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個都姓馬,又 是搞網上業務,人們很自然會將馬化騰與馬雲這兩個人相提並論。幾年前,馬雲對這個跟自己一時瑜亮的對手,有過這麼一句批評:「現在騰訊拍拍網最大的問題就 是沒有創新,所有的東西都是抄來的。」另一邊廂,馬化騰則非常哲學的答:「抄可以理解成學習,是一種吸收,是一種取長補短。」 酸味,更可從 數字上看出來。阿里巴巴07年底在港以每股13.5元上市,旋即爆升三倍。世民記得,當時絕無僅有睇淡阿里巴巴的孫柏文,口硬得非常辛苦。結果,一場08 金融海嘯,阿里巴巴被打到4元左右。不過,金融海嘯世界大亂,大家都忘記了這間公司。 股民當QQ是提款機 相反,那抄襲當學習 的騰訊,在金融海嘯非但沒有絲毫損傷,而且更反地心吸力爆上。如果一個投資者在08年8月29日買入騰訊,持有一年並在09年8月28日賣出股份,每股賺 近八成。金融海嘯都有如此成績,難怪這幾年股民都當QQ是提款機。偏偏在紅鬚綠眼的世界,馬雲是個人物,馬化騰卻是nobody,這就更教人替阿里巴巴的 股價不振感不值。不過,公道點說,做生意到最後還是看盈利增長,阿里巴巴又的確表現不如人,市場始終是最鐵面無私的評判。 問題是,當下的股 價,早已反映了上面講過的事實,投資者要買的,是未來。騰訊的未來是甚麼呢?它還可以抄誰呢?抄蘋果?出QPhone、QPad、QPod和QTunes 嗎?阿里巴巴呢?世民覺得它是走在時代之前,或許太超前了。大陸一般商貿基礎仍然薄弱,買和賣之間很難有信任,網上的交易反而令資訊更透明。世民衷心希望 阿里巴巴有成功的一天,因為那背後的意義,對很多人來說可以很大。只不過,來日方長啊! 利世民 |
| ||||||
領匯(823) 曾是世民的愛股。要是有長者問投資甚麼好,世民都會推介它。08年金融海嘯後,世民唯一主動持有的也是它。說實在,有更多的股份,升幅比領匯更多,可是, 它給我的安全感和增長,平衡恰到好處,這種投資選擇今天已買少見少。 一間公司難擋政治壓力 還記得,當時領匯由一班專業的管理 層掌舵。他們除了清楚明白自己在做甚麼,也無懼政治壓力。每次在社交場合碰到他們,世民作為小股東,都會感謝他們忍辱負重。作為香港人,世民也感謝他們為 香港零售業帶來競爭,創造就業,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間。可能大家不知道,以前領匯的總部簡樸非常,隱匿在黃大仙多層停車場頂層,比起商場那些看得到的改善, 領匯的辦公室裝潢,甚至說得上完全不合格。股東見到如此務實的管理方針,會覺得窩心感動。 或許當時撐領匯的工夫,真的做得不夠。輿論人云亦 云領匯「瘋狂加租」,但事實呢?要是領匯收取的租金高到這麼不合理,為甚麼名醫蔡堅位於黃大仙的診所,每天上午11時至下午6時都在休息?黃大仙的居民為 甚麼在這段時間要到蔡名醫在鑽石山私人商場的診所?難道是因為領匯商場的租金太貴,迫使蔡名醫在別的地方多開幾間診所?租太便宜,自然有人浪費珍貴資源, 這就是事實擺在眼前。 世民認識的這班領匯管理層,許多都離職了。請別誤會,世民不是說現在的管理層不專業。至少,世民知道他們的非執行主席 Nick是頭腦清醒的人。可是,當政府受的政治壓力也越來越大,小小一間上市公司又怎抵擋得了?去年中,一位代表股東的非執董辭任了,今年初,他們又請了 位老江湖公關高手坐鎮。一切一切,都好像在說,現在就是和這間公司分手的最好時候。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
| ||||||
