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分辨在別人恐慌時貪婪的意思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5.html
佔中事件已經發生多日,facebook及新聞以及身邊朋友都一直以「洗版式」的討論著,全城的確花了不少精神心力在這件事上來,止凡也有寫過兩篇有關文章。週末時看了一些電視節目,一個有關紅酒的,一個大研究大陽系的由來,又有一個拍攝北極的生態,看完這些節目,又再一次提醒自己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政治,一個社會突然太多人極之關心政治未必好事,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範疇需要大家關心的。在這裡,我這個政治低能,還是多討論財務知識較好吧。
記得兩年多前,有朋友跟我討論一支內地企業股票華寶國際(0336),主要業務是賣煙草內的香精,可能一些blog友都對這公司有所認識。這個煙草行業在內地只有數家,這家公司可謂有不少市場份額。因為朋友當時跟我討論過這支股票之後,令我留意一下。
當時大約2012年中至尾,朋友話這支股票看來數字很好,管理層對其業務亦有所憧憬,看似有爆升原因,但偏偏在2012年年初被人中傷,話其誇大盈利,有做假賬之嫌,所以令股價大跌,由本來過$6,跌至$3左右。朋友當時問我,到底這類股票值不值得買入,我當時就否定了,我知道朋友亦沒有買入及跟進。
今天事後孔明看,是連累了朋友少賺了很多錢,因為雖然該股票在$3至$4浮沈了近兩年,但到近半年突然爆升上超過$6,如果朋友當年不聽我講的話,買入又能持有至今,應該賺近倍了。不過講真,我實在沒有能力賺這些錢,這半年的爆升有多少是這個股的實力,有多少是大圍氣氛,大家亦不容易知道,不如好好解釋一下為何當時我如此保留。
其實當時朋友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我們應該在別人恐慌的時候貪婪,現在全城大戶都在沽貨令這支股票急跌,作為價值投資者,不是買入的好時機嗎?我則問他是否知道其原因何在,朋友就話公司被指做假賬,加上主席都在減持,又涉足衍生工具,這消息都不利股價。不過朋友依然覺得公司的帳目沒有問題,更有點富貴險中求的概念,希望大手買入。
當時,我就扮演了股神身邊的芒格這個角色,利用經常否定的性格向朋友提出意見。我認為朋友應該要小心分辨「在別人恐慌時貪婪」的意思,千萬不要胡亂地在別人恐慌時貪婪。記得在2012年,股市是沒太多異樣,唯獨這支股票急跌,無論是大市跌也好,是個股跌也好,你都要肯定你對下跌原因有充分理解,亦能推理出這個下跌不合理,這才有能力在別人恐慌時貪婪。
當時股價大跌,主因是被懷疑做假賬及主席一直減持,而朋友有信心的是其年報數字,年報數字滯後了幾個月,大戶們所憂慮的問題都是年報之後所發生的,論消息,散戶絕對沒有大戶般靈通,朋友真的如此有信心在即時情況就能判斷大戶的恐懼是錯誤的,這是買入的良機嗎?
如果是大跌市令個股跌至股價低殘,這時候投資氣氛不佳的原因大家都會更加明白,例如沙士、金融海嘯、佔中事件,甚至香港前途問題,就算是散戶,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多不比大戶輸蝕,所以有信心的話,在大市低位時可以放膽一點,對某優質個股大手增持,因為你買入的原因及預計持貨年期不一定與大戶相同,大戶沽你買,不代表你眼光不對。
當大市正常,但某個別股份被人大手沽空,而問題及資料又不是自己有能力了解的,我對這種情況會特別小心,因為這樣突如其來的消息,很可能反映出公司內裡可能真的有一些問題。我這個概念並不是一朝變成的,而是有過別人或自己的一些經歷,才變成今天的驚弓鳥。
這些經歷包括有超大現代,以前高增長的農業,不時都被人質疑農產品怎樣核數,又話公司年年做假數,被人攻擊多次,單看多年的數字是很好,最終爆煲,好像至今還在停牌中。另外又有思捷,當年增長期晚年時,主席一直有減持動作,為何如此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其主席會選擇減持套現呢?後來主席離開,股價大跌後至今還未返家鄉。還有中國動向,當年被人指存貨問題如何惡化,但看其增長及現金流都沒大問題,之後就真的爆煲,拿大量現金去回購存貨,一下子投資價值大跌。所以要在別人恐慌時貪婪,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有多少別人不清楚的資料?對人家的擔心又掌握多少呢?
巴菲特的做法是怎樣呢?以當年他投資美國運通為例,當美國運通因官司令股價大跌,他計算官司賠償後的公司價值,股價實在跌過龍,但他也要再證實美國人用美國運通的習慣沒有改變,所以他坐在店舖的收銀機前做統計,於是就有了很好的結論,亦有大戶所沒有的資料作為支持。Peter Lynch經常話散戶可以勝過大戶,多是在零售股的親身體驗,散戶日常消費經驗就是大戶所不知道的,這才算有把握在大戶沽貨時接貨。
記得金融海嘯前,巴菲特避開投資雷曼兄弟的一條問題,他當年問向他推銷入股雷曼的高層:「這支股票如此厲害,你自己買了多少?」,雷曼高層表示並沒有買入,這令整個事件變得不合理,所以股神就此回避,後來雷曼亦在世上消失。所以我認為,對投資項目有懷疑時,最好避開一下,始終市場有幾千支股票任你選擇,何必冒這些風險呢?誰又能肯定當時的華寶不會成為下一家變質的超大、思捷或中國動向呢?
