機會。因此,海倫代表團此次訪問中國參加了兩個大規模的貿易展,中國食品酒店用品展和中國葡萄酒展。

溫德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是南非葡萄酒第六大出口國,但增長非常快。相信不久,中國就會成為南非葡萄酒最大的貿易夥伴。

西開普省是南非的農業大省,生產了南非46%的農產品。農產品加工是海倫此次訪華希望強化與中國重點合作的領域之一。

海倫發現,中國對南非農產品的需求非常大。非洲擁有全球僅存的大面積的未開發的肥沃耕地。非洲大陸降水豐富,具備灌溉條件,但整個農業處於欠發展狀態。非洲可以為全球市場生產糧食。

海倫認為,南非可以在中國與非洲農業合作中發揮獨特作用。南非可以成為到整個非洲農業投資的合作夥伴。在非洲國家中,南非具有專業能力,農業歷史悠久,品類齊全。

海倫希望,即將於12月4日-5日在南非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上,中非領導人能在推動中國與非洲國家貿易上達成新的合作。

開普敦:打造非洲能源制造業樞紐

海倫對開普敦的未來有很高的期待。希望開普敦成為非洲綠色能源的樞紐,高新技術基地和利潤可期的制造業中心。

整個非洲大陸的電力覆蓋程度很低。即使像南非這樣發展水平遠高於非洲平均水平的國家,也飽受電力供應不足之苦。居民日常生活、商業場所經營和工廠生產都嚴重受到停電的影響。

海倫說,大部分的非洲地區都沒有電力供應,希望將開普敦打造為非洲綠色能源的樞紐,利用綠色環保的技術向非洲大陸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前景不可估量。

海倫介紹,西開普要發展的不是傳統電力,而是風電,太陽能等綠色新能源,能源的發展將支撐工業發展。

當前海信已經在開普敦進行兩期投資,在南非本土生產冰箱、電視等家電,向非洲多國市場銷售。

海倫認為,西開普電力的發展將帶動更多制造業的發展,當前海信等很多制造業企業產品的用電需求巨大,而未來這些電器的使用所需的電力更為可觀。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02

中國鐵建三高管馬里酒店襲擊中遇難 非洲為其最大海外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005.html

中國鐵建三高管馬里酒店襲擊中遇難 非洲為其最大海外市場

一財網 陳姍姍 2015-11-21 10:14:00

不幸遇難的三名員工分別是:中國鐵建國際集團總經理周天想,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副總經理王選尚,中國鐵建國際集團西非公司總經理常學輝。

11月21日,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建”,601186.SH)的官網網站變為了黑白色,公司通過網站確認,三名管理層在馬里酒店襲擊事件中不幸遇難。

中國鐵建表示,11月21日淩晨2時31分,從中國駐馬里大使館處確認,公司赴馬里交通部洽談合作項目的三名員工在馬里巴馬科麗笙酒店襲擊事件中不幸遇難。三名員工分別是:中國鐵建國際集團總經理周天想,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副總經理王選尚,中國鐵建國際集團西非公司總經理常學輝。

中國鐵建官網

中國鐵建一位人士告訴記者,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是中國鐵建實施國際業務的對外主體,而非洲也是中國鐵建海外業務的主要市場。中國鐵建目前在非項目主要集中於在東非、中非和西非,這些區域市場比較成熟,風險較北非中東地區更低。

比如在西非市場,早在2014年,中國鐵建就與尼日利亞簽訂過一項暫定合同額為131.22億美元,折合807.79億元人民幣的沿海鐵路項目框架合同,當時創造了中國企業海外工程承包新的歷史紀錄。

2015年,中鐵建又在非洲連續簽訂建設項目訂單,總金額近55億美元:尼日利亞奧貢州城際鐵路項目商務合同,合同總金額35.06億美元;津巴布韋歷史上規模最大房建項目——價值19.3億美元的2015英雄住房工程項目。

加上正在實施的尼日利亞阿卡鐵路、阿布賈城鐵、拉各斯輕軌,以及沿海鐵路、拉各斯伊巴丹鐵路等項目,中國鐵建已經成為非洲最大的軌道交通承包商。

對於市場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相比於發達國家,訂單可能更好拿,但生意不一定好做。不是遭遇反對黨的幹預,就是簽好的項目可能一變再變,導致項目實施遙遙無期。比如2008年11月,中國鐵建位於尼日利亞的鐵路現代化項目就被要求停工,原因是項目已被移交給尼日利亞聯邦交通部,尼方重新界定了合同範圍。

不熟悉當地的各種情況也是潛在的風險。比如2009年2月,中國鐵建與沙特簽署了麥加輕軌鐵路項目,合同總金額約合17.70億美元。2010年就計提了巨額虧損,總虧損額約為41.53億元人民幣,虧損原因主要是受實際工程數量比簽約時預計工程數量大幅度增加、業主對項目的運能需求較合同規定大幅提升、業主負責的地下管網和征地拆遷嚴重滯後、業主為增加新功能令部分已完工工程重新調整等因素的影響。而公司在與沙特方面當時簽署合同的時候,也沒有進行更為全面的調查,合同的很多細節也沒有明確規定。

