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国汽车:东方不亮西方亮?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563

2011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车商在国内市场遇到了大麻烦——在外资车商的蚕食下,其整体市场占有率7月就跌破了四成,8月再跌至37.2%。

但在海外市场,本土车商却表现优异,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出口增量已经占到国产汽车增量的半壁江山。

这是否意味着,海外市场将成为中国本土车商的救命稻草?而剧增的出口量究竟是从何而来?

抓住海外的“救命稻草”

今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地区是否增加?没有。

汽车出口企业数量呢?也没有大变化。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杨爱国,一边实时核对他电脑上的数据,一边回答南方周末记者的询问。该协会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整车出口是46.49万辆,同比上升53%;其中乘用车是25.3万辆,同比增幅更是高达75%以上。

杨爱国的解释是,出口增量来自海外部分市场的启动。譬如,进口中国汽车排名第一位的巴西,1-7月共进口了6.99万辆,与去年同比涨了607%。第二名俄罗斯,1-7月共进口了3.818万辆,同比涨了229%。

巴西在2010年就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消费市场,从目前的数据看,它也占据了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1/6到1/7。中国较早进入巴西市场的是奇瑞汽车,但最激进的则是江淮汽车。

2011年3月18日,江淮牵手巴西第一大汽车经销商SHC公司,高调进入该市场:聘请巴西著名综艺电视节目主持人福斯托·席尔瓦(Fausto Silva)担任江淮的形象代言人;邀请40名媒体记者免费试驾一个月;提出保修期长达6年,而且不限公里数。

两个半月后,江淮的同悦车型就实现了终端销售近1.2万台。8月1日,江淮和悦车型正式在巴西上市,预计2011年年底在巴西销量将达到45,000辆。

8月中旬,菲亚特CEO塞尔吉奥·马尔乔内(Sergio Marchionne)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对巴西其它汽车制造商构成威胁。目前菲亚特在巴西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长城汽车国际销售部总经理邢文林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以前主要出口厂家是长城、奇瑞、吉利,今年以来,江淮、力帆、哈飞、比亚迪等也看到了机会,加大出口力度,这应该是今年出口放量的另一个原因。今年1-8月,江淮汽车就出口了5万多辆车,同比增长277%。

腹背受敌

本土车商纷纷出海的原因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中国本土市场占有量一再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它们向海外寻找新市场。在实行摇号购车的北京,自主品牌经销商陆续退市;9月中旬,广州最大的奇瑞汽车经销商也转投合资自主品牌启辰,自主品牌车在一线城市失守已是定局。

从2011年10月1日起,中国政府抬高节能车型补贴门槛,补贴车型从原来百公里油耗6.9升提高到6.3升,享受补贴的车型也从原来的427款缩减八成多。

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每况愈下的时候,丧失了3000元人民币的补贴,对以经济型车为主打的本土车商来说,并非小事。

虽然本土车商今年在海外市场收获颇丰,但看上去也好景不长。9月15日,巴西政府宣布本国汽车工业产品税新政,汽车生产商必须符合政府的三个规定,才可享受工业产品税优惠政策,即维持现有税率不变;否则,税率将提高30个百分点。

三个规定是:一、汽车生产商使用的65%以上零配件产自巴西和南方共同市场国家(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二、将0.5%以上营业额用于研发;三、至少有六项生产工序在巴西境内完成,如:冲压、喷漆、注塑、发动机制造等。

奇瑞位于圣保罗以东100公里的巴西工厂,7月才奠基,目前还没有一家中国汽车企业符合这三个规定。奇瑞就此事向其进口关口所在地Espirito Santo州联邦法院提起上诉,即可执行提税政策违宪。9月22日,该法院宣布批准奇瑞汽车获得90天享受原进口税率的豁免案。另外两家车企江淮、哈飞则 没这么幸运。

类似贸易壁垒的故事,中国车企在俄罗斯也曾遭遇过。俄罗斯原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2008年俄政府提高进口车标准、抬高关税之后,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受到直接冲击,第二年的出口量剧减至几百辆,至今仍在恢复阶段。

“他们在能走之前总试图先跑”

2011年2月18日,《纽约时报》一篇题为《中国汽车在哪儿?》 (Where Are the Chinese Cars?)的报道中,在追问了华晨、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从2006年开始声称进军美国市场,却均没有兑现之后,援引一位追踪混合动力和电动车销售情况 的人士麦克·奥莫托索(Mike Omotoso)的话说,“中国汽车企业的问题在于,他们在能走之前总试图先跑。”

虽然没能兑现进军欧美市场的承诺,但中国本土车商在新兴市场却步伐很快。

咨询公司J.D.Power的调查显示,价格是巴西人在购买汽车时候的首选要素,该公司巴西圣保罗分部总监约翰·赛德斯通(Jon Sederstrom)认为,中国车企着眼于通过低成本车型冲击巴西市场,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等试图重走现代起亚的道路,用低成本车型占领新兴市场,从低 端市场开始逐步成长为全球车企。

曾经在北美市场因为质量问题备受打击的韩国汽车,早已今非昔比。今年前8个月,现代起亚在欧洲总销量44.5万辆,仅比戴姆勒集团少1千辆。

中国自主品牌车能够沿着韩国车的路径成为国际品牌吗?力帆汽车海外公司副总经理徐源认为,这要等到单一车企年出口100万辆的时候。放眼当下,中国汽车年出口量刚刚冲过10万辆的,只有奇瑞一家。

日产汽车CEO卡洛斯·戈恩倒是更乐观。2011年6月末,戈恩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新闻活动中表示,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将会在五年内通过资本收购的方式从该国不完善的汽车产业中突围,成为一家有竞争力的跨国汽车制造巨头。他补充说,这种事通常发生在大型车企身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8

