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淩晨,證監會網站顯示瑞銀證券股權變更申請進度為接受申請材料並發布受理通知,至此瑞銀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申請控股證券公司的外資機構。
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傑此前曾表示,瑞銀積極尋求增持瑞銀證券股權至51%。“我們很高興看到瑞銀證券已經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申請,將瑞銀集團的持股比例增至51%,該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
據悉,瑞銀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是北京國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比例34.73%;瑞士銀行為第二大股東,出資比例24.99%,瑞銀方面擁有對瑞銀證券的管理權。此次瑞銀將持有的股權比例增至51%,是為了實現對瑞銀證券的絕對控股。
瑞銀集團發言人表示,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中國金融行業的進一步開放對瑞銀在中國的業務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包括旗下證券業務,財富管理及資管業務。中國政府將外資機構投資證券公司比例限制放寬至51%是其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
瑞銀證券作為首家獲得QFII資格的金融機構、首家外資入股的全牌照券商,本次又再度成為首家提交外資控股申請的券商。瑞銀發言人稱,本次提交申請是瑞銀集團對習近平主席博鰲論壇重要講話以及中國政府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最新舉措的積極響應。
早在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中表示,以下金融領域的開放措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1.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2.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3.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是證券公司;4.為進一步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即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5.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6.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機構一致。
在連發三道監管文件後,證監會於4月29日淩晨正式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顯示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的境內股東條件與其他證券公司的股東條件一致;體現外資由參轉控,將名稱由《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改為《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證監會表示,《辦法》發布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新規,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據平安證券統計,合資券商的營收及凈利潤占比不到整個行業的3%。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開放業務範圍後,合資券商不再拘泥於投行業務,將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辦法》刪除了“取得證券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少於30人,並有必要的會計、法律和計算機專業人員“等要求,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經營業務範圍有所擴大,在初始業務範圍與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的證券業務經驗相匹配的背景下,可經營股票(人民幣普通股和外資股)的承銷與保薦業務、外資股的經紀業務、和債券(政府/公司債券)的經紀、自營、承銷與保薦業務以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中國證券業協會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30家證券公司。我國首家合資券商中金公司於1995年設立,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經過20余年的發展,目前合資證券公司已增至12家,包括瑞銀證券、匯豐前海、高盛高華、德邦證券、華箐證券、中德證券、瑞信方正、摩根史坦利華鑫、中金公司、東方花旗、申港證券、東亞前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