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貸評山下:金融科技

1 : GS(14)@2018-01-28 15:18:44

金融科技發展帶動網上轉賬與支付功能日漸滲透大眾生活習慣,有市場調查數據指,每10人就有3人使用過金融科技相關服務,終於撼動銀行業傳統以來的權勢地位。最近歐盟推行「支付服務指令條正案」(PSD2),英國政府的「競爭和市場委員會」(CMA)更早於2016年倡導「開放銀行計劃」(Open Banking),這些由上而下的新措施都說明了開放金融數據時代已經來臨。筆者認為,客戶數據於各行各業都是幫助賺錢的重要資源,以銀行為例,掌握客戶的背景資料後,便可因應他們的投資偏好、可承受風險程度,提供度身訂做的金融產品及風險定價。然而,PSD2和開放銀行計劃卻意味銀行要跟其他金融服務供應商實踐金融數據共享,此舉將有三方面影響:(一)傳統銀行的利潤及競爭力下降,甚至被市場淘汰;(二)金融科技公司如蘋果、亞馬遜等受惠,客戶數據有助它們於技術優化和用戶體驗的提升;(三)消費者有更多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選擇。目前PSD2會在歐盟大部份地區生效,英國的「開放銀行計劃」亦有一系列改革藍圖,並已要求九大銀行在用戶同意下,把金融數據向獲得認證及授權的第三方機構存取賬戶數據。筆者估計,受惠的金融科技公司將通過金融技術手段來改變小企業貸款的競爭,從而更容易獲取銀行現時擁有的大部份客戶數據;零售商也將推出新服務及應用程式,推動客戶接受個人資料及數據分享,藉此介紹各種優惠及好處。而銀行早就意料到變革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些已經創建自己的免費直接付款應用程式,例如海運金融銀行(DNB)在挪威的Vipps和荷蘭國際集團ING銀行在比利時的Payconiq。據Experian資料顯示,從一項2,000名英國人的調查中,約有22%受訪者願意分享個人數據,另有9%不想公開,大部份受訪者都表示擔心訊息共享的安全性,這表明金融科技公司仍需努力說服大多數消費者開放其財務數據,亦要做足安全措施防止欺詐風險和數據私隱等問題。總括而言,開放第三方(金融科技企業、技術商、零售商等)存取用戶賬戶數據,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的摩擦必不可少,銀行與其客戶的關係亦將出現變化,筆者認為金融數據共享已成定局,銀行除了升級轉型,亦可重新安排金融服務來向客戶收取費用,但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分享」客戶數據,從中制訂與非銀行的金融服務商互惠互利,自我提昇競爭力同時,亦不妨提出戰略性合作,以重塑整個金融行業的創新。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8/202880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33

貸評山下:社會性的金融

1 : GS(14)@2018-02-13 03:37:30

筆者關心企業社會責任議題,亦深信財務績效並不應該是投資者的單一考量,而是能夠透過投資行為,為地球及社會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時代巨輪不斷運轉,金融及投資市場不能再墨守成規。美林有調查顯示,現時有85%的千禧世代對「具有目標」的投資產品感到興趣,當中女性對「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的興趣又高於男性,兩者比例大概是7比3。近10年時間,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蓬勃,原因是獲得大批倫理投資者垂青及認同,他們選擇賺取實質回報同時幫助改善環境。不過,現實中的社會問題多不勝數,於是市場上開始湧現社會債券(Social Bond),有些目標以幫助兒童為主,例如解決他們的貧困、無家可歸、教育、預防犯罪等問題。另一個例子,就是最近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次推出兩批「疫症債券」(Pandemic Bonds),投資期限同為3年,總值4.25億美元,名副其實為應變全球爆發大型流行傳染病所研發。另外,昆士蘭保險集團(QBE Insurance Group Ltd)亦有發行4億以美元計價的性別平等債券(gender equality bond),但認購金額卻爆逾82.5億美元,反映投資者的強大支持。有市場評論認為,在低息環境下,投資者對ESG債券的需求增加,亦帶動了債券表現異常出色。亦有報道指,亞洲開發銀行(ADB)即將發行約100億日圓規模的性別債券,目標是促進女性的社會參與,籌得資金亦將投入開發中國家地區,幫助當地女性提升收入或支持她們創業。今年澳洲最大的商業銀行NAB便推出首隻以性別平等為主題的社會債券,把募得的5億澳元,投入可以促進工作場所內性別平等的項目,該債券5年期的收益率約為3.445%。自古以來,「賺到盡」彷彿是金融世界的潛規則,好像企業賺得越多,越能證明自由市場的成功。然而,今時今日投資者(或消費者)對企業品牌形象看重,更在乎企業對社會及環球帶來甚麼正面影響,他們甚至要求企業把「發財」和「立品」同時實踐,do well and do good at the same time,賺取商業利潤之餘,亦要直接或間接幫助世界變得更美好筆者認為,這類債券的成功面世,除了主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亦是正面推動環球金融市場建立社會責任投資,以及創新型社會紐帶的重要一步。黃元山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1/203017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3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