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朗普將簽行政令 推翻奧巴馬氣候政策

美國白宮發言人肖恩·斯派塞27日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於周二簽署行政命令,推翻奧巴馬政府時期“不必要”的氣候政策。

斯派塞當天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說,這一行政命令旨在“削減限制國內能源環保使用上不必要的監管障礙”,從而“加強美國的能源安全”。

他表示,新的行政命令將使美國的能源與電力保持在“平價、可靠而清潔”的水平上,最終促進經濟增長,並創造就業。

特朗普選舉期間就威脅要退出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美國新任環境保護局局長斯科特·普魯伊透露,這份行政命令將推翻奧巴馬政府2015年推出的《清潔電力計劃》。該計劃是奧巴馬氣候政策的核心,旨在削減美國發電廠的溫室氣體排放。

他此前接受美國廣播公司節目《本周》(This Week)訪問時曾表示,撤銷奧巴馬於2015年推行的清潔能源計劃將恢複礦工的就業機會。並堅稱奧巴馬政府的清潔能源計劃扼殺了美國的就業機會,特朗普的新行政命令有助降低電力成本。

普魯伊就任前已是眾所周知的化石燃料支持者,他認為二氧化碳不是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批評《巴黎協定》為一個“糟糕的協議”。

特朗普曾稱氣候變化是騙局,並在選舉期間威脅要退出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近日白宮公布2018財年聯邦政府預算綱要報告時,特朗普政府官員又把氣候變化項目形容為“浪費錢”,並稱“不會在這方面再花錢”。特朗普政府在氣候問題上的不作為遭到環保組織廣泛批評。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一旦生效,加上他擬議放寬汽車排放條列,美國將無法兌現其於2015年《巴黎協定》下所應履行的承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327

氣候變暖放大全球環境風險 致GDP年均損失1%-3%

“氣候變暖放大全球環境風險。”4月6日,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表示,氣候變暖不僅對全球生態環境帶來影響,更利於霧霾的形成,從經濟指標來看,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在當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等主辦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發布會上,巢清塵說,由於經濟發展總量不斷增長,實際上造成的損失也在不斷增長。

但她同時表示,因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占全國GDP的比例正在呈不斷減少的趨勢。“上個世紀平均是3%-6%的損失率,到了本世紀基本上降到1%-3%。”這說明如果很好地控制氣候風險,應該有能力來適應氣候變化,減輕損失。

“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發布會現場。攝影/章軻

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危機和嚴峻挑戰,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報,確認2016年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刷新2015年創下的最熱記錄。同時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溫度再創新高,突破400ppm的警示線。

巢清塵表示,“氣候變暖放大了自然和社會經濟系統目前面臨的風險,並產生各種新的風險,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同時氣溫升高造成我國華北地區靜穩天氣增多,加劇了重汙染天氣的頻發。”

2016年秋冬季節,除中國之外,歐洲的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亞洲的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亞等全球多個國家的城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全球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氣質量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安全標準地區。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介紹,2013年以來,特別是近兩年是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力度最大,並且是取得的成效和變化最大的幾年。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得到改善。2016年,京津冀年均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了33%。長三角和珠三角分別下降了30%和31%。實際上,整體環境質量處在一個改善的通道之中。

“但是為什麽我們還感覺改善不夠?就是重汙染頻發現象還沒有徹底治理。以北京為例,確實是藍天越來越多,但是重汙染的時候,特別是到采暖季,這種情況還沒有避免。”柴發合說。

柴發合認為,對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是要有信心。同時也要耐心,要認識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只有真正的做到汙染物排放和GDP的發展相脫鉤,環境質量才能得到一步一步的改善。” 柴發合說,“大氣汙染是一個長期形成的過程,治理空氣汙染,破解霧霾難題,需要打持久戰和攻堅戰。”

發布會上,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任勇表示,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全球關註的熱點話題。如何在世界經濟面臨重大轉型的時期,解決資源環境的壓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議題。

