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作繭自縛 (新華社/圖)
10月6日,據新華社消息,國家網信辦召開跟帖評論管理專題會。會議上,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29家網站在會議上簽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承諾致力使跟帖評論成為文明、理性、友善、高質量的意見交流。
參加會議並簽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的29家網站包括: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國際在線、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青年網、中國經濟網、中國臺灣網、中國西藏網、中國新聞網、中青在線、中國廣播網、光明網、正義網、環球網、法制網、中工網、中國軍網、千龍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騰訊網、鳳凰網、百度網、財新網、今日頭條、澎湃新聞等。
29家網站簽署的承諾書的內容包括七個大項,其中明確承諾“堅持用戶以真實身份信息註冊賬號、使用跟帖評論服務。”。同時,各網站承諾、並誠請所有用戶不發表包括“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等十八類信息。
此外,各網站還承諾“對違反上述承諾的用戶,本網站將視情況采取預先警示、拒絕發布、刪除跟帖、短期禁止發言直至永久關閉賬號等管理措施。對涉嫌違法犯罪的跟帖評論將保存在案、並在接受有關政府部門調查時如實報告。”
國家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強調:“跟帖評論法治化關乎網上輿論導向,網上輿論生態建設,關乎網絡空間法治建設,是依法治網的題中應有之義,依法管網必須牽住網評和跟帖這個‘牛鼻子’。
不久之前,10月28日22時01分,編劇寧財神微博忽然發布聲明,稱自己已經把微博以50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另外一位網絡紅人和菜頭,從此微博再與寧財神無關。不少網友熱議,讓寧財神以50元低價賣掉其超過700萬粉絲的微博,原因何在?
購買了寧財神微博的“菜頭”表示,“(我)登錄了他的賬號去看了一下,滿屏都是謾罵……我不禁為財神心疼了起來,召喚來近800萬粉絲,都是什麽貨色啊?這些人既不會買你的小說,也不會看你的電視劇,無非是找到一個可以踩名人的機會……”
據人民網分析指出,跟帖出現問題,網站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服務提供商,網站應嚴格自律,當好跟帖評論的“把關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早已對相關問題做過明確規定,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仍有一些網站疏於管理,致使跟帖評論亂象叢生;有的網站甚至為了追求“帶血”的點擊率而放任自流,成為負面有害跟帖評論的幕後推手。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對光明網表示,加強網絡跟帖管理,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需要網民文明理性上網,但更需要廣大網站切實履行“把關”職責,做到守土有責、依法辦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其明確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前述新華網消息,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表示,人民網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跟帖評論管理,已經先後制定了多項規章制度。此次將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契機,用好法律這把戒尺,依法辦網,爭取將跟帖評論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搜狐網媒體技術中心總監樊功臣說,新聞跟帖是一個成熟的互聯網產品,是網民意見的重要表達渠道。對跟帖評論進行科學管理和正確引導,構建文明、理性、友善、高質量的信息分享和意見討論空間,是每一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的網站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澎湃新聞副總編遊曉麗表示,網絡空間不是“獨立王國”,現實社會中不能僭越的法律和倫理底線,網絡世界同樣不應該逾越。跟帖評論管理是內容管理的一部分,不能因內容由用戶產生網站就置之不理。澎湃新聞將嚴格做好跟帖評論管理工作,為營造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承擔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