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0806傑弗傳(24) 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8/06/%E8%AA%AA%E5%8F%B2130806%E5%82%91%E5%BC%97%E5%82%B323-%E5%8A%89%E6%98%93%E6%96%AF%E8%88%87%E5%85%8B%E6%8B%89%E5%85%8B%E9%81%A0%E5%BE%81/說史130806
傑弗傳(24) 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十二)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憲法第十二修正案》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上回講到伯爾與漢密爾頓的多年宿怨,終於因紐約州長競選而爆發。 伯爾向漢密爾頓發出決鬥的挑戰。漢密爾頓最終在決鬥中死得不明不白。 位於新澤西的威賀根高地,至今仍標示著二人當時站立的位置,以及漢密爾頓子彈打空的方位。 各位若是到美東遊覽,也不妨去憑弔一下那位還在五十元鈔票上望著你的偉人。
雖說是英年早逝,但漢密爾頓在決鬥中死去,也算是紳士的榮耀。 在中世紀的歐洲,若一位高貴的騎士為了榮譽,而在一場公平公正的比武決鬥中不幸身亡,任何人,包括親手殺死他的對手,均不會被追究罪責。 不過,正如上回所說,十九世紀的美國,已是一個「法治社會」,決鬥行為無論在紐約抑或新澤西都是非法的。 紐約州公民伯爾在新澤西州境內, 殺死了另一名紐約州公民漢密爾頓,因此,他將被紐約州和新澤西州的檢察部門追究刑責。 不過,當時還沒有「聯邦調查局」,也還沒有跨州引渡的條例,故此,也只有這兩個州有權拘捕他。於是,伯爾「行兇」後,立即逃回華盛頓。
就在伯爾和漢密爾頓還在因為紐約州長選舉期間的「爆料事件」,越鬧越僵之時,傑弗遜正開展一個大規模的企劃。 他派遣了一支「探索軍團Corps of Discovery」,用了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由密西西比河西岸的「聖路易斯Saint Louis」出發,穿過「新領土」路易斯安那,深入西部的「不毛之地」,最後到達美洲大陸西端的太平洋海岸。
探險隊由 劉易斯上尉Meriwether Lewis和 克拉克William Clark少尉帶領, 史稱「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這次旅程在當時是了不起的壯舉,它踏出了美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一步。 探險隊將旅程中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記載下來,為日後無數西進的拓荒者訂出重要指引。
歐洲人從大西洋而來,他們「發現」美洲,是從東部開始的。早於1793年,「探索軍團」前十年,蘇格蘭探險家 麥肯時爵士 Sir Alexander Mackenzie帶領的探險隊,已由東面的大西洋海岸出發,橫越今天整個加拿大,到達西邊的太平洋海岸,他是第一個橫越北美大陸(這裏指墨西哥以北,在墨西哥南部的狹長地帶「橫越」也太容易了吧!)的白人。 當時的加拿大地廣人稀(現在也是),麥肯時的壯舉純粹只是一次「探險活動」,而各國政府也沒有著力跟進。
事實上,「地廣人稀」是當時整個北美的常態。在「路易斯安那購地案」之前,美國雖說要向西拓展農業土地,但單是在英國手中得到的密西西比河以東土地,就足夠她慢慢「消化」了。 在十九世紀初,雖然已有合眾國的拓荒者到達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無主荒地」, 但事實上美國的人口壓力還遠遠沒有到達「必需西拓」的地步。 購買路易斯安那,純粹是因為要保護密西西比河的權益。 整片路易斯安那土地,只是法國「綑縛式銷售」的一部分而已! 不過,地既然買了,就一定要「管一下」。 就算沒有能力立即發展,也要先了解和掌握當地的情況,尤其是與海洋連接的河流水道,以便部署有效的控制。 否則,在這亂世之中,土地是很容易被鄰國用武力「逆權侵佔」的。
1803年10月,法美簽署了《路易斯安那購地條約》。雖然根據條約,雙方到明年才正式交割,但在條約簽署的大約一個月後,傑弗遜已向國會申請撥款二千五百美元(約相當於今天的一億美元),組織了一支約十人的小隊,從海路探索西部海岸線。 這小隊被視為後來劉易斯和克拉克的先頭部隊,儘管這也許並非他們的初衷。他們嘗試搜集有關印第安部落、動植物、氣候地貌等自然生態資料。不過,最重要的任務還是探聽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在西海岸地區的勢力情況。 由於他們未敢孤軍深入,所以任務未算完全成功。
雖然「路易斯安那」現在已成為美國的領土,不過西班牙人仍控制著德薩斯和路易斯安那的西南部。 另一方面,北方英屬加拿大與密西西比河以東的英國殘餘勢力,也對路易斯安那虎視眈眈。 西班牙、英國,以至法國,也或明或暗地煽動和支援路易斯安那地區的印第安部落,以他們作為緩衝美國勢力的屏障。 傑弗遜決定派出一支部隊到西部探勘,他選擇派遣軍人,而非科學家去執行這個任務。 因為根據探險小隊提供的情報,傑弗遜判定,要真正有效控制路易斯安那,除了武力,別無他途。***
這個任務最終落在前第一步兵團上尉 劉易斯Meriwether Lewis和炮兵團少尉 克拉克William Clark的身上。 這兩個三十出頭的年青人,都是維珍尼亞民兵團出身。 劉易斯1774年在維珍尼亞出生,十歲時舉家移居西南部的喬治亞,年紀稍長,父母把他送回維珍尼亞接受教育,年及弱冠加入維珍尼亞民兵團。 這種經歷在當時的拓荒農民家庭中十分常見,我們之前說馬歇爾大法官的經歷,也是大同小異。 1794年劉易斯在平定「威士尼之亂」的前線上,獲得了初次的作戰經驗。翌年他加入正規軍,憑軍功逐漸升遷至上尉軍階。1801年是他人生的轉捩點,這一年傑弗遜讓他擔任總統的私人秘書。 作為傑弗遜的心腹,他順理成章地被任命為這次「遠征」的指揮官。
克拉克同樣生於維珍尼亞,他的哥哥George Rogers Clark是獨立戰爭中傳奇人物,人稱「西線戰場上的華盛頓Washington of the West」。 因著哥哥的關係,克拉克也很早就加入了民兵團,後來又加入了正規軍,並晉升至少尉。 雖然彼此隸屬不同的部隊,但他和劉易斯就是在軍旅生涯中認識的了。 1796年克拉克離開軍隊,四處遊歷。1803年他聽到好友劉易斯獲總統派遣探索西部,於是向他自薦擔任副手,一起執行這次艱鉅的任務。 劉易斯欣然向總統推薦了克拉克,傑弗遜讓劉易斯負責團隊的組織事宜,而讓克拉克到費城學習測量、繪圖等技術。 後來遠征隊中所有的測繪、動植物區系劃分、物資管理,都由克拉克負責。遠征結束後他也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整理旅途中獲得的所有資料。
1804年,一支包括西班牙語和印第安語翻譯在內,共四十五人的探險隊「組班」完成。 傑弗遜稱這支隊伍為「探索軍團Corps of Discovery」,並任命劉易斯和克拉克為正副指揮官。(傑弗遜本來已下令將克拉克的軍階提升為「上尉」,不過由於戰爭部和美國陸軍的行政延誤,他出發時仍只有「少尉」軍階。 然而,劉易斯一路上對比他年長四年的克拉克都非常尊重,一直以兼具「隊長」之意的Captain「上尉」稱呼對方。他視克拉克為夥伴多於下屬。)
傑弗遜正式向這支「軍團」下達任務命令:
“The object of your mission is to explore the Missouri River, and such principals stream of its, as, by its course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waters of the Pacific Ocean…may offer the most direct and practicable water communication across this continent for the purpose of commerce.”