“現在,我們對一些潛在的風險也會做全面的評估,比如當地是否會發生大的動蕩,法律對我們是否會有不利的修改,匯率是否會發生很大的波動等。”中國鐵建上述人士告訴記者,不過,像公司高管在襲擊事件中遇難,此前的確“沒想到”。

據路透社21日報道,該人質事件現已有27人死亡。基地組織(Al Qaeda)地方分支納賽爾主義獨立運動(Al-Mourabitoun)宣布對此次人質事件負責.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15

中國鐵建三高管馬里酒店襲擊中遇難 非洲為其最大海外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005.html

中國鐵建三高管馬里酒店襲擊中遇難 非洲為其最大海外市場

一財網 陳姍姍 2015-11-21 10:14:00

不幸遇難的三名員工分別是:中國鐵建國際集團總經理周天想,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副總經理王選尚,中國鐵建國際集團西非公司總經理常學輝。

11月21日,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建”,601186.SH)的官網網站變為了黑白色,公司通過網站確認,三名管理層在馬里酒店襲擊事件中不幸遇難。

中國鐵建表示,11月21日淩晨2時31分,從中國駐馬里大使館處確認,公司赴馬里交通部洽談合作項目的三名員工在馬里巴馬科麗笙酒店襲擊事件中不幸遇難。三名員工分別是:中國鐵建國際集團總經理周天想,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副總經理王選尚,中國鐵建國際集團西非公司總經理常學輝。

中國鐵建官網

中國鐵建一位人士告訴記者,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是中國鐵建實施國際業務的對外主體,而非洲也是中國鐵建海外業務的主要市場。中國鐵建目前在非項目主要集中於在東非、中非和西非,這些區域市場比較成熟,風險較北非中東地區更低。

比如在西非市場,早在2014年,中國鐵建就與尼日利亞簽訂過一項暫定合同額為131.22億美元,折合807.79億元人民幣的沿海鐵路項目框架合同,當時創造了中國企業海外工程承包新的歷史紀錄。

2015年,中鐵建又在非洲連續簽訂建設項目訂單,總金額近55億美元:尼日利亞奧貢州城際鐵路項目商務合同,合同總金額35.06億美元;津巴布韋歷史上規模最大房建項目——價值19.3億美元的2015英雄住房工程項目。

加上正在實施的尼日利亞阿卡鐵路、阿布賈城鐵、拉各斯輕軌,以及沿海鐵路、拉各斯伊巴丹鐵路等項目,中國鐵建已經成為非洲最大的軌道交通承包商。

對於市場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相比於發達國家,訂單可能更好拿,但生意不一定好做。不是遭遇反對黨的幹預,就是簽好的項目可能一變再變,導致項目實施遙遙無期。比如2008年11月,中國鐵建位於尼日利亞的鐵路現代化項目就被要求停工,原因是項目已被移交給尼日利亞聯邦交通部,尼方重新界定了合同範圍。

不熟悉當地的各種情況也是潛在的風險。比如2009年2月,中國鐵建與沙特簽署了麥加輕軌鐵路項目,合同總金額約合17.70億美元。2010年就計提了巨額虧損,總虧損額約為41.53億元人民幣,虧損原因主要是受實際工程數量比簽約時預計工程數量大幅度增加、業主對項目的運能需求較合同規定大幅提升、業主負責的地下管網和征地拆遷嚴重滯後、業主為增加新功能令部分已完工工程重新調整等因素的影響。而公司在與沙特方面當時簽署合同的時候,也沒有進行更為全面的調查,合同的很多細節也沒有明確規定。

“現在,我們對一些潛在的風險也會做全面的評估,比如當地是否會發生大的動蕩,法律對我們是否會有不利的修改,匯率是否會發生很大的波動等。”中國鐵建上述人士告訴記者,不過,像公司高管在襲擊事件中遇難,此前的確“沒想到”。

據路透社21日報道,該人質事件現已有27人死亡。基地組織(Al Qaeda)地方分支納賽爾主義獨立運動(Al-Mourabitoun)宣布對此次人質事件負責.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16

調查顯示過半非洲人無奈行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885.html

調查顯示過半非洲人無奈行賄

一財網 繆琦 2016-01-10 21:54:00

從數據上看,越貧困的地區腐敗問題就越嚴重。值得註意的是,在那些醫療服務或幹凈飲用水等基本需求都難以滿足的貧困國,貪汙可能意味著生死之別。

非洲民調組織“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等非政府組織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非洲地區存在嚴重的賄賂行為,民眾在獲得基礎社會服務的過程中,無奈只能選擇行賄達到目的。

上述調查訪問了來自撒哈拉以南地區28個國家的4.3萬人,令人吃驚的是,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年中曾多次行賄。更讓人擔憂的是,58%的人認為非洲的腐敗問題正愈演愈烈。

       

越窮越腐敗

該調查估計,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大約7500萬人在過去的一年里有過行賄的行為。而且,貧困地區的行賄水平是富有地區的兩倍。

從數據上看,越貧困的地區腐敗問題就越嚴重。值得註意的是,在那些醫療服務或幹凈飲用水等基本需求都難以滿足的貧困國,貪汙可能意味著生死之別。

報告得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西非國家利比里亞是賄賂情況最嚴重的非洲國家。該國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爭取諸如醫療和教育等社會基礎服務時,不得不采取行賄的手段,比如,在利比里亞的醫院看病,並非光靠提前預約就能享受服務。

