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超人盤房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31.html
半年前長實全年業績報告,標題為:「植根香港、放眼全球」,半年後改為「自強不息、商機無限」。

半年前,李嘉誠在本港樓市走勢論述跟今日一樣,同樣為建築成本上升,政策繼續主導,但年初提及:集團將配合市況、房策方向,在本港拓展地產業務。

噢!! 但今次刪除左,僅提加大基建投資,而題標亦無「植根香港」四個字!!

或者,我地唔應該太敏感啩!!

政治及經濟不明朗,繼續貫徹李嘉誠對前景的中心思想。誠哥依然是超人一個:環境困難、不明朗、長和中期業績勝預期,賣野派七蚊特息之餘,中期息又加俾你!

買一號或十三號,到底是買公司前景,抑或用錢,向李嘉誠投下信任一票,實不言而喻。

長實有賣樓,業績報喜,實屬應該。

反而和黃,核心盈利一百三十五億,細心留意的話,李先生再次施展和黃三大護法,再製造神奇!!

所謂神奇,在於核心盈利勝預期,但核心業務EBIT,幾近全數低於預期:
地產、雲售、港口、「3」、赫斯基,其實較之多間券商預計,均有落空。

以地產為例,高盛預測EBIT有四十四億,但官方數字僅為三十七億。

旗艦「3」,外界原本估有三十、至三十二億EBIT,但Sorry,官方數字只有22.8億!!!

一,要解釋「3」點解咁差,理由簡單,因為意大利太差,跟愛爾蘭一樣,均錄得LBIT。

二,要解釋何解核心業務範範都差,核心大數贏預期?當中有三個原因,包括稅慳左、上半年資本開支減超過兩成、融資成本降,亦減輕利息支出。

而最重要是,和黃一直擁有一個業績SUPER BUFFER,就係「財資業務」!!

和黃上半年財資業務EBIT高達22.82億,跟外界估算多大約四分一,而呢四分一,正正是業績勝預期功臣。

財資業務收益按年翻兩翻,盈利貢獻升至7%,和黃解釋為有出售若干上市股權投資及其他投資收益所致。

WELL,和黃盤房始終是最後防線!! 「六哥」法蘭應記一功。

有野賣、有數入,是和黃盈利方程式之一。留意的話,和黃賣屈臣士數百億收益,選擇以儲備方式入帳,而非P&L,中環分析員指,會計制度根本可以BOOK PROFIT,和黃揀 BOOK RESERVES,難道為預留回撥?

為下一次盈利做準備? 情況等於賣左樓,唔入帳著!!

零售業務去年還有近兩成增長,今年只有9%,最強勁的內地,只得一成多少少!! 咁樣大家應該明,為什麼當日一度要計劃分拆?

同樣,和黃港口分拆後,最近兩年EBIT增長徘徊低單位數。按此推斷,李先生稍後似乎會從電信或房產組合二揀一,從近期情況,難道後者叫糊機會較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42

一張圖看清香港“超人”李嘉誠拋售了多少內地資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0-02/867150.html

 

原標題:香港超人這一年

鏈接:http://finance.ifeng.com/business/special/picture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81

超人拍檔炮製「偉哥石榴汁」

2014-11-13  NM
 

男士恩物「偉哥」,又有新搞作啦!早前內企白雲山(874),同誠哥旗下的和黃(13)合作,研製中藥版偉哥「鐵瑪」;最近佢竟然同有「偉哥之父」稱號嘅穆拉德,計劃研發「王老吉穆拉德石榴汁」。

當年穆拉德曾經以發明偉哥「一氣化氮理論」,拿了諾貝爾獎,早已走進內地賺人仔,並加入白雲山母公司廣藥集團,擔任研究總院院長。這款新產品「王老吉穆拉德石榴汁」,小宗即管簡稱為「偉哥石榴汁」,即係喺石榴汁中,加入類似偉哥的藥物機制,可以保健人體的泌尿系統。白雲山話,當中的「技術含量非常高」,通過石榴抗氧化的作用,幫助人體產生更多的一氧化氮,達至保健腦神經、心血管和泌尿系統的效果,甚至有抗陽痿作用添!不過小宗擔心石榴汁太好飲,飲得多會「當眾出醜」啫!產品雖然推出未有期,但上月公布這款新產品後,白云山股價就好似飲咗「偉哥石榴汁」咁,連升幾日,不過藥力似乎未夠強,過多幾日,股價又「回軟」番晒。

本週轉凍保暖富豪外賣檔

「工廈王子」楊國佳近日又再出動,四圍覓食。《中環寸嘴》工廈小王子楊國佳除了富豪飯堂,亦涉足不少私竇,其中跑馬地彭慶記食家屬其中之一,呢間小店家鄉菜一流。上週五立冬,小王子整咗碗蛇羮、臘味煲仔飯,原來賭王三太、四太都好鍾意喺呢度叫外賣,叫司機攞返屋企在家享用。寸嘴楊話:「有好多有錢佬唔好意思踎喺入面食,咪叫司機來攞走外賣。」又係嘅,唔係個個富豪學得小王子咁 ,踎得大牌檔,又上得福臨門o架。

飛甩「薑融 」山雞變鳳凰

呢排傳媒股炒得㷫烚烚,謝霆鋒入主漢傳媒(491),股價狂升,讓散戶都能嘗到他炮製的「十二道鋒味」。另外有間叫先傳媒(550)嘅,亦宣布賣盤,大炒特炒。呢間先傳媒,經營大家熟悉的《Recruit》。想當年,《Recruit》就係由反佔中大聯盟發起人周融創辦,仲搵到老闆鷹君(41)主席羅嘉瑞入股。不過咁喎,《Recruit》喺周融手上,業務每況愈下,公司資金不足,股價由上市初期嘅一元七毫,暴跌九成至一毫九仙,害死唔少人。唯有搵來現任主席劉竹堅做白武士,周融持股被稀釋,同年更走埋。此後劉竹堅進軍內地,股價先至由當年低位,爬番上現在一元七毫,更多次有息派添。無咗「薑融」,山雞變番鳳凰,香港都得o架。

疾風知勁草習總有潛台詞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以「疾風知勁草」贈梁振英,這句源於唐太宗李世民的五言絕句《贈蕭瑀》,上一句「疾風知勁草」,下一句是「板蕩識誠臣」。表面上看,讚緊CY夠勁揪喎。但事實係咪咁呢?睇埋最後嗰兩句先,係:「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仁、義就似乎唔係講緊CY喇;而古時獲贈金句嘅蕭瑀,雖然被唐太宗讚過,但由於佢份人太強硬,好鬥,最終下場係被罷爵貶官,最後仲鬱鬱而終死埋添!所以CY,你都唔好開心得咁早!

壹週圖片信置「筍盤」登場

唔係講緊信置(83)近日賣緊嘅玖瓏山,而係主席黃志祥嘅三位公子呀。可惜,長子黃永光已結咗婚,仲已經有一子一女;所以各位OL,可以將焦點放喺二仔同細仔身上。今年二十六歲嘅黃永龍,係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畢業,身上多了一份書卷味,依家負責集團管理及租務工作。而黃永耀,則一樣係Columbia U畢業,加入集團不久,做緊項目助理。雖然兩位公子仲未進身董事局,但來日方長。識揀,梗係揀呢類潛力盤啦!

