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小公司 變蘋果軟體王

1 : GS(14)@2010-09-08 22:58:48

2010-9-6 TCW  

八月二十日,一支由台灣人撰寫的創意管理程式「Free Thinking」,拿下美國iPad商業類軟體下載次數排行榜冠軍。

在美國蘋果線上軟體市集(App Store)裡,全球高手雲集,目前上架程式高達十六萬種,要拿下分類程式冠軍,並成為總排行榜上的第四十二名,難度不低,這是台灣第一家拿下冠軍的公司。

這個只有九位員工的小公司,憑什麼做到?

「要在這上面賺到錢,定位非常重要,」蔚思品牌管理公司(WINZZ Inc.)執行長方碩蔚說,自己花了十年時間,不斷從創業嘗試犯錯,才學會如何定位自己的產品,把創意變成錢。

方碩蔚是企業第二代,十年前剛畢業,「那時,我追求的是大成功,」他募資六千萬元,成立wap.com.tw,推動用wap技術上網的手機服務。二○○二年,他到澳洲設立手機廣告公司,兩個創業案,推出時間都太早,慘遭滑鐵盧。

二○○五年,他成立蔚思,「那些已經成熟的領域,比的是規模和財力,我們無法跟大公司競爭,」要用什麼平台,才能賺到錢?他反覆思索。

他的第一次嘗試,是一個名叫wallet 2.0的iPod套子,這款套子強調可以換殼,主攻高毛利的個性化商品市場,在歐美市場反應不錯,「《macworld》雜誌都報導過。」

但他很快發現,這個生意並不划算,缺乏一個橫跨全球的經銷商,想靠創意產品賺錢,非常困難,「今天日本下五百個訂單,美國下一千個訂單,我們的人就得到處去訂貨、批貨,根本沒有時間做跟創意有關的事,」光一個產品,就會讓公司元氣消耗殆盡,他只好放棄。

勝在下苦工:花一年,找出人氣程式成功基因 第二次嘗試,他把腦筋動到手機上,設計出一個讓一般手機把通訊錄上傳的網站服務,再靠網路廣告收費,十六個月,他累積出了三萬名會員。「當時台灣廣告主,只對流量大的網站有興趣,根本不願意下單。」投資一年多,勉強打平,看不到未來,他只能選擇放棄。

兩年前,他決定不如自己創作軟體,放上蘋果線上市集,讓創意發揮槓桿力量。但公司不在美國,如何設計出美國人會想用的軟體?方碩蔚分析,關鍵就在於不斷的觀察市場,「每一支程式排名往前,我就上網蒐尋,看看網路上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它會突然受歡迎。」

他每天花八到十小時,觀察蘋果線上軟體市集的排名變化,「我會看改變的原因,是誰推薦它,讓它排名往前?當天網路上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大事,讓它人氣暴紅?」要追蹤一支程式還容易,他卻連續一年,反覆分析美國前一百名受歡迎的程式,終於找到破解之道。

「要從那麼多程式中被看見,你要知道,你究竟要對誰的胃口,」方碩蔚說,第一個選擇,是蘋果線上軟體市集的編輯群,如果符合編輯們的口味,介面乾淨,使用容易上手,你就有機會成為蘋果用戶開機時,第一個看到的推薦程式。被蘋果推薦就是程式大賣的保證。

第二個選擇,是討好美國消費者,「美國消費者特別喜歡搞笑的程式,」他觀察,像一些惡整別人照片的程式,就算蘋果編輯不愛,也有機會打進前十名。

勝在有創意 寵物快照、創意管理軟體 大受歡迎 選擇程式開發的類別,也很重要,「在美國iTunes(線上程式商店)上,第一名的遊戲,一天進帳是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萬元)。」但這十六萬支程式中,有一半都是遊戲程式,要競爭,除了實力,還要靠運氣。

去年十二月,一個獨特的創意,讓他第一次站上美國iTunes照相類排行的第一名。這是一款叫作「PetSnap」(寵物快照)的程式,利用美國人愛寵物的個性,重新設計拍照程式,拍照時,手機會發出狗或貓的叫聲,吸引寵物看鏡頭,這款程式,一週內,每天付費下載人次高達六百到八百次,讓蔚思賺進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

今年初,方碩蔚直攻最冷門、競爭者最少的商業類軟體。這款名為Free Thinking的軟體,協助人們管理、激發創意,當你把突然顯現的靈光寫在iPad上時,它會幫你將創意分類、管理,方便日後重複使用。不只如此,他把這款軟體的四、五個功能,拆成獨立的免費軟體,「等於一個程式有四、五次曝光機會,」消費者如果要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創意管理功能,就要再付錢,方碩蔚特意把介面設計得乾淨、清爽,吸引蘋果編輯的目光。

