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難以想象!紅桃K竟然在做電商孵化,而且還是全產業鏈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11/150002.html

黑馬說:一家傳統企業,怎樣做出一個專註於電商的垂直孵化器?

“紅桃K”旗下的電商雲工場,其初心是摸索一條可複制的大學生創業網絡模式,而終極目的是打造一個閉環的電商產業鏈。
 
文 | i黑馬 婁月
編輯 | 王冀



\孵化器名稱:電商雲工場
成立時間:2013年
所屬類型:垂直孵化型
主要特點:“大電商”概念下的全產業鏈孵化,可向入孵項目提供財務、法律、人力等基礎性服務和種子基金,目前在強化導師輔導功能。



光谷大道58號,武漢紅桃K集團的所在地,其中一座二層白色小樓屬於電商雲工場。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一家專註於電商的垂直孵化器,背後的大股東竟是紅桃K這樣的傳統企業。

解礫則是連接二者的關鍵人物。他是紅桃K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也是電商雲工場的創始人,其人其事勵誌而傳奇。

讀研時,解礫和同學創立了純派生活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在網上銷售保暖內衣。為了解決訂單猛增造成的人力緊張和網站後臺負荷過重的問題,解礫的團隊自行開發了電商ERP系統,這成為純派日後崛起的殺手鐧,當一般賣家苦於人手不夠時,解礫的團隊卻能有條不紊,每天發送的包裹可達1萬個。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純派公司的銷售額達到了3742萬元。

也就是在2011年的春天,求賢若渴的紅桃K董事長謝聖明主動找到解礫,希望他能加盟紅桃K。當年,紅桃K出資1200萬元收購純派公司,以年薪50萬元聘請解礫擔任企業CEO。解礫則用了14個月的時間,將紅桃K的電商業務從零做到了年銷售額近億元。

故事沒有在這里戛然而止。作為大學生創業的典型代表,解礫又在紅桃K內部創立了“電商雲工場”,鼓勵大學生到這里實習、演練,對已經畢業的團隊則給予場地、資金和技術支持。解礫曾作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率高達94%,缺少社會資源、沒有合適的團隊是阻礙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摸索一條可複制的大學生創業網絡模式,是解礫經營電商雲工場的初心。2013年底,電商雲工場獲得了武漢市東湖高新區頒發的創新型孵化器牌照。

彼時同樣打算在大學生創業領域小試牛刀的還有楊德亮。畢業十年,楊德亮已經連續創業三次,“年輕的時候覺得創業很簡單,一股腦紮進去了,但是真正把企業做長久,還是非常困難的。我總是假設:如果現在的我可以指導一下當年的我,可能我會比現在更加優秀。”楊最初打算做一家虛擬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器,征集一群有創業經驗的職業導師,指點大學生少走彎路。

“你要做虛擬孵化器,我正好有一家實體孵化器,不如你來管理吧。”一次偶然的交流後,解礫向楊德亮發出了邀請,由後者擔任電商雲工場的總經理。不久,曾在聯縱智達和通路快建效力過的白楊從上海回到武漢,出任副總經理,專註為入孵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電商雲工場最初的打算是:分享紅桃K“觸網”的經驗,幫助傳統企業轉型,或是補齊原生電商企業的短板。這時的“電商”概念還是狹義的,限於通過網絡平臺售賣實物商品。楊德亮接手後,將“電商”的概念進行了外延,凡是擁有線上分發渠道和支付手段的企業都可以與電商雲工場合作。比如,一家從事PPT設計和培訓的在孵企業,交易在線上完成,符合楊德亮對“大電商”的定義。

對於申請入孵的項目,電商雲工場一般會與創始人有一到兩次的溝通,首先看項目與電商和移動互聯網的結合大不大,然後考慮成長性,最後會衡量項目與孵化器的發展是否匹配。關於最後一點,楊德亮解釋說,電商雲工場的終極目的是打造閉環的電商產業鏈,入孵的企業最好能專註於產業鏈上的某一環節,盡量不出現同質化的項目。

對已經入孵的企業,電商雲工場會進行初審、複審、再審、終審和項目優化幾個流程的篩選。一般情況下,通過初審後,企業自費入駐;複審後,則可獲得優惠入駐;若能通過再審,項目可免費入駐;過了終審,企業則能獲得孵化器提供的20萬元種子基金。若企業發展迅速,電商雲工場還會幫助其對接風險投資。

“按照規律,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是3%,第二次是8%,第三次則是11%。我們的目的就是把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提升至10%—20%,盡可能延長企業的生命周期。”楊德亮介紹,除了提供財務、法律、人力等基礎性服務,電商雲工場還會為企業的運營提供發展戰略、市場營銷、與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顧問服務,以減少失誤。

武漢中網聚力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電商雲工場里完成了從無到有的過程。這是一家開放的手機遊戲電商平臺,今年3月入孵。創始人劉潤濤告訴《創業家》記者,從工商註冊到財務咨詢,他幾乎沒操什麽心,全部通過孵化器完成。截至4月中旬,劉潤濤的公司已經有近30名員工。“一來依托孵化器與高校對接,人才輸入很方便;二來這里的辦公環境和配套設施甚至比一些寫字樓還要好,能留得下前來應聘的人。”

在楊德亮看來,項目的孵化只是第一步,電商雲工場的下一步是孵化人。“創業孵化的核心是人,孵化人其實比孵化項目更容易成功,因此我們推出青年創業者扶持計劃,把孵化器打造成為用導師制來培養和扶持創業者、創始人的創業平臺。”大到良品鋪子、寧美國度、貓人內衣等熟練觸網的傳統企業負責人,小到不刷單、無廣告的淘寶皇冠店主,都可以成為電商雲工場的導師。

