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Jun 2016 - [經濟一週「香港八十前」] 服裝股業績睇真D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1,1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雖云中港經濟遇冷風,零售市道應受到負面影響,加上去年冬季天氣反常,初冬不冷,賣冬衣的見形勢不妙,減價速銷,怎知其後迎來近年至冷寒冬,有些貨已平賣但新貨補不上,有些甚至已換季下進退失據,對成衣零售商可謂雪上加霜。本地零售商多於每年3月年結,市值約5億港元的包浩斯(483) 於兩星期前率先發出盈警,預期至今年3月年度純利按年大幅下降約50%至70%。不過仔細計下數,假設跌幅為中位數60%,即仍淨賺5,175萬港元,上半年集團卻錄得2,661萬港元虧損,即是下半年未有持續蝕錢,也不是太差勁,若只計下半年,純利按年實倒退約28%。看其上半年業績,港澳及台灣收入分別佔整體73%及17%,虧損主要源於台灣業務。再看其先前公布至今年3月季度銷售表現,港澳同店銷售增長為-14%,比全年的-9%差;相反,台灣同店銷售增長+4%,比全年的-3%明顯理想,下半年錄得盈利,似乎源於台灣業務有所改善。
上週尾,到當時市值約22億港元的I.T.(999)公布至今年3月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升5%,毛利按年升2%,純利則按年大跌33%,每股派息亦大跌30%。不過,表面差勁的業績公布後,股價於接著的數個交易日卻大升約四成,相信再深入分析業績,定可找出內情。去年8月人民幣曾連續兩天大跌,I.T. 旋即發出盈警,因為即時將近12億人民幣存款轉為港元而造成匯兌虧損約6,000萬港元,股價於其後11個交易日累跌超過兩成,約一個月後財務總裁更辭任,備受市場關注。
再看集團全年業績,若果撇除這筆非經常性損益,除稅前純利實際只按年倒退8%,並非表面般差,市場更似是喜出望外。大家或許會問,明明每次在香港逛商場,I.T. 系內店舖也在打折,也打得頗狠,若是見微知著成立的話,集團業績若非虧損,也應倒退不少吧!事實上,大家的觀察也沒錯,其香港業務全年虧損約7,300萬港元,管理層更說本地大型商場舖租今年也難大減,業績不易看好。不過,國內業務表現卻異常強勁,全年收入按年升42%,溢利更按年升125%,已是連續兩年高速增長;加上日本業務也表現理想,全年收入按年升22%,溢利更按年升46%;兩地業務增長基本上已收復香港的失地。
雖然市場對I.T. 業績表現興奮,但也不可忽視潛在風險,大家需留意香港業績會否受較差的消費氣氛影響而惡化、中國業績增長會否大幅減速、日本業績會否受日圓貶值不再而影響遊客消費意慾、去年冬天的不正常天氣的負面影響會否蔓延至今年等。
「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在80億港元下的港企,並實行內容O2O,I.T.(999)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的6月4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1 Jun 2017 - [投資筆記] 啟德商業地王的啟示
上周五截標的啟德第1F區2號商業地,可作商業及酒店發展,位於工業貿易大樓前方,毗鄰啟德河,設禁止拆售條款,可建樓面達191.2萬方呎,規模逼近中環國金二期。昨公佈由南豐以逾246億元獨資投得,成交價比半個月前批出的中環美利道商業地(232.8億元)貴逾半成,成為新商業地王之王,樓面呎價約12,863元。南豐表示會長線持有項目,逾半樓面為寫字樓。
這幅鄰近未來港鐵沙中線啟德站的地王之王,同時較去年11月,由利福國際(1212)以73.88億元奪得的同區第1E區2號雙子塔商業地(樓面呎價6,733元),可建樓面達109.7萬方呎,呎價貴了91%,半年時間啟德商業地呎價升了近一倍。
(以上內容摘自appledaily及hket) 東九龍一帶商廈估值有機得到提升,相對較受惠的有利福國際(1212)、載通(62)、泓富產業信託(808)、領展(823)。假設利福國際地皮呎價只有地王的70%,亦已升值34%,即24.9億港元,或每股$1.56,公司於去年12月每股資產淨值約$1.16,大幅低於一年前的$6.94,部份亦源於舉債收購此地皮。
2 Jun 2017 - [投資筆記] 三隻內銀股的最新預測估值區間
主要因為人民幣升值,及市場著量調高今年盈利預測,我對三隻內銀股的最新預測今年估值區間如下:
建設銀行(939) $4.87 - $6.50 (今天中午收$6.62)工商銀行(1398) $4.15- - $5.57 (今天中午收$5.38)招商銀行(3968) $16.24 - $22.98 (今天中午收$23.3)此三股現價皆近預測今年估值區間高位,引證現時內銀股股價仍屬合理範圍,大市未處非理性階段。 假設於大市理性下,股價持續上升需靠市場調高今年盈利預測及人民幣升值。
