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星巴克顛覆者之迪歐咖啡:在三四線城市營造「高端生活」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7/59922.html

很多人都很熟知星巴克的定位:做白領人士的「第三生活空間」。星巴克公司不僅在賣咖啡,更是在賣一種生活的場景。人們生活有兩大場所,一是家裡,二是公司,它們分別代表了休息和工作。但是人還有社會交往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交往的需求就越高,「星巴克」就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社交場所,是顧客日常的「第三生活空間」。在「星巴克」,顧客們心情放鬆,把咖啡店當成自家客廳的延伸,既可以會客,也可以獨自享受,有些顧客甚至「躺」在舒適的大沙發裡,悠閒地讀著店內提供的雜誌。

好吧,不管您在真實的星巴克里有沒有體驗到這種感受,各種管理書籍和各種軟文裡都是這麼寫的。

這裡要著重提出的一句:星巴克的這種場景僅限於一二線城市。更確切的說,是一二線城市裡的黃金地段。「佔坑」是星巴克從高端性和地理位置上排擠其他競爭對手主要的手段,儘管那是以前屢試不爽的得力手段。

接下來要講的迪歐咖啡的玩法跟上述的軟文部分有非常多的重疊部分,但不一樣的是,它的用戶群體發生了質的變化:從一二線城市切換到了三四線城市;從小白領切換到了高收入有閒人群。

這同樣是由三四線城市的需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帶來的。隨著三四線城市的迅猛發展,它漸漸湧現出來一個新的用戶群體,特別是在江浙地區這個群體尤其多。這個群體與一線城市中永遠腳步匆忙、有能力沒時間消費的的白領階層迥然不同。

如果對他們做個特寫,應該是:三十歲上下,有一定消費能力,期望在工作之餘,有一個舒適靜謐的地方休閒,就餐或是打發無聊時間。而且,比起京滬穗和一線省會城市,這類人群在三四線新興城市中不僅數量增長更為明顯,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服務也更稀缺。他們的生活節奏沒有那麼緊張,擁有大把的閒暇時間,在大城市俯拾皆是的咖啡館、酒吧、西餐廳、俱樂部、電影院、桌游吧等,在這裡幾乎都是一片空白。隨著經濟的發展,三四線城市的主流人群的消費能力也達到了休閒娛樂產業的臨界點,人們在滿足日常基本生活需求之外,有餘力也有意願為舒適「打發時間」而支付成本。換句話說,這也就是星巴克所定位的「第三生活空間」,只不過它被迪歐咖啡帶到了三四線城市而已。

作為乾貨的需求闡述完畢,接下來就進入實操環節。

客戶:追求休閒享受的熟客。

在三四線城市的門店裡,迪歐咖啡的顧客總量上不能算多,但忠誠度很高。為什麼忠誠度高?那是因為在這些城市裡,不管是商務洽談或是情侶約會,都十分缺乏舒適安靜的休閒場所,以至於老闆們需要商務會面時不得不去星級酒店。少,自然忠誠度就高。

但忠誠度高,並不是因為這裡的咖啡口味很牛掰。對於這些消費者來說,迪歐咖啡意味著是可以花費數十元便可享受兩小時美好的午後時光,承載的是他們對大都市人們以及歐美現代生活方式的短暫感受。

選址:不求繁華,有錢有閒人多即可

迪歐避開繁華街道選址是源於其贏利方式:星巴克的贏利點來自於到店消費的客戶數,所以將門店開在顯眼而人潮湧動的商業區,是獲得充足客流的保障;而迪歐主要贏利點來自熟客,他們來這裡享受生活,所以它更看重門店的周邊是否交通方便,有足夠的停車位,是否有配套的其他娛樂場所(如酒吧、KTV等)可以互相帶旺客流。在考慮潛在客戶數量的時候,他們也並非計算街道上人流數量,而是考慮周邊是否有高級住宅、企事業單位,以確定周圍消費群是否有足夠的休閒或商務需求。

服務:三星級收費,四星級裝修,五星級服務

內部裝修上就不多說了,奢華裝逼提升格調,對標五星級酒店大堂、歐洲宮廷或是豪華鄉村俱樂部,那是必須的。

重點要提的是服務,就追趕著皇室服務的規格上。比如說,客戶乘車到門店,下車時服務生會過來幫忙開車門;客戶離店門口兩米時,門童一定會主動為客人拉門,進門口就有服務生歡迎招呼;還有更多的服務細則,比如,水壺的水線低於1/2就要加水;倒水時要求在桌子旁側身以示禮貌;一旦煙灰缸的煙頭超過2個就要換掉。在顧客的點單卡上,點單時間和送達時間分成兩欄,一壺新鮮水果茶的送達時間一定會在8-10分鐘以內,等等。

但是,這些軟硬件上的投入,並不是要將迪歐變成一個超標的「奢侈消費」,因為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總體來說在消費價值判斷上還是「實用主義至上」,所以合理且具有親和力的價格對於在這樣的市場中獲得成功是關鍵要素之一。只有五星級服務,四星級裝修,和三星級收費才能在這個市場上殺出一條路來,才能做到極致。

就像星巴克常常會成為很多一二線城市白領們會面的幾大核心選擇地時,迪歐在三四線城市也在做著同樣的事。唯一不一樣的是,一二線城市,可選擇的地方很多,地標性東西也很多。

但三四線城市短期內除了迪歐咖啡還沒有太多選擇,這太可怕了!

