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淩晨,證監會網站顯示瑞銀證券股權變更申請進度為接受申請材料並發布受理通知,至此瑞銀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申請控股證券公司的外資機構。
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傑此前曾表示,瑞銀積極尋求增持瑞銀證券股權至51%。“我們很高興看到瑞銀證券已經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申請,將瑞銀集團的持股比例增至51%,該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
據悉,瑞銀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是北京國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比例34.73%;瑞士銀行為第二大股東,出資比例24.99%,瑞銀方面擁有對瑞銀證券的管理權。此次瑞銀將持有的股權比例增至51%,是為了實現對瑞銀證券的絕對控股。
瑞銀集團發言人表示,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中國金融行業的進一步開放對瑞銀在中國的業務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包括旗下證券業務,財富管理及資管業務。中國政府將外資機構投資證券公司比例限制放寬至51%是其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
瑞銀證券作為首家獲得QFII資格的金融機構、首家外資入股的全牌照券商,本次又再度成為首家提交外資控股申請的券商。瑞銀發言人稱,本次提交申請是瑞銀集團對習近平主席博鰲論壇重要講話以及中國政府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最新舉措的積極響應。
早在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中表示,以下金融領域的開放措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1.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2.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3.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是證券公司;4.為進一步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即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5.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6.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機構一致。
在連發三道監管文件後,證監會於4月29日淩晨正式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顯示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的境內股東條件與其他證券公司的股東條件一致;體現外資由參轉控,將名稱由《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改為《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證監會表示,《辦法》發布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新規,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據平安證券統計,合資券商的營收及凈利潤占比不到整個行業的3%。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開放業務範圍後,合資券商不再拘泥於投行業務,將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辦法》刪除了“取得證券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少於30人,並有必要的會計、法律和計算機專業人員“等要求,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經營業務範圍有所擴大,在初始業務範圍與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的證券業務經驗相匹配的背景下,可經營股票(人民幣普通股和外資股)的承銷與保薦業務、外資股的經紀業務、和債券(政府/公司債券)的經紀、自營、承銷與保薦業務以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中國證券業協會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30家證券公司。我國首家合資券商中金公司於1995年設立,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經過20余年的發展,目前合資證券公司已增至12家,包括瑞銀證券、匯豐前海、高盛高華、德邦證券、華箐證券、中德證券、瑞信方正、摩根史坦利華鑫、中金公司、東方花旗、申港證券、東亞前海等。
5月14日下午,樂視網召開2017年度業績說明會。會上,在被問到樂視網會不會失去樂融致新的控制權時,董事會秘書趙凱回複稱,此前,公司在公告中暫確認了截止目前本次增資對方及金額。本次增資前,控股子公司樂融致新的股權結構為樂視網持股40.31%,天津嘉睿持股33.50%,樂視控股持股18.38%,其他股東合計持股7.81%。本次增資後,樂視網持股比例將被稀釋,以現有協議及意向增資情況計算,增資後樂視網持股比例下降至33.46%。 同時,樂融致新股東樂視控股持有的18.38%股權處於凍結狀態,且部分或全部將進入司法拍賣程序。公司存在因樂融致新股權被司法處置,失去對控股子公司的控股權的風險。
