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比下周星馳 黃渤兩年吸150億票房

2013-12-02  TCW  
 

 

二十多年前,他只是個跑遍中國各地的駐唱歌手,甚至當過工廠老闆。想一圓星夢,還因為長得太醜,被北京電影學院拒於門外,如今,他卻是全中國最知名的男演員。

黃渤,這個名字,對現在的中國電影業來說,就是票房保證。這兩年以來,他演出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西遊‧降魔篇》等片,票房累計逾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見一百三十四頁表),成績是當今華語影壇之冠,連中國喜劇大師葛優、香港喜劇天王周星馳,都沒有這樣的吸金能力。

不只票房破紀錄,演技也備受肯定。二○○九年黃渤以《鬥牛》一片拿下金馬影帝,今年也以《西遊‧降魔篇》的猴妖一角,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即使演出不到十分鐘,是本次入圍者中戲分最少的一個,卻仍吸引評審目光。他也是全片最搶眼角色,導演周星馳看了都大嘆,「黃渤把我終結了。」

曾經,走過絕望日子四處走唱,卻等不到發片

不管是成名作《瘋狂的石頭》裡面的混混,或《鬥牛》的農民,還是《一○一次求婚》中苦命追求林志玲的工頭,擅長詮釋各種小人物的他,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卻說「我是笨鳥先飛過。」

笨,是黃渤對自己的形容;醜,卻是演藝圈對他的第一印象。這兩項特質加起來,怎麼看都是一盤死棋,而黃渤卻靠一股撐到底的勁,找到了活路。

電影中,經常演窮人的黃渤,其實家裡並不窮,父母是青島政府官員,只求兒子考上一流大學,當個知識份子。但他從小愛玩、成績差,唯一擅長的只有唱歌,早早便打定主意要當歌手。

於是,念中專(編按:等同於台灣高職)時,他組團到各地駐唱,除了西藏、新疆等地,每個省分都走過,幾年下來,眼看身邊一起做秀的朋友,有些都發唱片了,自己即使錄了一箱箱的卡帶,向唱片公司毛遂自薦,卻總是石沉大海,「(心情)難過的就是……,每天都是這樣,好像離夢想越來越遠了,你會問自己,我要這樣嗎?我一定要在外面這樣跑嗎?」

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讓黃渤也曾一度放棄,回鄉開工廠掙錢,但放不下星夢的他,只當了兩年老闆,又跑到北京繼續唱歌,直到二十六歲那年,一通電話,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終於,等到大銀幕演出經歷比人多,不用演就像

「一通電話說,『過來演戲吧,』就開始另外一回事了。」在朋友的介紹下,黃渤拍了導演管虎的電視電影《上車,走吧》,只因為裡頭需要一個會講青島話的售票員,無須太多演技,但沒想到,這一試,讓黃渤找到唱歌以外的另一片天—演戲。

但他不高、也不帥,自嘲「有人一回頭,觀眾就迷倒,而我一回頭,人家只想笑。」也曾被質疑入錯行、長這樣也想當明星,在帥哥、美女林立的電影圈,連續報考兩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都落榜,考到第三年,才錄取新成立的配音班,拿到入行的第一張門票。

不像有人一演戲就暴紅,黃渤自認不是天才型演員,能演活小人物,成為中國草根形象代表,他笑說,全因為那段不順遂的日子,讓他懂得默默觀察,「這是幸運,老天爺讓我去學了好多東西,我見過的東西遠比銀幕呈現的精彩。」