美國環保協會中國項目負責人張建宇也表示:“盡管目前美國的能源氣候新政可能給清潔能源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但綠色清潔能源發展的大局已定,勢不可擋。”

“雖然全球環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環境問題的決心更加明朗,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越來越多國家發展的共識。”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說。

6日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為:《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關註綠色可持續發展;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引領可持續發展;空氣汙染侵擾全球多個國家;全球就HFCs提出減排要求,推動保護臭氧層和減緩氣候變化協同應對;美國《清潔電力計劃》懸而未決,新一屆政府環保立場恐有變;中國共產黨力推生態文明,成為全球最具環保意識政黨;中國出臺多項重磅環保新政,迎來環保制度大變革時代;英國重啟大規模核電建設,用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氣候變化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變化等。

這些熱點涵蓋了2016年度全球環境領域最熱的話題,涉及與環境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若幹重要領域,包括了氣候變化、空氣汙染(霧霾)、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清潔能源等諸多關鍵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47

“基礎四國”部長敦促發達國家增加氣候資金

《第二十四次“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重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不可逆轉,更不能推遲。

第二十四次“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於4月10—11 日在北京舉行。

“基礎四國”部長們申明,《巴黎協定》有助於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其成果來之不易。“基礎四國”將全面、有效、持續實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各項要素的最高政治承諾。部長們敦促所有簽約國從全人類與子孫後代的利益出發,一如既往地支持《巴黎協定》。部長們強調,“基礎四國”願與所有締約方和利益相關方一道,推動全球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

部長們強調,需要盡早進入關於《巴黎協定》模式、程序和導則的案文談判,以在《公約》第二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形成一份綜合談判案文,平衡地反映各方的觀點與建議。

部長們申明,《巴黎協定》實施相關工作達成的成果應體現“有區別”、各方貢獻由國家自主決定以及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靈活性。此外,部長們認為,在實施《巴黎協定》過程中,應鼓勵通過合作來逐步強化行動。

部長們提及,發達國家在《公約》及《巴黎協定》下承擔為所有發展中國家有效實施和有力行動提供資金、技術開發和轉讓、能力建設支持的法律義務,有必要通過進一步的澄清和強有力的方法學來監測與核算發達國家出資。

部長們敦促發達國家履行承諾並增加氣候資金,以實現每年1000億美元的目標。此外,部長們要求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各類機制間的協作。

部長們強調,亟需發達國家重審並提高全經濟範圍量化減排目標以及落實並加強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這是維護各方互信和構建2020年後落實和行動堅實基礎的先決條件。

部長們強調,“基礎四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繼續展現出大量成就。部長們承諾,在推進國內氣候政策和行動的過程中分享經驗並互相支持。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十三五”規劃當中,中國已經把2020年的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並作了部署。這些行動之後,到2020年,中國會圓滿、超額完成承諾。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第一能源計劃,解振華表示,美國新政府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國際政策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需要進一步評估和加以明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對全人類負責的行動。實行綠色低碳發展,有助於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大的歷史潮流,各個國家都不會逆歷史潮流而動。在這一點上,作為“基礎四國”之一,中國願意和美國進一步在這方面加強合作和溝通,共同推動這個進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51

特朗普:巴黎氣候協議對美國不公 兩周內將宣布決定

28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抱怨巴黎氣候協議對美國不公平,並表示他在大約兩周內公布美國對該協議的決定。

“希望被公平對待”

特朗普曾在競選期間承諾,上任百日內就將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議。

特朗普打算推翻奧巴馬政府的環保政策,認為這阻礙了經濟,退出巴黎協議是計劃的內容之一。此後他又表示,如果協議條款能變得對美國有利,他也不反對留在協議內。

特朗普將在周六迎來上任百日,他接受路透采訪時稱,將在“大約兩周內”宣布決定。他抱怨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對幫助貧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出資太少。

