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投機客:鴻運當頭
1 :
GS(14)@2017-01-29 10:30:38新正頭,在此先祝大家聞雞起舞,鴻運當頭!炒開股的朋友一定都想鴻運當頭,連中三元,靠個大浪吹起大風,贏次大餐,當中最具代表性當然係李佛摩、索羅斯、劉強等人。而喺上年,中國出現一個接近他們的傳奇人物──固利資產的王兵,坊間不少報道聲稱他所管理的基金2016年回報達到140倍,冇錯,你冇睇錯,我冇打錯,係140倍。睇完個數即使唔可以令13億人譁然,都令我譁然咗,立刻找找他的資料。翻查完,王兵其實有解釋整體回報「只有」二十多倍,只係渲染之下變得誇張,不過,一年有二十倍回報,相信都滿足到不少我輩中人。總結不同文章中對他的描述和訪問,他的成功之法可以總結以下三個重點:1.越唔志在,越多意外。王兵本身就是固利資產的其中一個合夥人,他把公司名字改做固利是因為希望要穩定盈利,同時強調執行本身交易體系,只做確定的投資,所以目標從來不是希望暴發,但正因只做有把握的事,才有信心把倉位持有到底,扑到一次鴻運當頭。2.階段性重倉。在螺紋鋼1,600元時趨勢未正式出現之時,已經輕倉試行情,等待好淡平衡打破(亦即常說的趨勢出現)之後確認看法,一路加倉並利用一路的盈利支持持倉信心。3.嚴格的風險控制,在多篇訪問之中,他不斷強調風險控制的部份要獨立於交易。而且要制訂事前規劃──訂立組合規則,限定單筆損失對組合的最大影響、訂立止蝕規模等。制訂事中控制,訂立獨立的風險控制人員/部門,監察倉位變動和嚴止極端事情,如過度交易、過重倉位等事件發生。最後更要有事後總結,製作資金曲線和回撤分析。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9/19911851
八十後投機客:訓練股巨肌
1 :
GS(14)@2017-02-12 13:45:52如果你問我,巴菲特,索羅斯,同李佛摩有乜共通點,除了答你佢地都好有錢之外,我相信佢地個都有好強嘅股巨肌(正式學名係臀大肌和臀中肌,俗名即係屁股),人人都話坐得耐,屁股大,要講坐功,佢地都可算係數一數二。不過佢地嘅坐,唔同一般羊生羊太嘅坐,而係贏谷輸縮嘅坐法,否則只會係越溝越淡,最後心淡。作為市場參與者,絕對唔敢話有咩方法可以戰勝市場,但要做到可以與市場共舞,我認為最少要有個鐵三角──方法,坐功,止蝕。三者內,最易學的是方法,天下武功,各門各派,絕無一套功夫可以獨步天下,各有長短,精於一套至少夠行走江湖,可是這仍是外功,若無後兩者的內功加持最終亦只得淪為得花拳繡腿。而後兩者,不是沿於外在,而是由內而發,是心理面的進化,基本上是氣聚單田之說,人人皆能說之,但要做到,只能靠戰勝自己的心魔。到底在升市中,賺錢是否容易,特別是升市中後段,靠的不是鐵三角中的方法,到升市中後段,雞犬皆升,反倒是取決於敢坐與否。特別是散戶心態在持股時,往往希望可以在最高位出貨,於是成日擔心,凝住個市會見頂,最終自己不能在最高位出貨。但現實中巴菲特都不能在中石油見頂當刻沽出,我們更不必要求自己捉到最準,無需要在最高位沽,最低位揸,唔使擔心是否見頂,見底,做到真正順勢而為,總有幾手貨可以食盡全浪。可能有人覺得呢個諗法好笨,炒股,梗係要賺到盡,但情況就好似學踩單車時一樣,越怕跌,越會跌,越想捉到個頂,就越後悔太早賣出,反而突破心中恐懼,放手一去,單車有了慣性,走順了,自自然然一直走下走,越突破捉頂的心魔,越坐得久,越能食盡大浪,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反而係更smart之舉。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2/19925389
