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靴子剛剛落地,不確定性又陡然而生。美聯儲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一年一度的輪職時間將至,這也意味著2016年美聯儲投票委員將出現變動。要知道,投票委員鴿派和鷹派的占比將直接決定明年美聯儲加息的節奏。
根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2016年美聯儲FOMC原先擁有投票權的四位委員將被另外四位替換。更值得註意的是,在2015年的這四位投票委員中,只有一位偏向鷹派(支持盡早加息),而另外三位都較為鴿派(支持推遲加息);而在“大換血”後,明年新輪值的四位委員中只有一位持鴿派立場。
“美國經濟比我們想象得強多了,因此我們應該加速加息進程。”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在今年11月時便如上表態,而他也是新上任的四位投票委員之一。
不少分析人士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各界對於美聯儲是否應該加快加息進程爭議頗大。支持快速加息者認為,油價暴跌等因素幹擾了通脹回升,其實美聯儲在12月加息已經遲了;而反對者則認為,全球央行幾乎都在“放水”,美國經濟的複蘇並不堅實,因此不存在激進加息的理由。
FOMC投票委員“大換血”
具體來看,2016年不再擁有投票權的委員是: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里士滿聯儲主席拉克爾(Jeffrey Lacker),亞特蘭大聯儲主席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其中,僅拉克爾是支持加快加息步伐的鷹派。
而2016年獲得投票權的委員是: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埃絲特(Esther George),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Loretta Mester),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其中,持鴿派觀點的只有羅森格倫一人而已,鷹派比例大升。
一直以來,埃絲特都是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反對者,直到美聯儲在2014年10月退出量化寬松(QE)購債計劃前,她幾乎都在對該政策表示異議;布拉德也曾警告,美聯儲如果等待時間過長,可能會錯過合適的加息時間。當然,他也支持根據經濟數據靈活地調整政策。羅森格倫則自金融危機起便支持QE刺激政策,當前他也認為美聯儲應該采取更漸進的方式加息。
FOMC包含7位美聯儲理事(2位空缺)以及5位地方聯儲主席(地方聯儲主席一共12位),紐約聯儲主席和理事擁有永久投票權,其余4個投票權在11位聯儲主席中輪換,每次FOMC會議,所有聯儲主席都會出席並參與討論,但加息決策將最終由投票委員作出。
2016年加息節奏引關註
美聯儲在12月聲明中稱,將“漸進”提高利率水平。FOMC平均預期2016年底利率水平將達1.4%,如果按每次加息25個基點計算,這意味著明年會有4次加息。當然,一切都會因最新的經濟數據發生變化,人員變動產生的影響也值得持續關註。
“預計美聯儲2016年加息3~4次,美元指數2016年或將升至105,”國泰君安大類配置分析師李一爽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歷史上首次加息前後的美元表現並無太多借鑒價值,需要關註的是今後美聯儲加息的可持續性和路徑,以及各國貨幣政策的相對性,預計全球資金將持續回流美國。
根據第一財經研究院的分析,在2010年前的20年中,銀行的信貸同比增速與聯邦基金利率走勢在大多數時間保持著高度一致。美聯儲在幾乎在每一次信貸增長率接近低谷時開始提高利率水平,並在信貸增速高企(接近8%)後降息。貨幣政策對經濟造成影響需要一定時間,所以美聯儲需要為將要到來的信貸周期做好準備,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再應對。
上一次圖形的錯位發生在2001年至2004年,2001年時信貸增長已觸底反彈,彼時美聯儲仍在降息的周期中,並直到2004年中才開始進入加息周期。此輪加息持續兩年,在加息結束後的一年多之後,美國開始爆發金融危機。