“這樣不公平,因為他們幾乎什麽錢都沒出,而我們卻在大量給錢,”特朗普說。

在被要求暗示一下他的決定可能會是什麽時,他說:“我可以這麽說,我們希望被公平對待。”

一位政府消息人士早些時候對路透稱,特朗普政府官員可能會在5月開會,以決定是否讓美國繼續參加該氣候協定,而相關官員周四已在白宮開過初步會議。

該消息人士稱,包括國務卿蒂勒森、能源部長佩里(Rick Perry)和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在內的顧問團隊,將趕在5月26日七國集團(G7)峰會前作出決定。

內閣存在分歧

目前看來,特朗普內閣在對待巴黎協議上存在著分歧。一位非政府消息人士稱,蒂勒森和佩里曾表示,美國應當留在該協定中。麥克馬斯特也持相同的觀點。

該協定的反對者則包括環境保護局局長、前奧克拉荷馬州總檢察長普魯伊特(Scott Pruitt)及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Steve Bannon)。

不少美國大公司以及數位共和黨議員也勸特朗普不要退出,以此保護美國在海外的產業利益。英國石油公司與微軟等許多企業已呼籲美國不要退出協議,以保護其競爭力。由九名共和黨議員組成的小組周四呼籲特朗普堅守協議,但調整對溫室氣體減排的承諾。

來自產油的北達科他州的眾議員克雷默(Kevin Cramer)與其他八名共和黨同僚發信給特朗普,敦促他利用美國“在巴黎談判桌的地位保衛並提升我們的商業利益,包括我們的制造業與化石燃料業。”

克雷默在信件中表示,如果美國要繼續留在這項2015年的協議中,華府應該提出“不會傷害我們經濟”的新的減排承諾。克雷默曾於2016年特朗普競選總統期間擔任其能源與氣候顧問。

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已承諾至2025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將比2005年的水平降低26~28%。多數科學家表示,全球都要抑制溫室氣體排放,以限制海平面上升、致命熱浪及強烈暴風雨與幹旱等氣候變化的效應。

這些共和黨議員也表示,華府應繼續維持在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地位,但不必再轉賬註資。奧巴馬2014年承諾為基金提供30億美元資金,總共已經撥付10億美元,其中有5億美元是在卸任前幾天完成撥付。

將近200個國家簽訂了巴黎協議,借由減少碳排放限制氣候變化,並投資清潔能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39

應對氣候變化,地方政府和企業要有前所未見的行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200

“2℃聯盟:清潔能源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蘋果全球供應鏈清潔能源項目負責人Katie Hill表示,“清潔能源”是影響蘋果制定當前供應鏈戰略的關鍵因素。“我們先看當地有沒有清潔能源,然後再選址做數據中心。”

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再次將氣候變化這一議題推上風口浪尖。在國家常是應對氣候變化主體的主流話語下,“2℃聯盟”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思路——地方政府和企業同樣可以發揮強大的能動性。

2017年6月7日,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的官方邊會“2℃聯盟:清潔能源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中國四川省政府和能源基金會共同舉辦,多國地方政府和企業代表出席。

2℃是地球平均溫度升高的一個極限控制目標,高於2℃的話,冰川會溶化、淡水會消失、糧食會減產,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會大幅度增加。2°C聯盟召集了170個政府(含國家、地區和地方政府),占全球經濟體量的三分之一,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2050 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2°C備忘錄締約、簽署方地圖。(主辦方供圖)

 氣候組織首席執行官Helen Clarkson表示: “美國政府的決定並不意味著《巴黎協定》的終結。恰恰相反,美國各州、各城市和企業正在引領和推進氣候目標,積極的氣候行動已經開始限制全球升溫並產生經濟和民生效益。”

對於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舉動,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Edmund G. Brown Jr.表示,“這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的道路該怎麽走。”加州在綠色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通過鼓勵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降低碳排放,作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加州推動清潔能源會發揮巨大的效益。