2 Jun 2017 - 為什麼近兩月未必受惠恒指破頂?
至5月31日,「恒生指數」今年升了約16.6%,主要只是在2月22日開始及3月21日開始作出時間不長兼幅度不大的回調,可是「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及「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今年至5月31日分別只升了約13.3%及5.3%。
(https://hk.investing.com/indices/hang-sen-40)
「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及「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數皆於3月21日見頂,至今年至5月31日分別回落2.3%及5.1%,不過「恒生指數」卻於同期上升約4.3%,可見市場資金於最近兩個月從中小股流至大型股,難怪見不少投資者近日於主要指數破預後反未見受惠。
(https://hk.investing.com/indices/hang-sen-40)
(https://hk.investing.com/indices/hang-seng-csc)
再看「國企指數」,今年至5月31日升了約12.9%,3月21日開始計則只是持平。
(https://hk.investing.com/indices/hang-seng-china-enterprises)
3 Jun 2017 - [投資筆記] 港交所(388)的最新預測估值區間
港交所(388)以往的估值市盈率區間一直在大約25至40倍,不過去年的股價走勢曾令我有點迷惑,市場是否已開始調整其估值水平。我剛剛在仔細審視去年的數據,發現去年股價於高位及低位時,相對當時的預測每股盈利,預測市盈率正正就是40倍及25倍。基於此,我對港交所的最新預測今年估值區間如下:
港交所(388) $155.3 - $230.1 (昨天收$205.0)註:預測今年估值區間會隨市場預測每股盈利水平及相關匯率而變動補充(3 Jun 2017 9:40pm) 讀者問:是否上升空間不吸引?紅猴答:吸引否見仁見智,但估值會隨市場預期每股盈利變化而升跌,若大市越來越牛,成交持續上升,估值也會調升,所以潛在升幅也可能比現在估算的多。
3 Jun 2017 - 華寶國際(336)及都市麗人(2298)近三年業績+財務分析數據
今天在香港最受歡迎財經雜誌之一「經濟一週」,繼續隔週刊登的專欄「財報危與機」,分析可涉及任何香港上市公司,除了嘗試從財務報表發掘投資機會外,也分享可能的投資風險。今天的主角是華寶國際(336)及都市麗人(2298),而就著實體書篇幅所限,我會將集團財務分析數據放在「紅猴」Blog上,相輔相乘,實行內容O2O。若大家想盡快參閱專欄內容,請購買「經濟一週」實體書或電子版。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華寶國際(336) - 請按此都市麗人(2298) - 請按此
4 Jun 2017 - [紅猴股評] 剛被怡和系入股的紛美包裝(468)
紛美包裝(468)於上週五(2/6)收市後公布,Jardine Strategic Holdings Limited於2017年6月2日已購入約2.96億股票,佔已發行股本約 22.15%,平均價格為每股$5.00。紛美包裝於當天成交股數2.95億,5個交易天前還在停留了一段時間的$4.03水平,接著5個交易天股價便在未見任何消息下拾級而上,至上週五收報$5.08,共升26%。 怡和系入股從事無菌飲料包裝的紛美包裝,即時想起和旗下牛奶公司有關,有助垂直整合。 另外,
紛美包裝經營效率不算理想,於2016年12月的總年產能為214億個包裝,2016年全年生產約115億個包裝,使用率只有54%,怡和系或看到改善後帶來的價值。
集團於3月27日公布去年全年業績,因只屬平淡,派息亦未見特別驚喜,股價便一直在$4上下徘徊。2016年全年收入按年跌2% ,下半年按年跌幅7%; 毛利按年持平,下半年按年跌幅6%,毛利率由27.8%增減至28.4%。
純利按年升5%,下半年按年升幅6%,純利率由14.3%增至15.4%。不過,若撇除非經常性收益,除稅前溢利按年持平,下半年按年跌幅4%,相關盈利率由19.3%增減至19.7%。
每股盈利以港元計按年跌1%,每股派息仍提升至$0.23,若以股價未大升前$4水平計,息率有不錯的5.8%。
(資料來源:紅猴研究、公司年報) * 按下圖可放大
佔比最大的中國業務盈收按年倒退,下半年更差,不過國際業務高增長下得以抵銷大部份影響。 集團已經開始在歐洲工廠建設第二條生產線,將增加額外40億個包裝的年產能,預計將於2017年中期投產,以把握國際業務增長良機。
(資料來源:紅猴研究、公司年報) * 按下圖可放大
集團營運活動現金流理想,現金減少,主因部份用以購買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另外多派息也有影響。
(資料來源:紅猴研究、公司年報) * 按下圖可放大
