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Phone 之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2/163734.shtml
Windows Phone 之死
界面
2017-06-22 11:07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
作者 | 宋佳楠
半個月後,Windows Phone 8.1將結束主流支持,微軟不再投入任何精力為Windows Phone所有版本進行改進及更新。
在經歷了依托Windows老舊CE內核的Windows Phone 7/7.1/7.5/7.8,以及Windows Phone 8/8.1之後,曾經作為三大手機系統之一的Windows Phone,真的走到了盡頭。
B站的“微軟科技”賬號,曾是微軟用來宣傳Windows Phone系統及Lumia手機的主陣地之一,開通於諾基亞的手機部門和微軟交接之時。但在6月12日淩晨4時39分,微軟科技通過一小段視頻和B站的小夥伴們說再見,並表示“將正式停更B站賬戶,希望大家能夠諒解”。
微軟方面沒有具體解釋停更的原因,只強調“希望能夠實現更加年輕化、高效率和品質的品牌傳播。兩年半過去,我們歷經了Windows Phone的興衰,迎來Windows 10,又送走Lumia,這之間發生了許許多多。這次暫時要說再見了”。
其實Windows Phone的消失早有跡象。
今年4月底,“微軟科技”在B站發布了一批Lumia系列產品廣告合集,主題為“紀念永恒的經典”。該合集下包含Lumia 1020、Lumia 800、Lumia 950等經典機型在內,總計30款Lumia手機廣告視頻。Lumia是為數不多堅持采用Windows Phone系統的手機。
在與網友的互動中,“微軟科技”稱,“如今時光匆匆,變化萬千,也是時候向前看了。”
更早些時候,Lumia手機在微軟中國官方商城被下架,在售硬件產品只有Surface系列電腦、Xbox遊戲主機、Hololens以及一些配件。不僅僅是中國,英國、美國的微軟官方商店,也很難尋覓到Lumia的身影。其中美國官方商店僅有Verizon版的Lumia 735在列,且顯示處於無貨狀態。
Lumia很難再有未來。
1
Lumia的興起與諾基亞的興衰緊緊聯系在一起。
在諾基亞的鼎盛時期,其手機產品憑借時尚、堅固的特性為用戶所喜愛,與塞班系統一起占據了手機行業的半壁江山。這家來自芬蘭的北歐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商,至少連續10年保持著25%以上的市場份額。
產品和市場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無疑給了諾基亞更多自信,以致於蘋果和谷歌在2007年埋下“定時炸彈”時,諾基亞都渾然未覺。
2007年6月,蘋果公司CEO喬布斯向外界展示了首款iPhone智能手機。觸摸屏、無物理鍵盤、可在應用商店下載免費和付費應用等功能模式,重新定義了手機。
另一枚“炸彈”來自谷歌。2007年11月,谷歌宣布將旗下安卓手機操作系統開源,允許智能手機廠商免費使用該系統,並按自己的需求進行修改。
對於iPhone的誕生,諾基亞內部有過這樣一種態度:“歡迎蘋果加入手機行業,進入之後才會了解這個行業的苦。”要知道諾基亞早在2004年便推出過觸屏手機諾基亞7700,後因時機不成熟主動放棄。按照諾基亞當時的判斷,觸屏手機不會成為主流趨勢。
來自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2007年度諾基亞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為37.8%,遠超第二名14.3%的摩托羅拉。同年第四季度,諾基亞在全球的份額一度達到53%。
與手機份額保持同樣步調的還有塞班系統,2007年其市場占有率曾高達72%,是市場上絕對的“霸主”。該系統最早由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和Psion四家公司共同開發,後由於合作夥伴相繼退出,諾基亞將塞班公司收歸所有。塞班,也成為諾基亞身上的另一個代名詞。
但在殘酷的商業市場,有時爬得越高反而會跌得越慘。
產品雷同、公司效率低下、機構臃腫等大公司病,在諾基亞內部蔓延。而塞班系統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讓諾基亞無法快速應對用戶需求,落後成為一種必然。
“整個塞班系統過於複雜,到後期發展得非常困難。”前諾基亞員工Peter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即使是支持觸摸屏這種看似簡單的功能,實現起來大費周折。“塞班的工程師們只能在原有系統上修修補補,不能像iOS和安卓那樣從頭開始做一套系統。此外,由於諾基亞手機出貨量太大,也很難去做自我革新。”
IDC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09年一季度,諾基亞手機出貨量兩年來首次跌破100萬部大關。2010年二季度,諾基亞當季利潤為2.91億美元,同比上一年大幅下滑40%。相應地,塞班系統在2010年四季度被谷歌超越,終結了塞班引領市場十多年的歷史。
“那時業績不好,廣告費用被大幅削減。原來單季度的廣告費用可達到幾個億,後來則縮減到幾百萬。”另一名前諾基亞員工趙琨(化名)直言,很多銷售經理因為預算減少而沒有“子彈”可打,大家的成就感也大不如從前。
趙琨在2008年加入諾基亞,見證了諾基亞N95、N96、E71、N8等眾多經典手機最後的輝煌,也見證了諾基亞與微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最終被微軟收購、出售的全過程。
為了扭轉困局,諾基亞嘗試從高管層面做出改變。
2010年9月,諾基亞董事會邀請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擔任總裁兼CEO,給出的簽約獎金便達600萬美元。也因此,埃洛普成為諾基亞史上首個非芬蘭籍CEO。
需要說明的是,在加入諾基亞之前,埃洛普有過三年的微軟工作經歷,擔任微軟業務部總裁,並負責領導了微軟Office2010的項目開發。這給諾基亞後來結盟微軟奠定了基礎。
但埃洛普上任後的種種激進行為,不僅沒有阻止諾基亞的下滑趨勢,反而讓情況變得更糟。
據趙琨回憶,埃洛普上任兩個月便宣布全球裁員5000人,同時精簡塞班部門人數。隨後,埃洛普要求對諾基亞的發展進行全新定位,稱公司必須采取重大變革,否則就只能等待死亡。他所指的變革包括放棄固有的塞班系統和另一個在開發的新系統MeeGo平臺,轉而選擇微軟開發的Windows Phone系統。
“他本可以不發表停止對塞班系統支持的言論。一旦說出,外界馬上會明白塞班被放棄,渠道合作的意願也會大打折扣。”趙琨認為,如果是小公司做出這樣的決定沒問題,大公司沒有必要這樣。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埃洛普執掌諾基亞之前,公司內部對系統發展方向存在兩個派系。一是堅持做塞班系統,另一個則是做MeeGo。後者是一種基於Linux語言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由諾基亞和英特爾共同開發。兩家公司原本希望借助MeeGo來應對iPhone帶來的挑戰,但這種設計語言不太被消費者所接受。
