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e金流打通 小賣家也能賺人民幣

2012-12-31  TCW
 
 

 

第三方支付」政策趕在年底鬆綁,台灣網路金流(也稱e金流)的潘朵拉盒子,正悄悄的被打開來了!

十月十七日,金管會同意不再干涉「網路代收付平台業者」(即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務商)是否可以成為銀行的信用卡特約商店。十二月初,銀行公會擬定一紙規範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業者往來的自律公約,被視為政策鬆綁的具體依據。「等了十幾年,終於等到這一天!」專營網路金流服務的綠界科技總經理王建民難掩喜悅。

什麼是第三方支付?舉例來說,網購族小B在中國最大購物網「淘寶網」刷信用卡血拼了新台幣五千元,三天後,戰利品一一寄達台灣,她檢視後感到滿意才到網站上按下「付款」選項,其實,這段期間,她的錢,就是被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暫時「hold」(持有)住,只有當她下了指令,支付寶才會撥款給賣家。

這麼做的好處為何?顯而易見的就是,小B不用擔心付款後拿不到貨,長久下來,小B信任這個交易平台,也就會越買越多,就刺激了網路上的交易量。所以,雖然第三方平台看來是賺了這三天的利息錢,但是對買賣家而言,第三方支付就像是一個更中立,而必須存在的角色。

數字會說話,全球先行十四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二○一一年交易金額達一千一百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四千億元),支付寶也在二○○四年上線,二○一一年總交易金額約人民幣九千二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兆三千億元),躍居全球第一,相當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兩年份的總預算,顯見其金流影響力之龐大!

業者腳步跑得比法令快

明明這是世界潮流,但是,台灣已經落後國際至少十年!

台灣民間其實跑得比法令快,譬如知名的「紅藍綠」(紅陽、綠界,以及藍新科技)三家業者先行多年。而網路家庭(PChome)也在今年三月成立「支付連(PChomePay)」,玉山銀行也成立「兩岸支付通」與支付寶合作了。

據了解,金管會最近也核准了幾家銀行申請第三方支付業務。這次鬆綁,到底會對台灣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改變一:對微型賣家有利

經營二手精品包買賣七、八年的小資女張健芳從網路商店開到實體店面,高單價的精品包使得買家最常問她「可以刷卡嗎?」

但可不是每位賣家都可以提供線上刷卡服務,因為要跟銀行簽約有兩個基本門檻:設立公司、資本額五百萬元,就足以讓擁有創業夢的個人賣家打退堂鼓了。張健芳選擇加入大型電子購物商城,但要自行吸收手續費,並付給購物平台上架費與成交抽成費用。王建民說,個人與銀行簽約手續費約二‧五%,但加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可降到一‧八%。

未來第三方支付業者旗下簽約的會員賣家,不再需要與銀行簽約,加上有第三方為買賣把關,增加買家對個人賣家的信任。因此,才能造就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和管中閔口中,「有助微型商家發展」的局面,讓C2C(個人對個人)交易可以更便利。

改變二:兩岸交易變熱

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助網路商家突破國界限制。現行台灣買家到中國網站刷卡,付給平台與銀行的跨國手續費加起來約四%左右,為了解決跨境的高額手續費,藍新科技在二○○九年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串接,歐付寶也在今年九月與為了騰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財付通」介接。

王建民表示,如此一來,兩岸買家都算是「國內消費」,只需要付款給國內第三方支付平台,再由平台交給介接平台,手續費以國內計算,這也能讓台灣賣家有機會賺到人民幣。

「你身上的毛衣很漂亮,賣給我好嗎?」你和朋友拿出手機互相碰撞一下,輸入金額,毛衣就易主了。

改變三:為手機付款鋪路

這是藍新科技總經理詹聖生對移動支付的未來想像之一。等到第三方支付變得更方便後,將會使個人與個人的交易,變得很方便,只要透過手機,兩個人就可以產生交易行為。

調研機構顧能(Gartner)研究指出,二○一一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金額已經到達二千四百一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兆元),預估二○一五年將突破一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九兆元)。

這麼龐大的商機誰不覬覦?騰訊已經預告,年底將開通即時通訊軟體微信(WeChat)與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財付通」的支付服務。據了解,財付通總經理賴智明日前來台八天七夜,密訪了數家銀行與悠遊卡公司,就是在為全球擁有兩億用戶移動平台的支付布局。

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可以確定的是會帶來什麼改變,但誰能成為最後贏家,還是未定之數,只能各憑本事。

【延伸閱讀】各大第三方支付平台,網路金流幾乎都破兆!——重要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務商

名稱:PayPal母公司:eBay成立年:19982011年交易金額:1,18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兆4,300億元) 備註:全球合作商家1,000多萬家

名稱:支付寶(Alipay)母公司:阿里巴巴成立年:20042011年交易金額:金額最大!人民幣9,200億元(約合新台幣4兆3,000億元)備註:中國市占第1(46%),主要服務中國消費者

