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演說1710美中開戰的起點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9/28/%e6%bc%94%e8%aa%aa1710%e7%be%8e%e4%b8%ad%e9%96%8b%e6%88%b0%e7%9a%84%e8%b5%b7%e9%bb%9e/

演說1710美中開戰的起點
講者:掌門

〈東風壓倒西風〉
在1995年臺海危機的時刻,中國軍方第一次舉行彈道飛彈演習. 三天裡, 每天試射兩枚「東風15型」飛彈. 該型號屬公路機動型短程彈道飛彈,射程600英里, 特點是可快速布署,具備高度隱蔽性. 那次試射未盡人意, 其中一枚因導引系統故障被迫半空引爆;兩枚落在靶區外面; 即使打進靶區的三枚,都沒有命中核心. 行家評論其技術水平約略相當於50年代美蘇的標準,ie「誤差距離」為1英里.

但在1996年第二次試射, 所有飛彈都精準地擊中目標,誤差距離只有幾百公尺,相當於80年代的美蘇標準. 換句話說,中國僅以八個月時間就達成美蘇花費二十五年才做到的技術提升. 中國人如何做得到?至今仍是個謎.*** (西方人則一口咬定,這出於天才的….. 網絡盜竊,是從 五角大廈和武器承包商那兒偷來的. )

無論如何,中國的彈道技術後來提升得更令人觸目, 反映在衛星和航天科技的長足進步上面. 現下中國財/才雄勢大,在諸多高科技領域步步進逼西方先進國, 最近「銀河一號」超越「美洲虎」榮膺世上最高速計算機,更充滿著中式象徵主義意涵…..

《美中開戰的起點Crouching Tiger: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2015) Peter Navarro
本書內容相當邪惡,簡單地說,就是全部可找到的 “敵視中國”言論的集成; 寫作風格十分通俗和民粹化,自詡是本 “推理故事”. 全書分為45章,每章提出一個問題,環環相扣, 圖窮匕現,最後導出終極問題:「快速軍事化的中國對亞洲和平與繁榮帶來何等威脅? 」

本講介紹書中有關 美中軍備競賽的發展近況, 特別聚焦於有趣的 中方 “非對稱武器asymmetric weapons策略” 和 美方的因應戰略考量.
〈反艦艇彈道飛彈〉
空戰武器屬於更高科技和更資本密集類型, 此所以美國的空戰優勢大幅領先全世界. 空戰的象徵物就是航母, 美國擁有11個航母戰鬥群,次位的國家只有2個.
投放空戰武器的更佳選擇是在 遠端的戰略性地理位置構築大型海空軍「先遣基地」. 現時西太平洋地區,美國在日本設有三個大型基地;南韓4個; 菲律賓和泰國各1個; 還有重鎮 關島虎視雄據大洋中央.

面對這圍堵態勢,中國軍方的定策名為 「反介入, 區域阻絕anti-access,area denial」, 意思是在遠洋截擊來犯的艦隊, 具體的戰鬥目標很簡明,就是要擊沈前來的航母於區域之外緣!
要達成這項目標,合適的武器有三種:a航母; b潛艇; 和c彈道飛彈. 三者之中,a可以不論; 所以中方發展的是b和c,是為「非對稱武器策略」. 兩者之中,潛艇是傳統的反航母工具,攻防戰術研究甚詳; 但「反艦艇彈道飛彈」卻是新開發的武器,相關戰術一片空白, 這就是軍備相對弱勢的中方的突破口.

書中提出一個很技術性的問題:「從數千英里外,攻擊開放海域中以30節速度航行的航母有多困難? 」,答案是 “幾乎不可能”,理由是…..
一般而言,飛彈分為兩種:
Def.「巡弋飛彈Cruise missile」使用小型噴射推進器,飛行高度很低, 甚至可以貼近地表輪廓以避耳目.
反之,def.「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的定義是:飛行的首階段使用火箭推動,脫離大氣層後進行 次軌道太空飛行, 然後在選定位置以 自由落體方式返回大氣層,*** 依靠準確計算落在目標之上.

對擁有太空科技的國家來說,發射攜帶核子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擊中一個城市,並沒有甚麼難度. 但要控制攜帶常規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歷時十多分鐘,飛越兩三千里之後, 再以自由落體方式擊中一艘自主移動的航母,那就 “幾乎不可能” 了. 要做到這種精準度,需要技術革新, 回到大氣層的飛彈要具備微調能力,“平飛”狙擊目標艦艇. 本書認為 中國(可能)是目前 唯一 開發出這種彈道飛彈技術的國家.***

非對稱武器策略利害之處不在戰術強度,而在於成本效益.**** 無論是從陸上基地發射彈道飛彈,抑或用快速雙體船逼近目標發射巡弋飛彈, 一枚飛彈的造價不過數百萬美元, 但一艘航母的造價卻是一百億,外加五千條美軍性命!
中方的戰術未必真的能夠有效地限制美軍在西太洋的活動,但卻極大地增加了活動的風險! 中方不是要進行「強硬防禦」, 而是增加美方的主觀性風險,使其 “知難不進”.****

非對稱武器策略徹底改變了西太平洋的戰略平衡. 彈道飛彈固然對駛進海域的航母起到阻嚇作用; 而中方佈署在沿海的大量巡弋飛彈對美軍先遣基地的威懾作用則更為實質性和難以化解.*** 美國海軍發展出一種終極武器「神盾系統」, 那是個雷達系統,可以同時鎖定100個來犯的目標, 但是….. “漫天箭雨” 又能否盡接呢?

〈美方的因應戰略〉
「非對稱武器策略」確實在戰略層面動搖了美方「先遣基地+流動航母」空中壓倒的絕對優勢.*** 那麼美方就要考慮:維持並強化已有結構; 抑或從根本上改變結構?

基於系統的優化程度已然甚高,強化已有結構的途徑非常有限. 最具效益的新戰術手段是在先遣基地佈署美國陸軍的終極武器「薩德THAAD系統:戰區高空防禦飛彈」, 那是能夠在超高空截擊入侵飛行體(主要針對彈道飛彈,也包括戰機.)的飛彈系統. 但是佈署薩德有個政治難處,易遭基地 在地國人民的反對. 再者,神盾和薩德都是防禦系統,無論如何高效, 共同弱點是 “久守必失”,沒有把握同時間應付超大量來襲飛彈. *** 它們的真正用途只是爭取時間,進行反擊.
另一個方法是分散基地,但除了削弱規模效益,增加財務成本之外, 也要面對上述政治難處. 況且基地總比飛彈貴得多,風險成本無從避免.

於是美軍內部提出了大膽的戰略變調:廢止航母主導,代之以潛艇.****
航母將戰機帶到敵方的近海,施行空中壓制和定點轟炸. 優點是戰術力量強大; 選擇範圍寬廣,可以殲滅軍隊,也可以轟炸城市和基建. 潛艇攜帶的武器少得多,選擇範圍也就狹窄得多.
但是潛艇神出鬼沒,防不勝防, 既不用擔憂敵方的先制攻擊,也是 後發瞬時反擊的最佳武器.*** 最重要的是:美國的潛艇技術全球最先進. 如要施行核子打擊的話,潛艇更是無上佳選, 可以在水底發射彈道飛彈,不露形跡,非常利害.
潛艇卻有一項意料外的政治弱點:正是由於匿蹤藏形, 受保護的人民(尤其是盟國的)看不到它的存在,不似航母那樣能帶來 “安全感”;*** 同理,對敵國人民的心理威脅也有所不及.

