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歐元區技術性通縮確認 歐洲央行QE已箭在弦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38

歐元區2014年12月CPI終值同比下降0.2%,符合預期,與初值持平,歐元區陷入技術性通縮得到確認。歐洲央行或於本月22日出手宣布全面QE。

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2月CPI終值同比下降0.2%;歐元區12月核心CPI終值同比增長0.7%。歐元區通脹率為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

CPI低於零使得歐元區陷入了技術性通縮的境地,這很有可能使歐洲央行QE步伐加快。12月同時也是歐元區連續第22個月通脹率低於央行2%目標水平。歐元區通脹於2012年8月開始走低,2013年10月跌破1.0%,2014年7月跌破0.5%。

此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已釋放出強烈QE信號。華爾街見聞1月14日文章援引彭博報道稱,德拉吉在接受德國報紙《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央行已經準備好購買政府債券,為了維持價格穩定,有必要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在隨後公布的初步判決中,歐盟法院認為歐版QE(OMT計劃)“原則上”合法,德拉吉的QE再除一大障礙。

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Benoît Coeuré 1月13日接受德國報紙Die Welt采訪時也表示,歐洲央行上周已經討論過了有關全面QE的技術性問題細節,可以在本月22的央行決議上宣布QE計劃。但他同時強調,這並不意味著央行一定會采取行動。

昨日(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棄歐元對瑞郎1.20匯率下限,此舉也被市場解讀為擔憂歐洲央行QE而提前出手

歐元區CPI數據公布後,歐元反應平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17

評級耗時致第三方支付續牌延遲 未來牌照減少已箭在弦上

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續牌千呼萬喚始出來。2016年8月12日,央行正式公布市場期待已久的首批27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續展結果,結果顯示首批27家無一例外,均獲得了續牌資格,但是部分支付牌照業務被收縮。

對於此次業務收縮,在業內人士看來,存在著多種信號,一是監管趨嚴的表現;二是支付行業發展趨勢、業務格局轉變的結果;三是未來市場存量牌照將逐步順應市場需求,有可能數量減少的前期鋪墊。

在首批支付牌照續牌落地後,本月31日第二批13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牌照的存續期到期日也接踵而至,第二批能否按時順利續牌也成為市場關註的重點。

緣何延遲78天?

8月12日,距離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應有的續牌日已經整整遲到了78天。在這78天中,市場上包含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巨頭均處於裸奔狀態。

緣何遲到了78天,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

一位順利續牌的首批第三方支付機構高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6年是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元年,從政策出臺來看,2016年4月,密集發布了一系列監管及自律政策。在這些政策之中,央行於2016年4月19日向支付機構下發《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下稱《評級辦法》)成為此次未能按時續牌的最大“阻礙”。

“央行在續牌時碰到很尷尬的問題,即續牌要等到根據《評級辦法》打分、評級落實才能夠發牌,如果評級尚未落實,就實施續牌動作,一旦某機構打分結果並不理想,央行就處於很被動的狀態。”上述第三方機構高管人士對記者表示,打分評級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涉及到監管層面的多個部門,包括支付結算司、央行條法司、央行科技司,最後歸口至央行支付司,8月份能夠順利續牌,已經是打分速度比較快的體現了。

此前,央行下發的《評級辦法》指出,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分類評級指標包含監管指標和自律管理指標兩項。監管指標共包含6項,具體為客戶備付金管理、合規與風險防控、客戶權益保護、系統安全性、反洗錢措施、持續發展能力。自律管理指標則由支付清算協會制定。

綜合各項指標評分後,支付機構被分為5類11級,包括A(AAA、AA、A)、B(BBB、BB、B)、C(CCC、CC、C)、D和E類。其中,D類代表支付機構潛在風險較大,E類則代表著機構風險隱患嚴重。如果機構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或連續多次評級為D類或E類,則監管部門將采取相應的措施,直至撤銷牌照。

從時間來看,該《評級辦法》的下發時間為4月19日,而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到期時間為2016年5月26日,僅僅相距37天,想要在37天內完成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打分評級流程似乎並不可行,而評級結束並非是續牌的開始,從8月12日央行續牌落定後針對支付機構的業務調整可以看出,部分支付機構發生了業務“合並同類項”,此外部分機構還主動退出了某些業務市場,對於這些業務的調整也需要時日。

