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問】商標被搶註,“陌陌”“滴滴”們該怎麽辦?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6/147973.html

i黑馬註:今年上半年,嘀嘀打車因為商標問題,被告侵權並賠償對方八千萬,最終正式更名”滴滴”。日前,有媒體爆出剛剛提交上市申請的陌陌,其45類的第“11312563”號商標被杭州一家公司搶註,可能因此遭遇起訴。創業公司面對知識產權侵犯,該如何面對?

\ 
黑問用戶問:滴滴打車、陌陌先後卷入商標侵權糾紛,創業公司該如何保護商標等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今年上半年,嘀嘀打車就因為在商標上沒註意,被告侵權並賠償對方八千萬,最終正式更名”滴滴”。雙十一之前,天貓註冊“雙十一”商標封殺京東促銷。最近,從以前的“約炮神器”到即將成為上市公司,陌陌還沒高興多久就有媒體爆出其45類的第“11312563”號商標被杭州一家公司搶註,註冊商標內容為社交陪伴、交友服務、婚姻介紹等,可能因此遭遇起訴。陌陌的商標註冊糾紛,即便真是被惡意搶註,也顯示出了創業公司在創業初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的問題,公司名稱、網站名稱、域名、LOGO以及宣傳語不知道申請為商標,被別人搶註後很是被動與無奈,付出很高甚至無法承受的費用。創業公司面對知識產權侵犯,該如何面對?
 
答1:知識產權保護是一門學問,不可簡單的理解成“花點錢就能搞定的事情”
 
鄭欣——運營網CEO
 
根據運營網的查詢,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11年9月分別在第38、42、9、35類註冊了“陌陌”商標,於2012年8月在這4種類別獲得商標權。杭州尖銳軟件有限公司在第45類交友服務上註冊的“陌陌‘商標,申請時間為2012年8月,獲得商標權的時間為2014年1月。這些信息說明一個問題,北京'陌陌'申請註冊商標時間早於後者。先上圖,大家看看:
1.
\
2.
\
3.
\
4.
\
5.
\
首先, “陌陌”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是不錯的,起碼作為初次創業者又不太懂知識產權保護的情況下,知道註冊38、42、9、35多個不同類別的商標,值得肯定。但是仍有“硬傷“,不足之處且留到後面評說。
 
“陌陌”作為一款即時通訊軟件,主要提供的是網絡傳輸、信息傳送、計算機終端通信、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程序、互聯網、商業廣告等用途。因此,目前的核心註冊類別是正確的。針對杭州尖銳軟件在第45類交友服務、婚姻介紹等項目已註冊”陌陌“商標,有幾種解決方案:
 
第一種方式:陌陌科技有限公司可以走法律救濟途徑,向國家工商行政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對其提出無效宣告申請。註意:“陌陌”需要提供對方公司2012年8月6日商標申請日期以前,自己投入及使用的證據。例如:軟件註冊的用戶量、知名度、投入廣告費用的票據、媒體報道、獲得的獎項、公司營業額、納稅證明等等。如果成功,便可以防止他人在第45類上使用”陌陌“商標。如果不成功,“陌陌”也不必驚慌,只要不跨界做“世紀佳緣”、“百合網”的生意,暫無大礙。如果北京“陌陌”無法接受他人註冊的事實,還可以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起訴商標評審委員會,撤銷爭議商標。當然,法院是中立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各方提供的事實證據。
 
第二種方式:如果對方獲得商標權後,三年沒有實際使用,北京“陌陌”可以向商標局提出撤銷申請。但“來者非善”,機會渺茫。
 
第三種方式:通過與對方談判或協商,購買該商標。
 
我們也借此案例分析一下北京“陌陌”申請商標的不足之處:
 
1.“百密一疏” --早在2011年8月,“陌陌”A輪融資時就手握250萬美元,為何不從企業品牌長遠利益考慮,支出區區幾萬元人民幣,就將商標45個類別通通註冊保護。或者再多支出一千多元將商標第45類註冊保護,實可避今日之患。“陌陌”雖然有知識產權和商標保護意識,但做的仍不夠,事實是留有漏洞。
 
2.“暗箭難防” ---“陌陌”雖成名已久,其管理團隊人才濟濟,為何企業法務部不多聘請一位熟悉知識產權的顧問,或者,付費委托給專業商標代理機構,提供商標監測服務,專門防範他人搶註“陌陌”或者近似“陌陌”的商標。專業機構使用智能軟件接駁商標數據庫,能監測到申請程序中或者商標公告期內,相同及類似的商標名稱,會起到自動提示的作用。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對方搶註商標,馬上開始準備工作,一旦該商標進入三個月公告期就向商標局提出異議,並提供有力的反對理由支持,結果就會不一樣。如此這般,他人射出的“暗箭”,是不是可以提早預防。
 
最後還是提醒創業者註意:
 
1. 知識產權、商標、專利、版權、著作權註冊保護是一門學問,不可簡單的理解成“花點錢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們結合以上實際案例,北京"陌陌"有意識的保護、並付出高額費用去註冊商標,即使取得了60多個商標證書,其結果如何?還是留有漏洞。
 
2. 中小企業註冊商標時,選擇一家專業的代理機構非常重要,讓一位擁有多年行業經驗的商標顧問與你一起交流、分析出你所有的產品和服務,查詢商標和判斷風險並給出意見,最後是最大程度的去選擇註冊和受保護的類別。不貪便宜、不留漏洞、不生遺憾!
 
3. 大企業如果內部沒有設知識產權部門,就要委托專業的商標代理機構,付費獲得商標監測服務,“術業有專攻”,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機構或人才才能幹好。
 
答2:申請商標註冊一定要“快、準、狠”!
 
張馨心——綠狗網創始人
 
從早期的蘋果IPAD商標困擾、滴滴打車更名、特斯拉商標之爭到前段時間剛剛結束的雙十一商標大戰,再到今天的陌陌商標被搶註,科技界不斷發生商標註冊方面的問題,這是很遺憾的事情。熟諳域名重要性的互聯網公司,卻總是忽視比域名更重要的商標。而這種現象在初創公司中則顯得更為突出。很多創業者在公司成立之後,迅速投入到“新老板”的角色中,開始忙於拓展業務和市場,商標註冊問題拋諸腦後。而有的可能出於節省成本的考慮,或缺乏人手而將商標註冊束之高閣。的確,沒有機構強制要求公司註冊商標,但這一行為卻給企業發展埋下了極大的法律隱患。
 
我很認可天貓註冊雙11商標的行為,這給所有的創業者一個提醒,阿里巴巴非常重視法律的運用,他們的合夥人中有三個是法律人士,這也是阿里巴巴成功的有力保障。商標的保護與域名的保護一樣重要,甚至商標的保護更加重要,比如lvgou.com這個域名,若僅僅域名在綠狗網手里,而拼音“lvgou"被別人搶註為商標的話,我們是不能用這個域名進行商業活動的,否認就被認定為侵權,當然在專業商標律師的指導下,我們早在擁有這個域名之前就申請了商標註冊,所以商標註冊比域名註冊更為重要。擁有法律常識與法律保護意識並不難,經常參加相關的普法沙龍就會有很大影響。
 
商標註冊需要以公司的名義申請,找一個好的代理機構與法律服務平臺就可以了,無論是公司名稱、公司的宣傳語、LOGO、網站中文名、域名、吉祥物等都需要申請註冊商標。
 
商標對於任何企業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商標一方面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則可以維護自身的商業利益。在此,提醒新老板們,要提高“商標”意識,申請商標註冊一定要“快、準、狠”!
 