他腦中有個資料庫,放著早年「走江湖」所認識的各類人物,從小販、農民到黑道大哥,只要碰到類似角色,不像其他演員還得刻意模仿,這,就是他的人生經歷,不用演就像。

始終,堅持做到極致一場客串戲,演出五種風格

如果說黃渤的人生際遇,為他開拓了另一條路,不賣高富帥,演好平凡人,反而更寬廣,那麼要做到第一,靠的卻是他那股不平凡的堅持。

「一般演員再努力,可能連導演心中的六○%都達不到,他卻要求做到一○○%,拍好了還會問,『導演,我們可不可以再來一次?』」曾與他合作《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的導演蔡岳勳回憶,即使在第二集中,黃渤只是客串,但一場被綁匪脅持的戲,他卻有哭的、怕的、生氣的,還是被打一拳後再反應等各種表演方式,「別人頂多想一種,他可以想出四、五種,連導演也想不到。」

《一○一次求婚》導演陳正道也說,黃渤對自己的要求,早已超過一個演員,反而像導演,當戲拍到午夜十二點,大家都累了,「他卻找我到房間繼續聊,看哪裡還可以怎麼演,常常從房裡出來都已經天亮了。」甚至有場他跑到馬路上擋卡車的戲,其實後製就可以達到效果,黃渤卻堅持本人上陣,「他認為這樣才真實,就叫司機儘管開,後來真的差一點撞到,連司機都覺得遇到瘋子。」

即使現在名利雙收,但這種為了一個小小的表情和動作,即使搏命演出也不願鬆懈的態度,其實,全來自黃渤心裡的不安全感。

「一開始真的是不安全感,我還能不能夠再好一點?後來變成一種習慣,其實不是不好,就是希望能夠更好。」

等了十年,才換來一線機會,又因為外型劣勢,讓他得竭盡全力演,才有辦法出頭,於是,再次失去舞台的恐懼,是促使他把表演做到極致的動力。

在《鬥牛》中,黃渤飾演一個全村人都被日本軍殲滅的養牛工,全片超過一百分鐘,幾乎都是他與一頭牛的獨腳戲。原本預計四十五天完工,後來拍了四個月,加上拍攝地點在一個山中村落,戲中黃渤為了躲避追擊,常從山下跑到山上,從屋頂再鑽到水溝,還曾有一個五分鐘長鏡頭,一天內重拍了一百三十幾次,他也不曾喊放棄,「拍到第三天我就累吐了,整部戲跑爛了三十七雙鞋。」

不只體力操到極限,這部戲最難之處,是與牛對戲,為了演活角色,黃渤從早到晚與那頭牛相處,從吃草、反芻等各個動作都得細心觀察,甚至連牛走路時重心在哪條腿上,要如何讓牠聽話,都是學問,「只要牠一停,你就得停,就這樣一百多次、一百多次的磨,我真的都可以去養牛了。」

「演到後來是一股勁,我不信這戲拍不成,跟牛較勁,跟導演較勁,他問我有沒有可能做到?可以啊,我就去了。」

從不安全感轉變而成的這股勁,讓他憑《鬥牛》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他的名字也立刻傳遍兩岸三地影壇,從一個被大家看衰的小演員成為影帝,去年至今,更有八部電影在中國上映,比數量、比票房,很少有人贏得了他。

未來,改寫影壇生態突破外在,磨成一線明星

如今,甚至連當初淘汰他的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都說,未來將打破以往只挑外表的標準,反而像黃渤這種有個人特色的人才,還比較吃香。

人生繞了一大圈,才出現一線曙光,所以他把自己逼到極致,即使現在已是華語影壇一線演員,黃渤仍淡淡的說,「我看我演的喜劇,從來沒笑過。」因為,他腦海裡浮現的,永遠只有還不夠好。

訪問時,黃渤一身黑衣、黑帽,戴副墨鏡現身,標準明星打扮,但,他左手卻戴了串剛從西藏求回來的串珠,認真的跟我們說,「要多久一個珠子才能磨成這樣啊?這是念了幾十年、每天幾十遍它才能這樣,你不覺得很神奇嗎?」