金牙大狀講嘢有種嘅就公投

董建華老驥伏櫪,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再次對特區指指點點,當然唔少得講佔中。佢話民主係少數服從多數,而最近有民調指超過七成人反對佔中,故此佔中應該結束云云。小圈子選出來嘅老董尊重民意,真係一百歲唔死都有新聞聽。好啦,聽你老董支笛,佔中收兵,咁其他民調又使唔使聽呢?民調長期顯示689嘅支持度係負數,咁佢係咪老早就應該鞠躬下台以謝港人?可以肯定,如果689依照民調指示辦事,唔使等到老董出聲,佔中已經解決咗啦。仲有,民調局限性大,未必作得準。學得老董咁講,實現少數服從多數嘅民主,咁不如嚟真嘅,由全港市民就831框架嚟趟公投,睇吓點?老董,your mov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019

大勢已去超人李揮別香港

2015-01-15  NM

 

李嘉誠,香港無人不識的首富。他不單是馳騁商界的「超人」,也曾是雄霸香港地產、電力、電訊、零售、以至港口運輸的「李氏力場」。在香港,像他一樣的真正華資大孖沙,已買少見少;他在記者會上吐出的每一句話,都是金科玉律。但上週五的長和系世紀重組記者會上,李嘉誠為香港的政、經狀況暢所欲言,當中隱含着他對香港未來的啟示。上週長和系宣布世紀重組,關鍵是將集團的註冊地點,由香港改到海外的開曼群島,意味誠哥終於身體力行「遷冊」。九七年長和系已曾重組,由和黃提供資金予母公司長實,趁低價吸納並發展中港地產業務。十七年後今次重組,剛好相反,以地產得來的資金「供養」長和海外發展,保住超人李多年來打下的江山。誠哥在中港兩地的影響力,已日漸褪色;回歸前後他已講過:「一時經濟好壞並不擔心,只擔心社會和諧、政策結構有否改變。」前年他又公開說:「香港不能人治。管治失當一夜間可蕩然無存。」誠哥的預警,香港人必須參透。

近年長和系發表中期業績,已取消記者會,更多次傳出誠哥不再面見記者。上週五的重組記者會,李嘉誠親自出馬,逐一回答記者疑問。會前記者都議論紛紛,猜測今次是分拆?私有化?還是重大收購?揭曉原來是世紀重組!今次重組,簡單來說就是將長實及和黃的資產合併再分拆。除了遷冊,長和系內的海外基建、石油等非地產業務,將歸入新公司長江和記實業(長和),而長和系內的地產業務,則會分拆出來,至新公司長江實業地產(長地)。李嘉誠由直接持長實四成股權、及間接持和黃兩成股權,變成直接持有長和及長地各三成股權,意味誠哥睇好海外,睇淡中港地產。八十有七的誠哥,在記者會中顯得中氣十足,甚為精神。他對重組大計十分滿意,直言:「總之一定好!你信我就信我。」過去兩年,他曾說過長和系不會遷冊,今次自然被在場記者群起追問,李嘉誠解畫說:「喺過去十多年,百分之七十五的新上市公司,多為來自國內的公司,都是在開曼群島註冊,再在香港上市,當中有民企、國企,一樣以此方法上市,所以無文章可造。」李嘉誠的答覆一直未能令在場記者滿意,李澤鉅最後沒好氣的說:「解釋咗N咁多次,要砌生豬肉都冇得講。」

政經不通

今次重組,誠哥是綜合多方政治及經濟形勢考慮下,所作出的重大決定。一名認識李嘉誠二十年的銀行家指,今次舉動,給商界的感覺不只是遷冊、而是有「走難」的感覺、將重心放於海外。「佢睇唔好大陸。習近平近年打貪的力度太辣太大,去得太盡,會唔會習近平人身安全都有問題,到時邊個上場?到時政策又會變喎。」此舉正是避開政治風險。李嘉誠兩年前受訪時說過:「無法預測政治變化,只能以智慧作出對股東有利的事。」事實上,李嘉誠早年直通上世紀領導人鄧小平,與江澤民關係最為密切,與胡錦濤也不差,但與習近平卻未見交情,政治經絡打不通,發展自然亦難與昔日相比。去年九月,董建華率領富豪訪京,大合照時李嘉誠雖被安排在習總旁邊,互相俾面,但今次在佔中後敏感時刻安排遷冊,貫徹其資本家本色。一名市場人士指:「中央會覺得,係咪咁唔俾面呀?但誠哥已計過晒所有負面影響,覺得利益更大先會做嘅。」近年香港的營商環境被政治主導,社會愈來愈激進、分化,地產電訊等重要領域亦被內地中資入侵。認識李嘉誠的銀行家指,誠哥海外資產豐厚,是最有本錢走出去的華資財團。「香港仲有邊個大孖沙,好似李嘉誠咁有條件搞重組?新地、大劉相繼出事,政治好唔穩定。李嘉誠擺明撐唐唐,同CY又唔係好朋友,難聽啲講,重心搬往海外,有咩事都無咁易凍結佢資產。」

地產角色由中資取代

事實上,自CY上場後,長實有兩年時間都無投得任何土地,直至上月才「執死雞」,較市場預期下限更低價、約廿億元投得深水埗海壇街一個八萬多呎重建項目。長實鮮有「入市」買地,香港的土地儲備亦由一二年的四千萬呎,大幅下跌至最新只有八百萬呎,被會德豐、新地等迎頭趕上。一三年售樓目標三百億,但最終全年只賣得五百個單位,套現五十億元,成績大倒退。李嘉誠在年報中亦為賣樓成績差解畫:「利息、建築成本及經營開支持續上揚。」香港樓市難玩,在香港致富亦由以往的地產變成科技、賭業,李嘉誠的富豪地位被馬雲、馬化騰等追貼。加上中資地產公司如中國海外、保利、萬科等積極來港「搶食」。翻開長實年報,賣樓收入大減,要維持整體收益就要靠「阿仔」和黃支持。一三年,長實來自和黃的貢獻比例,由去年的四成增長至四成四。李澤鉅在去年一次分析員會議上,亦曾表態說:「不會和地產談戀愛,會在基建投入一些時間。」

Victor Discount

而李嘉誠最關注的,當然是大仔李澤鉅能否成功接棒。但面對地產界大洗牌,亦要為政治籌碼不及他的大仔盤算。李嘉誠前年接受《南方都市報》訪問時,這樣形容大仔:「自己不喜歡應酬,Victor比我不喜歡的程度更甚。」李澤鉅商界朋友少,政治能力亦薄弱。他雖為全國政協,但前年選全國港區政協常委,李澤鉅雖成功當選,但竟有二十張反對票,成為全場最多,據聞投反對票者,正是一眾「梁粉」;轉軚挺梁的新世界主席鄭家純則高票當選。 李澤鉅與「梁粉」不咬弦,與其處事作風強硬不無關係,大家硬鬥硬。當中包括前年拆售雍澄軒酒店當住宅,由李澤鉅拍板,但事前並沒有與政府溝通,亦揭露了地政的漏洞,陳茂波、林鄭及CY以「口水戰」先後公開指責長實,但李澤鉅無面俾,一直堅持做法合法,最終要證監以涉嫌違反「集體投資計劃」,長實才決定取消交易。而同年碼頭工潮愈鬧愈大,更觸動北京神經。惟李澤鉅態度強硬,有指最終北京「發功」,要求李嘉誠出手,和黃才向外判商拋出加薪方案。自李澤鉅接棒後,不少財經界人士都把他視作「Victor Discount」,認為他為人太計較,中港官員也不會如俾面誠哥一樣俾面他。重組淡出香港,正好減輕了李澤鉅接掌後為集團帶來的「折讓」,也為免日後出事時,朝中無人難辦事。

兩次重組結果相反

回顧歷史,長和系已不是第一次重組,上一次在九七年一月,確立此後的垂直式控制,即李氏控制長實、長實控制和黃、和黃控制長建。當時長實直接控制和黃,其盈利表現亦受惠於和黃收益的增加。而在重組後數個月,政府陸續推出打擊樓市過熱的措施,同年尾董建華宣布八萬五政策,樓價大跌;翌年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股市亦暴瀉。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前副教授林本利說:「當時李嘉誠睇到地產會唔掂,可以搵和黃養住長實。」風暴過後,長實亦透過和黃的派息,在中港兩地發展。去年和黃分拆屈臣氏,向長實派了二百億元股息。今次重組,時移世易,長和分拆長地出來後,長地會持有中港兩地物業銷售及酒店收租等業務。長地會向銀行貸款五百五十億元,並給予長和作為分拆地產業務出來的補償。這正好讓長和有一筆額外資金發展海外,而長和主要發展海外基建等公用事業,派息穩定,情況就如「收租」養「收租」。即使後代難與自己的智慧及魄力相比,八十七歲的李嘉誠,選擇這樣規劃集團未來方向,可保千秋萬代。