除上述兩系統外,谷歌也曾向諾基亞伸出橄欖枝,共同開發安卓手機,但遭到了新CEO埃洛普的拒絕。
2011年2月,諾基亞宣布與微軟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旗下Lumia非凡系列手機將采用Windows Phone系統,並參與該系統的研發。
2
諾基亞與微軟的合作從一開始就不被外界看好。特別是Google副總裁維克·岡多特拉(Vic Gundotra)還在Twitter上對兩家公司進行嘲諷,稱“兩只火雞變不成一只老鷹”。
單從系統體驗和入市時機來看,Windows Phone談不上完美。
Windows Phone正式發布是在2010年10月,此時距離蘋果推出一代iPhone已經過去三年之久,而首款觸屏安卓手機也早在2008年發布。錯失的兩三年足以讓iPhone和安卓發展壯大。
Windows Phone也沒有獲得微軟足夠的重視。趙琨表示,盡管對外聲稱Windows Phone由兩家公司共同開發,但實際上一直以諾基亞為主,很多熱門應用開發都由諾基亞出面去談。Windows Phone在微軟太過微不足道,居核心地位的始終是桌面Windows和Office。
“那時的App應用我們可以用‘被吊打’來形容。”趙琨說,微信、支付寶、滴滴打車、美圖秀秀等熱門應用的推廣力度都很強,但是Windows Phone系統卻不支持。像微信當時推出的一款傳播率極高的打飛機的小遊戲,Windows Phone也沒有。“整個移動互聯網推廣營銷的高潮,Windows Phone都完美錯過了。”
更讓工程師們和用戶傷心的是,在推出Lumia 800/900之後,微軟宣布新發布的Windows Phone 8不支持Windows Phone 7.5和Windows Phone 7.8向上升級。這意味著此前工程師所做的工作全部歸零,用戶也無法體驗到新系統帶來的多項改進。
在產品銷量方面,諾基亞推出的Lumia 920/920等產品反響不太好。之後一款主打低端市場的Lumia 520借助運營商渠道賣了100多萬臺,但市面上同價位的產品差不多可以賣到200萬-300萬臺。從那以後,Lumia越賣越差。
“2013-2014年是很痛苦的一年,我們一直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狀態。運營商和渠道代理商、商用客戶還是比較支持的,但終端消費者不買單,銷售壓力很大。”趙琨覺得,Lumia在材料學,例如聚碳酸酯的采用,以及戶型屏幕設計、卡爾蔡司拍照性能方面都是比較領先的,只是苦於軟件體驗不好。
微軟也曾通過基金池的形式鼓勵開發者加入Windows Phone平臺,但效果不怎麽樣,大部分會放一個App在其平臺,但內在的功能和體驗與安卓、iOS相差很大。
用戶體驗做得好,用戶數和銷量會隨之上漲,App開發者會更有信心。反之,開發者會認為沒有必要投入精力去做,消費者發現沒什麽App可用,自然不會買。
而從開發人才市場角度看,那時安卓系統已經很火,想找到一個安卓或者iOS的開發者相對容易,但找Windows Phone卻比較難。
在這種境遇下,微軟將諾基亞收歸所有著實讓人看不懂。
2013年9月,微軟正式宣布將以37.9億歐元(約合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諾基亞旗下的大部分手機業務,加上21.8億美元購買諾基亞相關專利的費用,合計交易價格大約為71億美元。
根據兩家公司達成的協議,諾基亞原CEO史蒂芬·埃洛普將擔任諾基亞執行副總裁,主管設備與服務。另有多名高管和3.2萬名員工加入微軟。微軟可從諾基亞獲得設備與服務部門,以及相關的生產設備、市場營銷和技術支持。諾基亞的Here地圖和網絡設備業務不在其中。“諾基亞”品牌當時被保留下來,旗下Lumia、Asha品牌和產品也會繼續運營。
在談及收購諾基亞的原因時,微軟方面曾表示希望借此擴大手機市場份額,提升手機業務利潤,從而把握智能手機的市場機遇。
但在收購完成後,微軟不僅沒有實現諾基亞的再次複興,也沒有讓Windows Phone獲得更多資源支持。微軟在手機業務上最主要的精力都用於止損、裁員和控制成本。
據Peter回憶,2014年諾基亞中國有9600多名員工,到2016年只剩幾百名員工。諾基亞在中國的一些工廠都關閉了,北京的研發中心也進行了裁員。即使有一些留在微軟,也去了非手機業務部門。
而趙琨所在的部門完全融入到微軟的一個團隊中。“我們有時會詢問微軟內部是否有開發一些應用程序,但得到的答案多是‘去幫問問’。整個公司的重點都在向推動雲業務轉移,KPI中沒有一項和Windows Phone相關。”趙琨表示。
微軟也在繼續推出一些Lumia手機,例如Lumia 640和640XL,當時的宣傳語是“第一支采用Windows 10系統”的手機。那時已有Windows 10即將發布的消息傳出。但隨著Windows 10的不斷延期,上述兩款手機的推廣口號也再三修改,變為“最早能升級到Windows 10”的產品。等到2015年8月Windows 10正式發布,Lumia的另一款新品也發布了。“640和640XL變成了一個笑話。”趙琨對此感到很無奈。
而在此後發布的Lumia 950XL看點也不多。微軟小娜、虹膜識別等賣點不足以吸引用戶為Windows Phone系統買單,他們更看重應用的豐富程度。這方面,Lumia始終沒有什麽突破。
3
或許從合作到收購,Windows Phone便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作為收購諾基亞案的推動者,前微軟CEO鮑爾默曾遭到微軟董事會的集體反對,其中還包括他的多年好友比爾·蓋茨。這讓鮑爾默覺得蓋茨背叛了他。
據《彭博商業周刊》報道,鮑爾默在2013年6月的一次微軟董事會上大發雷霆,因微軟董事會以交易價格太高、過程太複雜為由,否決了收購諾基亞的提議。即使是鮑爾默的高管團隊,也對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存在異議。
盡管微軟董事會最終通過了收購議案,但鮑爾默沒多久便提出“提前退休”。
“也許我代表舊時代,不管我有多麽熱愛自己的工作,對微軟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能加速進程的新領導人帶領微軟進入新的時代。”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鮑爾默這樣解釋離職的原因。他所指的舊時代是指以PC系統主導的微軟,而董事會曾希望鮑爾默加快對公司的改革,以應對蘋果和谷歌帶來的挑戰。
鮑爾默的種種成績顯然沒有令董事會滿意,對諾基亞的收購則讓這種不滿情緒進一步蔓延。
2016年一季度,微軟發布的財報顯示,這家公司當季僅賣出230萬部Lumia智能手機,較2015年同期大幅下滑73%,功能機的銷量相對較多為1570萬部,但同比也下滑了36%。手機硬件業務整體營收下降47%。
微軟已經沒有理由再將諾基亞留在手中。
自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替鮑爾默執掌微軟後,一直試圖擺脫諾基亞手機業務帶來的種種不利影響。先是宣布裁員1.8萬人,其中約1.25萬人來自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緊接著減記了收購諾基亞的全部資產,減記金額高達76億美元。
