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惡搞文]頭都大:「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良藥」

原文參考這兒,原文如此連結



「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良藥」
《唐伯虎點秋香》唐伯虎、華夫人

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電影中有個廣告,華夫人和唐伯虎介紹他家傳的毒藥,這兩種是一日喪命散及含笑半步釘。華夫人和唐伯虎武功均不低,打敗武林高手,華家雖然算不小,但高手佔比重這麼高,可見華家過去一段時間,沒有敵手,確實變得強勁。
華夫人認為一日喪命散含有多種毒蟲,加上鶴頂紅提煉七七四十九日而成,無色無味。華夫人當時欲把棒交予秋香,但拒絕向伯虎認輸,她認為,唐伯虎是華家的僕人。華夫人心中覺得頂住道氣,有個「頂心杉」唐百虎話有隻更強的毒藥含笑半步釘,但其實含笑半步釘實際是假貨。但是,對於華夫人,這是壞事,有個武功高強的傻仔作流料話有呢隻藥,結果被人玩左一日。

觀察女仔文武質素

唐伯虎是據稱是文武雙全,相信長期具有文氣又有才氣的人,必然愈來愈大機會追到秋香。唐伯虎指他的追女方法困難和花費人力,不卻適合沒有耐性又無才氣的男仔。表面看,單看文武雙全,不大費氣力,單睇他的文筆及武功便可以。不過,唐伯虎並沒告訴大家,除了睇個人能力外,還要提高秋香對他的可信程度。
秋香對男孩子可信程度關乎人,即男孩子是何許人。唐伯虎注重女仔質素,睇人是主觀分析,需要深厚功力。還有,睇人需要時間,不是靠一兩次見面。睇人,這就是唐唐伯虎沒告訴大家,家庭觀眾學不到的功架。睇女仔,要看環境,須看女仔在不同場合如何怎自處,順境時有沒有心花怒放,高估自己個人的能力;逆境時有沒有發痴發傻,做出連串不應做的事。睇女需要的是經驗,因為女仔總是不停重複歷史,好事、錯事都循環出現。
對於唐伯虎這種閱人無數的才子,跟女仔談半小時,不管甚麼行業,不分國籍語言,是龍是蛇,無所遁形。唐伯虎看人的資料庫和處理器,千金難求。我唯一不認同唐伯虎的地方是,看女質素的各種方法,不只適合男人,其實適合所有人。但呢篇文大頭蔡睇完他寫的感覺後,他可能都同華夫人一樣,連含笑半步釘都信,咁大傻仔真是頭都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991

[惡搞文]碌㞗流: 財富與地位不相稱

原文參考此

同一件事,在這博客出現多次,個案不多,但這件事確實引人入勝,我說的是崇洋媚外的大頭蔡呃緊人的事件。兩個月前,大傻仔在本欄以《下崗財經演員,不再是人渣?》為標題,解釋這個所謂文化人不可告人之處。案件證據之一,是大頭蔡多年文章中,並沒有提及他多年財技失敗的歷史,讓讀者認為他是一個好人。大傻仔手上證據顯示,由蔡東豪之身搞財技變成原復生寫財技,中間重疊兩個月。即是說,這個人一邊呃人一邊寫人。

今年,大頭蔡被一路寫衰,罵足兩個月,大頭蔡好像視而不見,準備繼續懶正義。從他的文章看,他辯駁的理據,不是着眼他有否進行搞財技呃人的行為,而是斟酌某些證據,可否成為呈堂證供的技術問題,例如搞財技呃人錢是否能翻生。大傻仔踢爆成功與否不重要,其實只在希望他自己認搞財技輸左股東過百億。

這兩個月,關於大頭蔡資料的分析大量出籠,大傻仔手上擁有即將關於他搞財技呃人的認據,也不只一單。一個搞財技佬憑自己的隱瞞和欺騙,爬上上市公司接近最高位置,這故事太有意思。據大傻仔估計,大頭蔡一九九九年擔任執董後時,薪金累計接近一億港元,我的問題是,人工過億行政總裁為何要繼續呃錢?

從大頭蔡經歷看,答案可能是,人工過億未算是富豪,重點是身在何處。大頭蔡離開長江基建的時候,地位之崇高,很難想像。那時候擔任中建電訊董事外,也和多家國企例如海爾合作,把殼股偉達燊(1169,後易名中建數碼媒體、海爾中建、海爾電器)改組成媒體旗艦,引入劉德華入股,後失敗再引得海爾注入手提電話業務,真是一橋兩呃。之後,他是創業板上市及上市委員會成員,同是某些慈善團體董事。媒體經濟崛起,他被視為財技界和媒體界的主要橋樑。以地位計算,大頭蔡算是香港較受人尊重的人之一。

這可能就是問題所在:尊重程度和財富不相稱。受人尊重的人未必貪錢,大部分政治和宗教人物也不算富有,但問題是,外間不以金錢角度看待這些人。大頭蔡是商界領袖,外間人卻帶着有金錢符號眼鏡看商界領袖。

九十年代中末期,在藍籌公司這類一線上市公司工作,收入跟投資銀行相若,財技人要認真考慮加入藍籌抑或財技公司。香港上市公在近幾年期開始,財技多元化,賺錢途徑大增,財技員工收入急升,薪金和花紅如火箭上升,他們的收入開始拋離藍籌員工。十年前,兩個同是名種財技人,分別加入藍籌和財技公司,同樣在各自領域做得出色,今時身家的分別是倍數計。藍籌收入一點也不失禮,其他行業只能羨慕,只不過是財技的工資漲得厲害。