超人撤資之路

長和重組 一雞四味

誠哥向來無寶不落,絕頂聰明的他,從來profit-oriented,做每個決定都能為他帶來多重着數。今次長和系合併,雖是「撤」的一步,但自然仍會有錢落袋:

1. 派息俾誠哥更彈性 從會計角度上,在離岸註冊的公司好處甚多。據資深會計師林智遠表示,香港成立的公司,若換股時,都要繳交釐印費,離岸公司則可豁免;而且,香港的公司,只有已實現(realised)的盈利才可用作派息,「即係收入十蚊,要減去成本中的九蚊,剩番一蚊係真實的盈利,才可以派息,但離岸公司有可能你收到十蚊就可以派十蚊息。」過去長實、和黃因物業重估產生的賬面盈利,都無法用作派息,但轉為離岸公司後,就不受此限,只要有錢即可大派特派,所以誠哥坦言日後有望增加派息,作為大股東的他,就袋袋平安。2. 避開會計新惡法另一方面,在香港會計制度中,控股公司如持有子公司五成股權或以上,便要以「綜合法」入賬,即子公司的資產和負債,要按比例計入母公司的資產和負債中。現時長實持和黃49.97%,低於50%,故只需以「權益法」,將資產減去負債入賬,不用合併賬目,但卻有如金剛箍,限制長實增持和黃。事實上,由於和黃負債高達三千三百多億元,若以「綜合法」入賬,長實的負債率將由百分之九,急升至百分之二十二,而市值對資產淨值折讓,亦會大幅擴大。去年會計採用新制度,若母公司對子公司有控制能力,就要合併入賬,這加速長和重組的需要。一二年,長實更換沿用三十九年的核數師德勤,改用羅兵咸永道,會計界傳聞就是德勤不願應誠哥要求、繼續分開入賬所致。現時長和系重組,長實不再持和黃,一了百了。3. 誠哥平價增靚貨對誠哥而言,今次重組最關鍵是:看準時機。過去一年,和黃股價一度升至一○七元高位,貼近長實價位。但去年底受油價急跌拖累,持有赫斯基能源的和黃,其股價節節向下,至上週五公布世紀重組時只收八十七元,今次重組,誠哥就以此前五個交易日的平均價,來釐定換股價格基準,這樣雖對和黃股東無着數,但作為長實大股東的誠哥,卻能變相平價增持和黃資產。更令人佩服是,今次重組不涉真金白銀收購,交易成本近乎零,只涉及顧問費、律師費等「雞毛蒜皮」費用。4. 員工改組效率更好在昔日的「垂直式」架構下,作為大股東的誠哥,以往要靠和黃派息給長實,再由長實派息給自己,日後便可簡化流程縮短時間,收息收得更爽。日後誠哥要出售或分拆和黃旗下資產亦更容易,「以前香港公司要法院批准,又要經過和黃同長實股東表決,以後只係要長和股東表決就得啦。」另外,長實作為主要地產商,卻持有長江生命科技、飛機租賃等非地產業務;而和黃作為綜合企業,又持有長江集團中心、黃埔花園等地產業務,兩間公司業務不專注,除令股值有折讓,管理上亦不夠效率。「長實作風是華資公司,較多華人,和黃就較為西化,兩間公司文化組織不同,易事倍功半。現時重組後業務統一,員工大執位可簡化流程,工作效率更好。」一名投行高層表示。

盧森堡避稅天堂

除了開曼群島,誠哥一早有將公司註冊在避稅天堂盧森堡。根據國際記者調查組織(ICIJ)的報告,和黃公司的名字亦出現在盧森堡註冊的避稅公司名單上。另外,李嘉誠基金會亦將旗下赫斯基能源股份,透過兩間巴貝多的公司(位於加勒比海與大西洋邊界上的獨立島嶼國家),借予盧森堡一間空殼公司。而該空殼公司在借股期間,可接收赫斯基能源所有派息,變相避稅。曾經是亞洲金融集團總裁陳智思手下,人稱「眼哥」的財務高手,現時亦長居於盧森堡,幫誠哥守財。

長和長遠不吸引

本週一長實及和黃股價分別上升一成五及一成三,和黃股價更一度重上一百元。不過,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前副教授林本利就睇淡長和,「和黃收入主要來自英國同歐洲,佢賺英鎊、歐元,但又借落好多美元債。而家美元升值,英鎊、歐元貶值,變相令佢賺少咗錢,又要還多啲錢。」根據年報,去年和黃超過四成收入來自歐洲,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地,但美元債有近七百億港元,佔總債務三成,其餘為歐元、港元等。另外,重組後長和從誠哥手上增持百分之六加拿大赫斯基股權,總持股達四成。雖然長實副董事總經理葉德銓,在上週五的記者會上,講到要「求」誠哥才肯「割愛」減持,是「慷慨」股東之舉。但誠哥真係有益人?事實上,因為近期油價大跌,赫斯基能源股價已從去年中高位三十七加元,跌至二十五加元,跌幅逾三成;赫斯基能源亦宣布今年將削減資本開支十七億加元,意味經營收縮。除了赫斯基,和黃旗下其他能源業務公司如港燈,聯營公司如UK Power Networks及Northern Gas Network;加上其他需倚重能源的業務如電廠、碼頭、油礦等俱會受重大影響。重組震撼市場,不過老股東話照跟誠哥搵食。曾淵滄是長和系老股東,當年以幾蚊雞買入,持貨廿多年,「揸咗廿幾年,仲部署咩鬼!但今次重組後,超人喺公司嘅地產持股量係跌,非地產業務嘅持股量係升,咁已經係最大嘅信號。」曾淵滄估計,李嘉誠未來將增持長和,但不會減持長地,「再減持就好易被人追擊!我都係等收長和同長地,超人增持邊樣,我就會跟佢增持邊樣!」誠哥雖然揮別香港,但留低的投資智慧,仍然影響着每一代香港人。

冷知識:點解長實控和黃有折讓?

「控股公司折讓」簡單來說是指控股公司持有附屬公司後,估值或股價被拉低。以上週五收市計算,和黃的市值為3,726億元,但持有49.97%和黃股權的長實,市值僅得2,891億元,與其賬面股東權益3,790億元比較,存在23%折讓。折讓出現的原因是,和黃屬於長實最重要的資產,投資者會認為,買長實股票,便等於間接買和黃,為免隔山打牛,倒不如直接買和黃股票。有會計師解釋,這是因為利益及控制權力不相等。長實有和黃百分百控制權,卻只得近一半利益,所以有折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63

於鶯: 沒有什麽不可能——從急診女超人到診所CEO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6/149884.html

黑馬說:在新落成的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候診廳等候於鶯的時候,我在想見面時該如何稱呼她,沿用微信聯絡時我對她的稱呼“女超人”顯然不妥……

“於老板——”,前臺小護士的喊聲讓我應聲回望,並且很快意識到這應該是她的新稱謂。幾乎沒有寒暄,我開門見山,“於老板是你的新稱謂嗎?”她答“叫什麽的都有”。

於鶯,上海人,八年碩博連讀後2001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後就職於北京協和醫院,任急診科主治醫師。

2011年,於鶯開通了自己的微博,每天與網友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趣事、糗事、悲催事,豁達的個性、辛辣的語言,把一個協和醫院急診女大夫活靈活現地推送在公眾面前。很快“急診科女超人於鶯”的粉絲數急劇飆升,到目前為止,她的微博粉絲數已經有三百多萬,成為醫療界最火的微博。

2013年6月,她從協和醫院離職。

2015年4月,於鶯參與籌建了10個月的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開業。

 