路人甲:「世 民,你說不用擔心大家樂(341)的前景,真的嗎?人家的老闆陳裕光這邊廂才說,最低工資要是33元或以上便要發盈警。莫非你有內幕消息,知道法定最低工 資會在30元以下?」世民:「現在誰在話事也說不準,又哪裏來的內幕?梁振英說最低工資應該不少於30元,你信嗎?不過,看現在群情洶湧,我相信不會有人 說甚麼20元的儍話。」 具競爭力應可適應新環境 路人甲:「據說,大家樂現在的平均工資是23元,就算如梁振英口中,最低工資 只不過是加到30元,這種成本上升的幅度,又有哪家公司承受得了?」世民:「政客又怎會關心後果?在香港做飲食的,又不是只有大家樂。最重要的問題是,哪 家公司可以最快適應新環境。情況就好像隕石撞擊地球後,恐龍不會變,就只有絕種,只有最具競爭力的品種過得了這一關。」 路人甲:「為甚麼你 會覺得大家樂過得了這一關?」世民:「嚴格來說,世間沒有甚麼產品和服務,是完全沒有替代品。香港的人工成本,要是升到不合理水平,新的方法便會出來。要 是請人洗碗不化算,便改用一次即棄的碗筷刀叉。你見過日本拉麪店的無人運作自助售票機嗎?以大家樂的規模,引入這些改變,不會太困難。可是,那些小規模運 作的食店,說不定會索性關門大吉算數。你說,這對大家樂來說,是盈警還是盈喜?」 路人甲:「為甚麼陳裕光說要發盈警?那不是隨便說出口的話 啊。」世民:「陳裕光是那個甚麼最低工資委員會的成員。可能他入局之後,才發覺委員會根本是政治花瓶,到最後是看誰的口號叫得最響。」 利世 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
2010-7-30 AD
| ||||||
有次獅子山學會 聚會,外地來的嘉賓問世民:「香港有甚麼獨特的成功要素?」參與我們的聚會,自然是同道中人,如果說香港有自由市場,說了等於沒說。所以世民便提出兩個深 層次論點:70年代之前,香港基本是個移民城市;由80年代起,香港有聯繫滙率和以賣地收入補貼公共開支的傳統。 1950年代至2000 年,香港人口大概每10年左右便增加100萬人。1960年,每3個人中,便有1個是在香港不足10年。移民城市的新成員,許多是為了遠離另一個政府的壞 主意而來,所以移民城市也傾向擁護自力更生的價值。聚會當天,參與者以西人居多,說到這裏,個個臉上都現出會心微笑。 1980年代,隨着土生土長的人口增加,以及抵壘政策結束,移民城市的特點也漸漸消失。剛好在這時候,聯繫滙率出現,令香港不致走向完全的大政府福利社會。 鐵路基建也靠地產幫補 香港的福利其實不算差,試想,在低稅的大前提下,全民不問貧富都可享教育和醫療、公共房屋及綜援等,要是換了其他地方,如歐洲的福利國家,早就用舉債和財技,將開支負擔,轉移到下一代身上。也說不定,早就爆了大鑊。 偏 偏香港得天獨厚,政府可靠賣地收入負擔開支,甚至乎連鐵路基建,也靠地產幫補。試想,可以不用面對加稅的政治壓力,但又可享受花費的樂趣,作為政客又怎會 不心動?偏偏殖民地的文官,在連年的增長和財政盈餘下,也沒必要靠擴張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讓不干預的文化留傳下來。可惜,從近期的輿論看來,受盡這些 好處的特區新一代,卻誓要來一場天翻地覆的土改。唉,難道真的像佛利民生前說:"it is too good to hold."? 利世民 |
2010-8-11 AD
|
||||||
