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船舶港口已成大氣汙染重要來源之一,專家建議編制排放物清單

船舶排放控制區、加嚴船用油硫含量標準、建立船舶港口排放清單……這背後是日益嚴重的船舶港口大氣汙染。

長期從事移動源汙染防治研究、機動車排汙監控中心項目主管、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專家馬冬日前表示,船舶航運業的快速發展,在給貿易運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帶來巨大壓力。

他介紹,研究結果顯示,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長江等沿海沿江地區,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船舶運輸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等優點,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目前在全球範圍內,80%以上的國際貨物通過海運完成,我國更是高達90%以上。

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攝影/章軻

《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末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0.07億噸,旅客吞吐量1.85億人,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4.49萬艘,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66個。按貨物吞吐量計算,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七個在中國,2017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港口汙染呈明顯的區域性。”馬冬介紹,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船舶排放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分別為78.8萬噸、2.8萬噸、121.4萬噸、11.9萬噸。其中,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分別占移動源排放的10%和12%。

上海、深圳、香港等港口城市大氣源解析研究顯示,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重要的排放源之一。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和香港環保署的研究結果均顯示,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

船舶港口大氣汙染問題已引起各界高度關註。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工程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汙染控制。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強船舶港口汙染控制,積極治理船舶汙染,增強港口碼頭汙染防治能力。

馬冬說,雖然我國船舶港口汙染防治在排放標準制定、排放控制區設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目前船舶港口汙染防治也面臨諸多問題。

他介紹,這些問題包括排放清單基礎研究薄弱,尚未建立國家和地方層面的船舶港口排放清單。缺乏系統、全面的船舶保有量及活動水平統計數據,無法準確獲得各類船舶的排放清單。

船舶排放控制區存在差距。國際排放控制區自2015年開始燃油硫含量水平已達0.1%,我國排放控制區燃油硫含量水平為0.5%,且到2019年才全面實施。國際排放控制區一般為海基線外200海里的封閉區域,而我國的排放控制區僅覆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重點水域海基線外12海里。

2018年1月17日,廣州海事局執法人員正在對一艘遊船的燃油硫含量進行檢測。攝影/章軻

船舶排放監管困難。由於船舶數量多、流動性強,監管難度大,隨著船舶排放控制區的實施,監管範圍擴展到離岸12海里,現有的登船隨機檢測方法越發困難。

另外,我國船舶排放控制水平低。馬冬表示,以往我國僅對功率小於37千瓦的船舶柴油機進行環保達標管理,2018年7月1日後,將會把大於37千瓦的船舶柴油機納入監管範疇。除新建船舶外,我國對在用船舶尚未提出大氣汙染控制要求。我國在船用油硫含量標準、執法監管等方面存在明顯地區差異。船舶屬於移動汙染源,只有聯防聯控,才能全面控制。

馬冬認為,應依托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開展船舶港口排放物清單編制,盡快制定《船舶港口大氣汙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指南》,建立船舶港口排放基礎數據統計監測及共享制度,編制國家和地方船舶港口排放清單,準確評估船舶港口汙染現狀,為精細化控制提供數據支撐。

馬冬還建議國家逐步加嚴船舶排放控制區要求,研究申請國際船舶排放控制區,最終實現與國際船舶排放控制區接軌。加快船舶排放監測技術研發應用。加強在重點航道利用遙測技術對船舶排放監管技術上的研究,加大監管的覆蓋面積。實施《國家清潔柴油機行動計劃》,推動綠色航運體系建設。加快老舊船舶發動機改造及淘汰更新,並加強油品生產、進口、流通、使用等全過程監管。

同時加快船舶岸電設施建設與使用,在港作船、公務船、短途固定航線船舶中推廣應用LNG等清潔能源。優化港口集疏運結構,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鐵路貨運比重。推廣應用集疏運貨車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提高貨物周轉效率。結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逐步擴大排放控制區範圍,建立全國封閉統一的排放控制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23

抖音訴騰訊索賠百萬,稱微信公眾號虛構視頻來源誤導網友

據海澱法院5月17日消息,因認為在騰訊公司運營的“微信”客戶端上,微信公眾號“快微課”發布文章虛構其視頻來源,抖音短視頻以名譽權侵權糾紛為由將騰訊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權,提供微信公眾號“快微課”的註冊信息及身份信息,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費用共計100萬元。日前,海澱法院受理了此案。

原告抖音短視頻訴稱,2018年4月2日,微信公眾號“快微課”在騰訊公司運營的“微信”客戶端發布了《抖音,請放過孩子》一文,該文章內容引用了大量由用戶拍攝的孩子視頻、以及家長與孩子互動的視頻,其中將明顯帶有“北京時間”、“秒拍”、“騰訊視頻”水印的視頻認定為是來源於抖音短視頻的視頻。該部分視頻內容含有危險動作,並且配上了“孩子一直在掙紮,一直在哭鬧”、“驚悚”、“嚴重外傷”、“玩兒上命”、“拿孩子的命開玩笑”等一些會引起讀者恐懼情緒的文字。