調查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富人所掌握的人脈可以令其免於行賄,而窮人根本談不上人脈通融,在受賄官員面前毫無情面可講,最終不得不選擇行賄。

公共機構腐敗嚴重

調查結果顯示,在非洲,警察和法院這些原本是用來捍衛公民權利的機構,卻被公認為腐敗最嚴重的地方。

超過1/4的人在與這些機構打交道的過程中不得不用行賄的方式敲開大門,約1/5的人通過支付非官方費用,送禮或提供其他便利等行賄方式獲得官方批文及醫療服務。

“過關時,邊檢員就經常難以對付,時常需要付出比正規標準多得多的費用。進入國門後,也會經常遇到警察在街上炮制各種理由攔著要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陳曉晨曾多次前往非洲調查報道,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不少非洲國家,政治腐敗是從上到下而且“深入人心”的,只要手中有點權力,都存在利用權力尋租的傾向。

陳曉晨表示,這種腐敗給外國投資者帶來了巨大困擾,而中國赴非投資者也很容易陷入“不給錢就辦不成事”的困境。

經濟的最大威脅

無論是置身其中的非洲本地企業還是外界觀察,都把非洲的經濟瓶頸很大程度上歸咎於腐敗問題。

“腐敗是非洲經濟增長的最大威脅。”坦桑尼亞投資公司Infotech的首席執行官穆夫魯吉(Ali Mufuruki)坦言。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此前也曾對南非提出批評,指責其執政黨非國大的無能和徹底腐敗是導致南非經濟和社會衰敗的主要根源。

穆夫魯吉認為,要解決腐敗問題,顯然需要良好且講求道德的領導力,也需要更強的反腐執法力度,以及對貪汙犯罪采取真正嚴厲的懲罰措施。同時,這也需要國家、家庭和個人共同改善反腐文化和氛圍。

然而,包括一些富國在內的大部分的非洲國家政府目前在反腐問題上都缺乏作為,使得多數公民對未來預期悲觀。

作為非洲最富有的兩個國家,南非的賄賂率為7%,而尼日利亞則高達42%。但是,超過80%的南非人表示腐敗現象正在加劇,而75%的尼日利亞人持類似觀點。

然而,腐敗和貧窮並非不可改變的宿命。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在埃塞俄比亞采訪期間發現,由於當地對貪腐行為執行很重的刑罰,因此,雖然政府效率不高,卻很清廉。當地一名中餐館老板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埃塞俄比亞的政府官員雖然經常來檢查,卻從不索賄。

上述報告指出,在非洲小國毛里求斯和博茨瓦納,僅有1%的人表示他們在接受公共服務時向官方支付了正常標準以外的費用。如此低的賄賂比例幾乎可與歐美國家比肩。

報告還特別強調了西非國家塞內加爾強力反腐的案例。該國專門成立了打擊腐敗和欺詐現象的國家辦公室,並於2014年4月通過了一項要求民選官員申報財產的法律。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43

氣候變化對非洲危害更大 世界最大沙漠湖泊萎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281.html

氣候變化對非洲危害更大 世界最大沙漠湖泊萎縮

一財網 方向明 2016-01-31 20:51:00

聯合國估計,非洲將會比世界其他地區更早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且造成的危害更加嚴重。

位於肯尼亞北部的圖爾卡納湖(Lake Turkana)是全球最大的堿性湖泊,形成於幾千萬年前,因附近出土過已知最早的人類化石而被成為“人類的搖籃”(Cradle of Mankind),碧綠的湖面為周遭的生態系統提供滋養,包括人類。

46歲的提奧庫(Philip Tioko)和他的同村村民們一直依賴著圖爾卡納湖為他們帶來食物、水源和生計。但是,村民這幾年來開始擔憂,因為比起他們記憶中的樣子,圖爾卡納湖的湖邊已經退縮了200多米。

“以前這里有很多動物,湖水很滿,生機勃勃,”提奧庫回憶以往生活時略帶遺憾,20年前他擁有200只羊和2只駱駝。

氣候變化對非洲危害更大

過去幾十年里,圖爾卡納西北部的降水量一直在減少,而且旱情正在逐步加劇,不少為附近居民和動物提供飲用水的河流也幾近幹涸。

多數政治家、環保人士和學者口中的氣候變化,此刻正在這片非洲土地上真實地上演。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一次大會(COP21)在法國巴黎閉幕,195個締約方國家通過了新的全球氣候變化協議。根據協定,各方同意共同努力,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與前工業化時期相比控制在2℃以內,並力爭限定在1.5℃以內。

科學家相信,即便全球各國都能充分履行在巴黎氣候變化會議上達成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義務,全球變暖的趨勢可能仍將持續。

聯合國估計,非洲將會比世界其他地區更早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且造成的危害更加嚴重。

背後的原因不止一個。非洲本身天然就是一個受制於極端氣候的地區,大陸上2/3的區域都被沙漠和旱地覆蓋。同時,非洲人也嚴重依賴自然資源。世界銀行統計,大約70%的非洲人口靠雨養農業維生。

除了自然原因,經濟情況也是非洲難以抵禦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非洲多國由於貧困而難以負擔幫助民眾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投入,比如建設更節水高效的灌溉系統等。