不僅如此,納德拉放棄了鮑爾默的手機戰略,向外界宣告,微軟將按照“移動為先、雲為先”的理念轉型。
具體做法是,針對不同行業制定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同時嘗試將原本孤立的設備聯通,使得在手機、PC和平板電腦等不同設備上,也能借助雲服務,體驗同樣的軟件服務,例如office 365。
此外,微軟也針對各種類型企業的全部計算提供相應的數據中心服務,包括私有雲、公有雲和混合雲。
而對於諾基亞手機業務,微軟看起來選擇了一條更明智的路——2016年5月,微軟以3.5億美元價格將諾基亞功能手機相關業務出售給富士康子公司富智康和芬蘭公司HMD Global,轉讓絕大部分諾基亞功能手機資產,包括品牌、軟件和服務、客服網絡和其他資產、客戶合同及關鍵供貨協議。
需要說明的是,出售諾基亞手機相關資產並不意味著微軟徹底放棄手機業務,包括納德拉在內的微軟高管在談及上述話題時都顯得頗為謹慎。
今年5月,納德拉在接受MarketPlace采訪時曾表示未來可能會造更多手機,“不過微軟未來的設備可能與現在的手機長的完全不同,還會延續與Surface設備相同的打法,即重新發明這個產品類別。”
此前有不少消息表明,微軟的下一代手機將被命名為“Surface Phone”。微軟一項新近曝光的專利則顯示,這家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可用於可折疊智能手機的特殊鉸鏈,並有三種不同配置的新外形尺寸,包括0度模式、180度模式和360度模式。
但這些都不再與Lumia和Windows Phone系統有關。
數據分析公司IDC預計,2017年,Windows Phone系統設備將繼續下滑80.9%。到2021年Windows Phone系統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將達到0%。目前,市面上Android系統占據了85.1%,iOS系統占據了14.7%,而Windows Phone只有0.1%。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Windows Phone都是微軟的遺憾,甚至是“汙點”。微軟不會也不應放棄移動硬件業務,但要扭轉局面,還需要時間和有創新力的產品來證明自己。
[本文系界面(ID:wowjiemian)授權i黑馬發布, 作者宋佳楠。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ID:iheima)]
Windows
Phone
贊(...)
分享到:
複盤求職少年之死,傳銷魔鬼經濟學是怎樣在中國生根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04/164467.shtml
複盤求職少年之死,傳銷魔鬼經濟學是怎樣在中國生根的?
新浪科技
2017-08-04 14:15
改革開放才三十多年,但傳銷進入中國已經有二十五年以上的歷史了。
來源 | 新浪科技(ID:techsina)
文 | 新浪科技綜合
一個求職少年的死,引發了一系列連環效應。Boss直聘、科藍公司、傳銷組織、警方等角色的參與被卷入輿論漩渦,暴露在大眾視野之下。
小浪簡單梳理了一下李文星事件發酵後的第二天發生的事情:
涉事方:
前BOSS直聘市場公關經理給李文星母親的一封信
前BOSS直聘市場公關經理朱利安致信李文星母親,信中解釋了為何Boss直聘核心產品邏輯僅適用於占據各行業絕大多數的小公司。文星之所以會遇到傳銷公司,除了審核機制的問題外,另一方面則是產品端存在一些小細節。
科藍軟件回應李文星事件:公司遭他人惡意冒充
科藍軟件8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近日,網絡上有題為《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的文章,文中有涉及公司報道,針對媒體報道,經公司核查,現澄清如下:
1、文中提到的在“BOSS 直聘”上給受害學生李文星發入職聘用書的招聘方“北京科藍”系他人惡意冒充。
2、公司沒有“人事部薛婷婷”和“人事行政部王文鵬”兩名員工。
3、公司的人員招聘一直嚴格按照公司相關制度進行。
4、公司正在采取積極措施,以消除此事帶來的負面影響。
網友自稱與李文星同入傳銷團夥 揭其入夥後境遇
一位名叫“滄海一聲笑”的網友稱,很巧的是,他和李文星進的同一個網,“滄海一聲笑”透露,李文星在“進家”第六天,借錢湊夠2900元後,被迫當上了老板。當了老板之後,“想要他向家里要錢去提身價,但是他不能接受。”“每天也就坐在那里發呆,也不經常與別人說話聊天,總是很沈悶的坐在那里。後來沒過多久,他就被換到其他家了……”
案件進展:
天津靜海警方確認7月14日發現李文星屍體
天津市靜海區城關派出所確認,確實於7月14日從一處水坑打撈出一具男性屍體,該男子後經確認,為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
李文星屍體水坑百米外有疑似“傳銷筆記”
新京報記者在李文星屍體被發現的水坑西側百米處,發現疑似傳銷團夥遺留的"傳銷筆記"等物品,筆記中記有"蝶貝蕾"產品推薦稿等內容。
附近多位居民反映,該處水溝系"傳銷人員聚集窩點",一年多來常有數人在溝里居住,"平時聽課講課,一星期前才消失,被褥什麽的都扔在溝里了。"
筆記中一篇發言稿中寫道,"聽了老板的講解,想必臺下新來幾天的朋友對我公司的產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公司是一個五級三階制後化寬為無限代累積制,完善一個出局制,最後隆重推出一個超越回歸制,請公司一個老板上來做一個辛苦的制度講解。"
社會上的聲音:
《在你被騙走了性命之前,他們一直知道這里騙局叢生》
此文作者在BOSS直聘上發布一條招聘啟事,註冊信息是“美團外賣醬油總監”,招聘職位是“新媒體運營”。全程並不需要提供任何公司營業執照等認證資料,職位也無任何審核機制。一個小時後收到了五十多份簡歷。
《從魏則西到李文星 互聯網平臺展示了不光彩的一面》
澎湃新聞稱,一家致力於招聘,曾獲得“千萬級美元投資” 的“明星公司”,向求職者推薦的竟是完全沒有審核的公司和崗位。這足以令人驚訝,更會令無數求職者感到後怕。
從魏則西到李文星,互聯網平臺向公眾展示了它們不光彩的一面。這遠遠不是體面不體面的問題,而是關乎生死的安全問題。不得不承認的是,互聯網平臺經濟正在迅猛發展,互聯網平臺的責任機制只能逐漸完善。
傳銷:一種有毒的魔鬼經濟學
改革開放才三十多年,但傳銷進入中國已經有25年以上的歷史了。
傳銷,這一發端於美國、曾盛行於西方的營銷方式,於1990年登陸中國市場,一時間從南到北,在各大城市遍地開花。一些以傳銷方式銷售的保健品、藥品、清潔用品品牌則名聲大振。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出現過的傳銷組織可以分為三大派別:北派、南派、電子商務。北派傳銷慣用的操作手法,以拉人頭,趴地鋪,大鍋飯,群居,集體上課培訓。“半軍事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操作、團隊和作、和諧氣氛”是北派傳銷的特點。北派傳銷也是繼承了所有傳銷的優點,著重在於它利用了“團隊和作”的優勢。
傳銷的主要特點是靠“拉人頭”開展的,這種通過上線帶動下線的模式能夠像滾雪球的方式讓組織迅速發展壯大。通過大肆吹捧一種產品炮制向入會者灌輸一種“暴富理念”。
