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出口三個月來首現增長 但進口意外上升推動日本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565

日本7月商品出口錄得3個月來首次正增長,初步跡象顯示海外需求正開始複蘇,市場希冀出口能抵消消費支出的下滑。不過日本7月商品進口同比意外增長,推動季調後商品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至10238億日元,連續40個月錄得赤字。(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受汽車、機械和電子設備出口量的穩健推動,日本7月商品出口年率增長3.9%,為3個月來首次錄得正增長,超過增長3.8%的預期水平,前值從下滑2.0%修正為下滑1.9%。

7月出口數據對日本央行而言是個安慰,因出口是“安倍經濟學”中,刺激日本經濟增長的引擎。

日本Norinchukin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Takeshi Minami認為,7月數據顯示出口正隨著趨勢溫和複蘇,因此外部需求可能部分抵消未來本土需求的疲軟。

“但當前出口不太可能加速加速。歐洲經濟缺乏增長動能,這也將令日本最大的亞洲出口市場——中國承壓。”

此外,受石油和天然氣進口支撐,日本7月商品進口年率意外增長2.3%,預期為下降1.5%,前值增長8.4%。

超預期的進口數據推動,日本7月季調後商品貿易赤字10238億日元,連續40個月錄得赤字,預期為赤字7613億日元,這是自去年10月以來,與預期差距最大的一次。

匯豐銀行日本經濟學家Izumi Devalier表示,我認為令人大感意外的是進口數據,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非常強勁的進口數據,因此預期7月份會略有下滑,但看起來進口正以非常迅猛的速度複蘇,不過日本消費依然疲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68

俄羅斯關閉四家麥當勞 取消部分歐盟產品進口限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89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20日簽署命令,撤銷部分對西方國家產品的進口限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新華社,俄羅斯聯邦政府20日發布消息說,根據農業部門對商品市場的分析,並考慮到進口替代能力和部分群體利益,決定對本月7日出臺的進口禁令清單進行調整。

不過,仍有跡象表明,俄羅斯總統普京仍持強硬的反制裁立場。英國《衛報》報道稱,周三,莫斯科四家麥當勞餐廳被暫停關閉,俄羅斯方面給出的理由是衛生條件不合格、能量及營養價值等數據不達標。此舉被社會輿論評論說是俄總統普京對歐美制裁的針鋒相對的報複。

這其中就包括蘇聯解體後不久在俄羅斯開業的首家麥當勞餐廳,它還曾被形容為全球最繁忙的分店之一。麥當勞在俄羅斯境內有438家分店。據麥當勞2013年的數據,俄羅斯是該集團除北美地區以外的七大主要市場之一。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俄羅斯消費者監管部門表示,將對上述餐廳進行進一步檢查。

根據最新清單,馬鈴薯種子、洋蔥種子、營養劑、濃縮蛋白、食物纖維補充劑、無乳糖乳品,以及鮭魚和鱒魚魚苗被從進口禁令清單中剔除。

本周早些時候,一群俄羅斯人下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請願書,他們要求將一些“用於特殊膳食目的”的產品從進口黑名單中剔除,其中涉及乳糖或無谷蛋白。乳糖和無谷蛋白“在俄羅斯沒有替代品,而且對兒童和腹腔炎患者是唯一的無乳糖和無谷蛋白營養品。”

為回應美歐對俄進行的經濟制裁,俄政府8月7日公布食品進口禁令清單,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挪威的肉類、奶制品、果蔬等暫時停止進口。

歐盟此前估計,俄食品消費對外依存度高達35%,食品禁令將在今年內對俄羅斯經濟造成230億歐元的損失。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提及,俄羅斯一位地方農業部門官員Kommersant說,庫頁島奶酪價格已經漲了10%,肉類漲了15%。雞腿價格漲幅更為驚人,高達60%。

由於進口貨源收窄,俄羅斯境內食品供應量縮減,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食物價格也在上漲。濱海邊疆區從中國進口的蘋果價格漲了三分之一,肉類漲了26%,魚類漲了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96

國企壟斷局面終被打破:廣匯能源獲首張民營原油進口牌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082

中國原油進口資質被國企壟斷的局面終於被打破。新疆廣匯能源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原油進口資質的民營企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三晚間,廣匯能源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新疆廣匯石油有限公司獲得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

該公司在上交所公告稱,已收到商務部批複,允許新疆廣匯石油2014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20萬噸;新疆廣匯石油可根據市場情況將原油銷售給符合產業政策的煉油企業。