對非洲來說,溫度升高的影響尤為嚴重。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數據顯示,非洲大部分地區在過去的50~100年間溫度上升了至少0.5攝氏度,並且未來也將會以超出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升溫。該組織預計,到了本世紀中葉,氣候變化將導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谷物收成降低超過20%以上。

圖爾卡納湖周邊地區長期苦於周期性幹旱,多年來,湖面或升或降,但是,越發令人琢磨不定的降水量波動逐漸引發了科學家的擔憂,認為這是由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直接影響。

非洲人更擔憂幹旱

科學界對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界定不一。在一些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表現為幹旱面積擴大,在另外一些地區則是洪澇災害頻發,或者由於氣候升高導致冰川消融,最終引起海平面上升。

加州大學的研究數據顯示,從1940年至今,隨著溫度逐步上升,圖爾卡納地區的降水下降了25%。肯尼亞政府的檢測數據也顯示,圖爾卡納在1967年至2012年間溫度上升了3.6到5.4華氏度。

皮尤研究中心1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非洲地區的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烏幹達、拉丁美洲的巴西和秘魯、南亞的印度,以及一些太平洋的小島,都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歐洲、北美、澳大利亞、中國和俄羅斯則是相對受影響較小的國家和地區。

該調查顯示,在針對幹旱、極端天氣(洪澇),溫度升高和海平面上升四個維度的評估中,大多數地區對幹旱和缺水表示了更多的擔憂,尤其是拉丁美洲和非洲,洪澇災害則是亞太地區的主要擔憂,除幹旱以外,中東地區還在意氣溫上升。在民意上,拉丁美洲對氣候變化和將對個人產生的影響最為關切,其次就是非洲國家。

此外,氣候變化還在一些微觀層面對人類的活動造成影響,比如,世衛組織的報告顯示,類似近日在拉美爆發的寨卡病毒在內的大多數流行病毒只能在16到38攝氏度的溫度內進行傳播,而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氣溫上升可能會擴大蚊子生存的地區範圍。

令環保主義者感到興奮的是,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之後,很多致力於控制氣候變化的環保組織和基金會紛紛付諸行動。

就在1月29日,超過500個投資者、養老基金經理、銀行家和高管在紐約的氣候風險投資者峰會上表達了對控制氣候變化努力的決心。類似這樣的倡議活動未來也將更多地出現。

據估算,為實現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目標,全球至少需要在未來25年里向可再生能源、電池存儲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投資12萬億美元。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06

台商進攻!四個闖王 在非洲挖到寶


2016-04-04  TCW




你願意為了找到一座自己的舞台,走多遠的路?

在非洲,我們看見30幾歲到70歲,四個世代台商拚搏的故事。

有人在這裡,營收三級跳;有人放棄教職趁年輕創業。

他們的共同點是,走得越遠,舞台越廣。

他去別人不敢去的地方賣太陽能板裝在總理府屋頂上

「他們的東西品質很好,不容易壞,不太會出問題。」頂著三十幾度的豔陽站在總理府頂樓,布吉納法索的總理府財政督導唐關諾(Tankoano B.Sylvestre),指著架在一旁、來自台灣宣德能源的太陽能板對我說。

品質與服務,正是今年六十四歲的宣德能源總經理巨克堅最旦蒙的武器。

宣德能源是一間提供太陽能路燈、發電、電廠等各式應用的太陽能系統廠,由巨克堅創立,後來成為連接器廠宣德科技的子公司。

Trendforce綠能事業處分析師林建翰觀察,太陽能應用的技術含量較低,台灣很少上市櫃公司切入,「口灣做這塊大多都是中小企業,營收要到億元以上都很少。」

自費維修,取信怕被騙的非洲人

目前宣德能源的年營收約五億,是同業中的佼佼者,突出的關鍵,是二〇〇八年開始,巨克堅積極的拓展新興國家市場。

當時,金融海嘯,加上中國太陽能產能過剩,低價銷往歐美、日本等原先台灣太陽能生意往來較多的國家,衝擊市場。為了生存,巨克堅開始走他口中「別人不願意走的路」。

從來自奈及利亞,第一張價值新台幣兩億元的太陽能路燈訂單開始,他走過非洲數十個國家。當時,兩億的訂單已經是宣德年營業額的一半以上,「我們都可以碰到新台幣將近兩億的一個生意,那為什麼我不會再碰到第二個、第三個呢?」

在中國廠商以低價競標的狀況下,宣德靠著售後服務,換得非洲人的信任。他舉例,像架在布吉納法索首都的太陽能路燈,架奸後一個多月就不亮了,「太陽能板要擦拭,這邊風沙大,久了,板子上面一層灰,當然不亮。我們得買一輛二十五公尺高的人籠車上去擦拭,可是你標案時,這(服務)絕對不在標案上,(費用)百分之一百要自行吸收。」

如果客戶的疑難雜症在當地無法解決,宣德三天內就派工程人員飛來。巨克堅說,信任,對長期被殖民、被外國人騙怕了的非洲人來說,很重要。

目前,從非洲的奈及利亞、布吉納法索、聖多美普林西比與象牙海岸,到中南美洲的薩爾瓦多、聖克里斯多福,南太平洋的斐濟、吐瓦魯,以及亞洲的印度,甚至連聖母峰腳下的尼泊爾、不丹等地,都有宣德的足跡。