由於傳銷善於利用各種玄而又玄的概念包裝自己,使得我們往往難以辨別它的真實面目。日前警方破獲的“善心匯”傳銷案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善心匯”的資金模式大致是這樣的,通過上線介紹,交300塊錢買一顆善種子,你就可以入場玩了,讓你覺得扶貧和賺錢兩不誤。實際上最後這些錢流向哪里,估計連內部人員都不知道。這些資金的流動鏈條,只是從一個傳銷團隊流到了另一個傳銷團隊。這種經濟模式是病態的,它對社會沒有產生實際的效果,只是滿足了一群人對金錢的自我狂歡,滿足了一些人不勞而獲的欲望。
在驚天的騙局背後,虛榮、貪念等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曾經有人說過,只要你不貪,不做一夜暴富的夢,就不會被拉進傳銷組織。
(綜合自朱思碼記公眾號、封面新聞、新京報、中國青年報)
[本文系新浪科技(ID:techsina)授權i黑馬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微信公眾號(ID:iheima)]
傳銷
李文星事件
贊(...)
分享到:
金盾股份董事長周建燦之死:債務總額近百億
1月30日,金盾股份董事長周建燦墜樓身亡。5月1日,金盾股份的公告稱,周建燦控制的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已進入破產程序。經初步統計,周建燦、 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涉及到的債務總額約為98.99億元,其中公司被牽涉到的債務及擔保金額約為29.11億元。上述金額僅為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的自查結果。
公告披露,上述近99億債務總額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借款為39.59億,以股份質押融資為14.25億,另有29.11億為民間借貸,其余為供應商欠款。目前,金盾集團已經進入破產程度。經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法院裁定,包括浙江金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藍能燃氣設備有限公司、浙江海豹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浙江金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浙江格洛斯無縫鋼管有限公司在內的金盾集團及部分相關企業重整案已被受理。
經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統計,截止目前,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的債務融資中,上市公司被牽涉到的債權人共 49 名,涉及金額約為 29.11 億元。上市公司稱,經自查,公司與上述 49 名債權人均不存在任何借款關系或擔保關系,相關債務涉及的借款均未進入公司賬戶。公司已向相關債權人表明了無義務承擔該些債務的態度,且已在相關訴訟仲裁案件的應訴過程中向法院、仲裁機構和債權人提出了相同的抗辯意見。
據公告,周建燦去世後,公司因可能存在印章被偽造情形,已向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報案,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就該案已立案偵查(案號:紹虞公[經]受案字[2018]10007 號)。除偽造印章案外,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還立案偵查了周建燦控制的浙江金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集資詐騙案(案號:紹虞公[經]立字[2018]10366)、浙江金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融資部負責人張汛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案號:紹虞公[經]立字[2018]10367),截至目前,上述三宗案件均處於偵查過程中,尚無明確結論。
周建燦、周純父子合計持有的公司 26.25%股份已質押給第三方機構,目前已被全部被公安機關和多家法院采取了刑事凍結、輪候凍結等措拖。
截止目前,周純已和多家外部投資機構進行了接觸,已有投資機構制訂了接盤方案和公司被牽涉到的債務和擔保事項的債務重組方案,該方案的基本框架為外部投資機構將通過組建“專項並購基金”及“債務重組專項基金”的方式,來完成對周氏父子持有股份的接盤和公司被牽涉到的債務和擔保的重組。
金盾股份股票自5月2日起繼續停牌1個月,預計將不晚於6月1日開市起複牌。
週日趣 BLOGBLOG 分析員之死: Celifazation
1 :
GS(14)@2012-08-19 16:29: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9/16616454
股市唔掂,投行生意插水,自自然然向 cost centre的分析員開刀,但股榮認為分析員其實死於師奶化,即係 Celifazation(字典查唔到,黃子華棟篤笑首創)。
分析員師奶化,最大特徵係集體行動,見高捧、見低踩,轉軚快過 CY。筆者統計今年表現最好及最差五隻股份(市億百億以上),如依照今年初各投行分析員建議,隨時買10次輸足九次。舉個例,今年股價跌了一半的中興(763),年初建議買入的分析員共27位,三位叫沽,12個月目標價26蚊,現價11.24元。華潤水泥(1313)獲20位分析員叫買,冇人叫沽,平均目標價7.84元,剛好是現價的一半。經過大半年,分析員面對現實,紛紛轉軚,國美(493)建議買入比率由年頭67%跌到10%。
唱好的表現差,唱衰的偏偏反其道而行。10位內房分析員,今年初齊齊叫沽爆綠城中國(3900),結果股價年內彈1.36倍,電力股亦令分析員滿地眼鏡碎,年初推薦買入華電(1071)比率只有四分一,結果爆升六成。
利豐日前放榜令市場大跌眼鏡,據聞不少分析員都覺得被「跣」了一鑊,覺得唔係我估錯,係俾管理層誤導,股價冧兩成,德銀等投行隨後立即將目標價狠劈逾三成。利豐收購代價重估收益,瑞銀去年已經質疑,業界對有關會計手法應心裡有數,分析員呻被坤,無疑師奶上身,喊苦喊忽。
一直以為,分析員理應最瞭解公司情況及行業週期,當他們要淪落到見到公司出盈警或業績,才後知後覺降評級、大削目標價,意義何在呢。牛市人人係股神,分析員出報告唱好,只是錦上添花。只有在熊市中脫穎而出,或提前預警,始是分析員應有的態度,將責任推卸在別人身上,只凸顯自己「燒鵝髀價錢,豆腐渣質素」。
頻密轉軚 猶如散戶
同事高明早前寫過一篇文章,今日可借來一用。渣打(2888)在美國出事,美林分析員15日內連出三份報告,先叫人沽、然後話形勢唔清楚,揸住先,隔幾日雙方和解,就叫人追貨。分析員轉軚之急,猶如師奶煲電視劇,昨天說 A角係奸;今天又話係忠;劇情一變,再話「邪邪哋」,情緒被劇情牽著走。大佬啊,我係要分析員,唔係要情緒員。正如高明話齋,分析員穿上西裝,就是要扮識嘢,可否做戲做全套,不要太散戶?