\文 | 於鶯

一帆風順求學路

於鶯,1974年出生在上海,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秀,小學升初中再到高中都是保送入學。高考填誌願時,和父母有了一點點分歧。父親希望她上外國語學院,母親希望她考財經,而她自己渴望學醫。最終父母尊重了她的選擇,而她報考的第二軍醫大學,卻因視力不合格拒絕了她。

“一怒之下,我就說要考中國最好的醫科大學,於是就選擇了協和醫學院。”沒想到進了協和,一讀就是八年,很多人都被這八年壓垮了,而她“經常出去玩,還不時曠曠課,屬於班里非常調皮的學生”,憑借著超強的學習能力,最終順利完成了學業。

暗潮洶湧職業路

2001年,畢業後的於鶯直接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渴望成為醫生的她終於穿上了白大褂。

“說實話,這個工作帶來的感覺很複雜,一面是快樂,包括跟患者、家屬之間溝通的快樂,治愈疾病的快樂,同事之間共事的快樂;但另一面是些許沮喪,比如自己醫治的患者去世了,被患者家屬和患者誤解、謾罵,還有我第一個月拿到工資條一看,傻眼了——只能吃蘿蔔白菜。”

在醫院這個特殊的地方,尤其是急診科,於鶯見慣了生死離別、人情冷暖,也越來越明白,醫生面對疾病所能做的其實非常少。

“醫生這個職業可以有個人樂觀主義,但說到底其實都是有些悲觀主義的,因為醫生很明確地知道有些疾病是根本不可治愈的,所以很多時候如果輪到醫生自己,比如得了腫瘤,除非早期能夠手術切除,大部分都會選擇不去受罪,順其自然就完了。”

一朝成名微博路

2011年10月,於鶯開通了自己的微博。她說,開微博緣於醫院的一位主任去世,同事在微博上提及此事,她覺得微博可以及時得到消息。開通新浪微博後,於鶯辛辣的語言、幽默的文字,讓人們認識了一個有著豁達個性、超然心態的協和醫院急診科女醫生。

“其實看似平淡的生活里總有閃光點,關鍵看你能不能發現。我在微博里寫了一個丈夫給患病的妻子買包子的感人故事,有人說不就是買個包子嘛......所以,關鍵在於從平凡瑣事中發現美,我很在意那些正面和令人感動的故事。”

讓她始料不及的是,她的微博粉絲數以近乎令人咋舌的速度增長,她因此成了醫療界的微博第一人。於鶯火了,鮮花、掌聲、謾罵、詆毀都來了。她執業的協和醫院,也難免不勝其擾,擔心給醫院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石破天驚辭職路

當於鶯在微博宣布辭職時,在她的粉絲圈,這個消息恐怕和當年劉翔退賽一樣有爆炸效果。

“航母式的醫聯體最終會讓專註於臨床的一線大夫尤其是急診科醫生成為炮灰;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評判體系玩了,我玩不過。”於鶯在微博上列出了這樣的辭職理由。

當然,支持、力挺、質疑、猜忌……各種辭職內幕說甚囂塵上。

她顧不了那麽多,首先要說服家人,“在這兒,女兒40歲還得上夜班。”就這樣一句話,心疼女兒的雙親讓步了。

接下來,她忙著辦理離職手續,每天都要去找各種不同的部門蓋章,“蓋個章還需要結婚證、生育服務證、獨生子女證”。曾自封為“無組織無紀律的小於大夫”的她,面對一張需要蓋20個章的離院通知單,忍不住調侃,“有木有人跑斷了腿都蓋不全,然後大喝一聲,老娘不辭了的?”

於鶯坦言,辭職時並沒有清晰的未來規劃,“當時就覺得體制比較束縛人,要麽按它的要求成長,要麽就打破這個牢籠。我想的更多的是應該從那兒出來,就我的職業前景而言,再不出來可能就沒有機會了,畢竟年齡擺在那兒。”

她說自己是一個“不顧及鮮花在不在手而不斷向前奔的人”。剛辭職時去臺灣學習,在朋友的規勸和幫助下,開了淘寶店,“我不賣假貨,合理合法的掙錢也沒有什麽錯。”但網上說什麽的都有,“罵得很難聽,但我是一個別人越罵內心越強大的人,你越罵我,我越要幹,我就是要比你過得好”。開淘寶店之初,她最大的感受是“不好意思,怕粉絲失望,那種感覺持續了大約半年”。得益於微博名人的感召力,於鶯的淘寶店做得很紅火,“果然像我朋友說的那樣,掙得比在協和多多了”。

不管是網絡大V,還是醫療界第一微博,在某些方面於鶯已經具備了先天的優勢,所以她“根本不擔心工作的問題,即使是裸辭,也不會擔心後續跟不上。”

辭職不足兩年,於鶯如今的身份是——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CEO。
 

\一波多折創業路


【寧靜】辭職時你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那什麽時候開始有開診所的想法?

【於鶯】我從協和一出來,就有很多醫療機構、投資公司、甚至醫療相關的健康產業都拋來了橄欖枝。那時我想,如果單純到某個醫院做一名急診大夫,或是到醫療機構做醫療顧問,就違背了我離開協和的初衷。

因為當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就想不如離開北京先去參觀、學習、交流,比如去美國、香港、新加坡等地,正好臺灣我沒有去過,就選擇了臺灣。

到了臺灣,接觸到很多公立私立醫院後,我才意識到,所謂的公立和私立醫院只是所有制的不同,本質上都是為患者服務的。醫生的優勢無非就是臨床經驗以及與患者溝通的技能,這都是我所具備的,而且一個診所幾個人的小團隊協作,也是我所擅長的,我覺得診所的形態更適合發揮醫生的優勢,於是就逐漸清晰地意識到,我應該開一個這樣的小診所。

【寧靜】聽說你最初想在通州開一家診所,後來還嘗試過去呼和浩特開診所,沒有成功的原因是什麽?

【於鶯】我家當時住通州,你也知道北京的交通,如果我在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開診所,上下班三個小時,太浪費時間了。如果離家近,走路幾分鐘,節約下來的幾個小時完全可以用來看診。在臺灣,很多私人診所都是自己家的房子,一層是診所,二層住人,感覺也非常好。通州的醫療相對欠缺,居民又特別集中,所以我就想在家附近開診所,如果定價合理,我認為應該可行。

後來,我托朋友去衛生局咨詢。目前我國沒有成熟的管理私人診所的機制,衛生局認為私人診所管理起來特別難,所以操作起來會非常困難。這條路註定不好走,但是我還是想嘗試,中國的很多事情,如果不嘗試,你永遠不知道是否可行。

從2013年底到2014年初,我在不斷的碰壁中走過來。首先,個人開診所執照很難批,最重要的要符合行政規劃,很遺憾通州沒有規劃,即使有規劃,也還有眾多要求,比如不能離居民區太近,如果利用居民樓底商做診所,需要讓所有鄰居都同意,附近還不能有幼兒園、學校,不能有餐廳……一堆的條件。其次,如果醫保不能對接,如何定價?如何定位?所以最後就沒有成功。

起意在呼和浩特開診所,緣於我的一個朋友。他是內蒙人,因為有很多朋友找他聯系北京的醫院,聽說我想開診所,他就提議他來投資,把診所開到呼和浩特。後來我來來回回去了呼和浩特好幾趟,發現當地有錢人很多,但他們把錢都消費在了北京。我如果在那兒開診所,最終會變成一家轉診中心,即幫助那邊的病人與北京的專家對接,開診所就失去了意義。

【寧靜】我知道經過十個月的籌備,這個綜合診所剛剛開業。美中宜和一直專註於婦兒領域,你為什麽選擇與美中宜和合作?為什麽不是醫院而是綜合診所?在籌備診所的過程中又經歷了什麽?

