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簡政放權的重要抓手,商事制度改革正在提速,接下來將探索實施各類經營許可證負面清單管理,加快推進“證照分離”試點。
5月1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措施,營造有利創業創新的市場環境。
“先照後證”仍有阻礙
本次常務會議提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要從四方面深入,包括繼續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探索實施各類經營許可證負面清單管理,加快推進“證照分離”試點;支持去產能過程中分流人員自主創業;擴大“三證合一”覆蓋面,推進整合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營造公平經商環境,完善市場退出機制。
“證照分離”試點,被認為是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指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之初,降低企業準入門檻,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取消最低註冊資本。該舉措已經在全國推廣。第二個階段,則是進一步明確商事主體權利,把商事主體和經營主體分離。上海自貿區已於2015年1月率先推出了“先照後證”的12項改革措施,此後也已在全國推廣。
但是,“先照後證”並未解決所有問題。
在去年5月舉行的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李克強就表示,簡政放權等改革雖初見成效,但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比如,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了“先照後證”,有些人反映拿了照以後還是碰到層層阻礙。缺一個“證”,企業就運行不了。
所謂的“照”指的是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而“證”指的是各相關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比如要開旅館,需要到衛生局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到公安部門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
也由此,加快“證照分離”試點,成為應有之義。5月11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表示,上海正在搞“證照分離”改革,有些地方正在探索智慧城市、集中審批,還有科研經費等改革,都可以在長三角地區“先走一步”、先行先試。
加快推進“證照分離”試點的同時,本次常務會議還提出,要在全面實施企業“三證合一”基礎上,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降低創業準入的制度性成本。
所謂“三證合一”,是指企業登記時原本需要依次申請的分別由工商部門核發的工商營業執照、質監部門核發的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部門核發的稅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由工商部門核發一個加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接下來,社會保險和統計登記證也將整合進去,實現“五證合一”。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相關部委人士處了解到,這項工作由國家工商總局來牽頭組織落實。但因為國務院剛部署不久,目前具體方案尚未出臺。已經有了“三證合一”的基礎,再推動“五證合一”,阻力應該不會大。
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
“證照分離”試點,目前正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全面推開,為期3年,選擇了116項行政許可事項先行開展改革試驗。
此項改革分為5種情況:取消審批(10項),取消審批、改為備案(6項),簡化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26項),提高審批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41項),對涉及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動加強市場準入管理(33項)。
上海紅地毯電影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平是這次改革試點的直接受益者。5月16日,鄭平在浦東新區市民中心提交材料並填寫告知承諾書後,當天就拿到了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鄭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按照原來的流程,拿到這張許可證需要20個工作日,再加上雙休日,為期一個月上下,這段時間對投資人來講是比較難熬的。
因為中國電影市場的迅速增長,鄭平和幾個股東合夥,去年年底成立了公司,並投入1700多萬元建造電影院,起初打算在6月試營業,現在可以提前到5月底了。鄭平說,時間的縮短,使得企業前期成本降低。“早一天營業就可以早一天賣票有銷售收入啊。”
得益於“證照分離”改革,電影放映經營許可實行了告知承諾制。鄭平拿到放映許可證後,就可以馬上去申請影院編碼和數字證書,並獲得院線提供的影片秘鑰,這才可以播放影片。
李克強5月9日在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說,簡政放權改革成效必須要有具體衡量標準:一要看改革後企業申請開辦的時間壓縮了多少;二要看投資項目審批提速了多少;三要看群眾辦事方便了多少。要形成明確的量化指標,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鄭平說,國家現在改革力度很大,作為企業也確實從中受益。“原來要一個多月才能審核發證,現在現場受理當場發證,確實促進了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希望力度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簡政放權兩年多來,國務院部門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本屆政府承諾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提前兩年多完成。投資核準事項中央層面減少76%,境外投資項目核準除特殊情況外全部取消。工商登記實行“先照後證”,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後置審批;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資質資格許可認定和評比達標表彰事項大幅減少。中央層面取消、停征、減免4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近千億元。
這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力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新增市場主體去年達1293萬戶,其中新註冊企業增長45.9%,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22萬人。今年1~4月,新註冊企業繼續保持每天1萬戶,城鎮新增就業445萬人。
中國在對外公布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戰略對話成果清單8小時後,再次公布了經濟對話部分的完整成果清單。
美國財政部前一天(當地時間6月7日)在網站上也陸續公布了的提供給美國國內的摘要和經濟成果清單完整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陸續對照了成果摘要和完整版之後, 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完整版本中,他最關註的部分是加上了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原則性進展。
此外,與摘要版一致的部分是,其中提及了美國實質性支持且承認了人民幣國際化,但全文未提中方關切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曾報道,從雙方談判結束到正式文本公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差,是國際談判中的普遍狀況。多位曾深度參與中美S&ED過程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說,在最後的階段,成果清單由雙方工作人員各自整理、翻譯,經雙方修改同意並確認後,才能對外公布。而經濟對話成果清單也因為涉及的細節更多,比戰略對話成果清單,所需時間更多。
“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發生分歧,包括文字的表述等,雙方會通過外交渠道和工作層面來逐步磨合。”其中一位人士說,“比如視頻會議、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溝通。”
原則性提及BIT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S&ED閉幕式上指出,與預期一樣,雖然雙方沒有也不會消除全部分歧,但達成了60多項經濟方面的成果。
