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規範跨省票據業務:限制風險較大的跨省紙質票據交易
據銀保監會網站,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的通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進行規範。《通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進行了界定,並針對業務存在的問題提出規範要求。
《通知》將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分為授信類業務和交易類業務,並對兩類業務分別進行了界定。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已有監管要求、加強重要環節風險控制、加強員工管理和培育合規文化等。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票據市場基礎設施開展跨省票據交易,限制風險較大的跨省紙質票據交易。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異地授信內部管理制度、實行嚴格授權管理以及建立內部協同控制機制等。要求各級監管部門加強業務監測與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整改問責,並依法依規予以處罰。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的通知》
近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進行規範。
《通知》共5條,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進行了界定,並針對業務存在的問題提出規範要求。
一是對跨省票據業務進行界定。《通知》將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分為授信類業務和交易類業務,並對兩類業務分別進行了界定。
二是對票據業務主要風險隱患提出監管要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已有監管要求、加強重要環節風險控制、加強員工管理和培育合規文化等。
三是針對跨省交易類業務提出監管要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票據市場基礎設施開展跨省票據交易,限制風險較大的跨省紙質票據交易。
四是針對跨省授信類業務提出監管要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異地授信內部管理制度、實行嚴格授權管理以及建立內部協同控制機制等。
五是強化跨省票據業務監管。要求各級監管部門加強業務監測與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整改問責,並依法依規予以處罰。
《通知》的實施有利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合規穩健經營,降低跨省票據業務的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有利於減少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資管新規對票據業務的影響有哪些?
近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即資管新規正式稿發布。新規明確了監管的基本原則、投資者及其適當性管理等基礎性內容,詳細闡釋了取消表內理財、打破剛性兌付監管要求、規範資金池、統一負債要求、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強化資本約束和風險準備金計提要求等方面的核心內容,意在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資管新規正式稿與征求意見稿關鍵點的變化。
首先,關於過渡期安排,正式稿過渡期為意見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較征求意見稿延長了一年半,並提出老產品在過渡期可以續發,降低了流動性出現斷崖效應和市場劇烈震蕩的風險,有利於實現平穩過渡。
其次,在非標投資方面,正式稿對於“標準化債權資產”給出了更加細致明確的定義,“標準化債權資產”應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等分化,可交易;2、信息披露充分;3、集中登記,獨立托管;4、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5、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這相較於征求意見稿中的定義更為嚴格,加大了通過一些途徑“非標轉標”的難度,對於非標投資總體更加利空,尤其是“等分化”的規定,增加了票據被認定為標準化債權資產的難度。