程序化交易 諸葛就是不亮

http://xueqiu.com/2325980630/24094230
程序化交易在國外非常興盛,一般來說,程序化有幾大類。
  1、搶帽子的:比如計算好某個品種的價差,符合無風險套利,然後進行編程。當市場波動有先有後的時候,出現這種交易機會,馬上成交。其實這是在做價差或者某個比價的極值。目前這種交易方式在國內也有非常多。比如股指期貨的期現套利,比如一些商品的價差交易。
  這種程序化交易的本質是速度。利用成交推送,100檔買賣盤提升交易速度,利用機器比人反應快,迅速在出現合適對盤價格的時候自動成交。原先有很多人手工做,現在他們都失業了。因為再快也快不過電腦。
  但這種程序化其實缺陷也相當明顯:
  A:衝擊成本高導致盈利瓶頸。很容易理解,市場出現極值的時候,很多都是來自於遠月合約或者是瞬間機會,如果運作的資金很大,那就會導致衝擊成本過高。換句話說,本身搶帽子就是在上下影線裡掙點辛苦錢,資金量大,那個上下影線就都是自己打的了;
  B:對硬件要求高。幾乎所有此類的程序化交易者都對線路的速度提出極高的要求。比如原先摩旗的軟件做期現套利,有些券商最初只能穩定在20秒左右完成300筆申報,而有些券商經過硬件升級,網絡提速,專用席位之後,可以把交易速度提升到4秒以內,最快的是光大,號稱最慢4秒。試想如果以這樣的機器去搶20秒才能完成報單的機器,是不是永遠成交主動呢?前些日子,有個華爾街回來的做高頻的,現在在國內某小期貨公司開戶,服務器上同樣的策略做內外盤套利,只有跟小期貨公司對接的國內盤不掙錢,因為差了幾百個毫秒。你沒看錯,就是毫秒。
  C:因為有A的原因,所以搶帽子的程序化交易都會選擇儘可能多的策略來分散資金。
  這種類別的程序化交易幾乎是最簡單的程序化交易,他們的交易成功率很高,但是盈利不大。而且,一天出現幾千筆申報但只有有限幾筆成交,非常常見。

第二類,做交易策略的。
  這一類現在越來越多,而且,在國內衍生品交易逐漸活躍的情況下,會更多。一旦有了期權,甚至期權的期權,那就會非常非常多。
  先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比如美油和布油。兩者都是油,相對就有價差區間。程序設計者會用數理統計的方法,把美油和布油的價差的波動區間計算出來,給出一個置信區間,比如99%。即在99%的時候,美油和布油的價差波動是在某個區間之內,那麼就認為這個區間就是這個價差的上下波動區間。當價差觸發上限的時候,做空這個價差,觸發下限的時候,做多這個價差。ICE交易所應該就有美油布油的價差合約,就是把這種策略做成的交易品種。原先的程序化就是時刻計算這個價差,然後在自己設定的區間上下限進行交易。完全自動開平倉。
  有人就會問,這跟搶帽子有區別麼?
  光看布油和美油這個,好像都是搶帽子,區別就在於搶帽子是基於一些無風險套利的條件,因此搶帽子抓住了,就掙錢。而這個,布油美油的價差去年年中曾經到過20塊還多。其實挺可怕的,因為曾經有過美油貴啊。
  這種交易策略都是基於一些相關聯品種,進行大量的數理統計運算,計算出概率。說白了這是個靠概率贏錢的遊戲。但是也有一些弱點:
  1、需要大量的策略。所有的策略都是基於大概率,但一旦發生不可測時間,俗稱黑天鵝,那這個策略立刻就不符合概率了(除非原先的置信區間設置的不敏感)。因此,一般來說,發生了突破上下限的時候,這個策略也廢了。因此這需要大量的策略備用。2011年,我的一個朋友邀請我加入他們的量化團隊,主要是以A股和期指的對沖交易,希望我能夠負責策略提供。我知道當時他們有10多個交易員,每個人大致上負責上千萬甚至幾千萬的資金,專用一些策略。一旦他們的策略出現故障,立刻就需要有新的策略補上。我拒絕了,因為我深刻的知道朋友的痛苦:他晚上起夜上廁所估計都在想:要是10點半強勢弱勢對沖這個策略不行了的話,是不是可以考慮在下午2點半收盤前搞?
  2、止損的問題:幾乎所有的非無風險策略都會面臨一個止損的問題,為什麼我會在這裡寫?因為這個基於數理統計的策略,止損實際上相當不容易做。假設是符合概率的,那應該做的其實並非止損,而應該在概率保護的情況下加倉。但又因為我們不能死,不能承受結果的話,哪怕發生的概率再小都不應該嘗試,所以這個度非常難以把握。
  注意我沒有說宏觀出現什麼什麼。沒有說基本面變化了策略要變,沒有這些問題。都不需要這些內容。量化交易的核心就是觀察結果,對結果進行交易,而不是去交易原因。
  這種量化的策略有明顯的好處,比如客觀,機械,可靠,而且可以容納相當大的容量。在這條路上走,最終比的還是腦子。因為所有的策略都是人想的。
  祝我的朋友一切順利。