快!所謂企業未動、商標先行,就是這個意思。作為新老板,公司名稱核準下來就準備註冊商標吧,否則晚一步,步步晚,有些投機份子會抓取工商局數據,搶先一步把你的公司名稱申請為他們的註冊商標,為了保證你的商號不被侵權,你需要在名稱核準下來的第一時間申請註冊商標。通常商標註冊審核時間都在一年以上,而中國商標註冊申請量還在急劇增加,目前,積壓待審的商標就以高達56%,所以,不妨在創業之初註冊一系列商標,待公司步入正軌,商標也註冊成功。
 
準!在商標註冊之前,企業需要對商標進行精準的查詢分析,以保證商標的最大通過率。可以通過專業的法律服務平臺綠狗網來協助進行註冊,這樣可以為自己節省時間,又可實時了解商標註冊過程中的變動情況,以便及時應對、更改。
 
狠!商標註冊之“狠”,是指企業在註冊商標時,要考慮到不能給競爭對手留下可乘之機,比如采取組合註冊的方式。舉個例子:一家冰箱企業註冊商標,首先肯定是要在家電類別進行註冊,但因又考慮到可能會出現維修服務等,那麽,他們會選擇增加一項維修服務來進行組合註冊。企業想做好組合申請,需要對行業做一個準確的定位和分析。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全類別註冊,註冊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商標。
 
答3:商標問題隨著品牌價值的增加,越拖延解決成本就越高
 
任洪濱——北京知果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TO
 
嘀嘀、陌陌等公司,都在商標方面栽了跟頭,並且由於商標的原因導致企業在發展的重要節點上,被小小的商標給阻攔住,甚至影響到整個的上市計劃。而這個商標的障礙卻是從企業初創期就埋下的一個伏筆。
  
那麽,對於初創期的企業該怎樣進行商標的保護呢?  
 
首先需要企業要從意識上重視起來。作為初創型企業,很多人認為企業剛開始,一切都還是未知數的情況下,沒有必要那麽早去註冊商標,想要等到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起碼是能夠看到項目的發展期望的時候再去註冊會更好。還有一部分人會想到,前期資金緊張,先註冊一個類別,等資金逐步寬松後,再多補充註冊幾個類別。存在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而恰恰是這種想法,導致了諸如滴滴、陌陌等公司所出現的商標問題。正是由於不懂,所以企業不認為商標問題是企業發展之路上的大問題,因此也就不夠重視。  
 
意識層面的問題解決後,剩下的就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了。也就是這個商標該如何註冊的問題。  
 
第一,選擇名字。從商標法的角度考慮,企業字號註冊為商標,是最優選擇方案。不僅可以獲得更完善的商標保護,在企業運作過程中,也能利用企業字號作為主品牌,把其他子品牌帶動起來,在宣傳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初創期的企業而言,在進行工商核名的時候,就應當考慮企業的商標問題,而且在這個階段就應當找到專業的商標代理機構進行咨詢,確定幾個核心的申請類別,分別進行商標查詢。不僅要進行商標的註冊查詢,同時還需要將相對應的域名也進行查詢,以求達到高度統一的效果。這種方式,雖然在比較殺傷腦細胞,又相對消耗時間較多一些,但是這個階段多消耗一些腦細胞,總好過後期出了問題後,再去消耗腦細胞要好得多。如果沒有在第一階段把商標名字的問題解決好的話,那麽以項目名稱作為主商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項目名稱不僅僅要滿足市場宣傳的需求,更要兼顧到商標保護的需求。如果只顧市場,不顧商標的話,那就會造成市場造勢火熱,但是商標隱患重重的危險,這種情況比較典型的就是滴滴打車。  
 
第二,選擇類別。商標分為45個類別,各個類別互不相同,但是又互相牽連。從企業的運營角度來看,一個企業在運作過程中,都會涉及到多個層面的內容,而這些層面又分別屬於不同的商標類別。以一個一般的互聯網公司舉例,至少涉及到第42類(軟件運營,軟件研發)、9類(可下載軟件)、35類(互聯網廣告宣傳、內容上傳)、38類(論壇)這4個類別。這只是單純的互聯網相關聯的類別,還會有項目所涉及到的相關類別。例如,陌陌所遇到的第45類的商標侵權糾紛中,對方所選擇的婚戀、交友等服務是陌陌軟件的核心服務內容之一,這也是很難繞開的。因此,一個企業在選擇商標方面,需要從企業的運營和產品屬性等多個層面進行考慮,從而確認核心類別,再進行保護。如果僅僅是只註冊一個類別的話,給別人在核心類別留下侵權的空隙,將是更大的隱患。  
 
第三,時刻關註。企業在初期所保護的幾個核心類別,其實並不能夠確保企業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商標是完全處於安全狀態的。畢竟商標由四十五個類別,初創期的企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部註冊。但是企業應當在與自己相關的一些類別中,對自己的商標進行監控。一般企業自己都沒有時間去關註的,但是如果找到合適的代理機構的話,代理機構會幫助企業對商標進行監控的。一旦發現有不良意圖的商標註冊行為,企業應當及時對侵權商標提出商標異議申請,(商標審核後,會有3個月的公告期,這三個月內可對侵權商標提出商標異議)把侵權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中。異議期間進行維權,成本較低,對企業產生的危害也是相對最小的。   
 
第四,救濟手段。如果企業在初始階段,為了達到更好的市場效果而起一個無法註冊為商標的名稱,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項目在發展到一個階段後,這個名稱終歸會遇到問題。這時候,一個備選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個備選方案,企業也應該及早的確立,並且在進行項目或產品宣傳的時候,有意識的把備選方案逐步的代入進來。當主名稱遇到問題的時候,備選方案就可以順勢推出,順便再進行一波更名的造勢活動,反而讓壞事變成了好事,用戶接受起來也不會有太多的陌生感。   
 
最後,作為創業公司如果在遇到棘手的商標問題的時候,還是應當多聽取專業的商標代理機構的建議,然後再進行判斷。商標的問題,在早期的時候解決,成本通常是很低的。但是如果隨著品牌價值的增加,越往後拖延,解決的成本也就越來越高。
 
答4:防禦性商標註冊的實際操作方式
 
計兮—— 一個金融、法律、財稅領域的知識社區
 
這個就是進行防禦性商標的註冊工作,實際操作中的方式主要有兩個:
 
第一,商標所有人在原註冊商標使用的商品(或服務)類別外,跨行業申請註冊若幹相同商標;
第二,商標所有人為了防範他人在同類別商品(服務)上申請類似商標,在同行業、同類別內申請註冊和原商標近音、同音或字形近似的商標。
 ==================================================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精選】是對創業問答中優質問題及回複的整理,包含創業路上可能遇到的各類問題及解決方法。
 