上次在談及85度C的競爭策略時,i黑馬就提及要打星巴克的優勢裡的弱點項,迪歐咖啡也正是在星巴克把目標放在追求一二線城市黃金地段,「三四線城市投入短期內不經濟,資金也無力覆蓋」的無法切入的新市場上,以接近星巴克的「微創新」玩法攻城略地,勢不可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89

【案例】星巴克的顛覆者之「85度C」:反向定位稱雄台灣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6/59889.html

對於咖啡之王星巴克的競爭者們有了特別的好奇心。在全世界都在講「顛覆」的時候,體驗是最容易被顛覆的。咖啡業作為一種體驗經濟的代表,隨便換個維度就可能引起行業排名的變化。找到星巴克的最強有力的對手,看看它是怎麼玩的,對於我們創業人士有巨大的意義。

今天龍真摘編給大家的是知名營銷專家榮振環總結的台灣咖啡老大85度C的玩法,出於更好的說明問題,其中也融入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台灣有一家咖啡連鎖企業,85度C。目前大陸也有分店,到2008年公司沒幾年的時間,它就一舉成為台灣地區咖啡業的老大,分店數量和營業收入都超越星巴克。它通過以下三招達到了超越:1、反向定位:價格降幅讓人看得見;2借力打力:同樣位置,不做體驗做外賣;3、價值制勝:咖啡為餌,茶點帶動咖啡。

1、反向定位:價格降幅讓人看得見

當向行業老大挑戰時,或者面對行業老大的挑戰時,切忌與其在對方的優勢上一爭長短。那只會自取其辱。也不要在其常規弱勢上發起進攻,這樣也只是提醒老大,並且幫助對方改進.

我們作為弱小者,唯一能做的就是長處之中找弱點,優勢之中找不足。既然是對方長處之中的弱點,當你發起進攻時,對方難以自救,否則只會犧牲其賴以競爭的長處。

星巴克的長處是什麼,咖啡和體驗的感覺。咖啡好喝,這是優點,其背後的弱勢是貴。環境好,體驗的感覺很棒,這是優點,當然這就要求空間得夠,星巴克俗稱「第三空間」嗎!其背後的弱勢是這麼大空間,成本很高,最終還是會轉移到產品上,造成咖啡和面包價格不菲。

總結一下,長處之中的弱點:貴!

於是,85度C站在對手的反面,強調「平價奢華」。85度C以優質原料製作咖啡和糕點,價格卻比星巴克實惠。最便宜的咖啡只要8元,卡布奇諾也只要12元,即使是最貴的法芙納咖啡也只要14元。售價僅為星巴克的1/3,其面包價格從3元起,蛋糕5元起,比星巴克便宜三成以上,而且保證每個月至少有十幾個新品種。即使85度C做的很大了,星巴克也眼睜睜一點辦法也沒有.

2、 借力打力:同樣位置,不做體驗做外賣

基於反向定位,很多85度C的選址基本上都在主要城市的一級商圈,而且絕大部分店面就開在星巴克對面,與對手比肩而居不僅沒有死得很慘,相反還活得很滋潤。

因為85度C明白,去星巴克的人都是自己的目標客戶人群。沒有地段能夠比星巴克這個招牌更能吸引潛在顧客了。尤其85度C與星巴克產用不同的定位:星巴克玩的是第三空間,是體驗,而85度C針對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則主打外賣戰略,其70%的盈利來自顧客外帶消費。基於外賣戰略,85度C每家店面都較小,座位也不多,只需20平米左右,店租成本約佔營業收入的25%左右,遠低於星巴克動輒二三層樓的店租。

成本低,價格就能夠產生優勢。於是,低價優質的咖啡自然就對星巴克的客源形成了截流,完成了借力打力的客源沉澱。

3、 價值制勝:咖啡為餌,茶點帶動咖啡

85度C的優勢遠非價格那麼簡單。儘管價格是其撬動行業老大的槓桿,但這個背後有獨特的戰略邏輯。

眾所周知,星巴克的主要產品是咖啡,咖啡是星巴克的主要價值,面包是星巴克的剩餘價值。

所以,85度C做了一個顛倒,他的主要價值是面包,咖啡是它的剩餘價值。其在連鎖店中注入了「烘焙產業」的概念,顛覆了國際咖啡產業「潛規則」。目前其營業總額中烘焙產品比重已佔到一半,而台灣星巴克還不到20%。