【於鶯】2014年4月,美中宜和的CEO胡瀾到深圳找到了我的朋友朱巖,他在深圳開了一家診所,胡瀾想和他在北京合作,但朱巖並沒有在北京開診所的計劃,就向胡瀾推薦了我。胡瀾很快就聯系了我,我們的理念一致,價值觀相同,都認同醫療是服務產業,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我們就開診所的問題溝通細節,對投資回報達成一致,一個月之內,我以合夥人的身份與美中宜和簽訂了合作協議。

診所與醫院的最大區別是有沒有夜間門診和病房,如果有就可以叫醫院了,而我們這個門診中心沒有設置病房,目前也沒有夜間門診。

達成協議後,就是滿北京的找房子,最後發現只有這一塊地方比較合適,拿到設計圖紙以後,就開始跑衛生局,看這個地方能否開診所,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我們就開始簽租賃合同。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拗口的事情,只有拿到租賃合同才能去審批,如果審批不能通過,我們就需要承擔很大的損失,這是一個讓很多人頭疼的政策問題。我們從租房到拿到執照用了十個月的時間,這已經是非常快的了。

在籌建的過程中,美中宜和的拓展部,專門負責前期工作,比如找地方、談租賃合同、找平面設計、找工程隊、找監工等等,我也都參與,後來逐漸接管了所有的事。

當然也有很抓狂的時候,但事情經過了以後,我才覺得,其實沒有什麽特別難以逾越。我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誰能想到我一個急診大夫,會有一天和樓下浩沙的老板坐下來談消防通道共用的問題。
 

\【寧靜】診所籌建十個月,如果重新來過,有沒有可能縮短這個過程?

【於鶯】現在仔細回想過程,是有可能縮短的。比如,早期就與衛生局建立聯系,看所選的位置是否能建診所;然後盡快找專家設計平面流程,要考慮消防通道合不合理,層高夠不夠,周圍的環境是否支持,消費水平是否合拍;第三,盡快搭建團隊,這也是我們耽誤時間最多的,前期都是我一個人在跑,當然,搭建團隊就需要考慮前期成本,也是一個兩難的事情;最後,施工同時要考慮驗收,盡早請有經驗的人涉入,我們後期改動很多就是因為沒有讓有經驗的人盡早涉入。

另外,我們找了專業醫療設計團隊,但因為診所在國內畢竟很少,大家都沒有什麽經驗,真正國外的有經驗的又非常貴,所以我們幾乎是自己在設計,到處求人,找專家、找醫院的技工、有經驗的護士,幫我們看流程,一點點補充完善。

【寧靜】診所各方面是否都已到位?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麽?對於市場需求,你是否有一些擔心?與公立醫院相比,收費的差距是否很大?對於診所的未來,是否有進一步的規劃?

【於鶯】團隊已經組建完成,18位醫生全部到位。目前最需要的是理清流程,內部調適,各部門協同作戰。我不擔心沒有病人,因為市場是需要培養的,早期需要樹品牌、立口碑,我更希望能把內部管理做細,各方面調適到位。

我們的醫生都來自公立醫院,需要轉變觀念,為了適應全科醫療的需要,也要不斷地學習。診所的醫生也許不如專科醫生在某個領域那麽專,但需要什麽都能做,只有這樣才能紮根社區,為社區服務。

診所的收費主要是三項:掛號費、檢驗費和藥費。無論醫生年資,掛號費統一285元,在高端醫療里應該是最低的;檢驗費可能比公立醫院翻一倍,藥費與公立醫院是一樣的。

對於未來,我有一個理想:假如我們現在看一個感冒發燒需要三百元,等費用能壓縮到一半時,就可以複制擴張了。我曾和一個朋友開玩笑說,“開連鎖診所就是我的目標,到時要是誰攔我,我就砍誰。”

【寧靜】在協和做急診大夫與今天私立診所的CEO相比,哪個工作會更難?隨著醫療政策的放開,很多醫生都在躍躍欲試,但又躑躅不前。從離開協和這兩年的經歷來看,你認為什麽樣的醫生適合走出體制,出來創業?

【於鶯】其實都不難,我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善於與人交流。在急診時,需要化解糾紛,只要有一顆慈悲的心,懂得包容,對方總會了解到你的善意。相對來說,現在的工作更有挑戰性,我曾和一個記者說過:我離開協和兩年,如果明天讓我去協和報到,無論做一線二線還是三線,我八點到醫院,八點五分就可以開始工作,但是我如果一直在協和呆著,我今天所做的事,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

在這個時代,做比說更重要。一個真正想創業的人,想清楚了就要勇敢去做,有想法就好好規劃,不要只是說,到處問,沒有人知道你會不會成功。

我現在很喜歡一句話——沒有什麽不可能!\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於鶯
,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一財網 李雋 2015-06-14 19:10:00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下周美聯儲議息是影響港股走勢的關鍵因素;未來滬港通能否優化、深港通能否盡快推出,還有其他利好措施能否落實,都是影響港股走勢的關鍵所在

過去這個周末,內地一位股民因為用配資四倍杠桿買入中國中車(601766.SH),虧光後輕生;在香港,6月12日周六淩晨,重播歷時近兩個月的《大時代》,也終於迎來了劇情的大結局,重倉做空期指的丁蟹,因為股市暴漲而巨虧,欠下100多億港元的債務,全家人也因此輕生。

《大時代》播出後的兩個月,盡管A股沖破5000點大關不斷創新高,不過港股卻在歐洲債務危機,美國加息預期,韓國傳染病蔓延等各種利空的陰影下,走出了一波震蕩橫盤的走勢,而在6月11日總算在“深港通”的傳言利好下扭轉頹勢;而此前“超人”李嘉誠也在6月5日和8日增持了重組後的長實地產(01113.HK),給港股打了強心針。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下周美聯儲議息是影響港股走勢的關鍵因素;未來滬港通能否優化、深港通能否盡快推出,還有其他利好措施能否落實,都是影響港股走勢的關鍵所在。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誌認為,受到深港通相關消息刺激,港股大盤在周五重新活躍,尤其是在經歷了近期的低迷後,增加了資金抄底的操作空間。然而,多空博弈的格局仍在,市場總體觀望謹慎氣氛未能盡去。港股成交量在過去幾日,都回降至1500億港元以下,顯示市況已進入相對平靜狀態。目前,美聯儲將於下周二和周三議息,是短期內影響港股的關鍵消息因素,在不明朗因素未能消除之前,建議在操作上仍要保持謹慎態度,暫時未宜過分激進。

資深投資人士溫天納表示,內地和香港股市投資氣氛及理念並不一樣,內地投資者對政策預期非常樂觀,從而支撐內地股市表現。至於港股的投資者較為理性,加上美國可能加息因素、外圍環境也影響作為開放型經濟的港股方向,再加上本地經濟及政治因素,使得港股無法跟隨內地股市上升。

溫天納預計,港股在第三季有機會追落後,不過香港與內地雖有滬港通、基金互認,甚至未來的深港通,但由於互聯互通的情況並未完全暢順,因此AH股差價會長時間出現。不過,如果內地宣布優化滬港通,或應MSCI要求進行新改革,不排除可以讓AH股差價收窄。

凱基證券稱,由於投資者關註A股波動的走勢,加上歐美債市震蕩,港股近期走勢乏力。展望未來,由於海外及A股市場不明朗,投資者暫不宜過於進取,恒指主要支持位置為26000點,板塊方面,醫藥股價處於近期橫行區的下端,加上行業不受宏觀因素影響,可趁低買入。此外,中國制造2025相關的新能源汽車,信息產業等,未來盈利增長前景較優,再加上政策支持,可以趁近期市況回落買入。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李超人的麻煩:最大並購交易O2案遭英調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889.html

李超人的麻煩:最大並購交易O2案遭英調查

新浪財經 2015-09-18 13:31:00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反壟斷機構競爭與市場署(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 CMA)計劃對李嘉誠的和記黃埔收購西班牙電信巨頭Telefónica SA旗下英國移動運營商“O2英國”的交易展開調查。