抖音短視頻認為,微信公眾號“快微課”在微信平臺上發布的文章內容,虛構事實、故意混淆視聽,將一些並非來自於抖音短視頻的視頻認定為來源於抖音短視頻,並以此作為證據證明抖音短視頻在坑害孩子,對孩子不利,誤導廣大網友認為抖音短視頻不利於孩子成長,引發廣大網友對抖音短視頻產品運營情況的負面評價,以及引導廣大網友卸載抖音短視頻。涉案文章發布後,大量微信用戶受到誤導進行轉發、評論,並且短時間內包括搜狐網、百度百家號、一點資訊等大量媒體轉載該文章,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導致抖音短視頻名譽貶損、社會評價降低,侵犯了抖音短視頻的名譽權。騰訊公司作為微信平臺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對於網絡用戶在其平臺上發布的內容,應盡到必要的註意及審查義務,但騰訊在未經核實、審查的情況下,允許網絡用戶在其運營的平臺上散布不實言論,侵害了抖音短視頻的合法權益。

目前,本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14

大疆聯手哈蘇擴寬消費級市場,影像行業成最大收入來源

“這可能是年輕人群體的第一臺哈蘇相機,而且還能飛上天。”8月23日,大疆發布了兩款消費級市場的產品後,大疆傳媒CEO喬巖的朋友圈被這句話刷屏。

大疆聯合哈蘇發布新品這一動作映射的,是如今大疆早已不再將自己局限在無人機領域、深潛消費級市場的趨勢。此次,大疆發布發布“禦”Mavic 2 專業版及“禦”Mavic 2 變焦版兩款,將劍鋒指向影像專業領域,大疆創新公關總監謝闐地表示,目前影像行業已成為大疆無人機最大收入來源。

一方面,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早在2015年11月,大疆就投資了哈蘇,成為少數股東並進入哈蘇董事會,但具體持股比例並未公開。次年7月,雙方合作發布航拍套裝。2017年,多家外媒報道稱,大疆已由原先的小股東變為大股東,同年4月,雙方再次聯合發布全球首款1億像素航拍平臺。愈發親密的資本關系使得雙方在技術、產品等領域的深度合作順理成章。

其次,大疆在影像領域的布局實際已持續數年,近五年時間發展影像無人機,此次大疆發布的兩款新品與以往相比有何不同?

喬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大不同在於技術的升級,其中“禦” 2 變焦版則是首次在消費級航拍無人機上應用光學變焦鏡頭。

另一方面,大疆在影像無人機方面的推陳出新,背後是否存在消費級市場方面的壓力問題?

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關於大疆在消費級市場陷入天花板問題的言論一度沸騰——2016年12月IDC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大疆在中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下滑至52%,同比下跌18%。系四個季度以來大疆市場份額的首次下滑。

對此,謝闐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疆不單純是一家無人機公司。在他看來,大疆專註於研發與技術,與其他機器人公司有著系統級區別。具體業務可分為無人機系統、手持影像系統、以及機器人教育領域等分支。只是大疆主營業務系售賣搭載自身技術的智能硬件設備,故而造成是一家無人機廠商的“錯覺”。謝闐地稱,未來大疆會愈來愈開放,包括通過開放接口等形式吸引開發者等。

在盈利構成上,據記者了解,目前影像類設備售賣仍是占據最大比重的部分,而其他包括農業、教育等行業類無人機則不足15%。其次,在無人機商用問題上,影視文娛行業仍在持續爆發,大疆也將繼續成為這一行業的重要工具。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88

中報眼|九鼎半年盈利近6億,保險取代PE成收入主要來源

8月24日晚,九鼎集團(430719.OC)和九鼎投資(600053.SH)雙雙發布半年報,九鼎集團以5.99億元歸母凈利潤暫居新三板盈利榜榜首,保險取代PE成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富通保險上半年貢獻了九鼎集團85%的盈利,與此同時,九鼎投資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7%。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受監管要求、宏觀經濟環境以及二級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投資機構業績表現不佳,行業以持幣觀望為主。

自3月複牌以來,九鼎集團和九鼎投資股價持續走低,股權質押融資空間越來越小,九鼎急需新的籌資渠道來彌補資金缺口,推動富通保險上市和轉讓九州證券或許是有效的辦法。

PE下、保險上

8月24日晚,九鼎集團和九鼎投資雙雙發布半年報,九鼎集團以5.99億元歸母凈利潤暫居新三板盈利榜榜首,但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已經不再是PE業務。