「你們的任務,就是探索密蘇里河和及其主要支流,例如,其可以通往太平洋的涇流和水道……開闢出橫跨大陸最直接的實用商業航道。」
從這命令我們會發現,傑弗遜對遠征的期望,其實是非常「實用主義」的。 他將探險隊定位為以軍事力量開拓商業路線的「軍團」,*** 並指令兩位指揮官除必須盡量與後方保持聯絡外,當遇到來自英國、法國、西班牙,以及任何未知力量的威脅時,可以使用軍事手段應對。
1804年5「探索軍團」乘著一艘龍骨艇和兩隻雙桅平底船,從 聖路斯Saint Louis附近的營地(該地現在叫做Camp Wood)出發,沿密蘇里河逆流而上,開始了他們驚心動魄的西部之旅,向太平洋進發!
「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是美國史上充滿浪漫主義的一章。 二百多年來,無數的歷史學者讚揚了這次遠征的成就, 也有無數的作家把這段彷如史詩奧德賽般的旅程寫成小說。 在這次旅程中,有人犧牲、有人叛變、有人逃走、有人被逐、有人偷竊、有人退縮。 各種史實、傳說紛陳,其中最傳奇的大概是索索尼族Shoshone姑娘 莎卡加維婭Sacagawea,有關她的傳說多不勝數。 她和丈夫法籍加拿大廚師 夏博諾Toussaint Charbonneau在軍團中充任翻譯,更於途中誕下了一個兒子。
這種種的傳說軼事,若要逐一細說,也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若各位有興趣,甚至可以直接找一本由兩位指揮官自己寫成的《劉易斯與克拉克日誌》,書中對這次旅程已有相當詳細的記述(劉易斯的愛犬在書中也佔有若干「戲份」)。 這裏只記旅程中一些較重要或指標性的事件。
由於西班牙不承認美國在路易斯安那西部的主權, 故此當收到關於這遠征隊的消息時,就在他們動身幾乎同一時間,下令新西班牙(即今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和巴拿馬,並包括遠在亞洲的菲律賓)總督,務必逮捕所有「惡意闖入西班牙領地的人」。 不過,素以辣手見稱的總督大人,並沒有打算按命令行事。 向來對美國不怎麼友善的他,派人到與西班牙結盟的印第安 科曼奇部落Comanche,要求他們在半路上殺死劉易斯和克拉克。 不過,探險隊因故延誤了行程。科曼奇殺手撲了個空,誤以為劉易斯等人已然經過,結果無功而還。
大難不死的探險隊繼續前進。 在同年的獨立紀念日,他們航行到位於今天堪薩斯州艾奇遜Atchison的一條小溪流,並將之命名為「獨立溪Independence Creek」。 八月,在隊員們先後為兩位隊長慶祝生日後,這次的探險出現了第一個犧牲者。軍需官 弗萊「沙展」Charles Floyd因急性盲腸炎死於征途之上,他也是整個旅程中唯一的犧牲者。 隊員們把他的遺體安在河邊的峭壁上,並以他的姓氏Floyd命名該地。
八月底探索軍團進入印第安 拿哥達族Lakota(蘇族Sioux的一支)地盤。 這部族以勇武善戰見稱,時至今天,他們仍留下眾多關於戰爭的神話,這在其他印第安部落中並不常見。 千百年來,這些強悍的部族一直是中西部大平原的統治者,他們稱自己為「勇者之王」。
為了讓劉易斯等人可以安然穿過這個地區,傑弗遜早於探險隊出發之前,已請託一名拿哥達人把總統的親筆信帶給當地酋長,信中讚美對方部族的強大並表達了敬畏之意。 酋長對東方「美利堅大酋長」傑弗遜的恭維非常受落,友好地接待了探險隊的成員,並用這些白人們從沒見過的超長煙斗向他們「敬煙」以示尊敬。 當日適逢該族有一名嬰兒出生,酋長禮貌地請客人為嬰兒祝福。 劉易斯用星條旗當作襁褓包裹嬰兒,高聲宣布他是這個部族中第一個「美國人」! 劉易斯和克拉克在愉快的氣氛中穿過了該地區,並把族人請他們吸煙的地方命名為「煙斗崖」。
辭別「煙斗崖」上的印第安友人,劉易斯等人在九月底來到今天南達科他州,這裏盤踞著另一個同樣非常「有名」的拿哥達部落。 不過這個部落之所以有名,並不是因為「勇悍」,而是因為他們經常劫掠來往的商旅。 探險隊前往拜見了該族的酋長。會面期間有族人意圖發難,帶人馬包圍帳幕,雙方劍拔弩張。面對威脅,劉易斯、克拉克與部下臨危不懼,沒有表露半點慌亂的神色。 劉克二人按槍環視四周,包圍者亦被他們的氣勢所震懾。 正當衝突一觸即發之際,酋長大喝一聲,把一眾包圍者斥退。 他非常欣賞這些白人戰士的勇氣,請兩位隊長同席共飲,然後送他們繼續行程。
易信來勢兇猛:上市24小時用戶破百萬,月底或邁入千萬大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605.html按照目前發展速度,預計本月底,易信用戶數有望邁入1000萬大關。
據瞭解,易信的同類產品微信達到1000萬用戶數,用時6個半月,近200天。如果易信在10天內達到這一數據,那麼新增用戶增速將是微信的20倍。
另外,易信發佈後當晚登頂蘋果商店應用排行榜社交榜第一、總榜第三,排在微信、微博之前,截至目前仍保持該位置。同時,易信保持了極高的媒體和用戶關注度,在新浪微博熱門話題中,易信已有超過30萬討論,在財經榜中一度超過「光大證券事件」。
易信發佈後10小時登頂蘋果商店應用排行榜社交榜第一從用戶反映看,易信「兩送一免」的流量利好政策,是吸引用戶的一大利器:註冊即得中國電信全國流量300M,每月活躍用戶即可獲贈60M全國流量,這些流量不限易信使用。還會根據網絡部署情況,對全國中國電信天翼用戶,減免易信即時通信的定向流量費用。未來還計劃陸續為非天翼用戶創造流量減免和贈送優惠。中國電信和網易派發的這個「福利」非常實在!