果然,八月中,他收到一封美國蘋果電腦總部寄來的電子郵件,希望把他的軟體放上線上軟體市集首頁,一上線之後,排名很快暴衝到商業類軟體第一名。不只美國,連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十四個國家,都排上第一,方碩蔚預估,這款產品可以讓他賺進一百五十到兩百萬元,更棒的是,因為軟體是用模組化設計,只要他不斷推出新的模組,就能吸引消費者不斷掏錢。

在蘋果軟體市集的成績,讓蔚思開始紅回台灣。「其他人看到我們替蘋果設計的程式,開始邀請我們幫台灣的電腦產品設計使用者介面,」連光寶都把產品交給他們設計。

不過,在這個程式大海中,淘汰速度超乎想像的快,瞬間崛起,也容易瞬間消失,如何產出源源不絕的創意,持續獲利,是最大挑戰。
2 : abbychau(1)@2010-09-09 01:20:34

在apple apps 裡建築護城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淘汰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70

遊戲兄弟檔 十四個月賺破億

1 : GS(14)@2010-09-08 23:01:57

2010-9-6 TCW
一款畫風粗糙、有如幼稚園小朋友塗鴉的簡單遊戲,竟能讓兩人公司在十四個月賺進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

創造這個奇蹟的是住在美國紐約的兩兄弟:伊果( Igor Pusenjak)與馬寇(Marko Pusenjak)。去年四月,他們所推出《跳躍嘟斗》(Doodle Jump),在蘋果的線上軟體市集(App Store)上架後大受歡迎,不只始終位列熱門排行榜前三名,當iPad推出後,兩個平台加起來,每個月還維持有高達二萬八千人的下載量。

「這原本只是一款做給小朋友玩的單機遊戲,沒想到放在iPhone、iPad上會有如此爆炸性的效果,」伊果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議。

事實上,這僅是iPad帶動的遊戲革命中一個小小的火花。今年七月五日,迪士尼(Walt Disney Company)花高價買下專門為蘋果iPhone與iPad設計音樂遊戲的廠商Tapulous;七月二十七日,又以五億六千萬美元買下了一家行動社交遊戲公司Playdom。而Tapulous這家規模不到百人的公司,在過去一年內,創下三千五百萬次下載量,平均一個月營收達百萬美元。

迪士尼互動媒體集團發言人指出:「『行動遊戲』成長前所未見,為鞏固我們在此一行動市場的地位,這項投資時機再恰當不過。」

線上軟體市集的市場有多大?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顧能(Gartner)預估,在iPad與iPhone的帶動下,今年全球消費者在行動線上市集花費的金額將高達六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一百億元),到二○一三年,更將成長到二百九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四百億元)。

勝在夠簡單:老遊戲變觸控操作,新鮮刺激加倍 然而仔細分析《跳躍嘟斗》,就會發現這個遊戲幾乎毫無新的創意:控制一隻四腳外星生物不斷往上跳躍,打擊壞人與障礙物,這個點子早在任天堂紅白機問世之前就已存在,可以說是最古老的電腦遊戲之一,憑什麼在此刻翻身暴紅?

「它完全掌握到了iPhone使用者的情境與特性,」國內手機遊戲製造商、極致科技副總經理林亮宇說。

情境,對於iPad或iPhone使用者來說,遊戲只是等公車或坐捷運時打發時間的消遣,要能隨時開始、結束,遊玩過程中不能造成太大的壓力,因此「越簡單的遊戲反而越容易吸引他們注意,」林亮宇說。

林亮宇分析,不管是iPhone或者iPad,都具備了多點觸控、感測元件、衛星定位等功能,再古老的遊戲,一旦改變了操作方式,從猛按鍵盤改成搖晃機器、觸摸螢幕,就會帶來不同的新鮮感與刺激。

掌握了這兩個前提後,下一步就是要讓自己的作品在十幾萬個程式中脫穎而出。投入遊戲界之前,伊果其實是個紐約的攝影師,同時也專長數位媒體,擁有自己的工作室與網站。一開始,他曾靠著自己原有的專長,推出多款精緻寫實的遊戲,但沒有一項成功,「我們不斷在嘗試錯誤,」伊果說。

勝在不精緻:粗糙塗鴉,反勾起玩家童心

但當他最後放棄專業路線,不再強調完美與精緻,把小時候塗鴉的筆記本拿來隨手改成《跳躍嘟斗》的原始構想時,卻反而觸動了最多人的心。許多人被它的可愛與隨興的獨特畫風吸引,用電子郵件、部落格、臉書口耳相傳,讓這個遊戲排行迅速上升。一位玩家在伊果的部落格中寫道:「這個遊戲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

「獨一無二的遊戲,通常只有獨一無二的玩家,」林亮宇指出,不少遊戲開發商都有個迷思,希望能把東西做到最好,但卻忽略了玩家真正的需求。他認為,唯有把涵蓋面拉大,才能把iPhone上多達兩千萬使用者的長尾效應發揮到極致。

