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臺大美女
很多人喜歡互聯網,但未必去過這些公司,更沒機會親眼目睹這些公司的前臺MM,她們可是公司的門面呢。
近日,潛在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探子都發回密照,有的攝影技術實在需要回爐再造,有的還差強人意,但咱關鍵是看個熱鬧,就別挑剔照片質量了。
這些前臺MM們,用她們如花似玉的青春,給了我們一個又一個的美麗早晨,因為她們,我們上班也有動力了。感謝前臺MM們,祝你們永遠年輕美麗!
二:上網無限制,就是快
Google公司的網速有多快?
三名Google Chrome 團隊成員在 Reddit 回答問題時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show了一把Google的網速,如下圖.
互聯網現狀報告:中國大陸平均網速居73位
最近,雲服務提供商 Akamai 發布了2014年第2季度「全球互聯網現狀報告」,這里摘出了一些數據,詳情見下:
全球平均網絡速率排名
本季度,有3個亞洲國家或地區進入榜單前5位,分別為韓國(第1位)、中國香港(第2位)以及日本(第5位)。中國大陸位於第73位,平均網速僅有3.7Mbps,不及泰國(第47位,平均網速為6.3Mbps)和馬來西亞(第69位,平均網速為4.3Mbps)。
與此同時,瑞典以平均14.9Mbps 的網絡速率躋身至第3位,而同為北歐國家的荷蘭則以平均14.3Mbps 的網絡速率占到了第5位。作為信息技術大國,美國僅排在第14位,但平均11.4Mbps 的網速仍令中國大陸汗顏。榜單前10位上,除了上文提到的韓國、中國香港和日本外,剩余7個國家均來自歐洲大陸。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美洲或非洲國家的 平均網速夠格擠進前10。
在亞太地區,印度是排名最靠後的國家,平均網速只有2.0Mbps。然而,在「平均峰值連接速度」榜單上,中國大陸被擠到了亞太地區倒數第2位,印度則仍為最後1位。中國香港以73.9的平均峰值連接速度雄踞全球榜單首位,韓國則相應下跌一位至第2位,以色列以68.6Mbps 的平均峰值連接速度摘得季軍。
三:工資有點高
本榜單為:(2014年)工程師,1~3年經驗。
最低能拿多少錢?
No.20 聚美優品 8.74k
No.19 樂視 9.75k
No.18 鳳凰網 10.33k
No.17 搜狐 10.45k
No.16 新浪 10.7k
No.15 愛奇藝 10.85k
No.14 優酷 10.85k
No.13 滴滴 11.3k
No.12 網易 11.47k
No.11 京東 11.55k
No.10 快的 11.56k
No.9 360 11.72k
No.8 人人 12k
No.7 去哪兒網 12.1k
No.6 搜狗 12.33k
No.5 騰訊 12.8k
No.4 阿里 13.13k
No.3 美團 13.5k
No.2 今日頭條 16.33k
No.1 百度 19.4k
所有門戶中,媒體色彩濃厚的鳳凰網不僅在產品和運營崗上,薪水依舊低。而且在工程師職位上也差了一截。
當然搜狐和新浪也差不了多少。讓人意外的是,網易倒是不錯。
排名第一的依然是百度,在1~3年經驗的程序員身上開出了,最低19k的薪水。
最高能拿多少?
No.20 聚美優品 15.95k
No.19 愛奇藝 16.05k
No.18 鳳凰網 17.22k
No.17 樂視 17.56k
No.16 優酷 18.35k
No.15 搜狐 18.65k
No.14 人人 19k
No.13 網易 19.17k
No.12 快的 20.67k
No.11 美團 21k
No.10 新浪 21.25k
No.9 京東 21.35k
No.8 搜狗 21.39k
No.7 去哪兒網 21.52k
No.6 滴滴 21.6k
No.5 360 21.67k
No.4 阿里 22.69k
No.3 騰訊 22.9k
No.2 百度 31.9k
No.1 今日頭條 32k
在最高薪上,今日頭條給1~3年經驗的人開出了32k的驚人價格,超過BAT三家,果然是用“技術流贏得用戶”。
綜合來說,給程序員薪水最不小氣的公司分別是:今日頭條、百度、阿里、騰訊。
看完之後,你是不是也有點小激動呢?是不是感覺自己可以走向人生的巔峰,贏娶白富美呢!