賣萌的免費表情貼圖、動聽的語音也成為吸引時尚年輕人的法寶,易信自帶多款免費表情貼圖,包括兔美滋、蘑菇兔、蛋殼雞等,與微信表情收費相比,易信的表情更豐富。此外,易信音質相比微信提高了3倍以上,獨有的降噪技術和語音傳送技術,解決了聊天應用語音質量不高的問題,特別受到女性用戶歡迎。
上周更新 (18 Aug - 24 Aug)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8/18-aug-24-aug.html組合單位值: 89.14
組合週回報: -0.31% (YTD: -1.32%)
現金水平: 1% (前週: 1%)
組合持股變動:
- 長線 - 增持 稻香控股(573)
- 長線 - 增持 港華燃氣(1083)
- 中線 - 增持 味千中國(311)
- 短線 - 加入 世茂房地產(813)
- 短線 - 加入 新濠國際發展(200)
- 短線 - 加入 德林國際(1126)
- 短線 - 增持 佳兆業集團(1638)
- 短線 - 增持 申洲國際(2313)
- 短線 - 減持 精電(710)
- 短線 - 剔出 中駿置業(1966)
- 短線 - 剔出 裕元集團(551)
- 短線 - 剔出 中國電力(2380)
- 短線 - 剔出 渣打集團(2888)
組合上週短炒:
- 開倉 - 長倉 小型恆指期權(MHI) 09/13 20600P
上週指數下跌, 恆指周跌3%; 國指周跌2.8%. 相對指數轉弱, 個股表現其實不算太差. 匯豐內地製造業PMI預覽值重上50.1, 勝市場預期. 內地股市上周表現大幅跑贏其他新興市場如印度, 印尼, 泰國等等. 有中資股支持, 要恆指月內直指兩萬一似乎有點困難; 但短期頂部已見看法則暫時不變.
多隻持股上週公佈中期業績, 包括味千(538), 稻香(573), 港燃(1083). 味千(538)2013年上半年收入16億, 純利1.3億港, 勝市場預期. 營業額持平, 本次純利上升純粹由營運效率改善所推動. 據報告指出, 上半年公司主力關掉利潤率欠佳店舖, 通過嚴格選址確保開店成功率, 並大量開發中小型餐廳, 提升單位面積產出. 豬骨味精湯底事件令味千業務跌入低谷, 目前經營策略上已由以往狂開分店谷盈利, 變成現在先求穩再求攻, 未來一兩年增長力應該不會太特別. 先將營運成本降低, 暗示經營風險比以往低; 味千能否繼續由谷底爬上去, 主要關鍵仍在如何修復品牌價值. 可能需要一至兩年時間, 但若然能夠令消費者重拾信心, 相信味千仍然大有可為. 如果說2010年是味千的山頂, 去年則是山腳; 跌倒後重新再上, 目前最多只及山腰的一半. 個人決定將此股由短線轉為中線持有, 密切監察季度同店銷售數字, 搏公司繼續反彈.
稻香(573)上半年收入21.3億, 同比上升11%; 基礎經營溢利(EBIT)1.61億, 溢利率(EBIT %)7.5%, 同比分別跌2%及0.95%. 表現看似乏善足陳, 但其實稻香上半年內地業務表現相當理想. 上半年內地食肆數目增至27家, 收入6.2億, 同比上升27.5%; 環比亦升6%. 上半年除息稅折攤前利潤(EBITDA)1.3億, 同比上升16.4%; 環比亦升63%; 分部利潤0.41億, 同比跌6%; 環比則大幅飆升85%. 純利貢獻不顯著, 主因擴張期內新店一次性開支甚多. 要注意稻香業務(尤其內地)略帶季節性, 一般而言下半年收入會比上半年多; 因此上半年公司內地利潤(EBITDA)能夠創新高, 已經足已令人驚喜. 行業身受內地緊縮措施所打擊, 稻香穩走中產路線反而能夠殺出一條血路; 無疑業務擴張後經營難道會比以前高, 但管理層於報告內表示預期新食肆於二零一四年起運作成熟後能為本集團帶來合理收益貢獻, 則可給予投資者一定信心. 今期業績反映管理層於逆境時執行力仍然強勁; 而目前股價則似乎仍未PRICE IN公司內地業務利潤未來會隨著開支逐步減少而大增之可能性. 自己績後已經重新買回早前沽出之部位. 稻香靈魂在於品牌價值, 看一個長期趨勢, 搏稻香成為繼維他奶(345)後另一間估值貴到離譜之香港公司, 機會率並不太低,
港燃(1083)半年收入及純利分別升21.5%及49%, 由於估值並不便宜, 如此業績其實無甚特別. 仍然未搞得清為何市場會忽然將燃氣股看得如此差, 但港燃績後股價反而有見底跡象, 小注買回. 上周恆指大跌為最佳照妖鏡, 個別內房股, 澳門股早已收復周一高位重新發力, 便值得多加吸納. 世房(813)業績強勁為最大股價催化劑, 大型內房首選; 自己止蝕中駿(1966)後, 將資金換馬佳兆業(1638), 目前內房部位主打此兩股就可以.
