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字當頭:富士康危機管理 利世民

2010-05-27  AD






 

世民用了近兩年 多的iPhone,終於決定不再工作。這是一個尷尬時刻,因再過多一個月,新的iPhone 4G便要面世。更抵死是,早兩天,朋友在facebook上貼了Walmart由星期二起,將iPhone 3GS售價下調至97美元的新聞報道,世民留言說風凉話:「iPhone壞了,買一部新的更化算。」怎料48小時不到,報應就來了。

iPhone 罷工,惟有在facebook上廣告友好,未來一段日子,把世民視作不在香港好了,不要打電話,也不要期待我像過去幾年般,見電郵即覆。又有朋友「贈興」 留言,說我的iPhone是感應了富士康的「11跳」。這Gag實在不好,因為說不定,我就要為此再多買一部。

富士康接二連三到第十一,每 次有事,Twitter上均被人大推特推。說實在,頭一、兩宗可能是偶然。畢竟,富士康單是一個龍華廠已有25萬工人,整個深圳更有40萬員工,那可是一 個北美中型城市的規模。可是再發生多幾宗自殺案,陰謀論也越傳越厲害。事實上,在第七、八宗自殺案發生後,Twitter上的人基本上已認定富士康是地獄 式血汗工廠。

真相是甚麼?世民也不知道。不過,可以肯定,富士康的做法不夠完全。從新聞報道得知,富士康已要求員工「自願」簽署承諾,不會 傷害自己和他人。天啊!如果這樣的表面工夫會有效,天下間為甚麼會有警察和社工?

重點是找出系統問題

教授危機管理的時候,世 民例必要學生記緊兩件事:第一,先照顧所有人的人命安全;第二,盡可能以最短時間,收集最多資訊。死者有沒有共同點?生活習慣?家庭背景?財務狀況?富士 康管理今次危機的負責人都掌握了這些資訊嗎?

危機管理不是公關,也不是法律上的防備工作。危機管理,重點是找出系統問題,然後堵塞漏洞。如 果我是富士康管理層,現在第一件事是請偵探和商業人類學家,到廠房和宿舍明查暗訪。說不定,問題跟工作壓力完全無關。可是從現在的表面證據看,富士康的管 理層似乎只不過是主觀地希望,下一宗自殺案在別家企業的工廠發生。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8

利字當頭:一鑊無米粥 利世民

2010-05-28  AD






 

大家記得港股直 通車嗎?07年8月,大陸外管局宣佈試行「港股直通車」,第二天,天津的中行門外便有一條人龍了。就在那幾天,世民買了些港交所call,還叫身邊的親朋 戚友一起瞓身支持。一直到11月,溫家寶親口說這個政策不存在,我也速速通知大家要清了手上的貨。這次07年度代表作,確實非常和味,至今天仍然有 after taste。

港股ETF冇時間表路線圖

不過,自那一次,世民經過再三思量,以後也不再相信大陸會容許任何形式的 資金自由行。畢竟,權貴手上要走出去的資金,老早就有自己的渠道,平民百姓的錢,依照大陸的國情,當然要綁在國內。人民幣的滙管,說到底是向銀行業的利益 輸送,也主權對資產階級的一種管控的手段。所以,除非是為了洩洪減壓,而且到了沒有其他選擇的地步,否則,大陸沒有向香港放水的理由。

香港 沒有資金自由行,久不久仍有資金流向與實際經濟環境背馳的問題。要是河水井水撈亂來,水會混濁一點。始終香港在經濟上是一個獨立系統,而兩地的規矩南轅北 轍,所以還是像現在般,各有各做比較好。昨天,港官和大陸簽署CEPA第七補充協議,其中有提及港股ETF的部份,不過報道又說要等待條件成熟,沒有時間 表,沒有路線圖,又說要由深圳上海交易所決定。世民夠膽講,這次又是一鑊無米粥。

(延伸閱讀:任志剛07年9月20日《觀點》「港股直通車 計劃」http://bit.ly/cL8Duv)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9

利字當頭:中國優勢? 利世民

2010-06-1  AD





 

《英國金融時 報》公佈最新的世界500強排名。中石油(857)終於超越美國埃克森石油,成為全球市值最大企業,是中國企業首次佔榜首排名。排名十大當中,還有工行 (1398)和中移動(941)。這是強國崛起?還是虛火上升?

