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佳 Tesla首季收入增22% 爭取增產提前達標 2020年看百萬輛
1 :
GS(14)@2016-05-08 01:20:41【明報專訊】「電動車王」Tesla首季的汽車銷售繼續攀升,收入按年增長22%至11.5億美元,但Model X零件短缺,上季產量低於交付目標,公司虧損幾乎是去年同期兩倍,達2.83億美元,或每股虧損2.13美元。經調整每股虧損57美仙,虧損略較預期少。雖然兩名負責電動車生產的副總裁離任,Tesla宣布提前兩年於2018年將年產量目標提升至50萬輛,爭取在2020年年產量增至100萬輛。股價周三收市後交易時段升3.1%至229.5美元,Tesla股價昨早段跌逾4%至212美元水平。
股價昨早段跌逾4%
Tesla原本的目標是爭取2020年產量提升至每年50萬輛,但由於3月公開的平價車款Model 3的訂單已達40萬輛,促使該公司加快提高產能。不過Tesla上季交付量亦只有1.482萬輛,低於1.6萬輛的交付目標。Tesla的目標是明年下半年開始生產售價由3.5萬起的Model 3,盼該年底前生產10萬至20萬輛。
CEO:大增產量或需額外資金
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形容,提升產量是當前「最大的戰略改變」,Tesla除了精於設計和技術,也要在生產方面領導同行。目前Tesla每年產量最多只有5萬輛,今年生產目標則維持8萬至9萬輛。考慮到Tesla去年多次下調付運目標,加上該公司增加了新車款,包括製作複雜的Model X SUV,Tesla在致股東信承認,要在未來兩年將產量增至50萬輛極具挑戰,且可能需要額外資金。
華爾街分析師關注到Tesla的燒銀紙狀?,預期該公司需出售更多股份籌集資金推動生產。不過由於Model 3上季收到約40萬訂單,每輛收取約1000美元訂金,部分用於還債,部分可用於提高生產。當前挑戰之一,是兩名負責建造汽車的高層將會離巢。
兩負責生產副總裁將離任
彭博社報道,Tesla負責生產的副總裁Greg Reichow和負責製造的副總裁Josh Ensign將會離職。Tesla稱,Reichow領導生產團隊近3年,打算停薪留職休息一段時間,為確保交接暢順,他將留任至繼任人上任。Tesla正物色領導生產Model 3的最佳人選。
該公司發言人Ricardo Reyes今年離職,財務總監Deepak Ahuja剛退休。彭博指,量產難度增加之際,Tesla今年已有5名副總裁離去。馬斯克顯然要親自肩負提升產能的責任,他表示已在加州生產線設了自己的桌子,並放了睡袋。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06/news/ec_ecm1.htm
Tesla虧損收窄 擴大產量
1 :
GS(14)@2016-05-08 01:40:45【本報綜合報道】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連續12季錄得虧損,惟虧損大幅收窄,Model3預訂反應佳及擴大新車出產數量5.5倍至50萬輛。特斯拉股價昨日曾升2.73%,報228.64美元。特斯拉連續12季錄得虧損,經調整後淨虧損約為7,500萬美元、或每股虧損57美仙,符合市場預期,亦遠好過去年同期虧損2.82億美元、或每股虧蝕2.13美元。集團季內收入,按年上升22%至約16億美元,整體營運開支按季減少3%至約4.17億美元。特斯拉去季新車出產刷新紀錄,按季增加10%至1.55萬輛,其中Model S去季出產量1.28萬輛,Model X產量則未能達標,只有2,700輛。公司昨日又同時公佈,Model3於首周收到超過32.5萬份定單,銷售額估計達140億美元。
Model X生產延誤 高層請辭
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於分析員會議透露,公司最大難題是未能如期出貨,Model X生產延誤因組裝過程困難,甚至比Model3組裝過程更複雜。然而,馬斯克希望繼續擴大產量,包括Model3、Model X與Model S等,兩年後產量增5.5倍至50萬輛。馬斯克又透露,今年集團要增加資本開支50%至約15億美元,其中部份資金將取自Model3顧客的訂金。儘管特斯拉季績過關,惟受Model X生產延誤、故障及回收影響,兩名高層請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6/19599884
【未來車房】Tesla新車現退定潮 訂單減少1.2萬張
1 :
GS(14)@2016-05-22 12:18:44Tesla新入門級車系Model3一推出就即刻出現搶訂車熱潮,買車買到好似買iPhone般,實在奇景。但未知是否2017年下半年的交車日期嚇怕了車主們,近日出現退定潮,據Tesla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文件顯示,現時的訂單數量是37.3萬。這個數量扣除了有大約8,000張定單被客戶取消,另有4,200張則是Tesla擔心是基於投機而出現的定單,一共減少了1.2萬張定單。事實上,Model3由始至終都是面對遲交車的問題,即使Tesla CEO兼創辦人Elon Musk說估計2017年可生產10萬到20萬輛,直到2018年產量約能攀升至約50萬台,在這麼多人排隊的情況下,車主們依然要等待兩年時間才能拿到車。身在香港的我們,更是由於是右軚駕駛,等車期要更加耐了。