基於美國是個民主制國家,作為三軍統帥的總統沒有發動戰爭的權力, 美軍在戰略上排除了 向假想敵先制攻擊的可能性,*** 瞬時反擊佈署成為不可或缺的消極性戰略設定.
美國在西太平洋只有一個假想敵,那就是中國. 於是Def.具體的戰略目標明訂為:假設美國的先遣基地,或者盟國本土(一般情況下,前者會先於後者發生.), 遭到中國的飛彈襲擊,美國如何發動全面反擊. 這種軍事行動綱領稱為「海空總體戰AirSea Battle」策略.***

Def.與此相對的是積極性策略,在中國發動先制攻擊之前, 試圖透過海上封鎖和「經濟絞殺economic strangulation」來限制其發動戰爭. 這種政治和軍事混合綱領稱為「近海控制offshore Control」策略.***
這兩種戰略思想的辯論,構成現今美國軍事政策論壇的主戲碼.

〈海空總體戰〉
策略由五角大廈分析師Andrew Krepinevich提出, 認為要應對中國的飛彈攻勢, 美軍的 四大軍種(空,海,陸,海軍陸戰隊) 必須緊密協作,一體行動. 作戰路綫圖規劃出兩個階段:
在首階段行動,空軍必須執行 “太空反制任務”, 破壞中方的 “人造衛星海洋監控系統”, 藉以阻止其瞄準高價值航母.*** 除了要摧毀中國的衛星,還預設攻擊多個境內地面戰略目標, 包括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新疆的大型 “相位陣列雷達” 和反衛星武器設施, 與及散處多地的衛星發射和監控基地. 另一方面,海軍則利用 “神盾系統” 防禦各個先遣基地, 使其免受中方巡弋飛彈的大規模攻擊,以爭取時間啓動次階段作戰.
次階段計劃充滿爭議性,具體做法就是以非核子武器攻擊中國本土, 以因應中方對區域中的美國軍艦和先遣基地的非核武先制攻擊. 簡言之,即是對中國進行全面戰爭.

表面看來,總體戰策略邏輯清楚, 道德上合乎 “舊約式以牙還牙” 精神; 政治上合理;軍事上可行, 近乎是種必然性選擇.*** 但是細究之下,情況異常複雜.
基於資源配置,中國的常規和核子飛彈武器庫並未進行區隔,編制上共同隸屬「第二砲兵部隊」, 無論是貯存,監控和發射作業,都在相同的基地進行.*** 即是說,美軍針對飛彈基地的任何攻擊,便等同於對中方核武設施的先制攻擊. 中方出於害怕失去 “核武二次攻擊” 能力,極有可能搶先啓動核武!從而引發全人類不能接受的核子戰爭.

對總體戰更專業的批評意見則指出該策略的執行,在兩個層面上是無效的. 首先,中國幅員極度遼闊,作戰重心分散, 根本不可能針對全部飛彈基地和控制中心進行同步深度打擊. 美軍徹底癱瘓中國戰鬥神經網絡的可能性甚低.*** 其次,美軍阻截行動中飛彈的可能性更是低之又低. 兩者相合,策略根本上無效.

於是反對派戰略學家提出方法論上截然不同的謀略.
〈近海控制〉
策略由「美國國防大學」戰略學家TX Hammes上校和「美國海軍研究院」的專家們提出, 具體行動為將「第一島鏈」變成一條封鎖綫,禁止中國的商船和軍艦越過.**** 這是美國版的「區域阻絕」, 透過「遠端封鎖」扼殺中國的全球貿易.

第一島鏈的末端和咽喉要道就是 「馬六甲海峽」,通往 印度洋的必經之路, 中國絕大部分石油和原材料進口,工業製品出口的門戶. 閉關鎖戶則敵方不戰自潰; 甚至單是威嚇這樣做,就足以使敵方不敢輕舉妄動.
再者,第一島鏈的 “琉球弧綫” 段落是中國進入西太平洋的拒馬索. 弧綫上的咽喉段「宮古海峽」是中國商船和戰艦(特別是潛艇,需要 水深和海底地形活動條件.) 的進出要道. 而日本已在海峽佈署了 大型雷達系統和「88型岸置反艦飛彈」.

總的來說,這策略的 戰略強度十足; 加上美國海軍實力天下無雙,而沿鏈盡皆盟國,故此 可行性也極高.*** 表面看來,也不像 “總體戰策略” 那樣直接導入全面戰爭; 更重要的是,我僅僅封鎖你,你總不成動用核武吧!  於是,近海策略在政策辯論中占了上風.

〈評估近海控制策略〉
Hammes上校言辭犀利, “本策略是要逼迫中國在美國力量最大化; 並且本身力量遭到持續削弱的情況下作戰.”, 換句話說,單是拖就足以把你拖垮!他的理論, 稱為「勝利理論」, 很有深度,共分為三個部分:
A目標
不是消滅或摧毀中國, 所以應該盡可能不攻擊中國本土,盡可能避免全面戰爭. 他認為在這個時代,要完全擊敗一個核子強權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智的. 他的目標是在中國動手壓迫西太平洋盟國的情況下,導入局部有限度戰爭,稱為「低強度戰爭」. 「勝利」就是停戰,然後撤兵.****
B前設
“只要不摧毀中國的基礎設施,就能促進戰後全球貿易迅速復元.”**** 全球需要中國這間 “世界工廠”; 美國也需要中國的十四億消費者.
C後果
根據 克勞塞維茨 “激情, 機會和理性造就戰爭.” 的說法,總體戰是錯誤的. 攻擊本土只會燃點中國人的愛國激情,勾起 “百年國恥” 的集體回憶, 引發漫長的戰爭.

海軍研究院則提出了本策略的最後重點D迴旋:施加壓力的過程是 緩慢,有序而漸進的, 這種「蟒蛇式」攻擊方式 (相對總體戰的「響尾蛇式」瞬時攻擊.), 能在緊握主導權的狀況下, 為雙方進行外交斡旋提供所需的時間和空間.*****

以上的正面評估確實擲地有聲; 但是近海控制也有其負面評價之處. 首先,中國對美國這項策略瞭如指掌,刻下正釐訂一系列對策, 開發多元海陸貿易運輸路綫,繞過第一島鏈和馬六甲海峽,以避敵鋒芒. 「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和基建開發計劃的拓展, 其大戰略深意在於牽涉進幾十個國家,令美國的封鎖策略無處著力!*****
其次,執行近海控制策略端賴美軍在日韓和關島的先遣基地, 但這些基地卻充分暴露在中國密集飛彈攻勢威脅之下. 一旦中方針對美方的遠端封鎖還以顏色,則出手政擊不外此途, 那麼大勢仍得還原為海空總體戰格局.***
其三,有趣的是,遠端封鎖策略既傷敵亦傷友(甚至也傷己). 盟國日韓澳洲與中國經濟已然一體化,受害顯明, 封鎖曠日持久,則勢必抗拒背離.***
其四,無趣的是,近海控制因其施行緩慢, 反倒給中方充分時間進行戰術佈署,先發制人.**** 這是總體戰派的最大擔憂和非難.
棋局兩難,固事理之常也.

