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屋電氣啟動破產程序 東芝預計將損失達620億元

據日本共同社3月29日報道,相關人士29日透露,處於經營重組期的東芝美國核電子公司西屋電氣決定申請適用《美國聯邦破產法》第11條,已經啟動相關程序。東芝也在當天的董事會上予以批準。預計提交申請後當天將立刻適用。這是相當於日本《民事再生法》的重組型破產處理,東芝將確定預計達1萬億日元(約合62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金額。

今後,東芝將把西屋電氣從合並結算對象中剔除,並退出海外的核電業務,重振財務基礎。

作為西屋電氣的母公司,適用破產法可使東芝最初預計的逾7000億日元損失大幅縮小,但東芝將提供約8000億日元債務擔保,損失也可能進一步加大。為填補虧空,東芝將抓緊出售半導體業務。

若適用破產法,對西屋電氣的債權回收及訴訟將自動停止,西屋電氣將在繼續業務的同時制定重組計劃。若能得到債權人和法院的同意,或能實施計劃盡早實現重組。

東芝2006年斥資6000多億日元收購了西屋電氣,但由於美國核電建設陷入困境,導致了巨額損失。

西屋電氣曾向美軍核動力航母與核潛艇提供反應堆。美方擔心根據支援西屋電氣重組的企業的不同,軍事力量機密或有可能泄露。路透社華盛頓電28日援引美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已表示關切,認為“這是潛在的國家安全問題”。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9日的記者會上指出“日美政府正在緊密合作開展應對”。他表示,為實現西屋電氣重組“期待(相關人士之間的)建設性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54

通用電氣全球副總裁:中企為人才提供的機會正在超過跨國公司

“國內一些大企業能給人才提供更大的平臺和參與更多世界級項目的機會,(這些機會)在跨國公司相對少了很多。”4月15日,通用電氣全球副總裁劉鳳鳴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全球才智論壇上如說。

上述發言的背景是,部分規模較大的外企正在面臨人才流失。比如去年年底,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辭職加盟百度,震動了整個互聯網圈。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矽谷的魅力正在下降,中國的吸引力正在上升?

有業內人士認為,像BAT這樣的大型中國互聯網企業無論從薪資待遇還是職業發展前景上都不輸矽谷。

劉鳳鳴在上述論壇上說:“不是矽谷不在了,而是中國魅力增強了。陸奇離開微軟加入百度,我覺得這是中國企業不斷成熟,中國企業在國際社會經濟科技發展中影響力不斷加強的一個自然的結果。”

他補充道:“過去十年中,像陸奇這樣的人在微軟離開了的至少有幾十位,不少都成為了中國企業的科技帶頭人,像小米的林斌、百度張亞勤等。這些人離開微軟到中國的私企,我覺得想法是一致的,所有的人才其實最關註是如何發現和找到能夠施展自己才華、實現自己個人價值最好的平臺。”

隨著中國企業的不斷成熟和發展,部分中國企業已經在全球舞臺上變成了一個立足於中國的跨國企業。所以當人才在加入中國企業的時候,他們已不再是加入一個中國的小公司,而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司,機會也是無窮的。

劉鳳鳴以自己從事的行業為例:“我從事法律工作已經有40年了,應該是中國第一批受過法律教育和第一批在國外做律師的。但是在今天的中國,比如說百度的總法律顧問,以及阿里巴巴的、複星的、海爾的,他們所參與的項目,其實已經大大超出我日常所參與的項目的程度。”

他補充道:“當你有這樣的機會,是進入到一個傳統的老牌企業,施展自己的才華,還是加入更大平臺,允許你參與世界級的項目?從一定程度上我挺羨慕我的這些後輩,後起之秀。雖然他們從事法律行業比我要晚很多,應該說經驗比我弱一些,但是他們的機會是在跨國公司已經不複存在的。這也就是為什麽像陸奇這樣的人,能夠離開微軟加入百度重要的原因。”