八十後投機客:續談MACD周期性分析恒指
1 :
GS(14)@2017-03-26 15:35:13上回提到,MACD是用以確認趨勢的好工具。而用在指數月線圖之上,更有助於把看似毫無規律的走勢以MACD牛差為起點,至熊差為終點,把指數切割成不同的浪,之後便可以MACD的周期性把一個浪再細分成四個周期。如此一來便可比較不同的浪中每一個周期的特性,從而知道當指數踏入MACD中的某一周期時,趨勢頃向如何走向。而這個概念當然除了套用在月線圖上,更可應用於周線及日線圖中,由一個浪是由長期趨勢先行推動,再在短期趨勢作出微調,所以先由月線圖入手定下大局觀,然後再向周線圖着手研究當下在大浪中何等位置,最後再在日線圖上找尋合適買賣點,所以今日先談談周線圖下的MACD走勢。和上次一樣,我們以下面的劃分為MACD指標細分四個周期:
A)MACD高於signal line而低於0線以下
B)MACD高於signal line而高於0線以上
C)MACD低於signal line而高於0線以上
D)MACD低於signal line而低於0線以下由A至D,剛好一個由牛差至熊差的浪完成。而較為貼身的是恒指在周線圖上,在2月3日該周開始,踏入了B周期。不過有睇開圖嘅朋友,不難發現這次的B周期和以上的MACD四周期略有不同,因為這次的B周期並不是由A周期開始,而是由上一次浪的C周期(2016年11月3該周至2017年1月27日該周)轉向而成,通常來說,這是一個較為強勢的訊號,代表短期有較急購買力買入。如此比較一下過往在周線圖上,由C周期轉向為B周期的走勢共出現48次,而在完成B周期轉為C周期之時,當中有20次指數收低於B周期開始之時,幅度多數不多於3%。而當中升幅有21次,而大於10%的次數更有12次,其中更有不少為升幅多於20%的走勢。可見,雖然贏輸次數差不多,但由C周期轉向為B周期一旦企穩,可算是較為強勢的信號,這其中原因,相信是在一個升浪中,MACD周期由A周期至B周期可以認作收貨期,購買力會開始湧現,當去到一定程度,短期炒家開始profit taking,從而轉入C周期,開始回調測試市場支持,如果是真.升浪,購買力足夠,當然會有新買家進場,從而引致MACD回頭,從新進入B周期此時便是測試新買家能耐之時。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6/19969886
八十後投機客:你怕贏嗎?
1 :
GS(14)@2017-04-09 10:43:06常言道股市之道,在於贏谷輸縮,可是要達到這一境界的修為實在非一朝一夕。以統計學的想法去想贏谷輸縮,可以想像把一生中在股市交易的回報和頻率全部繪製出來,X軸為交易回報,Y軸為頻率。原本因為股市是一個負和遊戲,交易盈虧的眾數(Mode)——即最多出現的交易回報應是在零線左方,即負數方向。透過贏谷輸縮,減少虧損的頻率,更大大避免大幅虧損的出現,同時增加大幅盈利的頻率,製造盈虧的非對稱性,使得總計的交易盈虧次數的眾數向右方移動,使眾數出現的地方趨向正數,如此一來長此下去才有機會在股市中做到最終贏家。可是莫說是贏谷輸縮,因為人性使然,要做到贏揸輸縮已經十分不易。因為人性的盈利和虧損的喜好本身就是有非對稱性。1979年,有兩個心理學家Kahneman和Tversky發現,當處理盈利和虧損時,人是不會同樣對待。