東湖高新區對孵化器設定了較為嚴格的出孵標準:要麽是高新技術企業,要麽已獲得風險投資,或者年銷售額達到400萬元。按照這個標準,電商雲工場在孵的25個項目中,今年能順利出孵的至少有3家。

楊德亮認為,一家優秀的孵化器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完整的創業服務生態系統,包括對接創業孵化導師、設立創業基金、培訓創業團隊、提供創業人才等。對應到電商雲工場,它的目標是在這一細分領域深耕,構建電商創業的產業鏈。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婁月
,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

作者:刘姝威

我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分析乐视网(股票代码:300104),但是我原来没有打算发表乐视网的分析报告。
2015年6月17日上午我发表了《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一文,文中具体提到乐视网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贾跃亭减持套现约25亿元,建议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减持套现应该提前一个月公示。这篇文章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所以我决定公开发表乐视网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础。根据乐视网在深交所官网公开发布的定期报告和公告,我分析乐视网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一家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首先取决于公司的决策层(董事会)和高管层。我们首先分析乐视网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和高管人员结构。

一、乐视网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分析

根 据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乐视网的董事会有五名成员,其中有2名独立董事,三名董事是贾跃亭(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任山西省垣曲县地方税务局 网络技术管理员)、刘弘(1997至2004年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和邓伟(2002年至2004年任太原科技大学教师,2004年至2008年任北 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

我们接着分析乐视网的高管人员结构。
乐 视网总经理是贾跃亭,董事刘弘是副总经理,还有九位副总经理,分别是贾跃民(1989年至2004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分行)、梁军(2010年4月 至2011年12月任联想集团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家庭群组产品开发副总裁)、高飞(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任酷6网副总编)、雷振剑(2003年 5月至2009年5月任新浪娱乐主编、金杰(2007年9月至2009年任渣打银行行销专业讲师、苏州分行副总裁兼乐桥支行行长)、杨永强(2003年至 2005年任长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增值业务事业部(手机流媒体业务)技术总监)、吴亚洲(1998年7月至2011年5月任酷6网运维副总裁)、刘刚 (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任酷六网营销总经理)、谭殊(2004年3月至2011年10月,任搜狐网全国渠道总监;2012年至2013年1月任 公司广告副总裁)。乐视网的财务总监是杨丽杰(中级会计师)、董事会秘书是张特(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在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任高级业务总监 职务)。

通过分析乐视网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和高管人员结构,我们看到,乐视网的优势是在传媒领域,尤其是网络视频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我们对比分析华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结构。

华 为公司官网披露最新的年度报告是2013年度报告。根据华为公司2013年度报告,华为公司的董事会有17名成员,分别是任正非(毕业于于重庆建筑工程学 院,复员转业后创立华为公司)、孙亚芳(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郭平(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徐直军(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胡厚崑(毕业于华中理工大 学)、徐文伟(毕业于东南大学)、李杰(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丁耘(毕业于东南大学)、孟晚舟(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陈黎芳(毕业于中国西北大学)、 万飚(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平安(毕业于浙江大学)、余承东(毕业于清华大学)、李英涛(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李今歌(毕业于北京邮电大 学)、何庭波(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王胜利(毕业于武汉大学)。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先生说:“我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但是,华为公司的董事会是由信息与通信技术专家组成的,所以华为公司能够成为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国际强者。

二、乐视网的主营业务分析

根 据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2014年乐视网实现营业收入约68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2倍;2014年乐视网的营业利润约4787万元,2013年营 业利润为2.37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80%;2014年营业利润率是0.7%,2013年营业利润率是10.02%(见表1)。


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披露了主营业务收入结构,但是没有像其他上市公司那样,披露各项业务的盈利情况(见表2)。

2014年乐视网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58.29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3倍,相当于当期营业收入的85.5%。这么高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比例在上市公司中是不多见的,这说明乐视网的现金流量非常充足。
根据乐视网201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乐视网实现营业收入21.33亿元,比上年同比增加108%;实现营业利润2,310.80万元,比上年同期降低47%(见表3)。

根据乐视网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乐视网的营业收入大幅度提高,而盈利能力却大幅度下降。什么原因造成乐视网如此的财务状况呢?
据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披露,乐视网持股58.55%的子公司——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营业亏损5亿元。据乐视网2013年度报告,2013年乐视致新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营业亏损6816万元(见表4)。

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解释乐视致新亏损较大的原因是“乐视TV超级电视销量大规模增长所致”。2014年乐视网销售乐视TV150万台。2014年乐视网的70%主营业务成本是终端成本。可见,销售乐视TV是乐视网盈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乐视网的盈利能力下降已经持续到2015年。
三、我为什么说乐视网的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
我 们允许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一段时期内营业亏损,前提是,我们能够预测出上市公司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扭亏为盈。例如,北京布乐奶酪坊正在亏损,因为奶酪坊刚刚扩 大了店面。我们预测出布乐奶酪坊能够扭亏为盈,因为奶酪坊的销售量正在稳步增加。2015年6月在法国举办的世界奶酪大赛中,布乐奶酪坊的两种奶酪获得了 金奖,这是中国奶酪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得金奖。
我们要想预测出乐视网是否能够扭转盈利能力下降趋势,我们必须要全面分析出乐视网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
下面这张图是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披露的“乐视网业务生态图”。