今次拿這個失敗例子來說明我的取態,不知道blog友會否覺得有點古怪,可能不太夠說服力,更會有反效果,因為從賺錢的角度來看,這次是一個錯誤決定。但我認為,出錯完全沒有問題,股神在股東會上都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自己錯過了的投資機會,最重要是能認錯及改進。然而,這次朋友是沒有賺錢,但賺得不明不白,等同買彩票,買中彩票始終跟財務知識關係不大,只是賭博而非有計劃有系統地投資,最終只會反輸。從朋友對這支股票的認知,如果拿這問題到今天再問我一次,我還是不建議買入,希望朋友明白我的投資理念吧。
普京要小心:最給力“戰友”石油在跌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19
近來油價跌跌不休,昨日紐約和倫敦市場11月交割期油均暴跌逾4%,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能要失去最給力的“戰友”。
說石油是普京的好戰友並不為過,2000年普京首次出任俄羅斯總統以來,俄羅斯年均經濟增長7%,石油出口創匯占俄羅斯出口收入的70%。
而現在,俄羅斯經濟增長趨於停滯,今年第二季度GDP年增長率僅有0.8%。同在第二季度,歐美對俄施加迄今為止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包括俄羅斯最大石油企業Rosneft在內的國內重點企業海外融資普遍受限。Rosneft 8月已請求政府提供420億美元相關融資支持。

在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時,這次石油卻沒能馳援。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布油)較6月高位下跌逾20%。昨日11月交割布油跌至每桶85.04美元,當日跌幅創2011年以來新高。

自今年3月俄羅斯並入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自治區以來,普京的民調支持率一直超過80%。面對西方大力制裁,國內企業需要政府支持,而油價下跌又削弱了政府維持收支平衡和支付國家養老金及公務員工資的能力。
投行Sberbank CIB預計,油價跌破每桶104美元,俄羅斯政府的預算就會出現赤字。如油價約為每桶90美元,俄羅斯政府的預算缺口就相當於1.2%的GDP。
俄羅斯政府支持的國內最高學術機構——俄羅斯科學院社會學家Olga Kryshtanovskaya認為:
“普京的支持率還高。可是,作為一個采取高風險政策的人,他必須懂得,人民、企業和政界精英的耐心都是有限度的。普京要好好想個辦法,怎樣既維持自己的支持率,又不丟面子。”
另一方面,國際石油跌入熊市嚴重影響俄羅斯匯市,使俄政府被迫救市,國家外儲進一步消耗,形成惡性循環。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油價下挫加劇了盧布貶值。俄羅斯央行十天內投入60億美元支持盧布,仍未能制止盧布創新低的走勢。
截至上周,今年俄羅斯的外儲減少570億美元,減至4550億美元,跌入四年來低谷。本年度以來,盧布對美元已跌去20%,現已連續五周收跌。

到目前為止,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還沒有減產的跡象。兩天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路透消息稱,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私下透露,一到兩年內能接受油價最低跌至80美元。未來油價進一步下跌的威脅仍在,像俄羅斯這樣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產油國還會面臨損失。(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王長田:劇變時代 小心公司被邊緣化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3/147423.html
i黑馬導讀:面對變化周期已縮至半年的產業環境,創業者應立於風暴中心深耕主業。如果你在邊緣,人家在中心高速旋轉、巨量吸附資源,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把你越甩越遠。
口述/王長田 光線傳媒創始人
整理/本刊記者 齊介侖 劉惜墨 最近有篇文章說,所有商業模式都是靠不住的,都是暫時的,最後都將會被技術打敗。我特別同意這一觀點。技術已經改變了我們太多,未來它將重塑制造業,而娛樂產業也將會被技術改變。
變革正在加速前兩天,我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聊了一下。我們共同的看法是,現在的商業中心都將會發展成為體驗中心,其商業色彩將越來越淡。王健林預計,2014年萬達收入的50%,將來自於購物,其它50% 來自於餐飲、娛樂等其他方面。他認為,餐飲、娛樂等體驗收入在萬達總收入中的比重將逐年提高,而購物收入占比則會逐年下降,因為後者的確正在遭受互聯網的沖擊。
市場、用戶已經轉移,營銷渠道、宣傳渠道肯定也要隨之轉移。今年很多大的廣告公司,尤其是4A公司,已經把30%以上的廣告投入放在了新媒體上。我的預計是,這一廣告投入,在未來兩三年將保持10%以上的份額增速,換言之,今年在新媒體上投入30%,明年就是40%,後年則是50%~60%。