深圳市政協委員、三諾集團董事長劉誌雄也認為,中國正為這些國際化人才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人才要自由自在地發揮才華,就要找到合適的平臺,就如同魚兒要找到水一樣。中國擁有最大的產業生態,包括產業鏈條以及在物聯網推動下發展起來的新型產業經濟等,這是中國產業具備的一個明顯的優勢。”

他補充道,另一個優勢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潛在市場,商機無限,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是無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554

上海電氣:重組獲上海國資委原則同意

上海電氣晚間公告稱,公司5月5日收到上海市國資委出具的《關於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產重組有關問題的批複》,原則同意公司本次資產重組方案。

上海電氣表示,公司本次資產重組事項尚需公司股東大會批準,並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後方可實施。公司將根據該事項的實際進展情況, 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2017財年一季度,上海電氣營業收入130.35億元,同比下降15.67%;毛利為30.64億元,同比下降1.03%;期內毛利率同比提升3.5個百分點至23.5%;實現歸屬股東的凈利潤4.86億元,同比下降3.81%;EPS為0.036元。

從訂單來看,截止2017財年一季度,公司的在手訂單為2351.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7.48%。其中新能源和環保業務的訂單為265億元,高效清潔能源的訂單為1312億元,現代服務業的訂單為774億元。期內新增訂單為218.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0.79%。其中新能源和環保業務新增訂單為19.9億元,高效清潔能源的新增訂單為43億元,現代服務業的新增訂單為156億元。

目前,上海電氣停牌,股價報8.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42

前通用電氣CEO:彈劾特朗普將把市場“炸飛”

當地時間周三,前通用電氣CEO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如果彈劾特朗普,股市將被摧毀。

“彈劾程序將把市場‘炸飛’,”韋爾奇如是說。

據PredicIt網站統計,在《紐約時報》關於特朗普泄露機密的報道引發軒然大波之後,特朗普今年遭彈劾的幾率一度猛增50%,至29%。

給總統打分

韋爾奇還在多個方面給總統進行了評分。

談及特朗普解雇FBI局長科米時,韋爾奇表示,這是個“新人(常犯的)錯誤……我想,這個人大方向是對的,但管理手段比較糟糕,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吧。”韋爾奇給總統的管理技巧打了“D”。

對於特朗普的政策及內閣成員選擇,韋爾奇給出了“A”的評級。他認為,前埃克森美孚CEO蒂勒森出任國務卿是個好選擇。

在提振企業主和消費者士氣方面,韋爾奇也給了特朗普“A”。“現在(美國)有一種自信的氛圍,”韋爾奇說,他還希望特朗普繼續保持“就業崗位、醫改和稅改方面的動作”。

“特朗普行情”不再?

特朗普“泄密門”令全球市場避險情緒大爆發。17日美國股市遭遇近兩個月來的最大跌幅;美股全線低開,道指一度跌超270點,納指震蕩走低,跌幅1.2%,標普500指數現跌1%。現貨黃金持續上漲,日元兌美元漲幅擴大至1.4%。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30

國家核電攜手東方電氣等8家裝備企業亮相南非核電市場

和高鐵一樣,核電已經成為中國重大裝備出海的另一張“名片”。近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攜手東方電氣等多家國內重大裝備企業亮相南非核電市場。

國家核電公布的信息顯示,5月16-18日,第17屆非洲電力周暨國際能源展覽會在南非開普敦召開。活動期間,國家核電組織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上海電氣、三一重工等8家國內核電設備制造企業,與南非核電業界就“中國與南非核電本地化合作”主題開展了專題研討。

國家核電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參與此次展會上亮相。官方資料顯示,CAP1400是在中國40多年核電研發設計、建造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先進的AP1000第三代核電技術引進消化、創新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也是中國大力向海外推廣的華龍一號之外另一項第三代核電技術。

CAP1400屬於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簡稱“壓水堆重大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的子項,也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之一。

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此前曾對外表示,南非要發展核電,對包括中國CAP1400在內的世界主要三代核電技術進行考察,對CAP1400表示了強烈的興趣。

