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省物價局獲悉,針對一些景區違規提價、不執行票價優惠政策等行為,該省要求限期整改,並進一步完善景區門票價格監管制度,4A級景區原則上門票價格不超過100元。
據新華社報道,為有效規範景區門票價格行為,安徽省物價局要求對違反政策規定擅自提高門票價格的地方要限期糾正,將門票價格調整到政策規定的範圍內。對現行門票價格明顯偏高、遊客反應較大、旺季門票價格在120元以上的4A級景區要重新進行成本監審,原則上應將門票價格下調至不超過100元。同時,嚴格落實對特定群體的門票減免優惠政策,並督察到位,確保65周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享受免費政策。
同時,安徽省嚴格限定門票價格調整的幅度、頻次和間隔周期。根據要求,景區提前6個月向社會公布,按規定實行聽證,不得在勞動節、國慶節和春節期間及之前1個月內上調門票價格。
據介紹,安徽省物價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景區質量等級評定與門票價格水平懲戒聯動機制,將景區價格執行情況和質量等級變動情況,分別作為旅遊等級複核和價格動態調整的重要依據。
(資料圖)
2016年1月14日,臺北樂隊“草東沒有派對”在廣州完成了他們此番在內地的最後一場演出。因為人多票少,“草東沒有派對”一度成了“草東沒有門票”。
“殺了它,順便再殺了我吧,拜托你了!”
和大半年前臺北的新專輯發布現場一樣,在2016年最後一天,“草東沒有派對”北京演出的尾聲,《情歌》里這句充滿了黑色和自嘲的歌詞代替了此起彼伏的“安可”喊聲,激蕩在昏暗的演出空間里。
2016年1月14日,草東沒有派對在廣州完成了他們此番在內地的最後一場巡演。
誰也沒能想到,一支來自臺北的獨立樂隊,在年末的音樂市場不聲不響搞了一個大新聞。
“草東沒有派對”的丙申年巡演“滔滔”,從北美東西海岸開始,之後折返臺北、高雄,再一路北上至上海、北京,最後在廣州收官。原定的16場演出綿延3個月,橫跨舊歲新年。後來因為求票者甚眾,臺北加演一場。開票不足10分鐘,樂團的Facebook頁面即貼出公號:票已售罄。
供不應求的局面不僅出現在臺北。從北京到上海,從武漢到深圳,求票無門幾乎成為巡演的基調。網友帶著戲謔把“草東沒有派對”的手寫體團名改成“草東沒有門票”,貼在各大網站和社交媒體上求票。
在二手轉讓網站“閑魚”上,一張“草東”的門票動輒翻價三倍。北京演出的進場驗票更是一場劫難。因為假票與黃牛猖獗,主辦方一度要求用購票時預留的手機號打電話驗證,否則不予放行。
倘若向前追溯,相似的場景大概出現在三四年前的石家莊樂隊“萬能青年旅店”火爆之時,抑或是七八年前張懸初到北京。“草東”橫空出世之時,也常被拿來與這兩者比較。
臺灣樂評人馬世芳就曾舉張懸的例子,反駁指責“草東”主唱巫堵“咬字和卷舌過於刻意”的評論。
(資料圖)
(資料圖)
(資料圖)
僅僅從“咬字”和“詞曲咬合”的層面來談論“草東”無疑是遠遠不夠的。這支平均年齡25歲的樂隊,在臺北藝術大學校園里集結,從羅斯福路的地下演出場所,一路壯大聲勢。
2016年初,“草東沒有派對”首次前往香港、深圳演出,即場場爆滿。他們的歌曲牢牢占據網絡和播放器的醒目位置,被視為蘇打綠後的又一“爆款”。
2016年3月,首張專輯《醜奴兒》問世,沒有簽約大廠牌,這張專輯靠藝術基金、朋友幫忙,耗時四個月完成。沒有走線上營銷的路數,專輯限量兩千張,僅在臺北的一些咖啡館、便利店發售,上市沒多久即搶購一空。