從上面的種種論難,可以看到美國戰略學家的謀慮是何等深遠; 更難能可貴的是, 絕非窮兵黷武,而是步步為營, “未慮進先慮止”.***
有說「美國人民雖然好戰,但並非帝國主義者; 而美國軍方骨子裡雖然帝國主義, 卻並不好戰. 」****信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790

起點公平VS種群綿延該不該征遺產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1349

中國目前並未開征遺產稅,也從未發布遺產稅相關條例或條例草案。(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2月7日《南方周末》)

父母把財富傳承給子女,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正當的、道德的。堵塞、切斷資源向下一代轉移的家庭通道,是非常嚴重的行為。

至於強行讓資源從下一代向上一代轉移的現收現支型社保與政府舉債發福利,就更嚴重了,實質上是在吃掉、在掏空一個種群的未來。這就是西歐福利社會沒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句西諺道:死亡(Death)與稅收(Tax)都是不可避免的。有趣的問題來了:當不可避免的死亡來臨之際,稅收也是不可避免的嗎?死亡與稅收會相互疊加嗎?是的,我們在討論該不該征收遺產稅(Inheritance Tax)。在美國,民主黨人喜歡稱這個稅種為Inheritance Tax,共和黨人則傾向用Death Tax(死亡稅),言下之意這是連死人也不放過的稅種。

在特朗普推動下,2017年11月16日與12月2日,美國眾議院與參議院相繼通過了三十多年來最大的減稅法案《減稅與就業法》,里面就有取消遺產稅的條款。如果不出意外,美國取消遺產稅一事大勢已定。

目前,美、英、德、法、日等國家是征收遺產稅的。開曼群島等少數地區從未開征過遺產稅。但有一個趨勢值得關註,從1970年代以來,不少國家與地區(括號內為廢止年份)廢止了原來開征的遺產稅:加拿大(1972),澳大利亞(1979),以色列(1981),新西蘭(1992),瑞典(2005),香港(2006),俄羅斯(2006),新加坡(2008),奧地利(2008),挪威(2014)等。廢除遺產稅主要出於吸引高凈值移民與資金流入、免除財富創造者的後顧之憂等考慮。

接下來從公平與效率兩個維度討論該不該征收遺產稅,並回答一個問題:(繼續)征收遺產稅,與不征收或廢止遺產稅,前者是以起點公平的名義,後者以代際公平與種群綿延的名義,哪一種代表了真正的公平正義?

稅收的本質

什麽是稅收?官方教科書上說稅收有強制性、固定性與無償性等特點。這是對的。稅收是政府的收入,政府提供的治安、司法裁判及公共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都是要花錢的,要花錢就得來錢,要來錢就得收稅。

假設政府征稅有兩大目標,實現政府收入最大化與實現社會財富創造最大化,政府要在這兩個目標之間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為此,政府征稅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

一是要選征適宜的稅種,如流動性好,最大程度地呵護大家財富創造與積累的積極性等。用不同的稅種征得同樣數額的稅,以政府收入來衡量似乎是等效的,但很可能某些稅種對大家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打擊更大,長期看對政府收入、對社會效率來說都得不償失。

二是要設計簡單的稅制,降低征稽成本與繳稅成本。複雜稅制讓納稅人疲於應付,只會養活一個龐大的稅務征稽隊伍,並導致合法避稅的稅務律師、稅務會計師行業畸形繁榮。

三是要適用合理的低稅率,通過擴大稅基以實現政府收入最大化的目標。網眼織得太密、捕得太頻繁,魚就會長不大,數目也會變少或增長緩慢,從長期看總的捕魚量也高不起來。

在後面,我們會討論征收遺產稅是否符合上述目標及相應的原則。

在這里,我們先扼要批駁一下兩種常見的對稅收的觀點。

第一種是自由至上主義者(Libertarian)的觀點,認為稅收就是公共服務的對價,政府與納稅人的關系好比物業公司與業主的關系。但實際上,稅收是強制性的,由不得你不繳,也由不得你少繳;你的繳稅額與你享受的公共服務之間沒有固定的比例關系,即便你不享受任何公共服務,你也得繳稅。政府並不是市場中的公司。

第二種是自由派(Liberal)的觀點,認為稅收就是收入財富再分配。由於先天缺陷或後天災禍而失去謀生能力,又沒有家庭成員相幫的,社會應該基於人道的考慮,對這類人施以救援之手。在這個意義上的救濟型收入再分配是必要的。但超出這個限度的收入財富再分配可能會造成明顯的負激勵:獎勵懶惰、愚蠢、揮霍,懲罰勤勞、聰明、節儉。

“起點公平”

就一般稅收而言,自由派的著眼點是收入財富再分配,最好大家拿到手的錢都一樣,這是結果公平或結果平等的主張。就遺產稅而言,自由派額外提出了起點公平或起點平等說。

遺產稅支持者說,你有一個有錢的爸爸,能給你留下現金、經營性資產與一線城市的房產;他爸爸沒有錢,什麽都不能給他留下。這不公平吧?你沒有付出任何努力,就不勞而獲,白白享受這些財富。富人子女與窮人子女這種傳承父輩資產上的鴻溝,可能窮人子女一輩子的努力都填不平,真是太不公平了。應該征收高稅率的遺產稅,把窮人子女與富人子女的起跑線拉平,這樣大家都可以拼自己的努力勤奮與聰明才智了。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

不過,這種說法有太多的槽點了。隨便反詰兩個問題吧。

第一,子女好歹傳承了父母的血脈基因,平常是要叫爸爸媽媽的,如果子女享受父母留下的財產都算“不勞而獲”的話,那麽那些與死者一毛錢關系都沒有、連爸爸媽媽都沒有叫過的外人,與死者的子女同等享受死者留下來的財產,何止是算“不勞而獲”?

第二,因為甲享受了父母留下的豐厚遺產,乙的父母什麽也沒有留給他,然後就拿甲沒有付出“努力”說事,那換一種思路,如果豐厚遺產主要是甲的父母積累的,豈不是說甲的父母比乙的父母更“努力”,給子女創造了更高的起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繼續往上推,比雙方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

如果我們接受,生命是一場薪火相傳的接力賽,那麽我們也不難接受,父母能達到的終點就是子女的起點。起點公平的本質,其實還是結果公平。對子代往起點公平方向進行“矯正”,其實就是對親代往結果公平方向進行“矯正”。從代際連續性的視角看,所謂“起點公平”,其實是對每一代都要進行一次結果公平的“矯正”,把跑在前面者的起點強行拉到與跑在後面者齊等的水平。就好比,一場接力賽,第一棒已經拉開差距了,裁判說,“不行,領先者靠的不是自己的努力,請往後退到同一起跑線,然後再同時跑第二棒”。

那麽,生命到底是無休無止的接力長跑,還是百米短跑呢?這難道不是不言而喻的嗎?

代際正義

如果你是已婚並育有子女的,那你捫心自問:自己為什麽要努力工作、努力積攢財富?恐怕不僅是讓自己過得好吧?讓子女能有更好的生活條件,讓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子女能有更好更體面的工作,讓子女在每個人生階段都站在比自己更高的起點上,恐怕是比讓自己過得好更重要的動機。

如果你一生創造的總財富超過你一生消費掉的,那你的全生命周期資產負債表凈值為正,表明,你無虧欠於家庭,也無虧欠於社會,你對家庭與社會是有凈貢獻的。這個正的凈值或凈貢獻,你願意傳給誰呢?你願意給誰享受呢?傳承了你血脈基因的子女是不二之選。

人類演化出婚姻家庭這種基礎性制度,主要為了實現兩大功能:一是子女的生育撫養、基因的綿延,二是收入財富的安排尤其是有利於下一代的代際安排。而更多的財富、更豐厚的資源意味著子代更大的生存優勢與競爭優勢,可見,婚姻家庭的這兩大功能,收入財富的代際安排是手段、是衍生功能,基因的綿延才是最終目的,是最基礎的功能。

是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核心,在於確保資源從親代向子代轉移,讓子代有更大的生存優勢與競爭優勢。在生物界,個體要實現基因綿延,種群要在基因上存續下去,資源向下一代轉移是不可妥協的先決條件,否則種群都要滅絕。雄螳螂為了綿延後代,冒著被雌螳螂當食物吃掉的風險也要交配,譜寫了一曲不朽的生命禮贊。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薪火相傳,資源向下一代轉移是天道,是自然法,連禽獸都會這麽做。這就是為什麽婚姻家庭制度是實現基因薪火相傳、社會存續與文明綿延的基礎性制度。