再次,資管產品投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方面,正式稿的表述為“金融機構不得將資產管理產品資金直接投資於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而征求意見稿中則為“直接或者間接”;並且正式稿中規定“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受(收)益權的投資限制由金融管理部門另行制定”,刪去了征求意見稿中的“人民銀行”。
那麽,正式稿的發布對票據資管與票據市場的影響都有哪些?
一、短期影響
盡管資管新規正式稿已發布,但對於票據是否屬於信貸資產、票據是否屬於標準化債權資產這兩大關鍵問題仍然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相關的配套細則也尚未發布,因此市場對於資管新規正式稿的解讀尚存在分歧,觀望情緒料將顯著升溫,在票據資管業務的開展方面也會更加慎重,部分機構甚至會暫停票據資管業務操作。
受票據資管業務量減少的影響,以及資管新規對市場情緒帶來的沖擊,近期票據市場上的交投很可能轉淡,並且由於資管收票減少,票據轉貼現利率上行的壓力也將隨之增大。
二、中長期影響
一方面,由於資管新規延長了過渡期時間,允許老產品在過渡期續發,並且在信貸資產投資方面也僅規定資管產品不得直接投資於信貸資產,也未禁止采用受益權等方式間接投資信貸資產,因此從中期看有利於票據資管業務在過渡期結束時實現較為平穩的過渡。
另一方面,在當前的票據市場上,票據資管業務雖然規模不小,但其中大多數為資產管理人依據商業銀行指令開展的被動管理型票據資管業務。而票據作為一項流動性較好、信用風險較低、收益率較高的資產,能夠滿足銀行理財、公募基金以及券商資管的部分資產配置需求,也不失為較理想的投資標的。倘若政策允許在票交所場內開展資管業務,長遠來看主動管理型票據資管業務將很可能取代目前的被動管理型票據資管業務成為市場主流,但資管新規正式稿明確指出“金融機構不得將資產管理產品資金直接投資於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倘若相關配套細則未對票據資產的屬性進行特別說明,則票據資產將被認定為信貸資產,由此將會增加主動管理型票據資管業務發展的難度。(作者為中國農業銀行票據營業部專員)
哈羅300萬票據不設回購 入幼兒班非買不可難保不蝕
1 :
GS(14)@2011-04-09 14:03:35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62433

哈羅300萬票據不設回購 入幼兒班非買不可難保不蝕 【明報專訊】明年9月在港開學的貴族名校哈羅(Harrow)香港國際學校,雖然仍未公開學費詳情,但已經開始游說有意報名的家長購買天價債券或票據,聲明購入後可獲優先取錄。兩款債券全部無利息回報,最高級別盛惠300萬元,而要入讀其幼兒班,300萬元票據更是「非買不可」,到孩子畢業後,家長需自行將票據轉售,校方不會回購,亦不會保證不會虧蝕。 換言之,若家長自孩子3歲後就將他送入哈羅直至成年,等同放棄300萬元的15年利息,若以5厘回報計算,剛巧就等同損失300萬元。 議員轟邊租廉價地邊發債 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哈羅一邊接受政府廉價批地建校,一邊卻發行天價債券並不合理。哈羅發言人解釋學費等收費較貴,是因香港建校成本高,教育局則強調哈羅收的學費水平必須先獲該局批准,該校並須在學費中撥出一成作為獎學金或學費資助,幫助有需要學生就讀。 英國貴族名校哈羅國際學校,去年8月獲特區政府以1000元象徵式地價,廉價租出屯門掃管笏一幅3.8公頃土地建校,租約年期10年,明年9月開學,首批入讀學生約800名。不少家長近月開始查詢入學詳情,記者發現,哈羅的網站提供的資料相當有限,不單欠缺學費、債券價錢等重要資料,連查詢電話都沒有,只提供一張「表達入學意向」登記表讓家長填妥及寄回。 有家長稱,原來交登記表後,才有機會獲得學費等基本資料,部分人並會獲邀到灣仔中環廣場出席入學講座。有份於前晚出席講座的家長說,講座約有100人出席,以本地家長為主,另有三至四成是外籍或內地家長。 每年學費逾10萬 教局未批 講座透露,哈羅幼兒班(0至5歲)、小學部(5至10歲)及中學部(10至18歲)初步學費約由10.66萬到14.5萬元不等,中學部學費較香港其他國際學校約便宜一成,但哈羅坦言不排除還會加費,亦未計算若選擇寄宿,每年需另付7萬至8萬宿費。除學費外,哈羅還要求家長每年另付高達5萬元資本費(助學校建設,不可退還),金額可能是全港學校同類收費最高的。 哈羅職員稱若家長不想年付5萬元,可選擇購買兩款學校債券,分別為60萬的「債券」(debenture)或300萬元的「資本證明書」(capital certificate),兩者雖為債券,但無利息回報,購買後可免繳每年5萬元資本費,並可獲優先取錄,其中又以300萬的證明書屬第一優先,幾乎可穩拿入學資格,而報讀5歲以下的幼兒班,就必須購買「資本證明書」。