“草東”的《大風吹》被稱為臺灣“魯蛇世代之歌”(魯蛇,即loser,意為失敗者)。而在去年的一場演出上,“草東”先翻唱張懸的《玫瑰色的你》,接著張懸現身與樂隊共同演唱《並不》。兩個代際獨立音樂人的聯袂,被樂評人認為是“獨立音樂圈愁青代表”對社會哀愁的表達。
從出道開始,“草東沒有派對”就被與“魯蛇世代”緊緊掛鉤。“魯蛇”這一稱謂源自英語“loser”,在蛇年2013年蔓延著名論壇PTT各大看板,成為最流行的用語之一。
這一稱謂與享受臺灣經濟騰飛、坐收社會紅利的“溫拿世代”對應。與“草莓族”這樣社會賦予的含有不信任色彩的名詞相比,“魯蛇世代”的稱號充滿了年輕人自嘲和反酸。
從這一點上說,“草東沒有派對”的《醜奴兒》確實帶有“魯蛇世代”的自嘲精神。這一專輯的名稱源於辛棄疾的名篇。鼓手劉立說:“大人們總認為孩子年紀小就沒有話語權,可我們的快樂、憂愁、憤怒同樣是認真的,取這個名字也是想表達即使沒有人在聽,我們也要唱出來的意思。”
(資料圖)
(資料圖)
(資料圖)
雖然從一開始就不隱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動機,然而“草東”的歌詞中沒有簡單的泄憤或抱怨。
曾有人字斟句酌分析他們的歌詞,指出《大風吹》里“快快拿到學校炫耀吧,孩子交點朋友吧”直戳童年友誼的虛偽,而《爛泥》里“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則直指社會公平缺失。
但是除了這些偶爾的爆發,他們的大部分作品欲語還休,寫滿了虛虛實實充滿了共情可能的時刻。“草東”的歌詞里充滿了磅礴大氣的意象。《山海》里“轉身向山里走去”、“轉身向大海走去”的嘶吼,配上像極了法國意識流影片的MV,恍惚如同閱讀文學作品。
比起上一個十年執著於小情小愛、歌頌小確幸的臺灣小清新樂團,“草東”仿佛一杯帶有後勁的烈酒。也因此,從出道開始,他們就被評價不像臺灣樂隊,反而更接近萬年青年旅店和民謠歌手宋冬野。
但是從曲風和旋律上,“草東”與海峽對面的這些音樂同行其實並沒有太多共同點。吉他、貝斯、鼓的標準三件式配置,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多編曲的花樣。他們的歌往往以Riff動機開始,加入了Disco Beat,因而在現場演出時也能帶來讓人產生扭動跳躍的沖動。
在他們的作品中,能聽到The Wombats、Beat!Beat!Beat!這些新世紀後才冒頭的搖滾樂團的影子。大拍節奏搭配耐人尋味的短歌詞,讓他們的每一個演出現場都從來不缺少歌迷的大聲合唱。
雖然樂評和網絡議論都將“草東”視為“魯蛇世代”的發聲者,然而比起表達青春愁苦的“那我懂你意思了”或是工商士農生活的“玖壹壹”,在清一色的直抒胸臆的臺灣音樂現狀下,“草東”反而顯得與現實若即若離。而似乎正是這種距離,幫助“草東”在香港、北京、上海、廣州都找到了共鳴者。
有臺灣樂評人曾經評價:“‘草東’令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是,他們的創作聽似猜不到一個‘實點’,卻又踩到了‘實點’,那些驟覺‘不痛不癢’般的句子,帶著頹靡或自憐自憫的感覺。”
作為出身校園的樂團,“草東”具有超越年齡的成熟,無論是詞曲都遠超校園樂隊普遍的青澀。他們語焉不詳的歌詞帶著幾分遠離城市感的粗糲,如同他們的團名一樣,高高矗立在陽明山頂,隔岸觀火般洞察著世間的冷暖。
(資料圖)
(資料圖)
還記得嗎?曾經大家一起吐槽這個天王、那個天後的演唱會門票太貴。買張位置好點的門票要吃土幾個月,寶寶心里苦啊……現在,有了這個黑科技,這樣的日子將一去不複返了!為什麽?快戳視頻!