名稱:財付通(Tenpay)母公司:騰訊成立年:20052011年交易金額:人民幣4,500億元(約合新台幣2兆1,000億元)備註:中國市占第2(21%)

名稱:Google Wallet母公司:Google成立年:20062011年交易金額:--備註:前身為Google Checkout,全美有超過9成商家註冊其服務

名稱:Square母公司:--成立年:20092011年交易金額:最具爆發力!約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81億元)備註:專攻移動支付,是此領域的明日之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60

商合會主席:人流、物流、金流應更緊密匯整 李大壯推台港合作 擴大中國商機

2013-06-17  TWM
 
 

 

「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成立三年多來,主席李大壯致力推動港台經貿交流與合作;面對中國可觀的商機,他認為,台港應在人流、物流、金流層面加強合作,把中國效益放大。

撰文‧賴琬莉

「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今年已經在位第四年,但他鮮少提及他的家世背景,其實李大壯出身世家望族,他的祖父張學銘是張作霖二子、張學良同父同母的胞弟,換言之,他是民國初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曾孫。

「我本名張實,幼時父母離異,五歲跟著媽媽到香港投靠經商的外祖父,從母姓,改名鄭大壯,後來母親再嫁,繼父姓李,所以又更名為李大壯。」他用最精簡的方式,一口氣說完自己的出身背景。

李大壯不僅家世顯赫,也活躍港台政商界,他是香港新大中集團主席,還掛名過中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商會總會理事、YPO(青年總裁協會)北亞區主席等頭銜,與台灣商界熟悉,一位YPO會員的台灣企業家表示:「李大壯兩岸政商關係都不錯,常到台北與企業家球敘。」

規畫大中華生活圈旅遊

二○一○年四月,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同年五月成立的台灣「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對口,這是港台首次建立起制度化的交流平台。

在此平台之下,香港同步成立「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商合會)」,與台灣的「經濟合作委員會(經合會)」展開交流;港台相關的經貿、投資和旅遊等領域,就由商合會與經合會負責。

兩岸三地政商關係深厚的李大壯,毫無疑問成為接手「商合會」的不二人選。他出任商合會主席三年多來,商合會及經合會除了輪流在香港或台灣舉辦年度會議,也大力促進投資便利化,期望在港台資企業的投資限制能降低,台灣工業銀行策略長駱怡君表示:「李先生兩岸人緣好,商合會非常積極推動港台的合作事務。」對今年邁入第四年的商合會目標,李大壯認為可以從人流、物流及資金流三方面努力。人流部分,他認為港台在旅遊業合作仍有相當寬廣的發展空間,「我已經向新任旅發局主席林建岳建議,由香港旅發局建立一個聯合兩岸四地(中港台及澳門)的旅遊業合作平台,加強港台合作。」林建岳同時也是商合會的成員。

據統計,中國赴香港「個人遊」在○三年七月實施後,過去九年多中國訪港旅客屢創新高,一二年陸客訪港逾三四九一萬人次,較一一年上升二四.二%,占整體訪港旅客逾七成。至一二年十二月,中國「個人遊」赴港旅客人次累計已超過一億人次。

中國旅遊研究院的最新數據推算,至二○年,中國大陸出境旅客人次可望達到一.七億人次;而根據現時赴港旅客占中國大陸出境旅客人次的比率預測,屆時訪港陸客更可達七千五百萬人次。

「雖然這些數字只是推算預測,卻實實在在反映中國出境旅遊的潛在經濟效益,針對這塊大餅,香港與台灣之間不該只有單純的競爭關係,相反的,雙方可以共同合作。」李大壯表示,如果兩岸四地能合作,建構相關制度接連四地,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提供更完善的旅遊服務,一定可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例如,規畫「一程多站」的旅遊行程,透過港、台、澳門各自的特色路線擴大觀光吸引力,也能讓中國旅客的消費力雨露均霑。

加強互信 創造投資機會至於物流,香港一直以來奉行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不設進口關稅,吸引很多國際企業來港營商。回歸十六年迄今為止,香港依然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轉口港,據特區政府統計,一二年,六二%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中國,而五四%則以中國為目的地。

此外,○九年十二月動工的港珠澳大橋,預計將在一六年完成,屆時將大大減少旅客和貨物往來香港、珠三角西部的成本和時間。

李大壯強調,大橋完工後,珠三角西部將進入「距離香港三小時車程」的範圍內,形同為香港創造新的經濟腹地,透過香港的轉運能力加上台灣的企業活力,應能有效擴大中國市場商機大餅。

在資金流方面,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之一,亦是重要的國際金融及銀行中心。以市值計算,截至一二年底,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六大證券市場。香港交易所共有一五四七家公司上市,其中一七九家公司在創業板掛牌。香港股市總市值達二.八兆美元,香港也是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一二年底管理的基金總額約占整個地區的一八%。