對比之下,本次信貸增速觸底發生在2009年底,之後開始一路走高,美聯儲則在之後的近5年時間內一直維持零利率水平。在12月美聯儲首次加息時,銀行信貸同比增幅已經接近8%,這是過去25年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總統與立委選舉在即,當全球民主國家皆以世代正義為由,陸續將投票年齡下修至十八歲,台灣卻有六十多萬名十八、十九歲青年,還不能行使投票權,這是進步社會應有的情況嗎? 一月十六日總統與立委選舉投票,你知道全台灣有六十多萬名國民,享有權利、負擔義務,卻不能享有投票權,只能任憑別人決定自己的未來嗎? 滿十八歲的中華民國國民,在法律上已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適用一般《刑事訴訟法》,而不再適用《少年事件處理法》與《少年福利法》;還可以參加司法官及公務人員考試,即便尚未取得大專學歷,也可以透過高等檢定考試取得應試資格,一舉上榜即成為準公務員。 除了可以當司法與公務人員,十八歲也達到《民法》規範的結婚法定年齡,無須法定代理人同意,即可辦理結婚登記。此外,也符合考領駕照、購買菸酒的年齡資格,亦可觀看限制級電影,及進入限制級電子遊戲場。
表達意見權利 遭到抹殺 在國民義務方面,役男若想先服役再就學、就業,十八歲即可志願申請提前入營服役;更不用說國民在十六歲便可合法工作且必須繳稅了。 以上林林總總全都是年滿十八歲的國民,須負擔的義務或可享的權利。 然而,台灣是唯一仍將投票年齡限定在二十歲的民主國家,十八、十九歲的國民沒有投票權,權利與義務並不對等,「這次選舉將犧牲六十到六十四萬青年表達意見的權利。」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成員吳政哲說。 台灣當前最重要的年金、長期照顧、核四存廢等長期性政策,以及至關年輕族群的學費、學貸、基本工資等議題,十八到二十歲青年,卻連表達意見的基本權利都無從行使。 國民黨去年在立法院多次揚言「沒有不在籍投票,就沒有十八歲投票權」,導致修憲破局;十八歲公民權推動聯盟詢問各政黨態度,正面回應、允諾大選後願推動修改《憲法》第一三○條、還給青年公民參政權的政黨,包含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民進黨、時代力量、樹黨等。 全球超過兩百個國家的十八歲國民享有投票權,新國會即將誕生,修憲下修投票年齡至十八歲,可望露出曙光。
撰文 / 陳柏樺 |
「梅西或是C羅,誰才是全球最厲害的足球選手?」「蝙蝠俠還是超人,誰是你最愛的超級英雄?」手邊的菸蒂,別隨地亂丟!這個街頭投票箱,讓菸蒂化為一票,對路人大膽說出心聲。 菸蒂不只是惱人的塑膠垃圾,殘餘的毒素還會成為環境中的致癌物。還記得兩年前,雲林縣古坑鄉曾發起淨街運動,一百根菸蒂換一顆茶葉蛋,三個月就蒐集到七十萬根菸蒂。但比起事後清潔,喚起吸菸者的意識,主動讓菸蒂不落地,才是消滅街頭菸蒂的根本之道。 英國環保團體Hubbub在倫敦等地街頭設置「菸蒂投票箱」(Ballot Bin),善用年輕男性最感興趣的話題,引導他們拿菸蒂來投票,六週內成功減少二〇%的垃圾,蒐集到的菸蒂還能回收再利用。現在投票箱已邁入量產,每座至少一百九十五英鎊(約合新台幣九千元》的收入,則繼續投入環保活動之用。(文·吳和懋) ①適用各種題目: 二選一的問題,字母由磁鐵製成,可以隨時跟著時事更替,永保話題新鮮。 ②結果一目瞭然: 透明投票箱鼓勵吸菸者隨 手投票,最多可以容納400到600根菸蒂。 ③設置地點多元: 可以設置在欄杆、電線杆,或者直接固定在牆上。 撰文者吳和懋 |
在萬科管理層精心布局了幾個月之後,萬科引入深地鐵這一重組方案依然面臨挑戰。
6月17日下午,萬科A召開董事會,審議萬科和深圳地鐵公司的資產定增重組預案,董事會成員最終投出了7票贊同、3票反對、1票回避表決的結果,其中華潤的3名代表均投反對票,另一獨立董事棄權。鑒於同意票數未能達到三分之二,該預案是否能最後通過目前尚存爭議。記者註意到,11票的2/3,應是7.326票。根據萬科章程,公司在“擬訂公司重大收購、收購本公司股票或者合並、分立、解散和變更公司形式方案”等問題上,需要“由董事會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表決同意”。
據悉,華潤在前一日(16日)召開黨委會,決定在次日的萬科董事會上反對深圳地鐵重組預案。
華潤內部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該公司的聲明稱:“一切以公告為準,華潤認為重組方案難以對萬科有持續性支持,反而,所有股東的權益將會被過度攤薄,同時也會導致每股盈利下降較大。所以,我們認為重組方案有待商榷。”
華潤有內部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華潤不認為預案通過,因沒有獲得三分之二的董事同意。截至發稿,華潤律師依然在與萬科律師就是否“通過”進行溝通。
第一財經記者也曾報道過,就在3月17日下午3點,萬科在深圳大梅沙總部舉行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表決《關於申請萬科A股股票繼續停牌的議案》,最終獲得97.17%贊成票通過該議案。這意味著,萬科A股股票將繼續停牌。然而議案通過後,萬科的第二大股東華潤集團股東代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次有關萬科A股繼續停牌一事,華潤投了贊成票,要求萬科股票繼續停牌。但上述華潤集團股東代表也明確表示,萬科與深圳地鐵合作公告,沒有經過董事會的討論及決議通過,是萬科管理層自己做的決定。