黑問社區聯手多家創業法律服務機構,打造【黑問法律援助專區】,為創業者提供免費法律咨詢。你創業過程中有任何法律問題,歡迎戳鏈接提問!http://ask.iheima.com/?/feature/falv 



德國央行連德國刺激計劃都不贊同 歐洲怎麽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36

weidmann_2507053b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周五拒絕了推出德國經濟刺激計劃的呼籲。他表示,只有結構性改革和更強的競爭力才能點燃歐元區經濟。

魏德曼表示,呼籲德國推出公共財政刺激計劃來提振歐元區經濟的做法存在缺陷。在發達國家高於增長潛力的投資比率並不會帶來繁榮。這適用於公共和私營經濟。

德國政府贊同魏德曼的觀點。德國政府表示,公共投資不能解決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問題,結構性改革是必要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法國、意大利都呼籲德國增加公共投資。

但德國政府僅承諾三年100億的額外公共投資計劃。該計劃將從2016年開始。德國政府希望這將刺激500億歐元的私人投資。魏德曼強調,認為央行的貨幣政策能夠解決歐元區的經濟問題也是一種錯誤。

這本質上是一種錯覺,認為貨幣政策可以永久提高經濟體的增長潛力,或可以創造出持久的工作崗位。最後,只有結構性改革才能做到這些。因為經濟和就業增長來自創新型的企業、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受過良好教育並高度自我激勵的員工。

在講話中,魏德曼還呼籲對歐洲股票資本市場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因為它可以讓歐元區更有彈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七)有了壞賬怎麼辦?(上)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3608314

上一節我們講到,要重點關註銀行的逾期貸款,因為最終收不回的壞賬,都是由逾期貸款轉變而成的。那麽一旦有了壞賬,該怎麽辦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所謂的“不良貸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筆貸款變成不良,主要是借款人(含法人)遇到了經營(或生活)上的問題,短期內無力償還貸款。如果這個情況惡化,最終就會變成收不回的爛賬;如果這個情況改善,那麽也會像老樹逢春,發新芽。

不良貸款,從微觀上說跟借款人個體的經營管理能力有關,從宏觀上說,跟隨宏觀經濟波動。在宏觀經濟好,或者說行業景氣的年頭,只有最差的那一部分企業,才會出現經營困難。在經濟困難,或者說行業蕭條的時候,中等或中等偏上的企業也會出現經營困難。

我們經常說的銀行風控,首先是在宏觀上識別一個行業的興衰,從而決定在這個行業里配置多少貸款;其次是識別一個企業的還款能力(不一定是經營能力,還看抵押物),決定在它身上配置多少貸款,銀行需要承擔多少風險,相應的貸款的利率應該是多少。

正如前文所說,在經濟差的年頭,銀行之間的風控能力就看出來了。盡管銀行在風控上不斷努力,但最終還是會產生不良貸款。那麽,最終這些不良貸款會怎樣呢?

第一種,就像上文說的,行業基本面轉好,或企業經營轉好,不良貸款變正常貸款。

第二種,就是核銷。不良核銷從會計報表上看,它的數值多少是不產生損益的,只是影響“貸款減值準備”這個池子里的水。只有貸款減值準備計提的多少,才影響損益。不過話又說回來,池子里的水少了,又得繼續往里添。

各家銀行的報表,對於貸款減值準備變化的描述不盡相同,但大致意思差不多。首先來看看民生銀行:




首先看,期初余額就是這個池子里原來的水量。計提也很明顯,從稅前利潤撥到池子里來的水。那麽這里要重點講一下“本期轉回”了。這一項我以前也沒大註意,因為以往年度大多是很小的金額。自從民生銀行出現大額的本期轉回後,當時也引起了雪球的熱議。這里重點解釋下本期轉回。

上一節發過一個圖,這里要搬出來繼續用一下:




這張圖就很明顯了,所謂的貸款減值準備“池子”,一部分是掛在正常貸款下的(紅色圈圈),一部分是掛在“已減值貸款”下的(藍色圈圈)。註意理解,這里的“已減值”和“貸款減值準備”中的減值不是一個概念。“已減值”是針對問題貸款的,“貸款減值準備”是一個準備,也就是這個池子,他有一部分是給問題貸款準備的(藍色圈圈),還有一部分是給正常貸款準備的(紅色圈圈)。給正常貸款準備的這部分,可以近似看做是超額的準備。(前提是銀行對問題貸款的認可要保守)。

知道這些,本期轉回就很好理解了,這里借用興業銀行的報表來解釋吧:




簡言之,就是之前為已減值貸款(問題貸款)準備的貸款減值準備,現在由於這家企業的經營好轉了,所以將貸款減值準備轉回。

還看不懂的童鞋,這里較一個更簡單的辦法,我們看農行的報表:


可以把本期計提+本期轉回(負值),統一看做“本期計提”,即可。

事實上,一些銀行的報表下,沒有本期轉回這一項,只有“本期計提”。

再來看“本期轉出”,借用建設銀行的報表:



“本期核銷”,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已經基本確認貸款追不回了,予以核銷。這里強調一下,核銷的貸款並不是說銀行就不追債了,核銷是賬銷,案存,權在。因此,如果以後追回,就產生了“收回原核銷貸款和墊款”。

最後一個名詞,“因折現而轉回”,這個概念比較複雜,真不好解釋,但記住這個值一般為負值。招行的報表,關於這一項的解釋是:


註(上圖小字部分):指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減值的貸款其隨後現值增加的累計利息收入。




也就是說,已經減值的貸款(問題貸款),雖不能還本付息,但仍然計算利息。因此計入利息收入(應收)。會計處理方法:在利潤表的利息收入里確認收入,並結算利潤,然後在貸款減值這里回撥(轉回),減少池子里的水。

中信銀行是這樣說的:



最後再終結下這張表,對利潤的影響:

本期計提——減少相應量的稅前利潤,增加池子相應水量
本期回撥——增加相應量的稅前利潤,減少池子相應水量
本期計提和本期回撥相互抵消,看做一個大的“本期計提“,只要看他們之間的差即可。
本期轉出——增加一部分量利潤,減少池子相應水量,同時通過資產出售(本期產生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以及劃入抵債資產(後期抵債資產出售後產生收益)。
本期核銷——不影響利潤,減少池子相應水量;
收回原核銷的貸款和墊款——不影響利潤,增加池子相應水量;
折現價值上升導致轉回——增加相應量的稅前利潤,減少池子相應水量;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下節預告:銀行股投資第一課(八)有了壞賬怎麽辦(下)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專欄】聯合創始人退出,他手里的股權怎麽辦?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4/148150.html

i黑馬註:創業初期,創始團隊不穩定,經常會出現一種窘迫的局面:股權分給創始人後,有的合夥人中途離開,但手中還持著公司股權。這種局面,常常會讓留守創業的合夥人們,憤憤不平又無可奈何。聯合創始人退出,他手里的股權怎麽辦?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杜國棟


創業初期,創始團隊不穩定,經常會出現一種窘迫的局面:股權分給創始人後,有的合夥人中途離開,但手中還持著公司股權。這種局面,常常會讓留守創業的合夥人們,憤憤不平又無可奈何。

在Dan Shapiro的《聯合創始人股權分配:五五分是最糟糕的做法》一文中,作者Dan Shapiro簡單提及:聯合創始人的股權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設定成熟機制(即vesting)。這種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就是指從離職創始人手中收回股權的安排。原譯文中限於篇幅未刊載此點內容,本文將綜合Dan Shapiro、Güimar Vaca Sittic和Simeon Simeonov專門為此分別撰寫的三篇文章,結合中國法律,初步介紹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

一、聯合創始人離職了,股權還在他手里?