據台灣經濟部投審會資料,一二年台灣核准了二七九個來自香港公司的投資項目,總值三.六億美元。與此同時,台灣核准六十四個台灣公司到香港的投資項目,總值二.九億美元,李大壯認為,「香港和台灣應建立更緊密的投資往來,為雙方創造更多機遇。」李大壯期望透過「商合會」的平台,繼續為促進香港與台灣的商貿合作出力,並將推動香港和台灣能簽訂類似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或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等更緊密合作協定,加強兩地合作的互信。

李大壯

出生:1959年

現職:「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新大中集團主席經歷:設備代理商、YPO(青年總裁協會)北亞區主席學歷:英國倫敦修己斯美術學院

家庭:已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2

百年來交易最熱 港股幕後金流拆解

2015-04-20  TCW
 
 

 

這是暌違七年,港股的大多頭,也創下百年來單日最大交易量紀錄。

投資兩岸三地股市二十四年、報酬率超過五倍的東驥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龐寶林,四月八日早晨一如以往走進位於香港灣仔的辦公室,打開看盤軟體等港股開盤,突然間,螢幕上一片漲停,恆生指數不斷往上飆。

股票如惠理集團兩天漲了三○%,建設銀行突破今年高點,港股無漲跌幅限制,螢幕上股價猶如沖天炮,上漲五○%到一倍的股票比比皆是。

他桌上電話不斷響起,客戶打來問,抱了七年多股票終於解套,要賣出還是持有?這是當週多數香港股民的疑惑。

港股盛宴揭開序幕,累計上週三天,港股上漲近兩千點,恆生指數創下七年新高,港股通日額度首次用光,同時刷新七大紀錄。

政策開放×價差誘人兩股力量,讓港股沖天暴漲

一切,都是因為大陸人的錢來了。

二○一四年十一月實行的滬港通,讓香港與上海散戶可自由買賣兩地股票,只是資金北上流入上證如同涓滴細流,資金的「北水南流」,卻讓港股接了根大水管,港股通的每日額度人民幣一百零五億元,約莫占港股日成交金額的一○%,比重不小。

滬港通去年就上路,為何北水突然大量南流?

引爆點是三月二十七日,中國證監會公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即日起不用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中國的公募基金就能通過港股通,直接投資港股。

四天後,中國保監會又公布《中國保監會關於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允許內地保險資金投資港股創業板。

接連兩個政策利多的訊號一出,四月八日,剛放完復活節的外資、想搶先卡位的私募基金以及散戶蜂擁而至,羊群效應為股市帶來了更大的資金動能。

最近,香港券商間流傳著一句玩笑話,「內地客到香港最該買的不是奶粉,而是便宜的股票。」

龐寶林觀察,現在來的都非正規軍(指非公募基金),而是私募基金和散戶搶先卡位,等著後續的資金來抬轎。最明顯的證據,就是這波飆漲的多半是為中小型股,屬於中國散戶炒作標的,外資與機構法人偏愛的藍籌股漲勢相對弱。

群益證券上海代表處副代表林靜華指出,另一個原因是,A股與H股價差已經到了資金要南流的臨界點,折價誘人推升港股。

所謂A股與H股價差是指,在中國掛牌人民幣計價的股票稱為A股,同樣企業若在港股掛牌,以港幣計價,稱為H股。目前約有八十六家企業同時在A股及H股掛牌,同家企業兩地不同價,就形成套利空間。

觀察恆生A股與H股溢價指數,去年十一月滬港通上路前,原本是A股對H股折價,但是通車後,A股對H股溢價指數來到三年新高一百二十九(意指A股比H股貴二九%),今年以來再破新高,指數再上升到一百三十四,(意指A股比H股貴三四%)。

林靜華也認為,從本益比與A股和H股折價幅度來看,港股是「價值窪地」,吸引投資者套利。

市場與政治的雙重推力,讓恆生演出自二○○七年港股直通車以來最大漲幅。

四大盤算中國注資做多港股

只是,過去一年一直偏多的中國政府,為何此時此刻鬆綁法令,引導資金流出中國股市嘉惠港股?

原因一:疏散滬股過熱資金

今年初至四月十日,上證已經漲了二四.七%,漲幅是亞股之冠。英國先機環球投資大中華股票基金經理人李健生,認為這是為了疏導日益熾熱的滬股,避免資金過於集中。

原因二:嘉惠雙邊掛牌陸企

龐寶林認為,除了讓A股「洩洪」,第二考量是,過去中國企業靠銀行融資,在借貸利率不斷攀升下,拉抬股市是捷徑,讓企業更容易借到便宜資金。

他解釋,A股漲這麼多,把資金引導到香港讓H股補漲,嘉惠在雙邊掛牌的中國企業,意即「肥水不落外人田」。

中國設立股市的目的就是為了國企籌資,去年以來中國政府不斷做多股市,主要考量也是讓企業在信貸利率飆升下,籌措便宜資金,避免倒閉潮。

一位來往於兩岸台資券商研究部主管表示,雖然中國證券開戶數暴增,但是現在還只是一、二線城市散戶加入,三線城市的人還沒加入,A股雖有泡沫,但是未到破滅,至少還有一年榮景。