報紙的生存狀態,大家已經看到了,它的未來命運就是逐步消亡。電視廣告收入也已停止增長,部分電視臺已有較大幅度下滑。當然,這還涉及一個重新切分蛋糕的問題。也就是說,影響力最大的那些媒體,因聚合能力強,能夠吸引更多廣告,而那些一般媒體,比如地方電視臺,廣告收入其實已在下降,至少沒什麽增長,而經營成本卻在逐年增加。
雜誌也一樣。此前大家曾說,紙媒中可能也就雜誌還能活得不錯,但這一結論得出僅一年後,情況就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雜誌甚至雜誌集團,營收也已開始大幅下滑。
目前在中國市場,無論哪一領域,基本上都已以半年為一變化周期,根本不是一年,更不是兩年。千萬別做兩年以上的規劃,已經做不了了。如果創業者能夠看準未來一年,也就等於看準了接下來的兩個小周期,這已相當不容易了。
中國市場發展速度,在我看來,已是全球之最。因為在中國,任何一個領域,都要用幾年十幾年的時間,走完西方國家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道路,所以很多事物的發展周期都已被大大壓縮。此外,中國人的特點是,聰明,勤奮,人多,因此一旦某一方向被認為具備潛力,馬上就會有一批高智商而且非常拼命的人一哄而上,很快就把這個行業做起來了。
在我所處的這個行業中,此前大家經常說這個不可能、那個不可能,後來很多設想都成為了現實,比如偶像劇。有人說,中國偶像劇不可能打敗韓國、港臺,還有人說,中國內地壓根就不可能做得出偶像劇。後者的理由是,內地人不時尚,空氣也不透亮,城市還不好看,沒有富二代,也沒有浪漫氣質,當然也就拍不了偶像劇。事實是,內地從業者從古裝偶像劇開始突破,沒多久就把這一塊發展了起來,也培養了一批優秀演員,而這批演員再去拍現代偶像劇,就順理成章了,內地偶像劇就這樣被迅速推了起來。
電影制作同理。以前有人說,中國偶像劇怎麽可能會有市場,青春片怎麽會有市場,市場一定屬於大片、古裝片。結果這句話說完沒兩三年,古裝片就淡出市場了。
藝人崛起速度也已不同以往。稍早些的周傑倫,崛起速度算是快的,尚且用了好幾年時間,後來有個男孩TFBOYS組合,半年內就已家喻戶曉。最近有個叫李易峰的演員,他的崛起只用了一周,就靠一個電視劇——《古劍奇譚》。當然,這個劇是我們做的。還有就是鹿晗,鹿晗已經創下了微博轉發紀錄,現在他隨便發個什麽東西,都是幾十萬次轉發。
應立於潮流中心 作為行業內公司,我們之所以能夠敏銳捕捉到上述變化,原因就在於,我們一直站在風暴中心。只有這樣,才能觀察和體會到這種巨大變化,如果站在邊緣,事情就麻煩了。我接觸過很多人,包括導演、制片人、影視公司老總等,在跟他們談及對娛樂產業一些問題的認識時,很快就能發現,有些人的判斷與現實相差甚遠。當然,這些人所在的公司,基本都處於行業三四線甚至以下。
假設整個行業是一個圓,中間為圓心,能量自圓心一層一層向外擴散的話,你站得越邊緣,掌握信息就越少,而你站在中心位置,各種信息都將向你匯集。想想看,你在邊緣,人家在中心高速旋轉、巨量吸附資源,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把你越甩越遠。
創業者剛起步時,產品很難做到最吸引眼球,但你的產品思維很重要,必須以用戶為中心。我將近50歲了,但我要求自己每天都要保持生活狀態的年輕化。我要了解周圍的年輕人,要跟他們接觸,要知道他們在想什麽、做什麽、什麽樣的東西是他們不喜歡的。而這些,單憑我個人判斷,肯定判斷不出來,但我天天跟他們混在一起,了解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參與到公司決策、項目執行中來,這樣我就能發現很多新東西,能一直跟上發展潮流、立於潮流中心。
目前中國整個社會都是年輕化的,各行各業基本都在由年輕人推動。這一狀況與其他任何國家都有所不同。在歐美,街上的中老年人特別多,社會比較穩定,因此他們對發展變化並非那麽迫切。即便同一商業模式,在中國和在美國,發展情況也並不相同,比如網上訂票。以前大家說,中國人還不習慣網上訂電影票,肯定還是更願意到現場買票。但我們最近好幾部電影,網上銷售占比都已達40%~50%,國內一二線城市的電影觀眾,基本上都是從網上購票。變化就是這麽快。
大家一定要特別關註當下年輕人的潮流文化、興趣變化等,他們渴望迅速顛覆,渴望領導潮流,三四線以下城市的年輕人渴望跟進潮流。年輕人都在哪呢?在網上、在手機上。所以,現在做營銷,你可以完全沒有傳統營銷經驗,只要你有互聯網新思維。小米手機橫空出世即為一例——雷軍哪有什麽傳統產業運營、銷售經驗,這些他都不懂的,他靠的是互聯網。再一例就是錘子手機羅永浩。
已有人在搞智能汽車,還有人在搞智能這個、智能那個,智能時代即將到來。原空中網創始人楊寧有個表述,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楊寧說,未來一切產品都將走向智能化。他的另一觀點是,手機五年之內將會消亡。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媒體將無處不在,未來無需再以手機作為傳播介質,但它五年內未必消失,不過趨勢一定如此。
對於電動汽車,我們總說電池是它的最大的障礙,可人家特斯拉怎麽就用得挺好呢?而且特斯拉的營銷,完全是互聯網化的,價格還那麽便宜。在我看來,特斯拉是世界性產品,就像蘋果產品一樣。
相較國外,中國很多產品在種類上要豐富得多,用戶可以有無數選擇,當然這也容易造成用戶選擇障礙。15年前,我還在報社工作時,曾去過日本,當時的日本與現在的中國,在這一問題上情形類似。因同一產品種類繁多,日本用戶選擇起來也很痛苦,後來他們做了減法。在歐美,同一產品的種類並不多,但每一款都能滿足顧客所需。