根 据“乐视网业务生态图”,乐视网的终端业务板块包括超级电视、乐视盒子和Letv UI。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终端业务是造成乐视网盈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称:“依照公司的整体运营策略,当前阶段并不依赖 智能终端产品的销售快速产生利润,更多是扩大用户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所以对公司当期的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2015年,超级电视的销售量目标将要达 到300-400万台,保有量实现突破500万台。”“2015年公司的整体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50亿元,各主营业务增速力争达到100%。”乐视网 2014年度报告没有提到预期利润。
乐视网能够通过销售乐视TV,扩大用户规模吗?这种策略能够持续下去吗?
平 板电视机的70%成本是显示屏,海信电器历经十几年研发无屏显示。海信电器的掌门人——周厚健本人就是学电子专业的。受摩尔定律的影响,电子行业的技术更 新周期只有18个月。如果乐视网想要通过销售乐视TV,扩大用户规模,那么,乐视TV能够跟得上电子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吗?
如果乐视网继续实施“通过销售乐视TV,扩大用户规模”的策略,那么,这种“烧钱”模式能够持续多久?乐视网的投资者们愿意为乐视网“烧钱”继续提供资金吗?在国内外,被“烧钱”模式烧死的公司已经不少了。
四、乐视网的优势在哪里?“乐视网业务生态图”有一个“内容”板块,包括乐视网、花儿影视、音乐和体育。
在现代社会,内容产品就像食物一样是人们每天都需要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内容产品市场,各种类型的内容产品市场都是世界最大的。我国引进韩国内容产品《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是经典的低成本高利润的内容产品。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乐视网的董事会和高管人员中有内容制作专家和网络视频专家。2014年乐视网的终端成本40.9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60%,相当于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70%。
假设乐视网把40亿元的终端成本用于内容产品的创造上,乐视网创造不出来像《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那样低成本高利润的内容产品吗?
有一天,一位银行的朋友和我谈起《奔跑吧,兄弟!》,我很惊讶,这位朋友说:“周五晚上谁不看《奔跑吧,兄弟!》?!”可见,内容产品才是扩大用户规模的杀手锏!
据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2014年乐视网支付《后宫.甄嬛传》、《大时代》、《宫》、《非诚勿扰》等93部影视作品版权费共计约1.88亿元,平均每部产品支付版权费约202万元。
乐视网购买这些影视作品版权后,能够从影视作品的使用中收回成本和创造利润吗?
五、可以为“讲故事”投资吗?
1965年当人们还在使用留声机听唱片,欣赏音乐时,美国出现了一篇科幻小说:在一个手掌大的电子设备里储存一万五千首歌曲,可以随身听。美国政府对这篇科幻小说进行了巨额投资,八年后,1973年“MP3”问世。
自从2014年6月这轮牛市启动以来,我们经常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听到“故事”、“概念”,以及“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
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要支付银行利息,同样上市公司在股市融资要支付投资者股息。上市公司不论是从银行借款还是从股市融资,都不是免费的,都是有资金成本的。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要考虑投资收益,募集资金不是上市公司想怎么使用就能够怎么使用的。
不论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首先都要思考:“故事”和“概念”能够变成现实吗?能够收回投资成本和创造利润吗?如果不考虑这个前提条件,盲目对“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投资,结果必然是血本无归。
当一个证券市场充斥了“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根本不提投资者的收益回报,大股东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任意减持套现巨额资金,这个证券市场还能够运转下去吗?
六、我为什么以前没有发表乐视网分析报告?
2015年5月4日我发表了《股指上涨的推动力和股市风险》一文,文中提出“金融杠杆工具和投资对象不足是目前股市的两大风险。”
目前,股市正在“去金融杠杆”,新股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是,我国证券市场还有一个很大的风险:以“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吹高股价。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论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都会遭遇灭顶之灾。
这 轮牛市不同于以往的牛市,居民资产正在进行重新配置,银行存款正在流向股市。这轮牛市将使我国金融领域发生质的变化:银行承担零售业务和企业的短期融资, 企业的长期融资转移到债市和股市,企业由以前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转变为向债权人和投资者进行直接融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与银行对借款企业 的偿还能力分析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银行必须保证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投资者必须保证收回投资本金和收益。
目前,新 股上市都能募集到资金,因为一方面新股上市通过发审委审核,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数量比较少。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后,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能够在证券市场募集 到资金。如果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不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创造预期的投资回报,投资者就不会购买债券和股票,有的上市公司可能募集不到任何资金。
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之前,我们必须有效地“去金融杠杆”,有效地遏制用“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吹高股价,遏制根本不提投资者收益的大股东任意减持套现巨额资金,否则,我们不能顺利地完成从银行的间接融资向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转变。
2015 年6月5日股指开始回调,这次股指回调可以完成两项任务:一项任务是清除杠杆资金,另一项任务是让靠“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吹起来的那些上市公司股 价回归价值。这次股指回调基本完成两项任务之后,股指仍然返回到上升通道,以健康和持续稳定的速度上涨,股市“疯牛病”可能提前治愈。
作为学者和研究人员,如果我发现上市公司的问题而不指出来,任其发展恶化,那么,我违背了我的职业道德。但是,我非常担心,一旦我说出一个“不”字,马上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次果然不出所料。
在此之前,我一直考虑怎样以合适的方式和时间发表我对乐视网和其他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分析和判断。这次我突然决定发表乐视网分析报告是被“激”出来的,也许现在是我发表这篇分析报告的合适时间。(百度百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63