至於暴紅之後,如何才能把壽命延長?首先,「要不斷丟出新玩意,」伊果說。他們每天上網觀察玩家的使用行為,針對抱怨與建議做出改良版本,讓玩家可以不斷更新,維持新鮮感。

「遊戲推出以後才是挑戰的開始,」全球最大社群遊戲公司Zynga北京總經理田行智指出,玩家的口味日新月異,每天都有上萬個競爭者跳出來跟你搶眼球,只有不斷蒐集、分析用戶需求,才能讓自己不被淘汰。

再者「一定要結合社交功能,」林亮宇說。在《跳躍嘟斗》上,你可以隨時把分數上傳到臉書,與朋友互動較量;同時,當你在進行遊戲的時候,還可以從螢幕的側邊觀察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所處的位置。

舊的創意,簡單的玩法,加上新的裝置平台,最後融入社交功能的黏性,抓住這四個要素,你也可以在這場iPad遊戲革命中挖到金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71

雜誌電子化 十天賣逾千萬

1 : GS(14)@2010-09-08 23:02:21

2010-9-6 TCW  

想像一下,當你在翻閱「雜誌」的時候,按住圖片左右拖曳,就能看到「鋼鐵人」與「火星」在畫面上三百六十度橫向轉動;用手指點擊一下最新款藍芽耳機,旁邊立刻出現功能介紹與相關產品比價;把「雜誌」左右翻轉,立刻出現不同的畫面與排版。

勝在超酷炫:3D旋轉圖,加影音資訊樹 如果你以為這是《哈利波特》中才會出現的魔法書,那就錯了!

這個看起來超酷炫的技術,早在今年五月就已經在iPad上實現,發行者是美國專業的科技財經雜誌《連線》(Wired),售價四‧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元),上架十天內賣出了七萬三千套,收入達三十六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一百萬元),這是紙本一個月銷售量的十分之一。

「我們相信iPad的出現將會改變整個出版界的遊戲規則,」《連線》雜誌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說。

在《連線》雜誌iPad版上,你看到的不只有紙本的內容,更有大量的多媒體資訊,3D旋轉的圖片旁邊,點開來就是電影與音樂的連結,輕輕觸控一下就能邊讀雜誌邊享受流洩出來的音樂,或觀看高畫質的電影預告片。

「iPad解放了過去紙本的表現框架,讓資訊可以在上面自由重組,」城邦文化數位出版部創意總監蕭中男說,「就像一種開放式的『資訊樹』一樣。」

所謂資訊樹,指的是從一個議題上,延伸出來許多不同的資訊服務。這是為了因應讀者的多面向,「一個財經雜誌讀者,可能同時也是美食或旅遊的愛好者,」蕭中男說。而iPad的多媒體功能,正好可以滿足這項長期缺乏的服務。

例如雜誌中專訪一個搖滾巨星,就能從這棵「樹」中拉出他的生平、過去的新聞報導、發行過的專輯、甚至全套的衣服配件等。讀者不只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時享受音樂,如果想要模仿巨星風采,也能即時在線上訂購他的衣服配件。

勝在更即時:搭配定位功能, 就能蒐尋到店家 但,這些多媒體功能只是小試身手。透過網路的即時性,iPad還打破了實體雜誌的時間軸,「如果再融入LBS(Location Base Service,衛星定位功能),當前以資訊為主的雜誌差不多都得『掰了』,」城邦文化數位出版部資深經理祝本堯說。

以美食與車訊雜誌為例,過去讀者必須拿著紙本沿路找尋,而他所根據的訊息很可能已經是上個月或更久以前的事,不只曠日廢時,更常出現「優惠過期」、「車子售罄」、「店家倒閉」等窘況。但有了iPad,「時間與空間的界線都被打破,」蕭中男說。

「iPad絕對是出版業的新希望!」擁有長達七十五年歷史的英國老牌出版公司企鵝集團(Penguin Books)執行長麥金森(John Makinson)說。

在這場iPad所掀起的出版革命中,除了《連線》雜誌外,《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時代》雜誌(Time)都紛紛搶進,推出付費下載iPad版本。《華爾街日報》目前已經有超過六萬四千個訂戶,預估未來每個月將會多帶來百萬美元的營收;《時代》雜誌則獲得聯合利華(Unilever)、豐田汽車(Toyota)等跨國公司的廣告挹注,平均每則多媒體廣告要價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萬元)。

雖然,仍有不少讀者抱怨電子雜誌下載速度過慢(一套《連線》雜誌的電子版容量高達五百MB)、售價太高(《時代》雜誌一期就要四.九九美元,是紙本的兩倍)、內容太少等,但可預見的是,iPad已全面改變過去出版業的邏輯,一個全新的資訊服務商機正在醞釀成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