美國共和黨內的“造反派”決心利用規則“黑掉”特朗普,但遭到了黨內“建制派”的強力阻擊。
當地時間7月12日下午,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章程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Rules)召開會議,對各項黨內章程問題進行辯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委員會的辯論基本圍繞是否“建議”修改下周召開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一些規則,從而影響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結果。但眾多委員認為,修改規則對共和黨不利。
在這場大討論中,“建制派”代表人物、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委員俞懷松(Solomon Yue)提議,維持2012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相關規則,並在2020年以前不作出任何變化。
俞懷松對包括本報在內的記者表示,共和黨需要做“對人民、對國家、對本黨最有利的事情”。
許多分析人士此前表示,如果共和黨黨內“造反派”成功修改2016年全國代表大會的規則,特朗普即將進行的“加冕禮”將被“攪黃”。目前最受關註的修改方式是:讓黨代表們根據“良知”投票,而非根據其所代表州的初選結果投票。但此舉的風險是,讓今年上半年以來的民主初選失去效力。
章程常務委員會主席亞什(Bruce Ash)在現場呼籲,黨代表們需要做的是反映“你所代表的民意,而非自己的喜好”。亞什也是共和黨內“建制派”的代表人物,在會議上提議阻止任何旨在“罷黜”特朗普的規則變化。
還有章程常務委員會委員指責“造反派”稱,有些人覺得自己“比選民更懂”。
由於違背選民意願將冒巨大的政治風險,一項非正式的調查顯示,現場委員中的絕大部分反對根據“良知”投票這樣的規則變化。
當然,“造反派”仍不甘示弱,有委員當即表示,章程常務委員會應該堅持作出修改規則的建議,並把決定權交給4年才一聚的黨代表們。
章程常務委員會這兩天將會繼續討論規則問題,並在14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下設的章程委員會開會前形成正式建議。後者聽取建議後,可將任何規則變化直接提交全國代表大會表決。如果真如“造反派”所願,讓黨代表們根據“良知”投票的規則變化最終獲得通過,特朗普通往白宮之路將生出巨大變數。
聯合國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別所浩郎21日說,安理會當天舉行了遴選下任聯合國秘書長的首次意向性投票。
別所浩郎當天中午向媒體作了簡短的口頭通報。他說,安理會已完成首次意向性投票,過程順利,12名候選人將被各自的提名國家告知結果。他也告知聯大主席意向性投票已經舉行,但未告知投票結果。
別所浩郎表示,意向性投票意在告知候選人自身所處位置,也使安理會成員了解遴選走向,是一個很有用的步驟。
根據《聯合國憲章》,秘書長必須首先由安理會推薦,然後由聯大任命。在聯合國秘書長的遴選過程中,安理會扮演了關鍵角色,5個常任理事國的作用更是不可替 代。2006年遴選秘書長過程中,安理會通過4輪意向性投票確定人選後,正式提名時任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任秘書長。聯大隨後以決議形式正式任命。
潘基文將於今年12月31日結束秘書長任期。去年12月,聯大主席和安理會主席聯合致函所有會員國,呼籲各國盡早推薦候選人,正式啟動秘書長遴選過程。
目前,宣布參選聯合國秘書長一職的候選人已有12位。其中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斯洛文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等。本月7日,哥斯達黎加政府提名菲格雷斯為下任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
自2015年12月起,被提名參與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選舉的候選人
(圖片來源:聯合國網站)
據外媒報道,巴西參議院當地時間本月9日進行投票,確定繼續對該國總統羅塞進行彈劾。
此前有消息稱,如果巴西參議院簡單多數(81名議員中的41位)投票支持繼續彈劾,參議院8月底將再次開會作出最終決定。
