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負責買賣 增收入來源
1 :
GS(14)@2017-05-17 22:35:42【明報專訊】雖然內地早於去年便開放了銀行間債市,這次債券通無論在投資者範圍及投資內容,亦沒有分別,不過流程安排上則大為改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經港交所(0388)與內地當局的平台進行交易,結算則經金管局的系統進行,有業內人士表示,日後投資內地債券更加方便,相信交易量會增加。
原持牌機構生意料受影響
但有業內人士提到,部分外資行在內地的持牌機構,一直承做代理銀行業務,替境外投資者買賣內地債券,債券通的推出意味這渠道不再吸引,相信有關業務量會逐漸減少。而且,他亦提到,今年在岸企業債違約個案增加,境外投資者會視乎市場實際情况作出投資決定,不純粹因為債券通的推出而增加投資。
自去年2月內地全面開放在岸債市後,外資持有境內債券規模,由去年2月底的6637.9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今年3月底的8301.62億元。但據中債登的資料顯示,截至4月份,境外機構持有的大部分都是較安全的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只有極少數是企業債及其他券種。
對於港交所來說,債券通則是拓展業務的機會,可能帶來額外收益。有分析員表示,港交所現時來自債券的收入佔比小於是0.1%,由於未來擔任營運平台的角色,收費模式估計是以固定交易費為主。但他預料,短期內未必有大量成交,况且營運平台的邊際利潤不高,遠低於有能力向交易雙方定價的場外交易債券中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00&issue=20170517
難單靠農地轉住宅 作土地主要來源
1 :
GS(14)@2017-10-01 20:12:09【明報專訊】政府半年度推地單位數目已提早超出全年目標,主要來自私人發展及重建項目,涉及超過1.3萬伙。不過,有業界人士認為,政府並非擁有百分百主導權,故這種方法並不可以穩定地成為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
事實上,今年市場上已有多個大型項目完成補地價,撇除鐵路項目外,保守估計所涉金額隨時逾200億元,其中新地(0016)西貢十四鄉項目,便可提供約480萬方呎樓面,涉及4000多個單位,市場估計有關補地價金額有機會超過120億元,同系屯門兆康第54區商住項目,亦於今年完成補地價,金額達65.3億元,可提供近170萬方呎住宅樓面。
若壓低補地價 發展商或加快轉用途
對於透過補地價能否成為重要的土地供應來源,發展局長黃偉綸昨稱,政府對重建項目提供單位數目無保證,單位供應在季度與季度之間的差距可以非常大,未來兩季數字遠不及首兩季多。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副常務董事張翹楚表示,政府並非擁有百分百主導權,始終政府不可以強迫發展商一定要補地價,故這種方法並不可以穩定地成交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除非政府壓低補地價金額或提供折扣鼓勵發展商完成補地價,否則最多只可加快程序。
有測量師批評補地價透明度低
普縉控股集團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表示,今季住宅供應來自私人發展商透過更改地契及私人協商轉化成土地供應大增,這相對政府賣地透明度較低,市場掌握資訊亦不全面,唯對整體供應量起重要鞏固作用。
保留「子彈」 稍後或推啟德地
另外,連同來季,政府已連續兩季並無推出啟德住宅地,張翹楚相信,由於沙中線仍未通車,政府並不希望太多屋苑同時入伙,否則會造成交通災難,他又指,由於今年土地供應已達標,實際供應數字比預測的目標太多或太少都不是好事,故政府會保留部分地皮於明年才推出。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37&issue=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