中國也應逐步朝這一方向努力。這樣做的結果是,雖然表面看來,產品的豐富性不夠了,但好處也顯而易見,比如企業研發成本將相應降低、單一產品功能將更為完善。
光線傳媒四步走 企業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融資問題、股權處置問題等。我基本經歷了一個創業者能夠經歷的所有事情,只是沒有做過融資。但好在,我們那個時代和現在不同。
我是1998年註冊成立公司的。2003年~2006年那幾年,實際上我確有融資打算。當然,最開始我覺得自己沒必要融資,後來發現大家都在融資,如果不融資,好像自己在社會上就沒有地位似的。所以當時我也有此計劃,也跟投資者談得差不多了,意向書都簽了,而且不止簽了一份,但最後全都沒能落定。
但我也並不特別著急,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我沒有再融。然後想去國外上市,香港殼我看過,美國上市流程我也研究過,甚至那時候還簽了一個收購某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協議,但最終我們走向了創業板。
中國的投資環境已獲極大改善,目前錢已根本不是問題,企業融不融資,創業者大都有辦法解決資金問題,到最後,什麽變得更為重要了呢?產品。尤其是小一點的企業,產品就是一切,沒有產品什麽都別談,商業模式最終一定是要體現到某一產品或某一服務上的。如果產品不能被具體化,不能滿足用戶需求,那麽這個商業模式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概念再好都沒有用。
光線傳媒當初能夠發展起來,就是因為我們有一款產品,是一檔娛樂新聞節目,而這一節目後來在全國幾百家電視臺播出,為我創造了收入。通過這款產品,我開始向周邊拓展,比如娛樂節目、明星訪談節目等,這樣光線傳媒就形成了一個節目群,可以聚合更多的廣告,同時增強了對娛樂圈資源的吸引力。比如,明星到我這兒來,這個節目幫他做娛樂新聞,那個節目幫他做音樂推廣,還有一個節目幫他做明星訪談,這樣我們的優勢就出來了,然後就賺到錢了。
賺錢後沒多久,市場發生了變化。當時國家要求有線臺、無線臺合並,消滅了競爭,很多公司因此死掉了。在那個時候什麽最重要呢?生存,先得活下來,沒有死掉才最重要。
然後就走到了第三個階段——轉型。雖然沒有死,但活得不好,利潤在下降,當時我的考慮是,除了現在這些東西,我還能做些什麽,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正是在這一時期,我轉向了電影,開始做電視劇,做活動,後來我們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電影公司。
第四個階段是發展擴張期。這時業務又開始重新穩定了,又恢複高速增長了,但公司規模還不夠大,要想把企業做得更大、聚集更多資源,就需更多資本杠桿和資本手段,比如上市。上市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我們借此拿回了發展資金13億元。近期我們還將到市場上融資28億元左右,然後投出去。這樣一來,我可以講,光線傳媒將是國內內容投資最大的公司。屆時如果誰再吹牛說,老子有的是錢,那麽對不起,你也拿出28億元投資電影、電視劇試試?
初創期,產品就是一切。有了好產品,即便管理不完善、內部有矛盾,問題也不會太可怕。如果你的產品具備足夠競爭力,它會幫你掩蓋很多東西。營銷這件事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但我覺得,目前創業者們務必抓住一條——要用互聯網思維做營銷。你不懂互聯網思維,就找懂的人來,公司內部沒有這種人才,就跟外面的人合作,合作之路是可行的,而且成本比較低。
第二個階段是生存。初創公司大多會遇到各種威脅,比如你的產品可能會被其他競爭者取代。此時的對策是,一定要先生存下來。如你所知,任何行業都會發生變化,有些企業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如日中天,但一兩年後,可能整個這個行業都不存在了。
第三個階段是發展新業務,尤其是支撐性業務,當然,原來的業務還要進一步做實,這樣才能降低你的風險。之所以很多企業在第二個階段就已死掉,是因為他們的產品或服務過於單一,抵禦風險的能力比較弱。這時,企業需要的是其他相關支撐性業務。另有些公司在這一階段開始徹底轉型,的確有轉型成功的,在互聯網行業中這樣的公司也有很多,它們已在前期積累了大量用戶,因此以前業務做不下去了,只能轉成了別的,但後來也做起來了。
第四個階段是實現公司的規模化。
無論如何,做實主業都是最重要的,多元化只是企業做大之後的路徑選擇,小企業不存在多元化,只能單一化,不過,周邊業務可逐步豐富。以光線傳媒為例,以前做自我介紹時,我都說自己是做節目的,現在我說自己是做內容的,因為節目只是內容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單一業務可以在概念上有所延伸。
創業心態需擺正 韋爾奇在GE(即通用電器)曾推出過一個發展戰略,叫數一數二,即GE進入任何一個領域,都必須占據數一數二的位置,然後不斷擴大比較的範圍。就創業者而言,比如大家都是做手機的,你做哪塊呢,做屏、做芯片還是做設計?其實,如果你能把一個行業切得很細,數一數二也是相對容易實現的。但要真正做到數一數二,還應持續擴大你的可比較範圍,包括區域、產業鏈的上下遊等。目前數一數二已是光線傳媒的一個基本理念。