對照中美分別公布的經濟對話成果清單,在第二部分——“促進開放的貿易與投資”中,出現了此前兩方都公開表態、十分關切的BIT談判方面的原則性表述。
相關表述是:“就正在推進中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美雙方承諾將於6月中旬交換負面清單改進出價,以反映雙方的共同目標,即致力於實現非歧視、透明、開放、自由的投資體制。中美雙方將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以期達成一個能有效促進並確保市場準入和運營的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
屠新泉對本報記者說,他在美國財政部6月7日公布的摘要中,完全沒有看到關於BIT的表述,當時非常吃驚——因為BIT談判是此次中美S&ED經濟對話部分,雙方最重要的訴求。現在從剛剛公布的完整成果清單來看,雖然加上了,也只是一個原則性表述。
“今年是中美BIT談判的最後時間窗口,因為一旦過了奧巴馬任期,不論下一屆是誰做美國總統,都得拖1~2年才有可能重啟談判。”他說。
“也許因為現在雙方還沒有表現出細化、明確的訴求,又因為對美國國內來說,太原則性也導致沒有參考意義,所以並未在此前的摘要中提及。”他說。
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次S&ED就此問題達成一致還是有相當大難度的,但年底前,雙方從大局出發,各自努力,還是有希望達成一致。
“我分析,雙方的分歧還是在負面清單方面,美方嫌我方太長。”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則對本報分析稱,從表態來看,雙方都表達了達成一致的意願。如果一切順利,雙方將在今年秋季達成一致,給奧巴馬留下2~3個月的時間,去做國會工作,以求最終批準。
“出於各種考慮,在奧巴馬的日程之中,是把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重要性放在中美BIT之前的,”周世儉說,“但也不排除最終考慮到大局,BIT的進展超過TPP。”
周世儉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美國對TPP中其他成員的出口總額,僅有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的一半,“如果放棄這個大市場,孰輕孰重,他需要再掂量一下。”
中美訴求各有得失
從成果清單全文來看,中美雙方的訴求,各有得失。
周世儉此前對本報記者分析說,經濟對話中,美方本次主要關切有三點:人民幣匯率、產能過剩、BIT談判;而中方主要關切點是美國民用技術對華轉讓、市場經濟地位,以及BIT談判。
中方在人民幣匯率和去產能方面並沒有作原則性讓步。
比如匯率方面,中美雙方共同重申在2016年上海和華盛頓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達成的關於匯率的承諾,包括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和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改革相一致,中方將繼續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允許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中方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而美國財政部此前公布的摘要和目前完整成果清單,都有較大篇幅表述人民幣國際化部分。
完整成果清單表述為:中美雙方歡迎按照適用法律進一步發展在美人民幣交易與清算能力,在深化中國金融市場的同時,改善美國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雙方強調保持中國和外國金融機構公平參與人民幣交易和提供清算服務的重要性。中方承諾在美指定人民幣清算行,作為人民幣代理行清算之外的一個機制。美方歡迎中方初步給予美方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並期待2016年底前美國機構獲得牌照。中國將根據市場發展和需求提高美國的RQFII額度。美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至少每年對在美人民幣交易和清算機制聯合評估一次。
“這表現了,繼去年人民幣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之後,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地位和價值的認可和接受。對中國政府來說,也是希望看到的結果。” 屠新泉說。
但中國一直關切的民用技術進口壁壘問題,也只是原則性表述為:“美方重申,繼續促進和便利商用高技術產品對華民用最終用戶和民用最終用途出口。雙方重申,繼續通過中美高技術與戰略貿易工作組深入並詳細討論共同關心的出口管制問題。”,並沒有深入展開。
此外,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則完全沒有提及。
前述多次深度參與S&ED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可以理解,在這個問題上,美方的非經濟因素考慮較多,立場也較為強硬。
他對本報記者說,中國政府此次在市場經濟地位的表態上,已經從此前多年,在雙邊自貿區談判中堅持的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轉變成重點關註貿易救濟項下的“替代國”這個技術問題。這也是一種策略,因為目前美歐國會、議會等方面壓力非常大,所以將重點改為要求美歐履行義務。由美國商務部自己決定改變對華貿易救濟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做法。
根據中國商務部提供的資料,6月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出席第八輪S&ED吹風會,介紹“開放的貿易與投資”專題會議時的表述為:中方對美國在對華貿易救濟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做法表示關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日落條款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無關。中方要求美方按期取消反傾銷“替代國”做法。15條關乎是否履行承諾的問題。中美作為世界貿易的“領頭羊”,應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嚴肅性、權威性。
歐洲方面的最新進展是,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以中國市場未滿足歐盟有關確定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個標準為由,不支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在美國國會中,民主黨更不占優勢,因此反彈的壓力也非常大。
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昨日落幕,會後將陸續公布“兩軌”成果清單。目前雙方已經公布了“戰略軌道”成果清單,“經濟軌道”成果清單還有待公布,但根據中美官員表態,基本輪廓已經顯現。
在戰略對話方面成果清單,雙方共達成了120項成果;在經濟對話方面,雙方共達成60多項成果。
在經濟對話方面,6月8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中方的吹風會上表示,此次對話經濟領域成果主要有以下內容:下周交換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負面清單;人民幣業務將在北美開展,中方將給美方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RQFII);提振經濟,避免競爭性貶值;中方將減掉1.1億~1.5億噸鋼鐵產能,並承諾不新增產能。
戰略軌:最富有成效的一屆
國務委員楊潔篪在第八輪S&ED閉幕式上致辭表示,“在本輪戰略對話中,我和克里國務卿圍繞落實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今年3月底華盛頓會晤精神,就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打造雙邊務實合作新亮點、妥善管控分歧與敏感問題、處理好中美在亞太的關系、加強雙方在重大國際地區和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與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同天,在美方吹風會上,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此次是他參加過的歷屆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最富有成效的一屆”。
“這將為幾個月後舉行的二十國(G20)峰會以及中美領導人會晤打下堅實基礎。”克里表示。
根據外交部網站刊發的《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可以看到在戰略軌道中,涉及到經濟方面內容的共識包括以下條目:
反腐敗和打擊跨國賄賂:重申通過中美執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反腐敗工作組這一主渠道開展雙邊反腐敗合作,決定共同籌備好將於2016年秋季召開的工作組第11次會議。雙方決定深化在預防公共腐敗和打擊跨國賄賂、查找腐敗公款、拒絕成為犯罪分子及其資產的避風港、資產返還等領域的合作。
雙方重申公開各自關於打擊跨國賄賂的法規和起訴跨國賄賂案件的重要性。中方承諾考慮在不遠的將來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反賄賂工作組,並將與該工作組於2016年下半年聯合舉辦關於《反賄賂公約》和打擊跨國賄賂的圓桌會議,美方對此表示歡迎。
