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奇分析師何浩銘為何轉戰台積電? 張忠謀搞定美系外資股東 如虎添翼

2016-05-02 TWM

外資圈傳奇人物何浩銘轉戰台積電,新舞台將讓他放手鑽研全球半導體產業;對台積電來說,除了能更快速掌握產業前景,更能藉此維繫與美系外資股東的關係。

去年十月,被視為「美銀美林證券招牌人物」的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何浩銘(Dan Heyler)正式離開美林體系,與稍早前離開巴克萊資本證券的陸行之,以及之後離開瑞銀證券的陳慧明,並稱為當時外資圈大事。

時隔半年,日前傳出何浩銘已到台積電擔任資深處長,負責經營策略等相關業務,並向財務長何麗梅報告;台積電則證實何浩銘到任,但未透露其工作內容。

何浩銘是外資圈傳奇人物,二○○○年以前就加入美林證券的他,與當時有「台灣先生」稱號的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同為美林證券代表人物,谷月涵二○○○年離開自行創業後,掌握半導體研究大片江山的何浩銘,一待就是近二十年之久,在「跳槽如喝水」的外資圈,無疑是一大異數。

他活躍外資圈近20年

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天王

何浩銘當時與花旗環球證券的陸行之、摩根大通證券的夏鮑文(Bhavin Shah)並稱為「半導體三大天王」,每年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與《亞元》雜誌(Asiamoney)票選最佳分析師,前三名幾乎都是由這三大天王所囊括。

即使金融海嘯過後,外資圈生態受衝擊,在美林證券地位「不動如山」的何浩銘絲毫不受影響,包括他自己及所率領的亞太區半導體研究團隊,成績依舊亮眼,去年甚至還拿下機構投資人票選「團隊第一名、個人第二名」殊榮。

基於近二十年外資圈半導體產業研究生涯所累積的實力,據了解,何浩銘在去年十月離開美林後,便成為台積電的獵才對象。

一位歐系外資券商主管說:「台積電是家責任分工非常縝密的公司,Dan(何浩銘)進去後,對董事長張忠謀來說,將是一枚活棋。」所謂「活棋」,是指何浩銘負責的業務,短期內是公司賦予的產業與客戶策略分析,中長期可能得分擔公司與國際機構投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

市調機構顧能(Garner)出身的何浩銘,在美林證券期間,就是全球科技產業研究團隊非常重要的半導體資訊提供者,也因此,通常被外資圈歸類為「由上而下(top-down)」、而非「由下而上(bottom-up)」的分析師,所寫的研究報告,總是充滿了濃濃的「產業數字味兒」,外人乍看之下也許很難懂,但國際機構投資人卻非常喜歡這些資訊,認為總是可以從中抓到一些蛛絲馬跡,作為投資參考。

他熟悉美系投資機構

可為台積電IR業務出力

此外,據了解,何浩銘在美林證券期間,與美系機構投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嫻熟,目前台積電的前幾大單一外資股東,包括:貝萊德(BlackRock)、資本(Capital)、富達(Fidelity)等,幾乎都是美系客戶,更遑論外資持股比率早已達七八.九一%的歷史新高,且曾與何浩銘是美林同事、去年離開麥格理資本證券的蘇志凱,已早先一步進入台積電投資人關係(IR)團隊,何浩銘未來勢必也會在IR業務出一點力。

綜觀何浩銘的外資圈生涯,對工作的投入,是他能在業界一枝獨秀的關鍵。根據一位前同事的形容:「當Dan的RA(研究助理)很辛苦,因為他是會將大家都知道的產業消息立刻延伸,並轉化為投資概念的老闆,因此他的研究報告產量,在外資圈應是數一數二的多。」歐系外資券商主管表示,何浩銘的個股投資建議(call)見仁見智,不見得是最準的,但對客戶關係的維護、產業資訊的提供,相信即使是其他資深分析師也望塵莫及,正因如此,才能讓張忠謀留下深刻印象,進而轉戰台積電。

此外,身為高階主管,何浩銘卻常常親自帶兵往前衝,雖然定居在香港,但台積電每季法說會幾乎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不但當下就把法說會財務數字寫成短篇報告,回辦公室後,更是立刻將完整報告趕完,並且等著晚上與即將開盤的美系機構投資人進行電話會議,因為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開盤在即,可視為隔天現貨指標。

何浩銘算是老一輩的外資人,經歷過外資圈最輝煌的年代;金融海嘯前,包括何浩銘、陸行之、夏鮑文、楊應超、金文衡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王牌分析師,「年薪百萬美元」其實都是基本配備,當年股票分紅若多,所拿到的薪酬甚至更高。但金融海嘯後,外資圈生態丕變,高薪分析師成為公司cost down的首要對象。

當「外資金童」已不再是金童,就意味整體產業須重新洗牌,何浩銘能進入台積電這家指標性企業延續職場生涯,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算是找到了最理想的新舞台!