至於A股泡沫何時會消?兩個指標可參考:一為國企上市家數暴增,二為資本帳完全解除管制,然而這都還得等上數年。當A股泡沫還在續吹,H股在比價效應下,就有續漲空間。

原因三:推升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戰略發展部研究員高玉偉,他身邊不少朋友最近都跑去開戶錢進香港。

他指出,今年以來,大陸對於資本市場鬆綁措施增多,除了開放公募基金使用港股通外,也傳出未來QFII審核將由審查制改為備案制,意味未來外資申請投資中國股市的金額與核准速度將會增速,讓更多人參與人民幣交易,推升其國際化。

原因四:股市上漲,帶動消費行情

今年第一季中國消費疲弱,由股市帶動的財富效果可提振消費。對中國政府而言,開放股市是「一石四鳥」的好策略,港股上揚,只是中國對外接軌股市的受惠者。

接下來的疑問是,港股暴漲兩日後,四月十日就收斂到小漲三百二十八點,成交金額也回落,這場港股盛宴還會持續嗎?

李健生認為,此波港股目前相對便宜,港股的本益比約十倍, 滬股本益比約十六倍。再加上資金面有支撐,短期內表現將比A股佳。

唯一的瓶頸是,港股通的額度至四月十日止,已用了七四%,假設沒擴充,欠缺新資金挹注,港股可能陷入盤整。

三大選股策略,賺這波港股

龐寶林認為,短期兩邊股市都會盤整,但他深信港股通的額度會再增加,加上下半年深港通(編按:香港、深圳股市互通),港股恆生指數鐵定破三萬二千點,上證指數則上看五千點,各自約一六%和二二%漲幅。

在此背景下,他建議三種港股選股策略:

一、 beta值高的金融股(指對大盤升跌敏感股票),如股票殖利率高達五.三%,本益比約六倍的建設銀行。

二、「互聯網+」股票,利用網路銷售電器的國美電器與互聯網股金山軟件。

三、受惠於港股成交量變大者。港交所雖然股價創新高,但是屬於壟斷性事業,又將受惠於深港通題材,仍有機會表現。旗下有多檔指數基金的惠理集團,則是受惠於代管資產以及管理費成長。而較積極者,可以選擇在香港以及大陸都有設點的證券公司,例如像是海通證券。

此次暴漲代表港股的走勢至少兩點與過去不同,一為,港股未來與滬股呈現翹翹板現象,H股與A股連動更緊密;二為,港股勢必隨著中國政策鬆緊而起落,不排除重現暴漲行情,或許正是喜好高報酬者的新競技場。

【延伸閱讀】港股好犀利,3天打破7大紀錄!

●恆生指數7年新高:4月10日收27,272點,2007年11月來新高●單日成交額史上最高:4月9日成交港幣2,915億元,創歷史新高●港股單日最高成交筆數:310萬5,978筆●單日市值創新高:4月10日,市值達港幣29.7兆元●港股通額度首次用罄:4月8日,港股通額度下午2點08分就用罄●滬港通總成交金額創新高:4月8日,成交金額達人民幣299億元,創滬港通以來新高●港交所成為全球最貴交易所:市值港幣2,799億元,全球最貴

資料來源:港交所整理:曾如瑩

【延伸閱讀】滬港通後,中國加速資本開放—中國市場開放大事紀

●2002年11月事件:設立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背後目的:小量放外資進入中國股市試水溫

●2007年事件:香港設立點心債市場,增加人民幣回流管道背後目的:1.增加企業籌資管道2.促進人民幣雙向流動

●2011年12月事件:啟動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外資募集人民幣投資中國證券市場背後目的:增加境外人民幣回流管道,為人民幣國際化做準備

●2014年11月事件:滬港通實施,允許在香港開戶的自然人投資A股背後目的:1.以香港試點,首次接軌境外市場,讓外資散戶參與A股2.提高A股本益比和股價

●2015年3月6日事件: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實施股票註冊改革,並適時啟動深港通背後目的:1.加快企業上市速度,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促進中國股市與境外股市的資本流動,增加人民幣交易量

●2015年3月26日事件:1.出現首家獲得超過10億美元額度的市場化投資機構2.傳出QFII將由審批制改備案制背後目的:加大QFII額度與批准速度,為中國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做準備

●2015年3月27日事件:1.中國證監會公布實施公募基金可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2.中國保監會允許保險資金投資香港創業板背後目的:引導資金雙向流動,拉抬H股,為A股降熱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39

跨界威力難擋 騰訊變身本益比44倍金融股 獨家專訪》微眾銀行打破傳統 瓜分中國金流

2016-05-09 TWM

過去十年,騰訊靠著遊戲與微信一路壯大,占據中國互聯網市場半壁江山 , 是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企業;如今,轉投資的微眾銀行, 瞄準金融市場,挾著商品創新能力,預計將攫取可觀的版圖。