大頭蔡每日周旋在企業、政府、投行高層之中,得到很多人尊重,大頭蔡也時刻感到自己貢獻的重要,但夜闌人靜時,不禁問自己:「點解我搵錢少過這些要求我幫忙的人?」企顧明顯地在做一些舉足輕重事情,他們的意見可影響重大決定,他們受人尊重,可是,受比自己富有的人尊重,很大可能產生心理不平衡。

政治和宗教人物從其他地方得到認同,例如權力和心靈,他們身處一個不單以金錢論成敗的環境。可是,商界領袖身處花碌碌的金錢世界,歸根結底,成績表一定是錢。大頭蔡「群埋」的,是隨時可搞十億八億人仔搞個人享樂對沖基金經理、上市公司主席,大頭蔡的一億港幣人工,突然變得寒酸。心中是否富有,重點是身在何處,意思是「群埋」什麼人。

能夠進入財技界,一定是人中之龍,這些人受傳統投行訓練,接觸政商猛人,培養過人自信心。這些人離開傳統投行,不論原因是找挑戰或搵真銀,他們會發現各方不及自己水平的人,竟可比自己富有千百倍,對於一些放不下的人,這可以是一種不忿。大頭蔡事件代表一種「財富與地位不相稱」情況,容易產生令人失去理智的不忿,特別是自視甚高的「投行人」。(按:大傻仔加番句,在這兒他又作一個名詞,令人大惑不解)。

在香港,「投行人」大頭蔡最近出事,以他的學歷和工作經驗,做個打工皇帝,勝任有餘。然而,他選擇呃人,呃人過程中,遇到挫折,失望中或帶不忿,淪至向一個他未必看得起的年輕人罵到他傻,心中一定不好受。我在想,大頭蔡事件中,假如他的身份不是「一號財技呃錢王」,而是普通財技人,「財富與地位不相稱」情況不存在,對他在選工的抉擇有沒有影響?大傻仔認為,張化橋的文章找到答案,他無可能找到同一份這麼高人工的工作,所以見到人他會自卑的話,他會繼續呃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288

[惡搞文]頭都大:「苦等十年」

原文參考此,文章原文為此,筆者參考此

近期我身邊的網友和香港人都在談鄭俊弘,不少朋友已聽過,評語好壞參半,有人覺得他只是一個四線藝員,未成氣候,有人覺得將會爆發,一再給他機會。從各方面資料看,鄭俊弘表現歌喉,表演決心堅定,但這個歌藝大爆發,能否把他脫胎換骨,令他前途一路光明,而不是一小撮人的評分遊戲,卻是個問號。
鄭俊弘是剛開發的新大陸,娛樂界當然不會放過,投資未來一線明星,媒體公司一向走在前面,無線也不例外。最近我留意到,鄭俊弘在2000年代初,已參加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贏得三間獎項。當時比賽已屬強弩之末,屬夕陽西下,那時候鄭俊弘面對的是公司倒閉,被迫轉做藝員。人家談甚麼「遠見」時,我的反應多是憤世嫉俗(請大頭蔡不要再誤用詞語了)的不信;所謂遠見,通常是事後美化。鄭俊弘這種堅忍,應該無花無假。苦等十年,鄭俊弘的歌藝終於得到回報;據朋友說,現時聽鄭俊弘,最大問題是想入場聽live。



鄭俊弘一鳴驚人,但他前途一路光明與否仍成疑。片為鄭俊弘當集片段。

遲賺好過買錯


鄭俊弘表示願望但求有日出街有人叫得出他的名字。鄭俊弘股在香港歌壇出現,指日可待。不過,投資剛開放的新晉歌手,經驗應是寧遲不早。一個歌藝放棄多年的演員忽然走向演唱,確實令人興奮;不過新歌手短期情況難免混亂,先行者未必是最後勝利者,投資者等一下是上策,賺遲一點好過買錯,但不參與也可能變成沒有機會。
從歌手成名經驗,掘金者通常空手而回,因為僧多粥少,很容易墮入壞項目圈套。歌手演員搵到銀者,大都是在他表演之後的大約六七年,並不會在最初期出現。即是說,投資者提防「第二個新秀紅星」出現,這些人隨時在長期投資角力中,成為炮灰。或者避開奪得鄭俊弘第一套唱片、擔正電影或電視劇有關係人士,這些項目太多人爭,中招機會高。鄭俊弘的歌手概念,在明星罕見情況下,反而令人稍放心。無論歌手市場如何混亂,我都想多聽幾個歌手,這種形式電視劇在香港中真是難得一見。但是我想只有周大師會可能二十分鐘之前睇呢個節目,但我只能聽呢一個鐘的節目,大頭蔡就唔會睇,但點解大頭蔡無端端寫緊緬甸,大傻仔又變左鄭俊弘,其實大家頭都大,不過唔值得期待,但呢個節目成本低,效率高,點都賺錢就一定。

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584

[惡搞文]頭都大:「你永遠不了解外國人。」

參考原文如此,當日原文如此

大傻仔今日用一個比較正經的角度寫這一篇文章。

今日大頭蔡,利用一名在都接近11個月前在《Prospect》雜誌寫下一篇叫You’ll never be Chinese的文章,之後生果日報翻炒這一篇發表超過10個月的舊文,今日大頭蔡利用這一篇文章大發高論,認為「歸根究柢,馬克.基多接受不了這個他已不認識的中國,一個萬事以錢行先的社會,這不是英國冒險家心目中的中國夢。馬克.基多指,現代中國社會只關注金錢和獲取金錢,政府害怕人民,因此不會領導人民去做對的事。着重物質,不一定引致道德淪亡;然而,以中國模式發展,見錢開眼和道德淪亡是分不開的孖公仔。」