負責任的礦產供應鏈:認識到負責任的礦產供應鏈實踐對促進非洲大湖地區穩定和繁榮的作用,並歡迎彼此在這一領域所作的努力。雙方希望鼓勵兩國企業交流和分享最佳實踐。中國商務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與美國國務院等美國相關機構願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第1952號決議在履行盡職調查、相關標準和倡議方面開展合作。
二十國集團:美方支持中方作為主席國於2016年主辦一屆成功的G20杭州峰會,期待同中方緊密合作,致力於實現世界經濟的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雙方支持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承諾同其他G20成員一道,(1)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合作;(2)使用所有政策工具,促進信心和增長,靈活使用財政政策推動增長,根據中央銀行授權,使用貨幣政策繼續支持經濟活動和保障價格穩定,使用結構性改革在中期提升增長潛力;(3)探索創新帶來的機遇;(4)完善全球經濟、金融和能源治理;(5)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發展清潔能源;(6)通過在國內及國際範圍內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時落實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為包容和可持續全球發展作出貢獻。雙方承諾同其他G20成員一道,推進G20上述及其他議程繼續取得進展,推動杭州峰會在諸多領域取得積極成果:包括在一個確定時間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補貼;在氣候和能效領域繼續開展討論和合作,包括提高重型卡車排放效率和逐步削減甲烷排放;在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外部評估工具基礎上開展傳染病防控、檢測和應對,以及應對抗生素耐藥性。雙方鼓勵所有G20成員全面落實歷次峰會承諾。
戰略石油儲備:在2014年簽署的《戰略石油儲備合作諒解備忘錄》框架下,舉行了多次雙邊會議、技術研討和實地考察。中國國家能源局和美國能源部將繼續這方面的努力。為了加強在全球石油市場分析和相應的應急準備等戰略石油儲備政策方面的坦誠對話,中美兩國計劃派遣高級代表參加相關活動。中國致力於在雙邊論壇中更加頻繁地發布更完整、可靠和詳細的能源數據信息,包括戰略石油儲備信息。
核安全合作:中國國家核安全局與美國核管會繼續開展核安全合作,在AP1000核反應堆開發方面保持監管和技術交流。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和美國核管會的監督員在中國AP1000核電廠現場開展了監督交流,對美國AP1000供貨商進行了聯合監督,並完成了雙方之間的監督員交流。雙方將繼續共享關於AP1000建造和調試方面的技術經驗,並繼續開展人員交流。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和美國核管會將繼續拓展雙方之間的合作,在公眾溝通、應急準備和響應、放射性廢物安全及放射源安全等方面分享經驗。
經濟清單:成果和分歧共存
在S&ED閉幕式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指出,與預期一樣,雖然我們沒有也不會消除全部分歧,但達成了60多項經濟方面成果。
汪洋表示,經濟對話的成果為兩國克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促進了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為世界經濟複蘇註入了“正能量”。
可以看到美方公布的經濟軌道清單上,一共分為加強經濟政策合作、促進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培育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以及加強全球合作和經濟治理四大項內容。
在加強經濟政策方面,雙方認識到結構性改革對保持兩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性,同時在匯率問題上達成進一步共識。
具體而言,中方將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美方將致力於提高儲蓄率,增加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提高勞動參與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中期財政可持續。美方承諾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中,充分考慮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註意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
中美共同重申了對2016年在上海和華盛頓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在克制競爭性貶值方面的承諾,其中就包括不進行競爭性貶值,以及不出於競爭目的調整匯率。中方並將持續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改革,允許匯率在雙向的靈活性。中方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6月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克里和財政部長雅各布·盧時重申,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國無意打“貨幣戰”、“貿易戰”來刺激出口,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促進開放的貿易和投資方面,中美雙方討論了產能過剩、BIT談判問題和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問題。
中美雙方認識到,鋼鐵和其他行業的產能過剩是全球性問題,是世界經濟複蘇緩慢和需求低迷的結果,需要集體應對。化解產能過剩應通過法治手段、市場機制和恰當的政策措施加以解決。
具體而言,美方認識到中方將計劃削減1.1億~1.5億噸鋼鐵產能,並在未來5年中嚴格禁止粗鋼產能擴大。中美雙方並定於9月8日-9日參加2016年經合組織鋼鐵委員會會議,以應對全球性產能過剩問題。
中美雙方同意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將於6月中旬交換新的負面清單出價,力爭早日達成一個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
雙方重申,繼續通過中美高技術與戰略貿易工作組詳細討論出口管制問題。
在培育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方面,中美雙方在人民幣交易與清算合作以及金融交易平臺合作、金融監管機構合作方面達成共識。
在其中,雙方將加強在美人民幣交易與清算合作,中方同意給予美方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並指定中美各一家符合條件的銀行作為人民幣清算行。
雙方歡迎金融交易平臺之間的持續合作,致力於加強兩國金融市場和產品的互聯互通。
在其中,中方歡迎合格的獨資外資企業以及合資企業申請註冊私募證券基金,以及從事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在遵從國家有關規定的情況下,從事證券二級市場交易。中國是為參與此項業務的外國金融機構頒布法規和資質的一方。
同時,兩國金融監管機構願意推進信息共享和跨境執法合作。雙方同意在反洗錢監督、反恐怖主義融資、反假幣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
美國證監會(SEC)和中國證監會(CSRC)已經設立定期溝通機制,促進跨境執法合作和其他信息共享安排。據其2015年S&ED達成的承諾,SEC同中國證監會之間已經建立了機制,當中國企業在美國在SEC註冊並上市後,SEC已經開始定期向中國證監會提供報告。
在加強全球合作和經濟治理方面,美國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的決定,雙方都支持IMF研究擴大使用SDR。
一年一度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下稱“中美S&ED”),再次落下帷幕,但中美之間的經濟議題磨合卻還將繼續。
中國商務部相關負責人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成果清單最終公布日期還沒確定,但很快將公布。
從雙方談判結束到文本公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差,是國際談判中的普遍狀況。多位曾深度參與中美S&ED過程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說,在最後的階段,成果清單由雙方工作人員各自整理、翻譯,經雙方修改同意並確認後,才能對外公布。
“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發生分歧,包括文字的表述等等,雙方會透過外交渠道和工作層面來逐步磨合,”其中一位人士說,“比如視頻會議、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溝通等等。”
國際貿易談判中有個定律,“細節是魔鬼”,中美之間對於最後文本的磨合過程,便是一次次對於魔鬼的試探和救贖。
本次中美S&ED中,雙邊貿易協定(BIT)談判是重中之重。中美雙方還有哪些糾結的地方?