  輪到談談趨勢類的程序化交易。我一度非常痴迷。但這些年發現,還是人更可靠。
  我相信每一個學習技術分析的人,都會憧憬,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指標,劃幾條線,編一個程序,符合我們的買入標準就買入,符合賣出標準,就賣出獲利。多好。
  我們在睡覺,機器在掙錢。聽上去很不錯。
  我相信有一些A股大神也在販賣自己的程序,號稱一年收益率多少多少。其實我是不信的。因為如果我有這樣的一個程序的話,我會在屋裡偷偷摸摸的運行,把全世界都掙到口袋裡。但立刻就會有人反駁,我的程序你去跑,歷史回溯非常棒。是麼?趨勢類的程序化交易最大的問題有幾個方面:
  1、T+0:這是必須的。當天認錯權都沒有,你說個屁程序化啊?!去年融券規模逐漸變大之後,我認識的一個量化團隊,也是華爾街回來的,專門做融券,因為可以當天買券還。但是證券公司也很痛苦,他們成交量巨大,但是掙不到融券的費用。我又跑題了。sorry。
  2、判定的法則: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很多忽悠人的人會說,你看,當價格上穿某均線的時候就買入……請住嘴。一秒鐘上穿,一秒鐘下穿就在這個位置來回晃,你怎麼辦?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所謂回溯都很好的策略之所以好的原因:當你回溯的時候,你只看到了價格跟均線只交叉了一次,實際上,在哪天,可能交叉了無數次!
  3、流動性:一個趨勢性的東西再好,也要有流動性支持。同樣的好策略,螺紋上非常棒,你去試試看早秈稻?
  4、假如有人願意把自己的交易體系做成程序,讓你順利的從頭跑到尾,那他為什麼不自己做?而非要用程序呢?這其實是個悖論。所謂程序,不過是比人自己的約束力更強。也更機械。去年一個期貨圈短線天王級人物在微博上感慨:「自己瞎雞巴做,再看看程序化交易死拿著螺紋的空單,是不是人要被機器廢了?」你要是相信這真是他心裡想的,那你就太天真了。因為他在日內,就會幹掉機器。比如在某個關鍵的價位形態特別好的突破之後被他死死摁住,於是程序化們砍倉了,剛好成了他獲利平倉的對手盤。因為,機械就意味著死板,不懂應變。而這個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
  除非有一天機器擁有自我進化的功能,不然人腦還是最牛的東西。
-

  美國人在這幾年不斷在數據分析上做出重大的突破,比如雲計算。這些最基本的思維也體現在了程序化本身。
  在美國的投機界,每天會有無數計算機在分析人們的行為模式,在對某些重要的講話做關鍵詞剖析。這些分析,靠人腦臨場反應,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為讀完USDA的報告,沒有1分鐘,是絕對不可能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再6月12日夜跟我一起看,看看在13日凌晨0點0分多少秒你可以反應出這個報告是多還是空。
  機器能,即便機器的能是基於事先的分析原理設定,那看上去也比你隨口說一個字多或者空更科學。
  因為事先可以制定一些閱讀標準,比如數據比較,比如某些關鍵詞。於是報告剛剛公佈,瞬間就被一些機器讀出到底應該多還是空,於是程序啟動。
  我們經常看到的美股分鐘圖暴漲暴跌,外盤黃金秒殺,都是這個因素。
  很多傻X說這是超級大主力。我勒個去,我證明不了超級大主力一定不存在,你非要這麼想,那就這麼想吧。
  最初這種交易模式相當精準。後來用的人多了,人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初期如果你獲利不平倉,後邊就要賠錢了。所以,老手們其實都知道,這種基於某個人的講話的秒殺,一般前面走的都是錯的。比如暴漲,一會兒會回來的;暴跌,一會兒也會回來的。why?超級主力怎麼搞的這麼累?既然都能精準到定點打擊,為何不做的有些持續性?
  這是因為那些力量就發洩那麼短短一段時間。於是機器們自己也聰明了,我在前面第一個反應,後邊的兄弟們幫我推上去,我立刻就獲利平倉。
  於是你會發現這樣的機器越來越多,於是行情越來越短。除非是真正的利空和利多,會有持續的資金進來表態,那時候市場的波動才有趨勢性。
  這種模式中國人並不陌生。你沒看到巴菲特寫了一封信感激一下收到的免費西裝,於是這個公司連續好幾個漲停板。當年股改的時候,在第三批股改股公佈之後,公佈股改方案就意味著連續漲停板,大家都是這麼反應的。
  其實我們沒自己想像中那麼高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743

關於農產品,隨便扯兩句 諸葛就是不亮

http://xueqiu.com/2325980630/24910938
美國豆很多人還是看空,我旗幟鮮明的看多。而且我現在的理解跟之前不同,之前我認為是USDA主導北美農產品價格。現在我發覺USDA只是在火上加油或者雪中送炭;真正起本質作用的還是基本面。

我提三個切入點,進行持續觀察,希望各位也能找找相應資料:
1、我認為8月初的優良率就是最高的優良率,所以今年美豆的優良率會比去年大大降低;
2、我認為今年的天氣因素出現在9月,換句話說,真正的天氣炒作尚未開始;
3、我認為天氣炒作今年的重點也許不是干旱,而是早霜,因為今年晚播;
美灣大豆的現貨價仍然維持高位增加了我的底氣。我之前做過外盤的買1311拋1411,目前利潤十分豐厚。而自1311起,除了1401非常小幅度升水以外,其餘各月全部依次貼水。甚至今天連南美都傳來天氣狀況不太好的消息。

在上半年,我詳細的看了一份資料,是國內的一位氣象學家的講座。
他提出我們已經進入以30年為週期的災難性氣候年份。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的影響會越來越大,而乾旱和洪澇也會同時發生。當時我並沒有認真思考和仔細研讀,最近重新回想,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我認為以長週期做多農產品的時機也許正在到來。

對於粕類目前我的觀點仍然是豆粕依舊上漲,菜粕炒作基本接近尾聲。於是我把多單放在豆粕,空單放在菜粕,為了避免頭寸過大,回撤過寬,我也增加了菜粕跨期的倉位。總之,大思路依然沒變,還是做多粕類。
菜粕是我前期做多的主要品種,在這個月已經順利完成了交接棒,講多頭倉位重新回到豆粕上。對於菜粕01來說,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冬季供應。
我極少談及菜粕的冬季需求,因為對於農產品來說,關鍵看供給。大家都玩過搶板凳的遊戲,10個人9個凳子,驚慌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每個人。能理解我的意思麼?即便是供應至少一點點,因為需求是剛性的,對市場的影響依然會十分巨大,尤其是心理衝擊。而更多的貿易商,因為群體性的心理衝擊,會更傾向於囤貨待漲,這等於又拿走了一隻板凳,這就是發生在菜粕身上7月8月的故事,甚至這幾天菜粕11月合約這種以往的絕對邊緣品種都在講這個故事。
後市我不是特別看好5月菜粕的相對1月升水,因為有DDGS這個東西會在不遠的將來,尤其是美盤玉米收割之後大量到港。菜粕並不是剛性不可替代,而DDGS就是替代品之一。我相信這也是中糧不斷在菜粕05上拋空的原因。