韋爾奇還有一個觀點,也在光線傳媒灌輸得比較好。韋爾奇治下的GE,與當下中國很多企業不同。後者常說的是,我今年要銷售多少多少,市場占有率要達到多少多少,GE往往不會去做這些。韋爾奇的理念是,你可以做此規劃,但這並非強制性要求。在中國,很多企業領導往往是拍腦袋下指標,韋爾奇不是。他說,你看了你報給我的數字,但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他永遠是不滿意、不滿足的。
光線傳媒采納了這一理念。有時我們並非完全不涉及數字指標,但以我的個性和管理風格,我根本不在意這些數字,我只是使足了勁好好去做,能做到多少是多少,不管做到了多少,我永不滿足,總覺得自己能做到更好。
就創業者而言,如果你打算改造某一行業,那你首先要能在行業內生存,要跟行業內其他競爭對手比一比,看看自己到底處於一個什麽樣的位置。如果你能改變一個行業,將來你就有可能去改變整個社會。但起點是,你必須潛心研究所在行業。事實上,如果能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創業者甚至無需研究競爭對手,因為你的最終目標是滿足用戶需求,從來沒有一個企業,是通過跟競爭對手比較而發展起來的。一家企業能夠獲得成功,只能是因為它提供了更好的產品或服務,而且已通過適當的方式讓更多用戶使用到了它們。
大家已經看到,近年很多創業公司已被上市公司收購。在我們這個領域,總市值高達幾百億元的電影電視劇制作公司、遊戲公司等也都被收購了。很多人都在觀望,如此大規模並購後,該行業到底會怎樣發展。
我可以肯定地講,一半以上的並購是有問題的,此中有兩個原因:第一,上市公司過於急功近利。看得出,有些人是想轉型,想從電視行業轉向影視娛樂文化行業,而業績需求、資本市場的概念需求等,對他們來講是排在第一位的,風險因素常被忽略。第二,被收購公司為迎合上市公司的急躁心理,往往會拋出一些不太符合商業常規的做法。這兩個方面加在一起,將使並購風險大增。
最近我看到一家遊戲公司,產品做得不錯,但開價高得嚇人,20倍市盈率。一個年利潤5000萬的企業,現在就要賣10個億,我就納悶了,這個創業者到底在想什麽呢?賣完之後,把錢拿走?拿走50%,5個億?20倍是個什麽概念?它意味著,如果公司業績不增長,投資者需要20年才能收回成本,也即年回報率僅為5%,銀行貸款利率都比這高。這顯然是有問題的。這種企業,我不認為它能夠有長足發展,而這樣的創始人,我也很不看好。
小心!石油貿易巨頭警告OPEC可能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08
據路透報道,幾位石油貿易商高層主管呼籲市場忘記陰謀論,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1月減產做好準備,因為OPEC必須那麽做,過去也那麽做過。
報道提到,數家全球規模最大的貿易商,包括維多公司(Vitol)、Gunvor和摩科瑞(Mercuria)等的最高主管,他們的看法與一般認為OPEC不太可能出手支撐油價的預期相左。
維多執行長Ian Taylor表示:“我感覺目前我們低估了OPEC減產的可能性。每個人都說它們不會減產,但我不是百分之百確定。我認為OPEC會議將會嚴肅討論減產議題。”
瑞士Gunvor執行長Torbjorn Tornqvist認為,OPEC有可能采取行動。“我想沙特或許減個40-50萬桶不會有問題,其他波斯灣國家可能也象征性地減一些,科威特和阿聯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或許會再補上一些,湊到50萬桶左右。”
全球第四大石油貿易商摩科瑞執行長Marco Dunand稱,假設伊朗制裁措施未解除,則OPEC每日需減產150萬桶,減產的機率為50%。
因沙特降低了出口到美國的原油價格,周二WTI原油價格跌至三年低點,布倫特原油創四年新低。自6月以來,石油價格已經下跌了25%。
周三OPEC原油價格四年來首次跌破80美元/桶。
上月,石油市場跌入熊市,沙特罕見地沒有選擇減產,反而下調原油售價,打起了價格戰。有分析認為,沙特這麽做是與美國聯手打擊伊朗和俄羅斯的經濟。也有人認為,沙特是為了制止北美頁巖油產量增長。
OPEC會議將於11月27日舉行,此前成員國科威特和伊朗表示會議不太可能減產,但是沙特尚未表態。如果減產,這將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小心,牛市初期的「空頭陷阱」或許就在不遠處! 羊城第一牛
來源: http://xueqiu.com/9167346918/32769031
上周五滬指意外大漲突破2400點重要關口,單日爆出近2500億量能這一異常現象讓我感到些許不安,因此產生了其一旦繼續放量便堅決減倉大撤退的打算。
然而,本周滬指的表現比我預想的要強勢一些,今天雖然領跌各大指數,但依然站在2400點上方,量能也還是很大,顯然,在大盤藍籌股的帶動下,市場人氣正被進一步激發,後知後覺的場外資金和嘗到甜頭的融資盤正源源不斷地買入股票,滬指2000點時隨處可見的懷疑與恐慌早就被連續出現的陽線一掃而光。
對我來說,這種亢奮行情的出現既在意料之中,卻也不免有所警惕。
我在年初就預判,A股今年將進入萬馬奔騰的全面牛市行情(《
2014年A股:萬馬奔騰OR萬馬齊喑?》
http://xueqiu.com/9167346918/27031291),雖然
@老刀101 @傻蛋001 等空方陣營的朋友一定還有堅實的理由來反對這一觀點,但下半年的大盤走勢已經充分驗證了它的前瞻性。