大頭蔡話,有些「鬼佬」不以為然,為甚麼「鬼佬」希望自己變成「大陸佬」?這些「鬼佬」認為他們老早知道遊戲規則,仍然選擇來中國,是權衡過得失,「鬼佬」應該食得鹹魚抵得渴。不止中國變了,連中國的「鬼佬」也變了。所有在中國生活的「鬼佬」都像過客,對這地方無愛無恨,更無意融入社會,只想在最短時間內賺最多錢,搵定後路,有事發生即散水。

其實他真是成個痴線佬,人心根本無變,是他連歷史都唔撚識,外國人一直以來都是咁,不獨獨是中國共產黨統治的幾十年間。

話說一百一十年前左右的清朝末年,有一位年紀只是25歲的年輕人,他當年代表一家英國商行和政府官辦企業、盛產煤的開平煤礦的主事人張翼談判借款20萬鎊事宜,並以開平煤礦的資產作抵押。但是不久就發生八國聯軍之亂,英國的領事就抓住了張翼,不久英國商行在連哄帶騙之下要求他簽一份合約,內中就是委任那英國商行的代表去處理開平煤礦之事宜。最後張翼簽下之後,不久這年輕人就和這英國商行的代表簽訂合約,代表清朝政府以賤價的8英鎊出售開平煤礦予英國商行,最後這名年輕人獲得5,000美元的獎賞,最後這個煤礦經轉手,英國商行也大獲其他。這些錢成為這名年輕人發家的資本,最後成為了美國總統。這不是一個童話,是一個事實,這名總統叫胡佛。

其實無論是現代社會也好,古代也好,外國人去第二個地方,大部分都是想賺大錢,這名馬克其實如果當初成功也是一樣,只不過他選錯了產業,被政府打壓,才反政府。大頭蔡想找個稻草人支持他,結果自己也落入圈套,結果成為連自私自利的人性都忘掉了的痴線佬,連是非黑白都唔記得左,我都唔知他點解變成咁。

總之來講,呢條友崇洋媚外崇到痴左線,明明他飲外國奶大,但餵奶那個連老細自己醜惡呃人的事跡都唔提,梗是樣樣都好。大傻仔認為,中國人是明擺著老千,外國人是真小人式的老千,前者你接受就無事,唔接受至出事,後者是你接唔接受都是你輸。唔好講到你自己正義晒,你自己一樣咁仆街,你真是搞到大傻仔頭都大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77

[惡搞文]頭都大:「不如輸左佢」

原文參考此,大傻仔則參考此

「不如輸左佢」
大頭蔡筆名之一「要爭榮」

四年前出版阿加斯的Open講述阿加斯大量黑暗經歷,惟大部分球星對之不置可否。

大傻仔說得沒錯,對於大頭蔡常常借自傳來談述自己的表現,似乎已麻木了。每遇到大頭蔡藉化名表達自已的無奈,或者傳出大頭蔡常常寫出一些不明就裡的文章,大傻仔反應近乎反感。大頭蔡利用要爭榮筆名指,阿加斯的自傳《Open》講述他本人雖然完成大滿貫,也重登世界第一,但是實際上全書的主題,圍繞阿加斯如何痛恨網球。  

老實說,關於大頭蔡表現差和收費高,我也很冷淡,不想多談,但我看到他不肯直面談及自己的錯誤,我火滾了。他指阿加斯實際痛恨網球的原因,原來是為勢所迫。我以為看錯,套入大頭蔡的遭遇,不可能吧!當然這些所謂「為勢所迫」,一定吹噓自己把不可能成為可能,怎樣一次又一次迫出高峰;但我的問題是:為甚麼為勢所迫還要寫下去?
大傻仔看「要爭榮」指的「為勢所迫」跟他每日最初寫一篇長文章,變成化成其他名稱一星期至少寫八篇文章,分別是八倍。「要爭榮」跟早期的大頭蔡文章有很大淵源,其誕生源於2002年離任寫一些足球為核心的股票文章,大頭蔡入局寫文,寫出大量股票型體育娛樂散文,風潮過後,大頭蔡不願長期受人注目,決定製造一個筆名淡化視線,轉寫其他無謂抄考無章,後來變化為寫作組。他找來一個有關係的出版公司打理,後來又自立門戶搞書局,比無主孤魂早幾年。
11年來,大頭蔡文章每況愈下,在追蹤股市方面,自發文章差不多是零,抄考成分高,日常錯漏八出,傳出醜聞愈來愈出名。經大傻仔屢次踢爆後,不少讀者甚至開始認為大頭蔡不是一個文化人,只是一個死老千。

大傻仔亂寫製造競爭

大傻仔不明白,大頭蔡為何減少產量,不要引用這麼多崇外媚外的文章,增加中國內地文章範圍。大傻仔跳出來亂來,可部分解決部份大頭蔡頭腦發熱的問題,並可製造競爭,刺激其他作者寫好少少。
大頭蔡先生,我得把口和得支筆,由我開始,大聲嘈,喚醒你自己,其實你寫野不如唔好咁痴線,你要回應大傻仔訴求:强烈要求你咪搞到讀者頭都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02