今年美國CES上,一直被三星索尼等巨頭壟斷的數碼影像“最佳創意獎”第一次被中國企業拿到!而且是一家成立不久的創業公司哦!此處應有掌聲有木有!這個創辦不算久的公司,憑什麽擠掉巨頭、拔得頭籌?這個小小的六頭魚眼全景相機,里面有哪些炫酷的黑科技呢?
在大眾越來越重視視覺體驗,講究沈浸感的時候,一大波全景相機正來襲!從基於Go Pro 攢機的 Google Jump,到物美價廉的的諾基亞OZO 一體機,科技巨頭們紛紛搶灘市場,這個市場也開始有了走向紅海的趨勢。
為什麽要做全景相機?
簡單說,全景相機是為VR 提供內容的。雖然很多公司都說自己是做全景相機的,但這些產品更多只是單純的普通定焦全景相機,沒有3D 立體效果,所以沒有相應的沈浸感,談不上真正的VR。從技術角度說,這是很多全景相機的一個硬傷。而這期《媞問創新》節目談到的六頭魚眼相機,是國內第一個3D 全景 VR 相機,主打 360 度立體視頻拍攝,並且兼具自主研發的 3D 無縫拼接技術,實現 VR 內容的直播錄播制作。正是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讓這個國產的全景相機能夠pk掉過巨頭,一戰成名!
什麽是全景相機的技術壁壘?
這是我在采訪中非常關註的一個問題,在采訪中,陳丹告訴我,全景相機的競爭力核心分兩個方面,一個是硬件,另一個則是軟件層面的拼接算法。拼接效果的質量不僅決定了視頻的觀看效果,更是體現技術水平的關鍵。
看到科技做的是由六個平行魚眼攝像頭組合而成的相機,也是能夠真實呈現3D全景效果,而且兼顧便攜性的最低配置數量。相機呈現的是4K*4K的效果,基本上能夠實現一秒一幀的高質量後期拼接速度,而直播拼接則能達到一秒 30 幀。
現在的全景視頻,需要素材後期通過軟件拼接。那麽相機內進行拼接可以嗎?
陳丹認為,就目前業界的技術水平來說,要實現相機內拼接並不現實。因此他們還是采用了另外自主開發軟件進行拼接的模式,操作起來比較容易,可以用遊戲級的處理器就能進行剪輯和拼接。
好的VR內容怎麽進行有效傳播?
現在看來,國內的一些視頻平臺,受限於帶寬和解碼技術,即使有了好的視頻生產工具,讓消費者體驗到好的內容也是一個問題。作為VR內容生產的公司,和相關的視頻平臺對接合作,一起解決技術上的問題,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路徑。
全景相機的商業模式:2B還是2C?