申洲(2313), 聯泰(311), 德林(1126)本周會公佈業績, 但前者買入原因仍是搏MSCI換馬可以擾亂市場秩序. 連我都知道, 其他投資者當然一早知. 但既然香港電訊(6823)一役亦能搞個天翻地覆, 今次搏歷史重演亦算正路. 自己策略星期五會買多一至兩注, 並掛高5-8%準備走人. 德林(1126)上周四大跌一成, 小注投機性買入, 明日公佈業績後會沽出. 信星(1170)上周已開始有非回購盤主動掃入, 但公司又批出大堆認股權, 若然股價因此受壓, 值得繼續吸納.
上周炒過幾轉期權, 擺不上大檯但仍值得一記. 上周二指數大跌前買得到PUT純粹好運, 最後即月兩張一勝一負. 索羅斯下如此大注根本不能不跟, 以防黑天鵝出現, 目前仍然持有一張下月價外20600 PUT. 上周三有嘗試過搏強勢藍籌高位回調, 銀娛, 騰訊兩路興兵最後皆無功而回. 當日出手理據在於若然大市急促向下, 就算有多強勢亦會遲早追跌; 不明白可以查查6月21日銀娛股價. 搏強勢股勝在賠率夠高, 今次出擊失敗純粹因為指數未死. 由於睇得相當短, 兩日為限, 不論勝負皆會離場, 畢竟值搏率較純買指數高, 因此下次有相同機會仍然會出手.
新會計準則暴露上市公司負債(2013/10/24) 林本利
|
|
踏入2013年,李嘉誠控制的長和系動作頻頻,長實先後宣布拆售葵涌酒店項目雍澄軒(後來被證監會叫停)及天水圍嘉湖銀座購物商場,又出售內地商業物業。同系和黃七月公布出售百佳業務,又傳出計劃分拆屈臣氏。另一同系上市公司電能,亦公布分拆港燈上市。 長和系一連串出售資產行動,到底是撤資,抑或是減債?各方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過去十多年,長和系早已將巨額資金投放在香港以外的業務,當預見港深貨櫃碼頭業務和港燈發展差不多見頂,便將業務分拆上市,套回大量現金。若然香港業務增長理想,「賺取最大利潤」的商家又怎會放手? 最近閱讀Bittermelon在免費報紙《am730》的文章(見10月11日),對長和系一連串的舉措有另一解讀,這可能和新會計準則於今年一月正式生效有關。按照香港(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的規範,若上市公司對其聯營公司從股東及董事會層面具有「控制」,即使該上市公司持股權少於50%,聯營公司也可能被視為子公司,將財務狀況表外負債連資產合併入集團資產負債表內。 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中「控制」的新定義,可包括三個元素:(一)對被投資者擁有權利;(二)對參與被投資者而獲得的可變回報須承擔風險或擁有權力;及(三)可被投資者使用其權力,以影響投資者回報。整體而言,應用新的準則需要上市公司作出不少判斷。 今年三月,聯交所向上市發行人及市場從業員發出通告,內容提及採納新準則對《上市規則》的影響,指出一間過往並未被界定為發行人附屬公司的投資實體(例如聯營公司及共同控制實體),可能須按照該等準則被視為附屬公司,即所謂「新附屬公司」。 事實上,個別上市公司已率先採納新準則,例如麗新國際把持股權不足50%的麗新發展的財務報表綜合入賬。會計界人士指出,採用新準則可以壯大資產負債表,增加對外舉債的空間。但若然公司本身有不少債務隱藏在聯營公司的賬目內,新準則便會把這情況暴露出來。 筆者不知道會計界為何引入新準則,但新準則明顯令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變得更具透明度。過去容許上市公司的綜合財務狀況表(或資產負債表),只需要列出同系聯營公司的股東權益(即總資產減總負債),顯然存有漏洞。例如上市公司只佔聯營公司30%股權,餘下70%股權由其他股東持有。理論上應該有其他大股東佔有多於50%,把這附屬公司的賬項(包括資產和負債)綜合入賬,而不是單單列出權益。但倘若餘下的70%股權由另外兩間同系上市公司攤分,各佔35%,這間所謂「聯營公司」的資產和負債便毋須納入三間公司的綜合財務狀況內。外人無法清楚掌握三間上市公司的財務實況,亦不知哪間公司真正「控制」該聯營公司。舉例來說,和黃十多間聯營公司總負債超過6,000億元,當中包括電能、赫斯基能源、和記港口信託、以及電能旗下多間聯營公司,合共負債4,000多億元(其餘負債難以追尋)。和黃及其大股東對這些聯營公司有一定「控制」,是否會變成「新附屬公司」,今年年底的財務報告自有分曉。若不受和黃及其大股東「控制」,又由誰「控制」?最後,正如Bittermelon一文所述,和黃為聯營公司及合資企業總共8,000億元的債務,只提供200多億元的擔保。故此投資者認購長和系各公司發行的債券時,務必要清楚明白當中存在的風險。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
2012年10月24日 日記 Cedric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o3zl.html2012年10月24日 日記 Cedric
今天課比較多。上午上精神現象學,晚上上命名與指稱。
命名與指稱課程今天是一個博士匯報她的博士論文想法。這位師姐剛剛從UCLA交流回來,所以就在交流期間的研究的基礎上準備她的博士論文。
討論的內容很有趣,但是整篇論文的框架實在是orz。
上研究生之後,幾乎每個學期的感受都是:學期初的時候,可以暫時把各種課程的內容向後推,多做一些與公司研究相關的事情;但是等到學期中間,各種課程的事情就開始集中冒出來,使得自由的時間很少。這一模式要等到這個學期結束才會告一段落,從下個學期開始,自己的課程就會大大減少。
回過頭來看研一的上學期和下學期,自己在處理時間和壓力上是在是太稚嫩了。
自己估算了一下,兩個學期下來,自己因為壓力過大而發生的心理學的中的「what-the-hell effect」一共有4~5次,每一次的結果都是災難性的。而這個學期,雖然也會經歷很多壓力時刻,(例如覺得各種事情都沒有做完),但是總體上壓力小多了。這個學期的事情不會比以前少,但是總體上我並沒有感到太多的壓力。
學會調節自己的壓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技能,對現代人來說很有用。而這些東西,人們並不一定天生就會,甚至是父母和學校都不一定會交給我們,所以,當我們意識到調節壓力的重要性的時候,真的有必要花時間學習學習。 當然,不是去學習某些人的獨斷的結論,而是看看當代的科學研究中有沒有值得信賴的成果。