四:令人咂舌的年終獎,令人難忘的年會
下面整理了幾個最受關註的互聯網年會年終獎——最土豪的是360的創始人大獎,直接價值110萬的卡宴;最大手筆的是深圳一家公司,一次性發了10輛汽車;最香艷的是百度公司年會,7名美女火辣登場榮升新“度娘”;最實用的是某公司承諾中獎者16小時調休;
五.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報銷都會比較快
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中,中層的作用主要是上傳下達:即向下級傳達上級的指令並監督執行,同時向上級反饋來自下一級的信息,其次才是人才培養和企業文化傳遞。但這部分工作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管理工具的廣泛運用而逐漸被取代。
傳統企業組織架構象朝鮮人民軍,兵種清晰,層級分明,基礎作戰單元以旅/團為主;而創新公司組織架構象美軍,由於信息技術發達,基礎作戰單元超級扁平化,以特種部隊(介於排和連的編制)為主,縱觀美軍最近幾年的行動,無論是抓薩達姆,還是刺殺本拉登,都是由五角大樓直接指揮特種部隊完成的。
也就是說,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公司老板本人必須要充當“五角大樓”的角色,而中層應該從一個純管理者變成特種部隊的隊長。傳統商業模式由於足夠成熟,老板一個月真正重大決策不會超過三次,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由於變化快,現場管理和臨機決斷的事宜太多,所以必須縮短決策半徑,必須扁平化。
===============================================
點擊鏈接,和創業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question/5589
人民幣過去一段時間的強勁跌勢引發了市場極高的關註度。外匯投機者直接“對抗”中國央行的情況為三年來首次。
人民幣11月觸及6.11高位之後,在短短幾周的時間內大跌900點。接近6.21的水平也是5個月新低。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卻將人民幣定盤價維持在6.12水平(9個月最強定盤價)。摩根士丹利認為宏觀經濟不佳引發了市場做空人民幣。而匯豐則認為,中國央行的舉動意味著中國目前並不想給市場匯率單邊運行的預期,也不想加入到貨幣貶值的大軍之中。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周三人民幣開盤價格遠離定盤價達1.1%,為6月來最大跌幅。在11月中國央行宣布降息之後,人民幣的下跌勢頭有所加快。截止到目前,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2%,為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
本周公布的最新通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依然處於泥潭之中,而美元整體走強也給人民幣帶來壓力。
匯豐貨幣策略師Ju Wang表示,“中國並不想介入貨幣戰爭之中,因此選擇較強的人民幣定盤價。但是市場認為,在一系列基本面數據疲軟的情況下,中國最終還是將被迫選擇人民幣貶值。”
而法國興業銀行對於市場期待人民幣大幅貶值的預期嗤之以鼻,該行表示,中國決策層不會容忍人民幣出現5%以上的貶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央行副行長易綱周末在公開場合提到,今年人民幣為全球第二強貨幣。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這是中國央行首次公開警示人民幣過於強勢,意味著在通縮陰霾襲來以及亞洲貨幣普遍貶值的情況下,中國可能會改變匯率政策。
易綱21日在“2014-2015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今年以來美元是最強的,美元兌歐元的升值超過10%,對日元的升值超過11%。而人民幣在全世界是第二強,實際有效匯率表現為升值。從總體看,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進程非常快。
中國的實際有效匯率(REER)已經連續六個月升值,這進一步擠壓了出口商的利潤。11月,以貿易比重為權數的有效匯率升值了2.3%,這在諸多貶值的國家中顯得鶴立雞群。
中信證券在2015年的展望報告中提到,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會抑制出口競爭力。實際有效匯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總出口增速將下降2.2個百分點。
而隨著出口增速的放緩,外匯占款將減少,進而影響到國內基礎貨幣的投放。
《每日電訊報》認為,中國已經悄悄地加入了亞洲的貨幣貶值大戰。
11月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了2%,這越來越像是中國為了應對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國家貨幣貶值而采取的舉措。