你有一個很不錯的創業計劃,還找到一個很棒的聯合創始人,你們決定先五五分配股權。最初兩個月,你們非常勤奮地工作。但是,你的聯合創始人不想繼續幹了,離職後去了一家高大上的公司工作。但是你還是覺得這個創業計劃很有前景,於是繼續堅持。兩三年後,創業項目已經發展很好,有大公司準備並購你的公司,開出了不菲的並購價格。你辛苦的努力總算得到了回報。這時,早已離職的聯合創始人回來了,按他的持股比例50%,要求獲得一半的並購價款。

事實上,類似的問題在創業過程中非常常見,知乎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問題。不用等到創業企業被並購,留守的創始人們就已經在為離職創始人手中的股權而苦惱了。而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就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的一種方案。大多數創業企業不怎麽重視這種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並往往因此毀於一旦。

二、創始人離職時,收回他的股權!

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是指:(1)每個創始人在一開始就會獲得屬於他的全部股權;(2)如果創始人中途離開創業企業了,創業企業有權以極低的價格,回購創始人一定比例的股權。

比如,在前面的例子里,如果創業企業事先設定了成熟機制,聯合創始人創業兩個月後就離開了創業企業,將來出售公司時的價款,跟他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因為在他離開公司時,公司已經回購了他手里的股權。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是在限制創始人的股權,其實這種做法是有利於創始人的。這種機制合理地平衡了留守創始人和離職創始人之間的利益。可以說,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是創始人和創業企業最好的“朋友”:一方面,離職創始人帶著股權離職,將會嚴重損害留守創始人的合理利益,削弱其繼續工作的積極性,而這一機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此風險;另一方面,這一機制也能夠激勵每個創始人都朝同一個目標共同奮鬥,即創建一個成功的企業。

三、讓創始人一批一批地獲得股權!

創始人分得的股權,是用來獎勵他在企業初創階段的巨大貢獻。但是,創始人的這種貢獻,是在相對較長的一段創業期里,逐漸釋放出來的。所以,可以把創始人獲得的股權,視為他在這段創業期里掙來的工資。因此,可以把創始人分得的全部股權分成若幹批次,像發工資一樣,然後每間隔一段時間,讓創始人獲得一小批股權。

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可以分為期限模式(Time Based Vesting)和目標模式(Milestone Vesting)。期限模式是指,創始人股權按期限分批成熟,成熟期可以是四年,也可以是三年、二年。目標模式是指,創始人股權按照階段性的目標來分批成熟。

1、期限模式

通常情況下,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設定四年的成熟期,其中第一年是創始人的最短服務期(即cliff)。如果創始人把全部工作時間都投入創始企業,在工作滿了第一年後,可以一次性成熟其股權的四分之一;在此之後,才開始按月或季度,一批一批地成熟後續的股份,比如每個月成熟1/48,直到幹滿48個月(4年)後,全部股權成熟。這種期限模式,是最常見的創始人股權成熟模式。

因此,如果創始人分得了公司50%的股權,在幹滿兩年後離開,那麽這50%中的一半(即公司股權的25%)就已經成熟了,他可以繼續持有這25%的股權,剩下的25%被公司以極低價回購。如果創始人在公司的工作時間不到一年,沒有達到最短服務期,那麽連第一批股權(即四分之一)都還沒有成熟,所以最後他在離開時不持有公司任何股權,全部股權都被公司回購。如果他幹到了第366天才離職,那這四分之一就成熟了,公司只能回購剩下的四分之三,所以他還能繼續持有12.5%的公司股權(即50%的四分之一)。

2、目標模式

當創業企業實現某些階段性的目標後,創始人一定比例的股權才能成熟。因此,創始人的股權成熟,不是以他的服務期掛鉤的,而是與他的某種績效掛鉤。比如,在產品測試版發布時,股權成熟四分之一;正式版發布時,繼續成熟一部分股權;2.0版本發布時,再成熟一部分股權。如果產品測試版還沒有發布出來之前,創始人就離職的,那麽他的股權都沒有成熟,公司都可以回購,此時創始人離職時一點股權都帶不走。

目標模式下的目標設定一定要非常明確,否則如果各方對目標的理解不一樣,很可能會在目標是否已經實現的問題上發生爭議。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股權成熟的階段性目標是發布產品測試版,那麽準備離職的合夥人很可能在還未準備就緒時,就匆匆把測試版發布出來。

我認為,創業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可以作為股權成熟階段性目標的事項,比如:實現A輪融資時,股權成熟一部分;app活躍用戶數達到一定量時,股權成熟一部分;餐廳分店開到第X家時,股權成熟一部分;連續三個月的月均營業收入達到某一標準時,股權成熟一部分。

四、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小貼士

Dan Shapiro、Güimar Vaca Sittic和Simeon Simeonov還有關於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的一些零散提示,此處匯總為若幹tips如下:

1、盡早確定成熟機制。盡可能早地設定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並簽訂書面的協議。比如,一旦開始正式為創業項目開展工作,就需要設定好這種機制。大多數創始人會在公司設立時來簽訂這樣的協議,即使這樣,最晚也不能晚於公司開始賺錢或融資後,因為到那時已經離職或者即將準備離職的創始人將會很難同意這樣的協議。

2、兼職的期限不計入成熟期。創始人只有開始全職為創業企業工作,才開始成熟期的計算。如果他頭半年兼職創業,那麽這半年是不能計入成熟期的。

3、已工作的期限視為已成熟。如果公司準備采取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但是在簽協議之前,創始人就已經開始全職為創業企業工作了,比如,已經工作了一年,那麽這一年對應的應成熟股權,在簽協議時就可以立即成熟了。

4、投錢不用成熟。創始人掏錢入股獲得的股權,不需要設定成熟機制。如果創始人占50%的股權,其中10%是因為他投入了10萬塊錢。那這10%的股權,就不需要設定成熟機制。因為錢是一開始就投入了公司的,這筆錢對公司的貢獻一開始就釋放出來了,所以創始人也就應該一開始就獲得這個股權。

5、從法律角度,創始人在提前離職前,一直對所有的股權(已經成熟的和尚未成熟的股權)都享有全部的權利,比如長期資本回報、投票權,諸如此類。

6、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不同,所以各國的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實現方式。

五、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在中國怎麽實現?

1、是否需要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

為了避免創始人帶著股權離職,最好的是把創始人分得的股權分解為若幹批次,創始人像掙工資一樣,每工作一段期間,獲得一部分股權。

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的做法是:先把股權一股腦都分給創始人,然後分批成熟;創始人離職時,尚未成熟的部分,公司可以低價回購回來。

為什麽股權非得一股腦先全部分配給創始人,然後再費盡心思地分批成熟?一批批地把股權分配給創始人,這樣不就得了?