推薦大家真的可以讀一些心理學的書。芒格說過,他非常注意收集人們發錯誤的案例,這樣他就可以引以為戒。我覺得如果我們沒有芒格那樣長的人生經歷,那麼高的位置,從而獲得那麼多的「錯誤的案例」,那麼我們可以從一些心理學的書裡面去尋找這些案例,因為心理學的實驗對象往往都是普通人,他們的傾向和錯誤很可能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我以前也對普及性的心理學讀物有反感,覺得這些書都是快餐讀物,沒有價值,現在親身閱讀了一些之後,想法真的變了。
如果感興趣,在篩選書的時候可以考慮這樣幾個標準:
(1) 作者是美國正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2)書的內容中包含大量的猜想、實驗、案例,結論是根據實驗做出的。
我覺得有以上兩點作為篩選的標準,加之該書討論的問題是你所感興趣的話,那麼讀完之後可定會有收穫的。最後,這種書一般並不困難,所以讀起來不會特別花時間。
亂七八糟地就寫了這麼多,的確是我的一些收穫。
2013-10-24 工作記錄 歐陽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om50.html上午把06年的資料整理了下,回過去把這7年的數據理了一遍,年報中給出的一些信息,目前還沒有想出辦法如何用數字去表達。比如,銷售額和成本把珠寶銷售和貴金屬銷售含在一起,無法拆出珠寶銷售這個產生主要利潤業務的真實毛利率;06年年報提到,消費者在黃金價格高企的時候會將黃金回售給公司,公司回收舊金的毛利率較高,推動整體毛利率,那公司到底回收了多少舊金,這項業務的毛利率又是多少呢?對整體業務的影響有多大呢?還有對沖這項業務,昨天理解的好像不對,應該是公司從事貴金屬批發,也屬於一進一出的業務,賺取其中的差價,但這個利潤非常微薄,在開展業務的同時,對沖掉風險。下午在網上到處找了找,也還沒弄清楚這裡面是怎麼弄的。晚上就把07年情況開了個頭。
你,也可以成為上市公司董秘(24) 唐宋_元明清
http://xueqiu.com/1477305465/25972105第八章 成為一個優秀的「萬精油」,是你的學習使命(續1)
3、多種專業的「萬精油」,不代表沒有重點知識儲備方向。
基礎專業知識的儲備需要自己的堅持不懈,長期積累,但也要注意學習的重點。不要說龐雜的整個資本市場所需的知識體系,你不可能完全都涉獵,就連小小董秘職業所需的知識你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學習要有針對性,但須排除太強目的性,這才是高效的學習心態。
在董秘主要涉及的專業中,我們來嘗試著將學習重點一一做個梳理。
(1)就證券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而言,首先你需要對股票市場有基本的感覺,這種在股市漲跌中體驗的感覺,就是與董秘職業息息相關的職業體驗。但不能沉迷其中,因為你不是職業投資人。甚至有極端的建議是,從事董秘職業不可不關注股市,但你可以不炒股。
如果董秘崗位太過關注股市本身,作為企業的內幕知情人,你很難完全克制住利益的誘惑,屢次見諸中國證監會官網的監管通報欄中某某公司董秘涉嫌內幕交易受到處罰的情形。在保持對法律法規足夠敬畏的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目前股市的現狀。
價值投資、成長性投資仍不能普遍適用的情況下,儘量少陷入各種專家、高手、權威給你編織的財富夢想之中,股票市場是一個人性、人心博弈的賭場,是一個個關於貪婪與恐懼交替登場的演藝場。更何況在中國股市裡,投資者還需要有一門更深的學問需要研究,那就是政府這個組織的「組織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市場仍沒完全擺脫「政策市」的宿命。有些專家給你介紹的技術分析不一定有用,往往在多數時間裡還起反作用的(因為某些機構需要類似計算機病毒控制的「肉雞」)。
對董秘職業需要而言,關於證券相關專業的知識積累,股票投資本身不是你關注的重心(它是另一門學問),你更多的是需要瞭解關於上市公司發行審核相關的政策動態、關於承銷保薦、關於各種融資渠道和方式、關於企業資本運營、關於各種資產重組等相關理論的學習,和進行其他公司的案例分析研究。
(2)對於法律專業知識的積累,更多的是要學習與非訴業務相關的法律知識學習。在實際工作中,你可能不會面對太多的訴諸公堂事務的處理,因為這種事務太多已經委託與經營相關的常年法律顧問進行代理。即使董秘分管了公司的法律事務,也只是分管領導,不會親力親為。
你可能用得更多的涉及資產處置、權屬界定、股權變化、股權性質變化、專利技術取得、特定事項的法律程序把握等事項相關的法律知識。
如果企業沿革較長,涉及變化較多的企業,也還需要對以前年度的,甚至已經失效的法律進行研究;如企業由集體企業、鄉鎮企業改制,或者在「第五章」中提到的「歷史遺留問題」類企業,存在「兩超」(超比例、超範圍)發行的情況,你還需要對以前的法規進行學習、研究。
在處理與沿革相關事項時,切忌報怨,多研究歷史遺留問題形成的根源。在處置與沿革相關實務中,經常會遇到用現在眼光來看非常荒唐的事情,其實在當時也許就是一個普通、合理的行為;現在看來再正常、合理的事情,也許過去某個時間段裡,這卻是禁止性行為。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調整該事項的法律依據和支撐,而不是嘲笑。
(3)關於財務、會計方面的學習,董秘需要配置的專業要求原則是:在必須的會計基礎支撐下,輕會計核算、重財務管理,確立自己宏觀的財務觀。很多人在學習財務會計方面知識時,會陷於會計核算方面的糾纏,缺乏財務大局觀。
作為董秘對公司財務的把關,主要是重在公司財務結構和主要核算項目的變化及分析上面,不需要在過於明細的會計事項上糾結。董秘最好不要把自己武裝成會計核算專家,即使是專家你也不能越界,否則你會越俎代庖,後果是你可能位置不穩。但你不能在企業財務控制體系、財務分析和會計政策變化、調整事項上糊塗。
(4)關於企業管理方面的學習相對比較寬泛,如果你不定位於參與企業管理工作,就不必深入太細。關於企業管理的基礎理論和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國家對於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立上越來越重視,作為董秘的知識積累中,一定有關注此事項方面的學習,中國的《內部控制規範》借鑑了美國的COSO委員會提出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精神,並結合中國國情,要求企業所建立與實施的內部控制,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等五要素。你需要有針對性的學習,並培養起能針對企業實際,協助企業建立起適應企業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的能力。