核電是南非致力發展的熱點領域之一。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快速增長的需求,南非在2011年發布的《綜合資源規劃2010-2030》計劃陸續建造960萬千瓦核電站,總投資1萬億蘭特(約1500億美元)。包括美國、法國、俄羅斯、韓國等國都已經盯上了這塊“蛋糕”。

2015年7月8日,在南非總統祖馬出席第七屆金磚國家峰會期間,俄羅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與南非能源部簽署了兩份諒解備忘錄:為南非核電工業培訓人員合作備忘錄和提高南非公眾核電認識合作備忘錄。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作為代表中國參與南非核電市場競爭的核電企業,國家核電與南非有關方面進行過多次接觸。其中,2014年12月,在南非祖馬總統訪華期間,國家核電與南非核能集團在京簽署了培訓實施方案,這被外界看作是“標誌兩國核能合作正式啟動”。

“要拿下南非核電項目,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國家核電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如果國家核電能夠拿下南非項目,對於我們來說,那是大好事。”東方電氣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我們希望跟著他們走出去。”

上述與國家核電參與此次南非展會亮相的中國裝備企業,多為CAP1400的設備供應商。根據上海電氣核電部總工程師繆德明此前介紹,核電設備制造業集團參與國外設備供貨的形式大概有三種:一是國內核電公司拿下國外項目,然後國內制造企業分包;二是國內核電公司與制造集團聯手拿下國外項目,制造集團企業優先承擔制造;三是國外核電公司承擔國外項目,將部分設備分包給國內企業。

核電甚至已經成為部分裝備企業業績增長的一大亮點。第一財經記者從哈電集團最近公布的消息中註意到,5月4日,哈電集團組織召開核電市場開發專題會,對當前核電市場形勢進行了分析,對後續核電市場開發工作進行了統籌策劃和安排,並針對當前工作列出了“行動項清單”。會議稱,要“做好每個核電項目的投標工作,要從戰略高度認清形勢,多爭取訂單,全面完成目標責任狀考核指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24

持有欣泰電氣的投資者看過來了,欺詐發行至少賠60%,賠付細節都在這里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0/1115778.html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在周五的證監會新聞發布會答問環節中,提到了興業證券設立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先行賠付專項基金的情況。於此同時,興業證券也在上海對相關的賠付細節做了具體的介紹。

對於持有欣泰電氣的投資者來說,如果想選擇先行賠付的話,這些細節要仔細看好了!

一、專項基金的賠付範圍?

興業證券:一級市場適格投資者新股投資損失;二級市場適格投資者交易損失;二級市場適格投資者持股退市損失。

二、賠付的關鍵時間點?

興業證券:

三、適格投資者具體是指哪些?

興業證券:1.自欣泰電氣股票上市之日起至2015年11月26日期間買入欣泰電氣股票,且在2015年11月27日及以後因賣出欣泰電氣股票或者因持續持有欣泰電氣股票至退市,扣減市場風險因素所致損失後仍存在投資差額損失的;

2.自2015年11月27日起至2015年12月10日期間買入欣泰電氣股票,且在2015年12月11日及以後因賣出欣泰電氣股票或者因持續持有欣泰電氣股票至退市,扣減市場風險因素所致損失後仍存在投資差額損失的。

四、不屬於先行賠付的對象?

興業證券:欣泰電氣欺詐發行事件責任方和首次公開發行前持有欣泰電氣股份的股東,及前述主體的關聯人;欣泰電氣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增持買入欣泰電氣股票;政策性增持買入欣泰電氣股票的,不屬於先行賠付對象。

在欣泰電氣虛假陳述更正日之後,也就是12月10日以後買入欣泰電氣股票,其投資損失,包括因欣泰電氣被強制退市所受的損失,屬於正常投資損失,與欣泰電氣欺詐發行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不屬於興業證券先行賠付責任範圍。

五、為什麽沒選擇立案日作為揭露日?

興業證券:一方面2015年7月15日欣泰電氣公告被立案調查時,還沒有批露欣泰電氣虛假陳述的事實;第二方面,從市場方面來講,也沒有起到警示的作用,股價當天也沒有因為立案調查的公告而出現下跌。

六、賠付金額的計算方法?