中美BIT談判的最後一公里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美BIT談判都到了達成一致的關鍵時期。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任期已經接近尾聲,是否能在任期內為未來美國經濟起飛留下相應的政治遺產,還需拭目以待。
中美BIT談判於2008年正式啟動。經過多輪談判,雙方在國有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透明度和標準制定等核心議題上仍存在分歧。但是,在2014年7月舉行的第六輪中美S&ED後,雙方就該談判達成“時間表”,力爭2014年底前就BIT文本的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承諾2015年早期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隨後,中美在2015年6月第19輪BIT談判中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正式開啟負面清單磋商模式。隨後在2015年9月交換了第二輪負面清單。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閉幕式上表示,雙方同意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將於6月中旬交換新的負面清單出價,力爭早日達成一個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
中美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二大外資吸收國家,也是對外投資的主力。BIT協定的達成,將對全球的投資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聯合國貿發組織秘書長曾在2013年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就專門指出,希望能夠促成中美就此達成一致,以整合目前全球碎片化的跨境投資規則。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次中美S&ED能夠就此問題達成一致,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年底前,雙方從大局出發,各自努力,還是有希望達成一致。
“我分析,雙方的分歧還是在負面清單方面,美方嫌我方太長。”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則對本報分析稱,從表態來看,雙方都表達了達成一致的意願。如果一切順利,雙方將在今年秋季達成一致,給奧巴馬留下2~3個月的時間,去做國會工作,以求最終批準。
“出於各種考慮,在奧巴馬的日程之中,是把TPP的重要性放在中美BIT之前的,”周世儉說,“但也不排除最終考慮到大局,BIT的進展超過TPP。”
周世儉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美國對TPP中其他成員的出口總額,僅有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的一半。“如果放棄這個大市場,孰輕孰重,他需要再掂量一下。”
6月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出席第八輪中美S&ED吹風會時介紹,中美雙方圍繞貿易、投資領域的重點關註進行了坦誠、深入的溝通。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發言中指出,互利共贏是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本質。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中美經貿關系的密切程度超出以往任何時候,已日益形成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希望兩國通過努力不斷縮小問題清單,擴大共同利益清單。作為貿易和投資大國,推動全球性的開放進程是中美合作的重要內容。在世界經濟陰晴不定的當下,兩國都應承擔世界經濟發動機的責任,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中方關切高科技產品進口壁壘
中美BIT談判,是中美雙方多項各自關切中,重合內容比較多的地方。
汪洋在閉幕式上表示,雙方重申,繼續通過中美高技術與戰略貿易工作組詳細討論出口管制問題。雙方同意加強溝通,增進互信,努力達成運輸類飛機雙邊適航互認。雙方將繼續推動省州和城市間貿易和投資雙邊合作,進一步加強在基礎設施建設、知識產權保護、農業、中小企業、清潔能源研發創新、經濟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溝通合作。
周世儉對本報記者分析說,經濟對話中,美方本次主要關切有三點:人民幣匯率、產能過剩、中美BIT談判;而中方主要關切點是美國民用技術對華轉讓、市場經濟地位,以及中美BIT談判。
這其中,美國關切的人民幣匯率、產能過剩的本質,其實都涉及經濟下行期,雙方就業壓力的問題。中國的人民幣匯率一旦升值,意味著本已脆弱的出口形勢將雪上加霜,沿海的外貿企業員工將面臨失業。而全球經濟低迷之時,當擁有最新技術的中國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遭遇到競爭力較弱、但政治遊說能力較強的美國鋼鐵行業,沖突也是難以避免的。
比如,美國時間3月4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不銹鋼板材和帶材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但我認為,中國不會在這兩個議題上有所讓步。”周世儉說。
與此相應的是中方主要關切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美方的非經濟因素考慮較多,立場也較為強硬。
中方關切的美國民用技術對華轉讓議題,主要是小布什任期內,對節能環保技術、清潔能源轉讓的承諾落實問題。這其中包括清潔能源、替代能源和節約能源。
“如果這些技術能夠落實,中國的環境問題也能夠得到較大改善。”周世儉說,“紐約的小汽車有上千萬輛,並不比北京數量少,但紐約卻有藍天,這就涉及到了汽車尾氣處理技術。”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美BIT談判都到了達成一致的關鍵時期。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今天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對在場記者表示,目前,雙方已經按計劃如期交換了負面清單的改進初價,正在通過緊鑼密鼓的談判推動取得新的進展。
“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是大家都寄予厚望,但又不是那麽容易很快談成的談判。”他說。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上周的中美S&ED閉幕式上表示,雙方同意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將於6月中旬交換新的負面清單出價,力爭早日達成一個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
美國奧巴馬政府的任期已經接近尾聲,是否能在任期內為未來美國經濟起飛留下相應的政治遺產,預計外界還需拭目以待。
中美BIT談判於2008年正式啟動。經過多輪談判,雙方在國有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透明度和標準制定等核心議題上仍存在分歧。但是,在2014年7月舉行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後,雙方就該談判達成“時間表”,力爭2014年底前就BIT文本的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承諾2015年早期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隨後,中美在2015年6月第19輪BIT談判中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正式開啟負面清單磋商模式。隨後在2015年9月交換了第二輪負面清單。