綜上,目前我的持倉仍然以農產品為主,豆粕多菜粕空,豆粕菜粕之間各種套。工業品我看調整,時間我認為會在9月結束調整。我十分期待德國大選,以及國際市場的風雲突變。我自己主觀的認為,今年9月也許是波動率極其高的一個月份,美聯儲的退QE,美債的收益率走高,德國大選帶來的歐洲迷局,都將在9月進行某些發酵。既然我不準備去賭單邊,也沒有更好的套利平台介入,那我就先撤出來。
但對國內黑色鏈條,我相對保持樂觀。他們調整的幅度未必會很大,但也許雜音會很多。螺紋估計會走出震盪的模型,而焦炭在螺紋震盪之後才會體現究竟是真強勢還是假強勢。總之,大家最好做好準備。
市場平靜了太久,我覺得該發生些什麼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96

關於期指的套保隨便談談 諸葛就是不亮

http://xueqiu.com/2325980630/24941153
期指的套保不是只有做空一個方向。
舉個很一般的例子:
當我是超級大資金,我需要在股票上建倉。但是我最擔心的是在我建倉過程中,股價整體性上漲,導致我持股成本變得很高。這時候,我就必須使用買入套保。做法是先在期指上建立等額頭寸的多單。然後建倉個股,同時放空期指(相當於平期指的多單),直到建倉完畢,期指也已經平倉完畢。
比如我準備買入100億的現貨頭寸,那麼我先買50億價值的滬深300,大體上應該是7500張(以2200計算)。由於期指流動性非常好,這個工作完成起來要容易許多。
於是我選擇好我需要買的樣本股,比如某一籃子股票,同時在程序裡做空跟這一籃子股票等金額的期指,比如這個頭寸的整體規模是66萬(方便計算),那麼剛好期指就是搭配一張單子。
於是我的操作就是這樣的:買入66萬一籃子,同時平倉一張期指,這樣可以把買入成本基本鎖定大盤的某個位置。不會因為大盤的系統性上漲導致我購買成本過高。
當然,在策略上,可能還有其他的做法。比如我可以先買3000張期指的多單,然後開立3000張金額的現貨頭寸,這時候價格已經上去了,於是我高位重新保護平掉3000張期指多單,完成套保,這其實是趨勢加套保-----這是合法合規的。
我們將來會看到國債期貨上市。
在國債期貨上市後,最大的多頭是誰呢?
其實是一些套保商,尤其是保險公司。因為保險公司是吃利差的,當他發行某些保險類產品年化收益率可能只有3.5%(附帶了某些保障功能),但他可以購買收益率較高的較長期國債,比如10年,甚至30年(看他的保險條款如何匹配)。要知道保費收入是非常巨大的,而購買債券要受到流動性的限制。當有了國債期貨之後,保險公司可以先購買國債期貨(因為槓桿很高,所以流動性非常充裕),然後一點點買現貨債券同時平倉國債期貨多單,用上述股票套保的辦法完成債券的大資金建倉。
期貨的本質功能有兩個: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套保就是其規避風險功能的具體體現。這個風險既有上漲的風險,又有下跌的風險。對於買入者來說,要規避上漲風險;對於賣出者來說,要規避下跌風險。對於持有者來說,有時候為了獲得絕對收益,要鎖定波動風險,由於國內股票無法做空,所以鎖定波動風險只能以買入現貨賣出股指期貨來完成-----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想做到機構都來使用期指的做多功能套保,把融券做空放開才是速度的真理。這恐怕又成了大盤假如下跌的另外一個替罪羊了,是不是很可笑呢?
套保是非常非常專業的東西。外行人說的一些外行話,真正理解的人看起來是非常可笑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去瞭解瞭解,不求瞭解十分清楚,只求有個簡單概念。
不學習的散戶,在這個市場是沒前途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02

關於T+0,隨便談談 諸葛就是不亮

http://xueqiu.com/2325980630/24966209
我一直是T+0的積極倡導者。
  因為這是應得的權利。
  全世界只有中國這個這麼大的交易市場是T+1的模式。
  T+0只是權利,而不是義務。假如放開T+0之後,會有特別多的人因為T+0而導致大面積虧損,那這些人,在T+1的市場一定也不掙錢。
  當天認錯權對於一個投機市場來說是特別重要的,風險不隔夜幾乎是所有的量化和程序化的鐵律。
  市場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為T+1的交易限制產生的。比如跟期指的不同步,比如機構可以利用ETF借道T+0,但資產不足70萬的散戶就不行;一旦T+0,散戶至少跟主流操作在一個起跑線。至於你自己跑的不快,摔倒了,那是技巧,是水平。而不是拽住你的腿:你不許跑。

  很多人談T+0色變,主要原因就是覺得國內投機氛圍濃厚,再t+0了簡直火上澆油。
  這種想法多慮了。投機氛圍濃厚不是T+0刺激的,更不會因為T+0帶來更大的投機氛圍。更何況,市場的參與群體也不服:憑什麼打擊投機?證券市場的最基本功能是什麼?價格發現和資產配置。