然而,正如我在9月19日曾轉發的那篇熱門帖《下一輪牛市路線圖》(
http://xueqiu.com/9167346918/31667280)中所說,任何一輪牛市都不可能是直線向上的,必然會有很多波折,總結起來,通常可以分成潛伏期、醒悟期、狂熱期和幻滅期。因此,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冷靜,方能不被市場非理性情緒所裹挾,從而準確判斷行情所處的位置。
拿今年的滬指走勢具體分析,所謂的潛伏期說白了就是上半年那樣讓人絕望的熊市行情,“黎明前的黑暗”最適合潛伏,但沒多少人能看得準,更別說付諸行動了。幸運的是,我在年初作出牛市將至的判斷時,便奉行知行合一的原則加足融資杠桿全力做多,及時占得先機。
很明顯,三季度至今則屬於潛伏期之後的啟動階段,滬指從2000點到2400點的強勢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因此,這期間有眾多懷疑者踏空,而這些懷疑者醒悟之後奮起直追,又讓大盤漲得得更激動人心,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量能的不斷放大。
股票市場有一個鐵律,那就是“行情總是在猶豫中發展,在狂熱中結束”,即便是在一輪大牛市的起步階段,這一規律依然有效,一旦漠視,很容易吃大苦頭。這是為什麽歷史上所有大牛市起點不遠處都會挖一個大坑的原因之所在——也就是“牛市路線圖”上特意標明的“初次回調”。

從中長線來看,初次回調所導致的“空頭陷阱”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指標,因此我們應該樂見其到來,這幾個月的行情究竟只是一次幅度較大的反彈,還是奠定了新一輪大牛市的起點,都必須由一次充分的調整來驗證。
問題是,如果延續前幾個月重倉做多的操作方式,完全不加防範,那麽很可能沒看到這一驗證的結果就被市場淘汰了,所以我對此保持足夠的警惕,隨時做好撤退避險的準備,雖因提前潛伏,這幾個月坐享擡轎有點戀棧,但顛簸大了,下來走走總不會錯,等到下一個平坦路段再上轎不遲。
總之,我要在此慎重提醒自己:
牛市初期的“空頭陷阱”或許就在不遠處,就像2000點寧願多套一點也要堅決做多一樣,接下來寧願少賺一點也要堅決避險。
當然,具體什麽時候該減倉撤退,什麽時候該做空對沖,什麽時候該重新上轎,那就視行情走向隨機應變吧,知道怎麽做就行了。
@今日話題$銀輪股份(SZ002126)$$中炬高新(SH600872)$$順絡電子(SZ002138)$$東旭光電(SZ000413)$$遠光軟件(SZ002063)$$吉林敖東(SZ000623)$ $海特高新(SZ002023)$$雙鷺藥業(SZ002038)$$金螳螂(SZ002081)$$友邦吊頂(SZ002718)$
跟帖評論要小心!29家網站簽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478

漫畫:作繭自縛 (新華社/圖)
29家網站簽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10月6日,據新華社消息,國家網信辦召開跟帖評論管理專題會。會議上,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29家網站在會議上簽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承諾致力使跟帖評論成為文明、理性、友善、高質量的意見交流。
參加會議並簽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的29家網站包括: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國際在線、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青年網、中國經濟網、中國臺灣網、中國西藏網、中國新聞網、中青在線、中國廣播網、光明網、正義網、環球網、法制網、中工網、中國軍網、千龍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騰訊網、鳳凰網、百度網、財新網、今日頭條、澎湃新聞等。
29家網站簽署的承諾書的內容包括七個大項,其中明確承諾“堅持用戶以真實身份信息註冊賬號、使用跟帖評論服務。”。同時,各網站承諾、並誠請所有用戶不發表包括“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等十八類信息。
此外,各網站還承諾“對違反上述承諾的用戶,本網站將視情況采取預先警示、拒絕發布、刪除跟帖、短期禁止發言直至永久關閉賬號等管理措施。對涉嫌違法犯罪的跟帖評論將保存在案、並在接受有關政府部門調查時如實報告。”
國家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強調:“跟帖評論法治化關乎網上輿論導向,網上輿論生態建設,關乎網絡空間法治建設,是依法治網的題中應有之義,依法管網必須牽住網評和跟帖這個‘牛鼻子’。
跟帖亂象多,網站要當好跟帖評論的“把關人”
不久之前,10月28日22時01分,編劇寧財神微博忽然發布聲明,稱自己已經把微博以50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另外一位網絡紅人和菜頭,從此微博再與寧財神無關。不少網友熱議,讓寧財神以50元低價賣掉其超過700萬粉絲的微博,原因何在?