在這個意義上,父母把財富傳承給子女,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正當的、道德的。堵塞、切斷資源向下一代轉移的家庭通道,是非常嚴重的行為。至於強行讓資源從下一代向上一代轉移的現收現支型社保與政府舉債發福利,就更嚴重了,實質上是在吃掉、在掏空一個種群的未來。這就是西歐福利社會沒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所在。

破壞財富積累

前面已經說了,給子女積累財富、讓子女有更高的起點、讓自己的基因更好地傳下去,是大家努力工作創造積累財富的非常基本的驅動力。李光耀說:“很少人把自己的資產消耗掉。他們都保住甚至擴充他們的資產,只花費來自資產的收入。他們未雨綢繆,要保住資產,將來留給子孫。”這正是財富積累、資本積累與社會存續的基本動力。

如果征收免征額很低、稅率很高的遺產稅,對這種財富創造積累的動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相對於對一個經濟體征2000億的所得稅或價外的消費稅,征2000億元的遺產稅,造成的不良激勵更大,對社會經濟效率的傷害更大。

當然,納稅人也不會束手待斃的,也會想法子規避遺產稅。像美國這種征收遺產稅的國家,富人有各種逃稅或避稅的方法:開設離岸賬戶;把資產轉移到沒有遺產稅的地方;把資產裝到免稅的家族信托上去;搞慈善基金,把資產註入,讓子女作為實際控制人等。

對非大富大貴的普通人來說,至少可以把錢盡量花掉,這當然是不利於一個社會的財富積累與資本積累的,會減少資本存量,從而傷害經濟效率。因為工資率是與勞動生產率成正比的,勞動生產率又是與勞均資本存量成正比的。也就是說,勞動人口不變,資本存量越高,勞動生產率與工資率也就越高。所以花掉本有的儲蓄對所有人是不利的:本來這錢會作為遺產傳給子女,增加子女的生存能力;本來這錢會成為儲蓄和資本,會提高一般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本來這錢不匆匆消費掉,政府會從額外的經濟增長中征得更多的稅。

所以,遺產稅是一種破壞力非常大的稅種。實際征得2000億元的遺產稅,一是很可能意味著比這個數字高幾個數量級的本來會創造出來的財富沒有創造出來,二是很可能意味著比這個數字高幾個數量級的本來會傳承下去的財富被提前消費掉了,三是也很可能意味著比這個數字高幾個數量級的本來會留在本地的財富被轉移到別的國家與地區了,因為目前沒有遺產稅的國家與地區越來越多。是的,征收遺產稅會帶來比稅額更大的這三大塊損失。

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稅務競爭是非常激烈的。2016年一個大戲是,歐盟以蘋果公司漏交稅款為由,判蘋果公司向愛爾蘭政府補交130億歐元的罰款,但愛爾蘭拒絕接受,還向歐盟上訴抗辯。是因為愛爾蘭傻嗎?130億歐元事小,毀掉低稅率的聲譽事大,為了保護自己的長期利益(收更多的稅),當然不能要這燙手的錢。

像加拿大、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這樣的國家,本來就是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為什麽還要領風氣之先,帶頭廢止遺產稅呢?是因為這些國家是移民國家,在國際稅務競爭的大背景下,為了吸引高凈值移民與資金的移民國家也是拼了,由此啟動了廢止遺產稅的世界潮流。

三階個人所得稅

遺產稅在一些國家也叫做Estate Tax,是什麽道理?因為房產不長腳,跑不了,對構成人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能留給子女的主要遺產可能就是一兩套房產。遺產稅與房產稅一樣,流動性是比較差的,不產生現金流的遺產與自住房產一樣,繼承人必須另外籌錢才能繳上稅款,一般只能變賣自己的財產或從自己收入積蓄拿出來才能籌得稅款。所以在施行高遺產稅國家不乏繼承人繳不起遺產稅,只好放棄繼承,把遺產“獻給國家”的情形。

如果一個國家既有個人所得稅,又有房產稅與遺產稅,那無異於先後征了三輪個人所得稅:自住房產,不產生收入流,每年都要按評估價格的一定比例繳納房產稅,需要從個人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來繳納,實質上構成了二階個人所得稅;父母傳下的遺產,對大多數人來說主要是房產,要按照評估價格的很高比例一次性繳納遺產稅才能繼承,實質上就是二階房產稅,個人就要以收入儲蓄甚至借錢來繳納稅款,實質上構成了三階個人所得稅。

必須強調的是,遺產稅是對中產群體與中小企業極不友好的稅種。富人可以通過全球資產配置的方式避開遺產稅,確保財富與產業向子代的傳承,中產群體與中小企業是沒有能力這樣做的。設想一個中產家庭,父母在大城市積累了一兩套房產,或一個中小企業主,有一個經營性資產要讓子女傳承,在有遺產稅的情況下,子女為了繼承就要繳納一大筆現金作為遺產稅,但自身又拿不出來,只好通過變賣房產或經營性資產的方式來繳遺產稅,所以遺產稅不利於中產群體保住自己的階層與階層升等,不利於中小企業的傳承與做大,從而不利中堅社會的穩定與民營經濟的繁榮。

只動富人可行嗎

那麽,是否可以設置很高的免征額,並設置很高的稅率,確保遺產稅只征收富人,而不會殃及中產、窮人與中小企業主。這個方法怎麽樣?

以美國為例。美國2015年度聯邦遺產稅的免征額是每人543萬美元,最高稅率為40%。一對夫妻傳給子女的財產就可以免征1086萬美元。不過,2015年4月16日,美國眾議院以240對179票通過了取消聯邦遺產稅的議案(但在參議院沒有通過),支持者取消遺產稅的理由是:這會刺激經濟,並減輕小企業主和農場主的負擔。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施政綱領中有廢除遺產稅一項。由於被征收遺產稅的財產是納稅人稅後的財富,故一直有重複征稅的詬病。在特朗普看來,遺產稅是徹頭徹尾的重複征稅,應該予以取消。2015年,美國聯邦總歲入為3.249萬億美元,其中遺產稅與贈與稅為190億美元,占聯邦總歲入的0.58%,微不足道,但征稅成本巨大,還會導致比遺產稅稅額更大的三大塊損失。所以,特朗普廢除遺產稅並非一時心血來潮,也不是策略性的競選口號。

對美國取消遺產稅,應該放在全球稅務競爭的框架內理解。一個國家的稅收體系,應該對稅種稅率有通盤考慮。就稅種而言,不同的稅種,政府能征收到同樣的稅,但社會的痛感是不一樣的,對經濟效率的損害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就稅率而言,在國際稅務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富人是全世界爭搶的對象,過高的稅率只會嚇跑富人,讓資本跑了就得不償失了。千萬不要以為稅率越高,征得的稅就越多。過高的稅率會導致稅基大幅度縮水。理論上,存在合適的稅種與相應的低稅率讓一國稅收收入最大化。

在這個意義上,要征到遺產稅稅額那麽多的稅額,是直接開征遺產稅,還是通過開征其他更有效率的遺產稅替代稅種來達到同樣的效果,值得考量。後一種方式也可以理解為間接開征了遺產稅或開征了廣義的遺產稅。

中國會征收遺產稅嗎

就中國而言,2005年,當時有一些建議征收遺產稅的呼聲,時任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不準備征收遺產稅,“目前還沒有征收遺產稅的計劃”。2014年,中共中央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對六大稅種(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進行改革,但其中並沒有遺產稅。這個方案管到2020年。所以,至少可以肯定,近期內中國並沒有征收遺產稅的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91