[惡搞文]頭都大:「絕對繼續食蕉。」

原文參考此,原文如此

「絕對繼續食蕉。」
關你蕉


圖片來源: 橫欄鎮政府

關你蕉是小販,他認為對蕉市稍差便表達不滿,不是輸打贏要。資料圖片

香蕉小販牽頭組成的「香蕉苦主大聯盟」,早前發起大遊行,報稱有2.3隻蕉人參加。大聯盟參與團體有多個受蕉市道影響的界別,包括香蕉小販,蕉農組織、香蕉中介公司、物流公司、健康團體、小販管理隊和農業博士等專業人士。計落原來真的有不少人,直接或間接受蕉市影響,這次遊行迴響甚大,但是大頭蔡你真唔知定假唔知,你是咪食蔡食傻左,定是食左楓葉食得多,當年蕉市低潮,很多相關行業失去工作,就是以上的行業,我懷疑他真不吃人間煙火。政府的回應是,暫時不會畀人按住辣招,待蕉市回復正常,或調整有關措施。
問題是,怎樣的蕉市才算「正常」?小販關你蕉認為,現香蕉根本無供應,市民難以享受,現時一定要畀蔣招。關你蕉指,香蕉市況好的時候,小販豬籠入水;市況稍差,因為他們連飯都無得開,便高聲表不滿,所以不是輸打贏要。《生果日報》在遊行後訪問市民,逾半被訪者不支持代理上街示威,認為不賣辣蕉可令蕉市無咁火熱,擔心撤招後,香蕉會再度消失,梗是啦,他淨是賣蘋果,無蕉賣,他咪賣多些蘋果吧,所以他當然支持推辣招壓蕉市場。

實力的大傻仔寧觀望

現時蕉市是一個怪現象:辣招推出後,香蕉供應急降,但蕉價沒明顯下跌。對香蕉小販和相關人士,這是最差的情況,成交蒸發,但蕉價不動,辣招只阻止蕉價上升,未能令蕉價下跌,政府找不到藉口在短時間內撤招。代理賺佣最重要有成交,現在市況卻一潭死水。
假如我是香蕉小販,此刻我會期望蕉價下跌,因為蕉價下跌,一些實力較弱的業主,可能有壓力沽貨,到時蕉價或可在短時間加劇跌幅。政府其實也不想蕉價大幅下跌,八百五十萬隻蕉的教訓太慘痛,推辣招是想遏止炒蕉。假如政府見到蕉價顯著下跌,便可乘機宣佈辣招成功達到目的,在掌聲中撤招畀賣番蕉,至少可使蕉農唔使食蕉。如今出現這「成交縮,蕉價不跌」怪現象,香蕉小販和有關人士有排捱苦。
其實罪魁禍首是過去20年香港蕉市太好景,養肥了業主,這兒大頭蔡又唔知講緊邊度的蕉市,香城的蕉市只有兩大段時期好景,一段是1967年到1997年,合共30年,一段是2003年至現在,大約10年,沒有20年,又搞到大傻仔為他的蕉市「大道理」搞到頭都大。大傻仔是好有實力,無主孤魂出辣招,只是日日燒錢,大傻仔只要坐着不動,又無壓力找文章笑鳩大頭蔡,選擇觀望,因為他日日寫文章真是好好笑,只是等緊大頭蔡自己投降。

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591

[惡搞文]碌㞗流: 賣股之人暗插公司

原文章參考此文

香港有個高管,專門使人地錢出力幫老闆蝕大錢,他的專長是日日寫文章指點江山。他話他有個朋友,看上市公司高管有很多條件,其中一個是,高管和投資者共坐一條船,一定要把自己人工的一大部分和業績掛勾,英文諺語是 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但是那個高管卻做不出這一點,那個當然是大頭蔡。

根據《傻仔日報》發現,精電國際(710)行政總裁大頭蔡,自就任以來,取得的酬金大約有幾千萬之譜,但卻一塊錢沒有行使公司的購股權,假如大頭蔡是一位美國基金業從業員,他自己卻寫出一篇引述《金融時報》的 《The fund emperors’new clothes》,然後他自己作左個名《基金皇帝的新衣》,話大部分財富只是投資在指數基金,實際他自己無一塊錢都投入這公司。大傻仔認為,他譯個名其實都作得唔好聽,應該是《基金經理們自揭新衣》,他說那些被訪者是「說服公眾積極管理基金的好處,個人投資理念卻背道而馳」,其實他一樣在指鹿為馬,和這些基金分別不大。

或者,站得最近的人看得最清楚。這幾年大頭蔡話自己寫財經文章,假如有一條軸線,就是對投資感到愈來愈困惑,但是連自己都唔買自己的股票,真是非常奇怪。他在投資文章世界,人太渺小,愈知得多,愈覺得自己白痴,愈覺得市場更加無腦,不過他一定是口是心非。有日壇主同我講,如果他要買一個冧把,他最常買就的是盈富基金( 2800),即跟足恒生指數上落的一隻股票。我知道壇主不是開玩笑,是非常認真的,但大傻仔認為大頭蔡呢個人同壇主的心態一樣,這幾年他們覺得自己看不通香港股市,跑贏大市可能性微乎其微,真心相信買指數基金是最可取之路,不過根據大傻仔手上的資料,確實買他隻股票,無買盈富基金更好,更可以見到他真是心一句口兩句,大家真是見到他話認真的時候,千萬不要信他。

過去一年,可能是基金經理的噩夢,但對於他隻股票都是一樣。2012年恒指升 23%,讀者問大頭蔡,你隻股有賺 23%嗎?身邊有沒有買精電賺 23%? 其實連他自己都唔得。2012年能跑贏大市的投資者百中無一,連他隻股票都跑唔贏,但是大頭蔡高手真是高手,他自己隻股票連息是跌左1%,然而,讀者持有盈富基金的話, 2012年賺 23%,再收三釐息,對比他的成績,有人會問何他隻股票咁差?