以下為文字實錄:
投資者問:樂視網會不會失去樂融致新的控制權?
董事會秘書趙凱:尊敬的投資者您好,此前,公司在公告中暫確認了截止目前本次增資對方及金額。本次增資前,控股子公司樂融致新的股權結構為樂視網持股40.31%,天津嘉睿持股33.50%,樂視控股持股18.38%,其他股東合計持股7.81%。本次增資後,樂視網持股比例將被稀釋,以現有協議及意向增資情況計算,增資後樂視網持股比例下降至33.46%。 同時,樂融致新股東樂視控股持有的18.38%股權處於凍結狀態,且部分或全部將進入司法拍賣程序。公司存在因樂融致新股權被司法處置,失去對控股子公司的控股權的風險。
對於樂視網(300104.SZ)約32.71萬投資者來說,賈躍亭何時償還巨額欠款、樂視網能否走出去年巨虧的陰影、完成增資的樂融致新能否讓樂視網的市值重振,成為他們最關心的話題。
在樂視網5月14日下午舉行的2017年業績網上說明會期間,面對投資者的一再追問,樂視網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淑青表示,期望賈躍亭及相關方盡快確認解決方案及還款時間表,及時挽救上市公司於資金緊張的泥潭中。“資金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為公司業務經營扭轉的關鍵。”
樂視網董事會秘書趙凱透露,樂視網存在暫停上市風險,如果樂視網2018年資不抵債,或者被連續兩年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深交所都可以決定樂視網暫停股票上市。而且,鑒於樂融致新股權被凍結、質押的現狀,樂視網存在失去對控股子公司樂融致新控股權的風險。
首季業績惡化 面臨退市風險
樂視網2017年由預虧116億元到最終虧損138.78億元。樂視網財務總監張巍解釋說,經審計,樂視2017年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損失共108.82億元,其中壞賬損失計提60.94億元、無形資產減值損失計提32.80億元,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將減少歸屬上市公司股東2017年凈利潤88.14億元。
2017年樂視網巨虧138.78億元,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趙凱表示,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相關規定,公司出現最近兩年的審計報告為否定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情況,深交所可以決定公司暫停上市。如果樂視網擬采取的措施在2018年度未消除無法表示意見的因素,則樂視網可能因為連續兩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存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面對暫停上市的風險,樂視網如何自救?劉淑青表示,樂視網董事會和管理層正在竭力解決公司目前的經營困難:改善業務經營以恢複公司現金流和供銷體系;積極與相關金融機構協商貸款展期;尋求第三方增資以解決子公司目前面臨的資金壓力;協調關聯方以現金或資產等方式償還對上市公司的欠款。但總體上看,公司目前整體資金安排上存在較大困難,現金流極度緊張,公司管理層正在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但目前尚未形成確定方案。
樂視網今年一季度的業績繼續惡化。劉淑青說,由於樂視網受關聯方資金緊張、流動性風波的持續影響,公司聲譽和信譽度仍陷於較嚴重的負面輿論旋渦中。2018 年首季,公司的各項收入處於緩慢恢複中。同時,由於公司所處行業特點,除正常運營成本(如 CDN費用、攤提費用、人力成本等)支出外,融資成本未明顯下降。所以,公司2018年1-3月出現經營性虧損約3.07億元。
2018年樂視網能扭虧嗎?劉淑青表示,樂視網正在積極要求賈躍亭對其造成的上市公司關聯債務問題負責,責成賈躍亭及其關聯方以現金或其所持股權和資產,切實解決其對上市公司構成的實際債務,盡最大可能保障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緩解公司資金壓力。資金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為公司業務經營扭轉的關鍵。公司也將努力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獲取公司業務發展所需的資金及業務資源。同時,公司正在著力於通過恢複各項主營業務,以重新激活公司的現金流和供銷體系。
樂視網能否回到2016年的千億市值?趙凱稱,公司管理層正在努力解決公司面臨的各項困難、挑戰,恢複經營及生產,但股價走勢受多重因素影響,公司無法判斷二級市場未來股價走勢。
債務壓力加重 賈躍亭還款無期
事實上,樂視網的短期借款高達27.55億元。張巍表示,公司2017年度短期借款余額27.55億元,大部分為金融機構借款。經營性現金流無法覆蓋短期債務,公司解決短期債務正在與相關金融機構協商貸款展期、協調關聯方以現金或者資產等方式償還對上市公司的欠款。總體上看,公司目前整體資金安排上存在較大困難,現金流極度緊張。在資產大幅減值後,樂視網部分資產都正處在凍結狀態,當下資產的融資難以覆蓋短期債務以及公司披露的上市公司累計訴訟、仲裁情況,如若上述訴訟賠償進一步形成或有負債,將加重公司的債務壓力。
樂視網會否資不抵債?趙凱表示,截止2018年3月31日,樂視網2018年一季度合並報表範圍內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3.04億元。而據張巍介紹,2017年度公司合並報表資產總額約179億元,負債合計約186億元,歸屬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約6.6億元。這意味著,樂視網的股東權益正在“縮水”。趙凱說,如果上市公司2018年繼續虧損,將存在歸母凈資產為負的可能性,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相關規定,深交所可以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