《中國證券報》援引業內人士觀點指出,廣匯能源獲得此資質意味著擋在民企頭上的天花板已經被捅破,這對於破除中國能源領域,尤其是石油領域的壟斷意義重大。

根據中國現有政策,原油進口分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兩種。擁有國營貿易經營權的企業目前有5家,包括中聯油,中聯化,中海油,中化和廣東振戎,這種貿易沒有配額限制。

據中國經濟網,目前,共有22家企業擁有原油非國營貿易經營資質,2012年—2014年,中國對這部分貿易的配額是2910萬噸/年。但這些配額的完成量數字沒有公布。

此前,發改委發文稱,國企改革方面,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有序推進電信、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行業改革。而允許民營企業進口原油是開展油氣改革的重點方向。

新疆廣匯石油並不具備排產權限和能力。阿斯達克財經網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廣匯能源在哈薩克斯坦的油氣田項目進展順利,齋桑油田項目已具備原油生產能力。此次獲準進口原油配額,其海外原油有望轉運至國內銷售。

《每日經濟新聞》援引分析師消息稱,廣匯能源的原油銷售權申請也已提交,政策下發或為期不遠。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張葉青認為,按照現有國家政策,廣匯能源至少還要過兩道關才能最終實現銷售:其一,廣匯自身獲得原油銷售權;其二,地方煉廠獲批進口原油使用權。

新疆廣匯石油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煤炭、原油、天然氣資源的民營企業。2013年,該公司獲得哈薩克斯坦齋桑油氣項目原油資源量11.639億噸,哈薩克斯坦南伊瑪謝夫油氣項目原油儲量2.1億噸。廣匯能源目前正在申請石油勘探資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43

中國民企首獲原油進口資質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7965

2014年08月29日 06:09 AM

中國民企首獲原油進口資質

背景
評論 打印 電郵 收藏
 

經歷幾個月的期待後,中國向一家非國有企業發放了原油進口牌照,向著放開國企主導的石油業、引入競爭機制邁出不情願的第一步。

此前各方滿懷希望地認為,中國將向獨立企業發放更多牌照,從而放鬆對原油進口的管制,最終放開整個石油行業。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未能成為現實。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批準文件,總部設在西北邊陲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廣匯能源(Guanghui Energy),今年可進口20萬噸原油。

通過選擇廣匯,而不是任何“茶壺”煉油廠,即那些對中國兩大國有石油企業——中石油(PetroChina)和中石化(Sinopec)——構成威脅的獨立煉油企業,商務部並未真正放開市場。廣匯已經擁有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氣區塊,但沒有煉油廠,因此它的原油最有可能在中石油在新疆的某家煉油廠加工。

“人們對改革有很多期望,希望很快就會有突破,所以他們對這個消息感到興奮。但改革實際上仍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中國(ICIS China)研究總監李莉表示。改革者們表示,打破壟斷石油巨頭對進口、國內管道和其它戰略領域的把持,對於終結它們的霸主地位、創建一個更具競爭力和高效率的能源行業是必要的。

作為其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的一部分,中國將大約10%的原油進口分配給非國有的貿易商,但額外文書要求實際上限制了這些進口的競爭力。

劍橋能源咨詢公司(IHS Cera)常駐北京的周希舟表示,中國的改革往往在阻力最小的點起步。“此舉將受到國家石油公司較少的反對,”他表示。“這麼多領域仍由國家石油公司占主導地位,這一開放對它們不是很有威脅。”

大多數中國的原油是通過中石油、中石化和規模較小的中海油(Cnooc),以及兩家國有貿易公司進口的。“茶壺”多數位於山東省,它們占中國煉油產能的大約16%,盡管官方通過放貸和產能限制迫使它們關閉,但它們仍頑強地堅持著。

廣匯已經是繞開石油巨頭的先驅。去年底,它開通了中國第一條獨立的跨境管道。該公司在創立之初在新疆生產液化天然氣,然後用卡車運到中國其他地區,成本低於中石油的輸氣管道。

譯者/和風

相關文章

中國啟動央企改革試點 2014-07-16
煉油業將步鋼鐵行業後塵? 2014-07-15
中國國企改革要先理順管理層“動機” 2014-06-05
如何看待中國油企“走出去”? 2014-04-09