現在很多市面上能買到的全景相機都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因為價格比較便宜,所以拍攝和輸出的圖像質量並不理想。陳丹告訴我,與消費級相機不同,他們走的是專業級的道路,主要面向的還是電視臺、工作室,以及有VR直播需求的一些平臺,也就是To B端的。換句話說,他們的模式是,先在B端推廣產品,當更多的人因為優秀的內容而開始關註3D全景相機後,才能逐步向消費者推廣。
在餐飲、外賣、電影、酒店等品類之後,景點門票將會成為2017年O2O平臺的競爭焦點,但是這個市場並不是靠補貼大戰可以定局的。
越來越多的生活服務可以在手機上獲取。最早的酒店機票預訂催生了大量的OTA平臺;過去幾年強勢崛起的在線電影票務平臺則拉動了中國電影市場;餐飲O2O平臺也從提供團購和點評信息升級到提供在線定位服務,現在O2O平臺們正在角逐下一個殺手級場景:景點門票市場。
景點門票成為新的O2O核心戰場
今年1月,去哪兒任命83年出生的“少將”耿保坤為玩樂事業部CEO,宣稱要從美團手中瓜分門票市場的蛋糕。3月23日,美團點評宣布與國內知名景點商家海昌海洋公園進行戰略合作,青島極地海昌海洋公園在美團點評上開通官方品牌館。在去哪兒(攜程)和美團點評之外,還有驢媽媽、同程等旅遊OTA平臺早已在景點門票市場布局,驢媽媽在長三角地區的門票市場更是耕耘多年。
O2O平臺最親睞高頻次、標準化的殺手級場景,此前,酒店、機票、外賣、電影是他們的競爭焦點。不過,眼下這幾個場景基本已定型,每個平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很難再有變化。現在平臺開始瞄準次高頻或者說中頻場景,前不久阿里巴巴收購大麥網就體現出高頻場景之後搶中頻的思路。
景區門票對於O2O平臺而言,就屬於一種非常優質的中頻場景。
相對於其他旅遊產品,門票有較高的複購率,尤其是城市周邊景區,比如遊樂場、滑雪場、野生動物園、海洋公園等等,一個家庭每年都會去幾次,尤其是在消費升級、體驗式消費興起、自駕遊普及、二胎政策開放等周邊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景區門票市場也在日益壯大,有數據顯示,出遊用戶的平均消費頻次較2014年和2015年的1.2次/人和2次/人上升到2016年的3次/人。
不過,這個市場的在線化程度不算高。2016年中國景區門票預訂總交易額達到1200億,其中在線渠道門票預訂交易額約為128億,占比約為10%,但同比增長64.5%。就是說在線預訂門票還沒有成為主流習慣,但卻在高速增長。這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O2O平臺紮堆其中就可以理解了。不用懷疑,O2O平臺會讓手機訂景點門票成為主流習慣,就像電影市場上曾上演的故事一樣。
價格戰在景點門票市場徹底失效
與電影票大戰不同的是,景點門票大戰並不是靠補貼大戰就可以定勝負,用戶看電影時更關註電影本身,哪家平臺的電影票便宜就用哪家的App購買,然而去景區旅遊卻會關註服務、產品、周邊以及售後諸多環節,並不會只看價格。事實上,過往的種種經驗告訴我們,太便宜的旅遊產品基本都不靠譜,部分用戶對於價格太低的景區門票反而心懷芥蒂。
早在2014年,同程旅遊就曾掀起“1元門票”的價格戰,比電影、外賣補貼大戰更早,之後其他平臺都有跟進,尤其是在春節這樣的黃金時刻促銷大戰更是家常便飯。不過,幾年下來,從數據來看,價格大戰即沒有讓在線買景區門票成為主流習慣,也沒有讓這個市場定型,價格戰在景區門票市場失效了。因此,2017年O2O巨頭們也已不再主張打價格戰,而是進行綜合較量。
第一,景點之爭。
O2O門票平臺都在接入更多景點,給用戶更多選擇,除了景點數量之外質量也至關重要,頂部景點多就意味著景點質量高。美團近日與海昌集團實現戰略合作, 更早之前還簽約了包括迪士尼、英國默林集團、橫店旅遊集團在內的頂級商家,現在一共與超過2萬個景區景點達成合作。驢媽媽則拿下了江西三清山、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等景點的網絡獨家代理權,還與黃山風景區、常州中華恐龍園、長隆、成都歡樂谷、三清山等多家景區深度合作。