更為關鍵是,85度C這些面包和蛋糕的品質絕對要優於星巴克,價格還比星巴克便宜。以至於很多顧客是衝著面包和蛋糕來選用咖啡,與星巴克的衝著咖啡選用面包、蛋糕形成反向路徑。此時,產生的價值就是差異化的。咖啡旗鼓相當,面包技高一籌,價格還實惠,以此創造最大化的顧客價值,於是自然出現了業績倍增。

剛才講的都是實操,最後還要落到需求層面。

85度C發現在快節奏生活狀態下,不是所有人都特別看重消費體驗:不是所有人都想在咖啡廳裡談事。這跟之前人們的消費狀態是不一樣的。之前很多人喝咖啡,是為了享受咖啡廳的氛圍,但現在很多人把喝咖啡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在辦公室裡,在家裡都開始慢慢變得正常起來。所以外賣成為一種可能。搭配面包和蛋糕,作為一種和下午茶類似的休閒方式,也正慢慢變得流行起來。甚至很多人都開始更加重視面包和蛋糕的口味,而把咖啡作為一個配角。這在注重生活品質的台灣地區,成為一種商業模式就一點也不奇怪了。這種需求的微妙變化下,才有了85度C這種逆向定位,並最終趕超星巴克的現實。

兄弟們,找到巨頭們的不可能轉身的弱點,去創造你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93

【案例】星巴克:敗走澳大利亞啟示錄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21
這番話引起我的反思。連鎖經營憑藉標準化流程和快速擴張模式成就了諸多餐飲大鱷,如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而在消費升級時代,連鎖門店帶給消費者的體驗是有限的。這個時候,一些個性化的、獨立的餐飲門店呈現抬頭之勢,它們的崛起給這些餐飲連鎖迎頭痛擊。中國是個餐飲大國,如果中國本土的個性化餐飲崛起,豈會有麥當勞、肯德基的一席之地?正如同墨爾本的獨立咖啡店打敗星巴克一樣。


於是我約王燕寫一篇關於星巴克敗走澳大利亞的文章。王燕有個觀點我深感贊同:星巴克在澳洲遇冷的原因恰恰也是其在中國受歡迎的原因。中國並沒有很成熟的咖啡文化,大部分中國人是從雀巢速溶咖啡開始認識咖啡的。因此,星巴克成為最受中國白領歡迎的連鎖咖啡店。下面特別呈現《第三隻眼看零售》特約撰稿人王燕發自墨爾本的報導。


星巴克敗走澳大利亞的啟示
2000年澳大利亞第一家星巴克在悉尼CBD開業,隨後迅速在全國擴張到87家,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星巴克不得不一口氣關掉61家店面,時至今日,星巴克在澳大利亞僅保留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和維多利亞州的22家店舖。星巴克「敗走」澳大利亞,這被媒體解讀為星巴克無法與澳大利亞成熟的咖啡文化抗衡。澳大利亞最有影響力的報紙《The Age》發表的兩篇文章標題是這樣寫的,《星巴克備忘錄:下次試試向愛斯基摩人賣冰》和《美國咖啡文化被烤了》。
《The Age》給出這樣的透著濃濃的優越感的標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The Age》就坐落在澳大利亞咖啡文化的核心——墨爾本。應該說是成熟的咖啡文化把澳大利亞人對於咖啡的要求提高了。
在墨爾本,咖啡無處不在。咖啡的販賣方式也是非常多樣的,除了咖啡館和糕點店,餐廳,酒吧也會在白天賣咖啡,你甚至也可以在冰激凌店,壽司屋,書店和花店買到咖啡,跳蚤市場裡更是少不了露天咖啡攤。如果用谷歌地圖在墨爾本CBD搜索「coffee」,會出現上百個可以買到咖啡的地方,而這其中只有3家星巴克,其中一家小到只有兩個高腳椅可以坐。根據旅遊網站Booking.com 2014年3月公佈的一項全球用戶調查結果,墨爾本擊敗了羅馬和維也納成為全球咖啡最好的地方。