難以拗頸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1557866

  炒莊家股,真是難以拗頸。

  話說周一科瑞控股(8109)2送1紅股的新股出籠,股價由上周五的0.092元跌至0.074元收市,跌幅19.56%,當時已經心知不妙,初步預計其股價可能要跌至0.064元。

  豈料周二其股價連0.064元的下跌目標價也不保,曾經低見0.056元而收0.057元,跌幅22.97%。

  今天,其股價雖然高開於0.059元,可是一開市就馬上下跌,眼見於0.05元有千多萬股的買入盤,心知此關口必破,於是於0.049元掛上買入盤博反彈,豈料沽盤來勢洶洶,於是接連把買入盤不斷掛低,0.048元、0.046元、0.045元,可是,沽盤並未因股價已經大跌而有所收歛,不斷幾百萬股幾百萬股地拋出來,心知縱使0.045元買到了亦無法脫身,最後不敢「硬接」,索性取消了買入盤,結果其股價真的跌至最低的0.044元而勉強收於0.045元,較昨天又跌了21%。

  這樣每天以兩成的跌幅下跌,真不知何處是底,果真成為了毅信(1246)的翻版?

  若以除淨當天最高的0.183元計算,跌至今天最低的0.044元已經跌了75.9%;就算以周一紅股出籠後的最高價0.088元計算,三天之內已經跌了50%,若然博反彈者不信邪,不但不肯止蝕,還要段段溝貨,那就糟糕了!

  所以,炒莊家股一不對勁只能止蝕,不能溝貨,否則後果堪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91

為什麽純平臺模式在汽車後市場中難以奏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030/152575.shtml

導讀 : 汽車後市場這個重度垂直領域的兩大現狀:1.車主對線下門店普遍缺乏信任度和安全感;2.汽車後市場行業中的大BtoC模式已經先行。

本文所說的純平臺模式即指類似淘寶的模式。創業者邀請汽車後市場各路門店入住平臺,商家在平臺上自主標價,售賣服務。

為什麽創業者的純平臺模式在當下的汽車後市場中難以奏效?

因為,純平臺模式,走的是小btoC的淘寶模式,希冀能複制淘寶模式的成功,卻忽視了汽車後市場這個重度垂直領域的兩大現狀:

1.車主對線下門店普遍缺乏信任度和安全感

2.汽車後市場行業中的大BtoC模式已經先行

先談第一點。

現階段的中國汽車後市場門店,普遍都未獲得中國車主信任,不足以為自己“代言”。

平臺上有這麽幾類的線下門店。

第一類,首先是路邊攤,街邊店。這些門店往往掛著老板自己制作並命名的店招,如什麽“永亮汽車”、“華麗達汽車美容裝潢”“誌強汽修”。這些店是最容易被初創型互聯網小公司說服入住平臺的線下門店,在平臺上占到了大多數。

第二類,是品牌店。即店招是由廠家給門店老板免費制作,並授權門店銷售其產品,正合作中或已停止合作的品牌門店。如常見的殼牌、美孚等快修店,米其林、馬牌等輪胎店,3M專賣店等等。只有持續從廠家進貨達到一定要求,廠家才會出資裝修門店,所以這類門店的實力比第一類更強。

第三類,是連鎖店,尤其是直營連鎖店。可分為區域型和跨地域性連鎖店。如美車堂、車享家、集群車寶等。這類更高逼格的門店,初創平臺很難談下來,因此第三類更高質量的門店,在平臺上的占比更低。

總結起來就是,門店質量越高,越不容易請上平臺,在平臺上的數量占比越低。我們選擇了某平臺上100家商戶統計,得到第一類商家占比67%,第二類商家25%,第三類商家8%。其實,第三類商戶,在線上是稀缺資源,在線下也是稀缺資源!

平臺把商戶搬到線上,門店依然是處在單打獨鬥,為自己的信譽度背書的境地——“我為自己代言”,你(門店)哪來的底氣?

依舊沒有解決關鍵點:車主對線下門店的不信任、不放心

再者,平臺上淘寶式的萬家萬價的服務內容,讓車主看得眼花繚亂,這不就是一個雜貨市場嘛,也會不利於對門店信任感的建立。

已經成立12年的淘寶,其品牌效應之大,首創了很多服務保證措施,依然不能為自己平臺上的小b們的服務質量、貨品質量背書。同樣的邏輯,縱使收取商戶質保金,平臺也不能達到令車主信任平臺上門店的述求。

模仿淘寶的純平臺在汽車後市場上沒有出路。

路在何方?

先來分析汽車後市場車主的幾大痛點,由淺入深分別是:價格不透明、服務內容不透明、配件質量良莠不齊。其中,配件質量才是車主的痛中之痛,不信任中的不信任。

因此,配件,是建立信任感的破局點之一。

俯瞰行業內,卻已經有BtoC的先行者。當後來者再建立純平臺撮合交易的btoC時,兩個入口擺在車主面前:

BtoC以整個平臺品牌的信譽度,去填補車主對配件和門店的不信任。出眾的價格優勢。

btoC以個體門店的信譽度,去填補車主對配件和線門店的不信任。

在車主對整個市場不信任的情況下,BtoC顯然會比btoC更能贏得消費者的安全感。

試想,如果BtoC模式的京東,起步早於btoC的淘寶,局面會是怎樣?

通過上面分析,其實已經解答了,行業內以洗車為切入點,並搭建平臺btoC模式,為什麽洗車到非洗車的轉化率,會很低呢?