分析員不易做,繫於行業的先天性缺陷,早前有研究指出,平均10份報告中,七份屬唱好,兩份持中性建議,只有一成唱淡,唱好的欠新意,唱淡的得罪客,難怪有料的分析員,通常由 sell side跳去 buy side做芬佬,不會長期留在研究部。分析員唔想死,請唔該開始麻甩化( Malufazation)。
股榮
2 :
GS(14)@2012-08-19 16:31:12 師奶化
Moneyball:執法者之死 姚崢嶸
1 :
GS(14)@2013-03-05 22:57: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305/18184799
一個賺過百萬美元年薪的機會,工作主要是打架,長期周身傷痛,甚或會腦部永久創傷、失憶、性情變得陰沉暴躁、抑鬱,你願意嗎?
Derek Boogaard選擇了這條路。
北美職業冰上曲棍球(NHL)是很特別的運動。同樣是身體撞擊運動(contact sports),足球、籃球、甚至充滿粗野衝撞的美式足球,絕不容許打架,違者必遭重罰停賽;我最有印象的是八十年代香港球星陳發枝,代表精工對遼寧隊時參與打鬥,被亞洲足協重罰8個月。可是,在NHL比賽中打架,一般只罰停賽5分鐘。
NHL文化 容許打架
打架向來是NHL文化一部份,平均每兩場比賽出現一次,球迷視為比賽範圍之一,甚至為看打架而入場,也有網站(hockeyfights.com)專門收集片段、統計、編製「拳手」排名榜。球隊則視之為比賽策略,對手打法污糟、陰濕時,便派出球員撩交打,以示警惕;比賽處於下風,則可藉此打窒對手氣勢。有趣的是,儘管打架本質上是野蠻行為,過程卻遵守一套禮儀:球員必須放下球棍和脫光手套,赤手空拳對壘,球證也非常識趣地讓雙方「分出勝負」然後叫停,打架者會乖乖就範,去坐那5分鐘波監,而且「場頭打交場尾和」,有些甚至私交甚篤。
打架專才被稱為「執法者」(Enforcer)──執行「家法」的球員是也。他們除打架外,甚少被派上陣。
Derek Boogaard就是一個執法者。他身高2米01,重122Kg,是天生執法材料,但小時候卻是一個文靜的孩子。他初中時的「我的志願」已寫要當NHL球員,但在青年賽事浮沉,苦無機會,幾乎放棄。直至一次,球隊落後,他一反常態參加打鬥,吸引了地區聯賽球探收歸旗下。他有自知之明,球隊看上的不是他的球技,從此日常除了練「冰法」、「棍法」,還兼習「拳法」和舉重,增強戰鬥力。母親對此不以為然,他亦只說:「沒事的,這是我的工作。」經歷幾年爆顎骨打歪鼻的磨練,變成聯賽中數一數二的執法者,19歲時終於得到NHL明尼蘇達隊邀請加盟,然後順利由預備組「打」上一隊。一位教練說:「不能不佩服他全憑意志打入NHL。」
傷患纍纍 濫藥止痛
冰球衝撞極多,球員受傷當食生菜。聯賽規定,受腦震盪球員必須休息幾個星期,但身為執法者,為免被視為懦弱,或日後被對手針對身體弱點,常常隱瞞受傷情況。Boogaard受纍纍傷患煎熬,逐漸服用止痛藥成癮,一吃便是十粒八粒,更同時光顧幾個醫生以取得更多劑量,避過球隊監察。但他顯然已出問題:一次檢查,醫生叫他講幾個「R」字頭的字,他竟然想不出。未婚妻見過他食止痛藥後,像爛醉般東歪西倒。隊友也觀察到他的轉變:練習遲到、玩啤牌時睡着,而且「像整個人的性格都消失了,剩下一塊空洞的面孔」。
他為此秘密入戒毒中心,弟弟則成了近身跟班,防止他濫藥,他索性把藥分散收藏,避過監視。此時,他的「才華」吸引了NHL「銀河艦隊」紐約流浪漢,以一紙650萬的四年合約加盟,但健康卻越來越差,長期嚴重頭痛和陷入抑鬱。終於一個晚上,他外出喝酒後一睡不醒,死因是止痛藥和酒精過量,只活到28歲。
人在江湖 只是藉口
驗屍專家從Boogaard的腦,判定他患了慢性創傷腦病(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簡稱CTE)。這病是頭部長期受擊引致,病徵包括失憶、抑鬱、脾氣暴躁,近年在多位拳手、美式足球員和冰球員身上驗出(只能憑死後解剖確診),當中有些更是抵受不了CTE煎熬,厭世自殺。
若果你就是Boogaard,你敢肯定不會做同樣選擇嗎?
在浮士德故事裏,年華老去的讀書人,抵受不了魔鬼使者誘惑,簽下出賣靈魂契約,得到無限知識、物質、年輕美女,之後卻要付上永久沉淪的代價。其實,人人心中都有個浮士德,每分每秒都與魔鬼在角力:在父母、子女、婚姻、朋友、健康vs金錢、權力、名譽之間,取捨下一秒鐘怎樣鋪排自己的人生。對於生活逼人的階層,選擇並不存在;但像你我般較幸運的一群來說,「人在江湖」是騙人騙己的藉口。你每次選擇錯過家庭聚會、消閒減壓或運動的機會,撫心自問,那些是真正「身不由己」?那些是心魔作祟?
你今日「浮士德」了幾多次?