到時內櫳應該不會如此簡陋吧。
等兩年才有車,有點像買樓花。
記者︰梁立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2/19622233
Tesla馬斯克:蘋果料成直接競爭對手
1 :
GS(14)@2016-06-06 00:15:40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341&issue=20160603
【明報專訊】「電動車王」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預期,蘋果最終將成為Tesla的直接競爭對手,料蘋果的電動車最快於2020年投產。
馬斯克周三稱,蘋果應更早啟動電動車項目,預期蘋果「大概會推出一款不錯的電動車,並取得成功」。《華爾街日報》去年秋季報道,蘋果正研發的電動車出貨日期定在2019年,不過這可能指工程師完成該項目的時間。蘋果從未公開證實研發汽車。
今年探討自動駕駛車計劃
不過他認為Google不大可能自行生產電動車,而是把相關技術註冊,向其他公司授權電動車技術賺錢。Google高層已表明,這是其經營策略。他計劃今年稍後舉辦活動,探討Tesla的自動駕駛車計劃。他預計全自動駕駛車將在兩年內技術上可行,不過監管部門須額外1年時間批准此類汽車廣泛使用。
作為航太公司SpaceX的行政總裁,馬斯克也談到SpaceX的火星探索計劃將於2018年啓動,若一切按計劃進行,預計2024年可首次發射載人火箭赴火星,在18個月後抵達。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Ix7IKMNC.dpuf
譚新強﹕Tesla車禍 把「未來報告」帶到今天
1 :
GS(14)@2016-07-06 07:17:55【明報專訊】兩周前我去了紐約一趟,好友H女士熱情款待,每天精心預訂了最好的餐廳,更介紹了不少投資界和接近美國政壇的猛人,令我視野增廣了不少,非常感激。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個午餐會是在非常有名的Four Seasons餐廳(並非酒店),Philip Johnson的經典「現代派」設計傑作,紐約的No.1「Power Lunch」地點。近60年的歷史,但竟被業主逼遷,今月中將關門,更將家具拍賣,跟去年東京Okura酒店拆卸重建的情况一樣,非常可惜!
那一天約了大摩非常有名的「shared mobility」分析師Adam Jonas。Adam可算是過去數年Tesla的華爾街頭號粉絲。目標價一直遙遙領先,個多月前,大摩和高盛再次幫Tesla增發了20億美元股票,原意用來加快Model 3的生產,更幫Elon Musk套現4億美元,名義用來交稅。
收購SolarCity 協同效應有限
但那天Adam心情不太好,因為之前一天Tesla剛宣布收購SolarCity,無疑「跣」了他一鑊。兩家公司關係非常密切,Musk是兩家公司主席及最大股東,SolarCity的CEO亦是他的表弟。SolarCity年年虧損,負債近30億美元。隨着SunEdison早前的破產,和內華達州的「net-metering」政策逆轉,SolarCity的業務明顯下滑,甚至有破產的風險。Tesla出手收購,名義上是要變成一家獨一無二的「垂直式」新能源公司(其實比亞迪早就是,但未見有什麼好處),包括太陽能、電動車和最重要的電池儲能。
Musk解釋此合併將大大節省太陽能系統的銷售費用,可一齊在Tesla銷售店內進行。此論點有點牽強,協同效應有限。長遠比較大的好處應是Gigafactory預期帶來的儲能成本下降優勢。當然很多人懷疑合併的真正原因是Musk救自己,負面影響可能更多:負債更高,燒錢速度更快、分散管理層注意力因而減慢車輛銷售。最差的一點是令投資者懷疑Tesla的corporate governance和Musk本人的誠信(雖然Musk和表弟及其他重疊董事將放棄投票,但Musk帳面將賺7億美元)。我跟Adam午餐之後一天,連他也把Tesla下調至「持有」,目標價從300多元下降至245 美元。
華爾街頭號粉絲也下調目標價
但此合併仍是有機會成功的。Musk始終是新「教主」,仍有極多粉絲。從前Steve Jobs也曾因為「backdate」Apple期權而差點出大事,但SEC最後也放他一馬。另外Tesla跟SolarCity有大量重疊股東,包括最大的Fidelity。對他們來說,合併可能亦是救自己。
禍不單行,早前Tesla在美國發生了第一宗無人駕駛的致命交通事故。當然這宗「意外」一點都不意外,只是遲早問題。根據公司數據,Tesla無人駕駛系統的安全程度已稍為超越人類駕駛者。Tesla無人駕駛系统已有一億三千多萬英里的累積航程,才發生第一宗致命意外,對比人類駕駛者,平均九千四百萬英里就有一宗致命意外。但數據還是遠遠不夠去下科學定論。况且無人駕駛系統的長遠目標,是要比人類駕駛安全100至1萬倍!