到孩子畢業後,校方不會回購該「家長只能把它轉售其他家長,哈羅職員坦言價格可升可跌,不排除會蝕錢。 「港成本較其他分校貴幾倍」 席間有家長質疑學費及債券價格太高,哈羅國際學校行政校長Mark Hensman解釋,這是因香港分校建築成本達8億元。講座後有職員透露首批債券及證明書其實已賣完,在場有家長對學校收費之貴頗有微言。 哈羅發言人回應查詢時強調,香港分校將有獎學金助清貧者就讀。對於學費及債券收費較高,她解釋哈羅香港屯門校址首期建築成本達8億,分別是北京及曼谷分校的3倍及4、5倍,故需有一定收入以自負盈虧。對於未有在網頁公布收費詳情,她解釋是因學校暫未落成未有註冊,政府亦未批學費,故哈羅按教育局建議未有高調招生,但校方已累積邀請逾千家長出席招生講座。 明報記者 陳志偉 袁柏恩 余卓善唯一擁宿舍國際校 「C級孩子可變A級」 【明報專訊】建造中的哈羅香港分校一直給人神秘的感覺,記者或家長往往對它所知不多。哈羅國際學校行政校長Mark Hensman在招生講座揭開了學校部分神秘面紗,指香港哈羅其中一主要賣點,是它將成為全港唯一擁宿舍的國際學校。他披露香港哈羅的寄宿學生將要過「朝八晚十」的超長時間校園生活,校方有意藉長時間學習、全面課外活動及宿舍生活,把學生的學術及領導能力提升,「我們有信心,哈羅香港分校可讓C級水平的孩子也可升至A級……並成為領袖!」 總校定期視學打造領袖 哈羅這貴族學校在英國有400多年歷史,曾培育出7名英國首相(包括邱吉爾)、兩名英國國王及多個世界級政要(包括約旦國王侯賽因)。Hensman承認香港的哈羅分校雖非由英國總校直接營運,但強調英國總校會確保香港分校採用的課程及教學模式,都符合哈羅水準,並會定期派員視學,而香港分校的教員亦會國際化,除包括哈羅各地分校或英國名校教員外,亦會有香港英基學校的教師。 重視母語發展 學生可選讀廣東話 Hensman稱學校要自負盈虧,故學費不便宜,但他認為與其他國際學校相距不遠。國際學校一般專注英語教學,但Hensman指哈羅認為母語發展很重要,故香港及內地學生可選學廣東話或普通話,他甚至派定心丸,稱幼兒即使英文水平未達流利程度,也有機會獲取錄,但建議愈年幼入讀哈羅愈好。 不過若非富豪之家,要在年幼入讀哈羅並不容易,因哈羅香港分校要求入讀幼兒或幼稚園班的5歲以下幼童,其父母必須先購買300萬元「資本證明書」,連同每年10.7萬學費及1.2萬入學費,首年成本約達312萬。
2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9 15:08:22其實, 如果300萬資本證明書係LIMITED, 不回購但不增發, 更可以出借
TOTAL NUMBER OF CERTS = MAX NUMBER OF PLACE,
LET SAY 該校能容下1000學生 就發1000張資本證明書 (Total 集資額=3B)
呢間學校仲有穩定既CASH FLOW, 如果可以參股, 你話幾好
更不是人人有錢就買到, 更特選全球首五十名既大學畢業生 + 香港TOP3 香港大學, 中文大學, 科技大學
我想我會買下來
3 :
reference(1610)@2011-04-09 23:29:20厘單bond deal係咪要叫SFC check check? Hahaha.....

4 :
亞力士(1473)@2011-04-09 23:37:41我認為好似機票 let say 該校能容下1000學生 就發
1100張資本證明書 咁就efficient
5 :
龍生(798)@2011-04-10 16:56:143樓提及
厘單bond deal係咪要叫SFC check check? Hahaha.....
係LOR
乜機構都話發債
咁全港的名牌幼稚園, 小學, 中學, 以至大學
係咪可以一齊發?
買得多先有得入讀?
6 :
GS(14)@2011-04-10 18:35:035樓提及
3樓提及
厘單bond deal係咪要叫SFC check check? Hahaha.....
係LOR
乜機構都話發債
咁全港的名牌幼稚園, 小學, 中學, 以至大學
係咪可以一齊發?
買得多先有得入讀?
總之有錢話事
7 :
abbychau(1)@2011-04-10 18:50:24我認為值得搶購
8 :
GS(14)@2011-04-10 18:52:207樓提及
我認為值得搶購
但是你讀唔到,真是買來炒,但是在內地投資者同香港大量崇洋分子下,如果有持貨能力,值得買
9 :
abbychau(1)@2011-04-10 19:05:32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認為值得搶購
但是你讀唔到,真是買來炒,但是在內地投資者同香港大量崇洋分子下,如果有持貨能力,值得買
沒錯....有持貨能力就ok
10 :
GS(14)@2011-04-10 19:10:10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認為值得搶購
但是你讀唔到,真是買來炒,但是在內地投資者同香港大量崇洋分子下,如果有持貨能力,值得買
沒錯....有持貨能力就ok
借大錢來買咪搞
11 :
龍生(798)@2011-04-11 02:05:32我同意真係有得炒, 真吹脹
但要注意佢既發行量...小心好似輪咁
街貨少左就增發...