日本央行大膽而激進的貨幣實驗令日元從2012年初以來貶值了40%。華爾街見聞曾提到法興的報告,該行分析師Albert Edwards認為,日元大幅貶值將迫使整個亞洲地區采取同樣程度的貶值,並向西蔓延,產生一波通縮大潮。
首當其沖的可能是中國。當前中國的通縮風險逐漸暴露,這令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更加強烈。
數據顯示,11月中國CPI同比增長1.4%,創2009年11月以來最低。受制於產能過剩和總需求不足,工業品價格持續負增長,11月PPI連續33個月下滑。
人民幣貶值會將中國的通縮風險輸出,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的處境將會更艱難。
新興市場國家現在已經面臨著資本流出。在美元升值、油價暴跌、商品價格下滑的背景下,俄羅斯盧布暴跌,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和印尼的貨幣均遭拋售,這種貶值效應也給中國帶來壓力。
瑞銀分析師George Magnus對《每日電訊報》提到,“這有點像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年日元也是一瀉千里,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通縮風險,我認為亞洲國家很難守住陣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降溫,常年保持高速增長的外貿也將轉入“新常態”。
海關總署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其中,進出口總額3.4%的增速,大幅低於年初時提出的7.5%的目標。
海關總署發言人鄭躍聲表示,中國對外貿易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區間。世界經濟複蘇緩慢,無法支撐我國外貿的高速增長。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的對外貿易也進入了穩增長、調結構、提質量為特征的新常態。” 鄭躍聲說,外貿增速大幅低於預期,與貿易正處於增速的換擋期有關。貿易增速同整體經濟增速一樣,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區間。
在提到今年的外貿形勢時,他表示,預計2015年我國外貿的總體增速將高於2014年,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會進一步提高。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15年的外貿增長目標或將從去年的7.5%下調至6%左右。這將成為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最低的外貿增長目標。報道稱,“推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培育競爭新優勢”也成為今年外貿主管部門的主要工作。
去年底,《中國日報》曾援引商務部長高虎城周日的話報道稱,中國已將2015年的對外貿易增長目標由今年的7.5%下調至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暴跌的油價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是好消息,但對通脹數據來說無疑是糟糕的。
長期受困通縮的日本突然間成為發達國家中通脹率最高的國家。歐元區和瑞士通脹率在近期跌入負值。英國距離通縮也不遠了,12月通脹率創十五年新低。而今晚公布的數據可能會顯示,美國也將加入“全球通縮俱樂部”。
北京時間今晚21:30,美國勞工統計局將公布12月CPI數據。市場預期美國12月CPI將環比下降0.4%,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意味著12月CPI同比僅增0.64%,創2009年以來新低。
市場還預期,剔除了食物和能源價格影響的核心CPI環比增長0.1%,同比增長1.7%。
能源價格的大幅下跌成為12月CPI下降的主要原因。
法興銀行分析師Brian Jones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預測顯示12月季調後汽油價格下跌12%,反映到CPI上可能是能源成本下降5.4%,拖累12月CPI數據約0.5百分點。
(一季度汽油價格將把CPI拖得更低)
Jones還補充道,“顯著降低的汽油價格將會給整個冬季的CPI帶來下行壓力。”因此,12月可能不是CPI下降的唯一一個月份,甚至更大的環比降幅可能會隨之而來。
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不僅未能實現,反而漸行漸遠了。不過,美聯儲主席耶倫在上月FOMC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能源價格暫時性的下跌不應推遲加息的進程。
但市場預期通脹低迷為持續更長時間:
美國通脹保值債券(TIPS)隱含的未來十年通脹預期僅1.6%,三十年期通脹預期也僅1.8%,低於美聯儲希望的2%的水平。