澳洲人更愛「單品咖啡」
雖然歐洲人在1788年就把咖啡帶到了澳洲大陸,但是直到20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人才第一次品嚐到正宗的espresso(意大利濃縮咖啡)。在當時,墨爾本有大批來自意大利,希臘,法國,土耳其,奧地利和匈牙利等地的歐洲移民,他們對咖啡有很大的需求和很高的要求,意大利人不但帶來了批薩和意大利麵,更重要的是他們帶來了espresso。
位於墨爾本CBD的Bourke street 的Pellegrini's Espresso Bar被認為是第一家提供正宗espresso的咖啡館。現在,墨爾本仍然是意大利人和希臘人在其本土之外最大的聚集地。既然意大利沒有星巴克,那麼除了意大利之外意大利人最多的墨爾本只有6家星巴克好像就變得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
澳大利亞本土咖啡巨頭Pellegrini's店內 攝影/王燕
2002年,當星巴克在澳洲急速擴張的時候,《The Age》曾採訪過Pellegrini's的經營者之一Sisto Malaspina。在被問到像星巴克這樣的咖啡連鎖巨頭是否衝擊了Pellegrini's的生意的時候,Sisto Malaspina表示並沒覺得受到影響,他很自信地說:「他們的咖啡不錯,但是我們的咖啡是最好的。」
Pellegrini's不僅提供最好的咖啡,他們的咖啡幾乎是墨爾本CBD最便宜的,這兩年墨爾本一份小杯咖啡的價格基本在3.2澳幣至3.5澳幣之間,Pellegrini's的咖啡是一杯3澳幣,而星巴克同樣一杯咖啡是3.8澳幣。墨爾本人似乎並不在乎Pellegrini's近60年來從來沒變過的菜單和裝修,唯一重要的只有咖啡。當然,價格也不能說完全不重要,在2013年的一項針對澳大利亞連鎖咖啡的調查顯示,人們對Macafe和Starbuck's的評價都差不多爛但是Macafe一杯咖啡只要2澳幣,所以Macafe活了下來。
在咖啡的口味方面,澳大利亞人更偏愛單純一點的咖啡品種,比如Espresso和拿鐵,最受歡迎的Flat white是澳大利亞獨創的,它的味道比拿鐵稍濃,幾乎沒有奶泡,口感比拿鐵更加簡潔。而星巴克的咖啡品種在澳洲人眼裡是花哨並且味道不怎麼樣的飲料。星巴克雖然也提供Flat white,但是一方面味道不夠濃,另一方面奶泡太多喝起來更像卡布其諾。


營銷失策,不敵本土連鎖
營銷方面星巴克似乎也沒佔到任何便宜。星巴克在墨爾本的第一家分店開在了著名的Lygon街上,當然這家星巴克也在關門之列。Lygon街位於有「小意大利」之稱的Carlton區,以諸多意大利餐館,冰激凌和咖啡而聞名。我曾經在Lygon街附近住過一年多,我會經常在Seasons Provedore買咖啡喝,他們的咖啡是我喝過的espresso加得最多的,不客氣地說,星巴克的拿鐵跟這家的拿鐵比起來更像是咖啡味兒的牛奶。而且,這家的馬卡龍也是墨爾本數一數二的,味道好,個頭大,價格便宜。
另一家Lygon街上非常受歡迎的店是Brunetti,1974年就已經存在的這家店主營各種意式咖啡,蛋糕,餅乾,巧克力,冰激凌等等,全都是現做現賣。Brunetti在墨爾本擁有四家分店,並且於2013年進駐新加坡,而位於Lygon街上的這家老店新裝修後現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有超過400個座位。由於它緊鄰購物中心,為人們提供了非常舒適便利的聊天和休息的場所。
前面說過,意大利人並非唯一熱愛咖啡的移民,在墨爾本你還可以找到非常地道的土耳其咖啡館和黎巴嫩咖啡館。實際上,除了墨爾本,澳大利亞各地都能見到這類咖啡館。Harem Corner是南澳的一家土耳其咖啡館,這家由穀倉改造來的咖啡館同時還售賣具有西亞風情的銀飾。它位於阿德萊德東南的德國小鎮漢道夫,看,澳大利亞複雜的移民結構也是其魅力所在呢。
除了各類個性十足的個體經營咖啡館,澳大利亞本土的連鎖咖啡品牌也呈上升勢頭。包括前面提到過的Gloria Gean's;有24年歷史,340家分店遍佈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新喀裡多尼亞和中國的全澳資品牌The Coffee Club;起步於墨爾本近幾年迅速擴大到全澳70多家分店的Hudson's Coffee;南澳新興連鎖品牌CIBO Espresso,還有澳洲最大的咖啡豆及咖啡設備提供商Vittoria等等。這些連鎖咖啡店雖然不及小咖啡館那麼風情萬種,但因為其咖啡口味均十分上乘而頗受歡迎,這類咖啡連鎖店通常開設於購物中心,機場,地鐵站,寫字樓和城市廣場附近等客流較大的區域。
星巴克在澳洲遇冷的原因恰恰也是其在中國受歡迎的原因。首先,中國並沒有很成熟的咖啡文化,大部分中國人是從雀巢速溶咖啡開始認識咖啡的。至少在我來澳洲之前,星巴克的咖啡在我看來相當於一個咖啡的標準。另外它也提供了一個明亮寬敞的與人談話的空間。近幾年中國也出現了很多主題咖啡館,比如貓咖啡,懷舊咖啡和畫廊咖啡等,噱頭挺多,咖啡的品質卻仍很一般。更多的人是去咖啡館玩,而並不在乎咖啡是不是好喝。當然這也有可能形成中國獨特的咖啡氛圍,不管怎樣,自由而多樣的發展都是健康的,時間會留下那些可以成為文化標誌的咖啡館。
來源:《第三隻眼看零售》     作者:特約撰稿人王燕發自澳大利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792