十年前,它在兩岸三地一千大裡,排行一一一名,當時市值與台新金控相等。也是它,在恒生指數去年下跌七%之際,股價不但不受影響,更逆勢大漲三六%。它,就是騰訊。

十年趁勢起

一千大排行躍進至第五名

去年是騰訊豐收的一年,公司營收、稅後淨利大增三○%及二一%,市值躍升為六.?四兆元;十年來,騰訊市值成長五十六倍,在一千大企業排行排名第五,僅些微落後勁敵阿里巴巴。

「十年前,國際資金對中國內需、尤其是民營企業,還沒有足夠信心,與其買消費題材,他們寧可投資國企,所以當年獨領風騷的是中石油等『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與中海油等三大國有企業)。」金庫創投總經理丁學文觀察:「現在不同了,越來越多中資科技、網路股從那斯達克及香港下市,準備回歸A股。因為A股的本益比,是全球股市平均值兩倍。」市值最接近騰訊的台灣企業是台積電,其本益比也僅約十三倍。究竟騰訊憑什麼享有四十四倍高本益比?答案是透過微信支付、微眾銀行,展現在金融領域強大的布局策略,讓人無法忽視它未來在金融市場的威力。

中國十三億人口的日常生活消費,透過第三方支付,形成的金流宛如一條大河,其中,騰訊的微信支付,已經築起一道又高又厚的「分水嶺」,從中截斷水流,並將一部分納入版圖。例如今年除夕夜,有四.二億用戶參與微信「搶紅包」遊戲,用戶共發出八十一億個紅包,比去年、前年的十億個、五百萬個,參與人數大幅增加。亞洲資採國際技術長尹相志認為,微信透過使用者的人際網絡,將金流活動自然而然鋪開,這種情境,正是交易導向的支付寶難以超越的門檻。

尹相志直言:「未來互聯網巨頭投資,金流絕對是重點方向。」

第三次轉型

5.7億活躍用戶 成布局金融優勢微信這道分水嶺,有多難突破?艾睿諮詢研究指出,使用者每天平均打開微信達十四次,且每日活躍用戶多達五.七億戶,是通訊App之冠,就連排行第二名的QQ,也是騰訊旗下產品。「得帳戶者得天下,它(騰訊)的優勢很難被撼動。」長期觀察中國電商市場、台科大資管系特聘教授盧希鵬說。

騰訊靠著遊戲業務起家,透過微信鞏固帝國版圖後,憑著大數據與豐富的社群網路經驗,進軍金融市場,堪稱是公司第三次重大轉型。中金公司就認為,微信支付的成長空間仍相當巨大,金融相關服務,可望推動騰訊市值再增加二○%。

騰訊的微信,威力已廣為外界所熟知,現在,騰訊還要透過轉投資的微眾銀行,從這條大河中,撈出最有價值的金沙,它能做到嗎?

四月中,《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深圳市中心,進入微眾銀行,探究這家「披著企鵝外皮的狼」,如何成為騰訊在金融市場的馬前卒。

一踏進微眾,整個辦公室裡洋溢著青春氣息,員工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活脫脫是一家活潑富有衝勁的網路公司。「我們現有員工約一千人,其中大部分有IT背景;光是開發App團隊,就有四、五十人。」微眾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徐源宏說:「不管未來如何擴張,在我們公司,科技團隊永遠是人數比例最大的一群,至少占四成。」而過去穿西裝服務金融業客戶的他,「現在來這裡,變成穿運動夾克。」徐源宏笑說。

「他們從互聯網出發,經營的客群就不一樣。」國泰世華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劉俊豪認為。他分析,傳統銀行的放貸額度較高,因此在催收、徵信制度上,防範較為嚴謹;至於微眾等互聯網銀行,從設計金融商品到選擇客戶、評估風險,則需要精密整合資訊系統。大數據掛帥,這是一般金融業目前仍無法比擬的強項,也是微眾銀行經營最大特色。

衝金流業務

銀行未耕耘 反而成他們的客群微眾銀行的第二大特色,是專做小客戶。微眾銀行副行長黃黎明在記者會上指出,公司的「微粒貸」貸款服務,上線約一年來,客戶超過六百萬戶、發放貸款超過三百億元人民幣。換句話說,平均每個客戶的貸款金額,只有五千元人民幣。「我們的客戶,可能是從沒有信用紀錄的人。」徐源宏解釋,就人數而言,這種潛在客戶仍多達好幾億,但中國的傳統銀行,普遍不把這群人看作市場。

舉例來說,一位在上海工作的農民工,月薪只有數千元人民幣,從未與銀行往來;如果他申辦信用卡,或是借貸,多半會因徵信一片空白,被傳統銀行打回票。但只要透過微信使用紀錄,評估用戶還款能力及信用符合標準,這類資金需求不大的人,就可以被微眾納為客戶。

外界常擔心的是,小額信貸難免有逾放比過高的問題,但對微眾銀行,目前逾放比仍在可控制範圍。例如對比螞蟻金服旗下的網商銀行,逾期貸款比率不到一%,微眾銀行的逾期貸款比率則不到○.三%,相當於網商銀行的三分之一,也凸顯公司掌握客戶還款與信用的精準程度。