由此,延遲續牌成為了當時的“必然”,

針對續展延期,央行相關負責人也指出,一是調減存在嚴重違規行為、核準支付業務事實上處於停滯或出現嚴重萎縮的機構支付業務範圍,凈化市場環境;二是規範整合部分隸屬同一集團或股權重合的支付機構業務範圍,優化牌照資源,減量增質,促進市場進一步規範化、規模化發展。“央行將以續展工作為契機,對機構是否繼續具備支付業務經營資質、所從事支付業務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等進行審查,審慎作出續展決定。”該負責人說。

牌照減少在路上

續展延期,業務整合,固定電話支付業務退出歷史舞臺,種種跡象都表明央行的監管“緊箍咒”正在不斷收緊。

記者梳理了《27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決定》(下稱“《續展決定》”)發現,共有2家機構被暫停了異地銀行卡收單業務,分別為易寶支付有限公司(下稱“易寶支付”)和上海匯付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匯付天下”),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則主動暫停了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天津五省市的銀行卡收單業務。此前,易寶支付和匯付天下均在2014年初因為預授權違規事件,在當年4月受到央行處罰叫停發展新商戶,並分別退出7個省份和15個省份的收單業務。

此外,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和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則主動終止了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相關業務。

業務整合和業務收縮顯而易見,隨後而來的究竟是不是牌照回收?

“撤牌容易後續處置難。”一位第三方支付行業資深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央行還沒有想好針對第三方支付牌照最好的退出機制,處置也並非簡單撤銷牌照。

“以收單牌照為例,每一個擁有收單牌照的支付機構背後都綁定著幾十萬商戶,一旦突然註銷,這幾十萬商戶的業務如何接續也是一個問題。”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市場上共有267家牌照,立馬撤銷也擔心市場會出現反彈。

市場的樂觀預期似乎並沒有得到央行的印證,在同日的答記者問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續牌並沒有出現註銷《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情況,不過在後續的第二批,第三批將會出現合並業務的情況,合並後預計會減少8、9家支付機構。

目前距離第二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續展的日期僅僅剩下17天。央行相關負責人也指出,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

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指出,再次確定不再設立新牌照,未來可預期支付牌照價格又將出現上漲行情。“目前市場上多數公司牌照沒有意義,基本上都在做杠桿倒買倒賣。”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未來監管層將對牌照買賣市場進行規範,未來買賣牌照將不再是有錢可以解決的問題。

支付牌照業務整合尚存難度

本報梳理《續展決定》發現,除業務收縮外,還存在大量的業務整合,其中共有6家支付機構發生了合並業務,分別是資和信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合並資和信網絡支付有限公司支付業務;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合並通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支付業務;易生支付有限公司合並上海華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支付業務;海南新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並浙江盛炬支付技術有限公司支付業務;上海付費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合並上海付費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支付業務;上海杉德支付網絡服務有限公司合並杉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支付業務。

通過合並行為,前者支付機構分別增加了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業務、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中的一項或多項業務。

“原本第三方支付牌照共有七張。”艾瑞咨詢高級分析師李超對記者表示,7種支付業務分別為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預付卡發行、預付卡受理、固定電話支付和數字電視支付,所謂支付資質即擁有上述7張牌照中的任何一張即具有支付資質。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數字電子支付機構僅有2-3家,尚屬於新興市場,而對應的固定電話支付由於硬件設備以及用戶消費習慣變遷等多種原因,未來或將退出歷史舞臺。此前,在上述7項支付業務之外,還曾經短暫存在過貨幣匯兌支付業務,但是由於涉及外匯等原因,如今已經逐步淡化取消了。

從目前合並機構來看,均是業務重合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對此,下發兩張牌照實屬畫蛇添足。此外,從合並業務來看,以銀行卡收單為例,假設合並前A公司覆蓋北京、天津、河北,而B公司覆蓋上海、廣州,合並之後並沒有影響,但是合並之後覆蓋範圍有所減少將受到一定影響。

此外,隨著新型支付方式不斷湧現,掃碼支付的市場範圍迅速擴容,而這也代表著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了原本僅僅被金融機構分食的收單市場。支付牌照分類的邊界正在被突破。

但是,李超表示,支付細分業務合並也存在一定難度,監管層還無法整合。“支付有很多業務,互聯網金融只是提取一部分屬性,拼成新業務,新業務遊走在很多業務的灰色地帶。”李超表示,如果未來銀行卡和微信結合,那麽牌照應該如何規定?原來銀行卡收單牌照是不是可以直接做所有移動支付業務,原來僅僅做移動支付的牌照是不是可以直接做pos機業務,都有待探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