但一個州的力量還很有限。“加州在全世界的碳排放占比1%,就算是我們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去碳化,這個影響還是有限的。”Edmund說,“我們必須要用前所未見的行動力去讓地方政府、各位在座的代表去面對這些挑戰。”

另一個積極行動的地方政府例子是地處世界上最幹旱的地區之一的南澳大利亞州。在國家政府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情況下,南澳財政部副部長Chris Pickton在會上介紹,南澳設定了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提供了太陽能方面的激勵政策後,南澳平均每四個家庭都有一個家庭有太陽能屋頂,並帶動了許多商業投資。

不僅如此,南澳政府還和傳統行業的既得利益者辯論,提高他們的意識、介紹清潔能源的重要性,這樣思維的轉變提高了傳統行業的能源效率,一些落後產能電廠已經關閉。南澳政府堅持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已做到50%能源生產來自可再生能源,這是目前為止全球最高的比例。Chris強調地方政府在推動清潔能源過程中的能動性,“我們要改變繁文縟節,讓企業規劃、批準非常快。這些行動我們做到了,我們聯邦政府都沒有做到。我們非常關註於單個州所做的工作。”

美國公司蘋果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積極性也很高。蘋果公司在2017年4月20日發布聲明,承諾關註產品的環境影響問題,實現在供應鏈、產品生產等過程中100%利用可再生能源。

蘋果全球供應鏈清潔能源項目負責人Katie Hill在會上表示,“清潔能源”是影響蘋果制定當前供應鏈戰略的關鍵因素。“我們先看當地有沒有清潔能源,然後再選址做數據中心。”

美國捷普集團是蘋果剛剛簽署的新供應商,為蘋果生產用於iPhone手機的鋁外殼,以及塑料、矽膠和不銹鋼部件。7個生產基地都位於中國,該公司在四川、江蘇等省份獲得批準,直接從當地的風電電力公司購電。捷普供應商目前67%使用可再生能源,明年的目標要100%。

“沒有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遠見,我們就無法實現這個目標。”Katie強調地方政府的支持對於企業推展清潔能源生產非常重要,蘋果公司已與四川省開展了多項太陽能、風能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合作。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所長戴彥德認為,由於溫室氣體排放仍在上升、全球經濟不平衡、能源消費未到頂峰,“我們地方政府必須超越政府的努力,因為確實按照目前的這個承諾很難能夠實現2℃控制。按照目前各國承諾的指標去計算,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但沒有下降,也還在上升,每年大概上升0.46℃。” 針對這樣不容樂觀的現狀,戴彥德認為,“提高能源效率是關鍵,沒有能源效率的提高,可再生能源難以覆蓋現在所有的化石能源。”

中國地方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上也非常積極。四川省是我國的清潔能源大省,大力發展低碳產業,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和清潔能源技術先的美國加州簽署了合作。而地處長江和運河交匯之處的江蘇鎮江市推行了“金屋頂”計劃,在2016年鎮江市分布式光伏太陽能電站的裝機容量達到了220兆瓦,計劃在2018年達到500兆瓦的規模,預測約削減排放二氧化碳1200萬噸。

中國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首席專家Kaare Sandholt表示中國今年的轉變有“新常態”,不僅僅關於經濟、環境、技術,更需要更新思維方式。地方政府發揮能動性與國際社會合作,即是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發展經濟。“要不同的地方政府和企業都關註到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最重要的問題還是沒意識到汙染的代價和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52

氣候變化危中有機 利就業投資

1 : GS(14)@2010-11-19 12:37:4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1-680606?category=m

鮎魚橫掃東南亞、香港9月份刷新1小時閃電逾1.3萬次紀錄。不穩的氣候,向人類發出警告,有調查顯示,新興經濟體人民,對停止氣候變化較有信心。滙豐集團主席的經濟發展和氣候變化特別顧問斯特恩勳爵(Lord Nicholas Stern)表示,有些國家近年只顧應付金融海嘯,懶理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及商機。「在低利率及高失業率時期,正好是增加應付氣候變化投資的好時機。」