「在人口基數的效果下,人口大國比較容易達到規模經濟,所以fintech(金融科技)成功機會比較大。」徐源宏強調,而且,今年微眾銀行的客戶數量可望達到一千萬,屆時,就有機會達到損益兩平。

正如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早在二十多年前的大膽預言:「融資是必要需求,但銀行不是(Banking is essential. Banks are not.)。」騰訊透過微信支付與微眾,瞄準中國龐大的金流業務,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化騰發動了一連串攻勢,節節進逼早已領先的支付寶,讓對手馬雲備感壓力,也讓傳統業者背脊陣陣發涼。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27

效應解讀》公投若過,全球人流、金流大震盪 英國若脫歐 將是歐洲最大黑天鵝

2016-06-20  TCW

六月上半,國際金融市場好像突然被嚇醒了。

因為,英國多家民調一齊顯示,贊成英國脫離歐盟的支持度,越來越高出反對脫歐者,導致美股、歐股、英鎊全都在六月十日大跌,效應接著延燒到亞洲資本市場,全球投資人拋售股票、搶進安全資產,導致金價上漲、公債殖利率下滑。

這期間,美國奧蘭多市又爆發恐怖槍擊案,創下同類事件最高的致死四十九人紀錄,兇手是阿富汗裔的移民。以反移民為主訴求的英國脫歐派,立刻嗆聲威脅再不脫歐,英國也難逃類似恐攻。

英國將在六月二十三日舉辦公民投票,讓人民選擇是要離開歐洲聯盟,還是留下來。過去一年,留歐派支持度在多數時候領先,因此,雖經濟學人智庫(E I U)早把英國脫歐列為今年全球十大風險之一,但國際金融市場並未認真看待。直到最近,這隻歐洲最巨大的「黑天鵝」,很可能就要飛出來,擾亂全球經濟了。

全球經濟受衝擊!

一旦脫歐成真,調整期將長達數年英國是歐洲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它要從歐盟大家庭出走,可不只是歐盟的家務事。

美國聯準會( Fed)主席葉倫在六月警告,英國脫歐將帶來「重大經濟衝擊」,可能改變投資人的風險偏好。脫歐可能性升高,加上美國就業數據不佳,使外界預期美國升息的時間,將延到英國公投之後。

脫歐公投對世界經濟最基本也最廣泛的影響,就是帶來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一旦公投過關,包括英國與歐洲、歐洲與全球的物流、金流、人流,都將進入一段長達數年的重新調整期。

光是英國現行法規,就有五五%是來自遵循歐盟的規定;透過歐盟對外的三十六個貿易協定,英國也與全球五十八個國家享有貿易優惠關係。「幾乎所有英國的對外貿易關係都要(重新)談判,」世貿組織(WTO)秘書長阿茲維多( Roberto Azevedo )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說。

跨國企業一致反脫歐!

工作機會、旅遊市場將大幅流失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 )早在二月就對英國脫歐議題表示:「任何經濟界的人都不喜歡不確定因素,在不確定期間,他們不投資、不雇用,也不做任何決定。」企業界的反應更直接。英國最大銀行滙豐陸續拋出警語:脫歐將可能使英鎊貶值二〇%,若脫歐成真,該集團考慮把一千個英國職位搬到巴黎,甚至建議投資人,買黃金是因應英國脫歐最好的避險標的。

德意志銀行、美國摩根大通等跨國金融業者,都揚言可能把部分業務搬離倫敦。

製造業如IBM、奇異(GE),乃至英國精品名牌Burberr等,也連署呼籲英國留在歐盟,享有單一市場的免關稅好處。

把歐洲總部設在英國的日本日立集團,會長兼執行長中西宏明更直斥英國脫歐「豈有此理」,還罕見發表長信勸告英國人民,一旦脫歐,在英國雇用了十四萬人的日本企業將被迫重新思考投資布局。

連中國首富王健林,都在今年初赴牛津大學演講時說,英國脫歐弊大於利。

甚至,美國總統歐巴馬、日本首相安倍,也在近期訪英時,對脫歐發表負面看法。

英籍的國際影星裘德洛、綺拉·奈特莉、康柏拜區等藝文界名人,以及十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等,也先後連署公開信,希望英國人民支持留在歐盟,以保障多元文化價值、保有來自歐盟的科學經費。

奇怪的是,當重要國際機構、大人物紛紛表態希望英國別脫歐,當今年以來英鎊兌美元、歐元分別貶值三·七%、七·三%(截至六月十三日),資金外逃程度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劇烈之下,英國人卻講不聽、嚇不退,仍展現高度的脫歐民意。

英國人為何想脫歐?

反移民、反全球化,另類「川普現象」為什麼這麼多英國人想跟歐盟「分手」?