原本漆黑、不起眼的串珠,在不斷磨練後才能發亮,這也是黃渤告訴我們的人生故事。

【延伸閱讀】他一演出,幾乎是破億票房保證—黃渤近2年電影票房紀錄

2012年─

片名:《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票房(新台幣):4.3億

片名:《飯局也瘋狂》票房(新台幣):2億

片名:《黃金大劫案》票房(新台幣):7.1億

片名:《殺生》票房(新台幣):9,500萬

片名:《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新台幣):59.3億

2013年─

片名:《西遊‧降魔篇》票房(新台幣):59.3億

片名:《101次求婚》票房(新台幣):9億

片名:《廚子.戲子.痞子》票房(新台幣):12.8億

累計─票房(新台幣):154.75億

資料來源:中國時光網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88

微風營收年增率 把SOGO、新光三越比下去 廖鎮漢十人團隊 闖出百貨成長率第一

2014-04-07  TWM
 
 

 

微風廣場雖然在台灣百貨業業績不是第一,但去年在市場一片低迷中,成長率卻領先同業,這背後仰賴的是廖鎮漢領軍的十人經營團隊,包括總經理岡一郎、親妹妹廖曉喬。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撰文‧許瓊文

去年可說是微風廣場豐收的一年,整體業績年增率雖然只有三%,但是與前三大競爭對手:太平洋SOGO、新光三越以及遠東百貨,三家百貨業績年增率最多只有一.七%相較之下,獨佔鰲頭。

今年微風更預計在信義區開出第四家店微風松高,而接手momo百貨的微風南京,也將在今年重新改裝開幕,第六家店微風信義也預計在明年十月開幕。一連串的展店計畫,讓外界對微風廣場的二代接班人、執行常務董事廖鎮漢刮目相看。「今年將是微風快速成長的一年。」廖鎮漢說。

廖鎮漢跟過去在媒體上看起來,多了些白頭髮,問他是不是因為太忙碌的關係,他笑說,「我本來白頭髮就多,一點也不在意。」去年一整年,確實是百貨業辛苦的一年。

不只是老總》

岡一郎睡北車 力挺廖鎮漢微風廣場開幕時,廖鎮漢才三十歲,在外界不看好下,成功打造台灣第一家貴婦百貨公司;十年後,廖鎮漢打造微風台北車站二樓、一樓及地下室,「證明微風不只會做頂級百貨公司,也能做庶民的微風。」廖鎮漢說。

這一、兩年的快速展店,顯示微風的團隊默契十足,分工清楚,也再次證明廖鎮漢的領導力。首次對媒體曝光的經營團隊,除了外界熟知的微風副總裁兼總經理岡一郎、行銷長廖曉喬之外,其他包括各部門的副總、協理、襄理,也都在微風工作將近十年,多年累積的工作默契,是微風廣場成長最重要的動能。

「我們這個團隊,角色非常清楚,因為我看重專業。岡總,他是台灣百貨的一號人物了,我仰賴他的專業;我妹妹就像是個藝術家,對藝術、設計方面,非常有天分,她的任何設計,我基本上沒有太大意見。」廖鎮漢說。

對廖鎮漢來說,這個團隊是一點一滴累積培養出來的,共同經歷不被看好的「微風廣場」,再打下微風台北車站,培養出共同的革命情感。

二○○七年,微風台北車站開幕時,許多人不敢相信,原本昏暗老舊的車站,竟然可以變身成時尚的美食購物廣場。但其實要標下台北車站,公司內部原本一片反對聲浪,甚至連董事長廖偉志也懷疑廖鎮漢的決定。但廖鎮漢與岡一郎在考察過日本品川、紐約中央車站後,一致認為「機場是一個國家的門面,車站也是,台灣應該要有一個可以跟紐約中央車站媲美的車站。」這是少數廖鎮漢不顧團隊反對,堅決要做的決策。