斯特恩相信,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對氣候變化有更深切體會,故更努力想辦法應付,當見到若干成效,自然變得較樂觀。他認為氣候變化對企業、工商界及就業的影響,可媲美18世紀工業革命。「當年強勁的投資,持續30-40年。」雖然他未能估計實際的影響力,但對能增加職位、吸引投資充滿信心。

滙豐上月尾公布的「氣候信心調查」顯示,在各地約1,000名受訪者中,73%來自法國、67%來自德國、及65%的香港受訪者都「希望商界作出投資來應對氣候變化」。在巴西、印度和馬來西亞,則有逾半受訪者強烈認為「國家可透過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發展及創造新職位。」英美兩國有1/3被訪者相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可創造營商機會及新職位。」

斯特恩坦言:「若問一般人較擔心氣候變化還是失業,他們可能較擔心失業。但若轉個角度,問他們對投資應付氣候變化,中、長期創造職位的看法,可能會有不同答案。」

中韓最努力節能減排

在斯特恩眼中,中韓兩國政府明顯較願意為應付氣候變化而努力,且已見一定成效。中國早於「十一五規劃」,定下全國單位GDP能耗5年下降20%這個約束性指標。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規劃」,更強調要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多個產業,均利於氣候變化及未來經濟發展。斯特恩估計,內地專家很了解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亦已向政府提出報告。「喜瑪拉雅山脈冰雪溶化會對中國水源構成威脅,沿海水位上升亦會促使人口移動。中國政府深明不能長期靠出口維持8%至10%的GDP增長,需要增大內需及投資。」

從企業角度,斯特恩相信全球企業的想法大同小異,也在尋求低原材料及工資成本。面對氣候變化,也會想到如何找到商機。「企業最關心的是未來會有甚麼政策,從而調整策略。」滙豐亞太區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區佩兒表示,現今的Y世代,較注意企業是否注重可持續發展策略,企業要挽留人才,不可只向錢看。

中小企實力弱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表示,氣候變化對內地企業來說,仍然是較新的題目。「應對氣候變化議題,一直以來都是外交事務。直至『十一五』提出20%的節能目標,才開始由中央、省、市、鎮、縣等一條龍做下去。」除了國家機構,企業亦要肩負達標的責任,這個責任變成推動力,讓愈來愈多企業及人民,關注減碳、節能等議題。「中國企業相當複雜,大企多為國營,他們大多只會做不喜歡講。私人企業則相當分散,不少仍處於力爭第一桶金的階段。」

減排節能講了差不多5年,內企已明白這是必然的大方向,「如何走、怎樣走則因企業而異。大企業的資源及能力較強,較容易投資節能減排,但中小企一來敏感度較低,二來較難吸引投資者。」早前沃爾瑪要求所有供應商需符合其定立的「可持續發展」標準。吳昌華相信,對一些內企而言,暫難符合要求。

﹏﹏﹏﹏﹏﹏﹏﹏﹏﹏﹏﹏﹏﹏﹏﹏﹏﹏

個案:內企藉綠色突圍

雖然氣候變化對內地企業仍是較新課題,但走得較前的企業,已揣摩到如何發掘商機,甚至達至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遠大集團:1988年以3萬元起家,初期以提供空調產品及相關服務為主,當生意愈做愈大,開始接觸節能概念,除推出非電空調,公司方向亦轉向提供建築節能、可持續建築及低碳物業的服務發展。不單純為客戶提供空調產品,而是一連串節能方案。在上海世博期間,遠大更成為世博全球合作夥伴中唯一民營企業,建立起自家的場館,在內示範節能科技及低碳建築。