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PPI環比下跌0.3%,創2011年10月以來最大的降幅。此前彭博新聞社對75位經濟學家的調查中值為下跌0.4%,11月PPI環比為下跌0.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加坡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在非常規日程的會議上意外宣布,降低新加坡元(新元)匯率政策的斜率,下調通脹預期。在國際油價暴跌影響下,新加坡采取了貨幣寬松的措施。新元此後跌幅一度創逾3年半新高。繼去年以來12家央行先後降息後,又一家央行主動加入貨幣戰。
金管局同時宣布,將維持新元名義有效匯率(NEER)逐步溫和升值的政策區間,政策區間的寬度和中點都將不變。金管局公告稱,自去年10月發布上一份公告以來,通脹前景發生巨大變化,油價下挫是主要原因。公告稱:“政策立場適度調整與2015年通脹上升更溫和的前景一致,對保證中期價格穩定也是適宜之舉。”
金管局原定今年4月才舉行貨幣政策會議,此次突然開會已屬意外之舉,而主動下調匯率斜率更是使金管局成為近日又一家推出寬松措施的央行。上周除歐洲央行公布將啟動購買債券的萬億歐元QE外,加拿大和丹麥的央行均意外降息。
據彭博報道,研究機構CIMB Research駐新加坡經濟學家Song Seng評論認為:
“金管局實質上是盡量在定於4月進行的政策評估以前先行一步。我們已看到多家央行降息,新加坡此舉並非常規日程的舉動,這必然是在巨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所為。”
面對國際油價暴跌和歐洲央行萬億歐元的QE,全球其他央行不得不明確將采取何種立場及如何應對。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提到,去年年初至今,已有12個國家的央行步入降息周期,只有巴西、俄羅斯和新西蘭因國內通脹和本幣貶值等因素困擾,仍處加息通道。
過去三個月,新元對美元匯率已跌去接近6%,在彭博追蹤的11種主要亞洲交易貨幣中跌幅排名第三。金管局上述貨幣寬松措施發布後,新元對美元匯率急速走低,美元兌新元一度升至1.35,創2011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 新加坡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6個基點至1.924%。
但從以下走勢來看,新元對日元的匯率波動明顯沒有新元對美元的大。下圖中MAS代表今日意外公布降低匯率政策斜率的金管局、SNB代表本月意外公布取消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下限的瑞士央行、ECB代表上周決定啟動萬億歐元QE的歐洲央行、FOMC代表上月發布貨幣政策會議聲明的美聯儲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金管局今日公布:
2015年,包括所有項目的CPI料處於下降0.5%至上漲0.5%的區間,去年10月份的預估為上漲0.5%-1.5%。
MAS核心通脹率2015年預計在0.5%-1.5%,此前的預估為2%-3%。
重申2015年經濟有望增長2%-4%。
本月公布的去年12月新加坡年化CPI通脹率為-0.2%,自2009年11月以來首次連續第二個月年化CPI負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貨幣大戰又迎來了一個新成員——新加坡。上周除歐洲央行公布宣布萬億QE外,加拿大和丹麥的央行均意外降息。這令市場開始猜測,下一個會不會是中國?
彭博文章提到,中國可能會是個例外。理由包括:
1,出口。就算人民幣對其他國家(例如日本)貨幣保持強勢,過去幾年中國的出口依然穩步上揚。人民幣貶值真的有必要嗎?
2,再平衡。人民幣貶值可能會令進口價格走高,進而損害消費以及經濟再平衡的進程。
3,規模。中國的經濟體量比新加坡大約30倍,而且中國經濟並未完全開放,所以采取跟新加坡一樣的做法不一定會帶來同樣的效果。
4,資金流出。流入中國的資金已經在放緩,流出的規模在增加。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加速資本流出,令國內的資金情況更為嚴重。
5,債務。根據彭博的數據,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和貸款規模為7730億美元,人民幣走軟將會令利潤本已下滑的中國企業日子更難過。
6,美國回應。人民幣貶值可能令美國再次質疑中國操縱匯率。
7,外匯儲備。今年晚些時候,IMF將啟動每十年進行兩次的評估,以決定其成員國可以將哪些貨幣納入官方儲備貨幣籃子。人民幣貶值可能會令中國推動人民幣進入特別提款權系統的努力付諸東流。
8,結果。如果中國要加入全球寬松大戰,中國更可能選擇降息或降準,而非令人民幣貶值。
雖然人民幣不貶值的理由有很多,但市場似乎並不買賬。
華爾街見聞提到,今日央行上調了人民幣中間價,但人民幣即期較中間價大幅下跌,跌幅一度達到1.956%,至6.2477,逼近2%的匯率限制,刷新此前最低記錄。這是人民幣本周第三次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公布的1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將近兩年半以來首次跌破50,顯示制造業活動收縮,中國政府增加刺激措施、追隨新一輪全球大寬松浪潮的可能性因此增加。
繼去年中國公共財政收入自1991年以來首次重回個位數增長後,上周末又傳出中國經濟數據的壞消息。昨日中國統計局公布,今年1月中國制造業PMI為49.8,不但低於50.1的前值和50.2的彭博調查預期值,而且是2012年10月以來首次低於50的榮枯分水嶺。《華爾街日報》援引分析師觀點稱,制造業PMI表現出,要在未來幾個月促進經濟增長,中國政府需考慮出臺更多有針對性的措施。