4、悟性、情商才是「金鋼鑽」,有了它沒有攬不了的「瓷器活」。
這一條不在討論範圍,因為有太多現存的情商養成教程,至今本人也未得真傳,很多事項頗感困惑。關於悟性,更多來自於天性,就像以前討論過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順口溜一樣,沒辦法,有些人天生悟性頗高。不能寄希望每個人都一樣天資聰慧,每個人都能擁有的是:勤能補拙。
在本人經歷的最後一家上市公司中,董事會辦公室負責投資、制度設計和信息披露工作,加上我一共三個人。其中一位小夥伴是在上市公司通過市場招聘進入的;另一位小夥伴是通過大學畢業招聘專場形式進入的。應該說,這是個沒有什麼經驗和戰鬥力的團隊,因為前一位是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準備淘汰的,本人留下來的;學校招聘這位就是一張白紙,沒有跨出過校門一天。後來,這個部門成了公司中專業能力最強的團隊。公平地說,這兩位同事都沒有很好的情商,甚至因為跟我朝夕相處,還沾染了我自身的不少壞毛病。從公司上市後的第一天起,我就對他們工作有這樣四個要求:
第一、必須把公司的《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認認真真閱讀並思考多次;
第二、必須把所有與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交易所規章吃透(因為僅滿足上市公司披露要求,學習的範圍就大大縮小了);
第三、所有報告、公告、方案等,必須兩個人同時獨立完成,然後我分別修改和點評;
第四、與投資者的電話交流(最初兩個月都是我直接接電話)和現場調研,他們必須全程介入,只聽少說。
這樣半年不到,常規的信息披露工作我已經不需要介入了。到今天,他們分別是兩家上市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了,可以說現在他們都是現在公司處在區域內最優秀的證券事務代表。
從自己見證別人成長的經歷中,深切感受到人的悟性和情商是可以通過後天修正的。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只能是修正,不能去顛覆。人的天性不可以、也不可能去抹煞的,保持內心的價值準則,將它用平和、圓滑和張馳有度包裹起來,化著生活中的睿智和談笑風生,沒有什麼是你不可匹敵的。
總之,在相關知識儲備過程中,你不能學習不分主次,應選定你的主攻方向,成為某專業內的行家裡手,同時兼顧多種知識的儲備,讓你具備成為一個「雜家」的基礎條件。
成為一個優秀的「萬精油」,這就是你的學習使命。
十個瞬間之六:2002 年 6 月 24 日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今年也有一個所謂的「624」行情,但卻是大跌的行情。回想起十一年前,當時的「624」那可是氣貫長虹。2002 年的「624」行情的特點只能用古龍的小說來形容。那就是:
多頭來了,拔劍出鞘......
大漲,
揮一揮衣袖,他又走了。
記得那個時間段碼哥正在杭州公幹,恰逢 02 年世界盃正如火如荼之際,碼哥其實當時的狀態並不完全在股市。話說大盤自從 2001 年見頂之後,綿綿的下跌已經讓場內不少資金岌岌可危,不少券商也如坐針氈。當時碼哥已經獨立負責一塊資金,鑑於行情慘淡,因此對交易已然放下,更多地還是看公司,為長期的佈局做準備。
6 月 22 日是個週六,碼哥起床後腦子還沉浸在昨天小羅吊射淘汰英格蘭隊的記憶中,但沒過多久就被手機鈴聲打斷。原來是一個朋友打過來,說有重大利好讓我看看。我趕緊上網查看,原來是國務院出手救市,暫停國有股減持。要知道 2001 年大牛行情嘎然而止就是因為國有股減持的推行,不用想,這是個亡羊補牢的政策,對當時羸弱的市場的確有很大幫助,至少改變了預期。興奮之下,我趕緊通知了各個同事,臨時大家一起交流了一下。交流的結果基本上大家都看多,因為當時倉位低,因此臨時決定週一開市就要加倉,加倉的清單基本都是以銀行等大盤股為主。忙完這一切,記得當時心情是大爽。
週一不消說,市場果然大漲,而且不是一般地漲,成交急劇放大,到最後收市成交量跟上一日比差不多放大了四倍,而整個市場也基本漲停,我們所加的票基本也是以漲停收盤。當時碼哥一整天都在某公司調研,因此也沒有看盤,但是電話卻沒斷過,而且很有趣的是一同調研的其他公司的同行們也一直都在接電話,大家神情都很愉悅,都有久旱逢甘霖之感。
週二市場繼續沖高,但是盤面開始分化,銀行等板塊依然強勢,但是別的一些老莊股卻有出貨跡象。當時一個同事打來電話說某公司的當家品種走勢有問題,前期就知道他們深套其中,走勢一路下滑,從昨天的走勢看雖然收出漲停但是很勉強,而今天更是一路高開低走,出貨明顯。碼哥看了看,的確有同感。但同時又看了看老東家的當時當家品種卻依然一路高走,「624」跳空高開拉板後似乎正在醞釀大行情。
市場對利好的理解開始分化,這是我當時對上述現象的第一時間的理解。但後來想來應該是當時很多券商資金鏈緊繃,自顧不暇,很多品種都想乘機出逃回籠資金,雖然市場中不乏我老東家那種勇猛的作手(以後碼哥會細數這些人物),但畢竟是少數,而且以後的結局也證明他們看錯了市場。
作為剛建倉的我來說,的確當時是略有猶豫,利好緩解了對市場的悲觀情緒,但僅僅是改正原來的錯誤,其他基本面的因素卻都沒變。國有股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實質解決,目前只是」暫停「,以後如何還是未知數,這讓市場興奮之後還是擔心,理性來看要重回大牛行情似乎缺乏底氣。但是從自我情緒而言,卻心有不甘,於是我觀望了一天。
第三天行情也還是多空博弈,但是明顯多頭底氣開始不足,6 月 25 日市場高開低走已經打擊了一些多頭人氣。而 6 月 26 日多頭雖有反撲,但力度還是低於我的預期,於是我開始通知同事慢慢減了一些倉。到那一週結束,大盤基本已經走到了上攻乏力的狀態,於是我也不再戀戰,非常不情願地告別了這次短命行情。
現在來看「624」的確屬於消息推動,是典型的政策市行情,但是從推動力度看,不是增量超預期信息,而僅僅是修正型的利好,這種利好只可能是短促的,像強心針一樣,但是從長期看不足以改變趨勢。由此碼哥想到當下地產行業諸多的政策,比如限購之類的,如果有朝一日取消了,是不是地產股也會像「624」那樣來去如風呢?