劉淑青重申,公司正積極要求賈躍亭對其造成的上市公司關聯債務問題負責,將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內的一切手段,責成賈躍亭及其關聯方以現金或其控制的相關股權和資產,切實解決其對上市公司構成的實際債務。目前雙方正積極磋商,但尚未形成可落地實施的全面債務解決方案。
對賈躍亭FF汽車已運抵中國的消息,劉淑青表示,公司未獲得賈躍亭或其關聯方通知,對此不知情、不了解。管理層一直積極、主動保持與賈躍亭及其關聯相關方溝通,也期望賈躍亭及相關方可以盡快與公司一並確認有效的解決方案及還款時間表,及時挽救上市公司於資金緊張的泥潭中。
“近期媒體、投資者普遍關註的睿馳汽車購置土地投資款事項,公司多次與賈躍亭相關方電話、郵件溝通,並將獲取信息及時對外披露。”劉淑青說,公司期望通過與賈躍亭的不斷溝通,盡快解決上市公司體系大量的關聯方欠款問題。上市公司目前經營非常困難,現任管理層也在時時刻刻努力改變現狀,但阻礙於資金狀況的嚴峻,公司正常經營無法得到有效推進。
樂視網第一大股東、前董事長賈躍亭被質押及凍結的股權,處理情況如何?趙凱表示,截止目前,賈躍亭持有樂視網約10.24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5.67%,其中約10.20億股已質押給金融機構,約10.24億股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凍結。公司已發送郵件提醒賈躍亭,如果其股份涉及到司法強制執行和執行股權質押協議觸發減持行為,需按照相關規定要求提前通知上市公司減持計劃,上市公司向交易所備案並予以公告。公司密切關註賈躍亭股份變動及後續處置情況。
樂融致新獲增資 但有失去控股權風險
除了業績惡化、巨額債務難追回、存在暫停上市風險外,樂視網還有失去負責彩電業務的核心子公司樂融致新控股權的風險,盡管騰訊、京東、蘇寧、TCL等最近聯手參與了樂融致新的增資。
此前樂視網已披露與騰訊、京東簽署相關協議,樂融致新將與騰訊在客廳電視內容,與京東在電商領域、會員賬戶領域、廣告系統領域、物流領域、語音技術領域、樂融致新產品采購領域、無界零售領域等開展深入業務合作。對於樂融致新與其它增資方在業務層面的合作,趙凱表示,樂視網目前仍在與各交易對方積極溝通,如有相關進展,將及時發布增資進展公告。
趙凱說,此次增資是在樂融致新品牌與信譽嚴重受損、部分應收款項回收難度較大、導致公司現金流極度緊張的背景下,公司采取的自救方案。此次為樂融致新引入戰略投資者,將提升公司的資金實力,並同時優化債務結構。“但本次增資是否能夠恢複公司業務規模,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樂視超級電視今年已“出道”五周年,如何運營目前保有的大量互聯網電視呢?劉淑青說,樂視網將繼承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平臺+終端+內容+應用”的生態理念,集中資源聚焦大屏生態優勢領域,結合分眾自制和內容開放的內容戰略,打造以互聯網視頻為核心的互聯網家庭娛樂新生活。 “但受關聯方資金緊張、流動性風波的持續影響,公司存在失去部分存量用戶的風險。”
去年樂視電視銷量出現大幅下滑。經審計,2017年樂融致新資產合計66.48億元、營業收入41.17億元,凈利潤為虧損57.64億元。今年一季度並沒好轉。趙凱表示,由於樂視網受關聯方資金緊張、流動性風波的持續影響,公司聲譽和信譽度仍陷於負面輿論旋渦中。2018 年首季,公司各項收入處於緩慢恢複中。同時,公司已多次披露了樂融致新可能“出表”的風險,請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趙凱進一步說,樂視網存在因樂融致新股權被司法處置,失去對控股子公司的控股權的風險。本次增資前,控股子公司樂融致新的股權結構為樂視網持股40.31%,天津嘉睿持股33.50%,樂視控股持股18.38%,其他股東合計持股7.81%。本次增資後,樂視網持股比例將被稀釋,以現有協議及意向增資情況計算,增資後樂視網持股比例下降至33.46%。同時,樂融致新股東樂視控股持有的18.38%股權處於凍結狀態,且部分或全部將進入司法拍賣程序。
“鑒於樂融致新股權被凍結、質押的現狀,如若債務到期公司無法償還,公司存在失去對控股子公司控股權的風險,可能致使樂融致新無法計入上市公司合並報表範圍,進而導致因上市公司合並報表口徑調整導致的收入和凈利潤規模相應調整。” 趙凱說。
對於樂融致新可能“出表”的風險,樂視網正積極發展樂視雲的業務,提前做好應對。張巍透露,2017年度相比2016年度,樂視網的合並範圍增加了2017年新設立的樂視雲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趙凱補充說,截止2017年12月31日,樂視雲計算有限公司資產合計11.91億元、營業收入10.08億元、凈利潤-16.73億元。2018年,樂視雲將著力恢複運營能力,緩解公司資金壓力。
另外,樂視的金融業務已通過以資抵債的形式轉給樂視網。不過,張巍說,負責樂視金融業務的樂視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目前已在股權層面並入上市公司體系內,但尚未完成抵債收購,並未合並到上市公司合並報表範圍內。
2017年底樂視網在職員工2180人,而2016年底是5389人。對於員工人數減半,趙凱解釋說,2017年由於持續受到關聯方資金緊張、流動性風波影響,社會輿論持續發酵,對公司聲譽和信用度造成較大影響。去年公司在職員工人數發生較大變化,包括主動離職和公司架構變動等情況。
從2016年高峰時期的千億市值,跌至目前不到170億的市值。許多投資者盼望著樂視網再次出現“重組”概念,恢複往日榮光。不過,趙凱明確表示,目前上市公司並無資產重組計劃。
今年以來,樂視網的投資者卻在增加。截止2018年3月31日,樂視網普通股股東總數為32.71萬。從目前看,樂視網的警報還遠沒有解除,帶著博弈心態湧入的投資者面臨著巨大的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