撰文 / 顏喻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51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6月5日退休 | 科技早報

大疆推出DJI CARE服務升級

6月5日,大疆創新在深圳歡樂海岸旗艦店召開媒體溝通會,推出DJI CARE “隨心換”與“隨心續享”消費者保障計劃。DJI CARE“隨心換”向消費者提供12個月內兩次設備置換服務。DJI CARE “隨心續享”可額外提供12個月內一次置換服務,並延長至少12個月的保修期。

夏普將斥資3600萬美元收購東芝旗下PC業務

6月5日,有媒體報道稱日本夏普公司表示將以40億日元(約合3600萬美元)收購東芝旗下個人電腦(PC)業務,這表明夏普被富士康收購後實現了複蘇,也表明夏普將回歸在8年前曾經退出的業務。夏普曾經是高端電視和智能手機顯示屏重要供應商,但是由於難以與亞洲競爭對手競爭而在兩年前由富士康(鴻海精密)收購。夏普曾在2010年退出PC業務。

聯想手機發布"重生之作"Z5

6月5日,聯想在北京發布常程負責聯想移動業務中國區之後的首款手機新品聯想Z5。Z5售價1299元起,采用驍龍636處理器。發布會開始,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首先分享了聯想手機的一些方向,他表示,時隔3年站在聯想手機發布會上,十分感慨,聯想走過輝煌也有過艱難時刻。今天,聯想手機要重生。

快手整體收購A站

6月5日,中文在線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同意按照轉讓協議的約定以合計人民幣1.4億元,向快手出售A站權益,且快手同意以轉讓款向中文在線購買其持有的上述A站權益。快手方面也向第一財經確認,已全資收購A站。未來,A站將保持獨立品牌、維持獨立運營、保持原有團隊、獨立發展。而快手也會在資金、資源、技術等給予A站大力支持。

樂視網高管稱沒有放棄樂視網

6月5日,在樂視網(300104.SZ)股東大會的交流環節,當被問到樂視網會否退市時,樂視網董秘趙凱回應說,提示風險是常規動作,是為提示中小股東二級市場投資風險。“公司沒有放棄樂視網,事項處理上有輕重緩急的安排。樂融致新的發展也對上市公司有促進作用。管理層肯定是希望公司向好。”而樂視網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淑青認為,樂融致新增資到位是樂視網業績提升的開端。

暴風集團擬定增募資約5000萬元

暴風集團6月5日晚間披露定增預案,擬向不超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300萬股,募資不超5000萬元,用於互聯網視頻用戶服務支持系統項目。該項目基於公司現有會員服務體系,新建設會員特權、優化支付系統、升級付費片庫、升級付費網絡環境、個性化推薦等模塊,建立完善的暴風會員服務體系。公司股票6日複牌。

視覺中國全資子公司與奇虎科技簽約

視覺中國6月5日晚間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漢化易美天津與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圖片搜索建立合作,奇虎科技為漢華易美天津提供圖片資源在奇虎科技平臺基於圖片相關性等原則優先展示的機會。奇虎科技資訊信息流產品 使用漢華易美天津正版素材合作。

今日頭條等公司起訴騰訊集體索賠四千萬

海澱法院網6月5日發布消息稱,因認為對方利用技術手段屏蔽和攔截用戶訪問陽光寬頻網、頭條網,運城市陽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以不正當競爭糾紛為由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立即停止攔截、屏蔽和妨礙用戶訪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4000萬元。6月1日,海澱法院受理了此案。

廣州擬開展無人駕駛測試項目

廣州市交委4日發布的《廣州市關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稱,該市擬開展無人駕駛測試項目,如需研究自動駕駛技術在網約車上的應用,測試企業可開展載客測試。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6月5日退休

6月5日參加在臺積電的最後一場股東大會後,張忠謀會正式退休。張忠謀被稱為“半導體教父”,1931年生人,1987年創辦臺積電,今年已87歲。退休後,張忠謀不會再擔任董事、顧問或董事長,實現完全“裸退”。臺積電將執行“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劉德音接任董事長,是公司最後的決策者;魏哲家擔任總裁,領導和經營公司,向董事會報告。

推特將加入標普500指數

據CNBC網站報道,在納斯達克股市周一的盤後交易中,推特(Twitter)上漲了近5%。此前,道瓊斯指數公司(Dow Jones Indices )宣布推特將取代農業巨頭孟山都(Monsanto),成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另一家科技公司Netflix將填補這家農業巨頭在標準普爾100指數上的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99

毛利率比郭台銘高七倍 黑手台霸王世忠 張忠謀少不了他

1 : GS(14)@2010-10-25 22:46:4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87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01

譚新強:台積電張忠謀退休 巨人的鞋不好穿

1 : GS(14)@2017-10-15 15:20:33

【明報專訊】台灣半導體之父、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終於宣布明年退休了,他對台積電、台灣以至全球科技界的貢獻是不容置疑的。整個邏輯芯片代工的營運模式都是他發明出來的。從前像美國的IBM和TI、日本的NEC和東芝等,都自己包辦由設計、製造到測試的一條龍工序。張忠謀的聰明在於察覺到如把這些工序分開給不同公司做,可大大提升效率和質量,更可釋放巨大的設計創意和靈活性。好比作家和出版社的關係,寫書的人毋須擁有自己的印刷機,只須專注寫好他的書,然後把印刷的事交給出版社就好了。

張董榮休的選時超好,正值他個人事業和台積電的巔峰。台積電是全球代工廠龍頭,市佔率高達60%,遠遠拋離GlobalFoundries、聯電和中芯等。今年3月台積電更首次超越Intel,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純半導體公司,超過1900億美元!