毫無疑問,今天的中國比30年前進步多了。不過,說中國的經濟沒有重大問題 也不是。更深層次的問題是,10年、20年後,中國還可保持現在這種增長再增長的趨勢嗎?

年輕人難當老闆只賤賣勞力

心裏不服 氣的可能會問:「全世界哪裏的經濟沒有問題?」無錯,歐洲問題很深遠,美國的財赤也很嚴重,但中國呢?有沒有人知道,究竟中國是如何成為世界工廠?是中國 有甚麼優勢?還是中國的勞動力夠多夠賤?

說到底,還不是一個「平」字,可是,中國可以賤賣勞力多少年呢?富士康最近的離奇自殺案,又是否一 個訊號?事實上,富士康本身的邊際利潤也夠低了,還可以怎樣?

改革開放的神話,在80年代,是個體戶,是部份人先富起來。到了90年代,是 股瘋,是宏觀調控。到了千禧前後,是國企巨無霸獲得種種豁免到香港上市。之後,是整體上表面受控,但接連在不同個別板塊出現泡沫和爆破。幾年前,意識形態 開始針對民企,但國企和地方企業卻在政治方便之下,擴展得更快。最近,大家才發覺,中國新一代對未來感到很灰暗。

中國企業,能上甚麼榜的, 不是國有,便是國有銀行持有。餘下的,都是地區政府的產業。民企做得好、做得大,老闆過幾年便會被抄家。

今天中國年輕人,大老闆不敢當,小 老闆也當不了,做打工仔,卻原來只是賤賣勞力。賣創意嗎?賣藝能嗎?媒體不是自由競爭的,沒有點關係,好難入門。服務業,競爭是全球化的,貴精不貴多,中 國沒有優勢。重點行業,就像先前所說,都是國營官辦,遊戲規則心照不宣。

最後,請問中國還有甚麼優勢呢?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05

利字當頭:去曼谷搵錢 利世民

2010-6-2  AD





 

雖然保安局對泰 國仍維持黑色旅遊警示,不過在private bank打工的朋友已準備到曼谷。

世民:「恭喜喎,有危先有機嘛!去開Central World,記得影相放上facebook。最威一定係你。」朋友:「你估我好想去咩?好彩保險公司仲未肯包,公司o依家都唔敢叫我哋出發住。不過,曼谷 嗰邊嘅同事日日打嚟,話除咗無遊客外,曼谷一切已回復正常,要我哋快啲過去傾。佢哋一定要香港office派人過去照顧班大客,搞到我哋鬼死咁難做。」

大 客揀香港泊低啲錢

世民:「又係喎,點解唔叫新加坡office派人呢?」朋友:「見識過今次紅衫軍暴亂,班大客想資產offshore。o 依家個個都睇住大陸市場,好自然會揀香港去泊低啲錢。畢竟,我哋有CEPA嘛。不過,佢哋又唔會將全副身家搬入大陸。始終香港進可攻,退可守。唔好唔記 得,香港不單止無外滙管制,港紙仲同美金掛鈎。平時都唔覺香港有幾好,但當其他地方一出事,就知香港有幾好。」

泰國究竟有多少富豪?Red Bull的創辦人,泰國飲品大王許書標(Chaleo Yoovidhya)家財,估計有40億美元。根據《福布斯》估計,頭40名最富有泰國富豪,加起來身家約250億美元。這些泰國富豪當中不少實業家出 身,特別是食品加工業。從宏觀角度看,中國既是生產基地,也是新興消費市場,藉此機會將重心調整一下,也不無道理。

