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一枝獨秀的誠品書店:從用戶體驗來設計商業模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57
首先從業態發展來說,誠品也是經歷了從傳統書店的起步到現在的體驗式消費。中間經歷了漫長的十多年,在書店行業中誠品不算歷史悠久的,但絕對是一個突破行業領域最快的。傳統的誠品可以看下西門町店。基本書區就是一個標準的傳統書店,但從圖書分類、擺放、陳列上都有和內地不同的形式,尤其是分類上,西門町店是按作者姓氏筆畫的,這點在很多新業態門店內已經沒有了,也證明了他的傳統性。

傳統的誠品值得我們借鑑的是大量參考了快消行業的營銷推廣方式,包括客戶引導、熱點推薦、動線設計等,以及各類 pop 看板、堆頭陳列、促銷形式等都帶著明顯的快消品基因。店員在上新或者調整陳列的時候都有一份工作單,上邊清楚的羅列和各項工作的細節,這樣能做到門店的陳列標準化。關於熱門事件的營銷,採用的是總部統籌,門店落實的方式,因此聯動措施非常及時而有效,基本能做到半日響應。這是內地書店,尤其是連鎖書店很難達到的效率。

隨著發展,誠品也慢慢意識到傳統書店所面臨的瓶頸,二代店可以考察敦南店,敦南店是誠品老店,在辦公樓裡,也是誠品開始融入非書商品領域,但從目前來看敦南店從商業角度來說不算成功,因為是比較傳統形式的多業態化書店,還是書為核心,和國內的大型書城一樣,佈局分隔比較死板,書歸書,非書歸非書,就導致非書區人流驟減(這幾年開始調整非書的商業佈局,情況有所好轉),轉化不足。

之後第三階段就可以投射到信義店的模式了,信義店應該是誠品真正從書為主轉型為書和生活並存的形態了,尤其重要的是誠品此時真正意義上轉化為文化地產,開始大力的建立品牌文化,營造用戶的文化認同感。整棟樓和所有業態開始真正融合,書和非書以及相關服務(餐和飲)都圍繞著成品文化來構建,包括內裝和硬設,同時在店內開始突出誠品生活,淡化第三方品牌。應該說從信義店的這種商業模式定型後,誠品開始煥發了真正的商業價值,一舉超越了書店整合行業的商業基準了。當然此時反駁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尤其是書店行業,很多認為誠品不是一家書店,不屑與誠品為伍(這點在內地也有很大比例的認知存在)。

誠品繼續進行商業的迭代和進化,能明顯感覺信義店的模型還未達到誠品心中的預期,於是松菸店橫空出世,其實松菸店是一個名義上的試驗店,但明顯能感覺到誠品的野心,書已經完全融入了生活態度的體驗之中,所有的產品都是營造出一種融合的氛圍,互動體驗的空間佔比越來越多,獨特設計感的產品越來越多,在這裡生活佔了主導,書只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而已。

從誠品的商業進化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於現代商業的理解和融合,尤其是在書店行業裡,可以說是一枝獨秀,值得我們思考,可能也是借助於他們的非傳統和不當局者的身份,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的用戶體驗著手來進行商業模型的設計!

從硬件規劃和設置上來說,誠品的二代和三代店注重了設計感,尤其是空間設計和場景設計,現代商業的發展越來越體現出用戶體驗過程的重要性,很明顯,誠品在這些店上的用心就是為用戶營造出一種融入式的生活氛圍中,在這裡你能找到自己生活訴求的對撞點,這點其實很類似宜家的做法。其次對於書區來說,誠品也做到用戶體驗上的精益求精,收銀區參考了西方的集中過道分佈結賬式樣的收銀(類似機場辦理值機)隨時開啟收銀通道而不會發生用戶換通道的形式。在門店各個位置都有查詢終端,可以隨時便於查詢商品(類似宜家),查詢點、收銀點、會員服務點分佈設置,便於用戶的分流……所有的這些服務佈局的設計和規劃,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從軟設角度,也就是軟件服務方面,這點要歸諸於台灣的人文氛圍,一直覺得台灣服務員的微笑是真誠的,和最能引起你的幸福感認同的,這點來源於年輕人對於服務領域的自我信心,因此這種服務是主動式的,而非洗腦式被動的,他們有服務的榮譽感,讓用戶感到發自內心的親和力。這點香港誠品有較為明顯的不足。

上述幾點是關於成品用戶層面的淺層體驗,不足以涵蓋誠品帝國的各方各面,但從局部也可以一窺而知全豹,我們需要學習的真的太多太多。

來源:知乎
作者:傅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