長期從事英國社會態度調查的歐姆斯頓( Rachel Ormston)指出,這是一場理性與感性之爭。她的報告發現,贊成脫歐的民眾裡,有超過九成希望對來自歐盟的移民增加限制,而支持留歐的民眾裡,則有超過七成認為,離開歐盟會使英國經濟變糟,兩個數據都分別比對立陣營高出許多。

換句話說,重經濟vs.反移民,構成英國人支持與反對歐盟的思考核心。

兩邊的傳單標語、論述,就反映了訴求差異。留歐派拋出各種經貿數據,強調加入歐盟對英國經濟的好處,以及一旦退出免關稅的歐盟單一市場,將出現物價上漲、房價下跌、薪資衰退、投資縮減……。

「不是只看經濟,笨蛋。」 (It's not just the economy, stupid.)這是脫歐派反擊的口號。

他們主張,歐盟的移民危機已經失控,每年有二十五萬歐盟移民來到英國,相當於北部大城新堡( Newcastle )的人口數,而英國總是被迫接受歐盟的各種決議,對自己的邊境失去主權。

雙方支持者的結構,也呈現傾向開放或封閉的背景差異。留歐派主要是三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大學以上高學歷、專業者或管理者,住在倫敦等國際大城;脫歐派則以五十五歲以上、勞動階級或小企業主、學歷較低、英格蘭民族主義者居多。

原來,脫歐公投也可說是英國版的「川普現象」。脫歐派集結了反移民、反全球化、外交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支持者,希望恢復大英帝國光榮,害怕朝向政治整合的歐盟,會越來越削弱英國主權。

難怪,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說,如果他能投票,也會支持英國脫歐;法國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的領袖勒龐( Marine Le Pen),想去英國幫脫歐派助選(後因她太具爭議性,被脫歐派謝絕好意)。

由於荷蘭、法國、瑞典、德國等,也有超過四成民意想舉辦脫歐公投,一旦英國脫歐派勝出,將在歐盟成員國掀起骨牌效應,歐洲局勢難有寧日。甚至川普的聲勢也將受激勵,影響美國總統選情。

英國公投勝負未定,像賭盤看好留歐的比率近七成,與民調截然不同,最後關鍵可能在於年輕人的投票率。若脫歐派民調上升帶來的危機感,能促使年輕人積極投票,又或金融市場近日的震盪,能讓英國人的經濟理性勝出,那全球經濟就只是虛驚一場。

但,即使這次脫歐公投沒過關,「川普化」也已經在歐洲,乃至全球多處遍地開花。英國政界已有人揚言若沒過,下一屆國會還要再推一次脫歐公投。

因此,一波波衝擊全球自由化的潮流,暫時還不會消失。當前世界經濟局勢,就如奇異執行長伊梅特(Jeffrey Immelt )所言:「是我所見過最不確定的。」買黃金是因應英國脫歐最好的避險標的。

德意志銀行、美國摩根大通等跨國金融業者,都揚言可能把部分業務搬離倫敦。

製造業如IBM、奇異(GE),乃至英國精品名牌Burberr等,也連署呼籲英國留在歐盟,享有單一市場的免關稅好處。

把歐洲總部設在英國的日本日立集團,會長兼執行長中西宏明更直斥英國脫歐「豈有此理」,還罕見發表長信勸告英國人民,一旦脫歐,在英國雇用了十四萬人的日本企業將被迫重新思考投資布局。

連中國首富王健林,都在今年初赴牛津大學演講時說,英國脫歐弊大於利。

甚至,美國總統歐巴馬、日本首相安倍,也在近期訪英時,對脫歐發表負面看法。

英籍的國際影星裘德洛、綺拉·奈特莉、康柏拜區等藝文界名人,以及十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等,也先後連署公開信,希望英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66

開站必看》如何把粉絲數變金流? 四大電商專家 親授靠網路大賺心法

2016-06-27  TWM

臉書已成為最熱門的電子商務行銷管道,但為何用力貼文,得到的回應數,卻遠遠不如過去?

很多人還停留在用粉絲數、按讚數評估網路行銷成效的時代,卻不知道臉書早已悄悄調整了遊戲規則。在新的規範下,所有人的貼文要通過更嚴格篩選,貼文才會被認定是粉絲關心的內容,出現在粉絲的專頁上。

同樣地,在跨境電商、手機電子商務領域,也都出現新的趨勢。四位出身電子商務公司的專家,告訴你現在的趨勢是什麼?怎麼做才會賺錢?

Facebook大中華區電子商務總經理 周雁冰:光衝臉書粉絲數 不會幫你賺最多錢第一步可以先經營臉書粉絲團,這是臉書行銷的基礎。如果想經營粉絲團內容,比起文字,多用圖片、影片更能創造吸睛的效果,除了創意,還要多利用數據分析,測試不同的貼文方法。

但是,臉書是靠內容和讀者的相關性,決定要不要把內容放上粉絲的頁面,建議他們閱讀。臉書上成立的社團越來越多,越來越競爭,光靠經營粉絲團,不見得就能把你的訊息傳遞給消費者。而且,你的粉絲數目,也不代表目標客戶的數目。