  投機活動提供了最廣泛的流動性,在這些流動性裡,我們找到了公允市場價格,資產配置才得以開展。假如真的需要長期價值投資,或者說希望看到市場沒有投機客,人人都是巴菲特,那我建議T+365吧,直接實現這句話----假如你不想持有一年,你就不要看上一秒鐘。
  所有的交易制度,僅僅是制度,依賴於制度,產生屬於自己的盈利模式才是真正我們需要做的工作。
  T+0之後,這麼大的市場,出現什麼情形都不意外。但T+0是主流,這已經被全世界所有成熟的市場檢驗過的主流。我們看某些國家很可笑是麼?別的市場看我們T+1,一樣可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52

距離USDA的報告日越來越近 諸葛就是不亮

http://xueqiu.com/2325980630/25217949
距離USDA的報告日越來越近。隨便寫點自己的觀點吧。
從年初開始到現在,主要是研究農產品。
從目前看,之前的大部分觀點都是對的。今年也確實是做多粕類最簡單的一年。買近月,快到期的時候朝後滾月多單就能在掙錢。十分的簡單。
其實幾句話就能說明問題。
1、現貨價格走低的概率到底有多少?菜粕可能現貨價格走低的可能性非常大,畢竟需求和供應均在逆轉,但豆粕現貨走弱的基礎就不存在。禽畜類存欄都在回升。所以買豆粕拋菜粕依然是理想的套利標的;
2、美豆到底體現了多少利空和利多:我個人認為,目前國內整個產業鏈還沒有從空頭情節中走出,已經經歷了漫長的一年時間,但國內從貿易商到油廠到飼料商,對於美豆的看空仍然是根深蒂固。成本說,陰謀論,忽悠,就連去美國搞實地調研,都對當地100度附近的高溫隻字不提。甚至還有人說:那幫人早賺得盆滿缽滿。這簡直太幽默了。今年美豆一共只有一輪漲勢,連25%都沒有,就盆滿缽滿了?美豆現在猶豫的走勢顯示出美國人對豆子的判斷也忽左忽右。5個月前我一直關注某國內著名糧商的美國版報告,從4月起,該美國著名分析師就認為美豆低點在10美元之內,對應豆粉價格在285美元/噸。上週起,這句刺眼的判斷終於從報告裡不見了,加了一句:我們之前猜測的低點可能不會出現。別把自己當成受害者了。假如今年美豆漲了100%,你覺得USDA騙了你,挺正常。現在美豆還沒怎麼動彈呢。
3、對於農產品的整體判斷:我認為農產品基本上進入長期牛市,尤其是高人工品種,純農業品種。工業屬性的品種也許會跟隨工業品被向下牽引,但也有更大的可能被向上牽引。比如白糖,比如玉米(美盤);我一直堅持認為,自現在起我們進入了一個超級時間週期的災害性天氣,跨度大概長達30-40年。
就這麼多吧,有問題就問,我會的,都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99

97年,我高考。 諸葛就是不亮

http://xueqiu.com/2325980630/27067705
97年,我高考。之前學校有報送名額,北大考古系,北大相中的人(其中有我)沒人願意去,在我的概念裡,考古系就是挖墳的;這事情過了沒多久,華南理工大學保送推薦了我,我的父親非常開心。因為那是他的母校,來招生的負責人是個有些年紀的老師,竟然跟父親同是高分子系的。見過老師之後,回家路上父親一直鼓勵我選擇華南理工,當時慫恿我的話是:廣東天氣好啊,不冷(我極度怕冷,目前依然);華南理工好啊,在山上。當時老師的承諾是專業可以隨便挑,他說華工的王牌專業是建築學和化學(高分子,這是我父親的專業)。其實當時我心裡非常不喜歡,因為那時候的我,迷戀計算機。
對的,你沒看錯。我迷戀計算機專業,我可以抱著父親當時少有的486DX(還是DS?忘記了)擺弄一個下午,研究dos命令(win95真的沒見過,win32用過,但印象不深刻,只記得打字遊戲在那裡),玩的最多的是掃雷。
身邊的親戚都贊成我選擇計算機(當初考古系也是他們都反對),那時候的我不知道,跟眾人的選擇一致,會是一種悲哀。於是第二天再去見老師,要求去計算機系,最差也要去電子工程系或者生命科學系(這是97年的時候最熱門的專業),但是老師很無奈,說:你的選擇我幫不了。於是只能說遺憾。
在我的腦海裡,中國只有兩所大學(我知道很多人拍我,隨意吧),我的夢想也是那兩所大學。於是我去高考,但語文考的極差那年,而我一直是語文優等生。前面90分的知識題我只得了不到40分,我至今固執的認為那次高考的知識部分答案是錯的。仗著作文還行語文總成績還是過了及格線,但報考清華或者北大已經沒這個膽子,只能退而求其次。
那年,我身邊的同學,幾乎是清一色的計算機專業,北京郵電大學的分數線比人大高,南京郵電大學(第二批錄取)的分數線直追南京大學。
4年後我們畢業了,他們中的大部分變成了碼農,偶爾有幾個在華為,目前還不錯,發展的好的是在盛大的。那時候我拿著road ahead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會激動的厲害,最終,我去了證券公司。
在06,07年的時候,本科生就業顯得有些困難,於是身邊很多學弟學妹們開始讀研,家裡親戚和我以前輔導過的學弟學妹們,毫無例外都在考研。連我的母親都跟我談心希望我可以繼續深造,但當時我已經理解了不能人云亦云,而且我有自知之明,考研肯定沒戲,哈哈。於是我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本科畢業找不到工作就讀研,研究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就讀博士,最後博士出來還是找不到工作。
囉嗦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個意思,眾人的選擇基本上是錯的。
比如當初我們熱愛計算機,比如後來的考研,比如這兩年的考公務員。要生存先把淚擦乾,要發展,先站在人群對面。
當初我擇業的時候,有3,6,9之分,就是一流學生去外企,9000塊月薪;2等學生去民企,6000塊薪水,三流學生去國企,頂天3000塊工資。當時寢室的同學有三個人拿到了大眾的offer,你們能想像到給的工資是多少麼?1300塊+獎金。而同期去5大(安達信還沒倒閉)的同學第一個月的薪水不會低於4300。現在呢?大學同學聚會,我極少參加,但我也知道,當初留校的,留學的,去外企的,在聚會中多少有些失落,因為當初那些抄他們作業的同學們,如今混的都不錯,大眾第二年的薪水就上到了4000多,兩年後就上萬,而有些當初外企招聘的管理培訓生,當初薪水上萬,如今依然這個水平,但這麼多年的世界各地流浪,遠不如在一個地方發展的紮實,更有前景。
廢話很多,其實就是一個思想: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
下午跟網友回覆評論,我說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企業和人。這真的是我的真實理解。當初北大考古系出來據說已經在文物鑑定界牛B的一塌糊塗,靠幫民間老闆寫MBA論文才找到工作的學渣男現在是某超級大型鋼結構企業中國區新立公司的老總。其實一切都是輪迴。什麼行業是夕陽呢?連殺手和妓女都不曾真的絕跡,更何況那些行業。世界總在發展,柯達不行了,但攝影技術一樣在走,walkman沒有了,但DVD不是發展的方向麼?我們一直在路上,那天說過一句話,我們總是高估了短期的能力和低估了長期的堅持,這句話的根本就是心裡沒夕陽,人就沒夕陽。
看過算數。就當一個人自己的囉嗦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422