有些人或了解原因:「大頭蔡寫文咁多,唔做正事,點解要買?」股票吸引之處是增長,長線而言,減去通脹,企業盈利是在增長,但以中國為家工業股近年卻是逐步消滅財富,包括大頭蔡那隻。由公用機構到地產到工業,都想盡辦法克服例如競爭、經濟波動等因素,務求企業盈利錄得正增長,但是未必隻隻如你所願,例如他那隻,工業部分苦苦賺錢,但炒炒股票又蝕去不少,盈利都是原地踏步。股票適合所有投資組合,分別在於比例高低,但是對於大頭蔡的眼光,卻別過於相信。

因為他投資股票屢次失敗,所以認為買賣股票又吸引又難,被迫利用指數基金,甚至變成救世主。顧名思義,指數基金是跟住指數上落的基金。以壇主同大頭蔡的愛股盈富基金為例,基金經理是一套電腦程式,不須時刻買賣股票,最重要是持有指數成分股,加以輕度調整,務求跟足指數波動。 1998年金融風暴,政府為對抗他最喜歡的外國投資者的入侵,於是入市,買入一大批藍籌股,為使股票市場減少震盪,所以盈富基金誕生,把單位售予公眾。到這兒,他又一雞兩味,我又變左三個味道,寫一些和前兩日《人頭大》的影射內容差不多的東西。講股票的文章多籮籮,其實都不必推崇大頭蔡要收錢的,我選擇免費的,是因為別人無期望。

他又話,他推崇盈富基金的理由,是我認為恒生指數是一個不錯的指數,特別是對普羅投資者。恒指歷史悠久,多年來備受重視,成分股變化反映香港經濟變遷。香港股市很大程度是內地市,但恒指內香港公司仍佔一定比例,為指數製造一定程度穩定性,他又暗示自己隻股票做得唔好,連大市都跑唔贏,咁點解仲要幫老細做個蝕錢CEO令人費解。

至於他話那些專門投資 A股、日本股的指數基金,只適合冒險精神較高的投資者。指數基金不盡相同,投資者須詳細分析基金的底細。其實不只外國基金,外國資產也是一樣,他當年投資韓國的Hydix都撇帳了事,難道他又沒了詳細分析過? 所以他的詳細分析又是笑話。

在以上東西看來,一個又一個資料出來鐵證如山,聲稱能跑贏大市的高管大都是靠運氣,能年複年跑輸大市的高管,真是好很多,多他一個都唔多。既然跑不贏大市,不如買大市,即是買指數基金,最少慳回香港打工仔耳熟能詳的管理費,不過大頭蔡拿得更驚人。大頭蔡指出,經過近年多次減價之後,香港強積金平均管理費是 1%至 2%,盈富基金管理費是 0.15%,但是以大頭蔡來看,他一人就佔了盈利大約5%以上,可見他食水之深,又在識話人唔識話自己。

既然他任精電CEO擁有這麼多缺點,點解大頭蔡仍可以任高管?香港上市公司方面,不用主動管理的規模不超過兩成,我估計,大頭蔡因為處於工業行業,不需精極管理程度在應該更低,他肯定沒放全部精力入公司。大頭蔡不受歡迎,因為公司高管行業鼓勵股民買自己隻股,但是他卻叫人自己唔買自己隻股,管理費又太高也是另一個原因,所以他真是連股價都搞得唔好,真是吹得唔做得,自己搞壞自己檔攤。

其實,不只大頭蔡,整個投資行業認為都不可能見到精電成功,大家試想幾十個財經演員在評論精電長期走勢,不出三幾個星期,全部被炒,因為長期跑輸大市。不過,歸根結底,最抗拒精電的人,是大傻仔。買精電其實是認輸,不認同大頭蔡多次分心亂寫財經文章,唔好好搞生意。買精電太傻,和朋友分享自己輸錢的過程,多沒趣。

最開心是大頭蔡,每日可精彩地跟讀者談論投資的樂趣,讀者又會大讚大頭蔡叫人買指數基金怎料事如神,怎冷靜過人,又可以多多瓣數指點江山在文章上滿足自己的幻想,又被人掉得安心,私底下就唔買自己隻股唔使輸錢,真是一舉唔知幾多得,但是他口是心非的說話,真是使人目瞪口呆,呵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867

[唔惡搞文]頭都大:「我已經對他無期望」

人地話睇唔明大傻仔的惡搞文,今日我返回正經風格就清清楚楚寫埋在此,因為涉及政治,我不會評論一些個人對梁振英的評論,我只是把蔡東豪本人的看法評論就算。

我在2011年12月7日曾經引述過他一篇寫關於陳永陸的文章,入面是有的咁的評論:

「我討厭騎牆派、牆頭草(按: 他寫D股評真是好明刀明搶搶錢的)、等阿爺吹雞建制派的嘴臉,被記者問及挺唐定挺梁,答案竟然 是:「要睇政綱」;嬲到想擲爛部電視。唐梁演說前調亂了講稿,相信台下沒有一個人會察覺得到。
陸叔不需要作政治表態,他這時候表態挺梁反而令人驚奇。陸叔行走財經界,以圓滑手腕見稱,四周圍都係朋友,一句:「Henry同CY都係朋友,邊個做都冇 所謂。」因為出自陸叔口中,所有人都會收貨。( 按: 收貨? 畀面? 呢D人多一個好無謂,被人笑多D就得。)
在現時競選形勢,我尊重每一個公開支持梁振英的公眾人物,因為在建制派眼中,唐英年勝券十拿九穩,梁振英支持 者要考慮日後面對唐營人士可能出現的尷尬情況。日後要在香港搵食的人,此時公開支持梁振英,需要一定的信念。(按: 是好有信念,但他對他那些不行的股都好有信念,咁就呃曬D小股民啦。)
陸叔撰文道出支持梁振英的原因,真情流露,字字有心(按: 寫股一樣咁「有心」,不過是呃人),這篇文章我讀了幾遍。我向陸叔致敬 意。(敬來做甚麼? 一篇野就敬意,咁多十篇點算? 最多咪like 下囉,不過我好unlike 佢D股評,收檔啦,是咪想我鬧多你幾錢,如果果佢有仔女,我都抬不起頭。咪成個官永義個女咁囉,昨日那些塞錢入你袋啊,唉,唔鬧,留番D口德。)