如果要用廣告把訊息傳給目標客戶,不要想把訊息傳給所有人,成功的網路行銷,要先釐清行銷目標,有時候是要增加購買量,有時候是衝APP下載量。不同目標,粉絲頁的執行方法也不同,你要先精準設定目標客戶群,臉書就能幫你找到誰曾經參加過相關活動,買過類似商品,再不斷地根據網友回應調整,提高廣告的ROI(投資報酬率)。

Yahoo台灣及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 王志仁:靈活搭配賣法 就能殺出紅海市場台灣傳統廠商想在網路上做生意,挑戰比原來在實體上更大,因為台灣廠商的觀念是,產品好就自然會賣出去,並不太重視行銷,結果搬到網路上,消費者碰不到產品,就要比誰會行銷,而這正是台灣廠商的弱項。

即使產品再好,仍然要消費者感覺得到,願意購買。反過來說,如果有行銷能力,即使在產品競爭的紅海裡,也能找到機會。

一位高雄的相機廠商,曾向我抱怨網路讓相機變得太薄利,他本來把銷售重心放在賣相機的機身上,我問他,在高雄,他有沒有獨家的產品。他說,有兩個品牌的相機腳架,在高雄只有他代理。於是我建議,可以擴大獨有商品的特色,把相機當成帶進客人的產品,獲利重點放在腳架上,將兩樣產品搭配銷售,就能提高毛利率。行銷手法,是傳統廠商轉型電商的關鍵能力。

優達斯總經理 黃文貴:

跨境做生意 先從免費平台試水溫做電子商務要靠產品的差異化賺錢,像鼎泰豐這樣的品牌,就很少看到它做廣告。就算是在網路上賣番茄,也可以從產品的CP值、包裝設計、營養成分等,經營出產品特色。

如果要投放廣告,先別急著買廣告,從內容和搜尋引擎最佳化(SEO)開始,因為你今天為產品寫的故事、拍的照片,以後會永遠留在網路上,變成找得到的資產;就算你決定買廣告,這些資訊也會強化你的廣告說服力。

如果想買廣告,關鍵字廣告是首選,因為不管在哪個國家,一般人想買東西的第一個動作,都是先搜尋關鍵字,這樣最能直接接觸到有購買需求的消費者。現在,網紅(網路紅人)經濟盛行,也是可以考慮的廣告模式,讓網紅替你創造內容,可大大提高產品詢問度,會讓投放的廣告在搜尋時更早跳出;再來才是考慮臉書、Instagram等其他平台。

如果想嘗試跨境電商,同樣可以從免費平台開始,先觀察所有商品上架後,不下廣告的銷售狀況,對照台灣的銷售狀況,找出潛力商品。

如果在台灣每月可賣一千個商品,搬到海外銷售,是不是能有相對更好的銷售成績?如果可以,便可觀察值不值得再投資,找到產品的銷售潛力。

91APP董事長 何英圻:從買廣告變買「人」 即時成交正夯以前電子商務下廣告的方法就是買版位,指定你的廣告在網站的哪個位置播放,但是現在技術進步了,廣告可以跟著人走。你點過一次的廣告,不管在平板、電腦上,你看不同的網站,廣告都會跟著你出現,花廣告費買的已經不是版位,而是買目標客戶的注意力。

既然廣告隨時隨地可包圍消費者的注意力,網路的下一步勢必將進入全通路時代。不管消費者用的是手機、平板,當廣告勾動他的購買欲時,就應該要有通路能即時幫他完成交易。我們發現,網站變成吸引新客戶上門的地方,當成為熟客後,交易卻多半在手機上進行,未來這種跨裝置、跨軟體平台的交易會越來越盛行。

進軍電商,5件事先搞定電商經營依產品、品項和目標客戶而有所不同,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共同創辦人周振驊認為,大致經營通則如下:Q1平台選擇 該選擇網路商城平台,還是自建官網?

產品少、規模小的業者,可先用網路商城平台,降低切入市場的風險。

規模擴大後,可考慮投資建立網站或App,發展自己的跨平台系統。但大平台抽成高,難取得消費者的資料,是值得注意之處。

Q2產品選擇 該選擇市場大、競爭激烈的大眾商品,還是定位特殊、競爭者少的利基產品?

選擇銷售品項時,應先估計市場的規模,要找到市場夠大,但需求尚未被滿足的產品,同時想清楚,為什麼消費者要在網路上買這項產品,怎麼買?

Q3促銷活動 銷售下滑,要不要降價促銷,拉高產品銷售量?

網路上價格競爭激烈,降價促銷後,會讓產品價格長期難以拉升,建議可以先思考其他不影響價格的行銷手法,如抽獎活動、贈送試用品的方法拉抬人氣。

Q4付費流量 要不要付錢買網路廣告?

要仔細評估每次網路廣告曝光後,能夠換到的訂單數量,例如投資100元廣告費,能得到多少訂單,不斷調整,才能找到有效的網路廣告模式。

Q5免費流量 要不要投資經營粉絲團?

臉書修改演算法後,光靠寫內容做免費病毒式行銷越來越困難。

粉絲團是培養客戶關係的工具,短期未必能換到大量訂單,但長期可建立自有的發聲管道。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