興業證券:在減半扣減市場風險因素的基礎上,自願設置60%的最低賠付比例,擴大賠付範圍,增加賠付金額,使得實際存在投資差額損失的全體適格投資者獲得賠付,全體適格投資者獲得的賠付金額均達到或超過虧損額的60%。

七、請問選擇創業板綜合指數計算市場風險因素調整因子的依據是什麽?

興業證券:我們在計算市場風險因素扣除的時候,主要是計算系統風險對投資者的影響,一般市場都是用指數來表達市場波動,在指數選擇中,欣泰電氣是17個指數的成分股,我們選擇的是深綜指、創業板綜指和制造業指數。在計算相關性之後,發現三個的相關性在0.84-0.85之間(大於0.8就屬於高度相關),差別不大。而創業板個股在刊登股價異常波動的時候,計算股價偏離值都是用的創業板綜指,也就是根據交易規則的規定,最後選擇的是創業板綜指作為扣除系統性風險的參照指數。

八、對今年業績的影響?

興業證券:基於賠付的工作剛剛開始,對業績的影響實際上還要看最終的賠付金額是多少,目前還沒辦法預計,去年針對這個事件計提了專項壞賬損失2.5億元。

九、如果不願意接受先行賠付的話,投資者還可以做什麽?

興業證券:如果不願意采用先行賠付的方式,那麽適格投資者依然可以采取調解、仲裁或人民法院維護自己的權益。

十、先行賠付後續安排?

興業證券:目前賠付工作相關的資金及技術準備已經準備就緒,專門設置了投資者賠付網站、賠付熱線、專用郵箱及現場咨詢點,將有序開展先行賠付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82

東芝擬出售西屋電氣 增發54億美元新股還債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21/1163483.html

陷入危機的日本東芝公司近日決定增發新股募集資金用以清償債務,同時繼續推進出售西屋電氣業務和芯片業務的方式融資。

據日本富士電視臺20日報道稱,日本東芝股價在20日上午一度下跌近5%,而19日東芝剛剛宣布將通過增發新股募集6000億日元(約合54億美元),並且希望從西屋電氣分離出部分資產,以避免東芝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若計劃成功,東芝有望在明年3月結束的財年內消除資產負債表中的7500億日元債務。

東芝表示,約有60家公司計劃參與此次增發。由於旗下西屋電氣此前出現數十億美元的虧損,導致東芝陷入了危機。目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和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已經在競購西屋電氣和其他資產。東芝表示,出售西屋電氣資產將幫助東芝大幅減少負債,以便讓東芝有資金著手開始新的業務。

(來源:環球網 記者:李 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88

總面積相當於一千個足球場,上海電氣拿下全球最大光熱發電項目

“中東我們耕耘了近10年的時間,錯過也放棄了很多機會。因為中東市場要求特別嚴格和特殊,如果合同執行出了任何問題,比如拖延一天工期,罰款就是幾十萬美金。但現在我們的能力已經達到了這樣的標準。”4月13日,在迪拜700MW光熱發電項目(下稱“迪拜光熱發電項目”)的簽約現場,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鄭建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海電氣與ACWA Power公司簽訂的迪拜光熱發電項目證明了中企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實力。他坦言,中東市場原來主要都是歐美企業在投資,不太給中企機會,因為中東采用的是國際最高標準,而這次上海電氣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拿下了這個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熱發電項目。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也出席了當天的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現場

總面積相當於一千個足球場

迪拜光熱發電項目是迪拜水電局(DEWA)擬開發的Mohammad Bin Rashid Al Maktoum太陽能園區第一階段第四期的太陽能發電站。該發電站總面積相當於1000個足球場大小,塔高約260米,采用“塔式+槽式”集中式光熱發電技術,儲熱時間可達15小時,項目合計發電容量達700MW。

正是因為這樣的發電和儲熱技術,迪拜水電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賽義德·穆罕默德·阿爾塔耶爾表示,和一般的太陽能發電不同,該光熱發電站可以實現24小時供電。