平臺要能吸引景區尤其是頂部景區,最重要的是要給其帶來實際好處,即優質客流,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2016年美團點評景點門票業務突破6700萬張,連續兩年取得行業第一,成為中國最大線上客源地。之所以能夠賣出如此之多的門票,一個關鍵原因在於美團點評在餐飲、外賣、電影等領域取得領先之後,已經擁有中國最多的生活服務消費用戶群,即6億用戶。這些用戶還有年輕化特征,其消費理念更重視品質而不是價格,消費力日益強勁,以酒店預訂數據為例,2016年美團點評平臺上高星酒店銷量猛躥,同比增長超300%,用吃喝玩樂撬動住和遊的效果明顯。海昌選擇與美團點評深度合作的關鍵就是因為嘗到了甜頭:2016年全年,海昌旗下9個景區新美大線上出票量近150萬,交易額超2億,環比增長61%。
當頂部景區選擇一個平臺之後,就會形成頭羊效應,吸引更多優質商家,美團點評的優質商家合作達成只會越來越多,這又將進一步吸引用戶預訂帶來更大的客流,最終有望上演馬太效應。
第二,品質之爭。
只接入景區是不足夠的,還要看這些景區在平臺上售賣什麽服務。
如果說O2O平臺不斷打價格戰,最終帶來的結果是倒逼景區降低服務水準,進而影響消費者體驗,這種“負促銷”並不值得提倡。眾所周知,旅遊產品有著“三低”特點:重複消費率低、用戶黏性低、平均利潤率低,因此,整個旅遊行業存在許多弊端,尤其是雲南等旅遊目的地省份更是頻繁爆出負面案例。隨著中國消費升級的潮流,人們越來越追求“更好的”,包括更好的旅遊,如果中國景區跟不上就只能眼睜睜看著用戶去東南亞或者其他旅遊發達的市場。近年來,中國政府也提出智慧旅遊概念,希望借助互聯網等手段來刺激旅遊行業提檔升級,迎合消費升級的訴求。
這對O2O平臺來說是一個機會。他們可以用技術手段給商家賦能,幫助其帶來更多客流的同時,讓其更了解顧客需求,進而精準地推出產品和優化服務,提升體驗。在雲南旅遊惡性事件頻發時,攜程CEO第一時間給雲南發布公開信就表明O2O平臺希望去解決旅遊產業的痛點,美團點評在去年8月進行架構調整時成立了“互聯網+大學”,希望通過互聯網技術來提升行業的效率。
對於景區的品質升級,驢媽媽的說法是門票市場已經走過了價格競爭的1.0時代和活動運營的2.0時代,進入3.0時代必須圍繞“專註、專業、專一這三個方面全方位的競爭”。美團點評的酒店旅遊業務也提出了品質戰略,加大引入洲際這樣的高星酒店,在景點市場同樣在供給側投入,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服務幫助景區優化服務,在節假日等場合與景區合作推出優質的產品,在與海昌海洋公園合作時,美團點評的“官方品牌館”功能上線,將會成為優質景點商家的類官網,實現展示、互動和銷售等功能,此舉也意在引導商家更多地關註旅遊品質和用戶體驗。事實上,美團點評給自己的定位也是服務於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升級,滿足人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門票市場的品質戰略符合定位。
第三,品類之爭。
眼下中國景區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是,過度依賴門票收入,占比高達80%。用戶覺得門票太貴,景區則稱自己賺不到錢。反觀海外旅遊市場,許多景區門票都是免費或者低價的,再通過景區內門票、周邊消費盈利,換句話說,門票只是獲取用戶的入口。國內高星酒店的客房收入占比平均只有43%,餐飲及其他消費分享著酒店內的其他收入來源,這樣的模式值得景區借鑒。
中國旅遊行業現在正在倡導“全域旅遊”概念,以擺脫過度依賴單個景區以及門票收入的狀況。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在線門票市場同樣只是一個獲取用戶的入口。O2O平臺如果能夠圍繞一個用戶,將其在景區旅遊相關的需求都挖掘出來並抓在手里,會創造一個比門票大許多的市場。