在矽谷,不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稅。初期股權很便宜,即使全部一次性分給創始人,也不需要交很高的稅。如果分批給創始人,等到後期股權已經很值錢了,創始人要獲得這些股權,交的稅就會很高。所以要先一次性給創始人,然後分批成熟。

在中國,不推薦這樣做的原因,我認為主要包括兩點:(1)如果每隔一個月分配一批股權,那麽每隔一個月都要因為股權變更而辦一次工商變更登記,成本太高,可能上一次的股權變更還沒有辦完,下一批的股權又要成熟了。(2)把股權先一次性分配給創始人,創始人一開始享有股東的全部權利,包括投票權,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創始人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其積極投入工作。

2、股權如何回購

Güimar Vaca Sittic解釋了未成熟的股權如何被公司回購。比如,公司在註冊時股份為200萬份,你和聯合創始人分別持有70萬份股權,天使投資人持有60萬份股權。兩年後,聯合創始人合夥人離開公司時,他的股權成熟了二分之一,所以他將會持有35萬份的股權。另外35萬份的股權,會被公司回購。然後公司的總股份,從200萬份降低到165萬份。由於總股份減少,留守股東的股權比例就相應增加了。這相當於把離職創始人的未成熟股權,分到每個留守創始人頭上。

中國公司法也允許類似的做法,並將這種回購視為公司減資。但公司減資在中國法律環境下,相比一般的股權變更,程序更複雜、更耗時耗力,操作性不高。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可以變通處理為:由留守創始人向離職創始人回購股權。當然,如果留守創始人人數眾多,可以事先指派其中一人出面回購;回購回來的股權,由這名創始人代持,但實際是按比例屬於全部留守創始人。

杜國棟,專註企業股權和企業法務,個人微信:duguodong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討論:http://ask.iheima.com/?/people/duguodong


認識金錢的本能--------踏空怎麼辦?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3635971




今日北京晴好,與領導晚餐卻無暇窗外華燈初上盛水馬龍。
和領導吃飯難,和領導單獨吃飯更難。和領導單獨吃飯還應要求薦股難上加難。
所以,今日午間發文求助。雪球小編也是熱心人,放在話題上之後,到我回來時得五百余回複。在此再次向球友致以誠摯的感謝。
而在中午我做了如下組合:


選定的重倉中國石化卻被暴力拉停。預選的海油工程、明星電力、貴州茅臺、江西銅業也漲勢淩厲。

好在領導的水平很高,投資收益的預期是建立在風險控制上的,決定選取一個組合先只使用10%倉位進行觀察。
這兩個組合相對目前屬於低位,假如真來大牛市,那麽最後水也會流入這個窪地。如果不是,下跌幅度也會低於彈性足的股票。

姑且把我的領導列為“空倉踏空”的吧,那麽市場上還有什麽踏空的?
因為買了中小創等小盤而在資產縮水或者遲滯不漲的滿倉踏空者
半倉持有,不敢買也不敢賣的半踏空者

對於這三類踏空者我的建議是:
1、全倉等擡轎
牛市不就是坐等別人擡轎子嗎?你總跑來跑去,總不在轎子里別人怎麽擡你?等轎子都坐滿人了,你只能去做轎夫,不信你就組織全家玩下搶凳子先。
這句話前幾天貼出來過,老調重彈。
當然,高風險的票,如果是題材性的,可以適當斬倉。

2、半倉去窪地
金錢的使命是“規避風險和追逐利潤”。當市場的熱點都被超高時,窪地股自然會受到資金的青睞。破凈股越來越少就是說明。市場有窪地嗎?有的!昨天的中石化就是。


3、空倉等回調
任何牛市都是有回調的,而且越是牛市越是慢漲急跌。例如上證進行一次200點的回調,會有多少個股有機會?不管是在第幾浪介入,買在浪底都比買在山腰讓人覺得踏實。
那空倉同時做什麽呢?挖啊!!!
多少媒體在說下一波是國企改革,今天任澤平也還在雪球頭條說。
603這個點還在狂挖!



金錢永不眠,金錢是活的,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它本能不喜歡風險,除非有足以抵消風險的獲利可能。
它的本能是追逐利潤,風險範圍內的利潤越多越好。
金錢這種本能是可以驅動每一個投資人的,只要順從於這種“風險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本能,你可以熱情飽滿地挖到十點、十一點、十二點。正如我可以在30分鐘碼好文。
而違背這種本能的人,只會踏空、踏空、再踏空。

尊重金本能
全倉等擡轎
半倉去窪地
空倉等回調

油價大跌怎麽辦?委內瑞拉要用鉆石做外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17

委內瑞拉,通脹,石油,油價

國際油價跌入熊市讓嚴重依賴石油出口收入的委內瑞拉政府壓力山大。為應付正常開支並對抗國內畸高的通脹,委內瑞拉決定將鉆石和一些外幣承諾付款共同計入該國的國際儲備之中。

委內瑞拉央行昨日發布聲明,稱鉆石等貴重寶石和可兌換的貨幣將被用作該國承諾付款或財務記賬的單位,成為其國際儲備的一部分。

據彭博統計,今年8月,委內瑞拉的CPI通脹率升至63.4%,通脹全球名列第一。委內瑞拉約95%的出口收入都來自石油。今年國際油價暴跌令其雪上加霜。今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跌逾30%。上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會議仍決定不減產,推動油價跌至五年新低,目前已跌破每桶70美元。而華爾街見聞上月底就用圖表展示,國際油價需要達到每桶160美元,委內瑞拉政府才能實現今年的預算收支平衡。

布倫特原油,油價,石油

委內瑞拉政府財政異常緊張,上月國內儲備已降至197億美元的十年來最低點。本月初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援引港媒報道稱,在上月底中國放寬委內瑞拉500億美元貸款的償還期限後,委內瑞拉還打算將一座約64平方公里的小島轉讓給中國,抵償500億美元的欠款,並再貸款百億美元。此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委內瑞拉以島嶼償債的報道“沒有根據”,但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委內瑞拉嚴峻的債務壓力。

委內瑞拉央行昨日還表示將開立賬戶,用於向國家開發銀行付款。拉美老牌投行Banctrust & Co.的分析師Hernan Yellati向彭博表示:“政府希望獲得那些預算以外的資產,將它們計為國際儲備的一部分,這種措施的影響仍會有限,因為這只是財會手段,並非資金增加。”

巴克萊經濟學家Alejandro Arreaza估計,截至今年6月底,委內瑞拉持有160億美元預算外資金,它們無需經議會批準就可以用於支持投資項目。

不過,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法廣)去年就曾報導,委內瑞拉的非法鉆石開采活動深入亞馬遜雨林的腹地,從那里采掘的鉆石會走私運到鄰國圭亞那,在當地獲得假證明,然後送往歐美出售。

如果要用鉆石充實政府的“家底”,委內瑞拉還得面對走私這個“頑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九)有了壞賬怎麼辦?(下)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3876854

前一節我們講到了壞賬處理的大手筆,這一節我們來看看微觀世界里的壞賬處理。

申明:由於本人也非銀行業內人士,所以很多內容來自道聽途說,主要是以前跟銀行的業務人員打交道,新聞及論壇,以及天涯論壇的某帖。

先講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

首先要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銀行客戶經理,一個是過橋借款。

大部分銀行的操作模式是這樣的,客戶經理與企業打交道,搜集資料,評估還款能力,然後把這些資料打包回來給自家銀行的領導審批(按權限層層上批)。有些銀行批貸款的是另一個部門,還需要再盡職調查一遍。

客戶經理是與企業接觸最多的人,可謂神通廣大——他必須打入當地的關系圈,和各色人等混成一團。而且必定是當地了解八卦最多的人。哪個老板養了幾個小三,房子安在哪里,企業欠了多少高利貸,他們都摸得條條順。

貸款放下來之後,客戶經理還需要經常去企業拜訪,看看存貨情況啊,訂貨的車有沒有排長龍啊,銷售人員的精神狀況啊(精神好證明銷售好),老板的精神狀況啊(老板精神狀況不好,有可能企業運營有問題,而最大的問題無外乎被逼債),諸如此類~!