【案例】走鬼咖啡:街邊小推車大戰星巴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92
Wheely's希望為那些苦於求職,而且資本不足的失業者提供一個新的工作機會。。
美國國內有超過13,000家星巴克。像紐約這樣的城市,單在曼哈頓中城地區就有超過100家星巴克,彷彿每個街區都有一家。因此,想在這裡創立一個有競爭力的獨立咖啡館絕非易事。

根據地點的不同,臨街店舖的開業成本要花上幾十萬美元甚至更多。然而,一家瑞典公司希望讓年輕人以較小的資金經營自己的迷你咖啡館——只需一輛自行車和一台太陽能自動咖啡機。
設計師們希望能重塑特許經營模式,創立一個年輕一代真正想要投資(且投資得起)的連鎖品牌。(在歐洲,星巴克的開業成本約為250,000美元。)
「我們希望利用過往與大品牌合作的經驗,」北歐發明與發現協會的創始人柏·克羅姆威爾(Per Cromwell)說,正是此公司開發了Wheely's咖啡車。「我們的想法是,以更低的成本發揮特許經營的所有優勢:品牌力、社交媒體傳播力、科學的產品定價及開發模式。」
這個項目目前在Indiegogo眾籌網站上籌集資金,投資者只需支付1,800美元的「頭啖湯」價即可獲得整套 Wheely's咖啡設備:一輛配有太陽能咖啡機的自行車、一個洗滌槽、一個儲物格、一把能為顧客遮陽擋雨的大傘。所有東西都帶有Wheely's的品牌標籤,因此每輛咖啡車都可以享受Wheely's的品牌認知優勢。

「我們十分喜歡小型的獨立咖啡館,然而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品牌連鎖店更有優勢,」克羅姆威爾說。「我們認為如果要挑戰星巴克的地位,一個品牌咖啡館會比獨立咖啡館更有優勢。過去的40年裡,我們都有目共睹國際品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在經營者向Wheely's購買特許經營權的同時,他亦獲得了該地區的獨家經營權。然而,Wheely's也希望把全球網絡的所有特許經營者連接起來,讓他們能夠相互學習。Wheely's持續為經營者提供經營管理上的支持和幫助,從法律顧問到營銷指導。

儘管Wheely's意欲挑戰星巴克的統治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Wheely's必定要成為另一個咖啡連鎖巨頭。「超級品牌讓世界變得無趣,然而問題並不在於品牌本身,」克羅姆威爾說。
「我們希望Wheely's能發展成具有合理規模,且具有盈利能力的連鎖品牌,使得我們能夠進一步擴大和發展它。但是,成為世界領先品牌並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從根本上說,Wheely's希望為那些苦於求職,而且資本不足的失業者提供一個新的工作機會,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支持無碳足印咖啡館(譯者註:指日常釋放的溫室氣體量為零)的機會。
「我們希望一切都儘可能地環保,從自行車上的裝備到裝咖啡的杯子,」 克羅姆威爾說。「我們完全相信,這是能帶領我們走到未來的唯一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來源:快公司
編輯:內參小北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38

巴克萊旗下待售指數業務競價激烈 估值超1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23

巴克萊銀行從今年6月份起開始計劃出售旗下“指數、投資組合與風險解決方案”業務部門,該業務由全球超過98個主要資產指數構成,還包括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風險分析防控的軟件程序。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披露,當前針對該業務的收購競價已經步入第二輪。 巴克萊銀行從今年6月份起開始計劃出售旗下“指數、投資組合與風險解決方案”業務部門,該業務由全球超過98個主要資產指數構成,還包括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風險分析防控的軟件程序。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披露,當前針對該業務的收購競價已經步入第二輪。 起初投資者對於巴克萊指數業務的估值為4億美元,但隨後在各方獲取詳細數據並開展盡職調查之後,投資者對巴克萊的指數業務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達到營收的8倍,是巴克萊此前預期值的2倍。 據悉,針對該業務部門旗下的US Aggregate 債券指數的競價最為激烈,該指數業務由2008年巴克萊收購雷曼兄弟時所獲得。 競價者主要為全球知名指數供應商,包括MSCI,CME,倫敦證券交易所,麥格勞希爾,標普指數,Markit和彭博等,甚至湯森路透和盈透數據也加入到了收購的隊列中,但目前尚不知曉競價者還剩幾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76