蔡東豪呢個作者,之前唔覺得他的真身是壞的,但近日為寫作一大堆惡搞他本人的文章,我翻查過他多年的來紀錄,發覺呢個真是一個「偽君子」,表面一臉正派,實際過去10年間同埋一班老千公司合作搞財技,估計使股民損失達100億,所以他對這一個和他一樣又是偽君子非常有好感,例如用上「真情流露」、「字字有心」、「致敬意」,但我懷疑他話自己除左十年前「連一句中文都唔識寫之外」,他的閱讀能力非常有問題,他段章取義的程度是非常高。

筆者翻回這一篇在2013年7月1日蘋果日報的這一段新聞:
「陸叔稱,03年時沙士一役,他仍堅持工作上一切如常,印象最深刻的是雖然香港在6月才在疫區名單中除名,但大市早在4月尾已見底,「股票市場就係咁,要講氣氛,當時嘅氣氛唔容許去叫見底」,惟及至當年7.1大遊行後中央開始出手後,才敢「發放正能量」。 (按: 當年有些人在低潮狂推垃圾細價股、莊家股,間間公司都要錢,輪住同他做生意啦,他有錢賺,當然唔休息啦。)

2003年一場沙士再加上惡法風雨,最終引爆民怨。從來沒有遊行過的陸叔,談到至今十年對三任政府的看法時,則表示沒有特定立場,「邊個時間邊個去做,都有辣有唔辣,董特首喺最差嘅時候落台,曾特首喺中央出手時上台,自然攞得最多功勞」;但曾公開支持梁振英的陸叔,現時態度則見轉變,「我本來對佢係有期望,可惜佢上任後就發生僭建問題,所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客觀環境已經令佢做唔到嘢,呢個係好不幸。

(按: 他呢段野其實寫得好中性,但他講那些不幸,雖心中不無「你仲唔仆街」之意,但蔡東豪這位人兄,竟然學筆者的惡搞文寫一些加油添『躁』的文章,例如「陸叔這時候公開認錯」,他好似無講過認錯,只是認為這樣野是好傷害左別人的信心,搞到他做唔到野。更恐怖的是,他竟然說,「道出大部份香港人心底話」,他的大部分人是在哪兒? 他已經經常假借他那群朋友叫「大多數香港人」,但是好肯定是曲解文章核心的意思。

如果那個人是有能力,其實普不普選沒有所謂。但蔡東豪個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普選,如果那個人點好都好,其實都是要反對,但是如果那個人是垃圾,但是投左他出來,就要我地陪他一齊垃圾,他們真是,好似蔡生份工咁,人地都是欽點你去做,你有受過民主選舉嗎? 特首都好似幾個選舉選人出來投票,但他好似無。咁你本身已經其身不正, 正如你自己話人其身不正,你自己同人差唔多,你無資格去講民主,因為你本身都唔民主。你幫班老千呃飯食,都有誠信危機,咁你有無道理同人講,咁你其實同梁振英都是一擔擔。

你做行政總裁,股東全部畀你7年經驗,但梁振英做得唔好,你1年都唔畀機會。你找盤水照下你自己先啦。你罵他即是罵緊你自己一樣。行政總裁,你沒有資格罵人,因為你本身就是人辨。
)

不想多談政治的陸叔重申,過去十年投資市場最關鍵因素其實不在於施政,而是瘋狂淹至的內地資金,雖然市場經歷狂牛,惟這十年贏錢卻非必然,唯一肯定的好處是北水推高成交後,市場投機心態已不如往年。(按: 唔是多得你班老千喊兩句那些垃圾民企累人輸錢,加上我努力推廣你地呢班垃圾財演,投機心態會少? 呃得人多騙得多至會現在無魚上釣,你呢堆人的消失對市場是好事。)」

蔡東豪又在文中稱:
「我尊敬說真話的人,特別是不需要說話,但為了一些個人信念,覺得有發聲必要的人。香港太多走精面、騎牆派,令人討厭。在去年特首選舉期間,陸叔是少數令我尊敬的人,我亦公開表達我的敬意。」

我真是睇到眼火都爆埋出來,有個叫做原復生的人在2002年2月4日寫過一篇文章,叫「財經演員」,有人寫過「觀眾要認清楚皈黎,他們只是演員,對同一樣的劇本有不同演繹而已。....可能是眾演員的演技,經過密集的演出機會,練得太迫真和精湛,觀眾已忘記了他們真正身份,這現象是不健康的」....「普及之餘,更必須注視財經演員的品格、資歷和身份」,那個人的真身於2月20日始於上市公司辭任,所以他還在寫的時候,他真身是老千,實際就以好人的身份去寫。即是我們都可以由此利用這一些東西來檢視這個人,相信以陸叔這個人過往在股壇對小股東的紀錄來看,都不用討論了,如果有些人對他有敬意,一是就是那些幫他賺左錢的老闆,第二種就是多得呢個偽君子式的學習對象,例如大頭蔡本人。

我對於蔡東豪上面呢幾包說話,第一句就已經笑緊六叔,第二句、第三句是否有個人信念,第四句講緊陸叔本人好貼切,當年有些人不停推老千股,把一些不利股東的交易介紹對股東有利,這是否走精面? 現在見到一單小事就轉軑,是不是騎牆派? 原來支持作者就轉軑就不是騎牆派,值得尊敬。我深深欣賞這名作者11年來轉變成一個不知廉恥的人,竟然尊敬一個以前看不起的財經演員,完全沒有了是非黑白,還說別人沒有是非黑白,真是非常憤怒,難道一個人為了把自己變作聖人,就可以咁?