因為,第一,以洗車起步的平臺,其商戶分類中,一二類占比更高,商戶個體更缺乏為自己“代言”的能力,更難贏得車主信任。第二,平臺模式過輕,只是一個純撮合平臺。從而無力,改變車主選擇繼續去4S店,或繼續去自己最熟悉門店消費,這兩種主流消費路徑。

殊途同歸,通過上面分析,還是得到了平臺模式需要做深做重的結論。保證配件正品,確實是一個很好地切入點,它強力的回升了車主對線下門店的信任血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22

券商或難以複制2014年底行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425.html

券商或難以複制2014年底行情

一財網 李雋 2015-11-11 21:46:00

盡管有市場人士認為,成交回暖背景下,券商無法重走2014年底的瘋狂行情,但仍有業內人士認為,券商依然有希望走出2010年10月的快速上漲,部分券商翻倍的行情。

經歷過短暫調整後,11月11日尾盤券商股再度崛起。

盡管大多數市場人士認為,在增量資金很有限的背景下,券商無法重走2014年底的瘋狂行情,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券商依然有希望走出2010年10月的快速上漲,部分券商翻倍的行情。

隨著此輪上漲的龍頭股東興證券停牌並調整再融資方案,部分券商股一度沈寂兩天後,也11日的尾盤再次發威,除了東北證券和西部證券漲停以外,連大券商國信證券漲幅也超過5%,這給予了投資者美好的憧憬。

“券商股開始進入籌碼的深水區,這幾天成交盡管穩定在萬億以上,但逐步有所萎縮,這顯示目前市場依然以存量博弈為主,券商要重走2014年底的瘋狂基本不可能,但依然會在慣性下繼續上漲,如果再現集體漲停,可能會把小票行情打散,預計在下周末券商才見到階段性頂部。”一家知名險資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向本報記者稱,盡管券商股無法重走2014年底的瘋狂,但要重走2010年10月的行情還是有可能的,當時券商大漲不到一個月行情中,中間經歷過兩次的兩三天時間的休整,最終大多數券商漲幅都超過80%,2010年2月才上市的廣發證券等甚至走出了翻倍行情;從各方面環境來看,現在券商的有利因素比當年更好。

目前的上漲幅度僅僅反映了成交增加;然而,資金成本的大幅下降,兩融利差收入大幅增加,救市行情中吃入大量籌碼可能取得浮盈的幾個利好因素,目前尚未在股價上完全反映,而管理層也期待建立更完善的直接融資市場,這也直接利好券商,也是下一步上漲的催化劑。券商當中,預計流通盤不大今年才上市的次新股,受惠於IPO重啟,項目儲備較多的券商可望在未來一段時間領漲,上述深圳私募人士稱。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李少君表示,2010年7月2日到2010年11月11日大盤的上漲行情,歷時4個月,漲幅37%。其中,7月份第一階段上漲15%,10月第二階段上漲22%。第一階段催化劑是西部大開發十周年下放了一批項目,工業增加值略有好轉,經濟與貨幣預期改善;第二階段是美國QE推出,引發國慶節後煤炭有色大漲。這輪行情由於通脹高企,貨幣政策收緊而結束。

券商股也並非沒有隱憂,在11月10日尾盤幾十只股票被甩賣當中,就包括了券商股及其影子股,東北證券、國元證券、錦龍股份、長江證券等中小券商,是這次被甩賣的主要對象;而大券商當中,廣發證券的影子股吉林敖東和中山公用都沒有幸免。

不少市場人士對券商股看法謹慎。上海一位私募人士認為,在慢牛指導思想下,大盤股未必有大行情,11月10日尾盤的拋盤可能是管理層調控的手段。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對於券商基本面轉好仍持保留意見,可以確定的是,今年券商的邏輯遠不如2014年底強,短期券商股的繼續活躍,與各路資金大幅加倉之後博弈加劇不無關系。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16

滴滴快的聯姻9個月,補貼魔咒仍難以逃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3/152773.shtml

導讀 : 作為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滴滴快的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似乎並未因為合並而有所改善。

文/歪道道

2015年2月14情人節當天,滴滴與快的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到9月9日,滴滴打車成立三周年之際也正式更名滴滴出行。

從兩家情人節聯姻到今天,剛好整整9個月。而在這9個月當中,後面又有多家垂直行業的創業公司宣布合並,讓2015年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合並年。但作為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滴滴快的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似乎並未因為合並而有所改善,打車O2O燒錢大戰之後的未來之路將走向何方,依舊無人能夠解答。

若隱若現的資本縮緊與BAT布局

在投資者們厭倦了燒錢開始尋求盈利的集體意識之下,中國互聯網開始從不差錢狂的狂熱之中退燒,並從滴滴快的開始掀起了合並浪潮。據統計,今年以來中國企業的並購規模達4132億美元,同比增長75%。其中國內互聯網產業的並購規模達55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近三倍。而這其中一直都充斥著BAT的影子,3者參與的交易量更是達到了並購總量的40%。

曾經相互打壓甚至仇視,幾度擦槍走火的競爭對手,忽然一夜之家就變成了小甜甜,親親我我的一起看月亮了。變化之快,甚至被合並的公司員工都有一種喬峰的即視感:我喬峰抗遼多年,今天你突然告訴我契丹人是我爹?還有比這更坑的嗎?合並潮已經成為互聯網產業內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有人認為合並潮是資本寒冬降臨的側面體現,也有人說這是BAT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不論真相如何,今年的這些合並都導致國內誕生了很多垂直領域的小巨頭。而其中,國內共享經濟最典型的代表滴滴快,在經歷了合並的興奮期後,於曾經被一度認為會形成行業壟斷的質疑聲中,經過了9個月的“試婚”,逐漸穩固了在行業中的地位,但是,依舊難複當年“單身”時的火熱。