12 :
Wilbur(1931)@2011-04-11 09:10:18d鬼佬好鍾意改term sheet架喎...
13 :
龍生(798)@2011-04-11 13:11:28其實由頭都尾都無話過唔可以增發
一年發一次, 半年發一次
完全由佢話事
14 :
GS(14)@2011-04-11 20:52:5212樓提及
d鬼佬好鍾意改term sheet架喎...
咁這麼大間學校改野,這就不太是好事,不要錢都要名吧
違規用票據融資如何影響上市?
1 :
GS(14)@2011-09-29 22:47:38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nts/ld19-2011_c.pdf
實況
1. 甲公司為於內地經營的製造商。
2. 甲公司於營業紀錄期內與多名供應商聯結,透過向該等供應商開出發票從銀行取得票據融資,但開出的發票背後並不牽涉實質的相關交易,違反了適用於內地銀行的相關法律規定(違規票據融資安排)。該等安排旨在以較低息率取得融資。
3. 甲公司的法律顧問認為,內地相關法律、法規及規例並無明文規定牽涉該等違規票據融資安排的企業須負上行政或刑事責任。
4. 相對其現金、銀行借款及業務現金流量而言,甲公司於營業紀錄期內的違規票據融資安排屬重大財務安排。
5. 甲公司於遞交上市申請前不久方終止違規票據融資安排及償還違規貸款。甲公司已提高其內部監控以防日後再違規,並取得政府部門及相關商業銀行的有關分行
確認,不會對甲公司或其高級管理層採取任何懲罰性或法律行動。保薦人確認,有關確認來自主管的政府部門及銀行。
6. 終止違規票據融資安排後,甲公司的流動資金隨即下滑,業務現金流由營業紀錄期的正數變為負數。董事解釋,業務現金流呈負數是季節性因素,而非停止違規票據融資安排所致。
7. 控股股東同意就甲公司因違規票據融資安排而可能招致的全部虧損,向甲公司提供彌償。
...
考慮因素
11. 聯交所認為違規票據融資安排令人對有關融資是否恰當、甲公司若不依賴有關融資是否有能力繼續營運以及董事的行動是否適當等均有顧慮。
12. 在釐定有關違規對甲公司上市申請的影響時,聯交所考慮的因素如下:
a. 違規的性質、程度及嚴重性,譬如有關違規是否涉及違反誠信、又或牽涉法律專業人士或有多種不同詮釋的新訂法律及規例。
b. 違規的理由:有關違規是故意抑或大意或疏忽所致;
c. 違規對發行人業務的影響;
d. 採取的補救方法;
e. 為免日後違規而已實施的防範措施;及
f. 發行人的業務及財務業績可否不依賴違規票據融資安排而仍能持續。
先例
13. 在過往的例子中,聯交所會要求每宗個案的上市申請人以一段合理期間(不超過12 個月)證明其可不依賴違規票據融資安排而仍能維持財務穩健及繼續營運。
總結
14. 與過往的做法一樣,聯交所要求甲公司證明其已實施有效的內部監控以防日後再違規。甲公司回應稱同意提升其內部監控,包括:
a. 聘請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獨立顧問評估整體內部監控系統,並執行相關建
議,如修改審批程序、提供僱員培訓等;
b. 自上市起聘請獨立專業顧問至少12 個月,(i)進行定期檢討及評估集團的內部監控措施;及(ii)向董事會及審核委員會(由四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匯報檢討及評估結果;
c. 內部審核部門每季進行內部檢討;及
d. 於上市後的首份年報中披露於內部及外聘檢討中確定的任何違規票據融資安排。
15. 為使投資者可全面評估甲公司在不依賴違規票據融資安排下的業績,並以一段合理時間證明其可全面合規地營運,聯交所決定:
a. 即使已有第4 段所述的確認及第7 段的控股股東彌償保證,甲公司的上市申請仍會延至其終止所有違規票據融資安排之日起計十二個月後處理;
b. 甲公司須審核其於該十二個月期間的財務業績,有關財務業績不得載有保留意見。招股章程須載列該等經審核業績,並披露獨立顧問對其內部監控措施的檢討及總結;及
c. 批准上市的前提是甲公司的獨立顧問於期終時對甲公司的內部監控系統並無任何重大負面的發現。
擁2億票據 查懋聲申禁止亞視押資產
1 :
GS(14)@2013-10-12 16:04:5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1012/news/ec_gmb1.htm