台北車站之前經過兩次經營團隊換手,都沒能夠做出成績,廖鎮漢標下後也面臨嚴峻的招商挑戰,在兩次延後開幕後,廖鎮漢向岡一郎說:「我們一起睡在台北車站,直到開幕為止。」岡一郎一口答應,力挺廖鎮漢。

就在微風台北車站開幕前兩個月,廖鎮漢與岡一郎幾乎是每天都到凌晨才離開,隔天又一早到現場監工,與經營團隊、廠商不斷地開會討論,終於催生出微風台北車站。

不只是名媛》

廖曉喬掌行銷 熬夜畫提案招商是岡一郎的強項,以他過去在SOGO百貨的經驗,就知道哪些櫃位能發揮最大的坪效。一個經典的例子是,他與廖鎮漢討論以「牛肉麵」作為主題,引進台北票選十大牛肉麵店,按照每年年底的業績競賽,藉此把業績差的店淘汰,讓新的進來。

這一戰,讓微風向外界證明,他們不只擅長經營精品時尚品牌,也能經營庶民文化。

今年六十七歲的岡一郎,與廖鎮漢差近二十五歲,但亦師亦友的兩人,卻培養出獨特的情誼與默契,十多年來聯手打造微風廣場百億成績。岡一郎曾經問廖鎮漢:「你希望我在微風工作到什麼時候?」廖鎮漢用流利的日語告訴他:「我希望你一直做到死,即使你死了,我也要到你的墓前面吵你!」對重視敬業精神的日本人來說,這樣的說法是莫大的鼓舞,「我非常非常感動。」岡一郎笑著說。他對廖鎮漢的肯定,不是只因為他是出資者的身份,而是他看到廖鎮漢在決策上的準確以及細節的要求,令他佩服。

除了岡一郎是廖鎮漢主要的經營核心,自己的親妹妹,同時也是微風廣場的行銷長廖曉喬,更是功不可沒。

過去,外界總是從影劇版認識廖曉喬,「名媛」的稱呼多過「微風行銷長」一職;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廖曉喬每天工作的時間比一般人還長,而且一路從要打卡的專員開始做起。

在美國學習平面設計的廖曉喬,畢業後回到台灣跟著廖鎮漢一起籌備微風廣場,舉凡從平面海報、名片、裝潢設計,到各館的風格走向、外觀,都是廖曉喬負責,「我常常是熬夜畫圖,隔天再到公司向哥哥還有岡總提案,讓他們決定哪一個設計比較好。」若不是廖曉喬自己說,很難相信微風的整體形象、設計,全出自她手。

廖鎮漢也相當信任廖曉喬的眼光,「我告訴她,我沒有背過任何一個女生的包包,不知道為什麼女生要花十三萬元買一個包,所以在品牌或是整體的美感上,我完全授權給她。」廖鎮漢說。

與自己的哥哥共事,對自認「任性」的廖曉喬來說,相當合適,因為廖鎮漢給她很大的空間與包容。「我最不喜歡開會,要我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開會,所以通常是哥哥交辦大方向,我去想設計,畫好圖向他提案,OK就做,不囉嗦。」廖曉喬說。

讓廖曉喬印象最深刻的是台北車站大廳的改裝,雖然不是微風的經營管轄範圍,但為了讓車站整體內裝看起來一致,且有一定的質感,廖鎮漢決定要「附贈」一樓大廳的地板設計、製作送給台北車站。

為此,廖曉喬不知道與設計公司討論過多少次,無論設計、材質都相當重要,「我想要的是大理石、花崗岩那種石材,而且要很大塊,才夠氣勢及質感,但太貴。」廖曉喬因此數次被廖鎮漢拒絕提案。

就在已經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廖曉喬靈光一閃,隨手在餐巾紙上畫出黑白菱形相間的圖案,拿去給設計公司完稿,並採用大塊的磁磚以降低成本,就這樣成為現在台北車站大廳的地板,既經濟又大器,讓廖曉喬相當有成就感。