朗詩地產:2001年在南京成立時,全國已有多個具實力的地產商。為了突圍而出,朗詩老闆選擇以開發高科技節能、環保、健康型住宅項目。主打細規模社區,以「人、建築、自然和諧相生」為賣點。吳昌華表示,在08年金融海嘯發生時,很多樓盤開售也靜悄悄,但朗詩的樓盤仍然人頭湧湧。世博期間,更在浦西城市最佳實踐區設立零碳場館,展示品牌倡導綠色建築領域耕耘數年的成果和理念。

﹏﹏﹏﹏﹏﹏﹏﹏﹏﹏﹏﹏﹏﹏﹏﹏﹏﹏

商界小調查

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及環保節能等議題,已成為各大企業經營策略中不可忽略的元素。麥肯錫每年公布的大量調查中,不少涉及企業高層對以上議題的看法。在今年8月公布的「The next environment issue for business︰McKinsey Global Survey」中顯示,企業高層開始關注生物多樣化(biodiversity)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有59%被訪者相信,生物多樣化對企業發展帶來的機會比危機多。其他結果如下:

‧ 43%被訪者表示,氣候轉變及能源效益對企業發展相當重要。

‧ 53%相信生物多樣化有助建立、保持及改善企業聲譽。

‧ 30%相信由於要減少對物多樣化的影響,有壓力要改變營運方式。

撰文:梁巧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38

聯合國指氣候暖化屬人類過失

1 : GS(14)@2014-11-04 00:23:28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昨天(周日)發表報告,指氣候轉變幾乎可肯定是人類的過失,各國必須在2100年前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至零,才能將氣溫暖化的影響遏止。這份40頁長的報告綜合了去年9月起,由800位科學家發表的5,000頁研究內容,目的是阻止地球的溫度較工業革命前上升2℃以上,以免熱浪、暴雨、海平面上升問題加劇;但現時的氣溫已較19世紀高出0.85℃。報告建議各國減少對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依賴,多使用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益,並在2100年前排減溫室氣體至零,才可繼續以可管理成本控制氣候變化。否則問題將失控,對環境及人類造成無法逆轉的衝擊。
IPCC在1988年成立,目的是評估全球暖化及其影響。委員會主席帕喬里(Rajendra Pachauri)表示:「我們仍有時間,但時間已經無多。」聯合國明年底將於巴黎舉行氣候峯會,今次報告將被用作峯會的主要手冊。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103/189217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14

氣候變化延長歐洲飛美洲時間

1 : GS(14)@2016-02-11 10:19:52

英國研究發現因氣候變化而加速的噴射氣流,會延長飛機由歐洲前往美洲的航行時間,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造成惡性循環。



二氧化碳排放倍增

刊於《英國物理學會環境研究快報》的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會加速大西洋上空由西至東的噴射氣流。領導研究的雷丁大學大氣科學家威廉斯(Paul Williams)指,這現象對逆風西行的航班來說是個壞消息,因將要面對較大風阻,減慢航速。反之,東行的航班會因順風而提早到達目的地,但節省的時間仍不能抵銷西行航程增加的時間,意味來回的航行時間將會延長。研究團隊假設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在數十年內增加一倍,飛機航行時遇上噴射氣流的機會亦會倍增,因此由美國紐約前往英國倫敦的航班,飛行時間超過7小時的機會亦會上升一倍,航班延誤的情況更為頻密。即使航班數目沒有增長,每年的航行時間依然會增加2,000小時,需花上2,200萬美元(1.7億港元)購買額外720萬加侖飛機燃油,航行時更會釋出額外7,000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1/194866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794