理論上,一個人得到一百時的開心數值和失去一百時的不開心數值幅度上應該一樣,可是在問及以下兩種情境時:情境1:你本身有100元,必須在以下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選擇A:你有50%的機率可以得到1,000元,50%的機率會得到0元。選擇B:你有100%的機率可以得到50元。情境2:你有200元,必須在以下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選擇A:你有50%的機率會損失100元,有50%的機率不會有任何損失。選擇B:你有100%的機率會損失50元。大部份人在情境1中會選擇B,袋袋平安先算,而在情境2中則選擇A,希望單車變摩托,這反映人在面對浮動盈利時,會頃向保守,相信或多或少是基於想叻、想啱的心態,可是有浮動虧損時,反而變成鴕鳥,想無視錯誤,結果當然越踩越深。而這種怕贏唔怕輸的心態正正是大眾投資者不能食足整個升浪的原因,更是令交易回報更多出現在負數方向,令負和遊戲更難玩。很多趨勢性技術分析或指標都不是靠高勝率製造盈利,而是靠一次命中時要侵略如火,盡量贏大錢,當中需要的是坐足整個大浪,輸時早早認錯離場,即係贏揸輸縮,可是又有多少個直升無回頭的升浪,而每次回調皆是考驗怕贏心態的挑戰,很容易便震走一眾已有微利但怕把盈利倒輸出去的人。心態上,比起怕贏,更應忘掉浮盈,一直讓子彈飛,而非在趨勢中途過早下車。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9/19984130
八十後投機客:善敗之勝
1 :
GS(14)@2017-05-07 15:23:15筆者經常收到不少朋友問及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如何做出止蝕,第二個是如何克服明知應該要開倉,但害怕虧損的心態。這兩個問題的根本實際上都是因為害怕失敗。有人因為怕輸所以情願做隻鴕鳥,抱着賬面虧蝕的股票,不肯止蝕,結果越蝕越多,就更不肯止蝕。亦有人明知前面是機會,但怕輸心態累事,一想到有機會蝕錢時便心中不是味兒,不敢出手,結果一如自己猜想之後,自然又很後悔為何當初不入市。怕輸,怕失敗,實乃人之常情,在人生中,失敗並不罕見,在股市中,輸更是一定會有發生之事,害怕只因沒有完善的計劃和預算,如果懂得失敗,善於失敗,將失敗限制於可控範圍之內,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失敗,接受失敗之後的後果。眾多的投資高手都不斷強調接受失敗的重要性,而我覺得對學懂失敗、控制失敗詮釋得最好的人莫過於一位叫幽靈(Phantom of the pits)的期貨高手。幽靈是一位在美國期貨雜誌論壇上活躍過一期的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只在論壇上自稱幽靈,而且人氣很高,論壇上其中一位和他較友好的人士把和他的對話寫成一本《Phantom's gift》(幽靈的禮物),當中寫出他對交易的三條規則,第一條是「交易是一場輸家的遊戲,我們開始時應要和大多數人意見不一,然後假設我們是錯的,直至我們被市場確認為正確。而非假設我們是正確,然後等待被確認為錯」(Rule Number One:In a losing game such as trading, we shall start against the majority and assume we are wrong until proven correct. We do not assume we are correct until proven wrong.)