美國政府訴訟引發投資者逃離 巴克萊“黑池”幹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636

在美國政府指控巴克萊在高頻交易業務中誤導投資者後,人們開始大舉撤離這家英國銀行開設的“黑池”交易所。 所謂“黑池”,就是證券交易所之外的“私人”交易平臺,通常由大型跨國銀行及證券公司創立和營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對外披露證券買賣的價格、數量等信息,進行私下撮合、匿名交易。巴克萊的LX曾是華爾街最大的“黑池”之一。 包括黑池交易所在內的高頻交易今年成為美國監管機構關註重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考慮重新審視市場結構。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道,6月25日紐約總檢察長Eric Schneiderman起訴巴克萊銀行的LX“黑池” 掩蓋了高頻交易的真相,誤導了機構投資者。 他說,機構投資者等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受了誤導的他們以為在“黑池”是個安全的交易場所,但實際上這里的環境鼓勵著各種“獵殺性”的激進交易。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數據顯示,在從6月30日開始的一周內(包括7月4日美國獨立日),巴克萊LX黑池股票交易量僅有6600萬股,相比前一周1.97億股的交易量暴跌了三分之二。 自從6月25日紐約總檢察長起訴巴克萊以來,LX黑池的交易量暴跌了80%。 最新數據意味著,巴克萊LX黑池交易量排名已經從訴訟前的華爾街第二位,下跌至第12位。這意味著巴克萊的交易量不如瑞銀、美林、德意誌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和摩根大通等競爭對手。 在對巴克萊的訴訟公布後,包括德意誌銀行、瑞信、RBC等大銀行撤出了在巴克萊黑池的交易。 TABB Group首席執行官 Larry Tabb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巴克萊的下單轉移到了其他黑池。這並不意味著黑池整體出現了衰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25

星巴克全球化的幕後功臣:在瑞士小村裡的設備生產商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9/144807.html

當星巴克加強在中國市場攻勢時,它的不為人知的秘密武器之一是一個位於寂靜瑞士村莊中的家族企業。

被鬱鬱蔥蔥的養牛牧場所環繞,Thermoplan AG的總部位於瑞士靠近盧塞恩人口只有4,400的小鎮韋吉斯(Weggis)。不過這家公司所生產的自動卡布奇諾咖啡機卻是大名鼎鼎的星巴克全球近21,000家店舖所必備的。

「全自動機械非常具有德國和瑞士特點,」Thermoplan首席執行官、為該公司服務17年的電機工程師Adrian Steiner表示,「這種咖啡機能與這些國家的技術相吻合。正如製表行業,你能找到包括教育、人才、質量、價值和可靠性在內的幾乎所有元素。」

Thermoplan只有員工230人,其產品98%用於出口;該公司也正是瑞士諸多具有全球視角、並依賴於精湛工藝推動業務發展的中小企業的一個縮影。

瑞士和中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以及奶味咖啡在這個亞洲巨人內部的逐漸盛行----中國料將成為星巴克除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給了Steiner樂觀的理由。

Thermoplan也因此加入了斯沃琪等製表商和Mikron Holding AG等精密工具生產商的行列,與它們一道逐鹿北京和上海市場。

星巴克上月表示,計劃2015年財年在中國和亞太地區新增800家咖啡店。

生奶油
 

\

Thermoplan挺進世界咖啡機市場的汪洋大海可以追溯到30年前該公司製造生奶油機器的時候。

到了1999年,這家當時只有20名員工的小作坊由於贏得星巴克全球獨家供應合同,其財富開始火箭般飆升。星巴克當時決定將需要咖啡調配師準備奶泡等物料的傳統濃縮咖啡機替換為全自動咖啡機。

有了這個合同,Thermoplan的咖啡機成為星巴克從紐約到巴黎到北京所有連鎖店無處不在的標準配置。

Thermoplan的基本款自動咖啡機起售價為7,000瑞士法郎(7,700美元),帶有自我清洗功能的更大型號機器售價高達17,000瑞郎。Thermoplan專為星巴克生產的Mastrena機器於2008年正式推出。要沖泡一杯卡布奇諾咖啡,操作者只需在一個電腦菜單上點選一下就行。

手工裝配
 

\

Thermoplan與星巴克的合同明年就要到期續簽。兩家公司都拒絕評論續簽可能性問題。

Steiner表示,他的公司高效並且創新工作的能力是鎖定該交易的保證。他將與星巴克的合作稱為「巨人的力量和小個靈活性的結合」。

組裝一台咖啡機---主要是通過手工操作---需要花費六到八個小時。Thermoplan曾經每天向這家世界最大咖啡店連鎖企業交付84台咖啡機。如今星巴克佔Thermoplan銷售額的比重為三分之一。該公司的其它客戶還包括雀巢、谷歌和Costa咖啡連鎖店。

Thermoplan的營收去年達到1.3億瑞郎,高於五年前不到1億瑞郎的水平。該公司目前還沒有上市打算,不過Steiner不排除未來上市的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62

支付寶或單獨上市 阿里確定巴克萊為做市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4/145447.html

i黑馬:鳳凰財經援引香港《信報》消息,阿里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其上市範圍內主要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B2B業務(Alibaba.com, 1688.com),阿里雲,Ali express。而體量很大的支付寶並未被放入上市範圍內,不排除以後支付寶單獨上市的可能性。
  
\據財經網報道,美國CNBC財經電視臺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阿里巴巴已確定巴克萊為本月晚些時候該公司赴美上市過程中的指定做市商。
  