360企業聯署促續履行巴黎氣候協議

1 : GS(14)@2016-11-17 11:30:21

逾360間主要來自美國的知名企業發表聯署公開信,促請特朗普上任後繼續履行旨在應付全球氣候變化、有196國簽署的《巴黎協議》。


特朗普曾指暖化是騙局

信件於正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高層氣候會議上公開,聯署企業包括科技公司惠普(HP)、服飾品牌GAP、Levis、Nike、希爾頓酒店集團、杜邦化工(DuPont)、家樂氏公司(Kellogg Company),以及歐洲的施耐德電氣及聯合利華集團等。聯署企業希望美國可在特朗普治下繼續遵守協議規定,減少碳排放以抑制全球升溫較工業革命前少2℃,又指美國建構具有能源效益的低碳經濟,可確保美國公司在全球的競爭力,反之「美國的繁榮就會陷危」。特朗普競選總統時曾指全球暖化是個「騙局」,又揚言要美國退出《巴黎協議》。朱古力製造商Mars指,目前是全球政治經濟史上的重要時刻,各國都要協力解決地球面對的巨大問題,另有企業指美國轉用潔淨能源的進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美國國務卿克里指,大部份美國人都希望美國履行《巴黎協議》。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7/198366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97

官網談氣候改變遭滅聲 開「另類賬戶」20部門Twitter起義反特朗普

1 : GS(14)@2017-01-27 07:40:22

■太空總署抗命人員開設「Rogue NASA」,指「科學不是黨派議題,科學是我們社會的基礎」。



一向主張「氣候暖化是騙局」的特朗普,上周就任美國總統即動手「改寫事實」,刪除政府網站關於氣候改變的頁面外,更逼相關部門在社交網「收口」,反科學的態度催生「抵抗運動」,至少20多個部門和機構「作反」,各自另設非官方Twitter賬戶,堅持發佈特朗普拒絕看清楚的「絕望真相」。



跟特朗普愛用Twitter發佈「另類事實」一樣,環保局(EPA)、太空總署(NASA)等部門和機構亦在Twitter「揭竿起義」,設「另類賬戶」,「發佈有關科學與氣候的新聞和事實。真正新聞。真正事實」──這亦是自認「NASA非官方抗抵小組」的@RogueNASA之「宣言」。這些賬戶有不少沿用官方標誌,但簡介都註明是非官方賬戶。國家公園局的非官方戶口@AltNatParkService表明「你搶得了我們的官方Twitter,但無法奪去我們的私人時間」。自稱該局職員推文:「好想看總統說我們報假消息。」


環保局科研數據需審查

「抵抗網絡」的誕生,始於上周內政部Twitter轉推了關於總統就職禮人少的相片、以及白宮網站刪除氣候改變與民權運動頁面的消息,之後該部職員一度被禁止用Twitter;與此同時,環保局、農業部和衞生部被飭令刪去官方網站某些頁面和被限制使用社交媒體與公眾交流。箝制未有最盡只有更盡,特朗普政府前日進一步下令環保局科學家的研究和數據,要獲政治委任的官員批准始可公佈。屬內政部管轄範圍的南達科他州巴德蘭茲國家公園Twitter戶口卻「抗命」,周二連推多則有關氣候變化的推文,但隨後刪除。內政部轄下公園管理局其後指發推文的人已離職,而今後職員推文只能講公眾安全和公園資訊,要避免涉國家政策。隨後其他科學和衞生事務相關部門,包括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國家衞生研究所(NIH)、疾控中心(CDC)和國家氣象局(NWS)的非官方賬戶接連誕生,像@ungaggedEPA的承諾般,提供官方賬戶「不能告訴你的新聞、鏈結、提示與討論」。那些暢所欲言講暖化的推文,大都有#resist或#resistance(抵抗)標籤。亦有官方賬戶曲線批評特朗普政府,例如加州死亡谷國家公園就推文推相回看二戰時美籍日裔被拘禁的事,似借古諷今批特朗普反移民;國防部推文講一名伊拉克移民以海軍陸戰隊員身份回到祖國參戰,亦異曲同工。


綠色和平攀天秤示威

壓力團體「綠色和平」亦出一分力,7名成員前天攀上白宮附近一個地盤的天秤,在大約27層樓高的地方,打開巨型「RESIST」(反抗)橫額。警方則以靜制動,任由他們坐了大半天自行落地後始拘人。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7/199103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