其實就連十年前一句中文都唔識寫都是大話。10年前,是2003年7月25日,當時期,他正以余就風這個筆名寫了一大堆利用抄考外國商管文獻的文章,更遑論更早期的原復生了,所以這條友真是大話精,無得救,呢個人的「捉蟲」文章,真正搞到人頭都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885

[唔惡搞文]頭都大:「好嘢都要畀人知先得?」

今日蔡東豪引述信報財經DNA於2013年7月10日的一篇由阿梅寫的文章《吹出個未來》,文章中其實好多問題,因為時間有限,只指出兩點值得留意的地方。

第一點,無人指那位仁兄就是阿梅的朋友。在文章中,阿梅談及他一個認識的財經公關,蔡行政總裁的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問題的,文章中指「我認識一位負責投資者關係的仁兄」,並非正如行政總裁文中的「阿梅的朋友」。

第二點,他又在美化IR的責任,他認為「在英美,IR是一門專業,不是只懂吹噓的公關。問題是,IR在不同公司有不同定義。」,他指「公司設計一套可持續的溝通系統。」,是肯定了IR的價值,因為他是「企業管理層,包括直接負責投資者關係」,這根本就有利益衝突,甚至是自打嘴巴。

我翻過他寫過很多文章,例如在2001年12月17日,原復生的《基本信念》中,指「不相信『足球是圓的』能在信報發出光芒」,似是肯定公關的作用。但過幾年後的2005年3月1日,利用余就風又講「我們生活在一個公關年代(大企業的公關稱為企業傳訊),所有訊息都經過精心炮製,在最適當時候經過一把適當聲音傳達出去......公眾和商界對公關所用的字眼感到厭倦」,又是別人的角度來看公關是不成,他無否認也無承認。

然後我隨便利用語言偽術搜尋一下他的著作,在2013年6月6日對於廢物處理政策方面,政府在事前對這些政策必定做過評估,也許有聘用一堆行業內的專家,他們研究後推出政策,並宣傳推廣,又說「這是否梁振英政府例牌的「語言偽術」? 不過他今日又在文中指出,他認識的部分投資者關係人員「這些人緊貼行業走勢,掌握具體業務細節,熟悉資本市場運作」,所以在這些人的努力下,他認為「能長期把公司發展情況向持份者溝通,是一項實質的價值,IR專才是公司重要一員。」。

可能大家都覺得大傻仔這堆說話好像沒有邏輯,但是如果拼拼湊湊來睇,他其實是對自己做的公關給予支持,對政府的公關予以反對,這才是好雙面的地方。就算自己的公司做得不好,他都認為是很好的IR,不是語言偽術,但是政府做相同的工作,他就認為是語言偽術,是騙子,但事實上,大家都是做一些把事情美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壞事化好,好事化神的野,我真是感到他真是有些神經錯亂,甚至是無是非黑白,原來幫自己賺錢的都是對,不喜歡的東西就妖魔化。

不過,如果細心想想,如果是一個老闆,能聘請一個公關團隊,只是花錢,他的作用就是美化公司形象,但他們只是一個燒錢的單位,為何還要聘請,你要想一個價值,就是溝通?

溝通的目的是甚麼,就是給你一個好印象,給你一個好印象的目的,可能就是幫助公司的員工,最受益的公司的老闆,因為這家公司好,他也有面子。為何公司的老闆要聘請公司,可能心中就是需要一份自信,需要自信的原因是甚麼? 可能就是一份安全感。需要一份安全感是甚麼? 就是因為自己沒安全感,沒安全感的原因是甚麼,因為覺得自己把持不住公司。為何覺得自己把持不住公司? 因為自己控制權比較弱。歐美的公司的聘請這些公關團隊,可能就是因為老闆控股權弱,所以他需要啦啦隊,但是民企或華人企業的股東多數持股都頗高,根本可以不需公關團隊,因為他們不需公關吹捧。另外對於一間小型公司,搞一場這些項目,可能就是一間公司幾個禮拜的盈利,這些錢倒不如用來直接派息,受惠的是各位股東,特別是大股東,所以這些對大股東又沒直接受惠的東西,相信真是很直接就能取捨。

所以肯定公關的價值,可能除了面子以外,就是錢,也就是阿梅所講的公關典型,如果公關做得好,使估值好一些,易於融資,他們的作用就在此,如果業績不好,無論是甚麼公關,他們只懂燒錢,又融不了資,看來真是最沒用,所以為甚麼不裁掉這堆人呢?  這名行政總裁需要公關,主要因為他這幾年根本做得不好,沒安全感,他老闆持股都弱,如果做得不好,他也可能要下台。有時候,他只是在想西方國家表面的現象,但因為他真是遠離真實世界太遠,不吃人間煙火,完全不了解現實,所以寫出這些大復傻仔看到也不禁頭都大的文章。

其實從他的生活看來,其實亦可了解為何一個分析員這麼需要公關。其實都是因為這些人很忙,要依賴這些代理人幫忙快速了解公司情況,這樣就可以省下大量了解公司的時間,不過,如果你真正喜歡一樣東西,其實你根本不會覺得忙,況且資訊發達,尋找公司的情況絕不是難事,所以一個全職投資者也可以做得不錯,公關只能視作其中一個資料渠道,並不能視作全部。你對投資有興趣,自然會很好奇了解所有發生的一切,慢慢就會找到你喜歡的股票,所以有些人總會早些找到別人找不了的機會,我很認同阿梅這一句「因此,我傾向相信,只要有好的投資機會,資金便會自動找上門。」