九鼎集團的私募板塊九鼎投資上半年營業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15%,而歸母凈利潤僅有9640萬元,同比降幅達27%。公司去年就已經遭遇利潤下滑,全年盈利3.3億元,同比接近減半。

拯救九鼎集團業績的是富通保險,香港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2016年被九鼎集團耗資百億元全資收購。其剛剛並入版圖,就成為九鼎最主要的盈利來源。

富通保險上半年僅保費就收了20.9億元,占九鼎集團營業總收入的四成,歸母凈利潤5.12億元,占集團總盈利的85%。今年3月,富通保險還拋售了9億港元的股票,在利息收入和債券收入都在下滑的情況下,給公司帶來8.55億元投資收益。

按照九鼎初衷,富通保險能提供源源不斷的保費收入,將為公司擴大投資規模帶來大量廉價的資金。

不過,九鼎集團的投資規模不增反減。截至6月底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3.35億元,較去年同期萎縮了96%。九鼎投資上半年新增私募投資10億元,僅為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整個國內股權投資行業都處在濃重的觀望氛圍中。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總額為5800億元,同比下降10.7%,在經歷五年的爆發式增長後,首次下滑。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

“資管新規雖然暫停實施,但是所有人預期立刻調整過來,覺得現金很寶貴。”私募行業分析師陳偉對第一財經表示,“另外,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登陸美股和A股的科技類公司上市後表現看,頻頻出現市值腰斬,也會影響投資情緒。”

他告訴記者,從14年到17年股權投資行業處於疾速擴張期,募資環境十分寬松,但隨著監管轉向,宏觀經濟預期不會明顯增長,投資機構紛紛選擇保住現金流以求存活,更多是在攢錢看項目。

九鼎投資在中報里指出:“在IPO市場審核‘嚴緊硬’的態勢及‘減持新規’影響下,股權投資基金IPO退出總量顯著下滑,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價差紅利縮小,隨著二級市場估值中樞下移,一級市場整體競爭更為激烈,估值水平被逐漸推高,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進一步縮小。

報告期內,九鼎投資管理費收入為0.64億元,管理報酬收入為 2.76億元,主要來自減持帝歐家居(002798.SZ)、絕味食品(603517.SH)、歐普康視(300595.SZ)、博士眼鏡(300622.SZ)等上市股權。上半年,九鼎投資共有7個投資項目完全退出,其中上市減持退出4家。

公告顯示,截至目前,九鼎投資管理的股權基金實繳總規模345億元,累計投資314億元,上市退出項目累計62家,綜合IRR為34%。

距離中報披露的截止日期只剩一周時間,已經披露的新三板PE機構寥寥。上周披報的VC浙商創投(834089.OC)營收同比腰斬,上半年錄得4300多萬元,歸母凈利潤為2300多萬元。

周五發報的掛牌私募證券基金思考投資(831896.OC)虧損較去年放大,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7700余萬元。公司表示,監管對資管產品去杠桿、規範資金池和去通道化的要求,以及二級市場波動,都會影響到公司基金產品的凈值和收益。

騰挪現金或需清理資產

8月6日,剛剛九鼎投資的850萬股解除質押後,九鼎的實控人又將其1500萬股繼續質押給中信信托,同時,還把掛牌主體九鼎集團的1.31%股權質押給南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盡管擁有了富通保險,九鼎集團依然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

九鼎集團合並報表的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61.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40%,除了九州證券退還40億元投資款,仍有20多億元籌資活動現金凈流出。

實際上,九鼎集團自2015年11月在新三板完成的100億元定向增發後,就不再有大額的股權融資了。2015年底,證監會叫停了PE在新三板掛牌和定增。去年,九州證券拋出300億元pre-IPO融資方案,但最終未能成功。

萬得資訊顯示,九鼎投資控股股東已將公司72%的股權質押出去,九鼎集團53%的股權也處於大股東的質押狀態。

不過,今年3月九鼎集團在新三板複牌以來,九鼎投資和九鼎集團股價都是一路走低。九鼎投資從3月份的最高點28.99元每股跌至目前14元附近,可能已經低於強制平倉線。九鼎集團轉為集合競價交易後,股價最低跌倒過0.79元,目前股價在1元每股,總市值僅為150億元。

九鼎投資2018年3月以來的股價走勢

陳偉認為,由於接到窗口指導,上市公司股票暫時沒有大量強平的風險。但是繼續質押難以填補九鼎資金需求,由於保費只能小部分用於私募股權投資,因此九鼎可能需要清理手中的資產來應對定增投資者退出的壓力。

今年3月23日,九鼎集團董事會發表《致股東的信》,表示到去年底,公司總部視角的實際負債為約160億元。從賬面凈資產看,資產負債率為38%,以公允凈資產看,只有24%。