既然貸款已經放下來了,為何還要如此拼命呢?因為放貸款的是客戶經理,清收的也是客戶經理!客戶經理手上如果出現爛賬,就得停掉手上的放貸業務,專門去搞清收,直到把貸款追回來為止。清收絕對是個苦逼的活,而且出了爛賬還得扣獎金,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銀行報表上不良與核銷上升的同時,管理費用降下來了,就是這個原因。在這種模式下,放貸和清收是責任統一的,銀行客戶經理在放貸前恨不得把你家翻個底朝天。但是,也有某一兩家銀行,只要放貸時“盡職盡責”,就可以免於後期清收時的處罰。所以其他銀行的客戶經理都吐槽——“拼不過”。

再來說下“過橋借款”。我們知道銀行的每筆貸款,都是有期限的,比如說半年、兩年。很多人說,銀行貸款可以續借,所以爛賬可以一直捂下去,被子下面不知道捂了多少爛賬!其實這是不了解銀行業務。銀行貸款如果到期,借款人首先要把貸款本息全額還上,然後還得等一段時間才能等到銀行續借的貸款。這期間銀行需要重新審查,重新授信,重新審批,相當於一筆全新的貸款。企業在償還這筆貸款後,到再次拿到貸款,中間存在一個時間差,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撐過這個時間差,那怎麽辦呢?

此時,大一點的企業可以從其他銀行借入短期借款,而資信差一些的企業則不得不向民間借貸(諸如投資擔保公司之類,沒錯,就是高利貸)。在這個過程中,銀行的客戶經理有機會“抽貸”。據說有一些銀行客戶經理一方面跟企業打哈哈,放心吧續借的貸款會放下來的,正在走流程審批呢~~!另一方面根本就沒打算續貸給企業,所以……最終你懂的,這筆爛賬最後甩給了高利貸。

因此,一般的企業貸款,除了很小微的貸款,銀行都不大喜歡自己一家做——例如某企業需要貸款2個億,銀行在審查貸款的時候,即使看他的資信、抵押等各方面都很符合要求,也不會放貸2個億。最終可能就是放6至8千萬。剩下的缺口怎麽辦呢?你找其他銀行去吧~~~最後的結果就是兩三個銀行同時貸給這家企業,合計2個億。這倒不是因為“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原因,而是——如果一家銀行把2個億全額貸給一家企業,那你就被他套牢了,你拿他沒轍了。如果你只借一部分,在企業經營有問題的時候,觀察力強手段高超的銀行客戶經理,就會先把貸款想辦法抽回來,跑得快能夠避免損失。(當然了,所有的客戶經理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會跑得快)。比如第一家銀行的貸款到期了,企業必須想辦法還上,然後續借或找其他銀行借。如果第一家銀行的貸款都沒辦法還上,那麽其他的債主(包括銀行、有應收賬款的業務單位、高利貸)都會找上門來,企業就瞬間崩塌了。

我也沒見過貸款合同。理論上說,貸款沒到期,銀行是不能提前收回貸款的。但是銀行在某些條件下(具體視乎貸款合同,比如流動貨幣資金不足多少)可以要求企業追加擔保,其中包括抵押物擔保、其他公司擔保,擔保公司擔保等。如果這些增信的要求滿足不了,銀行恐怕也是能提前抽貸的。

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越是風險高的貸款,越傾向於短期化~!所以各位看下自家銀行報表,短期貸款的利率反而是高於長期貸款的哦~!



除了以上通過過橋借款甩賬(甩給其他銀行,或高利貸)以外,銀行對於問題貸款還有一些其他辦法:

首先是聯保,就是四五家企業組成一個圈圈,分別給圈子里的企業都相互提供擔保。這個東東據說是09年後,由某家銀行發揚壯大的。當時由於較高層面的要求,放貸有任務,貸款不放出去要挨罰。很多企業沒有足夠的擔保,又要貸款,怎麽辦呢?於是想出了這個辦法。由於這個東東最早是在江浙滬一帶開展,所以現階段壞賬也是從這里爆發。

如果聯保圈里某家企業跑路了,銀行會讓圈子里的其他企業把漏洞補上,也就是把爛賬吃掉。具體哪個企業吃多少,就看圈子里各家企業的運營狀況——一塊爛肉大家一起分掉哈,既要讓他們吃掉,又不能讓他們吃死,這是個大學問。作為回報,跑路公司剩下的資產也會分給讓吃壞賬的企業,相當於資產(也沒剩多少了)和負債(壞賬)一起過戶。與此同時,銀行會給吃掉壞賬的企業視情況發放一些貸款,並且利率給的都很優惠,幫助吃賬的企業度過難關。

這種方式有一個優點,就是組成聯保圈的時候,企業主之間大多都不認識。反正你給我保我給你保,就湊合著一起上船吧。這種方式企業很容易找到擔保和被擔保的對象,很快就能拿到貸款。劣勢就是沒有熔斷機制,一個圈子里如果跑掉一家,還能維持。如果跑掉兩家,很可能把整個圈子里的企業都拖垮。

這里插一句,一些企業是有限責任的企業,如果企業有實際控制人(就是所謂的老板),那麽銀行還會要求老板個人給自家企業擔保,這樣有限責任又重新變成無限責任。反倒是報表上的信用貸款,往往是大型企業,找不到實際控制人或實際控制人是國有資本(也就是企業里,沒有一個人能跳出來給企業擔保)。所以在擔保類型中,出問題的最多的是保證貸款,信用貸款反而沒太大問題(截止目前)。

如果企業垮掉,對於相關部門來說最頭疼的無非是就業問題,因為大家沒工作就會上街,上大院里散步。所以相關部門有時會出面幹涉。具體的方法也有很多,例如在續借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先把錢借給企業,讓他還銀行(也就是相關部門來做這個過橋),然後你懂的,銀行續借的貸款批下來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此外,還有就是把包袱甩給當地的大企業,然他同時接手爛賬和剩余的資產,同時給予一些政策上的優待,銀行也配合給點低息貸款之類。