即是說我們做任何交易之前,先假設自己是錯,並預備好「天氣不似預期」時便隨時離場。例如當你今天因為RSI超賣而買入某隻股份,你要先定義一個對的走勢,例如5天內應該因超賣反彈至少3%,然後等待市場告之你結果,如果5天之內,股價仍然在低位牛皮,沒有反彈,即使你賬面沒有虧損,但基於你沒有到達「對」的範圍內(市場沒有反彈3%,讓你有盈利),所以你的交易在假設自己是錯的前提下,便是錯誤的交易,依然應該先行離場。如此一來,每次入市前都應為自己定下心目中入市的原因和一個目標期,然後抱着假設自己是錯,隨時離場的心態,只要市場在你目標期內不向你預期的方向走,便應減倉或離場。抱着這個心態,在止蝕層面上、入市心態上,都是主動面對失敗,亦可以說是最快「走佬」的心態,將失敗的損失減到最少,透過善敗保留實力,等待機會大勝。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07/20013001
八十後投機客:鈍感超人
1 :
GS(14)@2017-05-21 13:13:50巴群的一場股東會吸引了逾4萬人參加,及無數人在網絡上看直播,當巴菲特的光環再次登上高?之時,不禁令我想起當年巴老在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和在2007年大牛市時12元沽出中石油被人笑指是儍瓜的事迹。無疑巴老的成功極大部份歸功於他過人的眼光和遠見,不論是分析財務報表,識人之才,觀察於微等等外功技巧,巴老都已經達到登?造極的境界,但他更厲害的是內功心法,正如科網、中石油的例子,當世人皆指他錯誤,笑指巴菲特老矣之時,他力排眾議,堅持己見的鈍感能力亦是輔助他登上皇者寶座不可或缺的因素。鈍感力一詞源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鈍感和敏感剛好相反,指的是不要反應過快,太敏銳和即時對發生的事情作出情感上的反應,但並不是指思想或思考上的遲鈍。投資上往往充斥着不停改變的消息和身旁人的意見,可能大家都試過當買了某一股份之後,該股份一旦下跌,市場上便不其然充斥着對該股份的利淡評論、消息,結果明明未跌破當初定下的止蝕位,便因被評論、消息所影響而離場,離場之後,卻看着股份重拾升軌絕塵而去。所以當外在的聲音、意見或消息出現時,不要過份敏感,一旦發現沒有影響策略的核心價值時,應堅持己見,不要受外在影響。值得參考的是,巴老的生活節奏和投資策略更是外在地增強鈍感力的方法,他長居奧馬哈為的就是要遠離股市,避免對股市的消息和意見太敏銳,從而專注自己的投資策略,令策略發揮最大效益,而他的投資策略中護城河的概念更是在機會出現時,一忍再忍,不要過於反應過快,再遲鈍」多一會,直到比便宜更便宜才出手。除了巴老,數得出還有不少投資家,創業家如George Soros、Michael Burry、Elon Musk等皆是鈍感超人,能夠忍受到和大眾不同看法的壓力,專注實踐自己的策略,直到最後結果的出現。可見鈍感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只有鈍感力強的人才不會被貪婪和恐懼所控制,做到別人恐慌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1/20027785
八十後投機客:恒指終於離開超買區,咁又點?
1 :
GS(14)@2017-06-18 11:16:25上回提到當了解RSI背後的邏輯後,無需要一見到RSI到達超買區便急急腳離場,反而待RSI離開超買區是升浪途中的入市機會,結果恒指在6月12日才正式離開超買區,在超買區樓上足足企了11個交易日,如果一見到超買便離場,在心理上、戶口上相信都唔好受。
既然恒指已經離開了超買區,又可以如何部署?原來自2000年起至2016年間,恒指企高於14天RSI70以上多於10日的次數少之又少,只有4次,至於離開超買區之後會作出如何走勢,可以參考附表。附表是以恒指離開超買區後一天的開市價作參考價,比較之後5個或10個交易日後的開市價,如果變幅為正數則為上升,負數則為下跌。以最近一次2010年為例,恒指於29/09/2010踏入超買區,當日恒指收市價為22,378,RSI(14)為71.27,之後一直停留在超買區上,直至19/10/2010,當日為該次最後停留在超買區的交易日,當日恒指收市價為23,764,RSI(14)為74.53,歷時共14個交易日,到了20/10/2010恒指收市時為23,557,正式確認RSI(14)下降至68.38,脫離超買區,於是以21/10/2010開市價23,737作參考價,比較之後5個及10個交易日的變幅,發現5個交易日後雖然有1.88%的跌幅,不過10個交易日後重新上升至24,377,比參考價上升2.7%。