關於產業鏈條的分析,隨便談談 諸葛就是不亮

http://xueqiu.com/2325980630/30352022
今天有空,講講產業鏈條上的分析。
很多人分析商品供求,喜歡從平衡表入手。當然,平衡表是一個商品最根本的供求基本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實平衡表是動態的。我絕對不是講平衡表沒有用。平衡表非常有用,但他僅僅是一個分析工具,而且這個分析工具會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隨之變化。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商品,本來供應很大,庫存比較高,但現貨剛開始沒漲幾天,庫存就集體不見了。這些東西平衡表上不會告訴你。我可以把我自己的一點點心得寫出來,我喜歡從產業鏈的結構入手。
假設有這麼一個行業A,工業。全國的供應廠商基本在10幾家。進口成本較高,國內工廠在逐步擠佔海外市場,中國製造名不虛傳。這個行業有上游,有下游。目前的狀況是上游主要是進口原料,下游是龐大而繁雜的行業B,行業B的公司有幾百家。
在傳統意義上,我們通常認為行業A的上游其實是這根鏈條的主導行業;在國內行業A顯著要強勢於行業B;但行業B是整個鏈條的核心,因為一旦行業B的需求不行了,行業A和上游再強勢,也毫無用途。
這裡的強勢主要體現在行業集中度。
假設現在行業A的幾家龍頭公司,聯合限產保價格,此時我們分析的角度在哪裡?
有人想也不想直接否定:這是在作死。
因為行業A的集中度高,所以整個行業想聯合限產保價的時候有很多,但還尚未有成功的時候。尤其是上次09年聯合保價最終內訌,致使行業A的產品價格一落千丈,前車之鑑歷歷在目,而今還這麼幹,不是送錢是什麼?
但且慢。有幾個問題要想想清楚:
1、整個產業的盈虧情況如何?----長期虧損,限產保價時候每噸虧損超過300元;
2、期現關係如何?----期貨大幅度貼水;
3、上次保價時候期現關係如何?----期貨升水;
4、上次保價失敗原因是什麼?----現貨便宜挺期貨豬隊友賣期貨,甚至買現貨賣期貨;
5、這次怎麼保價?降低開工,維持低開工率,期貨盤無法保值(大幅度貼水);
還有很多問題,都是細節。
這裡又有一個終極問題:保價的目的是什麼?
再深入產業鏈研究一下,可以發現,原來行業A這次限產保價的幾個發起人的大股東竟然都是行業B的大企業。這屬於從終端向上游蔓延,由上游進行限產保價。假如A行業領頭的幾個企業產能下來之後滿足自己股東之外就不剩什麼產品,那麼這個保價是否還是沒有希望?行業B的生態會發生什麼變化?
當A開始限產保價格,B必然開始時候不接受,但由於開工率下來之後A只需要滿足自己的股東生產需求,這樣除了協議價之外現貨價格必然走高,導致小的B行業企業被淘汰。對的,這是一個產業鏈條的洗牌。這根本不是A生態的變化,這是整個產業鏈條發生質的改變。A從一個夾縫行業,變成了強勢行業,這也是為什麼協議價加工費提高一倍之後,B大多數企業都接受了現實。接受現實意味著可以苟延殘喘,不接受現實立刻沒貨。
當這根產業鏈條發生如此的變化的時候,會有什麼情況產生?首先,現貨價格注定在上面,因為開工永遠是不夠的。現貨是缺乏的。期貨價格的排列大概率是back,因為兩個原因:1、遠期開工恢復的預期導致投機空頭一路在遠月做空;2、對行業B的洗牌預期擔憂遠期需求發生萎縮也會導致產業客戶看空遠月;那麼大概率這根鏈條只要維持住這種格局,那麼一個最簡單的掙錢的辦法就是一路買,一路吃現貨升水。
這根鏈條的這種狀態會在什麼情況下改變?顯然在最上游。假如進口原料大幅度下跌,導致海外現貨價格崩潰,那麼這個保價行為自動終結;其二,期貨出現大幅度上漲漲幅遠遠超過現貨導致back變成contango,這樣的保價也自動終結,但這種概率不高,除非行業B的人大量湧入期貨進行買入套保-----這也是我的建議,行業B的企業應該這麼做,尤其是在高back的情況下,等於是在攤薄購買成本。
這就是我的分析思路,從一個大產業鏈條去觀察。核心的問題是:誰主動,誰強勢,強勢的格局如何形成,強勢持續的條件是什麼,在格局穩定維持的情況下,什麼策略最優選。
我沒有說具體的行業,我不過舉個例子。
商品市場千變萬化,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切勿對號入座,切勿刻舟求劍。
油脂市場跟這個也類似。
好了,記得雪碧,各位同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90