韓碧如上一篇文章

津巴布韋總統未如願獲得中國無償援助 2014-08-29

分享本文

排序: 評論總數
[查看評論]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83

中國進口意外連月下滑 煤炭鐵礦石進口大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52

上月中國外貿進口增長一年來最低,且連續兩個月下滑,令人更擔心,在國內房產市場降溫影響下內需疲弱形勢惡化。中國政府再推寬松政策的猜測升溫。(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8月中國進口同比下降2.4%,與當月增長9.4%的出口形勢形成鮮明反差。進口增長意外地遠遜預期,此前彭博調查的市場預期為增長3%。

今年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確加大了中國進口增長的壓力,但分析師認為,中國自身的需求也讓人失望。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經濟學家Louis Kuijs認為,進出口數據讓中國政府面臨考驗,

進口增長意外放緩發出了需要增加寬松政策的信號。可同時出口迅猛增長,貿易順差連創新高,這又加大了決策者允許人民幣一定程度上升值的壓力。

有些分析人士指出,進口數據疲弱與其他方面的表現一致。澳新銀行研究主管Mark Pervan就認為:

“那是在告訴我們,他們(中國人)在短期需求方面更謹慎。我認為那是因為目前房產市場正在下行。”

路透的專欄作家Clyde Russell認為,中國的大宗商品進口數據發出了警告信號。8月原油進口環比增長6%,但8月已經是今年第四個燃料凈進口的月份,這意味著更多的進口原油被加工為精煉油出口國外。

今年前八個月每日進口量比去年同期多45萬桶,可是今年前八個月凈燃料每日進口僅有1.7萬桶,遠低於去年同期的24.6萬桶。

如果凈進口燃料計入原油進口量,今年前八個月每日進口原油應達到604.7萬桶,去年同期為582.6萬桶,兩者之差為22.1萬桶。

Russell認為,這樣計算可能更準確地體現中國的真實燃料需求,但即使如此,也可能高估了進口需求,因為進口燃料中還包括作為戰略儲備的燃料。

這樣的推測意味著,國際能源署(IEA)預計今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長2.9%可能太過樂觀,增幅可能更接近於2%。

除了石油,鐵礦石、銅、煤這類大宗商品也發出了警報。8月未鍛軋銅進口環比持平,鐵礦石進口減少9.3%,煤大減18.1%。

Russell指出,大宗商品生產商擔憂的是,中國的進口需求並未像過去那樣對價格下跌做出反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也未必會刺激中國大量采購。

下表來自中國海關總署。

中國,進口,石油,大宗商品,鐵礦石,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03

制裁大戰又升級 俄羅斯掐波蘭天然氣、擬擴大進口禁令還擊歐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03

俄羅斯,制裁,歐盟,普京,默克爾

昨日歐盟宣布推出力度更大的新一輪制裁方案。制裁宣布前,歐盟成員國波蘭的媒體稱,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本周已減少45%。俄羅斯外交官稱別無選擇唯有反擊。俄高層經濟顧問稱,俄方已準備對策,可能將當前對歐盟的食品進口禁令範圍擴大到汽車制造與服裝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盟制裁生效時間確定之後,俄方的反應極為強烈。當天,俄羅斯的股票及外匯交易市場全線下跌,盧布兌美元的匯率跌至近一段時間的最低點。

同日,俄羅斯常駐歐盟大使Vladimir Chizhov將西方的新一輪制裁斥為“毫無邏輯”,稱最近烏克蘭達成的停火協議已經明顯減少了烏方沖突。他向本國媒體表示:“俄羅斯已經別無選擇,唯有采取措施反擊。”

事實上,在歐盟從上周末就傳出決定對俄進一步制裁的消息後,俄羅斯已經未雨綢繆,甚至做出了還擊的試探。

在歐盟宣布上述最新制裁前,波蘭金融網站biznes報導,截至本周三,俄最大天然氣生產商Gazprom已連續三天減少約定供應的天然氣,減幅達到了45%。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首席經濟助理Andrei Belousov在當日歐盟宣布新一輪制裁生效前就表示,俄羅斯已準備了針對歐盟的反擊措施:

“在許多消費品的貿易領域,我們的歐洲合作方更依賴俄羅斯,比俄羅斯對他們的依賴度更高。這其中包括俄羅斯進口的汽車,特別是二手車,也有某些我們自己也生產的輕工產品,並非全部而是特定類型的服裝。”

Belousov說,他相信俄羅斯經濟部已確定具體禁止進口哪些產品。

此前媒體披露,歐盟對俄羅斯的最新一輪制裁方案加強了對俄羅斯進入歐盟資本市場的限制。在深水石油開發、北極石油勘探、俄羅斯頁巖油項目上,歐盟不再提供有關鉆探、試井、測井等服務,軍民兩用產品和軍事用途技術的出口也受限制。另外,將禁止24名自然人進入歐盟並凍結其在歐盟的資產。