深層次一點看,這個小故 事又一次說明,其實政府只要拆牆鬆綁,搞好法治,香港的優勢便自然跑出來。反而政府搞甚麼招商推廣,實在是多餘兼老土。

Private sector真的拼了命去博機會,當官的要是沒有這種心態,還是專心做自己應做的事好了。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08

利字當頭:一道板斧 利世民


2010-6-3  AD





 

小泉之後4個日 本首相,由安倍晉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到鳩山由紀夫,每個都只做得一年左右。畢竟,經濟不好,政治上也自然多變動。

剛巧在星期一,世民跟 一班美國來的大學生討論時事,我說:「今天的世界,情況就似90年代的日本。只不過是規模上,全球泡沫更大,爆破影響到的人更多,結果更不可預測。」

席 間,有一位看來廿歲出頭的日籍學生挑戰說:「你說日本經濟有問題嗎?我可不覺得。我們仍然好好的啊!要是全世界都可像日本般,那已經不錯。」

二 十多年前,大家都以為世界的中心快要搬到亞洲,不,東京才是世界的中心呢!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指數以38916點收市。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前景 模糊,冷戰末期的歐洲,尚在等待「蘇東波」(蘇聯、東歐的第三波民主化)正式展開序幕。美國的環境確是比較好,但大病初癒,形勢始終不及當頭起的日本。

人 為拉低利率難令社會復活

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對應「炒風」,緊縮土地融資,日本的銀行也收緊有關借貸,令地產相關資產價格暴跌,銀行紛紛 資不抵債,由此開始了不斷以寬鬆貨幣政策為銀行續命的做法。

91年7月,日本銀行貼現率是5.5%,到了93年9月已降到1.75%,可是 減息能讓銀行苟延,卻救不了經濟。92年中,日經已蒸發了六成多賬面值。之後18年,都未曾回到那歷史高位的一半。

就在90年代 ,日本一向佔優勢的產業,幾乎統統被鄰近的南韓和台灣取代了,曾經稱雄的汽車業也全球化了。千禧年前後,新產業抬頭,手機、電腦和網絡,日本才忽然發覺自 己和世界脫了軌。

日本的故事教訓我們,人為地將利率拉低和由政府帶頭開銷,只會令一個健康的經濟變成泡沫,卻不可令瀕死的社會復活。美國和 歐洲泡沫相繼爆破,中國大陸的經濟和社會,也處處亮了紅燈,可是從過去兩年多,卻見各國政府只有同樣的一道板斧。你說,可怕不可怕?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4

利字當頭:長勝將軍 利世民

2001-06-8  AD






 

上星期在獅子山 學會培訓班上,世民問:「市場有長勝將軍嗎?」90後的學員都覺得莫名其妙,反問:「難道企業倒閉關門才是正常?」

世民:「也不一定。一般 環境下,有錢賺的生意只會越做越好,不會無緣無故倒閉。可是,如果有些企業,人人都覺得它無論如何都不會倒閉,那大家就要小心,因為市場真的沒有長勝將 軍。背後一定有些代價,只不過我們平時忽略了。」學員:「對不起,仍然摸不通你想講甚麼。」

世民:「60年代前,香港金融業基本上完全無任 何監管,久不久便鬧擠提。60年代,香港開始監管銀行業。過幾年,塵埃落定,銀行業再沒有出過甚麼大事,銀行業的排位,也沒有大改動。唯一例外就是大陸銀 行的出現,但陸資銀行的市場佔有率,也說不出是標青。」學員:「難道你要見到銀行倒閉?那可會做成很大社會震盪。再者,世界上有那一個地方的銀行業沒有監 管。」

世民:「財金監管的歷史,比你想像中短。美國的FDIC也是1933年才成立,已算是世界第一。當然監管一旦存在,人民有了預期,現 在要撤銷監管就不容易。就是由於銀行業變了管制下的競爭,風險因素較難估計的融資,便要到股票市場。所以,69年才開業的遠東交易所,幾年間便做了起來。 今天的大財閥,不少就是在那幾年壯大起來。」「之後呢?」 學員問。