提出打造500項精品目標 “上海制造”高起點上再起跑

對一個城市的記憶,常常來自對商品的留戀。蝴蝶牌縫紉機、永久牌自行車、上海牌手表……“上海制造”曾給一代代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今,上海在打響制造品牌三年規劃中,正式提出“打造500項上海制造精品”的目標,在高起點上再次起跑。

“制造+服務”,老品牌註入創新DNA

讓“上海制造”品牌成為好口碑、好品質的代名詞,是重振“上海制造”的樸素願望,更是上海每一個老制造人的榮譽之戰。

這需要主動應對產業新變革,著力打造“大國重器”,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在燃機領域,我們是目前中國唯一具備燃氣輪機完整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設備及全套檢修維護服務的設備制造企業”。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副總裁呂亞臣說,目前上海電氣燃氣輪機核心熱部件已實現了批量生產與供貨,並打破了外國企業在中國燃機市場長期協議服務的壟斷。

同時,也需要順應市場新潮流,著力創造“時代精品”,重新走進千家萬戶。一臺位於上工申貝公司大廳正中央的縫紉機器人,一改工業革命以來“機器不動、人在動”的縫紉作業形式,靈活的機械臂讓“物料不動、機頭動”,恰如這個近百年的縫紉企業,沒有故步自封“吃老本”,也沒有盲目擴張“忘老本”,而是主動緊盯市場趨勢,不斷根據客戶所需,創新研發新產品。

世界第一臺“雙水內冷”發電機、中國首臺萬噸水壓機、中國第一套核電機組,通過“上海制造”走向國際舞臺;大飛機制造中碳素纖維結構件的縫紉,有了“上海制造”機器人的身影,“制造+服務”正在為這些品牌註入創新的DNA。

“網絡+實體”,“舊流程”插上智能翅膀

一部聯網的手機,一個isesol工業互聯網系統的手機客戶端,不論在哪里,輕輕一點就能獲取平臺接入的全國各地智能機床的設備運行信息。

“這就是工業互聯網。以前機床設備的生產是一個被動過程,它需要人走到旁邊才可以統計獲取數據,但現在依托於物聯網的工業大數據采集和分析,平臺各方都能獲取所需的信息,進而創造價值。”isesol系統研發團隊智能雲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誌浩說。

智能雲科最初是沈陽機床為了擺脫國外對於數控機床核心技術的封鎖,開發數控機床“大腦”的上海團隊。在七年磨一劍打造出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床控制器後,這個團隊敏銳捕捉到了“互聯網+工業”的氣息,把“互聯網+”的翅膀插在了全國一萬多臺機床設備上。

放眼上海,工業互聯網生態日漸形成,企業的雲計算、移動互聯網應用率達到50%以上,湧現出上海儀電、華誼化工等30多個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振華重工、上海理想正致力於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鳴波說,過去20年我們抓住了互聯網發展機遇,在消費級互聯網領域與美國同處世界領先地位,現在有必要、有動力向產業級互聯網跨越升級。比如,在工業領域加大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推廣,依靠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大幅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文化+科技”,好信譽重塑工匠精神內涵

鑲、嵌、滾、宕、盤、繡、繪……這是旗袍制作的典型工藝,而量體裁衣則是所有工藝的第一步。印象中老裁縫拿著軟尺貼身測量的傳統場景,在滬上旗袍定制品牌蔓樓蘭中卻有另一番科技感十足的光景。

蔓樓蘭將3D掃描技術融入高級立體裁剪流程。3D掃描將客戶體型數據進行精確記錄,然後將客戶的體型進行人臺打印,旗袍工藝師能直接在該人臺上進行立體裁剪,實現真正的“量體裁衣”,最終能大幅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過去,家家戶戶都以擁有上海經典產品而自豪。”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吳金城說,但現在追求高品質生活,消費者不再以“有沒有”為需求,“上海制造”要以“好不好”為標準,推出適應人們需求升級的高端產品,這就是“上海制造”堅持的“工匠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48

張文中案:“天下無冤”的新起點

改革開放40年,一部中國市場經濟史,在2018年5月31日寫下了新的一頁。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迎來了遲到十幾年的正義。

最高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張文中詐騙、單位行賄、挪用資金再審案,宣告撤銷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09年作出的原審判決,改判張文中無罪,原判已執行的罰金及追繳的財產,依法予以返還,張文中等被告知有權申請國家賠償。

一扇開啟的門

中國實行“四級兩審終審制”,一起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如果已生效的終審判決存在問題,需要通過啟動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平反。

但事實上,再審是一扇很難開啟的門,因為再審針對的是已生效的判決,不能輕易改動,否則會對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的權威性形成沖擊。2013年以來,全國法院刑事案件的再審率不到0.5%。張文中在原判生效後,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就被駁回。

於是,2016年10月,張文中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要求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審,按照罪刑法定、證據裁判、疑罪從無等原則,依法糾正原判在事實認定、證據采信、法律適用方面的錯誤,張文中終於洗清沈冤。

從年廣久到張文中

重審張文中案的意義,在近幾十年的企業史上大概只有年廣九三次被判刑又三次被無罪釋放可堪並論。

年廣九1937年出生,曾是“中國第一商販”。《鄧小平文選》第三卷註釋第43條解釋,“傻子瓜子”指安徽省蕪湖市的一家個體戶,他雇工經營,制作和銷售瓜子,稱為“傻子瓜子”,得以致富。

年廣久三次被判刑,罪名分別為“投機倒把”、“牛鬼蛇神”、“流氓罪”,這些罪現在都已經取消。

1984年鄧小平說,“你解決了一個‘傻子瓜子’,會牽動人心不安,沒有益處。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麽?”1992年他在南方講話中說:“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

年廣九最後一次被判刑,是因為和國有企業聯營但經營失敗,要擔責任。案子一拖三年,最後判貪汙罪證據不足,就判了個流氓罪。他自述:“我拿了我孩子的錢,孩子拿我的貨,工廠是我投資的,賬目上的錢都是我的,我拿了也寫了條子,哪里是貪汙呢?當時聯營失敗,社會影響不好,需要有個人來扛這個責任,於是就把我推出來了。除了貪汙罪,又說我犯了流氓罪,說我強奸廠里10個婦女。我說好,那我幹脆給你湊夠一打吧,我說那就算12個吧!”

1991年5月,蕪湖市中院一審判決,年廣久犯流氓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後,蕪湖市檢察院主動撤訴,年廣九被宣告無罪釋放,市委書記等在市委大禮堂集體接見,握著他的手說,“老年,你吃苦了!”