巴克萊目前是紐約股票交易所最大的做市商和專業公司之一,該公司也負責了去年Twitter的IPO(首次公開招股)。
  
此外,道瓊斯周三報道稱,高盛將擔任“穩定機構”,負責管理阿里巴巴上市最初的大廳交易。
  
分析師預計,投資者對阿里巴巴的股票將有強烈需求,而阿里巴巴此次上市的籌資總額將超過2012年時Facebook的160億美元。這將使得阿里巴巴的市值達到1500億至2000億美元,成為美國股市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報道稱,據招股說明書,阿里的收入模式主要有六大部分,包括:中國零售收入(淘寶、天貓、聚劃算),國際商業零售,國際商業批發,雲計算以及互聯網基礎架構,以及其他諸如微金融等。其中最大的收入來源是來自國內的零售收入,其次是國際商業批發。
  
中國零售收入主要來自三大部分,一是Online Marketing Services:包括P4P收入(Pay-for-performance),即在淘寶搜索頁的競價排名,按照CPC計費;展示廣告收入,按照固定價格或CPM收取廣告展示費用;淘寶客項目:按照交易額的一定比例向淘寶和天貓的賣家收取傭金(淘寶客是指幫助賣家推廣商品並獲取傭金的人);Placement Services,賣家購買聚劃算的促銷頁面費用。二是交易金,天貓和聚劃算的賣家,對於通過支付寶的每一筆交易,需要支付交易額的0.5%-5%不等的傭金。三是店鋪費用,對於淘寶旺鋪,每月收取固定費用,同時店鋪軟件業提供收費工具以幫助店鋪升級。
  
國內批發商收入則主要包括會員費收入、增值服務收入及包括P4P收入和關鍵詞競價在內的在線推廣收入。按照支付寶5%GMV收取傭金。至於國際零售收入則占比非常小。
  
而國際商業批發則是在香港曾經上市過的板塊,2013年1-9月,收入達到29億人民幣,是僅次於國內零售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占總收入比的7.2%,同比增長1.7%。增長慢是這個B2B業務的主要問題。
  
據招股書顯示,阿里年度交易額達到1.5萬億人民幣,每年有超過113億張訂單。僅在2013年雙十一當天,就收到2.54億訂單,處理的包裹達1.56億個,當天銷售額達58億美金。阿里有2.31億活躍消費者,平均每人每年有49張訂單。800萬活躍賣家,2013年手機交易額為370億美金,占總銷售額的19.7%,2012年該比例為7.4%。而其擁有1.36億月度手機活躍用戶,手機零售業占市場的76.2%。2013年阿里手機端的交易額更是占據中國所有手機交易額的76.2%。
  
招股書中還詳細披露了此前被熱議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目前阿里共有28名合夥人,其中22人來自公司管理層,6人來自關聯或附屬公司的管理層。對合夥人的要求是:新合夥人入會時,需要取得原來所有合夥人75%的同意才行,所有合夥人為一人一票的原則;合夥人對內對外是公司文化,遠景,價值的傳教士;每名合夥人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權;合夥人擁有獨家權利任命董事會人選。
  
投資並購方面,阿里近年動作頻頻,涉及包括移動、O2O、數字媒體、物流等多方面。移動方面,阿里投資UC瀏覽器,原本持股66%,其後增持有100%;投資新浪微博,持股30%;投資美國社交手機應用Tango,持股20%。
 
O2O方面,阿里用2.94億投資高德地圖,持有28%股份,今年2月,阿里又擬以每股美國存存托股票21美元的價格,對高德股票進行現金收購,該收購尚在進行中。此外還投資銀泰商業,持股26%股份。同時,阿里將於銀泰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阿里持有合資公司80%的股份,用來開發中國的O2O商場、門店及超市,目前該交易尚待銀泰董事會及香港證監會的批準。
  
數字媒體方面,今年4月,阿里投資10.9億美金以獲得優酷16.5%的股份,目前該交易尚待審批,預期交易完成後,阿里可指派一個董事。今年3月,阿里擬以62.44億港幣收購中國文化傳播的股份,預計收購後可控股60%,目前交易尚在進行中。阿里還擬以65億人民幣收購華數傳媒,以期能獲得華數傳媒的少數股東權益,該交易亦尚在進行中。
  
物流方面,2013年5月,阿里與其他合夥人一起創立了菜鳥網絡,阿里持有菜鳥48%的股份,並會認購菜鳥50億人民幣註冊資本中的24億。目前已經支付了16.8億,其余款項會在2015年5月前支付完畢。
  
此外,為拓展業務品類,阿里今年4月,完成了對中信21世紀38%的股份的收購,共支付了9.32億港幣。中信21世紀,主要業務包括為中國醫藥產品提供產品識別、鑒定及追縱系統、系統集成及軟件開發。
  