下一代更難創新天

世民:「70年代中,當時的政府已想將 四家交易所合併,不過要到86年才成事。80年代,之前講及的一班港商,將壟斷了的股場當作提款機。90年代,換了陸資做主角。香港80年代後,只有寥寥 幾個白手興家故事。那你們現在知道,Capitalism without failure is like religion without sin的意思是甚麼。希望你們明白,政府製造更多長勝將軍,代價是,你的下一代更難創新天。」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31

利字當頭:多謝屈機 利世民

2010-06-9  AD





 

在96年,世民 拿着Palm Pilot,以為已掌握未來。後來用Windows CE,當中也看得出開發團隊的心力。可惜,沒有連接上網的,統統都是過渡性產物。直至Apple推出iPhone,我們才有真正可24小時都會拿來用的 PDA加手機。

07年1月一個深夜,世民一個人在Bloomberg旁看有關iPhone的短訊,心想:「這東西夠蘋果拋離對手好多光年 了。」對,是光年計的距離。3年了,手機開發商都在搞Smartphone,有誰even come close?沒有。

FaceTime 視像通話夠突破

前天,喬布斯在WWDC宣佈新iPhone 4。有些人說這部機沒新意。或許那是對的。不過,在iPod之前,早就有mp3,問題是iPod和iTunes的組合,確是很屈機。iPhone面世,大 家都問Smartphone有甚麼新奇?可是,一部可迫使電訊商改變遊戲規則的手機,就很不一樣了。iPad被人笑是加大碼的iPod Touch,又有人說用一半價錢可買一部NetBook。可是銷量不會騙人,iPad開售兩個多月,已可肯定是成功之作。那麼,iPhone 4又是甚麼?

它是一部「屈機」。FaceTime視像通話是一大突破。「視像通話老早就有啦!」對,不過令阿公阿婆都識得用視像通話,這才 有意思。FaceTime是公開平台,其他手機和電腦原則上都可接上FaceTime。應該很快有人想到其他用途。另外,iPhone 4錄影及剪接功能不錯,以後在YouTube上,大家會見到更多、更即時的街片。民間新聞台會否因此出現?

新的Retina Display顯示文字效果很好,iBooks電子書平台正合時宜。iPad和iPhone加起來,critical mass不但吸引出版商,而且eReader是winner takes all的遊戲,要替阿馬遜的Kindle擔心了。還有那個iAds,看來是未來手機廣告方向。喂!Google去了哪裏?但從事創作的人肯定有福了,現在 的平台比以前更多,更民主。多謝iPhone,多謝屈機。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36

利字當頭:十二跳之後 利世民



2010-06-10  AD





 

富士康在十二跳 後,急急為員工加薪,而且幅度甚大。其他廠商,紛紛叫苦連天。畢竟,在大陸的小本經營,除了土地人工便宜,其他成本絕不簡單,尤其為了配合地方官的朝令夕 改,基本上,廠商都只不過是為當官的做生意。如今工資也終於跳升,世民的直覺認為,轉變絕不尋常。

正面的說法,認為工人收入上升,意味大陸 內需真正起動。13億人都動起來,不得了。不單止中國企業受惠,全世界賣東西到中國的,都一樣受惠。所以,見到人工上升,大家應該感高興,因為強國要向產 業鏈的上游去了。

工資升殺傷力勝滙率升

另一邊廂的見解,認為工資上漲,結果只會令生產活動移到別處。像富士康,郭台銘就揚言 要將生產遷回台灣的無人工廠。其實早在勞動合同法出台,已有預測指,大陸以廉價勞力賺取外滙的年代要完結了。民工荒這個詞彙,也不是新鮮事。富士康的十二 跳,只不過是其中一隻黑天鵝罷了。

第三個說法,認為08年後刺激經濟措施,根本是對應大陸的經濟結構轉變而推出。可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工人的生產力,未有增加,可是工資卻因貨幣政策失衡,出現上調壓力。工資和物價的上升,殺傷力遠高於人民幣升值。雖然國內最新公佈的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 數,按年升3.1%,問題是,你信這些數據嗎?世民更傾向相信國內一般人的生活支出負擔,上升幅度遠高於統計出來的表象。