“壟斷”之下的困局與博弈

滴滴快的在接受騰訊阿里的投資後,在資本的驅動下,展開了瘋狂的燒錢大戰,依靠給予用戶的雙向補貼,迅速在市場中占據了領先優勢。但就滴滴和快的而言,一直以來,兩家並未分出明顯勝負。所以,合並成了一個最好的選擇。但這在很多人眼中形成了“壟斷”。甚至易到用車還為此將滴滴快的舉報。而關於壟斷與否我不敢斷言,但是,作為依舊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打車O2O,卻的的確確的撼動了出租車行業的封閉壟斷地位,動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奶酪”。

同時,作為占據市場份額最大的滴滴和快的,合並後其實並未給用戶帶來實際價值,甚至出於節約成本,降低了對用戶的補貼。這就出現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雖然合並後沒有了殘酷的燒錢大戰,但因為雙方補貼的變少,必然影響到了用戶的使用頻率。同時由於作為行業最具競爭力的兩家公司,在合並之後幾乎沒有了競爭對手,但是,以中國的當前的創業環境,沒有競爭,就會缺乏創新精神,很容易形成保守偏執的作風。而幸好,在世界各地風生水起的UBER進入大陸後,讓滴滴快的在這九個月里,並沒有太過懈怠,而且隨著UBER在國內的爆發增長,也讓滴滴快的的壟斷質疑消失。

對於一個新興的產業,從監管的角度來說,當然是玩家越少越好,而滴滴快的合並後,也可以明顯的看出政府利用這個機會,對打車O2O監管力度開始加大,尤其是在既得利益的幹預下,更多次傳出滴滴快的被封殺的消息。在這場博弈中,滴滴快的在10月份熬到了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頒發國內首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證。這看似是打車O2O的重大勝利,但其實更可能只是監管制度的勝利。因為目前滴滴快的平臺下還沒有私家車或司機取得營運許可或從業資格,原因眾所周知:需要由政府部門確定的相關審核標準並沒有明確,所以開私家車的專車司機上路依然有被抓被罰的危險。

而除此之外,打車軟件所產生的安全問題也一直備受爭議,因為司機需要一邊開車的同時,還要隨時註意手機里打車軟件發來的信息,以便積極爭搶下一單生意,如此一來,勢必會分散開車時的註意力,給自己和乘客帶來各種安全隱患,當然也會危及路上其他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依舊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難以逃脫的“補貼”魔咒

在O2O行業,補貼一直都是最大的特色之一,但也是一個魔咒。因為在補貼的推動下,很多用戶的需求其實都是偽需求。在滴滴快的合並後,很多人就都擔心補貼會取消,但就目前來說,補貼雖然已經降到了極低的程度,但在短時間內不會完全取消,這並不是打車平臺有錢任性不想取消,而是不能取消。因為和外賣O2O的補貼一樣,打車軟件燒錢讓用戶養成了使用打車軟件出行的習慣,但同時也導致許多原本沒有打車需求的用戶開始乘坐出租車,當有朝一日這種習慣被打破,用戶必然會受到沖擊。而出租車行業在失去補貼的獎勵後,積極性也會降低,車源同樣必會受到影響。

因為,補貼的初衷是在產品初期,為了讓用戶理解新模式的好處和培養用戶使用習慣而進行的一種策略,更是拉新的最有力的辦法,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打車軟件除了方便省事之外,還會因為各種補貼而讓人覺得打車便宜,而對於司機來說,打車軟件不但讓他們降低了空車率,而且各種補貼也讓他們比平時更容易賺錢,這在不知不覺中讓大家養成了一種“占便宜”的心態,就是沖著補貼才用,你沒有補貼,就去另一家有補貼的。所以,當依靠補貼把用軟件叫車培養成為用戶習慣的同時,這種“占便宜”的潛意識也成為了一種用戶習慣。

不過,只要有補貼,除了燒錢之外,司機刷單現象也是另一個難題。刷單導致大量補貼進入用戶手中,甚至很多人在乘坐打車軟件叫來的專車時,常常會有司機以得意的語氣跟乘客講他們的刷單成果,甚至很多司機會組成小組,大家互相刷單,不出家門就能賺取補貼。這種司機刷單的行為也被很多媒體曝光過,但並沒有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所以,取消補貼還是繼續補貼?這讓滴滴快的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行業除監管之外更需扶植

滴滴快的等打車軟件的出現,對於出租行業來說,改變了出租車傳統的拉客習慣,降低了出租車空駛率,同時,使用打車軟件讓乘客節約了出行時間,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因此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作為一種創新的出行方式,它源起於大城市交通服務供需不平衡,是對現有社會資源的再分配,體現了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但同時也面臨著監管和扶植的難題。因為,由於沒有明確的標準,雖然打車軟件的要求司機必須如實登記車輛真實信息和司機個人信息,但依舊難以擺脫“黑車”的陰影。

同時,打車軟件讓行業內產生了“按路程挑客”、“空車不做揚招”等不規範現象,更甚者,在打車高峰期間必須要加價或者加高價才有出租車搭乘,但規範打車軟件競爭模式和營運車輛如何使用打車軟件的相關法律都存在空白。而在監管同時,有關部門更應該考慮如何扶植這個新興產業,因為,目前傳統出租車整體行業結構不合理,其經營方式已使整個行業備受司機、乘客的多方指責,迫切的需要一個改革推動者。而打車軟件,很可能就背負著這個使命。