銀行對付壞賬的方法還有很多,也包括處理抵押物等等,最後解決不了的當然也只能核銷掉先暫時講這麽多吧,大型企業除了沒有實際的自然控制人以外,跟中小企業也差不多,就不講了,有興趣的童靴可以網上搜下。

再來講講信用卡——信用卡產生逾期,首先是銀行的客服會打電話催促還款。同時逾期記錄會上報給央行的征信系統。多次打電話催促未還款的話,銀行就會停掉這張信用卡。銀行會繼續通過各種手段跟蹤催繳,有一次新聞還報道了某銀行,用QQ聊天交友,把當事人騙出來,然後追他的信用卡欠款。後期,銀行會將這些不良的信用卡外包給一些諸如“財務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之類,由他們進行催繳。標準流程首先是發律師函,說你違反了刑法多少多少條,超過多少金額算“金額巨大”,對應要幾年有期徒刑等等。然後是家里訪問,然後再是到公司訪問,搞得全公司都知道你欠了信用卡,不好意思不還。

最後還不行,就是法院起訴了。當然信用卡不還,是可以按刑事案件算的哦。此時如果還款,一般都能免於起訴。當然不排除一些找不到人的,這些逾期不得不先放在不良貸款,或者找機會核銷掉。

當然這對於當事人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意味著不解決這筆信用卡的逾期,以後都無法跟銀行借款了(包括房貸),因為不良記錄已經寫入央行的征信系統。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下節預告:銀行股投資第一課(十)負債表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小米與美的要互投了 我家董明珠怎麽辦?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4/148357.html

i黑馬:美的停牌了,說是要和小米互投。不得了,雷軍是真的要進軍物聯網了,下一個風口可能是智能家居。
 
舉個栗子,你家電視未來會非常智能,比如你剛回家它就打開電視,調到了你最愛的頻道。但前提是,它需要每天采集你打開電視的時間、頻道等。
 
其中有幾個環節,首先你需要一臺電視,這是硬件層;其次你需要一個應用,告訴電視幹嘛,采集哪些數據?這是應用層。采集數據放哪去?雲平臺,這是雲層面。
 
你看,2013年推出了小米雲服務,解決了數據傳哪兒的問題。後來又發布電視,嘗試終端,解決用什麽采集數據的問題。今年4月又弄了個路由器,控制了所有終端入網的咽喉。剛過去的11月,雷軍又投資世紀互聯,10億美元穩固雲服務建設。
 
嘖嘖嘖,在終端和雲層面,雷軍已布局差不多了,這恰恰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環節。
 
但是這里面有幾個痛點,導致智能家居提了十年,至今還是概念階段。
 
1、終端協議不統一。空調、電視、冰箱都采集數據,傳輸協議要一致吧?那格力一個標準,康佳一個標準,那就沒法搞了,沒人協調統一。
 
2、用誰家的雲服務?雲嘛,是這個環節的最上層,數據都在這里,誰都不願意相信誰,誰都想自己建一個雲平臺(海爾、三星),讓別人把數據放在我這兒。
 
終歸說來,雷軍的眼光是長遠的,比格力長遠。有句話說應用型公司值十億,平臺型公司值百億,生態型公司值千億!小米正在往這條路上走。


\圖為12月6日雷軍前往美的總部廣東順德,雙方高層合影
 
停牌一周後的美的集團(000333.SZ),將於明天(12月15日)複牌。
 
筆者業已證實,此次停牌確因與小米之間有重大戰略合作。雙方相關人士稱,小米與美的將在集團層面建立互信機制,包括資本層面的合作,小米將戰略入股美的集團。同時亦有多方猜測確認,美的集團亦將戰略入股小米,形成利益共同體。(具體數額暫時還不詳,今晚會公告)
 
在集團層面之下,雙方還將推進各種不同項目之間的合作。如:小米將幫助美的搭建電商平臺,美的集團的物流平臺則將優先提供給小米使用。據稱,明年6月份之後,美的的物流能力將超過日日順。
 
美的在電視和手機等黑電產品上的缺失,可借助此次合作獲得互補。小米在盒子、路由器、服務器方面的布局,則會給美的帶來更完整的家居產品及解決方案。而更關鍵的是,小米為美的帶來了智能系統。
 
2年前,美的就已推出家居系統。那時,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便認為,未來靠賣單個的產品已沒有意義,一定要賣系統。但此後,美的家居系統並未獲得廣泛的推廣。如今,捆綁住小米系統,不禁令其多了一份想象力。
 
相關人士表示,美的未來要做四件大事:第一,用移動互聯網思維改變大格局,建立一個自己的電商平臺,把天貓、京東、小米等所有的電商資源都放在自己的平臺上;要建大物流,從倉儲、幹線、支線、最後一公里到盛裝一體,都要建;要顛覆現有渠道層層代理的格局.
 
第二,要做系統,要從單一產品,到賣整個系統。
 
第三,建立基本的技術能力,要面向未來的新投入,如果要並購,不會再做傳統行業,要做新型的、跟家電相關的、跟系統相關的產業,以爭取獲得技術含量較高、與眾不同的家電產品。
 
第四,要建立國際化的平臺,真正的把這個能力複制到比中國落後的新型國家,比如印度、非洲。
 
美的最終希望,自己亦能成為一個平臺型公司,新長出來的業務能夠超越現有的美的集團。
 
比較遺憾的是,此次戰略合作並未看見順為基金的影子。
 
順為基金,由雷軍和許達來成立於2011年10月。第一期2.25億美金,第二期募集5.25億美金,現在是7.25億美元的規模,投資團隊13人。順為經常與小米一起出現,兩者共同投資了59個項目。順為的投資觀有一條是“必須符合小米的核心用戶,認可小米價值觀”。
 
不過,兩者亦有區別:順為只做財務投資,小米傾向於戰略投資,若兩者都有則兩者一起投。
 
此次投資美的為小米單方面行為,因出於戰略考慮。今年小米成立了生態鏈投資團隊,共30人,目前已投25家公司,分布在各個產品線,包括紫米、華米、飛米、綠米、雲米、藍米等等,且都是和順為一起投資的。筆者認為,順為投資美的集團將只是時間問題。
 
 前日,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丁健在與筆者分析小米時稱,小米試圖用硬件多元化的方式來打破BAT形成的綜合平臺格局,但這種方式太重了。後聽聞小米正以戰略投資的方式,進入多個硬件領域,丁健便稱,這是非常巧妙的做法。阿里與騰訊的平臺擴張,便是基於此法。
 
此次小米捆綁美的,使其擁有了最重的大家電產品,實現了真正的智能家居系統的閉環,一個軟硬通吃的綜合大平臺雛形已具。
 
近日,美的老對手格力多次炮轟美的,恐已感到威脅。而在夏天的時候,格力在空調渠道上的大力放水、銷庫存行為曾一度將美的拖入不利地位。更為逗趣的是,格力董明珠與小米雷軍曾有過一賭:5年後比營業額,輸方給10億。敵人的敵人已經聯手,對於性格要強的董明珠來說,接下來該怎麽辦?非常值得業內外人士的關註。
 