它的營收也隨著地理版圖擴張,從金融海嘯前一年營業額不到兩億,到去年的五億元,今年預計突破六億元。如今,宣德已是西非前五大太陽能公司。

「我每年至少來布吉納法索七、八趟,到現在,每次都還是會拉肚子。」巨克堅笑說,「你總要有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走法吧?別人不去的,(如果)你也不去,天上又不會掉餅下來。」

巨克堅

出生:一九五二年

學歷:文化大學氣象學系

現職:宣德能源總經理

非洲經商國家:

奈及利亞、布吉納法索、

聖多美普林西比、多哥、象牙海岸

她教客戶做生意 瞄準街頭需求改裝三輪車價格翻10倍

「哇,太棒了,我已經達成今年的業績目標了。」亞而特科技總經理王素英在西非貿洽會現場,一邊哼著歌,雀躍的走回攤位,手還止不住的跟著自己哼的旋律在空中比畫。

這副天真的模樣,讓人很難想像,她是兩個孩子的媽,並是一位在三十歲前,已替家族事業走過數十個國家,到埃及開拓業務的女強人。

出身自台南的王素英,家族是有數十年歷史的塑膠射出機械廠昌強鑫。金融海嘯時,她在家族的協助下,另外成立了亞而特公司,鎖定非洲、印度等新興市場,專營貿易,「家裡的哥哥姊姊們顧歐美成熟的市場,我年紀最小,他們就把新市場交給我來衝。」

二〇一一年,事業剛起步,卻遇上北非掀起一連串的「阿拉伯之春」革命,在埃及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跟她說:Susan(王素英英文名),我的生意現在都停擺了,只剩原來的四成,我沒辦法跟妳拿原本訂的機台。」

窮則變,變則通。

幫對方想商機,訂單跟著來她心想,丟訂單可不行,於是動起腦筋,將在印度看見的三輪車生意,複製到埃及,說服該客戶合資成立工廠生產三輪車,如果三輪好賣,自然需要進口家族事業的機台,一兼二顧。

「我在印度的時候問三輪車司機,這一台要多少錢?他們說五千美元,我想,這一半(價格)就做得出來了,這一定有生意可以做。」她回憶。

此舉不僅化解了危機幾,還造就了一番事業。她觀察非洲市井生活需求,將一台三輪車,變出消防車、救護車、冷藏貨車、行動餐車等花樣,「我只要這樣改一下,價格就能比別的三輪車多一個零(意指十倍)。」

除了靈活的應變,她說,要在非洲做長久生意,得先當客戶的老師。

她回憶,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到埃及,踢了鐵板,當地人未必買得起她的機台,買了也不知道該怎麼用。於是她一步步從最基礎的A B C教起,甚至得跟客戶共同發想,還有哪些生意可以做?

一次,她因緣際會認識南非國父曼德拉的同窗,聽起曼德拉的故事深受感動,她問對方:「我可以幫你們什麼?」對方答:SuSan,我們什麼都需要,我們只能賣原料出去,但我們不懂得怎麼做。像我們賣小麥,但我們不會釀啤酒,最後只能把賣得的錢,再跟歐美買啤酒來暍。」

這一番話,讓她堅信自己做生意的同時,更該教導非洲客戶產業與貿易知識.「他們都說:SuSan,you're my teacher…」,因為他們好,我也會跟著好啊。」

去年,她的各式三輪車在北非就賣出了八千輛,包括其他業務,全公司年營收約十億元。她的三輪車取得非洲各國與歐盟的認證後,今年預計出貨量可倍增。目前公司除了埃及,在布吉納法索、衣索比亞都設有據點。

從貪玩、愛旅遊,而替家族走遍世界拓展業務的老么,到自立門戶,在非洲設廠的總經理,她在這片土地,找到自己事業的基石。

王素英

出生:一九六三年

學歷:成功大學管理碩士上午

現職:亞而特總經理 」非洲經商

國家:埃及、布吉納法索、衣索比亞

他擬出非洲式管理法 在沒工業的國家變製造業龍頭

如果有人邀請你,在年過半百時,遠赴非洲設工廠、開創新事業,你敢不敢?

這正是曾在南非波札那經營當地最大紡織廠CARATEX,與規模第一的私立學校Gaborne 國際學校的周榮昌,在五十二歲時,所下的決定。

非洲的紡織業,因為歐洲和美國免除配額限制,且免關稅,因此向來發達。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九九八年時,原先僅經營成衣貿易的周榮昌,在英國客人的要求與鼓吹下,到原先英國的殖民地波札那設紡織廠。

「噢,那時候膽子太大,我看到遠景這麼好,就去了。」周榮昌說,「不要配額、免進口稅,我接罩根本不用擔心,大家搶著來下罩,因為徒我這買貨不要稅,歐美徒台灣買,要十幾到三十幾%的稅耶。」

但實際卻比他想的困難。「很痛苦,因赫波札那根本沒有工業,我去了才建造起工業,根本沒有熟練的工人,我要花六徊月培訓他們,這六個月做出來的柬西都不太能寅,這本來沒有料到。」不懂培訓工人費時,頭雨年,他仍顧著台灣的生意,請台籍經理人代管非洲工廠,不料,非洲工人對高壓的華人式管理非常反彈,生產效率低落,讓他在雨年內賠了三百萵美元,相當於他貿易公司年螢業額的五成。