面對定增進入的股東,九鼎集團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吳剛在複牌前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股東沒有爆倉風險,基本上所有產品的優先劣後都已經達成了解決方案,或者產品延期,或者由劣後份額承接優先份額。

他透露,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相關工作,將盡快推進富通保險在香港上市。控股子公司光通信器材商優博創預計將在2019年獨立申報IPO。公司旗下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借貸寶也將於兩年內在香港上市。

今年2月,九鼎集團公告稱已和山東高速(600350.SH)約定,由後者買下九州證券19%的股份,並進一步成為九州證券的控股股東,交易有待監管部門批準。據媒體報道,九州證券此前定增失利與該筆交易有關。

中報顯示,九州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4億元,凈利潤1.67億元。通過處置子公司股權,九州證券報告期投資收益達3.8億元,同比增長74%。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26

近兩星期二十大流量來源

1 : GS(14)@2010-12-10 12:52:29

跳出率
1.   
yahoo / organic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13,106   2.46   00:01:59   71.49%   70.49%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12,437   2.42   00:02:01   69.56%   72.14%
  變更百分比   5.38%   1.39%   -1.62%   2.78%   -2.29%
2.   
google / organic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11,373   3.57   00:03:46   47.55%   59.61%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11,595   3.76   00:04:10   47.36%   61.30%
  變更百分比   -1.91%   -5.22%   -9.67%   0.41%   -2.75%
3.   
(direct) / (none)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6,165   5.02   00:05:31   42.56%   43.75%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6,015   5.15   00:05:11   43.52%   48.33%
  變更百分比   2.49%   -2.57%   6.31%   -2.21%   -9.48%
4.   
realforum.zkiz.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818   7.10   00:09:04   1.47%   23.11%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777   6.76   00:08:31   2.57%   24.58%
  變更百分比   5.28%   5.10%   6.45%   -43.01%   -6.01%
5.   
talk-global.info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594   6.67   00:08:46   5.39%   34.34%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484   7.23   00:10:02   4.75%   32.02%
  變更百分比   22.73%   -7.71%   -12.63%   13.37%   7.24%
6.   
hk.myblog.yahoo.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591   4.31   00:04:10   34.69%   45.01%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316   4.15   00:04:17   18.99%   48.42%
  變更百分比   87.03%   4.00%   -2.88%   82.68%   -7.04%
7.   
finance.discuss.com.hk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585   3.54   00:04:50   39.49%   53.68%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89   2.04   00:02:34   13.48%   58.43%
  變更百分比   557.30%   73.03%   88.06%   192.86%   -8.13%
8.   
realblog.zkiz.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566   7.53   00:08:47   1.06%   18.20%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501   5.96   00:06:11   1.80%   25.95%
  變更百分比   12.97%   26.32%   42.05%   -40.99%   -29.87%
9.   
stock.zkiz.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482   7.52   00:09:21   1.66%   20.12%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521   6.56   00:08:40   0.96%   21.88%
  變更百分比   -7.49%   14.67%   8.05%   72.95%   -8.03%
10.   
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395   3.82   00:04:32   10.63%   36.96%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419   3.33   00:02:34   11.93%   52.03%
  變更百分比   -5.73%   14.43%   76.51%   -10.90%   -28.96%
11.   
forum2.788.com.hk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391   5.15   00:05:36   19.69%   20.46%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306   6.33   00:07:16   35.29%   39.54%
  變更百分比   27.78%   -18.63%   -22.89%   -44.20%   -48.26%
12.   
zkiz.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276   6.75   00:12:12   3.26%   25.72%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299   6.33   00:13:27   1.00%   25.08%
  變更百分比   -7.69%   6.62%   -9.34%   225.00%   2.56%
13.   
facebook.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266   3.52   00:02:45   39.47%   63.53%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390   2.96   00:02:17   60.77%   69.74%
  變更百分比   -31.79%   18.84%   20.43%   -35.04%   -8.90%
14.   
inv168.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265   4.93   00:04:07   12.45%   43.77%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221   5.89   00:05:59   5.88%   35.75%
  變更百分比   19.91%   -16.28%   -31.10%   111.70%   22.46%
15.   
uwants.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244   3.36   00:03:45   38.93%   51.64%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117   3.33   00:03:00   23.93%   58.12%
  變更百分比   108.55%   0.82%   24.56%   62.69%   -11.15%
16.   
finance.hkbloggers.net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167   2.76   00:02:50   21.56%   55.09%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47   2.62   00:02:13   4.26%   44.68%
  變更百分比   255.32%   5.48%   27.45%   406.59%   23.30%
17.   
google.com.hk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140   2.70   00:03:28   30.71%   53.57%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141   4.09   00:05:38   17.73%   44.68%
  變更百分比   -0.71%   -34.02%   -38.26%   73.23%   19.90%
18.   
bing / organic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133   3.14   00:03:04   54.14%   60.90%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126   4.29   00:03:56   56.35%   61.90%
  變更百分比   5.56%   -26.84%   -21.80%   -3.93%   -1.62%
19.   
google.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114   2.39   00:02:20   31.58%   78.07%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77   1.60   00:01:21   35.06%   63.64%
  變更百分比   48.05%   49.37%   73.17%   -9.94%   22.68%
20.   
blowwaterj.blogspot.com / referral
          