年廣九敢想敢幹,但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強,“傻子瓜子”幾次走出蕪湖都鎩羽而歸。他被判刑三次,真正入獄時間並不多。和他相比,張文中從2006年11月被調查到2013年底減刑出獄,7年多時間完全失去自由,最終被判無罪又經歷了5年。

張文中出生於1962年,是專業能力很強的知識精英,先後畢業於南開大學數學系、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美國斯坦福大學。他1994年歸國創辦北京最早的超市——物美,應用自己開發的pos機信息系統,將超市開遍北京城。2000年物美就在互聯網上進行采購和管理,2003年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民營零售企業,2006年《財富》雜誌曾評價說——“如果你想看一下零售業的未來,建議閣下省卻造訪沃爾瑪的時間,為您自己買一張前往北京的機票,去看看物美。”

張文中2006年11月被帶走,物美停牌10個月,取消了與花旗簽訂的8600萬美元新股配售協議和多項並購計劃。後來的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這些重大機遇物美都錯過了。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檢察院將他刑事拘留,2009年3月被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單位行賄罪、挪用資金罪等判處有期徒刑12年。

張文中口碑很好,為人正派,處事低調,生活節儉,兢兢業業。他原來在玉泉大廈辦公,里面有個舞廳,同在大廈辦公的一個企業主晚上常和朋友娛樂到午夜,下樓時常遇到張文中下班回家。他光明正大走正道,蒙冤後全國工商聯多次向相關領導機構反映,三任主席、書記持續呼籲,北京市工商聯時任黨組書記專程到監獄探望,12位著名刑法專家召開論證會直指冤案根本錯誤,眾多企業家發聲徹底糾正。在全國政協的正式會議上,河北的企業家政協委員王玉鎖向參會的最高法院領導表示,願意用自己的全部財產和身家性命擔保張文中案是冤案。

如果說年廣九案涉及到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態度,張文中案則涉及到對中國優秀民企和企業家的態度。年廣九在蕪湖,北京有聲音,糾錯相對容易;張文中在北京,涉及的層面高,河北省最高法院又已終審,糾錯很不容易。所以這個案子的反轉,令企業界倍感欣慰。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重審張文中案是“落實黨中央產權保護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政策的一個標桿案件”。更廣義地說,這也是中國建設法治經濟和推動司法公正的標桿案件。

恒心來自公正、公平、公開的法治

張文中案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堅決糾正涉產權冤錯案件,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財富安全。

人們常說“有恒產者有恒心”,而恒產是需要法治保障的。歸根結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良好的法治才是長久信心之源。

從張文中案看,公正、公平、公開三者之間密不可分。

先看公正。《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要求“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指出要“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違法幹預司法活動的要求”。這一規定直擊了司法公正存在的“痛點”,就是領導幹部幹預。

再看公平。公平就要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原審法院的觀點是,“張文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物美集團冒充為國有企業的下屬企業,通過呈報虛假項目,騙取國債技改貼息資金”。再審檢方(最高法)則指出,1999年國家有關部門雖然將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主要投向國有企業,但並沒有明確禁止民營企業申報。隨著我國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家進一步明確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實行同等待遇。同時,為鼓勵支持國內流通企業發展,推進流通現代化,國家將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連鎖企業信息化建設列入國債貼息項目予以重點支持。也就是說,2002年物美集團申報國債技改項目時,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政策已經發生變化,國債技改貼息政策也已有所調整,物美集團申報的物流項目和信息化項目符合國債技改貼息資金支持的項目範圍,“原判認定物美集團不具有申報國債技改項目的資格,屬於事實認定錯誤”。

在很長時間,民企因為在事實上“被歧視”,被設置門檻,不得不采取掛靠國有企事業單位等方式,“戴紅帽子”,在與國企的經濟交往中處於弱勢地位。由此犯的“錯”,實乃不公平環境的誘致。最高法指出,“我們應當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看待”,維護企業家和企業的合法權利。

最後是公開。張文中在企業界有很大影響,工商聯為他說話,相關各界都在呼籲,形成了一個“捂不住、蓋不了”的公開的輿論環境,推動了問題的最終解決。

最高法指出,張文中案件的改判,我們要深刻吸取教訓:一是要嚴格貫徹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法治原則,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二是要嚴格貫徹罪刑法定、法不溯及既往等原則,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認定有罪和處以刑罰,也不能將一般的違規行為當作犯罪處理;三是要嚴格貫徹證據裁判、疑罪從無原則,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必須有充分確實的證據支持,定罪證據不足的要依法宣告無罪;四是要準確理解國家政策的精神,把握政策的發展變化,防止用過去的政策衡量行為發生時的企業經營活動。

這四條如果能在全國範圍內真正落實,將極大地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

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張文中案的重申,對企業家們安心創業、放心投資、專心創新,無疑有著積極作用。但人們更希望的是,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和張文中一樣感受到公平正義。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的沈德詠近年來發表過幾篇在司法界非常有影響的文章。在《我們應當如何防範冤假錯案》一文中,他說,相比較錯案的糾正,我們必須要更加重視“防患於未然”,要做“事前諸葛亮”,使潛在的可能發生的冤假錯案無法形成。司法公正最終是要靠案件質量來說話的,出了一個冤假錯案,就會極大地動搖公眾的法治信念。“特別是在目前有罪推定思想尚未完全根除、無罪推定思想尚未真正樹立的情況下,冤假錯案發生的概率甚至可以說還比較大。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同時在思想上要進一步強化防範冤假錯案的意識,要像防範洪水猛獸一樣來防範冤假錯案,寧可錯放,也不可錯判。錯放一個真正的罪犯,天塌不下來,錯判一個無辜的公民,特別是錯殺了一個人,天就塌下來了。”

沈德詠提出,從現在已發現的冤假錯案看,多少都存在突破制度規定,或者公然違背法定程序的地方。要高度重視程序公正的獨立價值。比如指控的證據不足以證明有罪,就應當依法宣告無罪;查明認定存在非法證據的,就應當依法予以排除。

在《我們應當如何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一文中,沈德詠開篇引述了18世紀中期意大利刑法學家貝卡利亞針對刑訊逼供泛濫肆虐的大聲疾呼,“刑訊逼供是對人思想的暴虐,如果讓痛苦成為真相的試金石,透過不幸者的筋骨和皮肉檢驗真相,必將導致無辜者處於比罪犯更壞的境地”。他指出,在公權力行使領域,公民人身權面臨的最大威脅,莫過於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天地之間,莫貴於人。”刑訊逼供、體罰虐待,本質上是對人的物化、矮化,通俗地講,就是不把人當人看。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這種非人道、反理性的執法司法觀,是封建專制司法的遺毒,是刑訊逼供現象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執法司法者執掌國家權力,要充分認識到,執法犯法、刑訊逼供,是對公民人身權最嚴重的侵犯,是對憲法法律制度最嚴重的破壞,由此導致的冤假錯案是最嚴重的不公正。

2017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使法庭成為以看得見的方式保障司法公正、實現公平正義的“殿堂”。時任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談到推進訴訟制度改革時說,反思近年來糾正的一些歷史錯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只強調懲治犯罪而忽視保障人權,以致偵查環節,只註意收集對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證據,不註意收集對其有利的證據;審查起訴環節,雖然存在諸多疑點,但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制約作用;審判環節,在關鍵證據缺失情況下仍作出有罪判決,沒有把好最後一道關口。

只要刑訊逼供、非法證據還沒有絕跡,冤假錯案就不會絕跡,公平正義的光輝就不會照在每個法庭之上。

企業家精神的新內涵:愛商與逆商

我們經常談到企業家精神,如勇於創新、承擔風險、善於識別和抓住機遇等等。張文中在遭遇冤屈、不屈不撓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過程中,展示了令人尊敬的品格,為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增添了新的內涵。

在看守所,張文中為了真正把心情穩定下來,選擇以書為伴,一開始養豬養雞的書都看,後來和管教人員不斷溝通,可以得到朋友們從外邊送來的書。他幫助年輕的犯人自學、參加成人高考。他說:“用心、用腦讀書,是人走出苦海、脫離困境活下去的最重要的途徑。……關押期間,我一共讀了幾百本書,許多是英文原著,英文水平比原來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讀書學習過程中還要不斷思考,我在監獄和看守所搞科研,取得了4項專利,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