姚崢嶸
姚崢嶸
2 :
GS(14)@2013-03-05 22:58:06 大頭蔡正一打靶叔叔,好寫唔寫寫死人,最後那段不如講番他自己啦,同班財技垃圾做野,做乜撚呀,講到自己超級高尚,自撚感覺良好呀仆街
3 :
GS(14)@2013-03-05 22:59:56 話人不如想想他自己是咪咁先,亂咁抹黑人,我使抹黑你,你d野唔掂就唔掂,咪撚找藉口,暗示人地有病或者乜,我不知幾健康,每個禮拜至少訓50個鐘,走路每日1小時
不撚知所謂,唔講粗口掃不走心中的怒火
4 :
GS(14)@2013-03-05 23:01:49 走咁多馬拉松,又做咁多野,小心過勞啦你
韋家輝親解構 《大時代》以後 電視劇之死
1 :
GS(14)@2015-06-17 12:27:32 2015-06-06 iM
從《大時代》的股票交易所,到近年電影《單身男女》的投行世界,韋家輝寫劇本,似乎對金融題材情有獨鍾,現實是入行前他只曾在戲院做過停車場看更,中環世界其實離他很遠。4年前他接受本刊專訪時提及,全因太太和朋友多從事金融行業,才能把這些場景寫得細緻,金融世界的高低跌碰,更可刺激他的創作:「今日講到像末日一樣,轉頭又可完全翻身,這些跟人生或愛情都很相似。」
當年他在電視台寫的Melodrama(俗劇)如《義不容情》、《流氓大亨》,盡情將命運、人性等主題發揮,甚至為他帶來「煽情監製」綽號。《大時代》下周劇終,神劇愈接近落幕,愈是感概,靈魂人物韋家輝在劇集重播後,未有如台前演員露面談舊作,或者如老拍檔杜琪峯般,趁機向娘家進諫。為何香港電視劇,愈來愈難炮製經典呢?
低調的韋家輝,2011年獲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為「焦點影人」時,曾在當年出版的特刊,罕有談及香港電視劇之痛,也許已經道出為何過去培育無數精英的少林寺,只剩下23年前的舊作當遮醜布:「《大時代》雖然能出街,甚至變成經典,但當時絕對可能拍到一半,TVB內部審閱時叫停。如果有導演或演員投訴太殘暴,亦有可能拍不下去。」
他憶起拍攝時形容如「接生」,出街前都未知作品會否胎死腹中。他在書中說,八十年代無綫曾有「故事創作人」(Storymaker)崗位,當年他不用寫分場細節,只需帶一班師弟,構思故事劇情發展,「很快就有自己的東西在作品」。不過升任監製後,他親身感受到高層掣肘,對電視台新一代監製的處境,他感同身受,慨歎要自主更加困難:「我算幸福,有話事權,說要開拍甚麼通常通過,但一眾高層在場,你一言我一語,刪改了很多東西……現在高層賜條蹺給你,不接受也不行。」
韋家輝1981年進編劇班後,上課十多天就因諗頭多多,破格提拔到戲劇組。創作大膽、百厭又火速上位,劉天賜叫他做「韋小寶」。由編劇到編審,再擢升為監製,韋家輝只是用了7年時間:「慶幸當時主事人如劉天賜,容許有一小撮『生番』,嘗試新事物不會死得徹底,其他部門亦崇拜『生番』,讓你變得大膽。」
他的創作班底在書中說,雖然韋家輝不會如拍檔杜琪峯破口罵人,但跟他寫劇本更累人,每個字甚至標點符號都要「磨到最好」。編劇彼此間已互有默契,不可說半句無聊話,每當韋家輝開口,大家立即用錄音筆記下每個重點,再去寫劇本工作。
過往韋家輝拍電影,許多時候都是邊拍邊修改,可以先拍半頁寫好的劇本,看到畫面後再在現場續寫。這本特刊寫於2011年,該年起他開始北上拍戲,十多年來堅持的風格亦悄然改變:「合拍制下劇本要先送審,離題太遠會好麻煩……《大隻佬》、《我左眼見到鬼》,有賭有鬼都唔得。」《高海拔之戀II》、《單身男女》等近作,可以說是韋家輝編劇作品的分水嶺,見證着他由本土色彩濃的作品,轉為炮製愛情電影,進軍內地市場。
從台灣嘉義小狗小黑之死談台美瑞生命教育(一)
1 :
GS(14)@2017-08-04 06:11:07 上個月初,台灣嘉義一隻繫有項圈的小黑狗疑似要躲雨而跑進超商,卻因嚇到了民眾小孩、遭到其家長通報,而被抓進嘉義市動物收容所。健康又親人的牠,在短短4天後暴斃於收容所之內。突如其來的噩耗不但讓眾人難以接受,「小黑之死」更引爆動保人士怒火,怒斥台灣在相關議題上,根本還屬於「未開發國家」!不但硬件設施需要提升,愛護動物的觀念更需要教育!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蘋果》專訪了來自台灣、美國、以及瑞士等四位不同背景的人士,她們分別為台灣藝人李維維、動物保育人士劉偉蘋、旅居瑞士的愛狗人Mojito、以及洛杉磯動保所所長班克(Julie Bank)。這四位熱愛動物的人,分別在世界不同的角落,用自己的方式替動物爭取關懷與福利。透過《蘋果》的一系列專訪,分享不同國家、角度的動保經驗,望能推動正確的生命教育,讓「小黑之死」不再發生。【從「小黑事件」看台灣的動物教育】李維維(台灣):每個人都應該多些同理心「小黑真的很衰,牠真的很乖......你把牠這樣丟到收容所,其實就是把牠推向地獄,牠才到那邊,就這樣死了」!一說到小黑,李維維口氣之中還是充滿遺憾與不捨。身為藝人的她,總是不吝於利用自己的公眾影響力,向網民宣揚動物保育議題。李維維說,一個都市是否文明,取決於民眾對待動物的態度,而這不僅是動物保育機構的責任,更是全民皆該有的觀念。她了解並非每個人都喜歡狗,「但是大家應該能多點愛心,不管是對人或者動物都一樣」。李維維認為,大家不該責怪嘉義收容所的人,「因為他們很辛苦,對環境惡劣的情況也無法做出改變」。但她也強調,應該推動正確的收容制度以及動物教育,而這不該只是公權力的問題,更是一般民眾心中都該有的觀念。劉偉蘋(台灣):大家不信任收容所讓情況更糟「台灣收容所的環境太糟,所以民眾會不停地累積一種印象——就是覺得狗狗在街上遊蕩會過得比在收容所好」。劉偉蘋說,這種本末倒置的想法在台灣不斷地被加深,結果就是讓收容所功能不但無法發揮,反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當大家都認為收容所沒有必要也沒有幫助時,它所能得到的預算就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裏面的人就算有心,也很難做出改變」。她認為,當務之急是把收容所轉型到正確的方向,讓民眾印象改觀,視收容所為一個真正能夠幫助動物的地方。「設施既然蓋起來了,就不要像20年前一樣,只是把它當作一個進去就出不來的地方」。劉偉蘋強調,收容所應該要讓民眾可以親近,這樣才能讓民眾獲得好的動保觀念。它應該成為大家願意去看、去領養的地方。「如果還是如此偏僻、陰鬱,那收容所永遠只會是一個系統崩潰的場所,終究會有更多的小黑出現」。