  2010年12月2日 - 2010年12月9日   106   4.92   00:04:56   27.36%   44.34%
  2010年11月24日 - 2010年12月1日   16   2.38   00:03:17   25.00%   31.25%
  變更百分比   562.50%   106.95%   50.08%   9.43%   41.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59

長遠成蘋果最大收入來源地區中港台iPhone銷量 首次超越美國

1 : GS(14)@2015-04-29 09:01:02

■三名尼姑昨到銅鑼灣Apple Store買手機前,對Apple Watch也深感興趣。羅君豪攝


中港台iPhone銷售首次超越美國,帶挈蘋果上季錄得亮麗業績,連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表示,中國人對iPhone的熱情超乎想像,長遠來說大中華地區將成為蘋果最大收入來源;而新產品Apple Watch持續供不應求,庫克表示對預訂情況感覺良好,市場憧憬成為業務增長新引擎。蘋果魅力沒法擋,本報記者昨到訪,發現有尼姑也購買兩部iPhone!記者:黃家欣 伍詠雯 胡仲邦



本報記者昨晚7時到銅鑼灣Apple Store,店內三位操國語口音的尼姑在現場選購產品,首先是向最新的Apple Watch埋手,三位尼姑向店員查詢最貴版本的Apple Edition,「多少錢?可以上網嗎?」




尼姑銅鑼灣店購iPhone

不過,三位逗留了近半粒鐘,最後沒選購Apple Watch。她們離開時,其中一位尼姑拿着戰利品,「(買了甚麼?)沒甚麼,只是買了兩部手機……」然後向着怡和街方向離開。受期內農曆新年假期銷情帶動,蘋果iPhone上季在大中華銷售按年增加72%,超越美國iPhone銷售;而連同其他產品,包括中國、台灣及香港的大中華地區收入按年增71%,至168億美元,亦是首次超越歐洲成為第二大市場。庫克表示,內地中產急促崛起,帶動公司銷售,直言中國業務所有都是極度理想,對於區內業績非常自豪,將繼續投資在當地,預料內地零售店將由現時的21間增至明年中的40間。業績報喜,蘋果股價昨日於美股早段曾升1.4%至134.54美元,創歷史新高。至於Apple Watch亦是另一焦點,雖然蘋果未有公佈Apple Watch銷售數字,但庫克指今個月初開始接受預訂以來一直都供不應求,正努力改善供應,並計劃6月底增加銷售地區。



Apple Watch成最新金蛋

市場預測Apple Watch有望成為蘋果下隻金蛋,下半年或會出售750萬隻。上周五推出市面的Apple Watch,在市場睇淡下仍掀起「炒風」,最誇張更炒高一倍!蘋果智能手錶仍然有價有市,或對蘋果下一季度盈利作出貢獻。先達其中一間回收店負責人劉志剛(Lo哥)表示,Apple Watch來貨少令價格炒起,「第一日收到過百隻表,但之後每日只收到50至60個;Sport版回收價較原價加1,800至3,000元,不鏽鋼版就加2,000至3,000元。」至於售價最高達12.9萬的18K金版則未見有賣家放售,「有人賣會加3萬至5萬蚊收返嚟。」蘋果上季純利136億美元,按年增33%;收入按年增27%,至580億美元。該公司指,外匯波動令公司收入增長減少6個百分點。展望今季,集團料今季收入介乎460億至480億美元,毛利率在38.5%至39.5%之間,符合市場預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9/191293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055

紐約隨筆(四):你的新聞來源是?