【明報專訊】亞洲電視近年風雨飄搖,股東及管理層之間角力不斷。現任董事查懋聲日前入稟,表示與胞弟查懋德手持亞視發行的2億元可換股票據,要求法庭下令禁止亞視違反票據條款,抵押公司資產以換取外界貸款。
符第16項條款方可抵押
據公司註冊處記錄,亞視最大股東為Antenna Investment Ltd,持有逾47.5%股權,而查懋聲及查懋德控制的海外公司Pelaka Investments Ltd.為Antenna的大股東。
原訴方查懋聲及查懋德在入稟狀指出,亞視於2008年8月25日向原訴一方發行2億元固定息率無抵押可換股票據,當中包括若干條款。原訴要求法庭禁止亞視,除非符合票據中第16項條款,否則向外界貸款時不得抵押手上資產,但入稟狀未詳列第16項條款的內容。亞視發言人指出,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便置評。
查氏兄弟因亞視股權爭議,早與亞視另一股東蔡衍明鬥得「難分難解」。蔡早於2010年入稟指曾與查氏協議,查會出售指定數量的股份予蔡,令蔡取得亞視控制權。惟查違反協議,把手上股份轉讓予現時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征。
法庭稍後頒下臨時禁制令,禁止查、王交易。查、蔡雙方一度欲以和為貴,於2011年情人節當天調解,惟失敗告終,需以審訊處理。
【案件編號:HCMP2664/13】
報紙換票據 套現炒燶股農行兩職員涉挪用46億
1 :
GS(14)@2016-01-23 18:59:51■農行爆出39億人民幣票據案,震驚國務院。
內地當局近期大力整頓金融界,中國農業銀行卻於近日爆發非法套取巨資案件!農行證實北京分行的兩名員工因涉非法套取39.15億元人民幣(下同,約46.4億港幣)票據進行資金回購並用於炒股,被立案調查。消息指案件令農行董事長劉士余大感震怒,且由於涉及金額巨大,公安和銀監會已將該案上報國務院。
據農行內部人士透露,於涉案分行工作的員工不少均大有來頭,且不乏高層領導親屬;而被查的分別為一名入行5年、具深厚背景的32歲投行票據業務部趙姓員工,另一位則是初入行的新員工。案情指,該分行與某銀行去年進行承兌匯票轉貼現業務,在回購到期前,票據本應存放在該分行保險櫃裏不得轉出,卻被重慶一間票據中介提前取出,與另一銀行進行回購貼現交易,而原本在保險櫃中的票據則被換成報紙偽裝。回購的39.15億元資金不但並未回到該分行的賬目上,部份更非法流入股市,且由於去年股災導致出現巨資缺口,令票據最後無法兌付。消息人士指,由於票據回購業務涉及銀行多個部門,只有串聯犯案才可作如此違規操作,因此顯然不只兩名員工涉案,更估計該分行去年違規進行票據回購規模或達70億元。有銀行人士指,去年6月底內地股災前,大量資金藉票據融資流入股市,這些票據不少並無真實貿易背景。股災後,票據套現時做的場外配資出現嚴重虧損,而基本上每家銀行都有這種現象:「這次爆出的39億,不過是冰山一角!」
劉士余震怒 暫停放貸業務
據悉案件令農行董事長劉士余震怒,公安部和銀監會更已把案件上報國務院。該行去年對票據交易只採自查方式檢查,現將首先嚴查10家省分行的票據業務,一旦發現違法行為將嚴厲懲處。據了解,目前該行已暫停旗下的資金業務和放貸業務。而除農行外,內地幾間大型銀行和做市商據悉也開始排查存量業務。財新網
【網民有話說】
‧ 監守自盜!冰山一角!‧ 農行的腐敗程度,誰與爭鋒?‧ 兩個人能搞39億的大案,銀行業的壞賬是這麼來的?‧ 這樣的銀行管理制度,能讓老百姓放心存錢在你們那裏嗎?‧ 監管形同虛設,領導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就地免職並追究其行政和刑事責任!資料來源:網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3/19463496
陳德霖﹕風暴重演說法不當 尚有8500億票據作港元後盾
1 :
GS(14)@2016-01-24 01:45:5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3/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過去一周港匯驚濤駭浪,市場擔憂1997年的金融風暴重演。包括金管局、銀行公會、財政司長昨天齊齊出聲力撐港匯穩定,安撫市場恐慌情緒。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更明言,將近日港匯走弱與1997年的風暴相比不恰當。金管局回應本報稱,除了銀行體系結餘的3700億元外,金管局還有8500億元票據可作緩衝。有分析稱,現時亞洲股市已大挫,國際大鱷不會在此時出手狙擊。