「那兩年我換了四任總經理……,那時候三百萵美元滿多的,﹝台北﹞柬區房子可以買好幾戶。當初我房子都拿去抵押了,去(設廠)的時候,燮成負債,所以我很緊張。」

為了挽救生意,他將台灣的貿易公司秸束,親自駐波札那「督軍」。頭兩年,每年只回台灣一倜晚上,連農曆年都自己在非洲度過,輿員工朝夕相處下,摸索出一套用胡蘿蔔取代棍棒的「非洲式管理」。

提早下班當誘因,鼓勵高效率

他替工人們訂出每天縫製衣服的目檁,只要逵成,就能提早下班,若願意留下來加班,後續縫製的量,給予加倍獒金。

「你跟他硬沒有用嘛,只能用獎勵,一有空,就要給他們講解,你要遇怎麼樣的好生活?有衣服穿了,之後要開車,有些人開二手車,那要開更好的車,把他們生活水平拉上去。」他說。

就這樣,他的工廠成為波札那的縫製業指標,全盛期聘請了五千位工人,成為該國製造業螢收第一大。以該工廠為主的紡織業,曾連續十年,排名該國出口項目總額第三名,僅次鑽石輿畜產,二〇〇三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至波札那參訪時,也去參觀周榮昌的工廠。

後來,他更接手當地一間私立學校,將該校從兩百人的規模,經營成有兩千位學生的全國最大私校,成為當地人口中的「周校長」。

兩項事業,讓他的年營業額超遇一億美元,是當年在台灣的二十倍。

因為年屆七十,應家人要求而退休,剛結束在波札那事業的他說:「如果不是去了非洲,我沒有遭些際遇。」回顧非洲拚搏十八年,這位穿著針織外套輿襯衫的老紳士笑了笑:「哎,不虛此行。」

周榮昌

出生:一九四六年

學歷:逢甲大學紡織系

經歷:Gaborone國際學校董事長、CARATEX總經理

非洲經商國家:波札那

他擺脫不穩定代課職 碾米、賣驢皮 比公教人員還賺

在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一條市區幹道旁,滿布紅土巷子內的碾米廠,看著眼前,用簡單法文與兩位黑人員工溝通,邊在飛揚的粉塵下操作碾米機台的楊定凡,很難想像,先前他是領有教師證的「流浪教師」,曾拖著行李箱到處考正武老師,接受一年一聘的代課生活。

四年前,他和太太已經當了七年的代課老師,眼看少子化趨勢越來越嚴重,成為公教人員的就業夢越來越遠,於是轉念到海外創業,透過在布吉納法索擔任農業技術人員的高中同學介紹,隻身一人,來這裡開碾米工廠。

農村出發,攻內需和中國市場

「那時候就單純覺得,這裡很像幾十年前的台灣,那幾十年前的台灣,做什麼最賺?碾米生意很好做嘛!」他有些憨直的,經過三個月考察後,便帶著積蓄與借款來到非洲。

不料當地人習慣食用低價的進口泰國米,以當地稻穀為主要業務的他,生意不如想像的好,去年營收雖破百萬,但淨利與在台灣當代理老師收入相較,差異不大。「其實也有想放棄過,但覺得,至少要闖出點什麼,再回去。

他開始出口非洲的洛神花,進口台灣機具,今年初起,更每天開著上百公里的車程,在農村四處收購驢皮,賣去中國做美容補品「阿膠」的原料。這門生意淨利極高,若貨源穩定,營收可望超過碾米廠,淨利更是碾米廠的數倍。

「畢竟這裡還在發展,總會有些機會……,我只要做對什麼,就有可能跳上去。」決定留下打拚的楊定凡,在非洲的故事,正要寫下新章。

楊定凡

出生:一九七九年

學歷:中華大學土木系、

新竹教育大學師資班

現職:PJ food enterprise 創辦人非洲經商國家:布吉納法索

撰文者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92

TCL在埃及建合資彩電工廠 搶占非洲中東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375.html

面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以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中國家電龍頭企業之一TCL正進一步加快在海外新興市場的布局。

5月19日下午,TCL多媒體(1070.HK)與埃及最大的家電企業ELARABY在深圳簽署備忘錄,雙方將在埃及建立合資液晶彩電工廠,立足埃及,輻射整個非洲及中東市場。

TCL多媒體副總裁、客戶業務中心總經理梁鐵民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望未來三年,合資工廠在埃及以及非洲、中東地區的彩電銷量達300萬臺以上,占當地市場份額10%以上,其中50萬臺是TCL品牌,余下來自ELARABY品牌。

首期投資240萬美元

ELARABY集團首席銷售官莫賀利(Mohyielden Elaraby)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現在到2022年,雙方將逐步增加投資。在合資項目的股權中,ELARABY占比70%,TCL占比30%。

“我們的合作分三個階段”,莫賀利說,第一階段(2016-2017年)專註於基礎投資;第二階段(2017-2019年)專註在軟件和外觀設計方面;第三階段(2019-2022年)進一步延伸到電子及硬件設計。“我們很了解埃及、中東市場,借助雙方的科技力量,將提供適合當地消費者的產品。”