1 : GS(14)@2016-07-09 06:22:42

香港媒體在收受禮物上,有嚴謹的指引,大部份僅限於收受價值500元以下禮物。不過,財經記者經常受到各大商業、政府機構邀請,飛往世界各地採訪,一張機票、數晚酒店也相當不便宜,當中會否涉及利益衝突成份?來自南美洲哥倫比亞(Colombia)、在《Portafolio》任職財經記者的學員Luisa Gómez,向筆者分享當地新聞業一項有趣的故事,原來當地大部份媒體,若果接受機構邀請外訪,均會在文章起首列明受邀請機構名稱,採訪路線等。筆者對於這個相當感興趣,問及原因時,她說:「在哥倫比亞,讀者批判性相當高,希望知道新聞來源,所以我哋要列清楚利益。」她同時又指,公司並沒有如此大的開支,故此若果機構希望有媒體曝光率時,「歡迎邀請我們」。筆者任職財經記者4年,亦曾多次接受機構邀請到海外採訪,曾經有公關坦言會計算所謂ROI(即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計法主要對比記者在出差後,回港撰寫報道的篇幅,與直接落廣告的費用對比,故此出差安排的的採訪內容,當然類近廣告,記者的責任是平衡報道,但通常會招來公關的不滿。然而,是否代表媒體從此不應該再接受機構邀請?若果媒體動輒要支付外遊費,幾乎可以肯定本地傳媒會少了外地新聞。亦有傳媒人士曾經形容,現時財經記者會都在堂皇的酒店舉行,提供的食物、咖啡亦所費不菲,又是否應該拒絕接受?在原教旨主義式的新聞道德下,記者當然最好嚴禁與利益斷絕來往,但正如在本港新聞環境下,機構開支預算不多,像哥倫比亞(Colombia)傳媒業般,先申報利益,再撰寫文章,或能更呈現新聞原本的一面。然而,筆者亦向Luisa坦言,香港傳媒或許難接受這種做法,因擔憂損害報紙公信力。



後記:在新聞來源這個議題上,匿名的「消息人士」亦是值得關注的議題,對比社會新聞,財經新聞制肘更多,因為牽涉不少監管機構,若果以具名形式透露某些數據或企業動向,有機會觸犯法例,或是抵觸了公司政策。不過,筆者發現,在某些完全不敏感、侵犯性低的新聞上,有記者仍然刻意隱藏受訪者身份,一篇報道甚至有機會出現超過6位不具名人士,卻沒有一名具名人士,甚至有些人只述說意見,而不是消息。在讀者層面而言,這類報道可信性低之餘,亦損害報紙的公信力。由The Freedom Forum's Free Press出版的《Best Practices for Newspaper Journalists》提到引用消息人士的多個要求,現摘錄重溫,亦用以自省:1)除非確信已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拿到這個資訊,否則不應以消息人士作為整篇報道的提綱挈領。2)除非確信記者已經用盡所有方法要求消息人士具名。3)除非報道對於社區及國家非常重要,否則不應使用消息人士,恒常地使用更不應該。4)消息人士應該要有最少兩名。5)不能引述受訪者對事件沒有回應,但文章後卻以不具名人士撰寫該人士意見。6)若果純粹述及意見,或是攻擊他人,不屬消息人士。7)應盡力描述消息人士與報道內容具有甚麼聯繫,以及消息人士的動機。記者:周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7/196842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43

盲捧高息基金 恐蝕本金 專家:留意派息資金來源

1 : GS(14)@2016-09-23 08:01:09

【明報專訊】零售投資者與機構專業投資者一樣,在低息環境下希望尋找高息機會,追隨市場潮流,看好高息基金。然而,有業界人士指,「追高息」可能令投資者忽略產品特點,未釐清派息來源就鹵莽根據息口做出選擇。

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只看息口,但其實除了息口,選擇不同派息方式亦會對投資收益造成影響。基金的派息方式包括定期派息、不定期派息,或者以累積方式(投資利息及收益將保留在基金內)派發,定期派息又包括按月、按季及按年派發。常常可看到同一基金產品後有不同編號,例如「A」、「I」「Y」,或「A1」、「A2」,這些編號是不同派息政策的標記,但卻又無絕對對應關係,同樣標記在各間基金公司有不同含義。

基金名稱連代號 反映派息政策

派息可來自當期可供派發的收益淨額,或基金的資本增值,又或者來源於基金的股本/資本。當基金派息並非來源於當期的股息或債息,而來自基金資本(即投資者的本金)時,可即時導致單位價值下跌,即投資者實際可用於投資的金額減少。

以上派息來源的區別,很少為投資者認識,派息政策本身亦無好壞之分,但若未能與需求配對,則可能達不到自身理財需求。證監會對派息來源在銷售文件的呈現,就有明確要求。在其2015年1月更新的「根據產品守則獲認可的集體投資計劃的廣告宣傳材料」常見問答第39條中,就列明「若基金可能利用股本分派股息,則應該在營銷文件的重要信息提示中,盡量準確的列明派息政策,並且突出其可能引致的後果」。證監會亦發布了營銷文件的範例,說明需將相應警示列在顯要位置。

美國萬利理財控股有限公司亞太區總裁張佩儀建議,在選擇不同派息政策產品時應視乎不同需要。退休人士選用穩定派息並且可能用資本撥付股息的基金,相當於擁有年金產品,而年輕人則可以選擇有複息的投資。另外,她認為年輕人買高息債券不如買高息股票。