至於在面向國際公開的招標中為何最終選擇了上海電氣,阿爾塔耶爾說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上海電氣和ACWA Power公司在能源方面擁有國際領先的技術和經驗,第二則是因為他們提供的7美分電價是所有競標者中最低的,在成本上具有極大的競爭力。

ACWA Power公司是由沙特政府支持、目前中東地區最大的電廠開發商,至今已在10個國家投資並擁有37個項目。該公司的董事會主席穆罕穆德阿布拿楊在現場表示,一般來說,新能源發電會比傳統能源更貴,但該迪拜光熱發電項目的電價成本和天然氣的成本差不多,因此不僅是環保的,而且也是很經濟的。

根據迪拜政府清潔能源2050戰略,清潔能源在迪拜總發電量的占比將在2020年達到7%,在2030年達到25%,在2050年突破75%。該項目將為這一戰略提供支撐。

最大挑戰是工期

作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該項目自然面臨不小的挑戰和風險。用鄭建華的話來說,這個項目難度巨大,“世界第一”就意味著要達到過去沒有實現的世界上的最高標準和要求。除了標準和要求之外,工期和時間上的挑戰也很大,必須趕在2020年迪拜世博會召開之前完成。

不過,鄭建華表示,在競標之前,上海電氣就對可能存在的挑戰和風險做了全面的評估,並在這個前提下給出了頗具競爭力的報價。“我們不在意能從這個項目上獲得多少利潤,而是希望通過這個項目進入更高的門檻,在中東和世界最高的市場建立起我們的品牌,並希望未來能持續引領新能源的最高標準和最高水平。所以我們不是單純地算經濟賬,而是算戰略賬。”

據鄭建華介紹,該項目總體金額達38.6億美元,其中迪拜水電局出資51%,剩下的49%由ACWA Power公司和中國絲路基金共同出資。

鄭建華說,從全球來看,光熱技術領先的都是美國企業。但通過與美國和西班牙等國際領先企業的合作,上海電氣擁有了躋身於世界頂尖興能源裝備領域的技術和實力,也為中國技術、裝備、工程“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樣本。

該項目是上海電氣從傳統火電向新能源轉型的標誌性項目,也是在中東地區拿下的第一個大型能源總承包項目,為中國裝備制造企業進軍海外高端市場、打造中國品牌、踐行“一帶一路”構想提供了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40

擦亮“上海制造”招牌,上海電氣憑實力說話

歷經33個月的研制後,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核島主設備福清5號機組堆內構件,於今年4月10日在上海電氣第一機床廠有限公司順利發運。

“華龍一號” 是“中國制造2025”的標誌性工程,也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我們承建的堆內構件相當於核反應堆的堆芯‘龍骨’設備,該設備研制成功,標誌上海電氣核電裝備制造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副總裁呂亞臣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說。

這是“上海制造”實力的一個縮影。曾經,“上海制造”是一個時代品質的代名詞,在當代制造業技術和產業發展變革的大趨勢下,“上海制造”意味著構建先進制造業樣本和現代新型制造業體系。

怎樣全力打響“上海制造”這一品牌?這是致力於提供綠色、環保、智能、互聯於一體的技術集成和系統解決方案,創造了多項世界領先、著眼於新能源開發應用的“上海電氣”品牌(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探索的問題。

“華龍一號”福清核電5號機組全景。圖片來源:新華社

用實力對抗焦慮

上海電氣的實力不容小覷。作為一家大型綜合性裝備制造集團,上海電氣的主導產業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三大領域,產品包括火力發電機組(煤電、氣電)、核電機組、風力發電設備、輸配電設備、環保設備、自動化設備、電梯、軌道交通和機床等。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電氣誕生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創新產品,如首套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三代四代核電核島和常規島主設備、大型海上風電設備、西氣東輸的高頻電動機等。

以“華龍一號”堆內構件為例,是由236類、13487個零件組成,高達11.036米,最大直徑4.188米,重約160噸,采用全球最高標準設計結構精度要求和制造複雜性能,遠超二代改進型核電反應堆堆內構件。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精密加工、焊接、檢測以及裝配,代表了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核島主設備研發和制造的最高水平。