不只是員工》

老友老同學 年的好默契在高度競爭的百貨產業,廖鎮漢卻有著一支長期共同奮鬥、具革命情感的作戰隊伍。「我週遭的工作夥伴,有超過二十五年以上的朋友,有國小同學,國中時期認識的朋友,很有意思。」廖鎮漢形容公司開會聚餐,就像開同學會。

現任阿舍食堂廠長羅大為,與廖鎮漢是國小同學,在微風開幕後第二年,他就加入微風負責超市部門,有一次在超市被廖鎮漢認出來,廖鎮漢問他為什麼來微風沒讓他知道?羅大為回答:「我不想影響你工作,也不想被你打擾我工作。」現在負責招商的營運部協理高德璇也是廖鎮漢多年的好友,原本負責財務,甚至一度擔任董事長廖偉志的祕書,一路跟著廖鎮漢打拚多年,建立起良好的工作默契。

「很多時候我在外面討論三小時做出來的決策,只要一通電話,團隊就能接手執行。」廖鎮漢形容團隊的合作默契,擅長在成熟的商圈做出差異化,「我們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對於微風未來的藍圖,廖鎮漢非常清楚,「松高店未來會以年輕人為主,台灣目前還沒有一個以teen fashion(青少年時尚),也就是十四歲到二十五歲的流行百貨。」廖鎮漢說,而微風南京則以上班族OL為主要客層,微風信義則走熟齡路線,與微風廣場客群較接近。

過去廖鎮漢接掌微風時,總是被外界批評經驗不足,因此,現年四十三歲的他,很願意給年輕人機會,「年輕、沒有相關經驗、跨界的人才都好。他們可以為我帶來創新的膽量,這個對我來說很重要。」廖鎮漢希望培養有「膽識」的團隊,「新的人進來才能督促我們創新,不斷創造差異化,就是微風的核心競爭力。」他自信地說。

廖鎮漢

出生:1971年

現職:微風廣場執行常務董事經歷:協助父親廖偉志經營微風廣場

學歷:澳洲格理菲斯大學

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

微風集團總營收:

2012年:109億

2013年:112億

2014年:預估12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94

上海藍皮書:上海制造業下行壓力大 占比下探至26%

2月21日,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科研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上海藍皮書:上海經濟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指出,上海制造業下行壓力大,目前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下探至26%。

據中國社會科學網消息,報告認為,2016年上海宏觀經濟運行呈現五個特點:工業發展弱勢調整,政策邊際作用遞減;服務業發展相對穩定,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突出;消費後勁不足,受收入和房價拖累;投資有所穩定,民間投資積極;外貿形勢略有好轉,形勢依然嚴峻。結合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通過景氣分析和情景分析方法,總報告建立宏觀經濟計量模型,預測2017年上海經濟處於基準情景的概率為75%,經濟增速將保持在6.5%左右,指出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底線思維,守住常住人口規模底線、工業規模底線和政府財政收支底線。

藍皮書提到,上海制造業經過長期快速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受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急劇變化的影響,制造業面臨傳統領域產能過剩和新的增長點尚未形成支撐的困境,這使得制造業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放緩。

據悉,上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2020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的底線。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這個底線是否能守得住?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上海完成工業增加值5077.1億元,同比下降1.4%,這是繼2015年前三季度的-0.9%之後第二次出現負增長,而且下降的幅度加大。自2010年以後,上海制造業呈現下行的態勢,特別是2013年以來,更是顯示出加速下行的趨勢。

隨著制造業增長的下行,上海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不斷下降。2015年上海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向下突破30%,降到28.5%,2016年前三季度的這一比重比2015年再收縮2.5個百分點,下探到26.0%。

藍皮書認為,在上海經濟呈現中高速增長的態勢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下降,一方面表明制造業的增速遠遠低於第三產業,服務經濟成為上海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另一方面也說明制造業的發展缺乏新的動力支撐,面臨嚴峻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