購買了寧財神微博的“菜頭”表示,“(我)登錄了他的賬號去看了一下,滿屏都是謾罵……我不禁為財神心疼了起來,召喚來近800萬粉絲,都是什麽貨色啊?這些人既不會買你的小說,也不會看你的電視劇,無非是找到一個可以踩名人的機會……”
據人民網分析指出,跟帖出現問題,網站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服務提供商,網站應嚴格自律,當好跟帖評論的“把關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早已對相關問題做過明確規定,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仍有一些網站疏於管理,致使跟帖評論亂象叢生;有的網站甚至為了追求“帶血”的點擊率而放任自流,成為負面有害跟帖評論的幕後推手。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對光明網表示,加強網絡跟帖管理,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需要網民文明理性上網,但更需要廣大網站切實履行“把關”職責,做到守土有責、依法辦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其明確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前述新華網消息,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表示,人民網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跟帖評論管理,已經先後制定了多項規章制度。此次將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契機,用好法律這把戒尺,依法辦網,爭取將跟帖評論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搜狐網媒體技術中心總監樊功臣說,新聞跟帖是一個成熟的互聯網產品,是網民意見的重要表達渠道。對跟帖評論進行科學管理和正確引導,構建文明、理性、友善、高質量的信息分享和意見討論空間,是每一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的網站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澎湃新聞副總編遊曉麗表示,網絡空間不是“獨立王國”,現實社會中不能僭越的法律和倫理底線,網絡世界同樣不應該逾越。跟帖評論管理是內容管理的一部分,不能因內容由用戶產生網站就置之不理。澎湃新聞將嚴格做好跟帖評論管理工作,為營造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承擔應盡的義務。
全球央行:政策將收緊 市場請小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78
全球央行官員們表示,隨著刺激性貨幣政策的退出,金融市場可能再次動蕩。
美聯儲主席耶倫和紐約聯儲主席Dudley、墨西哥央行行長Agustin Carstens以及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在昨日的巴黎政策制定者會議上討論了加息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耶倫表示,貨幣政策正常化可能加劇金融市場波動。而卡尼表示,過渡可能會十分顛簸。
這些評論顯示,相較於2013年,央行官員們正在為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做更充分的準備。2013年,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出人意料地暗示美聯儲可能很快開始減少購債規模。這推高了美國債券的收益率,令全球投資者感到驚慌。
耶倫和Dudley都承認,美聯儲官員清楚的意識到,他們必須向投資者明確自己的計劃。耶倫說,
美聯儲將力求清晰、透明的溝通其貨幣政策戰略,以減少意外擾亂金融市場的可能。
上周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失業率降至6年新低,這可能使美聯儲在明年加息。美聯儲已經結束了QE。目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超過4萬億美元。
紐約聯儲主席Dudley表示,美聯儲在明年加息的可能不斷加大,這無疑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市場動蕩。而美聯儲有義務維持全球市場穩定。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表示,金融市場的波動並不是推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理由。他重申,英國央行的加息將是有限並且逐步的。
耶倫表示,寬松的貨幣政策仍有必要。耶倫敦促央行官員們動用所有可動用的工具(包括非常規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達到通脹目標。她說,
考慮到緩慢、不穩定的全球經濟複蘇,支持性的貨幣政策依然有需要。
有投資者擔憂,廉價的貨幣將帶來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刺激政策緩解了政府改革經濟的壓力、造成了對儲戶不公平的局面、助長了資產泡沫並讓金融市場過度依賴流動性。PIMCO前CEO El-Erian表示,
現在的世界給予了央行太多的負擔。這(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一個旅程,而不是目的。如果旅程持續太久,央行很可能從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變成問題的一部分。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巴黎表示,日本央行的行為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日本政府致力於提供短期財政支持和政策,讓農業、服務業和勞動力市場更靈活。日本央行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投資者小心了 美聯儲低調“演練”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64

當市場還在討論何時首次加息的時候,美聯儲已經開始悄悄的演練加息策略了。
美聯儲上周宣布,將七天期定期存款工具(TDF)的利率從0.26%上調至0.27%。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財經作者Izabella Kaminska指出,這看似一個微小的變動,但實際上卻可能意味深長。未來,美聯儲可能會將利率進一步上調至0.28%,0.29%,0.30%,甚至更高,而且實施的規模會不斷擴大。