18日下午,據路透社報道,英國反壟斷機構競爭與市場署(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 CMA)計劃對李嘉誠的和記黃埔收購西班牙電信巨頭Telefónica SA旗下英國移動運營商“O2英國”的交易展開調查。

CMA周三表示將征求英國電信行業的意見,以判斷並購是否會嚴重弱化英國移動市場的競爭。

如果CMA裁決交易將損害競爭,和記黃埔可以向歐盟委員會申請讓CMA進行更深入調查的權利。但CMA表示,由於向歐盟委員會提出請求的時間有限,任何陳述必須在9月24日之前提交。

上周歐盟委員會稱其將在10月16日之前裁決是否通過這筆交易。

今年3月25日,西班牙電信宣布與和記黃埔達成了出售O2 UK的交易,總金額102.5億英鎊(約合1015億人民幣)。這筆交易有望成為李嘉誠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並購交易,超出了2010年以90億美元(約合573億人民幣)收購EDFEnergy旗下英國電網業務的交易。

當時O2預計監管部門的批準可能需要耗費一年的時間,西班牙電信則表示該交易預計到2016年6月將會完成。

該交易為和記黃埔將其“3英國”業務與O2進行合並鋪平了道路,兩家公司合並後用戶數將超過3000萬,此舉將使英國的無線運營商數量從4家減為3家。和記黃埔正押註於規模競爭,而其競爭對手們則通過增加服務,如增加電視服務或互聯網接入來吸引客戶。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儍瓜超人 by 阿梅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11/04/%e5%84%8d%e7%93%9c%e8%b6%85%e4%ba%ba/

儍瓜超人

1175036_203aedf90f2e0be072bd71ebd4224302
港交所自進入小加年代以後,一直積極引入投行思維,先後東征西討,一時高價搶奪LME,一時撲北水搞「滬港通」,風頭一時無兩。但有所謂我在前門捉賊,你在後欄放火,正當前線努力爭取「士哥」,後防卻不斷失波。

早陣子,證監就一腳踢冧同股不同權諮詢,結果引來全球主要交易所拍掌叫好。最近,又有消息指港交所將在短期內收緊有關買賣殼股的活動。

事實上,近月幾單高調的買殼活動,已被港交所一一攔下,當中買家清單更是星光熠熠,包括人保、財險、奇虎、騰訊、華文、電視廣播等等。

條例暫且不說,我的問題是,試問地球上哪個交易所不想做這些星級企業的生意呢?

就像憤青驅趕鳩嗚團,我覺得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出發點,而是結果,我不質疑條例本身的良好意願,只是結果和原先想像往往南轅北轍。到底港所交是在趕客,還是在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穿著超人制服,就是在伸張正義嗎?

例如禁止散戶認購創業板新股,原意是想保障散戶,結果卻造成貨源歸邊,害散戶高追輸更多;又例如不斷要求上市公司增加披露,年報變曬黃頁電話簿,但投資者有否因而輸少咗?下年硬性要求加入的ESG報告,除了將會增加大量廢紙,斬殺多幾萬棵樹之外,到底能保障到什麼呢?

最諷刺的是,ESG報告本身就是對環境的一大傷害,還談什麼企業環境保護呢?

好彩,在港交所趕客的同時,內地的監管也不遑多讓,一連串的捉鬼行動,已嚇得國內國外資金個個雞飛狗走。最新矛頭指向高頻交易,一種大家一直以為是合法的交易方式。借近日被扣查的基金經理徐翔的話,「為什麼比別人好,是因為別人更差」。香港,果真是一片福地。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變態超人(下)

(原圖: 誠伯基金會

上回講到,長實(0001)阿誠伯要將含咗幾十年的「雞肋」百佳「舌累」返出嚟,本來最有胃口即瀬的,就係華潤樓下間大士多華創(0291),不過呢間帶住老毛大號(毛公「潤」之)的「黨企」,最近一身屎,誠伯呢個時候拎間PK出嚟,叫賓架四圍撲買家,唔買都嚟睇吓,時機上,似乎唔係咁想同華潤做生意,爆個好次泰國正大的馬六甲僑資媽沙出嚟接貨,未必冇可能。

誠伯一話賣PK,Xianggang即刻起哄,講得最多,又係嗰幾飛,乜嘢撤資、仇富鬥地主影響投資環境咁。誠伯「撤資」呢個話題,大大話話講咗二三十年,有乜冬瓜豆腐,又拎出嚟揚兩吓,由20世紀「撤」到21世紀,撒嚟撒去都仲撒緊,煩唔煩膠嘅啫。

回帶到1986年,當日誠伯在香港的資產,佔成個集團超過9成,和黃(0013)食埋港燈(0006)之後各間上市同時已經佔香港股市的15%,誠伯開始部署國際化,主要殺去加拿大,佢接受當地Maclean's雜誌訪問時,已經話唔可以再在香港繼續「放題」,Husky就係當年買落,仲有唔少其他地產項目,包括令太子柒具「名震溫哥華」的「Regatta Court」(呢單嘢有機會再講)。

去到90年代初,誠伯撤定唔能撤,又成為熱門話題,當日誠伯同政府搞到好薑,導火線之一,哈,又係咁啱,又係同香港的電視市場有關,當日九倉(0004)伯爺仲未大去,但接近油盡燈枯,九倉想搞有線電視,誠伯就有件衛星電視(同北京中信扯晒天地線),不過港英政府卡能住咗誠伯,唔俾衛視放廣東話,單嘢撐到好行,誠伯在91年的華東水災籌款,公開講到如果政府唔俾衛視播廣東話,佢旗下公司不排除採取「激烈行動」,仲話希望政府唔好迫佢做一啲「唔想做的事情」咁。(最後嚿豬頭骨由英國佬搵咗梅鐸鐸叔高價收購,算唔算揞口費?)

討論誠伯撤定唔撤,查實根本冇意思。首先,屌,晨久早撒咗啦,到今時今日,Xianggang資產佔腸實禾米唔夠20%;第二,個個都可以撤,就係誠伯唔撤得,點解咁講,過去二、三十年,誠伯唔少大刁,例如引到P&G上釣拍住入大陸,都係因為誠伯同北京有偈傾,如果誠伯做出一啲動作,俾人覺得佢在北京已經斷晒線,即係話枱面上冇咗最重要的談判籌碼。

所以,估乳有暈,廢話,切條撚咩。

誠伯的發達之道,根據佢自己所講,就係「唔會賺到盡」,做生意留一線,留啲剩菜殘碴俾對家食吓,咁其他人先會信得過佢,生意日後自己找上門(有興趣,可以睇睇呢個誠伯訪問視頻)。

將呢個「唔會賺到盡」的做刁技巧,反轉嚟睇的話,其實可以發現,誠伯發達之道,就係在某一領域,建立類壟斷的優勢,大啖大啖狂啅一輪快錢,到形勢改變,或者自己策略調整的時候,將剩餘價值「舌累」返出嚟,做好人,換取更大利益,又大啖大啖的狂啅,呢本生意經,萬變不離其宗。

最經典例子:九倉。誠伯係第一個睇中九倉的華資孖沙,仲平價打咗口釘,消息爆出街之後,九倉股價炒起咗,船王包SIR又話想「棄舟奔陸」,結果誠哥放低到口的肥肉,聽滙豐(0005)大班沈弼話,將收購九倉的機會「讓」俾包蛇(等佢同怡和硬撼),呢單嘢誠伯除咗買賣九倉股權賺大錢,仲可以交換之後滙豐半賣半送(兼低息借錢)和黃控股權俾長實。

再遠少少,誠伯痴膠花起家,到1973年時候,已經疊埋心水搞地產,哈,唔知點解,又閹埋好多膠料,當年石油危機爆發塑膠原料價格爆漲,好多膠花廠嗌救命,誠伯聯合同業直接入口原料撓起中間人,同時將長江膠花廠的存貨半價分配俾痴膠花商會的同行,結果個個讚誠伯信得過靠得住。誠伯放棄咗自己的夕陽本業,換返來的,查實係地皮,仲要係免費,腸實早期唔少地皮,就係同廠佬合作發展,最後有幾多廠佬簽咗約但等唔切項目收成已經執咗粒或死能咗,咁就唔知道了。