企業家的靈魂必須與企業同在,自己不能倒下,精神和信念是支撐企業存在的根基。張文中在《給40年的信中》談了五點感悟:人生是一場奮鬥,企業家存在的價值就是奮鬥;心中有春天,人生就充滿陽光;人生是一次旅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篳路藍縷,斬棘前行;人間有真情,公道在人心,親情友情重於山;相信黨,相信國家,相信公平正義,相信改革開放,相信正義盡管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張文中用愛和信念化解了冤屈和憤懣,用實踐詮釋了培根《論逆境》中提出的價值——“順境中的美德是節制,逆境中的美德是堅韌,後者具有更多的英雄本色”;“順境並非沒有許多恐懼與厭惡,逆境也不是沒有安慰和希望”。他有強烈的愛商,也有強大的逆商(AQ)。

“平冤糾錯,正本清源,天若有情當贊公道!依法治國,雲開月明,人間正道何懼滄桑!”這是張文中的話,是他靈魂的自然彌散,蕩氣回腸。

中國經濟的新時代,需要一批又一批有愛有責、心懷希望、不畏艱險、不向挫折乃至冤屈低頭的企業家、創業者。張文中案是“天下無冤”的新起點,也將是進一步弘揚中國企業家精神的新起點。

每個人都期盼好的法治環境,期盼能讓每個人的尊嚴得到保障的環境,即使被扭曲,也終得校正。如同恩格斯曾說的,“文明國家的一個最微不足道的警察,都擁有比氏族社會的全部機關加在一起還要大的‘權威’”,因為他承載的是法的尊嚴。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41

兩部門開展網絡文學專項整治: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等被處罰

據掃黃打非官方微博消息,近期,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部署各地從5月至8月組織開展2018年網絡文學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網絡文學作品導向不正確及內容低俗、傳播淫穢色情信息、侵權盜版三大問題。目前,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已對“17K小說網”“晉江文學城”“飛庫網”“飛盧小說網”“紅袖添香”“縱橫中文網”作出行政處罰,上海、江蘇已分別向“起點中文網”“逐浪小說網”下達行政處罰告知書。

新聞出版、“掃黃打非”部門聯合開展網絡文學專項整治

近期,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部署各地從5月至8月組織開展2018年網絡文學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網絡文學作品導向不正確及內容低俗、傳播淫穢色情信息、侵權盜版三大問題。各地積極行動、嚴格監管,專項整治進展迅速,目前已查處一批行政、刑事案件,對一批違法違規網絡文學網站進行了處罰。此外,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和國家新聞出版署還已協調相關部門關閉400余家境內外違法違規文學網站。

——專項整治行動明確三項重點整治任務

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薛松巖介紹,網絡文學有著用戶規模將近4億的巨大市場,青少年是網絡文學作品最大的讀者群體,網絡文學作品中存在的內容導向偏差、低俗、色情、暴力等問題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社會各界高度關註。按照黨中央對網絡文化繁榮發展和網絡空間規範治理的要求,為進一步規範網絡文學傳播秩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兩部門決定自5月至8月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網絡文學專項整治行動。

他強調,本次專項整治行動的目標是查處一批內容低俗、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絡文學作品,關閉一批價值導向嚴重偏差、不具備運營能力的網絡文學網站及移動客戶端,查辦一批違法違規典型案件。同時探索建立監管長效機制,強化導向管理,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督促網絡文學企業建立完善內容把關制度,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因此,專項整治行動將重點聚焦三方面:一是嚴肅處理傳播導向不正確、內容低俗網絡文學作品行為;二是堅決打擊傳播淫穢色情網絡文學作品行為;三是依法查處侵權盜版行為。據通報,去年以來,網絡上不斷出現惡搞紅色經典、抹黑革命英雄、解構歪曲歷史等文學作品,存在一些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低俗、庸俗、媚俗內容;大量導向偏差、內容低俗文學作品在網上傳播,存在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貼吧、論壇等渠道傳播低俗內容或通過低俗內容引流等行為。對上述違法違規行為,新聞出版、“掃黃打非”部門將在此次專項整治行動予以嚴肅處理,對涉及的企業堅決進行處罰。淫穢色情網絡文學作品和網絡文學領域中侵權盜版行為也是此次整治行動的重點,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將聯合公安等部門嚴查有關案件,嚴懲違法犯罪分子,對不履行主體責任的企業堅決進行查處。

——專項整治取得階段性進展,目前已查處一批案件

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根據群眾舉報,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已分別部署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對“17K小說網”、“晉江文學城”、“飛庫網”、“飛盧小說網”、“紅袖添香”、“縱橫中文網”、“起點中文網”“逐浪小說網”傳播淫穢色情及低俗文學作品情況進行調查。目前,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已對“17K小說網”“晉江文學城”“飛庫網”“飛盧小說網”“紅袖添香”“縱橫中文網”作出行政處罰,上海、江蘇已分別向“起點中文網”“逐浪小說網”下達行政處罰告知書。同時,各地對轄區內文學網站加強監管,查處了一批行政、刑事案件。浙江省查處了“水晶書城”“右文閱讀”等多家違規文學網站,江蘇查處了傳播低俗小說的微信公眾號“南通妝點社區”。

在組織查辦案件的同時,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已協調相關部門關閉400余家境內外違法違規文學網站。各地也加大工作力度,相繼關閉了一批手續不齊備、導向不正確、內容不健康的文學網站。

——專項整治督促網絡文學企業切實強化主體責任

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部門負責人馮宏聲表示,圍繞專項整治行動的推進,管理部門將持續加大網絡文學的日常監管力度,包括:從建立健全網絡文學網站編輯責任制度入手,著力抓好意識形態管理;從評估考核網絡文學社會效益入手,著力提升網絡文學內容質量;從改進管理手段入手,著力提高主動發現和處置能力。就網絡文學企業強化主體責任,他提出幾點要求強調,網絡文學企業要自覺開展自查自糾,主動下架低俗、庸俗、媚俗作品,杜絕利用網絡文學傳播淫穢、色情等有害內容。一要正視問題,勇於做不良傾向的“糾察員”;二要提高品質,擅於做內容導向的“把關人”;三要完善管理制度,勤於做規範運營的“建設者”,共同努力構建良性、有序、健康的產業格局和市場環境。

網絡文學企業17K小說網此前因出現低俗內容作品被處罰。該網站迅速整改,按照專項整治行動要求,全面清查網站內容,加強內容審核和安全管理工作。該網站總經理張大年表示,將以此為鑒,全力配合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發展網絡作家隊伍建設、推薦網絡文學精品、開展行業自律方面的工作。

為了讓專項整治行動取得更大成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負責人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歡迎網民發現傳播低俗、淫穢色情和侵權盜版內容的網絡文學作品後積極舉報。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舉報電話是12390,舉報網站是“中國掃黃打非網”。對舉報查核屬實的有功人員,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將落實相關舉報獎勵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84

廁所不足 北馬起點瀰漫尿味

1 : GS(14)@2016-09-18 10:51:42

北京馬拉松比賽昨日舉行,吸引3萬人參加。當地未見霧霾,天氣非常適合賽跑,最終由埃塞俄比亞選手包攬了男、女組的冠亞軍。過去「尿紅牆」是北馬的一大特色,今年舉辦單位在飲水站供應等多方面作出改善,但起點廁所仍不足,附近區域充滿尿騷味!