張董退休後,台積電的前景會否依然亮麗,未來會有哪些挑戰呢?接班人有兩位,劉德音當董事長,魏哲家當CEO,都非常有能力,但巨人留下來的鞋子不容易穿。公司的基礎已打得很好,未來多年的代工龍頭地位依然穩固。

臨別秋波,張忠謀還宣布將在台南科學園投資興建全球最先進、挑戰物理極限的3nm工廠,估計投資額高達200億美元,希望在5年後量產!這計劃對劉、魏兩位是個重大包袱,如3nm技術做得成功,還是會歸功於張忠謀的高瞻遠見;如不幸失敗的話,就必將承擔所有人的指罵。除此之外,公司亦計劃明年在南京開始量產16nm芯片,大大提高大陸半導體水平。

蘋果為最大客 西方市場地位穩

整體來說,未來幾年台積電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它的客戶非常多和分散,最大是蘋果,約佔15%。現在看來iPhone X的supercycle還非常強大,未來幾年在西方的市場地位穩如泰山。

第二個亮點就是台積電將非常受惠於AI和IoT的發展。Nvidia的黃仁勛簡直把張忠謀當為恩人,經常說如沒有台積電,他現在最多就是一家小公司的老闆。有人問他如果台灣出現地震或其他問題,台積電停產,Nvidia有沒有Plan B?黃仁勛的答案是沒有,全都押在台積電身上,多麼豪氣!現在Nvidia只佔台積電的收入約5%,AI增長迅速,未來幾年可升至跟蘋果差不多。連接上網的智能產品將以倍數增長,台積電必成為更多設計各樣智能芯片小公司所倚賴的代工廠。

5年量產3nm芯片不符現實

長遠我認為台積電還是會面對3個重要挑戰:

(1)最實際的問題仍是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盡頭到底在哪?張忠謀樂觀堅持摩爾定律仍可延續下去,只是放緩到3年一代,而極限可能在2nm。我就沒那麼樂觀,關鍵在EUV生產技術,到現時誰都未掌握好,台積電利用EUV的7nm+芯片量產時間表已從明年推到後年。台積電的技術路線圖一向都有些水分,它的3nm可能只等如Intel的5nm。就算如此,5年後就能量產3nm芯片是一個非常aggressive的目標,甚至乎不太現實。

(2)台積電把16nm技術帶到中國大陸,會否最後變成引狼入室?其實16nm已很先進,對比中芯要到今年底才能做到28nm。如明年真的能量產7nm芯片(用multi-patterning,非EUV),那麼16nm還可勉強說是落後兩代,如不成功,便只落後一代,有點危險。

雖說是會嚴守所謂「process technology」不落地的原則,就是「秘密配方」都保留在台灣,大陸方面只負責執行,不擔心那邊的員工把技術偷走。我的信心就沒那麼大,大陸有的是錢,人才也很多,就算限制台灣的工程師去大陸(韓國就是有記憶體工程師出境的限制),也未必能完全堵塞技術秘密外洩。

(3)我在思考邏輯芯片代工的生意模式是否亦已走近盡頭。台積電的收入和盈利雖仍在增長,但增速只約10%,遠低於今年記憶體生產商Hynix和Micron近翻倍的增速。明年預計NAND仍將增長40%,DRAM保持20%。三星集團明年的收入增長應超過10%,盈利更可能增長兩成。雖然台積電的市值超越了Intel,但其實三星的半導體部門才是真正全球收入和盈利最大的半導體龍頭!

股價料年內再升兩成

記憶體芯片跟邏輯不一樣,設計可說較簡單,所以毋須把設計和代工製造分開,但製造的工藝就更考究。三星和Micron永遠不會找台積電來做代工,反而三星會用從記憶體賺來的巨大盈利,投資在代工業務上,就是要挑戰台積電。所以如果台積電只繼續做邏輯芯片代工,而忽略在AI世代更重要的記憶體,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戰略錯誤。早前東芝出售記憶體業務,據聞台積電在第一輪競投時表示有興趣,但很快就放棄,將來或會後悔。

近日資金有點輪動,張董的退休反成為股價突破的催化劑,升至237.5新台幣。今年升了不俗的35%,但仍遠落後於Hynix的98%和三星的53%。我預測台積電在一年內可再升兩成,亦將帶動台灣加權指數升穿12,495點,即27年前創下的歷史高位(從前台灣股市貼近日本走勢)!

(中環資產持有台積電、蘋果、Hynix、Micron、Nvidia及三星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82&issue=20171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