中美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二大外資吸收國家,也是對外投資的主力。BIT協定的達成,將對全球的投資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聯合國貿發組織秘書長曾在2013年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就專門指出,希望能夠促成中美就此達成一致,以整合目前全球碎片化的跨境投資規則。
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次S&ED能夠就此問題達成一致,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年底前,雙方從大局出發,各自努力,還是有希望達成一致。
“我分析,雙方的分歧還是在負面清單方面,美方嫌我方太長”,魏建國說。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院周世儉則對本報分析稱,從表態來看,雙方都表達了達成一致的意願。如果一切順利,雙方將在今年秋季達成一致。給美國總統奧巴馬留下2-3個月的時間,去做國會工作,以求最終批準。
“處於各種考慮,在奧巴馬的日程之中,是把TPP的重要性放在中美BIT之前的,”周世儉說,“但也不排除最終處於大局,BIT的進展超過TPP。”
周世儉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美國對TPP中其它成員的出口總額,僅有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的一半。“如果放棄這個大市場,孰輕孰重,他需要再掂量一下。
6月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出席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吹風會時介紹,中美雙方圍繞貿易、投資領域的重點關註進行了坦誠、深入的溝通。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發言中指出,互利共贏是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本質。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中美經貿關系的密切程度超出以往任何時候,已日益形成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希望兩國通過努力不斷縮小問題清單,擴大共同利益清單。作為貿易和投資大國,推動全球性的開放進程是中美合作的重要內容。在世界經濟陰晴不定的當下,兩國都應承擔世界經濟發動機的責任,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第六個“世界海員日”(6月25日)到來之際,我國137萬人註冊船員再次收到由交通運輸部送出的“大禮包”。
在交通運輸部當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巡視員鄭和平公布了第三批便利船員服務清單。他說,第三批便利船員服務清單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出版“船員寶典”系列叢書。包括《船員職業實用法規匯編》海船篇和內河篇,這是方便船員查閱常用法規的工具書;編印了《海船船員手冊》和《內河船員手冊》,主要為了船員職業活動,向船員提供相應的職業方面的指導;《船員職業常識百問百答》對船員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解答。
實行海船船員證書無紙化申辦。自今年10月1日起,通過信息采集和證書核對並且對沒有不良誠信記錄的海船船員,可以通過船員電子申報暨綜合信息平臺申請海員證、遊艇駕駛證、基本安全培訓合格證等14種證書,在申辦證書的時候不需要向海事管理機構提交書面的申請表格、以及原來取得的一些合格證、考試成績證明等輔助的紙質材料,這樣便於船員在網上辦理相關的手續。
此外,對於在海船船員管理系統中所記載的海上服務資歷和學歷能夠符合相應的要求,並且沒有不良誠信記錄的海船船員,也可以通過船員電子申報暨綜合信息平臺申請海船船員適任證書等8種證書,這些都將免除來提交有關的紙質材料。
提供內河船舶船員手機短信提醒服務。為內河船舶船員提供證書到期提醒、辦證申請受理辦結的有關情況通報,以及內河船舶船員參加考試成績的短信推送等等服務。
縮短船員考試成績公布時間。自2016年10月1日起,海船船員理論考試成績當場公布,英語評估及氣象傳真圖分析評估成績在當期考試結束後5個工作日內公布,其它科目海船船員評估成績當天公布。
“在之前兩年第一批、第二批便利船員服務清單的基礎上,服務範圍擴大到了內河船舶船員。”鄭和平說。
我國是海洋大國、航運大國,也是船員大國,船員在促進航運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在國家深入推進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的今天,船員在建設海洋強國、海運強國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據當日發布的《2015年中國船員發展報告》(白皮書)介紹,2015年,我國船員數量穩步增長,新增註冊船員53843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國註冊船員1370224人,比2014年增長了4.09%。其中海船船員638990人(國際航行船舶船員470512人,沿海航行船舶船員168478人),內河船舶船員731234人。註冊船員總量位居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增註冊國際航行船舶船員23458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註冊國際航行船舶船員470512人。持有國際航行船舶適任證書的船長15478人,持有國際航行船舶適任證書的輪機長、大副、大管輪、二副、二管輪、三副、三管輪等高級船員115888人,值班水手和值班機工178982人。
白皮書介紹,內河船員作為內河航運業的核心要素,在我國內河航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內河航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內河船員來源不足、隊伍結構不合理、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和管理體制機制不順等問題逐步顯現,已不能適應內河航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深化內河船員管理改革,提升內河船員素質,促進內河船員隊伍建設對內河航運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2015年8月,交通運輸部印發了《關於深化內河船員管理改革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適應內河航運經濟發展的服務型船員管理體系的改革要求,從船員隊伍建設、市場機制、培訓考試發證、公共服務體系和協同管理等五個方面明確了改革目標。
白皮書介紹,近年來,我國持續規範我國船員教育培訓和考試發證工作,船員教育培訓水平和考試發證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2015年,我國航海類專業招生15803人,考試評估171029人次,簽發適任證書182955本。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第六個“世界海員日”到來之際,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也給全國海員發出一封慰問信。楊傳堂在信中表示,海洋是各國經貿文化交流的天然紐帶。自古至今,航海事業對大國的崛起及世界文明的興衰都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作為藍色國土的耕耘者,海員為人類幸福和國家建設創造著不朽的功績。
今年“世界海員日”的主題是“遠航,為了世界”。楊傳堂在信中也勉勵海員們在離家千里之外的“浮動國土”上,傳承大國航海工匠精神,為建設海洋強國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國是海洋大國、航運大國,也是船員大國。攝影/章軻
各類別註冊船員數量示意圖
2013-2015年外派海員數量示意圖
過去12個月幾乎平均每月達成一筆並購交易的海航集團,海外“大采購”的步伐並沒有停止,最新一筆交易,是宣布將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收入囊中。