Mojito(瑞士):對瑞士人來說,有流浪狗本身就是件奇怪的事「對於瑞士人來說,街上有流浪動物這件事,本身就不正常」。旅居瑞士多年的Mojito,深刻體驗當地對動物教育的成熟發展。她回憶起第一次和瑞士籍先生談到台灣的流浪狗議題,「他覺得十分不可思議,就是......街上為甚麼會有狗狗自己在生活、流浪?」她認為,即使台灣對於動物權的觀念一直在成長,但是教育方法似乎還有進步空間。「我們該怎麼與動物相處?它們的意義又是甚麼?這些都是人們都必須去思考的問題」。班克(美國):動保知識需長時間推動「聽到這樣(小黑)的事情發生,我覺得很遺憾」。帕薩迪納動物關懷協會暨收容所所長班克,從事動保工作已經超過半甲子,還曾於20年前到台灣去推廣正確的愛護動物觀念。「其實台灣有很多人想要學習更進步的動保知識,但這的確需要時間」。班克說,美國人從小就學習怎麼去愛身邊的動物,「我們從小就穿着印着狗狗的衣服,也到處都有動物電影或是卡通可以觀賞。」她認為,愛護動物、尊重動物的觀念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而「小黑事件」的發生,就是因為該位家長對狗有所恐懼,所以間接造成這樣的憾事。但班克也強調,這並非是家長的錯,主要還是因為台灣的整個動保環境還有改善的空間,「正確的動保知識,都是長時間推動的,即使在美國,這也是一個漫長旅程」。四個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卻不約而同認為這起悲劇並非特例,反而是台灣的大環境與長久下來的文化所造成,她們周也將透過自己的角度,提出建議!李維維:知名藝人,成名甚早的她,被視為第一代少女偶像的始祖。家中養有「福仔瓜」和「李先生」兩隻愛犬,常透過公益活動發揚動保觀念。劉偉蘋:動保團體《挺挺網絡》的發起人,把家中哈士奇視為孩子般疼愛。她的座右銘為「I’m an animal lover. I aim to be(a) supporter!」。
Mojito:長年旅居瑞士,仍透過網絡呼籲大家愛護動物。她的網路文章以及動物攝影集引起許多網友關注,也總將義賣所得捐予有需要的動保團體。班克(Julie Bank):帕薩迪納動物收容所所長,從事動保工作超過30年。曾遠赴台灣宣揚動動保育觀念,可說將自己的大半生都獻給動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3/20110455
【Jaco之死】咖啡被裝進汽水樽 媽媽:我難受,她更難受
1 :
GS(14)@2017-10-09 02:48:25 追思會在Jaco曾就讀、也很喜歡的中文大學舉行,Jaco朋友為她設立多塊展板,讓大家對她加深了解。
她,生來,是他。她叫Jaco,靈魂錯置在男性身體二十多年,一直以「別人的」皮相示人。光想都感痛苦。然後她立下決心破繭解放本我,穿上女裝做自己,學習當一個女生。這個決定很個人,陌生旁人卻總以為有權去管,偏要盯着看、訕笑、謾罵。眼神能殺人,那叫歧視目光;話語能取命,那叫語言暴力。教她難過的又何止是她從沒權利選擇的性別?她又做錯了甚麼,換來這樣的對待?
2017年7月8日,她發了一個facebook帖文:「每天都質疑能否活下去的我,每天醒來都偷偷地在被窩裏哭泣的我,每天看著世界如常運轉仍覺得格格不入的我,每天都在扮演別人心中角色的我。要準備離開這個世界了,對不起。」
Jaco同日在港鐵大圍站內跳橋輕生,終年只有25歲。「死人妖,走啦,呢度唔歡迎妳。」接觸Jaco生前好友Kippy,我得到一段Jaco去年年底的錄音,這是Kippy大學唸新聞系一份訪問習作。上面那句是Jaco提及曾聽過的侮辱話。Jaco在錄音中表示,大眾不理解「性別認同障礙」小眾,她倒是很明白。只是縱使明白,又是否能全然接受?刺耳的話不只停在耳窩,還刺進心坎。那些不負責任的毒舌言論,從來不只是一句話。
追思會有近300人出席,不同年齡、背景的人都有,遠超Jaco媽媽的預期。
男裝打扮的Jaco。
「如果我難受嘅話,佢更難受!」Jaco媽媽說時哽着。與「兒子」相處二十多年,得知Jaco希望變性的決定,是愕然,是疑惑,也難過。「我陪佢睇醫生,慢慢理解佢,我哋關係都改善咗。既然佢都可以忍受奇異目光,勇敢做佢想做嘅事,點解我作為媽媽,唔可以接受呢?」Jaco媽媽向帶大Jaco的父母解釋此事,怎料Jaco的公公婆婆更開通。「佢哋覺得冇分別,只係外表唔同咗,佢仍然係佢哋外孫。」即使咖啡被裝進汽水樽,傾倒出來,咖啡仍是咖啡,不會認同自己就是汽水。Jaco在錄音中說:「我唔覺得用男性打扮生活好痛苦,但我依家諗番,會覺得嗰個唔係真實嘅自己。媽媽最初覺得我諗錯咗,佢唔清楚乜嘢係性別認同障礙,但媽媽同我講只要我想,佢會陪伴我,呢個係好大嘅動力。」裝載的器皿根本改不了本質。Jaco媽媽說:「呢班小眾唔係冇用嘅人,佢哋唔係淨係識男扮女裝或者女扮男裝,佢哋同一般人根本冇分別。」
女性打扮的Jaco走可愛甜美路線。
Jaco很感激媽媽對自己想變性的支持。