羅塞夫此前因涉嫌巴西石油公司腐敗案遭到彈劾。
4月17日,巴西眾議院投票表決,通過了對羅塞夫的彈劾案。5月12日,巴西參議院投票通過了針對羅塞夫的彈劾案,羅塞夫被強制離職最長達180天,副總統特梅爾擔任代總統。
據了解,若最終羅塞夫被認定有罪,她將隨即被罷黜,特梅爾將接任總統,完成羅塞夫的剩余任期,即2018年12月31日。如果參院表決認定羅塞夫無罪,她將立即複職。
一旦被認定有罪,羅塞夫還將被剝奪政治權利,8年內不得競選公職。
對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阿佩爾(Andrew Appel)來說,扮演黑客入侵美國大選電子投票系統的任務不是通過寫下一串有毒代碼讓系統“生病”,也不是到那些沒人看管的投票站機器旁邊溜達並“順便”在電子操作系統里給某一位候選人多投幾次票。
阿佩爾的黑客工作從網上購物開始。他花了82美元網購零件並組裝了一臺投票機,這是一臺最老式但仍然在美國多個州廣泛使用的名為“紅杉AVC優勢”( Sequoia AVC Advantage) 的電子投票機。
這臺重達250磅的龐然大物在阿佩爾教授於普林斯頓大學辦公室隔壁的一個會議室被組裝完畢後,阿佩爾的實驗開始了。
脆弱的投票系統
扮演黑客的任務先由阿佩爾手下的一位研究生哈德曼(Alex Halerman)操作。首先,哈德曼用了7秒鐘的時間“撬”開了這臺投票機的鎖。接下來,哈德曼拿著一把螺絲刀擰下了這臺投票機的核心部分:四個只讀存儲器(ROM)的芯片。因為這些芯片沒有同電路板連接,因此取下他們也非常容易。接著, 哈德曼為這臺投票機安了一個阿佩爾設計的新芯片,這個新的芯片是被改裝過的計算機固件,功能是可以“篩掉”機器里記錄的投票數目,微妙地改變計票總數的結果,而不被投票者所發現。哈德曼的整個“黑客入侵”過程只用了7分鐘。
阿佩爾教授是美國網絡安全問題的頂級專家之一,其工作就是通過研究入侵美國的網絡安全來保護美國的網絡安全。在過去的10年里,阿佩爾的主要研究課題是有關美國的電子投票系統,特別是2002年以來一直在大選中被廣泛使用的,被稱為“直接記錄電子系統”( Direct Recording Electronic)的投票系統。阿佩爾和多位網絡安全專家通過多項研究希望讓公眾認識到,這項投票系統有多麽脆弱。
包括阿佩爾在內的網絡安全專家想要傳遞一個訊息,即美國大選的電子投票系統就和蘋果手機導航系統一樣存在不穩定性,風險就從那些投票站里已經陳舊且存在多項系統風險漏洞的電子投票機開始。
紐約布倫南中心(Brennan Center) 去年9月份發表的一份名為“存在風險的投票機”的研究報告得出類似的結論。這份報告指出,在2016年,美國有43個州所使用的投票機已經使用了至少10年以上,有31個州曾經“強烈被建議”使用新的投票機。這項報告的撰寫者諾登(Larry Norden) 指出,從軟件支持到更換硬件以及觸摸感應器靈敏度等方面,美國的投票系統都存在很大的風險。諾登演示了在西弗吉尼亞州的一個投票機上,一位投票者因為手指觸摸按下的力度偏大而造成投票給了另外一個候選人的結果。
哪里的黑客都能入侵
在今年5月,住在佛羅里達州的網絡安全分析師萊文(David Levin) 在家中被逮捕,原因是他被起訴侵入佛羅里達州李郡(Lee County)的選舉系統。盡管萊文給出的原因是,他這樣做是試圖證明美國的選舉系統有多麽脆弱。“是的,你可以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進行這樣的網絡侵入,問題就有這麽嚴重。”萊文說。
“任何完全通過電子系統操作的投票方式都有受到幹擾的可能。”非盈利機構複核投票(Verified Voting)的主席史密斯(Pamela Smith)表示,他們已經多年警告過美國選舉系統中存在的幹擾風險。
史密斯表示,民主黨內部郵件系統被全面入侵就是有人試圖幹擾選舉結果的一個例子,並且這樣的幹擾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有關選舉投票受到幹擾的問題因為美國選舉系統都由各州本地單獨操作而更加嚴重,因為數千種不同系統也創造了形形色色的安全問題和漏洞。好消息是,認識到這個問題後,越來越多的通過電子系統投票的選民也通常會進行紙質投票的備份,可以核查。
“今天有超過80%的美國人要麽通過紙質形式投票然後通過電子掃描閱讀,要麽通過電子系統投票然後留下紙質備份可以核查。”紐約布倫南中心選舉專家諾登如此表示。
但是,這也意味著還有20%左右的選民仍然不使用紙質備份系統,特別是在對大選結果非常重要的包括賓夕法尼亞州和弗吉尼亞州等搖擺州都存在大量從未進行過投票備份的選民。安全專家指出,一旦這些電子系統遭到黑客侵入,想提前知道系統被侵入幾乎沒有可能。
史密斯說,還有一個風險就是很多州都允許海外的美國人通過網上電子系統進行投票,他建議,更安全的方式是應該讓那些無法到場的海外美國選民通過郵遞系統寄出自己的投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