無人駕駛測試 少不免花十年八載
現時,已有人開始反對繼續在公路上測試無人駕駛系統。但如要進步,繼續路面測試是無可避免的。進步的速度頗具爭議。樂觀者如Tesla、Google、BMW等,認為5年內無人駕駛技術將變成熟,可完全取替人類駕駛者。但最近看到另一些專家估計要累積50億英里的經驗,才到得到20%的安全改善。他們還指出如用100輛車來測試,就算是一日24小時不停地開車,也需要超過200年的時間。如果目標是要把安全性提升99%或以上,那麼不就更沒可能?
但事實一般都是中間落墨,5年太快,但肯定不用200年,十年八載的陸續測試是跑不掉的。首先如繼續容許公路測試,參與的車輛數一定遠不止100輛,單是Tesla已有數萬輛。其他全球的汽車和科技公司都在努力發展,所以經驗的累積速度一定很快。另外重要的是AI/Deep Learning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過去人類一直在pattern recognition方面領先電腦,每年一度的ImageNet比賽,人類一直勝出,準確度平均95%,電腦至2010年的準確度還是只約七成。但到了2012年,多倫多大學Geoff Hinton教授領導的隊伍,因為Deep Learning的技術進步,準確度躍升至85%,到了2015年電腦終於勝出,準確度達到96%,未來的進步速度肯定再加快。
法律道德 無人駕駛最大瓶頸
無人駕駛系統推行速度的最大瓶頸並非技術,而是法律以至道德問題。單看Uber在全球引致的法律糾紛,已可知問題之複雜。無人駕駛系統牽涉到更多利益者,包括出租車和貨車司機工會、保險公司(長遠看淡)、醫療、律師行等。Adam更感興趣的是騰出了每年數百億小時本來集中在開車的時間,將帶來什麼電商、娛樂等內容商機,他更長遠看好酒類公司!
比安全問題更困難,但已出現的是道德問題,亦有點像科幻片「Minority Report」提到的Pre-crime難題。如無人駕駛系統必須在瞬間作出生死的決定,譬如要選擇撞向路上的一個小童,還是轉軚把車連同乘客撞到山下,應該怎樣作出「正確」抉擇呢?
(中環資產持有Apple、Google、Tesla及比亞迪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91&issue=20160705
Tesla出貨量首錄按季下跌
1 :
GS(14)@2016-07-06 07:46:57【本報訊】繼早前有司機過度依賴Tesla Model S自動駕駛系統而被貨車撞死後,Tesla公佈今年第二季度的電動車出貨量,首次錄得按季下跌,亦是連續兩個季度差過市場預期。公司解釋,其產能持續上升,但有部份電動車仍在運送途中,致出貨量下跌。
Tesla公佈,今年第二季度電動車生產量達1.8萬輛,較上季增20%,不過當季僅出貨1.4萬輛,按季減少3%,較預期的1.7萬輛為少。Tesla今年首季出貨量為1.5萬輛,亦差過市場預期。Tesla解釋因有5,150輛車仍在運送途中,估計最快第三季初期才交付到用戶手上。公司強調近期已大幅提升產能,去季有近半產量是由6月份完成,預計下半年將可付運5萬輛電動車,惟計入上半年的付運量,預計全年可付運約7.9萬輛電動車,略低於之前預期的8萬至9萬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5/19681759
Tesla停回購 Model X降價
1 :
GS(14)@2016-07-15 04:43:06【明報專訊】「電動車王」Tesla宣布,已於本月1日結束電動車回購保證計劃,並下調Model X入場費門檻。根據原本的回購計劃,Tesla承諾在Model S交付3年內,以至少半價進行回購。回購計劃在2013年啟動,目標是控制二手市場,讓車主轉售時價格不會大跌。Tesla披露,未來12個月可能最多支付1.9億美元,回購4209輛Model S。Tesla購入每輛Model S最多花4.6萬美元,Tesla可透過轉售汽車抵消支出。
根據Tesla向證交會提交的數據,在截至3月底的季度,Tesla的回購總額達15.8億美元,按季增長逾20%。終止回購計劃,可為Tesla釋放更多資金。Tesla繼推出入門價僅3.5萬美元的Model 3系列後,又下調Model X的入場費門檻。電池續航力較低的Model X 60D車款,售價為7.4萬美元,比規格較高的Model X 75D廉宜9000美元,另將Model X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的入場費下調至7.52萬美元。Tesla上月已將Model S底價下調至6.6萬美元。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34&issue=20160715
Tesla超級電池廠 傳周五投產
1 :