自2015年首堆堆內構件設備開工制造以來,經過33個月的研制,上海電氣第一機床廠順利完成所有制造任務,並形成焊接材料檢測等重大技術創新點18項,申請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0項,成為中國制造高技術、高標準、高經濟帶動性的典型代表。

2017年,上海電氣榮獲的多個獎項也證明核心產業的技術實力在進一步提升:《高效切削刀具設計、制備與應用》研發項目獲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再熱汽溫623℃高效超超臨界鍋爐研制》研發項目獲2017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滿足孤網要求抗沖擊型730MW 級水氫冷發電機》研發項目、《滿足內陸運輸及國際化需求的百萬千瓦級發電機》研發項目、《火電設備用關鍵大型鑄鍛件系列標準研究和提升》研發項目、《基於低低溫除塵系統的電廠環保島及裝備研制》研發項目均獲2017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作為全球最大的火電設備供應商,上海電氣的百萬千瓦二次再熱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刷新了煤電效率的最高紀錄。”呂亞臣說。他提到,因為技術的進步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升,公司煤電的效率和清潔程度已經可以和燃氣輪機相較。

即便如此,公司的憂患意識仍十分強烈。“上海電氣正處在重要期、關鍵期、轉折期,從一定意義上講,上海電氣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我們的外部環境異常嚴峻和複雜,我們內部的各種矛盾、各種困難也在不斷激化。上海電氣從表面上看是平穩的、是有地位的、是有規模的、是有影響力的、是受各方面關註的,甚至我們是可以為之驕傲的,但是實際我們面對的困難,面臨的形勢都要超過我們想象。”上海電氣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建華在企業多種場合的會議講話中表示。

2017年,上海電氣按照國資國企改革要求實現了整體上市,資產證券化率水平已超過92%。公司去年總收入為人民幣795.44億元,同比下降10.13%。仔細閱讀財報可知,公司的四大主營業務中除了占比四成的工業裝備營業收入比上年增加了3.56%,其他板塊如新能源及環保設備、高效清潔能源設備和現代服務業均呈現出不同比例的下降。

呂亞臣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工業裝備的轉型比能源這塊相對好一些,因為覆蓋品類較為廣泛。

“實際上,裝備制造業還是產能嚴重過剩的,存在低價中標現象。對我們來講價格壓力還是非常大的,火電價格和海上風電的價格還在走低,今年也有人大代表在呼籲,不能采取最低價中標模式。不然好的產品用不上,另外沒有效益,在創新和研發方面都會有影響。”呂亞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謀求轉型出路

上海電氣在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時期機遇與挑戰並重。從內外部環境看,市場需求受能源結構調整影響,重型機械及煤電等行業“去產能”仍是國家宏觀政策的重點導向之一。與此同時,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跨國公司正加大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戰略布局力度,搶占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為此,上海電氣致力於實現三個轉型,即加快從傳統能源裝備向高效清潔能源裝備轉型、加快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加快從單一制造向“制造+服務”模式轉型,通過積極促進產業技術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為重點,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推進高端裝備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

具體來說,上海電氣將進一步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三大領域。能源裝備領域將重點發展綠色高效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工業裝備領域將積極推進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變,實現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集成服務領域將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金融服務。

轉型的重要性也已經深入到了員工的意識之中。

上海發電機廠技術骨幹胡磊立足自己的崗位在內部刊物上分享了感受,“過去生產的大型發電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根本不必擔心銷路,也不太關心利潤,只要能將發電機研制出來就是成功。現在時代已經完全不同,市場競爭很殘酷,用戶需求至上,滿足用戶需求才會有銷量,過去講究大型發電機,當時單一追求質量的時代完全正確,可放在現在,僅僅質量好一個維度是不夠的,必須要性能和價格兩個維度才能生存,這對我們技術條線的人員是個挑戰。”