普遍來說,經歷了長時間停留在超買區後的恒指,雖然因購買力短期耗盡,所以跌穿超買區,而脫離了超買區後短期走勢未見得太好,但10日後普遍亦不太淡,都是在離開超買區後一天的開市價之上游走,即使最差一次亦只比參考價低0.64%,當中正正因為在超買區期間有大量的買盤買入股份,要扭轉強勢非一時三刻,所以在恒指跌穿超買區後,也不需要看得太差,而是應以磨市偏好的心態面對6月餘下市況。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8/20059436
八十後投機客:不爭輸贏,只爭對錯
1 :
GS(14)@2017-07-02 14:16:15最近個市可以用專係殺叻仔形容,在上篇專欄見報之時,恒指剛跌穿RSI超買區,而且更是跌破上升軌,所以時值人心惶惶,如果叻唔切急急腳離場減倉,轉個頭又會見市場未淡,甚至見到科技股、銀行股等板塊相繼破頂。相反之後見到恒指又看似企穩便急急腳再入市,又會因指數的震盪而離場,最終恒指只是一如上篇所講,以磨市偏好的方式運行,貪勝入市,怕輸而沽,結果只會「兩頭唔到岸」。呢種情況在牛市和熊市的中段最容易出現,因為整體市場上長時間維持同一趨勢,雖然波幅並不明顯,但一直單邊運行,而這種情況下如果對自身的投資工具不了解,最容易質疑自身的投資工具,例如當RSI指標長期處於超買區,而又單單因為超買而離場,但又見跌唔落而重新入場,或是因為MACD經常在正數牛叉和熊叉之間穿插,而不停買入賣出,便很容易因為短時間的輸贏而令自己迷失方向。在這市況中,更加唔應該跟車太貼,而是把目光定遠一點,避免front run,為自己的策略設立一個合理的threshold,為自己營造出心理準備令自己不急於求贏,亦不會怕輸,影響出入市場決定。簡單一點的可以以恒指最近的區間26,090至25,565為threshold,上破則加注,下穿則離場。如果要以技術指標制訂策略,可以考慮以反應較慢但確認趨勢能力較高的MACD作參考,但可忽視MACD的正數熊叉,而是以恒指MACD的0線,即MACD的牛熊分界區作為threshold,只要恒指MACD仍然維持在牛區之上,反映市場仍然未大散繼續維持窄幅上落之時,繼續在強勢股中尋找機會,為手上已有盈利的股份take profit並轉入其他待爆的強勢股中,為組合加入散打策略,但不加大注碼或減少注碼,直到指數MACD走入熊區,便要大刀闊斧減倉,否則繼續散打策略。這種打法雖不至於進取,但為操作上帶來一套規則為自己定下看對看錯時機,同時配合現時窄幅市況。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2/20075576
八十後投機客:新鬱金香狂熱!?
1 :
GS(14)@2017-09-17 16:15:48鬱金香狂熱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當時的人民甚至願意用一層樓的價錢購買一棵鬱金香,而當時的鬱金香除了觀賞和炒賣之外,實在是別無用處,可是當人們見到一個無用之物可以為別人的身家短期內爆漲一倍、二倍、甚之數十倍時,相信不少人都會敗於感性,投入瘋狂之中。而最近,ICO的狂熱程度令不少人覺得是鬱金香狂熱的再版,而由於各國政府開始出手控制ICO,而執筆之時更傳出中國關閉境內虛擬貨幣的交易所,更令人開始擔心ICO的真偽,但同時亦有人從中買中上升數以百倍的貨幣,而發行貨幣公司更是盤滿砵滿,所以ICO實在令人又愛又恨,而作為投機客的筆者,亦不免要去了解一下ICO的真諦是甚麼。