從呢個角度出發,腸實PK呢盤生意,價值及經營環境都開始轉變,零息年代令PK的現金流冇乜大著數,競爭法及商品說明條例等政策轉變又令超市生意難做,橫掂入唔能到大陸,誠伯而家趁PK仲有剩餘價值的時候,拎出街賣,除咗可以套現大嚿現金(傳緊叫價三、四十倍PE… 喎),更應該睇吓誠伯想同邊個交換禮物、想交換啲乜嘢返來。

同樣道理,將成個局拉大拉長嚟睇,李氏力場壟斷香港幾十年,啅足幾十年大錢,家陣形勢改變,李啅人都可以化身碼頭風雲主角馬龍白蘭道,假如而家嘔返出嚟,誠伯又想換啲乜嘢返來,同邊個換,同老共換,定係同以前殖民宗主事頭婆換?從近年腸實禾米的部署,查實已經睇到一定脈絡,如果重點係搵大BUTT裂顛英女皇,幾乎可以斷定,腸實禾米未來發展,俾盡佢,就好似留在Xianggang的太古(0019)咁,專打「九0一」穩守突擊,只會守,難進攻,發展爆發力有限。

誠伯早月去咗汕頭,主持汕大新醫學院大樓啟動儀式,獲學生贈送超人首辦模型(見上面改圖的原圖),出席畢業禮時,自傷自憐憂國憂港,話「華人首富」呢個封號,令佢百般滋味咁話。(誠伯演辭辭節錄

死鬼羅德承好鐘意講一個關於恒地(0012)四叔的笑話。話說好多人問四叔,點先可以發達,四叔就話,好簡單,日日起身就諗點發大達,最終就會發,再問:「咁咪好易痴尻線?」四叔好坦白咁講:「梗係啦,你睇吓我就知道。」(呢個故仔可以在《羅德丞政海浮沉錄》搵到)

即係咁講,一個人要發達,仲要係大發特發嗰種,先決條件,對「錢」的概念,一定要同世界上99.99999%的人唔同,先可以晉身0.00001巴仙的大富大貴,同時要對錢,有一種近乎怪癖、變態的追求及迷戀,就好似HK變態超人咁,一見到底褲,就難以自己,即刻想老笠。

好多大富人家,都有呢種特質,好似誠伯二仔阿碌柒咁,當年食咗數碼港地皮,已經係全港所有地產大孖沙恨之忽得的肥肉,點知只係一場更大龍鳳的前戲,蛇吞象食咗香港電訊變成今的的電盈(0008),當年的「八號仔」,已經變成「老八」,香港千千萬萬小股民輸到底褲都甩咗。

又好似誠伯阿大仔柒佢咁,起樓認真取之有道,多年嚟唔少杰出住宅單位代表作,某某「平台層」單位,個睡房幾乎隊出碼路(見「僭建演義」);某某「窗台房」,本來無一物,買樓何事送窗台(見「見買褲送褲袋」);仲有某某「連天台單位」…… 又係賺盡樓市買家每一條底褲,呢啲唔叫「賺到盡」,唔通叫富貴浮雲?(仲未計冇你咁長命搞寶藥啅廿個億單嘢...)

誠伯仲有個好動人的故事,話說有日佢跌咗個兩蚊落車底,佢想執返,有個食蕉見到,幫佢手執咗,誠伯收返兩蚊落袋,再打賞一嚿水貼士,誠伯講呢個故事(故事視頻),正本係想講「用之有道」,又係反轉嚟睇,「跌咗兩蚊都要執返」,先真正反映超級巨富對錢的態度。

做得大孖沙,知心冇幾人(梅鐸老婆都阿Wendy釘姐姐都被人話係老共間諜),外人睇誠伯,更加只能透過傳媒,斷估外界對佢有唔少誤解,誠伯覺得委屈,可以理解,不過「賺到盡」呢家嘢,就冇可能係老屈囉。

誠伯條女阿海豚姐姐,2002年曾經無端端搵咗信報及信報月刋做訪問(應該想買信報好耐),問足六粒鐘,查實絕大部分係廢話口水,例如叫人睇下本冷門到佢老妹都唔認得的《Einstein’s Wife》咁,當日啱啱Tom佬(2383)收購ATV被山雞電視(2008)個流腸樂截咗糊,條街有人傳緊誠伯要將海豚姐姐雪入冷宮,叫人去了解吓愛恩思坦個老婆的委屈,唉,旋妹真係用心良苦,斷估呢個訪問的主要目的觀眾,唔會係一般財經茄哩啡囉。

訪問裡面,最精彩爆料,有兩條,一條係東方廣場單嘢(即係今日匯賢信佢就托(87001)),1995年陳希同落馬收皮之後,新任北京市委書記尉健行,特登邊請誠伯上京,當面宣讀一封信,澄清誠伯及陳希同冇任何特殊關係咁話。(海豚姐姐細說東方廣場

另一條料,八卦少少,周旋於董建華及誠伯兩大政商巨擘的海豚姐姐,講到董伯伯及誠伯的性格,話兩人同時具備「內向及外向」的性格,但誠伯激烈好多,「李生的性格是兩邊都極端的,所以他內在的張力很大。」

嗱,海豚姐姐講誠伯性格,信得過喇卦,咩叫做「兩邊都極端」、「內在的張力很大」呢,唔通講緊誠伯生意之道,總想留一線餘地,但係有時見到跌咗兩蚊、路邊有條底褲,又唔能忍住要執返啅埋?定係講緊,誠伯對錢的執著,本來可以啅更多,但已經好忍手?

由1979年時代雜誌的Superman,到今日皇后大道中的大頭魔鬼改圖,誠伯形象的轉變,唔會吓吓全香港人老屈你的。今時今日的香港,何嘗唔係「內在的張力很大」,各種矛盾打晒死結,真係超人先可以解得甩,作為香港主權過渡世紀大刁大茶飯的最大得益者,誠伯望住今時今日的香港,如果以「受害者」的角色出現,咪玩啦,不如入場睇《HK變態超人》好過。

誠哥、超人,你喺邊度?

關連文章:
1. 變態超人(上)(中)(下)

伸延閱讀:
1. 評台:如果變態超人在現實世界,他的敵人是… ?
2. 有道德搶劫--味皇:(惡搞)超油切
3. 投資一周:和黃差過新地


同場加映:

變態超人主題曲
阿伯第一的秘密,英國阿SIR腸實,
變態朋友,底褲絲襪,一見就老笠。
肚滿腸塞,點著襪,將港人重罰,
信佢朋友,往往輸凸,底褲全部輸甩。
送你柒具,起樓有道,隊尻出馬路;
喪搭擇雞,閪私有,啅夠扮逃走。
仲未夠!仲未夠!
東一刮,西一刮;
東一擸,西一擸,一蚊都擸...
飽上耳鼻喉,食夠唔撚走。
(「擇雞」係潮州話,私有講緊電盈,咪諗錯隔離)




變態超人(中)


上回講到,日本英雄漫畫改編的真人電影《HK變態超人》今個星期公映,撞啱長實(0001)阿誠伯有單PK刁,財經茄哩啡唔能忍住要抽吓水寫吓財經影評。

超級市場呢門生意,新對手隨時由石頭爆出,冇人冇物,政治肌肉唔夠大嚿(Walmart自2008年起單單為咗殺入印度已經花咗2,500萬美金政治游說費),好難長期保持優勢(葉玉卿老公在加州就有間「Hong Kong Supermarket」連銷店,威過,近年好似唔係咁掂,就係例子)。

香港超市,可算異數中的異數。

作為超齡宅男,財經茄哩啡讀得書少出國唔多,唔知道地球上,仲有冇邊個國家或者地方,超級市場會好似香港咁集中,PK同惠康,各自半匡天下,呢個雙頭壟斷,由英治殖民時期,已經開始形成,1997年之後,行業集中度更高。