天福研究總結(2013-11-24) Passion啟航
http://xueqiu.com/5780378715/26246730天福這支股票佔了我25%倉位,現在雪球上基本沒人討論這個行業了,但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發展空間的行業,這些是我對天福和茶行業進行的研究,我把這些彙總到一起。
茶行業情況:
大陸茶行業市場容量1000 億左右, 目前人均飲茶量卻只是台灣的一半,將來大陸人均飲茶量至少會翻倍達到台灣的水平。大陸茶葉市場還極其分散,有上萬家茶企,但銷售額很多都不太高,天福去年銷售額17個億,這幾年普洱茶被炒的很熱,大益沒有上市,估計大益的銷售額也會高於十億,目前就再沒有其他銷售額超過10億的國內茶企了。
天福歷史:
天福的老闆李瑞河1935年出生,1953年在台灣創辦了天仁茗茶,由一個小茶店,一路擊敗眾多競爭對手,成為台灣第一大茶行,在台灣有60多家店,全球共有161家分店,在北美、澳洲大城市都有分店,除了賣茶葉,還研發了各種茶食品,奶茶吧,也開發「喫茶趣」(cha FOR TEA)複合式餐飲連鎖系統。2003年天仁授權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生產烏龍茶、綠茶飲料。目前在台灣市場佔有率12%-15%。
1990年由於多元化經營,當時天仁開漢堡店,開旅館,開天仁證券,什麼賺錢做什麼。台灣股市從12000點暴跌,天仁有墊資業務,股市巨虧30億。但李瑞河信用非常好,不還清所有債務,絕不離開台灣。由於信用好,很多人願意與他合作,朋友集資3000萬到大陸開天福茗茶,這些早期投資者跟著李瑞河,後來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目前經過20年的發展,天福在中國有1347家直營店,福建,北京,山東是天福茗茶賣的最好的幾個地區,2011年港股上市,天福與天仁相互參股,。
競爭優勢:
1. 大陸茶葉店連鎖的商業模式,基本上都是天福首創,同行模仿,模仿的只是形式,天福在台灣和海外有幾十年成功的經營經驗,這國際化眼光,是模仿不了的。不是大陸茶商不夠聰明,而是人家比你早起跑了30年。管理層的遠見和管理水平天福最大的優勢,我個人認為這是天福的利基。天福工廠的衛生管理水平是世界級的,星巴克,85度C,樂事,都找天福茶食工廠帶工。全國1300家店每家的服務感覺都差不多,這也是一種管理水平的體現。
2. 產品研發能力,一個好的公司必須有利用已有的品牌和技術優勢研發出新的手受歡迎的產品,比如康師傅不斷的研發各種新產品,比如雲南白藥利用自己的優勢開發出云南白藥牙膏和云南白藥創可貼等。天福在這方面優勢非常明顯,1990年股市的教訓以後,就像李瑞河自己承諾的,再也沒有投資過茶以外的生意,而只是圍繞這茶進行產品開發。天仁研發的茶糖,茶蜜餞,茶糕點達到幾百種。另外在天仁茗茶的茶主題餐廳裡,各種以茶為原料的菜餚應有盡有,比如有普洱牛肉麵,用XO與茶配的茶酒,這些茶餐在天仁茗茶輕鬆小站的網站上都可以查到。這些已經開發出來的產品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雖然有些在大陸還沒有面巿,但將來一定會發揮作用。今年很多天福店裡開始銷售喝茶時點的各種香和香爐,是與日本一家香堂合作的。
3. 全球化眼光,我理想中的企業是將來要有成為世界第一的潛力的,要成為世界第一,企業必須有全球化眼光,天仁茗茶1979年在北美開設第一家店,至今已經幾十年的時間,我在悉尼生活的朋友就跟我說悉尼有一家天仁茗茶,一家店在一個城市開很多年對一個品牌也是很好的宣傳。比如在日本做了一次調查,日本人對台灣印象最深的商品品牌第二名就是天仁茗茶。這種在海外品牌知名度的積累對天福在大陸想把茶店開到全世界的競爭對手不知需要花多少錢才能換來。
4. 遠見,茶行業的銷售與其他行業不同,天福的服務員必須懂茶,會泡茶,才能給根據顧客的需求給顧客推薦合適的茶,一個茶行業的專業人才要大概三年時間才能成才,這樣的人才非常稀缺。李瑞河為了培養人才投資2億開辦茶學院,每年還要投入3000萬,設七門外語,每人必須選學兩門,就是為了將來把中國茶賣到世界各地。
5. 按照費雪好公司的十五點標準,一一對比,天福基本上都符合,其中只有一點就是行政關係,天福是家族企業,大股東大部分姓李,我怕外人會不願意為這樣的公司工作,但看到售出購股權裡有其他姓的和第三方的人員,還有那位曾在天福工作過的朋友跟我說幾年前公司沒有這樣的問題,有能力是可以提升的。
競爭劣勢:
1.台灣茶只有烏龍茶,天福最擅長的茶是烏龍茶,包括鐵觀音,凍頂烏龍茶,還有天梨茶,東方美人茶,還有自主研發的用西洋參和烏龍茶製成的茶王系列。其他的茶類天福到了大陸以後才開始研究,但某些同行在某個地區可能是賣某種茶的百年老字號,在某些地區競爭會有劣勢。目前天福已經在各大茶區都有自己的工廠,天福來大陸才20年,還年輕,慢慢也會變成老字號的。
主要競爭對手比較:
天福的定位:"天然,健康,人情味"目前,天福在烏龍茶,茶具和茶食品市場佔有率最高,綠茶市場佔有率也挺高,但綠茶市場很大,很分散,只佔1%多一點。
大益,大益主營普洱茶,普洱茶定價行業標竿,加盟店為主,我調研過的所有大益店都只賣大益茶餅,由於這幾年普洱茶被炒的火熱,大益的銷售額和全國分店數應該不在天福之下,據瞭解這兩年普洱質量有所下滑。