ICO簡單來說是脫離交易所的IPO,而投資者付錢所投得的並不是IPO所獲得的股權,而是平台上的新發行貨幣,所以投資者並無平台的擁有權,而獲得新發行的貨幣代表着擁有平台的使用權,即是平台上所提供的服務、或是產品,你都可以使用,但你卻無權擁有,比如共享單車便是便是一個擁有單車使用權但無擁有權的平台,如果每次使用單車都必須使用特定的代幣,那麼共享單車代幣的發行便是ICO。當然以上只是一個例子,因為實際情況上,ICO所發出的貨幣必須和區域鏈(Blockchain)的技術有關,才會以代幣形式使用平台,否則簡單地如共享單車使用現金作為交易方式即可。始終基於ICO的性質和IPO不同,集資不需公司過往往績支持,而且大多是在公司初期,只有概念之時進行集資,所以風險亦更高,所以更要對公司有深入的了解才可進行投資,這個難度可以媲美創投基金選擇初創公司進行投資,而在此之前,由於公司單靠概念便可集資,所以更要避開一些作假的ICO,令難度增加。由於ICO和區域鏈的技術的概念複雜,所以很多人便乘機利用這空檔渾水摸魚,卻非真正進行ICO,當中最多作假的方法是假借ICO之名推銷傳銷貨幣和假借ICO之名圈錢走人。要分辦真假ICO可透過以下幾項基本的方法:1. ICO計劃中應為社會解決問題,或是提供一些新的產品和價值。2.貨幣應該是有限的發行量。3.貨幣應該有去中心化概念,貨幣的發行和交易是基於每一個平台參與者,而非由單一人物或公司控制,而且交易是公開。4.貨幣價值應是自由浮動,是基於平台的需要量而改變,並不是由某部份人所控制。5.團隊中應該有曾參與貨幣圈和技術型的人物,透過LinkedIn和Google搜尋團隊中人物,做足盡職搜查可以了解ICO的可信度。6.沒有固定回報率。7.沒有動態賺錢的方法,如果透過介紹人買賣而有分紅的貨幣只是傳銷貨幣而非ICO。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0/20148059
八十後投機客:破頂唔怕追 最緊要cut得快
1 :
GS(14)@2017-10-09 02:43:44每次當股市創新高之時,最多人思考的一個問題相信是「現在還應否入市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問一問自己是否一個敢於和嚴守止蝕的人,因為無人可以百分百預測到股市的走向,即使是多麼值得買的機會,亦只是有較大勝率而已,所以無論如何,首先是為自己的策略定下止蝕的位置。兩星期前的欄中,筆者當初基於MACD轉弱,加上恒指3頂不破引致RSI、MACD背馳的因素認為股市開始有轉弱迹象,於是在好倉值博率減低情況下,減少好倉,試開淡倉,雖然曾經都開心過一星期,博到指數跌穿50天平均線,可是股市並非每次都能一如預期,最終在降準消息下令股市攻頂,惟有按照計劃在破頂時止蝕,甚至再次轉為睇好,形勢轉變之快難以預測,不過在預備了止蝕計劃之下,損失仍在可接受範圍,而且令自己轉身睇好速度亦較快,所以在破頂之時做順勢還是逆勢交易,止蝕的位置是最大考慮追貨與否的最大因素。除了心理和防止大錯之外,決定買賣的其中考慮因素正是值博率,而其中影響值博率的因素便是目標價和止蝕價,而因為每次破頂初期時,如果另一升浪真的形成,即使破頂後作出整固,通常難以跌穿前頂,所以止蝕價通常可以設在前頂較低一點的位置,例如此次升浪中,9月前頂作出的最高價為28248點,如果以較低一點而股價較為密集的28000點作為止蝕,離現在只是400多點的距離,但若股價真的能攻穿2015年28500的頂部展開大升浪,隨時有千點以上升幅,有值博因素,當然最完美是待股價稍有調整後,再接近一點28000才入市便有更高值博率,不過股市又豈是容易預測,安全之道最好是分注入市。套值博率在個股上,一些止蝕位較近亦是可取之選,例如在整個升浪中都較落後的港交所(388),在$210至$215之間整固了一個平台,而在9月18日當日嘗試做出大陽燭升穿平台不果後,又回歸$210至$215之間,最近乘着市場破頂之勢亦再次慢慢地離開$210至$215平台,相信一來在平台已經找到支持,而又消化了9月18日後的沽壓,同時可定收市低於$214便進行止蝕,如果上穿$220,下一目標價便是前頂$230左右,以$3博$13,值博率亦不低。灝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8/2017608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