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昨日發表聲明強調,歐盟的最新制裁仍有撤銷余地,本月底歐盟成員國大使將全面評估烏克蘭和平計劃,視烏克蘭局勢發展屆時可能部分、或者全面修訂制裁方案,甚至可能中止或撤銷該方案。

範龍佩的聲明是各方博弈妥協之後的產物。兩天來,歐盟成員國大使在布魯塞爾就何時實施對俄羅斯最新一輪制裁方案展開激烈討論。

與俄羅斯經貿往來密切的意大利、奧地利、芬蘭等國不希望對俄實加新一輪制裁。德國則是力推制裁的“急先鋒”,傾向於立即實施制裁。

今年7月末,歐美相繼公布了截至當時最嚴厲的對俄制裁,直指金融、國防、能源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

歐盟當時禁止五家俄羅斯國有銀行在歐洲募股和發債,限制對俄出口促進石油業現代化的設備;禁止歐盟國家與俄方簽署新的軍售合約;禁止向俄軍方客戶出口機械、電子產品和其他軍民兩用產品。

俄羅斯於8月初公布了反制裁措施,決定一年內禁止從美國和歐盟國家進口果蔬、肉類、乳制品等食品。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盟這次繼續加大制裁力度的一個理由,如彭博公布的下圖所示:紅色區域代表的歐盟28個成員國天然氣儲存量升至最高水平,歐盟成員國的天然氣儲備已達到創紀錄的高峰,所以對俄羅斯出口天然氣依賴度降低。

歐盟,俄羅斯,制裁,天然氣,普京

但問題是,就算挺得過今年冬天,明年春季會怎樣?屆時德國企業會不會需要能源?

英國《金融時報》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歐洲統計局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數據制作了以下圖表。它展示了部分歐盟國家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依賴度。

歐盟,俄羅斯,制裁,天然氣,普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51

中國宣布禁止銷售、進口劣質煤 施壓全球煤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42

面對國內煤炭企業高庫存壓力,發改委宣布禁止進口高灰分劣質煤,繼鐵礦石之後煤炭價格或遭重大打擊。

發改委出臺的《煤炭經營監管辦法》規定,為控制空氣汙染,從9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灰分高於40%,以及硫含量高於3%的燃煤。

從2015年開始,禁止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銷售灰分含量超過16%,硫含量超過1%的燃煤。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2013年煤炭進口同比上漲13.4%至3.3億噸。去年分別從澳大利亞和南非進口了約5400萬噸與1300萬噸熱煤。路透分析認為其中大部分恐怕不符合發改委制定的最新標準。

由於東部人口密集地區是進口燃煤最大消費者,這實際上意味著中國從澳大利亞、南非和其他主要產煤國進口量將大幅減少。

發改委此舉正值國內燃煤產能過剩之際。“限制進口煤數量”被市場視為是幫助煤炭行業脫困的重要措施之一。

《上海證券報》報道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曾召集國內主要發電集團討論進口煤的問題。發改委指出對煤炭行業面臨的困難形勢要有清醒的認識。煤炭庫存連續多個月超過3億噸。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在落實煤炭脫困具體措施方面要強化責任意識。

瑞銀分析師Daniel Morgan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許多無法達標的澳大利亞出口商,可以通過洗煤或混合煤達標。

他認為:“中國新規實施需要大規模的取樣,並實施一套複雜的規則才能起效。”(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19

李克強提五點措施加強進口、擴大對外開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11

李克強總理在周一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促進擴大對外開放。而最近中國的進口持續下滑,被指內需疲弱。

據中國政府網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周一(9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促進擴大對外開放;加強技術產品和服務進口。

會議確定:

一是鼓勵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調整《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支持金融和融資租賃企業開展進口設備融資租賃業務;完善科教和科技開發用品進口稅收政策,助力企業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二是擴大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高端生產性服務進口。

三是穩定國內需要的資源進口,合理增加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牛羊肉、水產品等一般消費品進口。

四是推動進口管理便利化。實行24小時和節假日預約通關,加快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商品無紙化通關試點。擴大采信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結果,縮短檢驗檢疫時間。