以下,是一個八十後老闆對九十後打工仔,非常有啟發性的一段對話。 八 十後:「我都係勸你這種大學生,無謂繼續喺呢間細公司捱苦。十年前,我就好似你一樣,喺電訊公司做data entry;打100個record,有50個搞錯,非常之hea。可惜,呢類data entry工作,老早搬晒去大陸。你想做呢類工,返大陸搵啦。」九十後打工仔不知如何對應。 八十後老闆見夥計一聲不響,繼續教訓:「如果你話:『得少少錢,又要請大學生』。 我想話你知,讀大學係你個人嘅選擇,無人逼你。我又唔一定要請大學生。你讀完大學,並唔代表你真係做得嘢。呢一點,希望你呢一刻會明白。算罷啦,我都係打算炒咗你。不如你話我知,點解我要留你?」 九 十後:「老闆,我以後唔敢返工上網,我會努力做嘢。」八十後:「努唔努力,你自己先知。不過你hea,最終蝕底係你自己。我唔介意你同我講:『老闆,我要 幾多幾多。』只要你值呢個價,幫我搵到條數,我真係好樂意畀。又或者,你條氣更加唔順,自立門戶搶我啲客,我都只會話你叻仔。做生意,預咗同人爭生意。我 寧願一個抄我橋嘅人同我爭。你明唔明?」 收咗人工就要交貨 九十後打工仔繼續無言以對。八十後:「呢度唔係學校,你頭先嘅語氣就好似中學生見訓導主任。喺辦公室,唔該你明白乜嘢叫deliverables。我出錢請你,唔該你秤吓自己交嘅貨值唔值。如果連呢樣都唔識,你又點同我講價?」九十後打工仔仍然沒有任何回應。 這位八十後老闆,和世民相識於十多年前。那時,他讀完中七便入行做珠寶。十多年了,他三十出頭,雖經歷過三次大型金融危機,但他有三層物業在手上。誰說香港沒有白手興家的故事?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
|
||||||
「9月2日香港凌晨,世界各地的蘋果迷都在電腦看Steve Jobs的Keynote,效果基本上流暢。」這句話,表面上看似簡單,背後的學問卻絕不簡單。 蘋果的簡介,向來都沒有提供即時串流,這次破天荒的舉動,說到底就是要說明:「天下間只有我們有能力,讓全世界可能有上百萬人,同時間串流收看我們提供的內容。」當然,蘋果暗示:「沒有用Flash,看串流內容更方便。」 可 能世民自己有搞過網絡電視,更加讚嘆這次蘋果簡介會串流視訊的順暢和穩定。事實上,這次的串流,應該是由一家叫Akamai的公司負責。這家1998年成 立的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就是靠在網上高速發佈大量內容賺錢。其實早在1999年Akamai便和蘋果合作,搞QuickTime的串流。時至今 日,BBC的iPlayer、Hulu以及大陸CCTV都是Akamai的客戶。Akamai也算是世界上第一個支援蘋果HTML串流的CDN。 講了這麼一大堆半技術的東西,恐怕財經版的讀者都悶死了。好,就講講股票吧﹗話說當蘋果發佈新產品訊息之時,股價也慢慢向上爬。可是,有另一間公司,在旁也一起拾級而上,而且升幅更大,無錯,那就是代號AKAM的Akamai。 Akamai有如收費高速公路 時間就是金錢,企業不應讓資訊慢慢行走公用網路。如果將互聯網比喻成一個資訊有紅綠燈的街道系統,Akamai就是這個系統外的收費高速公路。 企業用Akamai的服務,為了快和方便,也為了省下硬件投資和管理。所以,越多媒體打互聯網的主意,這些「資訊高速公路」的生意應大有可為才是。 無 獨有偶,今期《Wired》雜誌的主題報道,就是《網站之死》。原來自從2005年以來,互聯網的流量當中,越來越多是視訊內容。至2010年,剛好一半 以上的流量是視訊。當然居功至偉必定要數YouTube,但是除此之外,其他非雲端的視像內容,不少就是由Akamai等CDN傳送。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