GS(14)@2016-07-26 07:54:00【明報專訊】「電動車王」Tesla的廉價車款Model 3明年底起開始付運。為應付新車應市,Tesla在美國內華達州斥50億美元興建的超級電池廠正日夜趕工。Tesla中國證實,Tesla超級電池廠將於本周五正式投產。一旦達到投產目標,產能將超過全球現有車用電池廠10倍。
《華爾街日報》報道,坐落於雷諾市(Reno)的超級電池廠佔地約12平方公里,Tesla已加倍增聘建築工人,約1000人每周7天、分成兩更日夜趕工,盼明年初開始量產。Tesla技術總監JB Straubel稱,新車量產前,電池和電池組的廠房必須完工,因此正加快建廠。
竣工部分 不及最終規模六分一
Tesla的目標是在明年推出售價3.5萬美元的Model 3前,電池廠可以投入使用。Tesla早前開放對Model 3的預訂,強勁的需求使Tesla可望把50萬輛的銷售目標提前兩年(至2018年)實現。Tesla已通過發行股票籌集17億美元,加快電池生產,降低汽車電池成本。至今超級電池廠的竣工部分,只有最終規模的不足六分之一,多數外牆仍是暫時的。Tesla目前仍向其合作伙伴松下進口電池。
松下已承諾為超級電池廠提供16億美元資金,但正為聘用合資歷的人才而煩惱。Tesla行政總裁Elon Musk預期,超級電池廠竣工後,2020年將可年產105GWh的電池,足以供應120萬輛Model S所需,紓緩Tesla電池供應瓶頸問題。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88&issue=20160726
超級電池廠拖累 Tesla虧損擴大六成
1 :
GS(14)@2016-08-06 00:31:35【明報專訊】由於汽車增產和建造超級電池廠導致開支增加,「電動車王」Tesla次季虧損擴大。淨虧損增加近六成至2.932億美元,是連續第13季虧損。剔除部分項目每股虧損1.06美元,遠高於分析師預估的0.6美元虧損。不過Tesla維持新車交付量目標不變,股價昨早段微跌0.2%,報225.36美元。
股價昨早段微跌
Tesla次季收入按年增長33%至12.7億美元。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表示,Model 3已完成設計階段,同時提高整體汽車產量。 Tesla次季新車交付量達1.44萬輛,其中9764輛是Model S,起跳價7萬美元。交付量好轉,但仍低於Tesla之前設定的1.7萬輛目標。不過Tesla重申,仍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達到約5萬輛Model S和Model X的交付量,Tesla又維持2018年年產量達50萬輛汽車的目標不變。
維持年產50萬輛目標
不過馬斯克承認,可能無法趕及在明年7月初起生產Model 3的目標,但警告若這目標未能達到,將撤換供應商,並重組內部團隊。Tesla財務總監Jason Wheeler稱,若能履行今年下半年的生產和交付目標,以非公認會計原則計算,將很大機會取得盈利。馬斯克旗下的Tesla與太陽能設備供應商SolarCity本周達成合併協議,馬斯克預計合併將可每年節省至少1.5億美元,明年只需小量增加股本。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64&issue=20160805
Tesla連續13季見紅
1 :
GS(14)@2016-08-07 01:56:56【本報綜合報道】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今年次季錄得2.93億美元(約22.8億港元)虧損,是連續13季「見紅」。經調整後每股虧損1.06美元,多過市場預期每股虧損52美仙。
全自動駕駛車快面世
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在電話會議透露全自動駕駛車很快面世,半自動電動貨車和小巴最快明年中推出。馬斯克拒絕公佈發佈日期,但他指公司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的硬件具備,只欠缺合適軟件,包括一部體積細小兼可嵌入車廂微型電腦,該部電腦又必須配備人工智能和準確度高地圖。馬斯克又預測半自動電動貨車與小巴最快半年後投產,明年中推出。
Tesla去季維持每周出產2,000輛新車,整個第二季共出產18,345輛電動車,按季升18%,按年則升25%。公司預測今季新車出產量可提升至每周2,200輛,第四季則增至每周2,400輛。另外,Tesla為滿足新車Model3付運量,擬增加資本開支22.5億美元。Tesla周三收市跌0.62%,報225.79美元,年內累跌5.92%。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5/1972352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