據了解,雙方2016-2017年第一階段的投資計劃,是改善ELARABY工廠現狀以提高生產力和產能,提升註塑、金屬部件、線路板組裝、模組的本地化生產,總投資額為240萬美元(約1568萬人民幣)。2017-2018年第二階段的投資計劃是投資100萬美元到背光燈管組裝,這在埃及是首例;同時投資50萬美元用於彩電生產車間的維護。

TCL多媒體首席財務官王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ELARABY在埃及當地已有彩電生產工廠,屏、背光等部件由中國運過去,再在埃及工廠組裝,所以合資項目初期投資並不大,約幾百萬美元,未來再逐步提高在埃及本土化生產的比例。

搶占中東非洲10%份額

為什麽TCL選擇到埃及投資?梁鐵民坦言,因為埃及有8400萬人口,市場很大。同時,埃及跟周邊國家有很多協議,通過埃及也可以覆蓋周邊國家,而非洲及周邊中東地區對電視的年需求量高達2000萬臺,所以TCL把埃及作為投資目的國。

之所以選擇與ELARABY合作,梁鐵民說,是因為雙方有長期的合作關系,ELARABY是埃及第一大電子產品銷售公司,渠道銷售能力非常強。“與ELARABY合作,可以將我們的技術與當地資源結合,在埃及以及中東、非洲市場取得豐碩的成果。”

日本彩電品牌的衰退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此前,ELARABY與東芝在埃及也有合資的彩電公司,由ELARABY控股51%,東芝持股49%。隨著東芝去年加快重組,ELARABY已向東芝購回雙方合資公司49%的股權,但仍有東芝彩電品牌在埃及以及中東、非洲的運營權。

“日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在收縮,TCL則加快搶奪市場份額。”王軼說,ELARABY在當地有品牌、銷售能力,但在技術上仍需得到支持,而TCL有屏的資源、研發和產品實力,雙方優勢互補,“希望三年內,我們可以一起搶占埃及以及中東、非洲彩電市場10%以上份額。”

前來觀禮的埃及國家通訊與信息技術部部長卡迪(Yasser El-Kady)表示,通過合作,ELARABY與TCL將享受到埃及與周邊國家政府間的協議,涉及中東、非洲、美國等優惠政策。

據了解,阿拉伯、非洲、地中海三大自貿區每年的電視市場容量將超過2000萬臺。對於本地化生產,埃及政府有優惠政策,本地化生產比例超過40%,出口有退稅和獎勵。

新一輪國際化啟動

借助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東風,TCL正啟動新一輪國際化拓展。

梁鐵民說,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給中埃兩國企業的合作帶來更多便利。卡迪部長也表示,本月中埃兩國建交60周年,兩國關系一直穩固,但過去一年半,這種關系越來越堅固,兩國高層領導相互交往;ELARABY與TCL合作,使兩個企業獲利,兩個國家也會獲利。

埃及彩電合資工廠也許只是雙方合作的開始。今後,借助ELARABY的銷售網絡、非洲自貿區和阿拉伯國家聯盟自貿區的優惠出口政策,將為TCL提供未來在中東、非洲“三軍(彩電、手機、家電業務)聯動”的機會。

雙方的合作模式是否可以理解為技術換市場,主要是代工方面的合作呢?王軼對此表示,不完全認同。他強調,通過這次合作,TCL的重點將是擴大海外自主品牌的銷量與份額,“TCL在當地市場將定位於中高端產品”。

王軼還“賣了一個關子”:未來兩三個月內,TCL在海外新興市場,還將有其它合作。合作的對象、形式不一定相同,但共同點都是:一是重點推TCL品牌;二是定位中高端市場。

他坦承,目前TCL在非洲市場的彩電銷量不大。但是與以往不同,“我們在中國市場、海外市場都在調整產品結構。”王軼說,以前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中國企業拼命打價格戰,但總體市場份額不到5%,現在中國企業都達成共識——要開展價值競爭。

TCL早在1999年已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彩電生產基地,目前其海外彩電生產基地還包括輻射歐洲地區的波蘭工廠、輻射中北美地區的墨西哥工廠。此次埃及合資工廠的建立,將輻射中東及非洲地區,進一步完善TCL國際化的戰略布局,提升在全球的工業能力。

2015年,TCL集團總收入1046億元,其中海外收入占47%。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今年4月初曾表示,希望三年內,TCL集團的海外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30

非洲一體化進程給中企提供機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793.html

5月25日被定為“非洲日”,是非洲聯盟的前身“非洲統一組織”宣告成立的日子,這一天,人們回顧非洲國家和人民的成就和仍面臨的挑戰。

當前在世界範圍內全球化似乎在退潮,但非洲的區域一體化進程卻在加速。基礎設施建設、軟硬件的互聯互通是一體化的基礎。中國基建企業和金融機構正在為非洲的一體化做出貢獻,同時也看到了機會。

中非發展基金副總裁王勇23日在江蘇-南部非洲投資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向南部非洲共同體駐華使節團呼籲,南共體在跨境基礎設施項目方面可以發揮更加實質性的作用,首先可以做的就是推動在南部非洲共同體範圍內跨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王勇希望南共體能夠為中國企業在跨境基礎設施方面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初期可以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務開始。