老實說,他寫這一段東西,其實可以了解他其實對投資完全沒有興趣,他只是不停地被外國傳媒洗腦,洗腦連核心問題都忘記了,其實大家的形式只是一樣,雖間中或有變化,但懂得語言偽術,萬事都有可能,但是他卻指責別人語言偽術,其實他了不了解他自己言行不一致,搞到大傻仔日日睇到頭都大,讀者日日笑到肚都穿呢? 雖然他可能剛剛訓著,但是這篇文希望他能想到訓唔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04

[惡搞文]碌㞗流:當下大頭蔡

 原文參考此文

蔡東豪(Tony Tsoi)生於1964年,可能出生於一個中國的小城市香港,年少經歷中英談判和二次及八七股災,少時在華仁中學就讀,大約22歲在加拿大大學畢業,據他說,他財技人的起點,是一個簡陋的小型證券行。九十年代,蔡東豪事業開始有成,他轉去一間大型銀行附屬的證券行,這大型銀行叫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約四十年前,李嘉誠已和該銀行合作,後在2005年售出,現時全球員工逾4萬人,收入逾30億(加元,下同)

我見過蔡東豪,讀大學時他來過書展,我見過他一面咁多,當時他已經是著名人士。蔡東豪不單出名,還作風高調,是傳媒寵兒,由企管到政治到民生問題,他都有自己的看法。樹大自然招風,很多人欣賞蔡東豪,但討厭他的人也不少。蔡東豪我行我素,但是重要是他掌舵公司的業績一直都不太好,近年稍有好轉,精電近年規模原地踏步,甚至連年有幾年撇帳,陷於虧損。

一個白手興家的財技人,自信心一般,但對股東就是無有實質業績支持,蔡東豪對人對事都有自己一套。像蔡東豪的親生仔,他以自己的方法栽培,精電注重企業文化,部分精電人可能以工作為榮,員工獎勵制度自成一格,賞罰非常分明,跟其他工廠有分別。總之,蔡東豪有自家管理哲學,而這套哲學近幾年來成效似一般,在勝者為王的商業世界,蔡東豪算是一個失敗的經營者。

精電是上市公司,雖然沒有發行同股不同權的A、B股,但是主要股東高振順持股不到20%,卻在董事局佔有大部分席位。蔡東豪的理據是,對於專業管理企業,現時制度能使大股東無後顧之憂地發展,不用擔心董事局控股權落在非志同道合者手上。這些年,精電不時做出大量投資,壯大業務,但投資成效一般,最近已把虧損的韓國Hydix出售予元太科技。蔡東豪一股不持,但由控制董事局,高振順緊控精電。

可能是年紀大了,蔡東豪對管理精電的方式,更有自己一套,也可能是近幾年,企業管治意識不斷提升,一些以前行得通的事情,以今日眼光看,變得難以接受。近年機構投資者對蔡東豪的企業管治,提出異見,管理層和股東之間出現很多磨擦。愈發生磨擦,蔡東豪愈固執,他視自己為精電的守護者,對股東的態度毫不含糊:「不喜歡我的作風,請隨便離開。」,但大股東高振順及其他人仍一如既往支持,小股東就喊得一句句。

2008年,投資者發難,指蔡東豪在精電的股票的投資大幅虧損,但仍收取逾700萬元港幣,對股東不公平。對蔡東豪來說,這是一種無禮挑戰,跟股東在傳媒發動罵戰,他的態度是:「預了被批評。」蔡東豪喜歡在電台講野,最近無端端投資主場新聞,股東不滿,蔡東豪一於少理。精電當時業績不好,股價表現也不好,但無特別之處是,公司跟股東關係都是不好。

尤其是近幾年,蔡東豪近年多多野做,又上電視,又上報紙,又搞網站,明顯地他對精電的重要性日低,精電已經是一間由專業人士管理的上市公司,但人工卻不減反加,現在已經超過1,000萬港幣。蔡東豪的存在,由正面變為負面,特別是精電董事有些由企管失敗的榜樣擔任,例如好大喜功卻屢屢失敗的盧永仁,製造精電大股東以小控大的尷尬情況。大傻仔認為,蔡東豪離開精電的話,公司前景更光明。

大傻仔覺得,其實他星期四寫的東西,和他的公司很相似。未來幾年,如果蔡東豪終於妥協,願意考慮離開,他可能提出條件,條件當然不簡單。現時蔡東豪一股不持,另大股東控制董事局,控制權達71%,如果大股東表示願意把他放棄董事局控制權,可能條件正如他星期四文章提及的東西。即是說,這個控制性的權利確實值不少錢。

我幻想一下當時情況,雖然投資界嘩然,「狼成咁!」但部分投資者認為「送走」蔡東豪,始終是好事,有助精電長遠利益,肉赤都要做,總之速速跟蔡東豪說再見。部分投資者不能接受蔡東豪明目張膽踐踏股東利益,視企業管治為無物。精電董事局成員大部分是大股東的老友,非執董需向股東提建議,他們左右為難,不敢得罪大股東及蔡東豪,又找不到支持分手方案的原因,最後給予意見是「無意見」。這件事成為傳媒焦點,那時候日日有新聞,簡直可能和他寫其他公司的情況一樣。

如果未見分手方案獲股東通過,股東可能都是最後無奈接受。結局是,精電和蔡東豪分手,蔡東豪是會變成企管界的榜樣之一,但精電股價可能都是下跌。這件事另一影響是,可能投資界醒覺,大股東以小股控制董事局,可以這麼醜陋。

蔡東豪擺出一副肉酸樣,力陳抗拒阿里巴巴,我建議他不如留意自己的故事,其實這種管理層制度只是換了形式,A、B股只是一種面相,如果連A、B股抗拒的話,你自己的公司董事局應該好好檢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