陳德霖昨天主動提及,過往已有超過1300億美元流入香港,令港元貨幣基礎增加1萬億元。故即使本港出現大量資金外流,港元利率亦不會上升太急。
對市場有指今次走資與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利息急升相同。陳德霖認為說法欠恰當,因為現時銀行體系結餘多達3000億元,與當時少於100億元不能相提並論,同時金管局有很多票據可作緩衝。
回購票據 可紓拆息抽升壓力
陳德霖又表示,樓市表現不能只看2至3個月,而是需要用較長時間來確認,並參考本港及國際等因素,內地對本港樓市的購買力及購買意欲更值得考慮。
金管局發言人昨日回應本報時稱,現時已發行的外匯基金票據約有8500億元,除了銀行體系結餘的3700億元以外,當市場有需要時,金管局亦可用這筆8500億元票據作緩衝,例如當這些票據到期時,不再續發新票據,又或者在市場上回購票據,兩者都能達到在市場釋放港元效果,有助減輕拆息抽升的壓力。
曾俊華﹕有能力有決心維持聯匯
另外財政司長曾俊華昨天於中總論壇午餐會上說,現時與美元掛鈎的聯匯機制對香港最有利,政府無意作出改變,有能力及有決心維持聯匯制度。他續稱,過去30多年來,香港歷經大小風雨,但港元在聯繫匯率機制下一直維持穩定。
昨日,港元兌美元由7.81回升至7.79水平,創下2010年以來單日最大升幅。署理銀行公會主席譚何錦文表示,隨着港元與美元之間的息差收窄,相信港資金外流的情况會回穩,港元匯價亦得到支持。她說﹕「資金未有大量流走,暫時亦未見港元受狙擊。」
羅家聰﹕金管局根本「未驚過」
交銀香港環球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表示,金管局根本「未驚過」。他形容97年金融風暴時,港匯幾乎一路死跟美元。
不過,過去兩周,港匯由7.76跌至最低位7.83,金管局都「由得它行」,不干預反映金管局有信心。
他認為,此時與1998年的相似之處是「美國單邊走強,香港本身則處於下行周期」。不過,1998年亞洲區的股價、匯價和樓價都處於高位。
「國際頂級炒家不會現在出手」
現在,亞洲各地貨幣已經跌過幾輪,股票大挫,「國際頂級炒家不會現在出手,他們會選資產最貴時出手,現在即使有炒家,也是些跟風的小炒家而已」。
明報記者 顧冷冰、溫婉婷、連綽瑤
人行清算票據內地恐觸發錢荒
1 :
GS(14)@2016-05-08 02:55:05【本報訊】農行(1288)年初爆出39億元人民幣票據變報紙事件,令市場質疑銀行間票據交易當中,或有不少已變成廢紙。人民銀行及中銀監近日聯合發表通知,加強票據業務監管及規範業務開展等事項,市場擔心事件會否催生錢荒。另內銀要於今年6月30日前,全面開展票據業務風險自查,包括加強實物票據保管、嚴格規範同業賬戶管理。分析估計,監管當局的要求或會引起新一輪違規事件曝光。另外,里昂發表報告指,內銀股估值看似便宜,但未充份計入壞賬風險,不建議投資者買入這些股票。該行解釋,自前年內地樓市開始下行周期以來,內銀不良貸款賬上升迅速,預計目前內銀實際不良貸款率,應介乎15%至19%之間。人民幣在岸價收報每美元兌6.5023元(人民幣.下同),較周四微升0.07%。離岸人民幣則報6.5102元,輕微升值。中銀香港(2388)電滙報每百港元兌83.57港元。有交易員稱,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幅少於市場預期,或減低加息預期,促使美元走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7/19601478
中央下令排查整頓 部分銀行暫停票據業務
1 :
GS(14)@2016-05-19 02:04:44【明報專訊】據內地媒體昨日報道,在監管部門嚴格要求銀行排查整頓票據業務之下,各商業銀行由上而下的自查行動正急切進行,部分銀行目前更已全面暫停票據業務,另有部分銀行僅有電子票據業務正常經營。