作者: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微信公眾號:歪思妙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34

券商或難以複制2014年底行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425.html

券商或難以複制2014年底行情

一財網 李雋 2015-11-11 21:46:00

盡管有市場人士認為,成交回暖背景下,券商無法重走2014年底的瘋狂行情,但仍有業內人士認為,券商依然有希望走出2010年10月的快速上漲,部分券商翻倍的行情。

經歷過短暫調整後,11月11日尾盤券商股再度崛起。

盡管大多數市場人士認為,在增量資金很有限的背景下,券商無法重走2014年底的瘋狂行情,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券商依然有希望走出2010年10月的快速上漲,部分券商翻倍的行情。

隨著此輪上漲的龍頭股東興證券停牌並調整再融資方案,部分券商股一度沈寂兩天後,也11日的尾盤再次發威,除了東北證券和西部證券漲停以外,連大券商國信證券漲幅也超過5%,這給予了投資者美好的憧憬。

“券商股開始進入籌碼的深水區,這幾天成交盡管穩定在萬億以上,但逐步有所萎縮,這顯示目前市場依然以存量博弈為主,券商要重走2014年底的瘋狂基本不可能,但依然會在慣性下繼續上漲,如果再現集體漲停,可能會把小票行情打散,預計在下周末券商才見到階段性頂部。”一家知名險資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向本報記者稱,盡管券商股無法重走2014年底的瘋狂,但要重走2010年10月的行情還是有可能的,當時券商大漲不到一個月行情中,中間經歷過兩次的兩三天時間的休整,最終大多數券商漲幅都超過80%,2010年2月才上市的廣發證券等甚至走出了翻倍行情;從各方面環境來看,現在券商的有利因素比當年更好。

目前的上漲幅度僅僅反映了成交增加;然而,資金成本的大幅下降,兩融利差收入大幅增加,救市行情中吃入大量籌碼可能取得浮盈的幾個利好因素,目前尚未在股價上完全反映,而管理層也期待建立更完善的直接融資市場,這也直接利好券商,也是下一步上漲的催化劑。券商當中,預計流通盤不大今年才上市的次新股,受惠於IPO重啟,項目儲備較多的券商可望在未來一段時間領漲,上述深圳私募人士稱。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李少君表示,2010年7月2日到2010年11月11日大盤的上漲行情,歷時4個月,漲幅37%。其中,7月份第一階段上漲15%,10月第二階段上漲22%。第一階段催化劑是西部大開發十周年下放了一批項目,工業增加值略有好轉,經濟與貨幣預期改善;第二階段是美國QE推出,引發國慶節後煤炭有色大漲。這輪行情由於通脹高企,貨幣政策收緊而結束。

券商股也並非沒有隱憂,在11月10日尾盤幾十只股票被甩賣當中,就包括了券商股及其影子股,東北證券、國元證券、錦龍股份、長江證券等中小券商,是這次被甩賣的主要對象;而大券商當中,廣發證券的影子股吉林敖東和中山公用都沒有幸免。

不少市場人士對券商股看法謹慎。上海一位私募人士認為,在慢牛指導思想下,大盤股未必有大行情,11月10日尾盤的拋盤可能是管理層調控的手段。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對於券商基本面轉好仍持保留意見,可以確定的是,今年券商的邏輯遠不如2014年底強,短期券商股的繼續活躍,與各路資金大幅加倉之後博弈加劇不無關系。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12

投資人說:聰明人為什麽難以成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19/153362.shtml

導讀 : 最容易成功的領域不是聰明人和聰明人競爭,而是要找到那些和傻瓜競爭的地方。

聰明,其實不是一個好詞。

說到聰明人,大部分的人腦子里第一印象都是智商高的人或者那些名校校畢業的人。聰明人在學校里面通常比較受尊重,他們也自然而然的享受這種尊重。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部分的聰明人到了社會上就失去了優勢。拿世俗的標準來看,那些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大都不是學校里的好學生或者連有名的學校都不是。馬雲說:中國最好的大學是杭州師範大學。這固然是調侃,但其實很有道理。

那麽,聰明人為什麽難以成功呢?搞清楚下面的4條規則或許對聰明人有幫助。

1. 最好的成功策略是:找到傻瓜

Peter Thiel在他的書《從0到1》里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最容易成功的領域不是聰明人和聰明人競爭,而是要找到那些和傻瓜競爭的地方。

那些從事律師、咨詢師職業的人很多都是從哈佛、耶魯、賓大(容我加上我校)等常青藤名校畢業的,但是他們都沒有成為最富有的人,原因何在?簡單的講:一個人的獲得的價值不等於一個人的聰明程度。一個人獲得的價值=其聰明程度-周邊人的聰明程度。所以,你獲得的價值是相對價值。當你選擇高大上行業的時候,你的同類都是聰明的人。於是,你的價值基本上就被cancel out了。廣告行業里頭有一個定律和這個道理類似:你投放的廣告效果不直接和你投放廣告的聲音(銀子)成正比,而是取決於你的聲音比別人的聲音大多少。