八馬,市場定位是『商政禮品茶』,和天福一樣主營鐵觀音,八馬主營濃香型鐵觀音,主要產品賽珍珠賣的不錯,天福的鐵觀音是清香型。八馬目前全國有800多家,自稱有三分之二的店是直營的,但據我調研,在北方大部分都是加盟的,一個城市只有一家樣板店是直營的。八馬找來葉茂中做的營銷策劃,還有天圖風頭注資,這兩年弄得風聲水起。深圳是八馬大本營,只在深圳地區,天福處於下鋒。
張一元,百年老字號,主營花茶,京津地區人們喜歡喝花茶,張一元和吳裕泰在花茶的巿場份額很高,天福在花茶領域與張一元競爭處於下鋒,好在北京外來人口非常多,天福在北京一個城市就開了八十家店。
竹葉青,成都人比較認的這個當地的品牌,天福在成都與竹葉青的竟爭處於下鋒
立頓,這家企業150年歷史,全球銷售額300億,在中國地區年銷售額大概30億,前幾天有條新聞,立頓中國區管理層通過中國茶協牽頭拜訪了福建天福總部,表達了想與天福合作。
星巴克,星巴克之前收購了一家美國的連鎖茶葉店,它也看到了未來茶行業的潛力,今年准備在美國開第二家茶館,茶館內也賣中國茶,準備五年內開1000家星巴克茶館,這是我認為目前對天仁天福最大的威脅。
未來發展:
根據天福總裁李世偉的說法,九十年代是大陸茶行業的培育期,2000年到2010年是大陸茶行業的爆炸性發展期,和台灣幾十年前的情況一樣,這些年大陸把茶的價格炒的虛高,大陸茶的價格將回歸理性,今後天福今年主推平民茶,在面積大的天福店增加奶茶吧和喫茶趣似的茶主體複合式餐飲,增加單店銷售額,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小的天福店只賣高端茶,中低端茶放到超市店去賣。
今年天福在福建試營了兩年的放牛斑奶茶吧,向全國推廣了,目前全國已經開了57家,相當受年輕人歡迎,有的放牛斑開在天福店,單獨開的窗口,有的開在街邊。在台灣天仁店裡的奶茶所賺的錢基本可以等房租。我去青島的和大連的放牛斑把所有的飲品和茶食都嘗了一遍,大部分都非常好喝,非常獨特,放牛斑的特色就是天福的的茶加上鮮奶,品牌市場定位準確,形象可愛,易記。青島的放牛斑那時剛開一個月,一天大概能賣200到300杯,大連放牛斑大概能賣200杯,最瘋狂的是福建,泉州有的店一天能賣1000杯,每天銷售額都在8000元到10000元。未來大陸茶葉必然價格會回歸理性,天福正在開放牛斑奶茶吧,市場成熟後還會開和茶主題餐廳來提高單店銷售額養店,為未來做準備,但我不知道像八馬,大益等那些靠加盟來發展的還能怎樣模仿,如果大陸茶價(包括普洱)回歸理性,會出現大批茶葉店,尤其是大批個人茶葉店關店,市場佔有率會更加集中,就看誰有實力和策略堅持到那一天。
今年天福收購了天鈺,天鈺有一個購茶網,天福在天貓,京東上也設有旗艦店,還和蘇寧開始合作,明顯想加強網絡銷售力度,網店定價與天福店裡一樣,這樣也不會亂價 。
另外一點過去天福的茶品很多都是半斤裝的,如果不是送禮,我基本不會買。今年很多茶改成了100克到200克的瓶裝,方便攜帶,比如我買的茉香明珠,216元價錢還不錯,很好喝,但一桶只有100克,折合成一斤也不便宜,就像賣一盒香煙一樣,喝完可以再買,很多好茶大眾也消費的起,最聰明的一點,喝茶有一個不可逆性,喝慣好茶之後再喝差一點的茶就會有鎖喉的感覺,消費者會漸漸習慣喝好茶。
李瑞河在一個訪談中說,大陸的市場容量會到1000億,如果天福能佔100億,那將會是非常大的成就,立頓一年的銷售額達到300億相當於中國茶企業的總和,希望中國也會出一兩家這樣世界級的企業。星巴克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主要還是因為美國文化的追捧,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文化也會受到追捧,中國茶會風靡全球。
類似於費雪的閒聊法,我從在微博上,大眾點評網上看大家對天福的評價,大家都對天福的服務都很滿意,有人情味,但是有一些資深懂茶的人士會認為天福有些貴,如果不是送禮,他們會去批發市場貨茶莊淘茶,但大部分不懂茶得人會去天福,雖然貴但買個放心,有品質保證,有很多女孩子喜歡天福的茶點心,天福在茶食品方面有成長潛力。
放牛斑這個品牌在年輕人當中反映相當好,非常有潛力。
在研究天福的過程中,我喜歡上了這家的企業文化(雖然沒有董寶珍喜歡茅台那麼瘋狂調研100家茅台店,我至少去過50家天福店調研),我發現天福的工作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的氣質,由於我工作需要到處走,我幾乎每到一個城市都要去幾家當地的天福坐坐,和店員聊聊,瞭解天福的情況。
估值:
目前天福市值38億人民幣,去年銷數額17億,淨利潤2.9億,今年上半年淨利潤1.2億,PE在12左右,PB在2.2
天福上市時間比較短,去年股息收益率5%。
我研究了天仁過去10年的年報,和天仁的歷史走勢,天仁在一個飽和的市場市值成漲了4倍,每年都5%左右分紅,隨著收益的增加股息10年發了投入成本的一倍多,10年平均ROE12%-15%。
天福去年的ROE是17%;相信在大陸這遠未飽和的市場天福未來ROE做到15%-20%的可能性很高,這樣的ROE給PB2.2應該算合理,但未嚴重低估。
設想如果星巴克之前沒有收購TEA,而是出錢收購天福,會出多少錢?
對投資的保護:
1. 天福每年5%的股息收益率,對股價下跌起到保護作用。
2. 公司售給內部人士購股權激勵,835.3萬份,但行使價基本都在5.4元以上 ,行使期限10年,應該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