內地融資規模料續跌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排查重點在於貿易背景審查、票據交易行為規範及內部風險控制管理,並要求重點排查同業帳戶等高風險模式,料短期內,整體銀行票據業務包括開票、貼現、買入返售等都將受影響;未來的票據融資規模亦將進一步萎縮,但對於市場流動性衝擊並不會太大。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爆發了多宗銀行票據違約個案,包括農行(1288)北京分行涉額39.15億元的票據案;中信銀行(0998)蘭州分行票據業務風險,涉及金額9.69億元;天津銀行(1578)上海分行票據案涉及金額7.86億元等。
今年多宗銀行票據違約
因此,人行及中銀監於上月底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管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擬對票據業務情?進行全面摸底。
通知並要求,銀行要於6月30日前,全系統展開票據業務風險排查,對存在風險的票據業務,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並於7月15日前將風險自查情?同時報送人行和中銀監。
不過,有銀行業人士透露,是次銀行暫停的票據業務只是新增部分,只要是合規的存量票據,還會正常處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8/news/ec_ecc1.htm
金管局預防美國縮表 增發票據吸水
1 :
GS(14)@2017-10-09 02:59:07■港滙昨曾升穿每美元兌7.8港元的強弱分界線,收市為逾兩個月高位。 資料圖片
【本報訊】外界預料聯儲局本港時間周四凌晨議息後,正式啟動縮表,因資金收緊料會推高美元拆息,金管局昨再宣佈增發總值400億元3個月外滙基金票據,刺激港滙曾升穿每美元兌7.8港元的強弱分界線,收市為逾兩個月高位;港元拆息亦微升,創今年2月來新高。記者:劉美儀
市場解讀,當局是針對縮表作預防措施,增發票據「吸水」略推高港息,以免兩地息差太闊,套息活動引發資金劇烈流出市場。
港滙轉強 拆息微升
財資界估計,增發行動會陸續有來,依兩次增發時間模式推論,不排除10月底再有另一輪400億元增發規模。當局於前年及去年,分別增發超過1,000億元票據,每次約250至350億元。金管局回應指,未有為外滙基金票據餘額設定目標,當局會評估市場動態,以決定未來是否要增發。根據金管局網站顯示,預期到9月22日後,銀行體系總結餘將由目前逾2,195億元降至逾1,795億元,該局於8月初亦曾宣佈增發400億元3個月期票據。港滙早段開市徘徊每美元兌7.8168港元,增發消息公佈後一度轉強至7.7962,其後企穩7.8水平,傍晚8時報7.8035,升值0.17%(升131點子)。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1個月港元拆息定盤價為0.4725厘,較前日約升5點子,是今年2月底以來高位,與1個月美元拆息差距,昨由0.81厘收窄至0.76厘。
收窄息差效力料短暫
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金管局再增發票據,明顯是針對儲局將展開縮表所作的預防措施,以免縮表令美息有上升壓力,港息不動導致港美息差闊度太厲害,套息活動(買美元沽港元)令「錢一下子流走」,資金劇烈進出,故增發票據「吸水」,稍微推高港息收窄息差,惟有關效力可能只短暫維持。上輪增發票據的最後一次投標日為昨日,該局即公佈新的增發行動,他認為當局不排除在下月底再增發票據。公布指,金管局將於9月26日、10月3日、10日、17日及24日,舉行的投標中增發總值400億元票據。另一滙商指,眾安保險(6060)招股,傳聞吸引資金流入,該局可能見港滙轉弱至7.85幾年都無發生,未來機會更渺茫,若沽壓累積亦擔心波動太大,故「吸水」舒緩。人民幣昨亦走軟,離岸價跌至靠近每美元兌6.59人幣,惟滙商估計,十九大前可守住6.58至6.59位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0/2015860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