紐約聯儲官員Simon Potter曾將美聯儲提升聯邦基金利率的過程描述為“磁鐵”,即美聯儲會用一系列工具來將聯邦基金利率限定在一個區間之內。
我們此前已經知道,美聯儲推出了隔夜逆回購工具來為未來聯邦基金利率設定下限。隨著TDF規模的擴大,看起來FOMC委員會可能用它來管理聯邦基金利率的上限。
TDF是美聯儲退出QE的一種策略。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加大了TDF的測試力度,以便在需要收緊貨幣政策之時,借助TDF回收連續多年的量化寬松(QE)所釋放出的流動性。
9月4日,美聯儲稱將自10月起,進行新一輪的連續八周的七天期TDF操作測試。銀行們可以通過參與TDF將額外的流動性上繳美聯儲,同時獲得一定的利息收益。在支付一定的費用後,銀行也可以提前取回這部分存款。
在首四周的測試中,每家銀行的存款上限為200億美元,美聯儲支付的利率為0.26%。在後續的四周操作中,利率將會“小步攀升”但不會高於0.30%。
另一方面,美聯儲新設立的隔夜逆回購工具在過去幾個月里已為人所知,通過這一工具,美聯儲將從貨幣市場基金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處吸收流動性,同時支付他們利息。目前美聯儲將這一工具的利率定在0.5%,隨後會伴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逐步調高。
美聯儲對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表述是一個區間,當前是0-0.25%,而美聯儲希望新的逆回購工具的利率能夠幫助確定基準利率區間的下邊界。
目前美聯儲將這一工具的利率定在0.5%,隨後會伴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逐步調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投資者小心了 美聯儲低調“演練”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64

當市場還在討論何時首次加息的時候,美聯儲已經開始悄悄的演練加息策略了。
美聯儲上周宣布,將七天期定期存款工具(TDF)的利率從0.26%上調至0.27%。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財經作者Izabella Kaminska指出,這看似一個微小的變動,但實際上卻可能意味深長。未來,美聯儲可能會將利率進一步上調至0.28%,0.29%,0.30%,甚至更高,而且實施的規模會不斷擴大。
紐約聯儲官員Simon Potter曾將美聯儲提升聯邦基金利率的過程描述為“磁鐵”,即美聯儲會用一系列工具來將聯邦基金利率限定在一個區間之內。
我們此前已經知道,美聯儲推出了隔夜逆回購工具來為未來聯邦基金利率設定下限。隨著TDF規模的擴大,看起來FOMC委員會可能用它來管理聯邦基金利率的上限。
TDF是美聯儲退出QE的一種策略。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加大了TDF的測試力度,以便在需要收緊貨幣政策之時,借助TDF回收連續多年的量化寬松(QE)所釋放出的流動性。
9月4日,美聯儲稱將自10月起,進行新一輪的連續八周的七天期TDF操作測試。銀行們可以通過參與TDF將額外的流動性上繳美聯儲,同時獲得一定的利息收益。在支付一定的費用後,銀行也可以提前取回這部分存款。
在首四周的測試中,每家銀行的存款上限為200億美元,美聯儲支付的利率為0.26%。在後續的四周操作中,利率將會“小步攀升”但不會高於0.30%。
另一方面,美聯儲新設立的隔夜逆回購工具在過去幾個月里已為人所知,通過這一工具,美聯儲將從貨幣市場基金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處吸收流動性,同時支付他們利息。目前美聯儲將這一工具的利率定在0.5%,隨後會伴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逐步調高。
美聯儲對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表述是一個區間,當前是0-0.25%,而美聯儲希望新的逆回購工具的利率能夠幫助確定基準利率區間的下邊界。
目前美聯儲將這一工具的利率定在0.5%,隨後會伴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逐步調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小心內地數據
|
|
老實說,在過去多年來,我增持了不少零售股。我之所以重點買入它們,是因為我相信,共產黨會大力扶持服務業公司進行擴張,以抵銷固定資產投資的減退,包括房地產。內地官方數據疑點多 在三個月前,我原本傾向相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那時候,國家統計局指出,內地零售增長率為12%,只輕微地較去年同期的13%低。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對內地利好的消息。但是,從為數不少、實力頂尖的國際企業報告看來,它們第三季的銷售表現,都下跌了5至50%。這數據聽起來十分嚇人,但不幸地,這是事實。另外,內地的總商會報告指出,從內地一百強企業的數據看來,它們今年一至九月的零售增長,和去年同期的一樣,都是保持大約10%的增長。那12%的銷售增長,到底從何而來?我開始懷疑。所以,我衷心建議,投資者真的要小心中資零售股。至少,要等到內地消費者信心指數有顯著的轉變為止。然而,我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看見這個轉變。 中信仍在苦戰 上星期,全球鐵礦石的價格持續走低,價格水平之低,可謂近年來罕見。鐵礦石價格的跌幅,已經在兩年多的時間內,暴挫超過50%。一些生產成本高、產品質素低的企業,例如中國中信(267)般,業務無可避免地陷於苦戰。這些企業不僅出現利潤下挫,而且它們所擁有的資產,其價格都會貶值。假如有企業如中國中信般,資產負債表中有高水平的負債,有方法可讓它們輕易甩身嗎?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即使市場趨勢已經變得如此惡劣,中國中信仍然沒有行動,去重新評估旗下位於西澳洲的鐵礦場的市場價值。但是,我認為當行業生態出現根本性的改變時,包括鐵礦石價格趨勢的改變,以及業績因此所受到的影響,公司的董事們都有責任向市場清楚地解釋。幾個月前,中國中信向母公司進行收購,買入其銀行及證券業務。但是,目前內地的金融體系和銀行業,毫無疑問地存在不明朗因素,中國中信收購的資產,真的能為它賺取穩定的收入嗎﹖對於中國中信,及與它相似的公司,我的選擇是:小心避開。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