家人與朋友的接納讓她敢於從男性胴體解放出來,看她facebook上的照片,我看到一個很可愛,也飽滿愛的女生。我接觸Jaco媽媽、兩位前度女友、在中大認識的朋友、小學同學及前僱主,他們把Jaco的各個階段不同事蹟告訴我,這個人不再是新聞中模糊片面的主角,她很立體,是牽扯數百人情感的一個人。我歸納出來的她是聰明、熱愛知識、盡責有交帶、有藝術天份的完美主義者。而最最最重要的一個特點,也是她朋友眾多的原因──樂於助人。她擁有一顆難得的同理心。
Jaco媽媽說:「唔係追思會,我都唔知佢有咁多朋友。我預計出席人數係80至100人,最後竟有近300人出席!」朋友當天還為Jaco策展,展示她不同時期的相片、手作、設計等等。這些一切,都讓Jaco媽媽往後可以有所回憶。「有時我會執吓佢間房,慢慢睇吓佢啲嘢,好似同佢仲有連繫咁。」
家人接納、朋友支持,是她堅持變性信念的支撐。可是即使做完手術,她仍不是完完全全的女性。「為何我生來不是女性」這種根本痛苦還是沒法排遣。Jaco媽媽說:「佢最後揀咗呢條路,我認為佢係想做啲嘢,幫性小眾發聲。我只可以繼續行落去,好好咁生活,為佢帶出呢個訊息。如果佢選擇咗呢條路,而家令佢好開心⋯⋯最緊要佢開心。」說這段話,Jaco媽媽哭了兩遍,我問「要停嗎?」她堅持組織好再講,因為這是她今次願意受訪的原因。
Jaco那段錄音最後一節提到:「我希望社會大眾容納多啲聲音,佢哋(有性別認同障礙人士)只係跟內心所想去做。唔好將既有框架強加人哋身上。」追思會片段的配樂是閻奕格的《讓我告別》,歌詞寫道:「天國上,讓我笑得多漂亮,像破繭轉生那樣,蝴蝶找到方向。」願妳在那兒不再哀傷。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8/20155982
【跨性別Jaco之死】前女友:內疚冇好好了解佢 前僱主:好遺憾
1 :
GS(14)@2017-10-09 02:48:26 旁人的歧視目光對跨性別人士傷害甚大。
「呢個世界唔係男就女㗎啦!」這句話好像無可挑剔,但其實性別從來多元,男與女之外,還有雙性人。不認同與生俱來的性別,醫學上稱為「性別認同障礙」,這些人被稱為「跨性別人士」。而兩個多月前,25歲、有性別認同障礙的Jaco在港鐵大圍站內跳橋輕生。
Jaco中學時代女友Kippy了解她後,明白男女性別並非絕對。
根據醫管局資料,性別認同障礙成因未明,先天基因、成長背景等都可能有關。他們容易出現抑鬱症狀。Jaco朋友提及她出事前有明顯的情緒波動,也曾在facebook提及想過自殺。「佢覺得唔做女仔,喺呢個世界生存冇意義。」Jaco前度女友Kippy憶述。二人高中辦聯校學生會活動認識,分手後有一段時間沒聯絡,再見時是2013年,Jaco已束了長髮,打扮中性,往後更以女性姿態示人。「一開始我唔知佢想變成女仔,佢講完,我完全接受唔到,甚至問佢以前一切係咪真,我唔明佢點解會對自己嘅性別有疑問。」男身女心的Jaco,又可曾明白怎麼天生不是女人?Kippy眼中的Jaco是個出色男朋友,也完全符合社會對男性的既定印象,「佢一直好努力滿足他人嘅想法。」
Jaco僱主阿龍,希望大眾對性小眾少點不負責任的惡言。
Kippy是基督徒,Jaco也已決志。Kippy曾用宗教角度嘗試說服Jaco。「我哋生來就係男或者女,應該做好自己嘅角色,我又同佢講做手術好痛苦,不停勸佢唔好傷害自己。依家諗番好內疚當時冇好好了解佢,反而想改變佢。」Kippy後來不斷借故相約Jaco,希望理解她的想法,半年後她已完全接受這位好姊妹。「原來有啲人真係會有呢個問號,佢細個已經想做女仔,咁係咪代表佢有錯,佢唔值得被愛,甚至唔值得上帝愛呢?我有呢啲疑問。」Jaco朋友、家人都尊重她的決定,可是這些支持仍不夠支撐她缺失的靈魂,而那些缺失根本無從補遺。她心知即使動了手術,身份證的性別轉成她所認同的,但女性本來有的器官、感覺,她仍然不能擁有。面對性別認同障礙人士,身邊人必須以同理心,嘗試理解這種根本痛苦,與對方同行。跨性別人士在職場上容易受到歧視,Jaco卻遇上欣賞她能力的僱主阿龍。Jaco未能考上心儀的中大建築系,唸工程的她後來輟學,到旺角的「咖啡綠茶」cafe斷斷續續工作逾兩年,這裏好像她的第二個家。阿龍坦言最初看到穿女裝的她前來應徵,的確有所疑慮,但傾談過後,他覺得非請不可。「傾完就知佢同普通人根本冇分別,對答好得體,笑容同態度都非常好,請人都係睇工作能力,我比較着重佢內在,多於佢嘅打扮。」Jaco在阿龍眼中是不可多得的員工,有責任感,記性也好,一枱十人點菜下單他不用紙筆抄下,竟然全沒出錯。她也運用美感為cafe繪餐牌及佈置。可是cafe總有口沒遮攔的客人,阿龍憶起仍然咬牙切齒。「佢哋一班人討論佢係男定女,話:『男來㗎,有喉核。』佢哋以為自己好細聲,但其實好大聲。佢哋竟然:『小姐?先生?』咁樣叫Jaco,非常冇禮貌。如果嗰班人依家睇到我講嘅嘢,我希望佢哋以後會控制呢啲無知愚蠢行為。」有色眼鏡一副都嫌多,不加思索的侮辱話,都可能傷害別人一生。對於Jaco出事,把她當成朋友的阿龍相當自責。「佢出事前一兩個星期,情緒好低落。佢平日都係唔撩唔肯講嘢,唔想人擔心。對於呢方面,我嘅知識真係太少,想搵心理醫生幫佢,先發現自己唔識搵,尋求協助好難,幫唔到佢,令我好遺憾。」了解始於認識,想多認識跨性別朋友,可瀏覽以下網站:跨性別資源中心
http://tgr.org.hk 認識性別認知障礙(醫管局資料)
http://www21.ha.org.hk/smartpati ... edited.pdf?ext=.pdf 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8/2015597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