在這一點上,美團點評的優勢毋庸置疑。第一,它擁有其他平臺都不具備的吃喝玩樂屬性,這些需求場景可以跟酒店旅遊需求打通,實現交叉營銷,比如用戶在景區內的餐飲服務的關聯銷售。第二,它擁有超過6億用戶和500萬商家的大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即可以發現和抓住用戶的需求,也可以幫助商家改進其產品和服務,最後再將用戶與商家精準地連接起來。
總結一下:
在餐飲、外賣、電影、酒店等品類之後,景點門票將會成為2017年O2O平臺的競爭焦點,但是這個市場並不是靠補貼大戰可以定局的,價格戰反而會失效,O2O平臺必須在吸引優質景點、提升旅遊品質和關聯品類營銷上綜合競爭才有望取勝,這是一個鐵人三項的比賽。
房地產經歷了一輪又一輪洗牌後,中小房企越來越感覺到危機。無論是融資還是拿地,這個時代的話語權越來越集中到規模房企。對於中小房企而言,如何突圍成為擺在這些房企面前的問題。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包括弘陽地產集團(下稱“弘陽”)、大發地產(下稱“大發”)均在近期提交招股書,準備赴港交所上市。此外,包括中梁地產等房企也在暗自為上市做準備,希望盡快登陸資本市場。
“這一波上市潮和2008年很像,房企都發現融資開始困難,地產開始越來越難做,只有通過上市才能夠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去發展。”一位負責房企上市的高管告訴記者。
上市潮
今年4月,弘陽遞交了上市招股書,擬以IPO形式登陸港交所。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弘陽擬集資3億~4億美元(約23.4億~31.2億港元)。
2017年,弘陽的銷售額僅178.1億元人民幣,在百強房企中排名第95。當時,弘陽首次提出了2020年達到千億規模的目標。
隨後,這家曾經偏安一隅的中小房企內部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弘陽掌門人曾煥沙正在效仿他的福建籍老鄉——閩系房企老板們,複制這些企業的規模發展路徑:開啟全國化征程、上市、沖擊千億目標。
這里面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搬遷總部和瘋狂招人。今年3月,弘陽集團(上海)總部正式啟用,形成南京、上海雙總部運營的格局。上海作為弘陽的第二總部,設立初期將承擔弘陽集團戰略、投融資、地產投資、產品研發、商業投資、招商等職能。
隨後,弘陽重新配置了自己的高管團隊,從各大主流開發商開始挖人。從目前加盟的高管看,分別有蔣達強(任命為集團執行總裁,分管戰投、經營、客服)、羅艷兵(任命為集團總裁助理,分管信息)、陳彬(任命為地產集團總裁助理兼地產運營部總經理)、鄒高武(任命為集團人力行政中心總經理)、鄂宇(任命為地產集團營銷管理部總經理)、何愛華(任命為商業集團商業運營部儲備門店總經理)、鄒俊(任命為商業集團商業運營部儲備門店總經理)、徐佳彥(任命為地產集團財務管理部總經理助理)、林晨(任命為弘陽海外相關業務負責人)。
從招股書看,目前弘陽依舊是一個區域房企。除了大本營南京,還包括蘇州、常州、無錫、南通、常熟和合肥、馬鞍山、滁州等地,地理位置上均靠近南京。
弘陽方面表示,計劃在長三角,以上海、南京、合肥、杭州都市圈為核心向周邊拓展,選擇性進駐長三角的三四線城市;在華南、華中、西南區域,重點關註節點型城市,例如武漢、天津、重慶、成都、鄭州、長沙等,以及這些節點城市形成的都市圈。
根據招股書,截至2017年底,弘陽擁有25個已竣工項目,40個開發中項目以及21個持作未來開發項目,其中有39個位於南京,14個位於蘇州,擁有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616.9萬平方米。
從融資看,目前弘陽外部融資的主要來源為銀行、金融機構借款及信托融資,招股書顯示,自2015年至2017年,弘陽的資本負債比例分別為119.4%、136%和137.5%,呈逐年上升趨勢。此外,公司的平均融資成本分別為8.38%、7.72%和7.52%。
同樣火線上市的還有大發,這家公司成立於1996年,後者由創辦人葛和凱與另一名投資者成立。2001年,大發地產擴張至上海,並在上海設立總部,至今在上海共開發五項物業,累計建面達48.98萬平方米。隨後,大發地產於2003年開拓至江蘇省,2008年再進入安徽省。