最後看下阿里的盈利,阿里的收入基本上每季度是保持上升趨勢的,一般第四季度為旺季,第一、二季度略淡。而經營利潤率和凈利潤率都是比較平穩的在40-50%之間,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比例。2013年1至9月,阿里一共產生收入404億人民幣,浄利潤能夠達到175億人民幣,這是一個看起來盈利能力非常強大的財務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64

星巴克、黃太吉、羅胖紮堆賣月餅背後:月餅利潤到底有多高?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0/145563.html

i黑馬:星巴克賣月餅,黃太吉賣月餅,連羅胖子都賣起了月餅。賣月餅到底得有多賺錢呀,才能把一眾人等全部吸引過來。讓我們通過上市公司的財報來為您解析這檔子事兒,探一探月餅的利潤到底有多高?
 
目前熟知的月餅企業包括 A 股麥趣爾(002719)、桃李面包(擬 A 股上市)、元祖食品(擬 A 股上市)、克莉絲汀(港股 0120)、85 度 C(臺灣上市)、面包新語(新加坡上市),85 度 C 和面包新語不再去查,只說其余四家。
 
\以下數據都來源於招股說明書及年報。以下只擺數據,盡量不做總結。
 
一、麥趣爾 (002719)
 
1、收入構成
 
\2013 年度
\乳制品是公司核心產品,公司前身也叫麥趣爾乳業。其中節日食品主要就是月餅、湯圓及粽子,但是湯圓及粽子占比是比較小的。

\2、月餅業務情況

\一噸月餅單價為 24 萬元左右。
 
3、毛利率情況
\由於節日食品中湯圓及粽子占比較小,且從 2013 年 1-6 月的數據(只有湯圓及粽子)來看,湯圓及粽子的毛利應該是低於月餅的,因此麥趣爾的月餅毛利率應該在 60%以上。(當然更為簡單的方法是將每年的年報中節日食品收入和成本減去中報中的對應項目,就可以直接算出月餅的毛利率,2013 年月餅的毛利率應該為 68.95%)
 
二、桃李面包(擬 A 股上市)
 
1、收入構成

\從構成上來看,桃李面包還真是個賣面包的,但是月餅規模也不小(與麥趣爾相比)。
 
2、月餅業務情況及毛利率情況
 
\月餅的毛利率僅為 44.53%,看來的確不是桃李的重點。一噸月餅大概價格約為 4.7 萬元,與麥趣爾相比,這個售價就低多了。
 
三、元祖食品(擬 A 股上市)
 
1、營業收入構成
\這家月餅賣的規模大。
 
2、月餅業務情況
 
公司典型產品的售價情況如下:
 
\沒說多少錢一噸,或者一公斤,從市場反應來說,應該是不便宜。按照元祖雪月餅來粗略計算,大概一盒 900 克 258 元,計算一公斤大概是 286.67 元,一噸大概是 28.7 萬元。
 
3、月餅業務毛利率情況
 
月餅毛利率為 58.61%,確實不低啊。

\公司整體毛利率情況與同行業比較:
 
\四、克莉絲汀(港股 0120)
 
1、收入構成
 
\月餅收入達 1.3 億人民幣。
 
2、毛利率
 
在年報中未披露,但是在招股說明書中有所披露。
 
\在2008 年至 2010 年,克莉絲汀的月餅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
 
從以上已經可以查詢公開數據的四家公司的財務數據看出,月餅的毛利率一直是非常高的,價格越貴的,越是顯得高端的,毛利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92

巴克萊:一半的中國富人準備移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87

boy-watching-plane

巴克萊銀行報告稱,將近一半的中國富人正考慮在未來五年期間遷往發達國家,以為子女尋求更好的教育和就業機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巴克萊財富報告還稱,北美和歐洲可能是富人的首選目標。

不過,也有部分群體會選擇距離中國相對近的地區和國家。英國第一大獨立住宅經紀和顧問公司Knight Frank LLP住宅研究部負責人Liam Bailey在此份報告中表示:

現實就是,多數超高凈值中國富人當前正在中國積累財富。因此,從生意角度考慮,他們需要留在相對靠近中國的地方。這可能阻礙其中一些人移民到(距離中國)過於遙遠的國家。

這份財富報告是巴克萊對超過2000名個人和投資者調研得出的結果。而上述提及的超高凈值人群是指個人資產凈值超過150萬美元的富裕群體。

投資移民目前在中國越吵越熱。此前,日經中文網報道稱,富裕階層正在離開中國。其理由形形色色,包括想讓孩子接受發達國家的教育、保護私有財產、以及逃避大氣汙染等。不過,大多數中國富裕階層認為,在海外尤其是美國能夠更安心地生活。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個月提及,因中國人遞交簽證量暴增,美國可能史無前例地用完了本財年投資移民簽證名額。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從本周(8月底)開始到2015財年(2014年10月1日開始),中國投資者無法再申請EB-5項目了。

而對於這些富有的人,不少國家表示出歡迎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