五是搭建進口貿易平臺,在公平競爭原則下,利用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模式增加進口。鼓勵企業在海外建立采購網點和渠道。發展多雙邊貿易,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李克強總理本次主持召開的會議決定或瞄準了近期中國進口下滑的事實。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中國8月進口為0.9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了2.4%,是進口數據連續第二個月的下滑。前8個月中國進口7.9萬億元,下降1.1%。出口方面則為9.1萬億元,增長了2.1%。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數據顯示,海外市場的回暖使得出口持續回升,但是中國內需低迷,導致進口下滑,從而使得貿易順差不斷擴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範劍平稱,今年中共兩會確定的進出口總額預期增長7.5%,前8個月累計增長0.6%,進口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國內需求轉弱,貿易順差才出現衰退性擴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政府網【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新聞稿全文如下:

005sq2Yvjw1ektii7vh0rj30g515ck2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06

印度有望超越中國成全球最大動力煤進口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43

20131007201522544158019

印度將很快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運動力煤的消費國嗎?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不少開采商和交易員的答案是肯定的。

煤炭是印度最重要的能源,超過一半的發電站通過煤炭發電。而印度國內的生產則受到限制。最近印度最高法院取消了部分私營公司超過200張煤炭許可證,這令開采商和交易員傾向於認為印度的進口需求強勁。

上述報道引述市場人士稱,受到官僚體制和基礎設施的挑戰,印度國內的煤炭供給較為疲弱,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改善。

動力煤生產商嘉能可認為,印度年均進口量預計將從1.5億噸提高到2015年的1.8億噸,2020年有望增至3億噸。

盡管這一預期是所有市場預測中較為樂觀的,但少有人認為印度嚴加監管的煤炭部門能夠自給自足,滿足國內的能源需求。

此外,全球需求疲軟、供應增加以及美元走高都令動力煤的價格承壓。以基準的澳大利亞煤炭為例,今年以來煤價已經跌了20%至656美元/噸附近。此外煤炭的庫存罕見的處於2008年來的最低水平。

這些都給印度的煤炭進口提供了條件。數據顯示,今年8月印度進口了1270萬噸動力煤,同比大增22%。

於此同時,中國正努力減少動力煤進口。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面對國內煤炭企業高庫存壓力,發改委宣布禁止進口高灰分劣質煤。

發改委出臺的《煤炭經營監管辦法》規定,為控制空氣汙染,從9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灰分高於40%,以及硫含量高於3%的燃煤。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2013年煤炭進口同比上漲13.4%至3.3億噸。在煤炭庫存連續多個月超過3億噸之時,“限制進口煤數量”被市場視為是幫助煤炭行業脫困的重要措施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37

中國恢複煤炭進口稅 澳洲礦企急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25

coal-mine

近10年後,中國恢複征收煤炭進口關稅的一紙通知急壞了澳洲煤企。 澳洲礦產協會表示,政府必須與中國進行緊急談判,在計劃今年完成的自由貿易協議中爭取煤炭進口關稅的豁免待遇。

中國是世界最大煤炭進口國。而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煤炭出口國之一。路透社報道稱,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間,中國購買了近1/4的澳洲出口煉焦煤,總額達55億澳元。澳洲對中國動力煤出口約占總量的1/5,總計35億澳元。

該報道稱,澳洲礦產協會稱中國新關稅是個糟糕的決定,敦促澳洲政府要求中國撤回該規定。該協會還稱此舉會提高煤炭成本,最終損害中國消費者利益。

澳洲礦產協會執行長Brendan Pearson通過電子郵件發表聲明稱:“這項決定的出臺,讓將於下月結束的中澳自由貿易協議談判變得更加重要。澳洲煤炭業在談判中尋求立即取消對該國煤炭出口征收關稅。”

如果中澳貿易協議不能解決這項問題,必和必拓、嘉能可、力拓、英美資源集團以及包括中國兗煤澳洲在內的小型礦企煤炭出口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在中國煤炭業仍處於價格不振、利潤下滑的低谷之際,10月9日,中國財政部宣布,自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無煙煤、煉焦煤、煉焦煤以外的其他煙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對應煤種恢複實施3%、3%、6%、5%,5%的最惠國稅率。

據《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國內外主要煤炭品種的價格已基本持平。恢複征收進口關稅後,進口煤炭在大陸地區的競爭力將下降。

而另一家主要煤炭出口國印尼則憑借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與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已經取得豁免。

目前,國內大煤炭企業已經在陸續執行限產,加上逐漸嚴格的對超能力生產的監督檢查,國內煤炭行業或會逐漸好轉。隨著秋季枯水期到來,以及冬季北方供暖用煤的增加,煤炭價格回升也被看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