無論是那一派觀 點,都同樣指向一個大問題:要是全球貿易出現萎縮,結果會否重演30年代的大衰退。當年,就是因為貿易壁壘紛爭,引致全球商貿倒退和各國的經濟衰退。現在 太平盛世,既沒有戰爭的浪費,原則上,衰退不會太長,也不會太深。可是,中國面對這些衝擊,又會有怎樣的改變呢?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41

利字當頭:西人睇天匯 利世民

2010-6-18  AD






 

前晚,睇完瑞士 數西班牙,收到獅子山學會王弼傳來的電郵,差點笑死。那是彭博新聞的一篇報道,標題直譯是:樓宇交易撻定反映政府控制價格初見成效。嘩!Did I miss something?

認為政府出招見效

細讀才知道,講的,原來是天匯事件。不過,說來也奇怪,華文媒體和輿論,都 傾向將天匯撻定盤,視為托價不成的鬧劇。至於西文媒體嘛,將重點放在整體資本環境,由限制豪宅按揭成數到九招十二式。

外文媒體編採人員的觀 點,香港人始終感覺抽離一點。讀過彭博新聞之後幾小時,又見到《金融時報》如是說。

或者,外圍的氣氛真的很差,令他們的輿論傾向睇淡?歐洲 的慘情,世民不用多花篇幅;就算在美國,雖然股市仍然撐住,但新屋動工情況亦遜於預期,始終未算走出陰霾。

香港樓市確實有點降溫。不過,世 民倒是懷疑,這是不是九招十二式的成效。畢竟,在訊息混亂的日子,除非是心水清有精力的投資者,一般人還是以持有現金永遠都是最上算的策略。

雖 說通脹會慢慢削去儲蓄的價值,不過,黃金和地產買賣牽涉交易費用,若非長線,又或者預計會發生高速通脹,否則搞來搞去最終都是益了那些中間人。

話 說回頭,世民絕對主張媒體多點深入發掘天匯事件。托市談何容易?世民倒想知道,那些賣樓的,搞這些小動作,實在的效果有多大?

幾千萬至上億 元的交易費用,雖然是左手來右手去,花在做好點產品上,不是來得更有益嗎?香港做生意的人,究竟是甚麼心態?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1

利字當頭:阿里巴巴的好消息? 利世民




2010-6-23  AD



 

過去一年,利太 發覺在淘寶網買小朋友用品,平過香港零售價一半以上,久不久便聯同網友團購。有一日,利太甚至問:「1688買唔買得過呢?」另一邊廂,外國傳媒報道,馬 雲有意從Yahoo!手上回購股份,甚至反過來收購Yahoo!。阿里巴巴做平台業務,手頭現金,也真的不知要做甚麼。

人行規管第三方支付 業務

不過,大陸人民銀行最新政策,說不定這筆錢會有更重要的用途。話說,人行推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管所謂的第三方支付業 務。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就是這類生意。大陸估計有300多家第三方支付的公司。一般直線思維會想:「一管即死,一死即鬆,一鬆即亂,一亂又管。」所 以,支付寶有難了,阿里巴巴有難了。

事實上,許多中國讀書人迷信的鐘擺理論,就是這樣。不過,這種世界觀,實在太過頭巾氣了。世民更相信, 真正的中國智慧,是富不與官爭。阿里巴巴雖然是國際級企業,但也是一家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級企業。所以,聰明的人,自然會想如何藉這次機會,進一步減少競 爭。去年透過網上進行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約6000億元人民幣,要是只剩下幾家大企業去做,那怕只收千分之幾的交易費,也非常和味。

阿 里巴巴可以用手上的錢買下一間小型銀行嗎?那就不是非金融機構了。又或者,阿里巴巴會希望有人提出加強監管力度,要求第三方支付服務公司,有一定的流動資 本充足率。無論如何,只要汰弱留強的準則是手頭現金多少,阿里巴巴就會有着數。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