Gategroup北京時間7月7日中午宣布,海航已經確認收到Gategroup共計61.76%的股票出售,加上Gategroup自身仍然持有的620641股,交易雙方合計擁有公司63.6%的所有權和投票權。
控股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
今年5月,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航空(香港)航空配餐控股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公開要約收購所有公開持有的Gategroup股份的要約收購說明書。
當時提出的條件是以53瑞士法郎/股的價格收購Gategroup,並得到了Gategroup董事會的一致贊成。在股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上述收購價對Gategroup的估值約為14億瑞郎(14.7億美元)。在公開要約收購完成後,海航計劃讓Gategroup退市。
根據Gategroup7月7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截至歐洲中部夏令時2016年7月1日下午4點的初次接受期到期,共有1641.4959萬Gategroup股份向海航航空(香港)航空配餐控股有限公司出售,對應為Gategroup的2657.6558萬股份的61.76%。
Gategroup表示,海航對此階段的結果非常滿意,並樂觀地認為公司其他股票持有人會認識到將所持股票出售給海航的益處,讓海航在額外驗收期(此交易將會有十個工作日的額外驗收期,於2016年7月8日開始,並在2016年7月21日結束)繼續購得股份。因此海航決定取消要約收購說明書中67%的最低接受比例條件,宣布此項交易成功。預計這項收購的結算將在2016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完成。
Gategroup是全球領先的航空餐飲供應企業,從事機上餐飲、機上零售、物流配套等服務。公司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現在6大洲33個國家設有約160個服務點,員工總人數約2.8萬人。其航空餐配業務僅次於漢莎航空旗下的LSG漢莎天廚。
在此之前,Gategroup的客戶包括達美航空、美國航空公司、易捷航空、阿聯酋航空、美聯航、維珍航空等大航空公司。2015年的財報顯示,Gategroup收入為29.96億瑞郎(約合203億元人民幣),其中80%以上的營收來自南美和歐洲及中東地區,而航空市場增長更為迅速的亞太及拉美地區占比還不到20%。
對於Gategroup的收購,海航表示意在“加快海航國際化發展,增強海航在航食產業領域的能力,產生協同效應”。
值得註意的是,海航集團在國內有自己的餐食公司,旗下的海南航空等則在加速開辟到歐美國家的國際遠程航線,而歐洲和北美正是Gategroup最重要的兩個市場,收購Gategroup相當於給未來的國際航線開拓準備好了後勤隊伍。
此外,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Global Industry Analysts的報告,全球航空配餐市場到2020年將達到176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亞太地區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6%。IATA的另一項調研則稱,中國將會在2032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航空客運量最大的市場,被海航集團收購的Gategroup,未來的市場和客戶開拓前景也開闊了不少。
平均每月一筆的海外投資邏輯
值得註意的是,在收購Gategroup公司之前,海航集團曾在去年收購了瑞士另一家企業Swissport100%,後者是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為全球約700家航空公司客戶提供機場地面和貨運服務,業務遍布48個國家的270個機場,年保障乘客約2.24億人,處理貨物約410萬噸,年營業收入約30億瑞郎。
不管是航空配餐企業還是地面服務企業,都跟海航的航空主業相關,以提升航空的航空板塊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而在過去一年里,海航集團進行了一系列航空及其上下遊、酒店、地產等領域的收購,幾乎平均每月一筆。
記者梳理海航的海外收購標的發現,與三大國有航空不同的是,海航的國際化布局不僅限於開通新航線,而是通過收購國外的公司來打造完整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其投資方向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業務布局,二是資產配置。
業務布局方面,主要是在航空主業、輔業以及旅遊、酒店等上下遊的延伸,比如投資藍鷹航空、巴西蔚藍航空、澳洲維珍航空,收購紅獅酒店、卡爾森酒店等;資產配置方面,主要在倫敦投資了兩個地產項目,還收購了美國曼哈頓的地標建築。
多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從海航集團海外投資的思路來看,是希望將航空和旅遊產業鏈打通,以航空運輸、旅行社、酒店、金融及支付、技術等產業為基礎完善一站式旅遊服務,並將地區型航空公司以及海外參股的航空公司資源整合起來,加速“大旅遊”產業的布局。畢竟現在全球經濟低迷,企業的估值普遍較低,此時時候可以進行低成本擴張,而後續的資產和業務板塊的整合對收購效果的落實也很重要,比如將海外航線與投資的海外酒店、地面服務以及配餐資源協同。
據記者了解,目前海航集團仍在尋求更多海外資產標的的投資,而內部資產和業務板塊的重整也在醞釀。而對於大規模海外並購的錢從哪來,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投資總裁黃琪珺接受外媒采訪時曾透露,公司的並購資金來源主要是經營現金流、資本市場、國內的私募股權基金、社會化基金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值得註意的是,在近期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發布的“鼓勵試點企業境內母公司直接發行外債”的公告中,海航和華為是21家試點企業中的唯一兩家非國有控股企業。
附:2015~2016年海航海外收購清單
2015年度
5月26日
花銷:1300萬美元
南非商務航空6.2%股份
南非商務航空集團(Comair Limited)發布股權變更公告,南非商務航空股東Thelo Aviation Consortium出售其全部股份,海航集團旗下荷蘭的全資子公司支付1.6億南非蘭特(1300萬美元)獲得南非商務航空集團6.2%的股份。
6月17日
花銷:約2150萬美元
紅獅酒店公司15%的股份
海航集團從一家位於西雅圖的投資基金收購了紅獅酒店公司15%的股份,以擴張其在北美地區的酒店品牌與產業。公告中沒有披露海航的收購價格。若按紅獅周二7.21美元的收盤價計算,海航需為此支付2150萬美元
7月30日
花銷:175億元人民幣
瑞士空港100%股權
海航集團在瑞士蘇黎世與私募股權基金PAI Partners簽署協議,全資收購後者持有的全球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瑞士空港公司(Swissport)100%股權。瑞士空港公司在48個國家開展業務,每年營業收入達30億瑞士法郎。
8月10日
花銷:160億元人民幣
愛爾蘭飛機租賃100%股權
渤海租賃與Avolon簽署《排他性協議》,擬以32美元/股的價格收購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100%股權,預計收購總價款約26.38億美元。分析師表示,成功收購Avolon使渤海租賃在成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租賃公司之後,躋身國際飛機租賃業務的一線陣營。
8月28日
花銷:不詳
倫敦路透社總部大樓
海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約收購傳媒巨頭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這是海航集團在倫敦的首個重大收購項目。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金融區核心位置,是倫敦標誌性建築之一。
11月24日
花銷:4.5億美元
巴西第三大航空23.7%股份
海航集團出資4.5億美元收購巴西蔚藍航空23.7%的股權,成為後者最大的單一股東。海航稱,雙方將合作發展航班共享、開發新航線以及擴大常旅客計劃。在其看來,雙方合作將長期受惠於中巴兩大全球貿易夥伴的龐大乘客量。
2016年度
2月17日
花銷:60億美元
美國IT分銷商英邁
