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氣候變化危中有機 利就業投資

1 : GS(14)@2010-11-19 12:37:4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1-680606?category=m

鮎魚橫掃東南亞、香港9月份刷新1小時閃電逾1.3萬次紀錄。不穩的氣候,向人類發出警告,有調查顯示,新興經濟體人民,對停止氣候變化較有信心。滙豐集團主席的經濟發展和氣候變化特別顧問斯特恩勳爵(Lord Nicholas Stern)表示,有些國家近年只顧應付金融海嘯,懶理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及商機。「在低利率及高失業率時期,正好是增加應付氣候變化投資的好時機。」

斯特恩相信,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對氣候變化有更深切體會,故更努力想辦法應付,當見到若干成效,自然變得較樂觀。他認為氣候變化對企業、工商界及就業的影響,可媲美18世紀工業革命。「當年強勁的投資,持續30-40年。」雖然他未能估計實際的影響力,但對能增加職位、吸引投資充滿信心。

滙豐上月尾公布的「氣候信心調查」顯示,在各地約1,000名受訪者中,73%來自法國、67%來自德國、及65%的香港受訪者都「希望商界作出投資來應對氣候變化」。在巴西、印度和馬來西亞,則有逾半受訪者強烈認為「國家可透過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發展及創造新職位。」英美兩國有1/3被訪者相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可創造營商機會及新職位。」

斯特恩坦言:「若問一般人較擔心氣候變化還是失業,他們可能較擔心失業。但若轉個角度,問他們對投資應付氣候變化,中、長期創造職位的看法,可能會有不同答案。」

中韓最努力節能減排

在斯特恩眼中,中韓兩國政府明顯較願意為應付氣候變化而努力,且已見一定成效。中國早於「十一五規劃」,定下全國單位GDP能耗5年下降20%這個約束性指標。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規劃」,更強調要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多個產業,均利於氣候變化及未來經濟發展。斯特恩估計,內地專家很了解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亦已向政府提出報告。「喜瑪拉雅山脈冰雪溶化會對中國水源構成威脅,沿海水位上升亦會促使人口移動。中國政府深明不能長期靠出口維持8%至10%的GDP增長,需要增大內需及投資。」

從企業角度,斯特恩相信全球企業的想法大同小異,也在尋求低原材料及工資成本。面對氣候變化,也會想到如何找到商機。「企業最關心的是未來會有甚麼政策,從而調整策略。」滙豐亞太區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區佩兒表示,現今的Y世代,較注意企業是否注重可持續發展策略,企業要挽留人才,不可只向錢看。

中小企實力弱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表示,氣候變化對內地企業來說,仍然是較新的題目。「應對氣候變化議題,一直以來都是外交事務。直至『十一五』提出20%的節能目標,才開始由中央、省、市、鎮、縣等一條龍做下去。」除了國家機構,企業亦要肩負達標的責任,這個責任變成推動力,讓愈來愈多企業及人民,關注減碳、節能等議題。「中國企業相當複雜,大企多為國營,他們大多只會做不喜歡講。私人企業則相當分散,不少仍處於力爭第一桶金的階段。」

減排節能講了差不多5年,內企已明白這是必然的大方向,「如何走、怎樣走則因企業而異。大企業的資源及能力較強,較容易投資節能減排,但中小企一來敏感度較低,二來較難吸引投資者。」早前沃爾瑪要求所有供應商需符合其定立的「可持續發展」標準。吳昌華相信,對一些內企而言,暫難符合要求。

﹏﹏﹏﹏﹏﹏﹏﹏﹏﹏﹏﹏﹏﹏﹏﹏﹏﹏

個案:內企藉綠色突圍

雖然氣候變化對內地企業仍是較新課題,但走得較前的企業,已揣摩到如何發掘商機,甚至達至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遠大集團:1988年以3萬元起家,初期以提供空調產品及相關服務為主,當生意愈做愈大,開始接觸節能概念,除推出非電空調,公司方向亦轉向提供建築節能、可持續建築及低碳物業的服務發展。不單純為客戶提供空調產品,而是一連串節能方案。在上海世博期間,遠大更成為世博全球合作夥伴中唯一民營企業,建立起自家的場館,在內示範節能科技及低碳建築。

朗詩地產:2001年在南京成立時,全國已有多個具實力的地產商。為了突圍而出,朗詩老闆選擇以開發高科技節能、環保、健康型住宅項目。主打細規模社區,以「人、建築、自然和諧相生」為賣點。吳昌華表示,在08年金融海嘯發生時,很多樓盤開售也靜悄悄,但朗詩的樓盤仍然人頭湧湧。世博期間,更在浦西城市最佳實踐區設立零碳場館,展示品牌倡導綠色建築領域耕耘數年的成果和理念。

﹏﹏﹏﹏﹏﹏﹏﹏﹏﹏﹏﹏﹏﹏﹏﹏﹏﹏

商界小調查

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及環保節能等議題,已成為各大企業經營策略中不可忽略的元素。麥肯錫每年公布的大量調查中,不少涉及企業高層對以上議題的看法。在今年8月公布的「The next environment issue for business︰McKinsey Global Survey」中顯示,企業高層開始關注生物多樣化(biodiversity)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有59%被訪者相信,生物多樣化對企業發展帶來的機會比危機多。其他結果如下:

‧ 43%被訪者表示,氣候轉變及能源效益對企業發展相當重要。

‧ 53%相信生物多樣化有助建立、保持及改善企業聲譽。

‧ 30%相信由於要減少對物多樣化的影響,有壓力要改變營運方式。

撰文:梁巧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