《華爾街日報》報道提到,匯豐銀行經濟學家馬曉萍認為,1月制造業PMI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的需求增長仍疲弱,此前包括註入流動性、降息、房貸新政等多種政府支持措施迄今為止收效有限。考慮到中國CPI通脹下滑,去年全年為2%,加之國際油價大跌和國內需求增長放緩,馬曉萍預計中國央行可能再度降息。
面對國際油價暴跌壓低通脹預期和除美國以外地區普遍增長乏力的全球經濟環境,上月歐洲央行公布萬億歐元QE後,瑞士央行、丹麥央行均決定降息,加拿大央行和新加坡央行均出乎市場意料宣布了寬松措施。去年12月加息650個基點俄羅斯央行還在上月意外逆轉,公布降息200個基點。
去年11月中國央行已公布兩年來首次降息,一些機構仍預計今年中國央行還可能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準)或者繼續降息。上月華爾街見聞援引摩根大通報告預測稱,今年上半年會有一次以上降息,兩次降準,首次降準可能就在本月19日以前。
德意誌銀行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預計,疲弱的中國數據會促使中國政府采取進一步寬松的行動。但提及此預測的彭博報道指出,張智威和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等經濟學家此前都認為,中國央行會推遲降準,因為降準會產生股市泡沫的風險。上周五上證綜指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收跌,當周跌幅創一年來新高。
彭博經濟學家Tom Orlik也在報告中提到,A股正在失去上漲動力,1月數據又顯示了經濟增長形勢仍在漸漸惡化,這為中國央行進一步寬松奠定了基礎。Orlik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央行會再度降息。
澳新銀行則是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央行會降準50個基點,將存款利率下調25個基點。上述彭博報道稱,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中國制造業仍面臨去杠桿的壓力,制造業的通縮持續,去庫存還未結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澳大利亞央行本周二降息25個基點至2.25%,刷新歷史最低利率記錄,並暗示未來可能進一步降息。
此前,澳大利亞的利率自2013年8月以來一直維持在2.5%的歷史最低點。
在周二發布的聲明中,澳洲聯儲認為進一步降息是合適的。外部環境對澳聯儲本次降息決定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澳聯儲在本次會議紀要中提到,“美國經濟持續走強,但是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都比預期要弱。當前預測全球經濟2015年將繼續溫和增長。”
澳大利亞央行行長史蒂文斯表示,國內需求增長整體相當疲弱,降息的目的是為了提振經濟增長,預計降息將支持需求。聯儲執委會認為未來進一步降息也是合適的政策舉措。能源價格走低將暫時性打壓CPI,未來1-2年通脹將符合目標區間。
澳洲聯儲聲明中還提到,澳元仍高於多數基於基本面的估值。考慮到大宗商品價格下挫,澳元是在基本面估值之上的。
澳聯儲預計一段時間內,澳大利亞經濟仍將有閑置產能,全球經濟預計溫和增長,失業率峰值略高於預期,能源價格下行一段時間壓制通脹率,貿易下降導致收入增速下降。預計更低的能源價格能支撐消費支出。
匯豐(HSBC)經濟學家Paul Bloxham稱,本次澳聯儲聲明口吻與12月時有了很大不同。“他們看上去要更加擔心澳大利亞經濟的需求部分,這點很有趣。”
澳聯儲降息消息公布後,澳元兌美元匯率大幅走低逾140個基點,刷新2009年5月以來新低;澳大利亞ASX200股指上漲1%,刷新2008年6月以來新高。
最近幾周全球已有數家央行進行了降息,包括瑞士、丹麥、加拿大和新加坡,各國降息的原因也不約而同的指向通縮壓力和經濟低迷。
上周三(1月28日),澳大利亞發行量最大報紙——《先驅太陽報》刊文暗示澳洲聯儲有望在本次會議上降息。
資深經濟新聞記者Terry McCrann在該報發表的文章中列出了澳聯儲對經濟前景展望的變化預測,並稱“聯儲將幾乎肯定”在周二的會議上降息。該報道指出,年內澳洲聯儲或將連續降息,降幅至少達到25個基點,次數至少為兩次,最多可達4次。
因在亞洲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出口導向型的澳大利亞面臨的潛在外部風險增加不斷增加,加上以鐵礦石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軟,澳大利亞央行有放寬貨幣政策刺激投資的壓力。
此前澳聯儲一直按兵不動因擔心房地產市場過熱。
匯豐(HSBC)經濟學家Paul Bloxham認為,澳洲聯儲維持在歷史低位的利率已提升經濟活動,稱12月澳洲房價上漲了8%。並稱,澳洲聯儲面臨的關鍵挑戰是,一段時間內,房價增長一直超過家庭收入的增長,降息可能令房價增長更快,並導致房地產泡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