市場現時預期紛美包裝今年每股盈利將按年持平。 謹供參考,我現時預測其今年估值區間在$3.44至$4.86,合理估值在$4.15,今年股價最低曾見$3.59,今年低位或已見。 至於怡和系入股會否提升其估值,還需觀察,當然不排除此可能性,尤其是若果能夠為紛美包裝帶來更多生意以增加其生產效率 。
6 Jun 2017 - [紅猴股評] 迪生創建(113)全年業績分析
迪生創建(113)昨天收市後公布至今年3月全年業績,收入按年跌13%,下半年按年跌4%;毛利按年跌12%,下半年按年升3%,毛利率由49.6%增至50.2%,下半年更高達51.6%; 全年純利轉虧為盈,大部份發生在下半年。不過,若扣除可供出售之權益證券等非經常性收益,除稅前溢利只是原有的23%,上半年核心業績仍處虧損,而下半年事實上賺得不錯。 雖然管理層對中港兩地零售市道仍不樂觀,但去年度下半年營運已明顯轉佳,銷售開支及行政開支佔收入比率大跌也有幫助。 全年同店銷售按年上升1.2%,現有115間店舖,當中香港、國內及台灣分別佔28間、16間及58間。
(資料來源:紅猴研究、公司年報) * 按下圖可放大
集團現金豐厚,先前兩年蝕錢照派息,去年度每股派息自然增至$0.17,以昨天收報$3.08計,息率有5.5%,屬不錯。存貨週轉連續三年維持於150天水平,淨現金也連續三年維持於13億港元水平,今年3月尾的每股淨現金高達$3.62
(資料來源:紅猴研究、公司年報) * 按下圖可放大
管理層表示需研究網購發展,但未提方向及策略,面對商場租金未見大幅調整,加上國際品牌傾向直接經營門市及控制價格,集團的傳統商業模式絕對受到考驗。
集團於是次業績開始加入證券投資至業務分類,溢利還佔上整體的40%,未來「核心盈利」相信會更加波動。
(資料來源:紅猴研究、公司年報) * 按下圖可放大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因盈利難預測,加上不易估算市場賦予的估值水平,加上透明度不高,有興趣搏其業務持續翻身的投資者或需以「投機」視之。
6 Jun 2017 - [紅猴股評] 剛發盈喜的森信紙業(731)
森信紙業(731)於昨天收市後發盈喜,預期至今年3月純利增幅不 低於70%,主要由於集團紙品業務之收益於年度下半年有可觀增長 ,及零售業務之虧損減少所致。留意零售業務歸類在「其他業務」,而後者於年度上半年收入只佔整體3.3%,亦是持續虧損的範疇。森信紙業今天成交大增,昨天收報$0.42,至今早10:00已高見$0.50,升19%。下列為集團過往三年的財務分析摘要,因其業績波動,我不打算作詳細分析,但可留意以下情況。(1) 全年業績往往包含「投資物業之公平值收益」,過往兩年分別佔除稅前純利的60%及80%,是次盈喜的70%純利增長,是否也包含此項目?若非的話,其核心業務增長會非常強勁(2) 過往數年毛利率及純利率持續偏低,業務應不具備規模效應,經營風險偏高,需看看是次業績有否改善(3) 負債比率持續高企,逐步增加至130%水平,需看看是次業績有否改善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資料來源:紅猴研究、公司年報) * 按下圖可放大
7 Jun 2017 - [投資心得分享] 財務造假也是一盤生意!?
沽空機構近年逐漸影響港股生態,令股市中強者越強。不過,何謂之「強」,不在於表面業績之強,基本業績分析可找到部份有問題公司,但不會是全部,只是我不明白於此一層面上,還會有些專業的基金或分析員犯錯(如不理資產負債表或營運現金流的負面訊息)。至於基本業績分析找不到的,便要靠多聽多看,憑經驗累積以批判公司及其管理層的可信性,再加上遇正自己不大相信的公司業績非常理想的話,反而需提高警覺,提防「Too good to be true」。所以,市場資金近年越加聚焦那些真正「強」者,即是管理高質,業務透明透高,受過多年歷史洗禮仍健在的公司上。
其實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也是一盤生意,還需講求成本效益,不好見到派高息、公司回購或大股東增持便以為是利好訊息,只要局內人計過數,預期利益更大(如令投資者更容易相信)的話,也會願意付出這些成本,何況派高息及公司回購都是用公司錢,兩種方法大股東也有得著,前者更是收到真金白銀,若大股東用部份收到的現金股息增持股票,不知袖裡的投資者或許會變得更有信心!若公司在高負債下,還增加債務以助派高息或公司回購,更需小心。
所以,買入股票前,最重要是清楚自己在「投資」還是「投機」,以做出不同程度的風險管理,若對某股票滿有懷疑,其實可以選擇一刻也不要持有。
負面看,嚴格來說,任何上市公司都可以不信,因為大家也不是局內人(insider),所以極端來說,任何股票其實也不可買。可是,若仍想買股票的話,便要選擇相對可信,並高過自己接受底線的公司(當然每人底線及風險承受能力也有不同),這個沒有捷徑,需靠多聽多看,憑經驗累積以批判公司及其管理層的可信性。當然,為避免如當年買入眾人愛股匯豐(5)的個案,便需靠分散投資及調控注碼以分散風險。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