聊以自慰的是,小米和美的的戰略合作只是優先,並不排他,這意味著小米還可以跟任何家電企業進行合作。
 
作為一貫崇拜董明珠的筆者,相信她自有獨特招數應對。

油價繼續跌 普京怎麽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13

原油價格的下跌可謂是克里姆林宮的詛咒。

最近石油價格的急劇下跌使得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克里姆林宮警告稱,明年俄羅斯經濟將大幅放緩,第一季度經濟將陷入技術性衰退。

油價下跌、歐美制裁加上資本外逃,俄羅斯經濟陷入危機。石油價格自6月以來已經下跌45%,成為了俄羅斯陣痛的主要原因。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acob Nell向美國財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表示:

由於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占到了俄羅斯出口的67%和俄羅斯聯邦預算收入的50%,石油價格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周期。

俄羅斯財政部指出,制裁讓俄羅斯經濟每年損失約400億美元,而油價下跌所帶來的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

俄羅斯盧布也大幅下跌,推高了俄羅斯本國的通脹。俄羅斯央行預計,今年年底俄羅斯的通脹將達到10%。

一些俄羅斯的富裕人群通過購買豪車來進行保值。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僅在11月,俄羅斯保時捷和雷克薩斯銷量分別暴漲55%和63%。

摩根士丹利預計,俄羅斯今年通脹將增長6%-8%,而俄羅斯GDP將萎縮6%。俄羅斯赤字或將升至GDP的5%,不過,俄羅斯債務違約的可能依然不大。

俄羅斯的公司債券則更容易受到影響。上周,俄羅斯公司債和國債之間的息差擴大至歷史新高,意味著投資者認為公司債違約的概率已經變大。

上周,俄羅斯央行加息1%,至10.5%,希望以此抑制資本外流。不過,俄羅斯央行似乎對高企的通脹和低迷的增長束手無策。

screen shot 2014-12-14 at 1.12.03 pm

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承諾,將采取嚴厲的措施針對外匯市場的投機者。他認為,這些人要對盧布的下跌負責。他表示,

俄羅斯當局知道投機者是誰,也知道我們可以使用什麽工具來影響他們。現在是使用這些工具的時候了。

同時,他還對回流俄羅斯的資金推出了稅務赦免,並對公司稅進行長達四年的凍結。不過,市場普遍認為這些措施不會產生什麽效果。

俄羅斯央行預計,今年俄羅斯外逃資本高達1280億美元,明年將達到1200億美元。有人認為,要阻止資本外流,俄羅斯央行必須推出資本管制。

Danske Bank的分析師Lars Christensen向Business Insider表示,

俄羅斯央行目前看來反對這樣的措施,但是克里姆林宮的顧問們一直都偏向這類嚴厲的措施。

如果普京最終選擇了資本管制,這或許是他的最後一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聯儲要加息 中國怎麽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60

本文作者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文章亦發布於微信公眾號:華泰宏觀研究(hthgyj)

近期俄羅斯陷入石油價格急劇下跌、歐美制裁和資本外逃的三重困境當中,盧布劇烈貶值,幾近崩潰。雖然當中存在一些特定因素,比如誤判石油下跌底價、利用外匯儲備進行的市場幹預失效、俄國央行希望通過加息遏制資本外流的希望落空等;但是應當註意到,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美聯儲即將進入加息周期的大背景,無論是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驟變還是新興市場出現的大規模撤資潮,其背後都是聯儲的“魔手”在翻雲覆雨。我們需要非常警惕中國接下來將面臨的局面,因為我國的市場基本面屬性與其他新興市場沒有本質區別。

2

新興市場貨幣當局面臨的政策困境:認為“自去年中段開始,聯儲加息的預期已被充分消化”的觀點還是低估了美國貨幣政策的國際影響力。 今年7月以來,伴隨著美元指數的突然拉升,新興市場各國貨幣都有不同程度的貶值。其中大多數國家已經提前作出了加息反應,但仍然不能從資本外逃過程中幸免。由於失去資本流入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支撐,明年新興市場面對的形勢會更加慘淡。俄羅斯只是這當中最為典型和極端的例子。本幣貶值——本國加息應對——打壓實體經濟的問題擺在每一家新興市場央行面前,這在我們之前觀察東盟國家2014年經濟時就已經看的非常清楚。

33

我國也面臨類似的政策抉擇,但是加息道路已封死。即使面臨同樣的資本外逃局面,同時人民幣即期匯率在11月以來不顧中間價的反向指導,走入貶值區間;但由於實體經濟連續低迷,且央行在11月下旬已經釋放了降息寬松信號,實際上我國效仿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通過加息來“挽留”外逃資本的可能性很小。而另一方面,根據我們之前的分析,央行降息對實體融資的作用不顯著;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如實行進一步的寬松政策,降準是更有效、也更可能的手段。

石油價格下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由於缺乏可信的失業率數據,中國央行最重要的政策指標還是通脹率。油價下跌降低了原料成本,對我國經濟是長期利好。當油價下跌傳導到PPI下行以後,在名義利率不變的前提下,會使實際匯率上升,反映為人民幣升值壓力。但要註意,在短期內油價難以作用到PPI上,而是直接讓市場形成通縮預期;這會讓市場認為“為應對通縮,央行可能采取寬松”,從而在短期內使人民幣匯率承受更大的貶值壓力。現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央行不會進行常態化的市場幹預。這使得近期資本流出我國的壓力更為沈重。

44

雖然有觀點認為自去年中段開始,聯儲加息的預期已被充分消化並反映在新興市場的撤資潮當中,當加息周期正式開始時產生的沖擊不會太猛烈;但我們發現這還是低估了美國貨幣政策的國際影響力。 今年7月以來,伴隨著美元指數的突然拉升,新興市場各國貨幣都有不同程度的貶值。其中大多數國家已經提前作出了加息反應,但仍然不能從資本外逃過程中幸免。由於失去資本流入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支撐,明年新興市場面對的形勢會更加慘淡。

俄羅斯是這當中最為典型和極端的例子,由於美元升值打壓,石油價格自6月以來已下跌45%,這對於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經濟是沈重打擊(俄羅斯財政部稱制裁和油價下跌帶來的損失約1400億美元,而今明兩年的資本外逃總額都將超過1200億美元)。隨著油價下跌、資本外逃而來的,是盧布的嚴重貶值。在動用外匯儲備進行市場幹預失敗以後,俄央行轉向加息引導,仍然完全不能遏制盧布的跌勢。現在它面臨著貨幣政策失信、外儲告急、資本撤出、加息打壓實體經濟等多重困境,不能自拔。有傳言稱俄國將可能采取資本管制,以應對資本外流局面,雖然俄國央行行長已出面辟謠,但仍可窺見局面的殘酷。

66

實際上,並非俄羅斯一家,本幣貶值——本國加息應對——打壓實體經濟的問題擺在每一家新興市場央行面前,這在我們之前觀察東盟國家2014年經濟時看的非常清楚。

88

667

我們用外管局在2014年最新公布的跨境資本流動監測報告中使用的波動性較大資本流動測算口徑,即“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凈誤差和遺漏”,結果顯示今年二季度出現了897億美元的凈流出。由於三季度數據尚未公布,無從得到進一步佐證;但這以足夠讓我們警覺面臨的資本流出壓力。同時今年11月以來人民幣即期匯率開始貶值,更是雪上加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