■女子冠軍累倒在領獎台上。 

女子冠軍不支暈倒

自從上一屆北馬將時間從10月提前到9月以「躲避」霧霾之後,效果明顯。昨日北京21℃,未見霧霾。和以往一樣,北馬在早上7時半鳴槍,3萬名參賽選手如同長龍,沿長安街向鳥巢進發。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爭奪,埃塞俄比亞選手包攬了男子組前三名。冠軍用時2小時11分09秒。女子前兩名也都被埃塞俄比亞選手包攬,比魯.門迪圖以2小時25分55秒的成績獲得了冠軍,亞軍用時2小時26分10秒,兩人都跑出了10年來北馬女子最好成績。不過,比魯.門迪圖之後由於體力不支,在領獎台上暈倒,幸經醫護人員及時救治,很快恢復意識。



■北京舉行馬拉松,吸引3萬人參加。

去年的北馬因後半程補給站缺少水和食物,備受詬病,今年賽事主辦方增加了飲水站和食品補給站,但另一個更加「歷史悠久」的廁所數量不足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特別是起點廁所不足,以致快起跑時參賽選手仍在廁所前大排長龍。許多人為了省事,只能選擇自己找地方「解決」,導致空氣中瀰漫尿騷味!澎湃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8/197739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53

慶委會拒讓場 7.1遊行或分散起步民陣擬申銅鑼灣多處作起點

1 : GS(14)@2017-05-14 10:44:35

■民陣擬申請在銅鑼灣其他地方作7.1遊行起點;圖為去年遊行人士行經銅鑼灣的情況。資料圖片



【本報訊】早前康文署通知民陣,以慈善團體可獲「優先考慮」租場為理由,將今年7.1當日維園6個足球場租予各界慶典委員會,令今年7.1遊行無法在足球場起步。慶委會執行主席鄭耀棠指,他們過去10多年也不獲批租用維園足球場,「我?家批一次喎,畀個公道我啦」,又稱為防衝突,不會在7.1借出部份場地予民陣。民陣召集人區諾軒稱,不排除用「遍地開花」方式,申請銅鑼灣多個地方作7.1遊行起點。記者:莫劍弦慶委會執行主席鄭耀棠出席港台節目時稱,今次慶委會舉辦中國航天科技展覽,規模非常龐大,當中包括一些大型展品如神舟太空船返回艙,又有機械人表演打羽毛球等,所以必須租用維園全部6個足球場,預計有20萬人次到訪。對於民陣批評康文署「屈機」優待慶委會租場,鄭反駁稱過去10多年,慶委會亦曾試過申請租用維園足球場,但一直不獲批准,認為今次康文署做法公道,希望各界可公平看待事件,「(慶委會)10幾年(間中申請),我?家批一次喎!畀個公道我啦,一次都唔畀,冇理由啫!」又稱早前傳媒報道慶委會獲批場地,「同事高興到不得了,『阿媽得咗喇』!」



民陣召集人區諾軒

鄭耀棠︰人雜會打交

但他強調,慶委會仍未正式接獲康文署批出場地通知,他向康文署了解過,得悉目前仍在審批過程中,尚未確定獲批租用場地。對於民陣擬與他們磋商,在7.1當日借出足球場部份時段作7.1遊行起點,鄭耀棠表明不會答應,他擔心不同訴求人士聚集,可能引起衝突,作為主辦機構恐怕難以承擔有關責任,「人一雜起上嚟,打交都有份,邊度負得起呢啲責任」。對於鄭耀棠表示拒絕讓場予民陣,民陣召集人區諾軒回應稱,足球場從不是民陣專利,直言「(慶委會)要用用飽佢」,現時問題是康文署審批制度有漏洞,容許掛慈善羊頭、賣非慈善狗肉而已,而民陣也不強求慶委會「施捨」,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民陣計劃向警方申請在銅鑼灣其他地方作7.1遊行起點,包括東角道、記利佐治街及中央圖書館對出馬路等,讓遊行起點遍地開花,但他承認若以不同地方作7.1遊行起點,遊行效果會受到影響,但他呼籲參與者屆時避免與其他人士發生衝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4/200206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905

【讀書好×果籽】認識國情的起點:六十年前的反右運動

1 : GS(14)@2017-10-09 03:18:03

【文化籽:讀書好】香港這兩星期發生的事,正是國情教育的好機會,大家應該把握,認識六十年前今日大陸掀起的反右運動,及更前的延安整風運動,這兩段歷史對理解今天紅色暴力群眾進入大學大有裨益。



銅鑼灣書店及尚書房未易手之前,長期暢銷的不是甚麼領導人的情婦、貪官淫亂實錄,而是兩本十分嚴肅的中共政治運動學術研究作品,一本是中大出版已故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華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另外是哈佛大學中共研究專家Roderick MacFarquhar馬若德教授三冊《文化大革命的起源》香港中文版。這顯示內地識書之人實在不少,今天延安整風、反右及文革已經成為敏感問題,評論文章也不容易發表。


六十年前中共左轉

香港人對共黨史認識太膚淺,不認識黨史,又何來理解國情呢?尤其是四九年後黨國一體,黨史就是國史。我們對黨史認識有不少誤區,第一大錯是人云亦云,以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作歷史分水嶺,會議雖然正式宣佈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但對黨史稍有認識者,都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只是回到1956年9月召開「八大」的基本綱領,那一年共產黨首次提出:「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今後以經濟建設為主要目標,「八大」也決定加強黨內民主,反對個人迷信和專斷,毛澤東思想為全黨指導思想的條文也從黨章上刪去了。換句話說,如果八大的綱領能夠貫徹,內地改革開放應該是提早廿年在1956年開始。可惜八大路線存在不夠一年,1957年10月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再次強調階級鬥爭,認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八大」路線的,正是1957年夏天發生的反右運動。那一年整個國家政策急促向左轉,一步步走向十年後1967文革深淵,認識反右之重要性可想而知。究竟57、67與2017關係何在?反右是文革根源,直至今天中共只承認反右擴大化是錯誤,並從沒有否定反右運動,強調反右是一場資產階級向共產黨爭奪領導權的政治鬥爭,右派的目的是要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這是謊言,當時的右派知識分子,同香港十大校長、大律師公會主席們一樣,向中央提提意見,都是溫和派,更遑論否定共黨領導。根據研究,反右是毛澤東1942年延安整風模式故技重施,通過群眾「鬥垮鬥臭」知識分子,以樹立毛澤東思想在黨內外的絕對權威。知識分子本是是社會及輿論權威,一旦被整治,向政治權力屈服,並要公開自我批判向黨認錯,其權威性自動瓦解,效果猶如張仁良、沈祖堯等十大校長集體表態反港獨,人人過關,而他們自此不再受學生及媒體尊重。


整治知識分子樹絕對權威

十九大前習主席要樹立絕對權威,借校園小小民主牆大字報一用,上綱上線成國家安全戰爭,高官、校長、傳媒、政客全部歸邊,人人要表態過關。延安整風及反右的手法至今沒有改變,可大至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大民主,自由發表批評意見,像延安的王實味真心向黨提意見。然後第二階段為批判對立面,整風第一階段大民主其實是「陽謀」,黨員各抒己見,把對領導的不滿一一發洩出來,也就為運動第二階段批判對立面準備,提出意見者成為批判對象。第三階段是審幹,打擊反黨陰謀(即第一階段提出批評意見者,這階段已被定性為反黨陰謀)並搶救失足者,然後所有人統一思想團結在毛澤東思想之下。由於香港同內地政治環境不同,要用大鳴大放引「香港獨立」出現,殊不容易,香港版整風反右運動之險惡,可能是港獨標語張貼者及批判者背後是受同一系統指揮,再借題發揮一舉摧毀大學校長及知識分子的權威與尊嚴。這場整風不會停止,土皇帝曾樹和及中聯辦頭馬何君堯殺氣騰騰,劉兆佳亦已預告群眾可能入校園向港獨作暴力鬥爭。對歷史冷感的香港人,需要對黨史補補課了。



馬若德教授是中共研究的大師級人馬。

閱讀高華的作品是打開共黨史神秘大門的第一步。

撰文:劉細良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2/201599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