面對火電機組招標量下滑,原有業務模式不可持續,作為管理人員的範世旺提到,“我們的思路是通過IP技術與傳統汽輪機技術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汽輪機產品,從原來的汽輪機產品制造商,轉變為汽輪機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提供商,為用戶提供智能診斷、定期檢修改造等增值服務”。

當然,這些核心焦點在於人才的培養和管理,以及新型團隊的建設。目前上海電氣在對標西門子、華為等大公司的制度和文化,比如西門子數字化團隊精細化的分工,華為的強矩陣式的項目管理等。

鄭建華也明確提到企業人力資源部要加強對優秀人才的吸引,研究制訂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包括對核心員工持股的探索,要讓每位員工鼓足幹勁。“只有這樣企業才會有未來,才會有凝聚力,才會有發展,這樣的企業才能真正做強。”

利用好上海電氣這塊金字招牌對其他中小企業也有益處。“有一些好的小的民營企業在通過我們實現它們的能力提升和市場的覆蓋。有一個民企來找我,說他們做了一個減震的材料,已經開發了十幾年,想要在應用上再開發,與有品牌的企業合作才能迅速推開市場,因此找到了我們。帶上品牌,市場覆蓋面就會大一些。”呂亞臣說。

“上海電氣發展現在正處於非常重要的關鍵時期、轉型時期、決戰時期,我們抓好這3~5年,將會有一個全新的上海電氣,巍然屹立在世界的舞臺。”鄭建華在內部會議的發言充滿了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63

東北電氣資不抵債,A股“鐵公雞”已到懸崖邊

連續兩年虧損之後,東北電氣已逼近“資不抵債”的邊緣。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查閱發現,東北電氣除了經營狀況面臨困難之外,其債務狀況也十分不理想。東北電氣在A股上市平臺*ST東電(000585.SZ)最新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其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165.75%,相較於2017年年報的163.56%又有增加,按照一般定義,東北電氣已經進入“資不抵債”的危險境地。目前東方電氣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均不在正常的範圍區間,顯示公司償債能力正在承壓。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稱,截至2017年底*ST東電負債總額超過資產總額1.95億元,流動負債超過流動資產2.3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1.99億元。同時公司面臨的已決訴訟的賠償金額還有2.72 億元。

事實上每隔幾年,地處遼寧的東北電氣就要“披星戴帽”,其上市名稱也多次在東北電氣和*ST東電之間切換,而今年東北電氣再度吹響“保殼”沖鋒號。

據其3月29日晚披露的年報,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299萬元,同比減少3053萬元;凈利潤虧損3.98億元。東北電氣已連續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值,且2017年年末凈資產為負值。按照相關規定,深交所將對東北電氣A股上市平臺*ST東電交易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而公司也將在2018年打響“保殼戰”。根據相關規定,*ST東電也被調出港股通股票名單。第一財經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東北電氣,截至記者發稿時,電話無人接聽。

東北電氣接連遇到經營困局與當下的行業環境不無關系,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7年國網投資額近幾年來首次下滑,對應輸電設備招標量縮減,板塊景氣度較低。長江證券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經營數據來看,2017 年和2018年一季度環節營業收入分別下滑3.5%和2.5%,此外兩個時期內期間費用率均出現不同程度上升,拖累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降幅分別擴大至13.0%和46.5%。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東北電氣的主營業務為電氣機械及器械制造,營業收入占比達到98.17%。因此東北電氣受到行業基本面波及從而出現經營困局並不難理解。

雖然固守主業,但顯然東北電氣並未很好地守住自己的“江山”。目前東北電氣在行業中的地位可以說是江河日下,總市值僅為16.27億元,在整個輸變電設備行業上市公司中排名104位,營業收入也排在行業末位,2018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僅為475.6萬元,相較於行業龍頭特變電工,僅為其營業收入的5.93%。

近半年來*ST東電市場表現

記者註意到,東北電氣之所以盤子越來越小,除了經營不斷萎縮之外,也與其在2001年虧損時,就開始賣資產保殼有關。十幾年間,相繼完全或部分出售了沈陽變壓器有限公司、錦州電力電容器有限責任公司等公司的股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