美國當地時間2月17日,海航集團宣布擬以60億美元收購美國IT產品服務分銷商英邁(Ingram Micro)。具體的收購協議由海航集團旗下天津天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創下中國企業收購美國IT公司最高金額紀錄。
4月5日
花銷:4.63億美元
曼哈頓地標建築 850 3rd Avenue
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同賣方Shorenstein Realty Service以4.63億美元在紐約曼哈頓完成第二棟寫字樓(8503rdAVE)的收購交易。該寫字樓位於紐約最黃金地段,總面積61.7萬平方英尺,周邊有中央車站、聯合國總部等地標建築及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是海航在美國投資的第一棟A級寫字樓。
4月11日
花銷:近15億美元
瑞士航空服務公司Gategroup
海航集團提出以每股53瑞士法郎的價格收購Gategroup,得到Gategroup董事會的一致贊成。雙方在聯合公告中稱,在股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上述收購價對Gategroup的估值約為14億瑞郎(14.7億美元)。
4月15日
花銷:不詳
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CE
海航已達成協議收購ICE。這是中國企業向亞洲以外地區擴張業務的背景下,對歐洲投資熱潮中的最新收購案。海航未透露交易條款。
4月19日
花銷:1.31億英鎊
17 Columbus Courtyard 倫敦金絲雀碼頭商廈
海航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同意以1.31億英鎊(合1.89億美元)購買倫敦的一處商用物業。據道瓊斯消息,海航國際投資表示,計劃購買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的一棟名為“17 Columbus Courtyard”的商業大廈,賣方為Fourteen Ninety Two Ltd.。該物業總樓面面積為195443平方英尺(約合18157.25平方米),現租予一家投資銀行,年租金約為640萬英鎊(約合922.37萬美元)。
4月28日
花銷:不詳
全盤收購卡爾森酒店
4月28日,海航旅遊集團與卡爾森集團(Carlson Hospitality Group,Inc.)宣布達成協議,海航旅遊集團將全盤收購卡爾森酒店集團,以及後者持有的瑞德酒店集團(RezidorHotelGroup,AB)一半以上的股權。對於協議的收購價格,交易雙方均沒有披露。
5月31日
花銷:1.14億美元
維珍澳洲航空
維珍澳洲航空(Virgin Australia)(VAH.AX)已與海航集團達成協議,海航將通過供股向其投資1.59億澳元(1.14億美元)。
隨著專車、快車、順風車等多種網絡約車的風行,移動出行平臺駕駛員規範管理問題也備受關註。
7月11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聯合滴滴出行對外發布移動出行駕駛人員禁入標準,首次明確網約車駕駛人員資格審查的“負面清單”,有重大、暴力和危害公眾安全的犯罪、嚴重治安違法、交通安全違法等三大類違法犯罪記錄以及精神病的人員,都將被一票否決、禁止進入移動出行平臺。
據記者了解,在深入調查研究前科公民限制就業情況、參考國內外運輸業背景審查機制並廣泛征求了知名專家學者及有關部委的意見後,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攜手滴滴對網約車駕駛人員背景審查體系進行明確,正式制定了網約車駕駛人員禁入標準。
禁入主要針對有重大、暴力、潛在暴力和危害公眾安全的犯罪、嚴重治安違法以及交通違法的人員,除負案在逃人員之外,犯有綁架、搶劫、盜竊、吸毒、強奸、猥褻、故意傷害、聚眾鬥毆、故意殺人、危害國家安全等罪的,以及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以及交通安全違法也同屬此列。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深圳市交委就曾建議網約車平臺限制部分有犯罪前科人員(主要是犯有暴力犯罪、強奸等犯罪前科)、對網約車安全存在較大威脅的人員、公安機關正在緝捕的負案在逃人員、毒駕人員及可能肇事肇禍的精神病人註冊成為網約車駕駛員,以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滴滴方面表示,目前滴滴是業內唯一一個與國家相關部門展開合作並共同進行犯罪記錄篩查的出行平臺。司機和車主在註冊滴滴賬戶時,需要提供“身份證”、“駕駛證”和“車輛行駛證”信息,只有三證信息全部真實有效才能成功註冊。而在三證驗真的基礎上,滴滴還與相關部門合作,與公安機關在全國違法犯罪人員信息系統、全國在逃人員信息系統、毒品犯罪嫌疑人員數據庫、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實時全面查詢比對,從而防止上述三大類可能威脅乘客安全的前科人員進入平臺。
據記者了解,目前,滴滴已與多個國家有關部門展開了緊密合作,對平臺司機、車主進行嚴格審核與篩查,以剔除上述可能威脅乘客安全的人員進入平臺擔任司機。
附:網約車駕駛人員禁入名單
重大犯罪禁入:在逃人員、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強奸罪、猥褻罪、拐賣罪、綁架罪、搶劫罪、毒品犯罪、故意傷害罪、盜竊罪、擾序罪、淫亂罪、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
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禁入: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結夥毆打、多次毆打、傷害他人、猥褻他人、吸食、註射毒品的、向他人提供毒品的、教唆他人吸毒
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禁入: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涉牌涉證類違法、無照駕駛、其他扣12分的違法行為
新華社18日受權播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明確,實行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制度,除目錄範圍內的項目外,一律實行備案制,由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備案機關備案。
此外,還要建立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權力清單制度和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責任清單制度,將各級政府部門行使的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職權以清單形式明確下來,厘清各級政府部門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職權所對應的責任事項。
對於這一新模式,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針對這一文件做解讀時表示,實行這一模式至少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要以清晰、完善、可操作的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技術標準、安全標準等準入性政策條件為前提;二是要以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為基礎,對失信企業實行聯合懲戒、對守信企業實行聯合激勵;三是要有全面、高效、有約束的監管、處罰制度為保障。
中國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周林生也曾強調,企業投資項目清單管理制度明確了政府有權幹什麽,不該幹什麽,應該如何監管市場。它確保了公權力的公正性、公開化和透明度,是明確政府與市場邊界的重要制度安排。
記者了解到,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地方上已有實踐。2013年,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後,正式啟動針對外商投資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此之前,中國對企業投資執行的是審核制,雖有產業指導目錄指引,但企業在確定投資方向時,還是經常會遭遇準入困境。