諸葛就是不亮訪問 諸葛就是不亮

來源: http://xueqiu.com/2325980630/30968950

在雪球網上,“諸葛就是不亮”已是知名度不小的名人,尤其是他撰寫的《關於產業鏈條的分析》一文,甫一發布,便被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廣泛轉載,並引起讀者熱議。

  在網絡上,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只是從字里行間知道,他是遊走於股市、債市、期市,以及內盤與外盤之間套利的對沖研究者,似乎沒有市場是他不了解的。他信奉的交易哲學是“市場永遠是錯的”,如福爾摩斯般從細節入手分析行業格局,進而抽絲剝繭推敲市場拐點則是他的拿手好戲。

  由於他只願意在保持一定安全距離的範圍內暢所欲言,中國證券報記者便通過網絡平臺與其來了一次E時代的“隔空”采訪。以下是此次訪談的詳細內容:

  中國證券報:您的交易經歷是什麽?如何進入股市、債市和期市?

  諸葛就是不亮:我2001年進入證券市場,最初是從學習債券起步的。此後進入股市,經歷過2000年到2001年半個大牛市,2001年到2005年的大熊市;也經歷過2006年和2007年的超級大牛市以及2008年以來大熊市,到現在算是已經經歷了兩輪牛熊,見識過市場最瘋狂和最恐懼的時候。

  我實戰出身。曾經在券商工作過,受過系統的正規軍培訓,並在實戰中逐漸形成系統的交易邏輯和交易哲學。

  2003年末我開始接觸期貨,主要是受身邊的期貨圈影響,但當時一心還在股票上,期貨也就是淺嘗輒止,畢竟期貨需要盯盤,當時很難做到。一直到2008年,整個商品市場進入熊市格局,錯失做空良機,這才意識到,整個交易理念要有突破,不光會做多,還應該能做空。

  我最初做期貨以投機為主,也練習過炒單。2010年股指期貨的出現對我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它讓我打開視野,迎接對沖時代,以後的交易就開始偏向以對沖和套利。我應該是國內最早的股指期貨期現套利的實踐者,從最初的無風險策略,到後來的增強型配置,再到後來與商品搭配,到各類對沖策略都嘗試過。

  我自認不是最有天分的人,但我比大多數人都刻苦。操作上,基於長線的邏輯我會配置長線對沖品種,日內就在品種間來回短打。

  中國證券報:您的交易理念是什麽?如何形成的?

  諸葛就是不亮:做交易必須要有完善的自洽的交易哲學,這樣才能形成相應的交易系統。交易哲學簡而言之有“市場正確論”、“市場錯誤論”等。

  如果認為市場永遠是對的,那麽就要跟隨市場趨勢;如果認為市場是錯的,也就是認為市場大概率是不均衡的,均衡只是小概率,那麽其實就是在猜測拐點。市場是錯的=做拐點,市場是對的=做趨勢,這是邏輯出發點。

  我的交易哲學是“市場永遠是錯的”,我只需要在市場出大錯的時候介入,等到市場回歸正常便離開。簡而言之:“市場正常,我觀望;市場扭曲,我介入”,其實質是抓住市場扭曲機會,去猜拐點。

  做拐點,首先要尋找拐點出現的依據,這一依據我用背離、用期現結合、用扭曲、用速率下降去衡量。其中的關鍵是要找到:其一,定性的偏離依據,這是基本面的問題;其二,定量的度量參照,這是技術面的測量。

  舉例說,倫敦銅和國內銅都是銅,一個商品在匯率一定的情況下為何會有進出口利潤的大幅度波動?過往幾年,每年都會有進口大額虧損的時候,然後這個大額虧損無法持續,導致進口利潤回升,這里到底發生了什麽?

  仔細研究會發現,為何虧損還有人願意進口,因為人民幣在升值,因為有融資的需求,進口虧損就是融資成本。那麽,這個極限在哪里?

  價值5萬元的物品,進口虧損4000元,是不是已經到了極限?如果到了極限,那就應該買國內拋國外,俗稱反套;如果進口虧損很小,是不是應該買國外拋國內,俗稱正套。這是對基本面背離和扭曲的識別。

  長期大額虧損不可能,而長期小虧損乃至盈利在高融資利率的情況下也不可能,也許進口虧損在1000-2500元左右是常態,所以扭曲實際上會發生在這個區間之外。比如今年在內外盤機會方面,3月開始的銅期貨的反向套利就是超級機會。當時由於國內債券違約新聞的沖擊,導致融資類各項業務普遍受到關註,而銅也走出了少見的在下跌過程中比價收窄的行情,上海/倫敦比價最低時只有6.79,當時進口一噸銅要虧損4000元以上。這是非常確定性的好機會,也是所謂的拐點特征集於一身的標的。

  這里的拐點特征有幾個:第一,比價的下跌一般依賴於上漲,主要因為國內是銅進口多,因此當銅整體開始上漲,總是國外漲得多,國內漲得少,但這次相反;第二,現貨銅升水非常高,換言之國內期貨價格跌,而現貨與期貨出現背離,且有拉大的趨勢;第三,進口虧損4000元/噸的情況,上次出現是2012年4月末,當時滬銅在58000元/噸附近,這次是在45000元/噸,這說明扭曲的力度更大;第四,市場對於融資銅的誤解和誤讀太多,甚至很多外行也大談融資銅爆倉。種種跡象實際上在提醒,上海/倫敦比價走到這個地步,其實只是投機力量的扭曲,所以應該堅決介入。

  假如在6.85的比價介入,而後一直持續到今年6月份平倉,三個月的時間,半倉操作也會有20%以上的整體盈利。這幾乎是可以躺著掙錢的一個頭寸。對應到6月中旬,滬銅的貼水逐步收窄,而比價也相對恢複正常,同時人民幣也重新回歸升值步調,因此可了結頭寸。

  中國證券報:目前,哪些行業存在拐點機會,邏輯是什麽?對於下半年商品市場的機會怎麽看?