截至2018年2月底,該公司擁有24個多元化項目組合,包括20項住宅物業、三棟商業綜合樓及一個辦公樓層。其中,5個項目位於上海,19個項目位於江蘇省、安徽省及浙江省。
截至2月底,大發地產的土儲建面為172.03萬平方米,包括可售及可租的已竣工物業共計20.29萬平方米、在建物業110.36萬平方米及41.39萬平方米的持作未來開發物業,占比分別為11.8%、64.1%及24.1%。
按分布來看,上述35%的土儲位於安慶、23.1%位於溫州、11.8%位於蕪湖,而其大本營的土儲占比僅為9%,包括已竣工的面積6.92萬平方米及在建面積8.51萬平方米。
同樣,這家房企對於規模充滿野心。大發CEO廖魯江不久前在接受采訪時稱,大發地產計劃沖擊千億,提出了五年實現3000億的目標以及項目跟投、利潤共享機制。
不過,這家房企的財務狀況並不樂觀,2017年大發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23.93億元,2015年及2016年則分別為-7.92億、8.55億元。
融資方面,銀行貸款為大發的主要融資手段,此外主要是信托融資。截至2017年底,大發地產的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包括即期及非即期借貸)為59.87億元,未償還銀行貸款為39.75億元,未償還信托融資及其他融資約為20億元。2017年,大發共與平安信托、中國華融及中航信托三家金融機構訂立五單信托融資計劃,規模近20億元,利息最低為8.3%,最高達12.9%。
負債方面,2015年~2017年的凈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96.5%、150%及269.8%。明顯高於同行水平,為其未來的發展帶來隱患。
除了上述兩家,發跡溫州隨後將總部遷至上海的中梁地產同樣計劃上市,其內部一直在緊鑼密鼓進行準備,希望可以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實現新的發展。
最後的門票
“很多中型房企面對市場競爭均需要更多資金進行擴張,登陸資本市場是實現規模增長的重要一步,將為其下一步規模發展做好準備。”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告訴記者。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預計,2018年TOP4房企總規模或近3萬億,未來房企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TOP10房企集中度有望達35%。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約50家房企提出了千億計劃,從競爭格局看,每家開發商雖然提出較高目標,但是完成難度將越來越大。
對於中小房企而言,要麽擴大規模,要麽可能就會面臨被吞並。
以銀行融資為例,目前國內主流銀行均只對TOP50甚至30的上市房企開放融資,如果未來沒有在這個名單內,便無法拿到更加便宜的資金。對於這個資金密集的行業,較低的資金成本將成為發展快慢的制約因素之一。
此外,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更利於發行海外債,融資成本較目前境內而言相對較低。
今年5月,新昌集團公告稱,正與有意對公司的股本證券進行投資的潛在投資者保利置業進行洽商,該潛在投資者有可能成為公司主要股東(即持有超過10%,但低於30%的公司普通股)。
這家公司就是因為規模過小,很少現金投入一個項目,隨後造成危機,如今可能要大股東易主。
“大房企可以分散風險,這邊市場不好其他市場可以彌補,而相比於區域房企而言,有更大的調配空間。”一位TOP20房企營銷總告訴記者。
對於這些中小房企而言,拿到資本市場入場券顯得尤為迫切。而這張門票是否可以拿到,拿到後怎麽辦,可能是擺在這些房企面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