南部非洲共同體駐華大使團駐華大使使團主席、博茨瓦納駐華大使薩瑟拉·喬治表示,希望能夠進一步在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方面吸引更多投資。未來南共體國家的政策法治會越來越有利於中國的投資,各國致力於提升促進外國在非投資的便利化措施。

南共體是非洲具有活力的次區域組織,包括南非、安哥拉、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萊索托、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贊比亞、毛里求斯、剛果(金)、塞舌爾、馬達加斯加15個成員。2013年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總和為6506億美元,占全非國內生產總值總和的27.2%。

南共體國家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占中非貿易總額的近一半。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長戴兵表示,南部非洲是非洲局勢發展最穩定,發展條件最好,發展水平最高的地方。

2015年中國承包工程全行業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達到2100億美元,營業額超過了1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非洲承包工程合同額達到了76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48億美元。

刁春和擔任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15年,他見證中國國際承包行業由小到大,有弱到強走出去的發展過程。

作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原會長,刁春和表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已經在非洲開展多年,中企對非洲基礎設施的投資速度很快,中國工程承包和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在非洲建設了大量市政工程、市政道路、高速公路、鐵路、電站、房建等多種基礎設施項目,有效改善了非洲的基礎設施的狀況。

刁春和說,中國的資金、裝備和技術,有效降低了在非洲建設基礎設施項目的成本,中國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應該說還是深受非洲各個國家歡迎的。當前,中國基建企業在非洲不僅在基礎設施方面,還同時在基礎設施上下遊產業鏈推進。有的企業在非洲當地發展建材行業,投資建設水泥廠、玻璃廠等。

刁春和表示,下一步中國基建企業在非洲,包括南共同體各個國家繼續擴大基礎合適業務規模,仍然非常有潛力、非常有可能。

“有的企業覺得非洲現在條件太差,條件不具備,實際上我個人認為這正是中國企業去投資播種的好機會。”刁春和說,現在非洲,包括南共同體國家,基礎設施條件很差,能源供應不足,經常停電,破舊的道路影響經濟的發展,但也正是因為這樣,這種剛性的需求就給中國的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刁春和指出,現在在非洲中國的技術、中國的裝備,中國的標準,給中國企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借助現在金融機構的支持,借助已經走出去的央企的力量,與其廣泛開展合作,同時發揮自身優勢,到非洲去大有前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77

非洲大旱災糧食短缺與浪費並存 中企看到機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919.html

南部非洲遭遇30年來最嚴重旱災,糧食嚴重短缺,亟需糧食援助。

中國幫助非洲緩解糧食危機促進中非農業合作不僅有國家層面的援助,更有像江蘇牧羊這樣的民營制造裝備企業在幫助非洲國家減少糧食浪費、鞏固糧食安全的同時,還在非洲開拓了商機。

“非洲目前的糧食安全狀況是,糧食浪費與糧食緊缺同時存在。”江蘇牧羊集團中東非洲區總經理李向東23日在江蘇南部非洲投資與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李向東介紹,非洲的糧食浪費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收獲季節受自然條件大風大雨的影響,糧食收獲過程損失很大。另一方面,在糧食收儲過程中,受鼠害的影響非常大,糧食進口過程中從港口經中轉站到每個居民嘉里中間過程的浪費也非常嚴重。

“非洲糧食收儲浪費達15-30%。”李向東說,“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牧羊是一家來自中國江蘇省揚州的農業裝備制造企業,成立已有50年,由最初的小企業,目前已發展為做糧食運輸倉儲、飼料加工機械、養殖設備工程及自動化為一體化設備供應的企業。目前致力於打造從田間到餐桌全系統的解決方案。

非洲糧食供應存隱患

嚴重的旱情造成2015年南部非洲地區糧食大面積減產,該地區大約3200萬人面臨糧食安全威脅。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5月12日發布的最新報告稱,南部非洲遭遇30年來最為嚴重的幹旱,旱情已經持續兩年,去年厄爾尼諾現象加劇了旱災影響,導致糧食減產,引發糧食供應安全隱患。南部非洲地區大約3200萬人面臨糧食安全威脅。

報告稱,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間,南部非洲有約3200萬人面臨糧食安全威脅。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2005至2050年間,世界糧食產量需提高60%才能滿足全球需要。

李向東認為,非洲處於關鍵時期。非洲本身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巨大的發展和機會,特別是在糧食生產和安全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牧羊作為,糧食倉儲和加工設備主要提供者,可以為非洲糧食安全作出很大貢獻。

農業合作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約堡峰會上宣布的未來三年中非十大合作領域之一。

中非農業裝備制造合作機遇好

李向東認為,農業裝備制造業是涉及到非洲民生的話題,對中國企業有非常好的機遇和發展前景。總體上赴非合作投資機遇大於挑戰,但風險和挑戰主要體現在政治法律不健全以及匯率波動上。

中非發展基金董事長遲建新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非發展基金下一步發展的五大重點之一就是,有選擇地與有實力的中國農業生產及加工企業合作,支持非洲農業開發,支持由初級產品走向深加工的產業鏈延伸合作,增加當地農產品的附加值。

同時,在 G20框架下的農業合作也提上日程。應落實二十國集團對糧食安全與營養問題的各項承諾,今年中國作為主席國主辦的G20杭州峰會也將推動G20各國合作,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擴大農業投資,提高糧食產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