可參考相應類別平均派息水平

坊間基金大多派息產品會為管理留有餘地,在產品說明書或小冊子中,有「本公司可全權酌情從本附屬基金的收入及/或資本中撥付股息」,或「基金在支付派息時,可從資本中支付派息」等字句,匯豐、摩根、瑞銀、施羅德及安本等資產管理公司均有上述派息政策的收息基金產品,其中,收息債券、高息股票或收息混合基金尤為常見。這些產品尤其對退休或臨近退休人士較有吸引力,他們有穩定收息需求,因此能夠接受單位價值減少的影響。

業界人士稱,撥付資本用作派息是業界慣用財務管理方式,特別是基金需每月派息,但所持股票卻通常只按年派息的情况,然而,投資者需在「追高息」時辨別,「派高息」除了真的是因股票有息派外,也要留意有機會在本金扣減;選擇產品時不應盲目追求息口,參考相應資產類別的平均派息水平,判斷「保障派息率」是否合理。

年輕人宜選「累積」類別 賺複利回報

當然,年輕投資者有較高的風險胃納,傾向於獲得長期投資收益,不希望基金經理將投資資本取出派息。因為每月仍有出糧,對股息的需求未如退休者迫切,這時便需留意基金產品小冊子,或產品資料概要中的派息政策說明。例如,富達的大中華基金A類別股份(美元)在其產品資料概要第一頁列明股息政策,並註「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股息將不會從資本中撥付及/或實際上從基本上撥付」。另外,年輕人更可以選擇累積類別的基金,以實現更多複利回報。

明報記者

[姚丁鈺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31&issue=201609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34

理財大使:最重要投資「自己」 穩定收入來源 才可錢搵錢

1 : GS(14)@2017-02-18 00:47:36

【明報專訊】不少人認為,投資理財最重要是緊貼市况,掌握先機。任職金融界管理層超過25年的李錦榮卻表示,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小部分,即使機構投資者亦甚少能夠掌握市况的轉捩點。他表示,與其對只佔收入小部分的投資費煞思量,倒不如花時間裝備自己,「我覺得大部分人最主要收入來源就係來自自己份工,所以年輕人最重要的投資其實係勤力工作爭取升職加薪,並把握機會進修自己,提升自己的價值」。

談及投資理財,有人會覺得自己並非大富大貴,也沒有時間或動機緊貼股市,因此不太注重個人理財的重要性。任職金融界超過25年、香港金融理財知識和能力策略(下簡稱「香港策略」)大使李錦榮表示,自己也是在屋邨長大,中學畢業後曾經任職酒店行李員及時裝業,其後往海外升讀大學並轉投金融界,年輕時最主要的投資其實是投資在自己身上,「細個時候屋企環境不太好,即使未入金融界已經有習慣要儲起收入的三分之一,當時都無特別目標,不過儲了幾年錢,到我想讀書的時候,就有一筆錢可以用」。

注重個人理財 養成儲蓄習慣

對於有人認為時下年輕人時常轉工,對工作缺乏歸屬感,他認為轉工最重要看的是時機,「好似我自己都入過兩次匯豐、兩次富達,轉工不是問題,但做幾個月轉同做幾年轉有分別。你究竟有無學了你要學的東西先走呢?除了你工作負責的部分,每間公司其實都有值得了解學習的地方,工作上有興趣同好奇心係好重要」。

他表示,除非家境富裕得不需要靠工作維生,大部分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實是自己的工作,「好多人以為理財就一定係投資,但其實理財涵蓋範圍很闊,投資只係一部分。理財最基本其實係個人增值、量入為出,有儲蓄之後先開始講投資。如果不斷入不敷支,即使你對投資工具好有認識,好多人都讀完MBA,好多財務理論,但如果無辦法有正現金流,其實都發揮不到知識,累積不到財富。」

實踐大於理論 定下目標循序漸進

李錦榮引用投資者教育中心早前的調查結果指,即使香港人普遍金融知識較其他國家充足,但對投資能夠增值財富的期望過高。調查中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希望他們進行的投資能夠獲得每年20%以上的回報,他表示﹕「你試想像,如果你將一半的資產作投資,另一半放在銀行,現在又無息收,一半投資即係要有每年40%嘅回報。這樣的期望其實是不切實際。」他建議投資目標應該循序漸進,莫以善小而不為,「可能首先定下每年3%至5%目標回報,相比起銀行無息收,其實每年有這個回報都唔錯。」

倡企業辦理財工作坊 員工增儲蓄概念

「香港策略」本周末將於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舉行香港首屆「理財月」教育展,與社福界、學界、金融業界等聯手,希望從多個角度向市民推廣正確的理財觀念。

