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蔡東豪:「止蝕精神在於紀律。」

1 : GS(14)@2011-12-15 21:41:32

http://m.sharpdaily.com.hk/detai ... 5307&category=daily
「止蝕精神在於紀律。」
財經專欄作者施慧雅


施慧雅說出了我一直想講,但不懂怎表達的投資理念。止蝕是反智的,愛一件東西才會買,買了之後價格跌了,會心思思想買更多,不會賣出。
財經演員在買入一隻股票之前已定下止蝕位,一直以來,我質疑財經演員究竟應否買這隻股票。
施慧雅一語中的:「止蝕價並不是一些一成不變的指引,其功能純粹是表示自己要檢討一下。」投資者會犯錯,所謂止蝕價是提醒自己要檢討投資時定下的提示;止蝕不是盲目指令,而是一種紀律。好與壞投資者之間的一個重要分別,是好投資者不停提醒自己可能犯錯,要懂得在犯錯之後修正和學習,而壞投資者一是對自已擁有不應有的自信,一是拒絕承認世上有很多事情自己不了解。止蝕不是財經演員的台詞,而是投資者應具備的紀律。

蔡東豪
2 : GS(14)@2011-12-15 21:42:10

是一篇11月8日的文章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108/News/ek2_ek2a1.htm
慧雅認為,無論我們對自己的觀點多麼有信心,也應該不時檢討,始終客觀環境有可能出現我們未察覺的改變,不時對自己的投資作出檢討,是有其必要的。不過,慧雅認為我們亦須留意,止蝕價並不是一些一成不變的指引,其功用純粹是提示自己要檢討一下,風險是否已超出自己可承受的範圍,以免泥足深陷。基本上,慧雅認為大部分人都應該及能夠成為自己資金的主人,懂得管理風險是重要的一步。基本上,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慧雅認為止蝕價的精神,純粹是要為執行一些紀律,警惕自己在什麼時候宜檢視自己的風險是否已超出可承擔的範圍,但這並不表示股價在跌過某些水平後就一定要沽售。
3 : GS(14)@2011-12-15 21:43:01

據我記憶,他早期好像是經紀,都寫了大約最少9年了,當年莊家股那幾篇在她在2003年左右寫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12

胡孟青:股壇七大奇景之二 阿爺也搭棚

1 : GS(14)@2011-12-15 21:43:48

http://m.sharpdaily.com.hk/detai ... 5307&category=daily

在內地投資某些戰略意義的產業,假如沒有國家隊的祝福,或欠缺背景,如電訊、燃氣、發電、供水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還要跨區域經營為本的產業,簡直係天方夜譚。
投資了3000萬美元拓展LNG及CNG加氣站業務的中國燃氣(384),按這個數字,在沒有特殊背景的民企上,難聽一點,連「派片」,即「畀保護費」都未夠。民營燃氣分銷商不時被國資及央企背景的競爭對手圍攻,常會遇上氣源短缺問題,惟有進行戰略變通。新奧能源(2688)之進軍越南,就是箇中之表表者。
表面份屬民企、其實具國資背景的中燃,在內地擁有151個天然氣項目,分佈於全國20多個省市及自治區;當中包括9個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及1個天然氣開發項目,且擁有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的進出口經營權,彰顯其地方專營權優勢,普通民企如新奧等努力經年,老闆在內地入行時間較中燃主要股東更早,到今天才擁有100個項目可比擬。
據《廿一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早前調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之燃氣項目資金來源所得,發現國有控股燃氣公司佔57%、民企佔29%、外企佔14%。內地跨區域經營的五大燃氣集團當中,代表國有資本的就有昆侖燃氣(135)、華潤燃氣(1193)及中國燃氣;代表民營陣營的有新奧,代表境外資本的也有港華燃氣(1083)。
一個為拓展經營版圖,另一個為把業務擴展至下游,由於中燃總資產超過200億元,去年底雖配股還債31億元,惟負債比率仍達四成,當時配股價也有4.31元,現在獲提以167億元,即每股3.5元收購,仍然持有13%股權前執董劉明輝,其取態對這宗收購較監管機構的首肯更關鍵。市傳,阿爺在此事上已損失不菲,因此不願意付出令現有股東滿意的價錢進行收購,究竟為何有所損傷,留待投資者自己去想像。

海外收購多背後發功
有專門照顧上市公司的核數師直言,中燃事件只屬冰山一角。近年,不少涉及戰略性產業如採礦的民企,大股東背後其實都係國家,尤其是走出去尋找礦產資源收購對象的上市企業,不少是為阿爺作嫁衣裳。只是許多海外收購,若由阿爺出手,隨時引起賣方疑慮,把收購與國家安全混為一談,才情願找個人頭去開路,自己在背後發功。只要向大股東問多兩句關於礦產的品位等相關專業問題,大股東就會另找地質學家或同事答覆,其「人頭」角色就很明顯。
由於表面民企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許多都係由國家隊出來下海從商,併購時,各方牽涉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過水濕腳在所難免,把股份炒上炒落圖利也非罕見,關鍵就係看有關人士係高手還是低手,及究竟有幾貪心大咬,其下場結局才會出現大不同。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13

[施慧雅]市場分析多為事後解釋

1 : GS(14)@2011-12-15 21:45:3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115/News/ek2_ek2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