超市的出現,首先趕絕大量糧油雜貨舖,例如1973年惠康推出袋裝米之後,香港人就開始改變糴米的習慣,零售米舖執粒,跟手趕絕埋小型超市。廿幾年前,香港仲有唔少地區性的超市,例如柴灣超級市場、油麻地超級市場咁,仲有過一間KK超級市場(後來被廣南收購,2001年粵海系爆煲之後執粒),根據消委會2003年一份有關超市競爭研究報告,1996年至2001年間,小型超級市場數目,大幅下降41%(就連過江龍好似廣南、仲有家樂福,都頂唔順PK惠康雙劍合璧)。

控制咗最重要的零售網絡,超市自然惡過供貨商,入貨價平過人(又可以拖數),零售價又貴過人,仲成日掛住「全港至平至抵」、「大減價」等宣傳搵七人笨實,類似現象消委會多年來篤爆過無數次,於是一件「睇見就眼冤」的「雞肋」,變成幫誠伯「日日賺」、「賺到盡」的霸權超市。

真正掌握「唔會賺到盡」之術,查實係香港「大BUTT裂顛」殖民時期的英國佬。當年滙控(0005)恒生(0011)、置地(牛奶公司)食美心,都只係食一半留一半,啅咗控股權,留返一半利益以及經營權俾華資,等佢哋幫英國佬搵銀(順叔到今日都認定恒生擠提一役係「大BUTT裂顛」陰謀),容許誠伯在超市、電力等市場,同傳統英資對分利益,異曲同工。

要真正了解李氏力場,就要明白呢套將英國利益,同華資財團捆綁埋一齊的金權政治。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係中英之間的一場世紀大刁,誠伯作為香港首席孖沙,誠伯唔會只係代表華資利益,同時亦要代表英國佬的利益,中英雙方都默許認可,先可以由97前發到97後,好似超市及電力市場,雙頭壟斷在英治時期形成,97後繼續發揚光大,PK發即係惠康發,港燈(0006)發即係中電(0002)發,任何影響到PK惠康競爭力的政策威脅,例如競爭法、商品說明條例咁,唔知點解,總係諸多阻滯,誠伯發功即係幫嘉道理拖,變相做咗半個英資利益代言人。

叉遠少少講,當年滙控同怡和等英資大班對著幹,支持誠伯及九倉(0004)伯爺包蛇,都係做緊同一個捆綁動作,俾你做英國佬,明知97大限要撤退,英資遲早要含撚,最高招就係養大一兩件華資孖沙,在某程度上會代表吓英國利益。舉個例,1997年7月1日香港財政儲備(連埋土地基金), 3,500億港紙,英國佬唔可以搬返去「大BUTT裂顛」,有乜好得過養肥一兩個相對信得過的華資孖沙,將在香港賺返來的錢,搬去英國投資。大家可以計吓條數,誠伯近十年在英國歐洲的投資,少唔少得過3,500個億?

言歸正傳,差啲唔記得今期講PK。

如果香港的超市霸權,只因為誠伯商業眼光高超,同政治肌肉冇關的話,PK應該在中國好能巴閉啦,PK早在1994年成為第一家登陸上海灘的外資超市,門店一度有廿幾間,但擴張野心被大陸的資本限制卡能住咗,到2000年執剩一間咁大把,2006年學Walmart搞Superstore唔掂,之後再扮上菜搞高檔超市Taste又唔能掂,舊年全線PK收皮,如果真係咁能英明神武,又點會三進三出上海灘,搞嚟搞去得個吉。

好喇,而家香港政府終於的起心肝搞競爭法,啱啱執行的的商品說明條例,又搞到馬經講「全港最準」都唔得,又有想加入共產黨不得其門的阿信屋(0759,疑似)呢類新形勢新對手,誠伯終於同大家講,唔想「日日賺」,可能將件含咗幾十年的「雞肋」舌累返出嚟,PK可能賣盤。

牛頭角順嫂都知道,如果PK賣盤,最有興趣接手,又最可以因為本身業務發掘百佳潛力的,就係華潤樓下隻零售綜企華創(0291)

1949年共產黨上台之前,成立過好多公司,呢類在地下陣線的商業機構,已經全部收皮,碩果僅存的只有一間華潤集團,可以話係最紅的一間「黨企」,可以想像,唔少老共派嚟香港的的情治人員,都係在華潤掛單,多年來擔任唔少秘密任務,包括協助誠伯的老友老鄉莊世平成立南洋商業銀行(解釋咗呢間銀號點解唔合併入中銀集團),仲有60年代大躍進冇得食年代都要供應香港的「三趟快車」。

誠伯同華潤合作,更加歷史悠久,華潤第一個地產項目,就係同誠伯合作,在1979年,買起成個天水圍(冇錯,係成個天水圍5,200萬平方呎土地),項目涉及投資百億計,更步定橫跨97大限,土地問題成為英國搵中國傾香港主權問題的缺口,天水圍亦成為香港前途信心的代名詞。

誠伯同華潤咁有淵源,如果真係要賣PK,姣婆撞正姣仔,仲要係熟人,應該一拍即合,即刁至係,不過上個星期,外電傳出PK可能賣盤的時機,有好似唔係咁對路。

上星期有個新華社樓下報紙的記者,實名「踼爆」華潤電力 (0836)早幾年百億貴價買爛煤,呢單嘢,查實已經傳咗年幾兩年,今年兩會期間,有條友已經「實名舉報」過,仲在網上四圍貼一封俾華潤老大宋林的公開信,乜料都爆晒,不過好快被河蟹,封公開信順叔留咗底,有興趣可以跟住呢條Link(123億天價併購案,華潤欠股民及國民一個交代),溫故知新,新華社記者只係執人口水尾,最重要訊號,只係間接證實咗要隊呢間「黨企」的力量,就係來自黨內。

華潤雖則話有幾個月時間做危機處理,不過今次涉及國際投資者利益,一身蟻,華電係香港藍籌,宋林係港府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北京好信得過的梁愛詩仲要係花樽董事,「黎CY」呢類輿情特攻,又點會放過呢個機會,梗係大唱特唱,呢個時候傳出PK要賣盤,好似有陣想整鬼華潤的味道(當然大前提係華創真係想買PK)。

當然啦,呢個世界,老共要做嘢,未必吓吓要搵黨企國企,好多人可以幫手,例如早排滙控賣平保(2318)兩成H股的辣手煎堆,就爆咗個泰國正大出嚟,唔知去邊度撲咁多銀,百億美金接咗滙控手平保之後,早前個月仲有六十幾億美金食埋泰國零售批發商萬客隆(Siam Makro);那些香港足球班霸精工老闆黃創山家族,近排好似咸魚翻生,間Bangkok Skytrain好似越做越有。

呢堆馬六甲華僑幾多斤兩,生意做得大同老共有冇關係,唔知,不過近年香港超市既然大把泰國貨,突然殺個正大卜蜂出嚟,接咗誠伯間PK,唔係冇可能的,老共在許家屯年代的香港鬥地主方針,叫做「拖住英資、穩定華資、爭取外資、團結僑資、台資,壯大中資」,家陣在香港做嘢,中資太敏感,英資太含撚,華資又未必穩,連兩間電視台都搵咗台資,PK賣盤爆間僑資接貨,唔會太出奇。(呢個觀點,部分來自REALFORUM的網友)

下回再續。

關連文章:
1. 變態超人(上)(中)(下)

伸延閱讀:
1. 消委會: 食品及家居日用品零售市場的競爭研究報告(2003年)
2. 中國經營報: 李嘉誠麾下超市三度折戟上海灘
3. 華潤雜誌: 香港天水圍這片土地,這片領土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李建軍: 給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先生的公開信
5. WSJ Blog: Investment bankers seek shoppers to PK
6. 朱泙漫屠龍記: 2014高達渣古的終極決戰


同場加映:
變態女超人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