很多聰明人享受高智商競爭帶來的快感,但是忘了高質量的競爭對聰明人其實是消耗戰。

2. 回歸平均原理(Return to mean

統計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定律是回歸平均原理。什麽意思?打個比方,你是一個普通人,朝著墻上的一個靶心扔飛鏢,如果第一次能夠擊中靶心,那麽第二次肯定偏離很多。而如果第一次偏離的非常遠,第二次偏離就會變小。要清楚這一點,就要了解什麽是運氣。運氣在數學上可以看成是個隨機的函數。西方有個名言:success= some talent+ luck; great scucess= some talent + great luck; 一件事只做一次,運氣對成功而言會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當你做多次以後,運氣的成分就會漸漸消失,因為運氣是隨機函數會抵消,技術(talent)變為主要的決定因素。當你扔一次飛鏢的時候,如果碰巧命中了靶心,運氣扮演很重要的成分,但是當你多次扔的時候,就會回歸到你的技術能力。

發展事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聰明的人,由於機會成本高,通常不太願意堅持。也就是說,他們通常不去嘗試,或者嘗試了一次就放棄,而由於只嘗試一次,運氣會起很大作用,他們的聰明天分不一定幫上忙。但是反過來,如果他們堅持嘗試,他們高於常人的聰明天賦就會起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冒險精神很重要。冒險的本質就是不斷嘗試。

3. 複利原理

巴菲特說:複利是最偉大的金融工具。複利的原理就是正向叠代。利息越高,時間越長,產生的結果就越驚人。這給我們的啟示有三個:1)正向 2)進步步長要大 3)要長期堅持。

我們可以用數學公式來更清楚的理解這個問題:

1.正向: 1.01^365=37.7834; 0.99^365=0.0255, 正向進步和反向退步即使是一年365天後的差異可以非常大

2.步長: 1.01^365=37.7834; 1.02^365=1377.4082,步長從0.01調整到0.02就可以產生40倍的結果變化

3.長期: 1.01^365=37.7834; 1.01^(365*5)=77002912.75,如果你不是堅持1年,而是5年,結果令人吃驚。所以,在《outlier》那本書里面,才有10000個小時的說法。

100*(1+0.1)^365 = 3778.34聰明人經常犯的毛病就是贏在起點,但也輸在起點。他們通常比別人有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在他們的人生中忽視了持續的學習進步。還是讓我們來看一個數學描述:

10* (1+0.2)^365 = 13774.08

一個人的起點即使比普通人高10倍,只要對方的進步快,加以時日,就可以獲得遠遠超過聰明人的成就。曾國藩的一句名言就是:聰明人要下死功夫。

4. 系統基準(base rate

聰明的人經常把註意力投射在自己身上,強調自身的天賦,強調自身的努力,而經常忘了外部的系統和規律。中國的古代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有才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在這一點,西方人不如中國人。什麽是系統基準?舉個例子來講,人人都希望獲得長壽,但是長壽這件事放到一個超越個人的系統里來看,就是人的壽命。人的壽命,幾千年來就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分布,基準是70,波動的範圍一般而言(統計學規範講可能說3個sigma)是(-20,20),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會活到50~90歲。這個時候,個人的努力在這個範圍內是有效地,但是如果非常努力希望活到150歲,就是違背了系統基準的事情。

創業和工作也有同樣的情況。畢業找工作有句老話:男怕入錯行。創業也怕選錯了行業。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基準,可以看成是這個行業的局限或者規律。如果不了解這個,只是一味強調團隊的優秀和努力,結果很難好到那里去。這個道理,其實也簡單,你在沙灘上用手堆沙子,任你如何聰明勤奮,你也不可能堆出1米的高度來,你面對是沙子的粘性這個系統基準。

說了這麽多,總結起來就是下面4條:

1)聰明人不要和聰明人競爭

2)要敢於多次冒險

3)要長期學習進步

4)要理解所處系統的規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89

資金端管制導致互聯網銀行難以風險定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639.html

互聯網銀行現在最大的難點,或者政策上需要突破的,就是負債資金端問題,或者是客戶開戶端問題。所以呼籲監管者對互聯網銀行的資金端要相對放松管制。有以下幾個依據:

第一,從金融科技或者衡量一個互聯網銀行能不能真正對社會有用的角度講,應該看互聯網銀行能不能促進資本的自由配置、風險定價,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傳統銀行相比較,可以看出,互聯網銀行的優勢在於效率,比如網商銀行,3分鐘就能判斷這個人可不可以放款。

第二,目前來看,很多互聯網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風控模型比傳統金融機構要好,而且利用不同來源的數據來做風險控制,有銀行征信系統數據,有行為數據,也有交易數據,尤其阿里、京東等,有網上的交易數據。

第三,股東、激勵機制和傳統銀行不太一樣。

不利的地方是,開戶困難,資金成本較高,還有線下交易能不能滲透的問題。為什麽我呼籲監管者要把資金成本和開戶給互聯網銀行放開?因為如果資金成本下不來,互聯網銀行是很難做風險定價的。

舉個例子,我們投各種各樣的消費金融公司,包括線下的、線上的,線下的有做二手車的,它從銀行拿到的資金成本是10%~12%,加上運營成本,放給客戶的年化利率該是20%左右。如果資金成本是10%,意味著肯定沒法服務,只能接受10%以下利率的客戶。

互聯網銀行現在資金成本較高,服務客戶較難。傳統銀行存款只有1%左右的成本、給客戶貸款5%的利率,還有4個點的息差,放到全世界看這個息差都很好。

因此,從金融理論和目前實踐看,要促進互聯網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充分發揮它們支持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作用,解決負債端資金成本問題比較關鍵。

(作者系領沨資本創始合夥人、英凡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