  諸葛就是不亮:我個人判斷,商品市場的投資機會大體上有這麽幾個:

  其一,能化行業整體複蘇的力度。化工行業的產業鏈條非常長,因此整體複蘇會帶來大的投資機會。具體品種而言,有前期一直操作的PTA和下半年的重點觀察對象甲醇。從套利結構來看,PTA的高貼水非常適合做多。此外,由於煤化工行業大量開工,對烯烴類品種會帶來供應壓力,這個壓力的體現是緩慢的,但市場會給足夠的貼水,比如PP和塑料,因此可關註買甲醇拋PP的套利機會。

  其二,黑色金屬臥倒在地已經是大概率事件。整個黑色金屬產業的發展方向依然是去產能化。很多市場專業人士不認可鋼材的去產能化趨勢,在我看來,螺紋鋼、熱卷表現強勢,以及黑色價格越跌鋼廠利潤越大本身就是去產能的具體標誌。在鋼鐵行業去產能逐步完成的時候,黑色金屬大概率會用“L型”躺倒的方式向右突破,反彈或者上漲都用升水擴大的方式來體現,這樣看來,煤焦簡直是最完美的做空配置品種。當然,要講究時機,畢竟市場格局也會伴隨政策而出現變化。

  其三,基本金屬已經回歸基本面,不再過多地受到宏觀政策的影響,尤其是在海外市場上。自2008年以來,逢討論行情必談QE如何如何的邏輯要逐步遠去。基本金屬的基本面相對黑色金屬要好很多,但由於龐大的國內產能和庫存未解決,外強內弱情形的概率較大,這一點在小品種如鋅、鋁和鉛市場上更加明顯。

  其四,農產品方面,長達兩年的粕類牛市在6月底基本結束,後期將進入相對不確定階段,這時期應該以震蕩操作為主,有了利潤就應兌現,而不是長期持有。外盤方面,值得關註的是美盤玉米和大豆的套利交易,目前兩者比價在2.8以上,屬於較高區間,後期回歸的概率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82

關於最近的市場隨便扯扯 諸葛就是不亮

來源: http://xueqiu.com/2325980630/32449993

1、債券淩厲的很。今年是利率債的天下,從1月我喊到了10月,不知道誰能吃到最後?我自己都沒拿住何況別人。今年也是國債期貨的元年,這個超級品種越來越爆發出有魅力的一面,試想,誰還需要信用債去辛苦上杠桿?雖然一個月某些信用債可以漲5塊;你說有沒有到頭,我想還沒有,也許這是一波很長時間的債券牛市,看國內收益率的情況吧,按照眼下央行的信念,我覺得100才是階段性終點,即便後期短線有調整,也還是要堅定信心的買買買;
2、商品上最近的邏輯大家都在正套,從黑色到化工,甚至棉花,仿佛一夜之間,所有的商品都面臨短期跌過頭大家補貼水,走勢那叫一個咄咄逼人。只有從基本面出發才能區別到底是裝逼還是真逼。黑色上的邏輯是沒有邏輯,很奇特。有人說做空要去空05,我想不通,拿焦煤焦炭舉例子,焦煤倉單成本740,焦炭倉單成本1060,按照以往的交割經驗,臨近12月底,價格大多數時候會收斂在720和1020附近,放著如此確定的不去空,去空還有半年多才到期的1505,我不懂這個風險收益比怎麽算;化工因為原油的原因徹底成本塌了。pta的邏輯已經出現重大變化,9月三巨頭結價不一顯示聯盟已經告吹,px也出現了最初做多時候的風險點一路下跌。做空可能有些太別扭但做多千萬不要。最近pta強勢的主要原因是下遊太好px也穩住,前者是因為本來這就是下遊聚酯服裝的備貨旺季,後者是因為三巨頭大量開工托住了px價格沒跟著原油朝下走;這一輪旺季過了,到11月中旬就知道是真是假。國慶之後做了一輪豆粕的上漲,今年全部了結。自己今年吃了太多的不肯見好就收的虧,這次幹脆的收手一次。私信里幾個人都問過怎麽看豆粕,我都說要麽不買,要買國慶節之後再買,收割低點確實已經出現,不過要是現在才發覺,還是洗洗睡了吧。
3、股票最近運氣一直不錯,腦子還是要放清醒,該撤的時候要不留戀,長線的選股一直沒停,我很擔憂埃博拉,一方面是我悲天憫人的傲嬌小心態,一方面也希望可以讓我心儀的某幾個股票大幅度下挫一下好有機會買進去;長期看好不影響中短期空倉;記得上次誰很明確的問過我,我告知已經清光,唉,這周買短線,估計讓人失望了。
4、最近這一個半月,是我今年比較困難的一個半月。或者說,今年是我比較困難的一年,行情跌宕起伏,利潤來了又去,銀子掙了又賠,兩個字就是煎熬。這里有咎由自取,有天災人禍,也有意料之中。收獲就是我愈發的知道自己要什麽,該怎麽做。投機永無止境。
5、後期的交易重點股票盯著埃博拉,商品還是黑色,只是節點會朝後挪,插一句,我特別不認可做空螺紋要空5月的觀點。要是連1月螺紋都不敢空,還空什麽5月。這跟資金量大小完全無關。我相信就算到了12月,1月螺紋持倉也不會比10萬少。
6、下個月弟弟從加拿大回國,要呆一段時間,所以幫他去看看租房子,上海房租市場還是頗貴的,浦東船舶大廈附近,一個一室戶竟然也要3500,一室一廳要4000有余。忽然覺得上海房價不是很離譜,相比一些三線城市來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