2015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廣東省開展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管理試點,要求廣東省通過1~2年的時間試點,為全國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作為國家發改委批複的首個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省份,廣東也是全國率先實行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的省份。從2015年3月1日起,廣東省正式實施《廣東省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清單管理的意見(試行)》,企業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政府監管清單“三份清單”格外引人註目。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有助於提高監管效率,降低企業決策成本。“三份清單”的出爐,意味著企業在廣東投資將“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行政審批權責“法無授權不可為”,政府監管則“法定職責必須為”。
廣州市政協常委曹誌偉曹誌偉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指出,權力清單(行政審批清單)規範了政府的行政審批權力和標準,優化了審批流程,讓企業不再遇到“旋轉門”、“彈簧門”;責任清單(政府監管清單)明確了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責;而負面清單,使企業能夠“法無禁止皆可為”,明確和擴大了非國有企業可投資範圍和投資決策自主權,讓企業投資少走彎路。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僅企業辦事方便了,職能部門也如釋重負。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一位廣東政府部門的負責人說,很多時候是否應審批很難把握,不批可能說不作為,批了又有可能犯錯誤,現在政府對什麽能批、什麽不能批給出明確的界限,職能部門的工作也輕松了。
除了上海和廣東,東北老工業基地也已經開始投資負面清單的嘗試。
2015年9月,遼寧省政府印發了《關於試行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管理的指導意見》,同時《企業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試行)》也隨之發布,標誌著遼寧省內資企業開始正式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此次負面清單中列出的禁止和限制企業投資的項目和領域共768項,其中禁止投資的涉及四大類、20個行業、655項,限制投資的12個行業、113項。
除了明確提出備案制,《意見》提出,探索建立並逐步推行投資項目審批首問負責制,投資主管部門或審批協調機構作為首家受理單位“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務,一家負責到底。
徐紹史說,這是在投資項目服務管理方面的制度創新,主要目的是在簡政放權、實行並聯審批後,加強對項目前期工作的統籌協調,為項目單位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
7月20日,上海市政協召開十二屆二十九次常委會議。上海市副市長陳寅在會議上表示,希望在演出經紀、航空服務、教育培訓、軌道交通設備制造等領域實現進一步的開放。
陳寅還透露,在2015版負面清單實施的基礎上,上海已經向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提交了負面清單的進一步修改建議。同時,近期還將推出自貿區金改的5條實施細則。
自2013年成立以來,上海自貿區對於外資開放的範圍和深度就在不斷調整。在2013年發布的全國第一張負面清單基礎上,2014年又做了進一步調整,發布了2014版負面清單。與2013版相比,2014版的特別措施從190項變成了139項,減少了51項,調整率達到26.8%。對負面清單縮短的同時,上海對負面清單以外的外資企業也已經全部實行了備案管理,備案辦理的時間也由原來的8個工作日,縮減到1個工作日。
與負面清單相配合,此前上海自貿區曾發布了兩批共54項制造業服務業擴大開放項目,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已經累計有29項共計超過1700個項目落地。
上海的負面清單實踐為後來的全國推廣積累了經驗,也為上海外資發展註入了新的動力。
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合同利用外資達589億美元,同比增長86%,規模位居全國首位。實際利用外資達184.59億美元,同比增長1.6%,連續16年實現增長。
具體到上海自貿試驗區,2015年共新增外資項目約2800個,合同外資超過350億美元,占上海全市合同利用外資的59.4%;實際利用外資超過30億美元,占上海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16.25%。
這其中,融資租賃、工程設計、旅行社、遊戲遊藝設備生產銷售、演出經紀、船舶管理、增值電信等行業的擴大開放措施,都取得了積極成效。
不過,產業開放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根據負面清單,上海自貿區進一步放寬國際船舶運輸、管理,國際海運貨物裝卸,國際海上集裝箱站和堆場、國際船舶代理等領域的外資準入條件,
但是,上海市政協常委、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主任孫建平表示,除“區內允許設立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企業”的政策吸引了13家船舶管理企業入駐外,其余政策的實施效果均不理想,原因之一是綜合發展環境對企業吸引力不大,影響了市場主體的集聚意願。
比如,“允許區內設立外商獨資國際船舶運輸企業”一項,截至目前尚未有企業正式提出申請。
孫建平說,主要原因在於境內船公司的稅負、融資和高級海員的雇傭成本等,都高於境外。同樣,就上海爭取多年的國際船舶登記制度來說,僅單純放寬所有人股權結構、船齡限制、外籍船員配備等登記條件,而沒有具備競爭優勢的財稅、融資環境,將很難吸引中資“方便旗”船舶回歸登記。
而且,孫建平說,準入後的開放不到位,也影響了企業的實際運作。
比如,目前對外商獨資的船舶管理公司從事船員外派業務的資質要求仍然很高,給企業的運營增加了巨大的成本負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外派管理規定》,從事船員外派業務的企業,必須滿足“具有自有外派海員100人以上”等條件。孫建平說,考慮到直接聘用船員的高額成本及潛在的勞務糾紛問題,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對經營此類業務望而卻步。目前,外資船舶管理企業多是通過委托勞務公司派遣的方式,為其所管理的船舶安排船員。
孫建平說,要充分利用好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平臺,爭取中央部委支持,在全球、開放的大格局下思考航運發展環境優化問題,構築上海在國際航運領域的比較優勢,為“集聚全球航運要素資源、提高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撐。尤其在稅收政策方面,建議繼續做好自貿試驗區離岸業務稅收政策的研究和儲備,積極爭取國家支持。
今年9月,自貿試驗區將迎來三周年的大考。陳寅表示,要以自貿試驗區三周年的總結評估為契機,進一步研究深化改革的新領域和新舉措,聚焦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加快推動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稅制政策等落地。
與此同時,上海也要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務實地謀劃下一步改革開放的創新舉措。“我們要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創新推出一批與供給側改革向適應的成果,切實提高企業的獲得感和感受度。”陳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