身為「香港策略」的大使兼指導委員會委員,李錦榮希望能夠推動僱主為僱員提供更多理財諮詢工具或渠道,「現在唔少大公司都會為僱員提供第三方財務諮詢,能夠讓僱員了解自己的財務目標同知道如何理財,我們都希望可以推廣至更多僱主」。

李錦榮表示,不少公司亦有固定預算舉辦活動,增進僱員的歸屬感,而理財工作坊可以是其中一個選擇,「例如為有小朋友嘅僱員舉辦親子理財工作坊,又或者等他們帶仔女來公司,知道原來父母搵錢不容易。」他認為可能因為香港普遍家庭環境較好,加上電子貨幣盛行,令年輕一代對理財儲蓄的概念較薄弱,「不要講信用卡,有時八達通『嘟』一下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網上遊戲貨幣同真實的錢又可以互換,令小朋友好混淆」。

李錦榮認為上班一族可用於投資的積蓄不多,而理財及累積相關知識不能一蹴而就,「當然理財相關知識有一定複雜程度,但即使一般人也不是不能夠理解,只是需要時間學習」。

明報記者 蘇樂恩

[蘇樂恩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24&issue=20170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640

特朗普聲言不容報道引匿名消息來源白宮非正式記者會 禁七「敵對」傳媒

1 : GS(14)@2017-02-26 13:23:51

■特朗普前天在演說中再次指傳媒造假新聞攻擊他是與民為敵。路透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傳媒關係史無前例地惡劣。特朗普前天再指傳媒與民為敵和聲言不容傳媒引述匿名消息來源後,白宮新聞秘書斯派塞(Sean Spicer)隨即在非正式新聞簡報會中,把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及《紐約時報》等至少七個「敵對」傳媒拒諸門外,但友好的保守派媒體卻暢通無阻。美國新聞界震怒,群起批評白宮「親疏有別」的做法。



有別於平日在白宮簡報室舉行的正規記者會,前天的非正式簡報會在斯派塞的辦公室舉行,不設錄影。CNN、《紐時》、《洛杉磯時報》、Politco、Buzzfeed、英國廣播公司(BBC)及《衞報》記者步入場內時,被告知他們不在獲邀請名單之列,不可內進,其中CNN更是四大電視台中唯一被拒。已入場的美聯社和《時代周刊》記者見狀,馬上離開辦公室以示抗議。



■斯派塞(中)前天聽特朗普在演說再次狠批傳媒後,隨即出招禁七傳媒採訪。美聯社

CBS分享簡報會錄音

獲准參加簡報會的包括路透社、彭博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以及保守派的Breitbart News、《華盛頓時報》等十多家傳媒。CBS為捍衞同業利益,事後立刻把簡報會的錄音與各傳媒分享。斯派塞在會上聲言「我們會大力反擊」,不會「坐視虛假說法、虛假報道和不確事實流出」,更自詡白宮「已充份地表現出平易近人」,勝於過去任何一屆政府,但他沒有解釋篩選傳媒的準則。多間傳媒一面倒批評白宮做法,《紐時》執行編輯巴奎特說:「在我們長久以來報道不同黨派的多屆政府的過程中,從來沒有發生過像這樣的事。我們強烈抗議《紐時》和其他新聞機構被拒諸門外。傳媒自由地接觸開誠布公的政府,顯然是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Buzzfeed總編輯史密斯表示:「我們極度反對白宮因不喜歡報道而懲罰新聞機構,同時我們不會讓這些可笑舉動干擾我們繼續公平和積極地報道政府。」保護記者委員會指「政治領袖的職責,不是決定新聞從業員應如何做和向世界立下一個可怕例子」。


特促FBI揪出「二五仔」

同日較早時間,特朗普出席保守政治行動會議時,亦對新聞界連珠發炮,斥有傳媒利用匿名消息炮製「假新聞」,是「人民公敵」,認為記者不應獲准在報道中採用匿名消息。他又在Twitter點名指CNN和《紐時》是「我國的重大威脅」,並指控聯邦調查局(FBI)是「洩密者」,要求揪出「二五仔」。特朗普向兩間傳媒和FBI大發雷霆,源於CNN上周四在一則報道中,揭露白宮高層要求FBI公開駁斥《紐時》一篇指控特朗普助理勾結俄羅斯特工的報道,令特朗普被質疑越權干預FBI。白宮相信FBI曾向傳媒提供「匿名消息」,但後者否認。最諷刺的是,白宮官員本身卻常常向傳媒發放匿名消息,最近一次就在特朗普發表上述言論前數小時,而官員與記者所討論的,也正正就是白宮涉嫌干預FBI一事。美國有線新聞網/《紐約時報》/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26/199406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0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